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本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介绍溶液的概念、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经掌握了溶解、混合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溶液的形成原理和溶液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和迁移,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形成原理。
2.溶液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讲授系统地传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食盐、蔗糖、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溶液的概念,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糖等,这种混合物就称为溶液。
”2. 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将食盐放入水中,经过搅拌,食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一个均一的混合物。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特点,如:“溶液是一种均一的混合物,其中溶质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
”5. 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原理,如:“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归纳出溶液的定义,知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理解溶液的特征,并会判断一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3、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一、活动与探究一:溶液的形成
在3支试管中各取少量蔗糖、高锰酸钾、植物油,分别向其中加入约
问题:你认为属于溶液。
为什么?
二、活动与探究二:溶解性的比较
1、在试管中取少量碘(1-2粒),向其中加入约5mL酒精,振荡,观察
结论1:。
2
结论2:。
结论3:。
三、溶液的用途: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为什么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
【课外拓展】
1、找一找:生活中常见溶液的例子。
2、做一做:用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如食盐、味精、面粉等加入水,判断哪些能得到溶液?
【课堂反馈】
1、溶液的特征是()
A、均一、稳定的
B、不分层
C、纯净物
D、透明、无色
2、5克食盐全部溶于95克水中,溶质是,溶剂是,则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闯一闯,你能行】
4、10g碳酸钙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回答:
(1)在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溶剂的化学式为。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溶质的质量是 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课前预习1、溶液是指,因此溶液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2、⑴溶质可以是固体、或;⑵二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如果溶液中有水存在时,则溶剂一定是。
3、乳浊液是指。
4、你在日常生活中及化学实验中接触的溶液有。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一、溶液1、完成实验9-1,理解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3、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4、溶液的用途。
合作交流1、完成实验9-2和9-3,观察现象,将现象填入课本表格中。
并讨论归纳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是(1);(2);(3);(4);(5)。
精讲点拨1、2、溶质与溶剂的关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5)、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3、溶液的用途:(1)、用于实验室或化工生产(2)、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3)、医疗上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9-4,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课本表格,并完成下列问题。
1、乳浊液是。
2、乳化作用是指。
3、衣服上沾有油污用水洗不掉,根据生活经验,用什么物质可以除掉它?4、乳化作用的用途。
精讲点拨1、“乳化”不是“溶解”,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于水中,并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不同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设计: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无答案)
课题:课题一溶液的形成课型:新授课时序号:第1课时二次备课时间:2月25日授课时间:2月27日累计:1课时一:学习目标:掌握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溶质和溶剂的判断,乳化以及乳浊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理解。
二: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征、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难点:溶解过程中吸热和放热过程三:教与学过程: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溶液:(1)、溶液的概念:混合物。
(2)、溶液特征:、。
(3)、溶液由和组成,所以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4)、水是常用的溶剂,还有、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5)、溶质、溶剂的相对性:①、溶质可以是、、。
②、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量少者为。
③、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
④、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溶液。
(6)、溶液的用途:①、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
②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才能由根部吸收2、乳浊液:。
特征:液体,不,液体。
3、乳化现象:。
特征:乳状浑浊液体,能稳定存在。
4、汽油去油污和洗洁精去油污原理一样吗?为什么?四: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2、A.豆浆 B.酒精 C.食醋 D.牛奶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4、A.啤酒 B.矿泉水 C.汽水 D.液氧3、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4、A.蒸馏水 B.医用酒精 C.汽油 D.生理盐水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氧化铁加入水中B.汽油加人水中C.硫酸铜加人水中D.花生油加人水中6、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A.碳酸钙加人水中B.碘加人水中C.酒精加人水中D.植物油加人水中7、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泥土 C 、蔗糖水 D、花生油8、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之间的相同点是()A、都是纯净物B、都是混合物C、都澄清透明D、都均一、稳定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法演示引领学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导学过程教学设计学生积累一、导学过程:知识点一:溶液【实验探究1】食盐、蔗糖溶于水的情况。
步骤食盐加入水中蔗糖加入水中现象溶解溶解结论形成混合物---溶液解释:。
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
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阅读】课本26页---27页(一)、溶液1.溶液:。
溶液的特征:。
2.溶质:。
如食盐、蔗糖等。
3.溶剂:。
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中)。
溶质、溶剂、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溶剂溶质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硫酸铜溶液碘酒4 、常见的溶剂有 P27页(二)物质的溶解能力【实验探究2】教材27页实验9-2 填写教材P27页中的表格。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P27页下端)。
1、2、。
(三)、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实验探究3】乙醇溶于水。
【实验9--3】【实验步骤】取少量水于试管中,滴入少量乙醇,观察现象。
并填写表。
小结:(1)、液—液互溶时,溶质是、溶剂是。
(2)、通常:有水时,。
(3)、溶质可以为:体、体、体。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如等。
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阅读教材29页【活动与探究】NH4NO3、NaCl 、NaOH分别溶于水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2向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H4NO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设计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2.知道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学习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
【课前回顾】:1.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从物质分类角度上看,海水属于______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水由_____________构成,铁由___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第一课时【探究新知】:【交流讨论:(1)实验后烧杯里的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这种物质具有什么典型特征?。
形成的这种物质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
(2)我们把这种物质里的水称为___________,氯化钠称为__________。
小结归纳:(1)或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叫做溶液。
(2)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实验室和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是________,除此以外_______、________等也可做溶剂。
(3)溶液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这三者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任何溶液都是混合物();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4.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5.溶液中一定只有一种溶剂();6.溶液中一定只有一种溶质()。
【延伸拓展】氯化钠的水溶液呈色,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呈色,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的水溶液呈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的水溶液呈色,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的水溶液呈色。
【活动2】向两支盛有2~3mL水的试管中加入1~2小粒的I2、KMnO4,振荡后观察,再向两溶质碘结论:碘难溶于_____,易溶于______;高锰酸钾易溶于_____,难溶于_____;这说明:。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⑴.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⑵.知道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⑶.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学习重点、难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阅读课本26-31页部分,勾画重难点和疑点,完成预习案。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地球的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海水又苦又咸是纯净物吗?原来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是一种溶液。
二、预习自测1、基础知识归纳:溶液是溶质是;溶质可以是、也可以是或。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叫做溶剂。
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是溶剂,___是溶质。
2.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____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 (3)食盐溶液________、______ (4) 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____(5)盐酸______ 、6)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7)医用酒精(75%)_____、_____(8)碘酒_________、_________(9)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__ 、_______3、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都可以4、溶液一定是()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D.纯净物5、在A 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B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洗涤衣服上的油污中,利用形成溶液的原理的是_________ 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原理的是(填序号)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案】一、自主学习:【实验9-2】实验表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溶液的形成过程、组成及特点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溶液现象。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4.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理解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2.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溶液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为例,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合课本知识,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溶液的定义、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以人性化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溶液的形成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
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溶液,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同时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前八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一些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了一些体验。
【课标解读】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2.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最常见的溶剂;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思路】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合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形式,着重做到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两个体现:1.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2. 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形成到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生活实例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2.提问:“你们对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的感觉或者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3.简要介绍溶液在科学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溶液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小组内讨论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鉴别方法,总结出结论。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液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鉴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如饮料、药剂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溶液的特点。
2.能够运用溶液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饮料、药剂等。
3.了解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并能进行鉴别。
4.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和观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比如喝茶、喝咖啡、洗衣服等等。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溶液的形成。
二、概念解释1.溶液: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均匀混合的体系。
通常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
2.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气体。
3.溶剂:指在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
三、溶解的条件溶解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1.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解,温度降低则溶解度减小。
2.浓度: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占总溶液质量的比例,称为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质量与溶剂或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四、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的比例来表示溶解度。
1.饱和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溶质的量就不能再完全溶解,此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饱和溶液中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如果继续加入溶质使其溶解超过饱和溶解度,形成的溶液就被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有扰动就会析出溶质。
五、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在实验室自己操作,将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看看能否将盐完全溶解在水中。
观察盐的溶解过程中是否有温度变化。
在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调整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例,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六、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
温度、浓度和搅拌是影响溶解过程的重要因素。
我们还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思考题,你可以尝试回答并与同学们分享:1.除了盐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2.除了温度、浓度和搅拌,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过程?3.你有没有想到其他的实际应用场景,涉及到了溶解的知识?七、课堂延伸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通过实践探究加深了对溶解度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形成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初 三 年级 化学 科 自学探究 学案 主备: 时间 : 月 日
学习内容:九单元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自学收获
2.如图所示,若向小试管总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 型管中的液面未发 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 )
A.NH 4NO 3固体
B.食盐固体
C.浓H 2SO 4
D.NaOH 固体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溶质都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其原因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
D.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是水溶液
4.用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拓展延伸:
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⑴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
学习目标:溶解的过程,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
重点: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 难点:溶解过程 自主学习:(细心研读,定有收获!)
一.自学指导:1.阅读P 30活动探究,圈出实验所用的药品,仪器,明确实验 目的.
2.阅读P 31第一自然段,了解溶解的过程. 二.自学检测:
扩散过程:即 , 1.溶解过程 该过程 热量。
水合过程:即 , 该过程 热量。
自学疑问
1 页第
2 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2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2)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重难点: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导学过程:一、课前先学预习检测: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B、硝酸铵C、蔗糖D、氢氧化钠2、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起消毒杀菌作用二、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物质溶于水时能量的变化1、问题讨论:物质溶于水时:①温度不变②温度升高③温度下降水中加入的溶质分别是NaCl、NH4NO3、NaOH2、交流: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
3、展示:结论: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4、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给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无答案)
硝酸铵溶解时温度
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
(三)乳化现象(课本P30实验9-4)
1、乳浊液
①定义:分散到里形成的。
②特征:
2、乳化现象
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水流走。
乳化剂起作用,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四、合作探究
1、什么是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A.55 g B.大于55 g
C.小于55 g D.无法确定
10.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B.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C.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
D.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
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C.少量Fe和CuSO4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FeSO4
D.少量KMnO4加入水中形成的溶液溶质为KMnO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
A.面粉B.植物油
C.高锰酸钾D.蔗糖
6.在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①③B.②④
九年级下册化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1、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溶质和溶剂的判断,乳化以及乳浊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理解。
2、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知道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关系。及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物质溶解的过程以及温度的变化。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课题1 溶液的构成〔第2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运用时间【学习目的】知识与技艺:探求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知道一些罕见的乳化现象。
了解乳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进程与方法:学习迷信研讨和迷信实验的方法。
观察,记载,剖析实验现象。
发散思想,能将所学实际活学活用。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重点几种物质溶解于水温度的变化;知道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难点: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在详细习题中的运用;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研学进程】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和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温度计目的:探求它们溶于水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设计实验方案:〔可用文字表达或许画出简图〕结论:Array拓展:假设还提供其它仪器,你能否设计其它不同实验方案,表达它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假定放热或吸热足够多〕?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知识点三、乳化现象旧知回忆:1、什么叫溶液?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仔细阅读教材第30面[实验9-4]按要求停止实验,并填写下表:阅读教材30面表格下面一段文字,乳浊液的定义:乳浊液:。
讨论:植物油在水中构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濯剂的乳浊液可以动摇存在?乳化现象是指:讨论: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试举几例思索:在厨房里我们常用洗濯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和修车徒弟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二者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本课小结】:学完本课题你获取了哪些知识,将它总结上去?【课堂练习】1.将以下物质放入水中,能构成乳浊液的是〔〕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2.洗濯在生活、消费中不可缺少。
以下洗濯方法中应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参与以下某种物质,构成溶液的进程中,温度下降。
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学习研讨一、溶液【自主学习】【实验9-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讨论交流】(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阅读】阅读课本P27-28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案-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板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
3、展示:结论: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4、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给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此溶解过程向环境放出热量;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此溶解过程从环境吸收热量。
三、达标检测1、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2.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蔗糖固体D.氧化钙固体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这句话是否正确?3、交流: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得出答案4、展示合作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问题讨论:①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②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2交流: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展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达标检测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减小了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C.溶剂质量减小了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2.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A.是无色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饱和溶液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5.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B. 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1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主备1、认识溶解现象,能说出溶液的概念,会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分钟)图片引入(见课件)提出问题:我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用过稀盐酸、硫酸铜、硝酸银等溶液,日常生活中消毒用的碘酒,氧化用的营养液都属于溶液,这些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他们有什么特征呢?二、问题探究(一):溶液的形成(认真观察实验,阅读课本P26-P27回答下列问题)1.蔗糖(或食盐或硫酸铜)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2.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相同吗?。
3.烧杯中上、中、下、左、右各处的颜色、甜度(咸度)一致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4.静止后溶解的物质又析出来了吗?5.溶液的概念:。
6.溶液的特征;、、。
水是溶液吗?为什么7. 叫溶质:叫溶剂。
课堂练习:1.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食盐B、面粉C、植物油D、石灰石3、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 处密度的大小( )A:ρA > ρB B:ρA < ρB C:ρA= ρB D:不能确定4、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KNO3将()A:会沉降下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不能确定问题探究二:溶质与溶剂的关系活动与探究(1):影响溶质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因素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活动与探究(2):乙醇与水的互溶:问题探究三: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划分(阅读课本P28回答下列问题)1、溶质的状态可以是:、、,你能举例说明吗?2、当固体或气体与液体互溶时,做溶质、作溶剂;液体与液体互溶时:为溶剂,为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作是溶剂。
问题探究四:溶液的用途(阅读课本28 页,总结溶液的用途)溶液的用途:。
三、课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A、浓盐酸B、蔗糖水C、白酒D、冰水混合物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化合物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3、某液体如果是溶液,则一定是()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只有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而成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D、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液体B、空气也是溶液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100mL溶液D、盐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在一起,则不是溶液了5、从一杯稀硫酸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是8.9g/cm3,再从它的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密度值应是()A、等于8.9g/cm3B、小于8.9g/cm3C、大于8.9g/cm3D、小于或大于8.9g/cm3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四、本节小结:(用你喜欢的方式(知识树,表格、思维导图等)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主备:李艳术审核:九年级化学组学习目标: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学习重点:乳化现象和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学习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学法指导: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完成导学案活动与探究:1.乳浊液:我们将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现象:实验中,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再聚成大的油珠,且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我们将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乳化,因此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生活中的许多生活用品都具有乳化作用,如洗衣粉、洗发水、洗洁精等练习1:生活的下列做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稀盐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用水冲洗掉试管内的食盐粉末C.用洗洁精洗去抽油烟机上的油污D.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原理: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先测出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等溶质溶解后测出的温度。
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热量的,反之是热。
2、过程:(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3、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取用水都是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也相同。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
(表格见上)4、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时;NaOH溶于时总一总: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练一练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NH4NO3可用来制作土冰箱是因为溶于水时;NaOH溶于时。
课堂练习: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 B.蔗糖 C.硝酸铵 D.熟石灰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B.煮沸的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高C.有水的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易发生触电事故D.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醋却不易结冰4.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B.高锰酸钾溶于水进行杀菌消毒C.有机农药的合成或使用D.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A.酒精;二氧化碳B.稀硫酸;液氧C.汽水;干冰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6.物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D.食盐7.下列有关洗涤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水能洗去铁器上的铁锈D.用稀盐酸可洗去试剂瓶内壁附着的碳酸钙8.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9.下列有关物质溶解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溶解时,溶质被分散成了分子或离子等微粒B.将大颗粒的物质粉碎成小颗粒,可加快溶解速率C.在一定温度下,搅拌能使物质溶解的更多D.蔗糖溶于水时,加热不仅能加快溶解,还能增加蔗糖溶解的量10.下列物质:(1)牛奶;(2)雪碧饮料;(3)矿泉水;(4)生理盐水;(5)豆浆;(6)碘酒;(7)蒸馏水;(8)冰块。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11.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12.在蔗糖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在食盐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13、【活动与探究】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三只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再分别向这三只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NH4NO3 固体,NaOH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实验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溶液的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盛NH4NO3溶液的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盛NaOH溶液的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NaCl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________________,NH4NO3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_______________,NaOH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2)加了食盐的汤比纯净水更难煮沸( )(3)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导电性( )(4)任何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15、如右图所示,气球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瓶中固体可能是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硝酸铵④生石灰,现将气球中的水倒入瓶中,最后能使气球变大的固体是__ _(填写相应的序号,下同)理由是。
能使气球变小的是_____,不能使气球变化的固体是______。
16.小华在实验室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Cl、NaOH、CuSO4、CaCO3中的一种。
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