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文科教育,展开“思”的旅程

合集下载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长郡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庙底沟文化中,“花”是一个很特殊的意象。

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

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有学者指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曾提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瓣花朵”格局,这一格局即形成于庙底沟时代,作为庙底沟文化中心区域的豫晋陕交界一带,就是“花心”。

庙底沟彩陶注重颜色和纹饰的对比、图案的对称和均衡,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颜料需要耐高温,因此选材较少,一般只有黑、红、褐(黄)、白几种。

纹饰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共用等构图方式,组合成多种母题纹样。

其中两种最为常见,一是以圆点、弧线三角形为元素组合成的花卉纹,也被称为“旋纹”,二是花瓣纹。

此外还有象生万物的鸟纹、鱼纹、蛙纹、人面纹以及抽象的平行线、网格等。

彩陶纹饰流畅的线条和出露的笔锋,说明彩绘用的是类似“毛笔”的工具。

有的纹饰是以图案间的留白来体现的,即“阴纹”或“地纹”,从阴与阳的角度审视,纹饰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当时已有体现。

写实与抽象的意向表达、阴纹与阳纹的相互衬托、平视与俯瞰的视觉效果,体现出先民成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摘编自周飞亚《庙底沟彩陶的“浪漫旅程”》)材料二中国史前时代,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是彩陶文化的产生。

如同文字书写了中国的历史那样,彩陶以其独特的隐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大半个中国的史前历史,尤其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史、心灵史。

肖临骏: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记忆”问题再认识

肖临骏: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记忆”问题再认识

怎样学好语文?怎样学好祖国的语言,这是所有关心语文教学的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解放几十年来语文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当代法国教育家阿兰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怎样学语言?向大作家学,别无他途,向最严密最丰富最深刻的语句中去学,而不学那会话课本的平庸语句。

”1.要“法乎其上”,这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怎样学?是走马观花一遍?还是不厌其烦地详细分析?看来都不行。

要学好“大作家”们的经典著作必须要化力气去涵咏体悟?这就需要去朗读,重要的地方还要背诵,只有达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学好语言。

为什么语文学习和语言学习必须重视“背诵”“默写”,这同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关。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里讨论了言语学习的规律。

他认为要学习语言有两件事要明白:“①以事实或较大单元的形式出现的言语信息,是通过结合到一个较大的命题网状结构中去才被学会的;②在检索信息时,学习者所具有的是达到命题,而不是孤立的词汇的道路。

”“提供一个开阔的富有意义的前后关系,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多数的新标记的学习”。

2. 这就说明了语言学习中“背词组不如背句子,背句子不如背课文”,他还认为“言语学习要学会记忆,同时也使这些信息可以在学习者今后将要遇到的那些情境中发生迁移。

”3. 为了使言语学习有效,能有效地从大脑“编码”中检索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习者必须学会“复述”;他还明确地指出:“尽管具有较多背诵成分的重复并不是信息学习和保持的一个有效的条件,但采用复习形式的重复还是相当有效的。

”4. 加涅论述的“言语信息”的学习主要是指儿童初学语言时的情况,它同我们所讨论的“语言”“语文”学习有不同的地方,但其原理相通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语言素材的积累是不行的。

这一点中国语文教学有优良的传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我们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这一点同学外语不同),从心理学角度看,书面语的学习必须完成从“识别”“再认”词语,“回忆”、“应用”词语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只有不断重复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完成。

肖临骏:叙事的历史与观念的历史

肖临骏:叙事的历史与观念的历史

1959年,由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郭廷以先生创始,沈云龙、王聿钧等多位先生参与的一系列口述历史访问计划,正式启动。

五十多年来,该所投入巨大的人力、时间和经费,访问了在台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教各方面重要人物,根据访谈录音整理出文字稿,以“口述历史丛书”和“口述历史——期刊”的形式出版,收集、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证言,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口述历史丛书”,或以某一单位的人员为访谈对象,如《荣民总医院半世纪——口述历史回顾》;或以某一组织的成员为访谈对象,如《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访问纪录》;或以某一企业的职员为访谈对象,如《民营唐荣公司相关人物访问纪录》;或以某一职业的人物为访谈对象,如《海军人物访问纪录》;或以政治活动参与者为访谈对象,如《台独运动相关人物口述史》《戒严时期台北地区政治案件访问纪录》;或以某一案件的涉案者为访谈对象,如《孙立人案相关人物访问纪录》;或以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为访谈对象,如《高雄市二二八相关人物访问纪录》;或以某一时期特殊群体为访谈对象,如《女青年大队访问纪录》、《日治时期在“满洲”的台湾人》《烽火岁月下的中国妇女访问纪录》;或以某一自然灾害亲历者为访谈对象,如《九二一震灾口述访问纪录》;或以某位学者弟子友朋为访谈对象,如《郭廷以先生门生故旧忆往录》……而以各界耆宿为访谈对象且单独出版者,浏览了68册。

“口述历史—期刊”为不定期刊物,自1989年10月27日创刊,至2004年4月,共出版了12期。

第三、第四期为“二·二八事件专号”,第五、第六期为“日据时期台湾人赴大陆经验专号”,第七期为“军系与民国政局”专号,第十期为“苏启东政治案件专辑”,第十一期为“泰源监狱事件专辑”,第十二期为“美丽岛事件专辑”,其他几期是各类人物访谈纪录的汇编。

历史是人类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记忆。

但一个事件并不能自动成为历史,还需要有人回忆,以口述或文字传给他人,并以某种介质保存下来。

肖临骏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肖临骏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求建立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体系。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学段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部就《纲要》答记者问中也提到,在各个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要做到“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

这是国家和教育部在学科教学方面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

与其他学科相比,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也因此成为传统文化学科渗透的关键学科。

2014年10月,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等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教师寻求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弥补现有教材中经典内容严重不足的缺陷,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品味和质量。

-01-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目前,从中小学的实践情况来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校本选修的方式,开设国学选修课程,进入课表,保证课时。

这种方式目前主要依托语文学科的老师来进行,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二是通过多学科渗透的方式,在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等相关人文学科中渗透。

自古文史哲不分家,很多著名的文章,如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出师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都既是文学名篇,又是史学杰作,同时还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每个学科都可以找到这些内容与本学科教学的结合点,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将之融入本学科教学之中。

三是结合社团和传统技艺课程开展教育实践,坚持在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剪纸、曲艺、木雕、篆刻等课程中渗透,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服务于社区民众。

肖临骏:基于学习评价理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肖临骏:基于学习评价理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基于学习评价理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一、在创设问题情景中渗透德育小学生处于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认知阶段,“爱发问”是他们普遍的个性标签。

因此小学生通常具备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小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断通过对很多日常问题进行创设,制造出多种有探索意义的趣味性问题情景,从而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教材课文预定的情景,代入作者所涉角色定位,以作者的视角理解教材文章,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共鸣。

力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针对教材的答疑解惑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趣味化但戒空洞说教。

二、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渗透德育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具有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辩证统一的学科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尊崇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从如何渗透上下功夫,要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受到德育教育的洗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到革命先烈、爱国志士的爱国爱家爱人民的伟大情操。

三、渗透德育教育,注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提高,加上当下不少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他们知识层面广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另一方面,由于长辈的过于溺爱,家庭教育尤其是吃苦教育挫折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小学生的独立性差、自私性强,且在挫折面前容易自暴自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结合这些新时期的青少年性格特点,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一是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内容,并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渗透德育教育的侧重点;二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觉用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导自己的行为,把德育落实到实处。

如在语文的听说与习作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切实联系实际情况,变过去学生“闭门造车”为现在的“文思泉涌”,通过课堂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习作有话可写有言可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紧抓社会热点、从大事中找切入口,以点带面进行习作训练;(2)抓住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教会学生从小事中发现“大”题目。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崔延强1㊀林笑夷2㊀段㊀禹3(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ꎬ重庆400715ꎻ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ꎬ重庆400715ꎻ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ꎬ云南昆明650500)摘㊀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ꎬ各高校在跨学科㊁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尝试ꎬ形成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模式ꎮ通过对全国数十所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ꎬ研究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双学位和联合学位模式㊁微专业模式㊁文科实验室模式㊁书院模式ꎮ这四种典型模式各有优势ꎬ用新视角㊁新范式㊁新方法带动了传统文科转型升级ꎮ未来ꎬ各高校应继续探索建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㊁以优势学科为核心㊁以学科交叉为抓手㊁以名家大师为引领的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体系ꎮ关键词:新文科ꎻ复合型人才培养ꎻ高校ꎻ实践模式ꎻ路径作者简介:崔延强ꎬ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林笑夷ꎬ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ꎻ段禹ꎬ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经验研究 (项目编号:21&ZD038)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新时代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 新文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创新 (项目编号:21JZD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ꎮ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068(2024)01-0058-10DOI:10.19563/j.cnki.sdjk.2024.01.0062018年以来ꎬ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之下ꎬ新工科㊁新医科㊁新农科和新文科(以下简称 四新 )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ꎮ2019年4月ꎬ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启动 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ꎬ全面推进 四新 建设ꎬ并成立新文科建设工作组ꎮ2020年11月ꎬ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ꎬ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ꎬ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ꎮ此后ꎬ各地方㊁各院校积极响应ꎬ新文科建设由此全面开展ꎮ三年来ꎬ在理论层面ꎬ针对新文科的学理研究日趋深入ꎻ现实中ꎬ高校关于新文科的实践探索也大量涌现ꎮ尤其是围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问题ꎬ一大批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改革创新实践ꎬ这些举措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ꎬ也暴露出一些影响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的共性问题ꎮ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某一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ꎬ例如:李良荣和魏新警依照 金字塔 式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ꎬ对我国新闻传播教学实践模块的定位进行整体更新和重构[1]ꎻ蒋洪新基于新时代对外语复合型人才专业水平和跨文化综合素质的需求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思路[2]ꎮ但尚未有学者对新文科建设开展以来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提炼ꎬ分析其背后共性的经验及问题ꎬ以提升我国文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ꎬ促进新文科建设的高质 85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量可持续发展ꎮ鉴于此ꎬ本研究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部分省份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案例进行取样和分析ꎬ建立了由2万余字组成的语料库ꎬ并通过多种途径分析㊁提炼出四种典型模式ꎬ以期丰富我国新文科教育理论体系ꎬ并为各高校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方案ꎮ一、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新文科建设根植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之中ꎬ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我更新与调适ꎬ也是哲学社会科学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ꎮ新文科建设亦是对大学教育体系的一种增补㊁转型和更新ꎬ是为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全球化问题所形成的新格局㊁新观念㊁新方法㊁新模式和新路径ꎮ[3]由新文科理论内涵驱动的文科教育改革ꎬ不仅体现在对现有文科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再认识与再深化ꎬ以及本硕博人才培养过程的贯通衔接ꎬ而且体现在运用新理念对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的全方位探索ꎮ[4]通过对各高校现有的新文科建设实践案例进行梳理ꎬ我们发现ꎬ各高校基于自身条件ꎬ针对新文科建设做出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双学位和联合学位培养模式㊁微专业模式㊁文科实验室模式㊁现代书院模式等四种模式ꎮ本文尝试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ꎬ分析提炼不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㊁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ꎮ(一)双学位和联合学位培养模式经济结构转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ꎬ复合型人才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方向ꎮ[5]新文科建设要求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ꎬ适应新技术和新产业革命浪潮的发展趋势ꎬ规划和设计新的专业及课程体系ꎮ[6]研究发现ꎬ各高校在推动文科专业融合发展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文科教育方面ꎬ主要以设计双学士学位制度㊁联合学位培养制度的方式来实现ꎬ从国家战略㊁市场需求㊁自身优势㊁本校特色与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ꎬ积极筹划培养服务于国家重点需求领域㊁新兴服务业㊁前沿技术产业㊁地方支柱性产业的新型复合型文科人才ꎮ为分类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9年颁布的«学士学位授权与管理办法»提出设置辅修学士学位㊁双学士学位㊁联合学士学位三种学士学位类型ꎮ文件规定ꎬ对于学校主导开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ꎬ可以采取双学士学位授予方式ꎮ在新文科背景下ꎬ在原有辅修双学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ꎬ增加了新的双学位培养模式(举例见表1)ꎬ部分学校以 双学位班 双学位实验班 双学位试点项目 等方式命名ꎬ本文中以 新双学位培养模式 代指ꎮ 新双学位培养模式 与传统的辅修双学位培养模式相比ꎬ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和考核之后均可获得两个学位ꎬ但新双学位培养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不同ꎮ一是在专业设计层面ꎬ采取何种学位联合方式是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精心设计的(表1)ꎮ二是在师资团队和课程体系方面ꎮ相比传统模式ꎬ新双学位培养模式更强调由两个专业的教师组成师资团队进行合作教学ꎻ在课程结构上更加兼具专业性和复合性ꎬ既强调两个专业各自的基础知识ꎬ也强调基于应用情景和综合训练来促进两个知识体系融合ꎮ这些举措更加凸显了学科之间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ꎬ是传统自主选择的双学位㊁第二学位模式中无法体现的ꎮ三是在招生对象方面ꎬ新双学位培养模式主要由学校层面进行统筹ꎬ面向新生进行招生选拔ꎬ通常采取 申请 审核 的选拔方式择优录取ꎮ在筛选标准上ꎬ各高校的新双学位培养模式对前序教育阶段的成绩均有了一定的要求ꎬ大部分学校增加了面试环节ꎬ并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㊁表达能力㊁抗压能力㊁反应能力㊁逻辑思维㊁创新思维㊁个人志趣等方面综合素质和学术潜力的考察ꎮ四是在培养目标方面ꎬ各高校在新双学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制定上ꎬ主要涉及通过两个专业的交叉学习和实践ꎬ培养同时掌握多门学科基础理论㊁专业知识㊁技能与素养的复合型人才ꎮ新双学位培养模式95表1㊀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示例院校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ꎻ法学+经济学南京大学计算机+金融学ꎻ德语+法学山东大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ꎻ行政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外语ꎻ历史学+地理科学ꎻ地理科学+小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数据科学ꎻ工商管理+法学ꎻ国学+古典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审计学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ꎻ法学+行政管理东南大学英语+信息工程ꎻ会计学+人工智能ꎻ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ꎻ教育技术学+通信工程复旦大学法学+经济学ꎻ公共事业管理+预防医学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ꎻ金融学+英语ꎻ金融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学制一般为4年ꎬ学生在此期间不可参与辅修双学位培养ꎬ且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专业的毕业条件才可获得双学位ꎮ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新双学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ꎬ 优势 与 交叉 是该培养模式的两个关键词ꎬ涵盖在项目顶层设计㊁课程体系设计㊁教师团队组建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ꎮ新文科背景下的联合学位培养模式在传统国内外联合培养的基础上ꎬ新增加了国内各高校间的联合培养模式(举例见表2)ꎬ部分学校以 联合培养项目 联合培养实验班 等名称命名ꎬ本文中以 新联合培养模式 代指ꎮ需要说明的是ꎬ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9年印发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所指的学位联合培养与美国高校存在一定差异ꎬ并非指校内的联合培养(例如密歇根大学由文理学院和其他学院合作提供联合学位项目)ꎬ亦非学生联合两个领域但取得一个学位(如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学位培养模式)ꎬ而是更类似于欧洲较为普遍的高等学校之间授予联合学士学位ꎮ与传统双学位培养模式相比ꎬ新联合学位培养模式中两所高校的学科优势结合特征更加明显ꎮ例如ꎬ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的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以外语加法学为特色ꎬ与中国人民大学的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则是以外语加新闻传播学为特色ꎮ表2㊀院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示例院校1院校2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英语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德语+法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法学+法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西班牙语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阿拉伯语+石油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本文对全国范围内二十余所合作设置联合学士学位的高校的项目方案文本进行可视化分析ꎬ得到联合学士学位培养模式矩形式结构图(图1)ꎬ发现结构图在 合作 优势 创新 能力 以及满足国家战06㊀教育科学版㊀2024 1略㊁对接社会需求等方面权重较大ꎬ由此可以看出ꎬ当前我国高校试行联合学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在于优势学科的结合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ꎮ图1 联合学士学位培养方案文本矩形式结构图高校联合学位培养模式在实施推进上ꎬ由于该模式涉及不同地区间的两校合作ꎬ通常需要两校共同牵头开展项目论证㊁签署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合作协议㊁制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㊁拟定专业培养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ꎬ并向上级学位委员会正式提出立项申请ꎬ获批后协同两校多个部门㊁教学院部共同推进ꎮ在招生方式方面ꎬ本科阶段的联合学位培养ꎬ部分高校采取通过高考在两校分别招生的形式ꎬ例如两校各招收15人ꎬ组成共30人的联合培养班级ꎻ也有部分高校采取面向已进校新生进行二次招生选拔的形式ꎮ在培养目标上ꎬ各高校均提及要 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ꎬ共同培养厚基础㊁宽口径㊁高素质㊁强能力㊁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ꎮ在师资团队和培养体系上ꎬ新联合学位培养模式一般由两校教师共同组成师资团队合作教学ꎬ既传授两门学科各自的基础知识ꎬ也注重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ꎮ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规定ꎬ通常学制为4年ꎬ不同学年分别在对应学校学习ꎮ毕业条件包括需要完成项目已确定的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和实践ꎬ并达到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等ꎮ毕业后授予两校共同颁发的联合学士学位ꎬ不再单独发放两校的学位证书ꎮ联合学位培养模式的诞生ꎬ推动了国内不同高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ꎬ加强合作与联系ꎬ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ꎬ推进了跨校联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ꎮ(二)微专业培养模式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指引下ꎬ各高校整合挖掘校内优质资源ꎬ精准对接学生需求ꎬ围绕某一学科专业主题领域㊁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ꎬ开设了一批序列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活动ꎬ从而满足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的多元化㊁个性化成长需要ꎬ学生毕业后获得非学历证书ꎬ这一培养过程称为微专业培养模式(举例见表3)ꎮ微专业的设立ꎬ一方面旨在加快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建设ꎬ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ꎬ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ꎻ另一方面也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ꎬ提升学生某专业方面的能力素养ꎬ以期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跨学科专业的学习研究能力ꎬ加强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ꎮ因此ꎬ微专业建设可被视作高校基于自身优势学科ꎬ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ꎮ微专业虽仅有数年建设历程ꎬ但以其课程精㊁学时短㊁见效快的优势获得各地高校积极推广ꎮ通过对全国28所高校所设立的108个微专业名称进行词频分析ꎬ发现: 管理 教育 商务 文化 电子 翻译 等高频词反映出我国新文科微专业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ꎬ高频词 国际 反映出我国新文科微专业建设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表4)ꎮ在培养目标方面ꎬ微专业以跨学科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目标ꎬ服务于特定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发展ꎻ在培养对象方面ꎬ大多数高校主要面向校内本科生开设微专业ꎬ也有部分高校开设同时面向本科生16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表3㊀院校微专业开设示例院校微专业山东大学创新转化管理㊁知识产权管理㊁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㊁国际中文教育深圳大学国际新闻与外事英语㊁社会工作㊁人才服务㊁智能会计㊁商业分析与管理决策江苏大学新结构经济学㊁创业管理㊁新国学㊁现代农业农村法学㊁家庭教育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数据管理㊁哲学与社会㊁新媒体内容与运营㊁企业调研与经济分析南开大学信息素养与信息资源检索㊁科学素养与培育㊁科技论文写作及发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㊁创新转化管理㊁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㊁国际中文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㊁法学㊁薪税管理㊁家庭教育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㊁教师知识能力与素养㊁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南京财经大学大数据实战㊁金融科技㊁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㊁数字人文表4㊀28所高校108个微专业方向高频词统计序号关键词词频加权百分比/%1国际226.232管理205.763教育113.434商务113.435文化82.496电子72.187翻译61.87和研究生的微专业ꎬ个别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面向全国招生的微专业ꎻ课程设置方面ꎬ微专业的课程体系通常由5~10门核心课程组成ꎬ课程内容大多采取围绕某一学术领域或研究方向建立核心知识结构的形式ꎬ兼具基础性㊁科学性㊁融合性和前沿性ꎻ在师资队伍上ꎬ微专业由各学科相对权威的专业教师团队ꎬ采用线上㊁线下或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联合授课ꎬ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在线自主学习ꎬ课程教学团队定期开设线下辅导ꎻ在学制设置上ꎬ微专业通常以1~2个学年为培养周期ꎬ学习者完成核心课程学习ꎬ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以及微专业认证合格证书ꎮ此外ꎬ各高校的微专业建设还建立了微专业动态评估系统ꎬ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估ꎬ对微专业本身在培养目标达成度㊁人才培养有效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ꎮ学习者通过完成系统的微专业学习ꎬ跨学科知识储备㊁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ꎬ跨专业学习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ꎬ能够达到某领域基本就业要求ꎮ(三)基于文科实验室的培养模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启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ꎬ促进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融合等要求ꎮ这反映出文科实验室已成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文科实验室(部分高校以 研究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 命名)是指通过高性能硬件与新兴技术(如AI㊁大数据㊁云计算㊁区块链等)组成的ꎬ为相关学科的学生和研究者提供基于学科属性和特点的数据分析㊁模型训练和网络化协作的综合性㊁跨学科㊁平台化的实践场域ꎮ因此ꎬ本文所指文科实验室并不是指传统文科专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本专业资料存储㊁演示的简单的教学㊁工作机房ꎬ而是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ꎬ以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复杂的㊁重大的㊁实践性的社会科学问题为主要实验对象ꎬ紧密围绕学科前沿和地域26㊀教育科学版㊀2024 1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特色ꎬ依托自身优势学科ꎬ建立数字模型而形成的新型文科实验室ꎮ新文科实验室立足学科间的深度融合ꎬ旨在运用新兴数字技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ꎮ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ꎬ当代社会科学已经广泛使用数字模型进行专业研究ꎬ对于哲学㊁经济学㊁社会学㊁心理学㊁考古学㊁语言学等学科的学生和研究者而言ꎬ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文科实验室用于编制㊁演练㊁学习这些本专业的数字模型来完成学业和研究变得十分有必要ꎮ此外ꎬ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ꎬ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科学实验验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ꎬ迫切需要高校建立相应的文科实验室作为支撑ꎮ因此ꎬ相对于传统文科实验室而言ꎬ新文科实验室也是学科交叉的孵化载体㊁人文社科前沿问题的研究站ꎬ它不仅是学科理论与学科实践之间的桥梁ꎬ还面对现代化㊁信息化㊁网络技术的发展ꎬ承担着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摇篮的作用ꎬ亦是让受教育者能够从验证知识型人才向智慧型和综合型人才转变的基地ꎮ近年ꎬ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有序推进ꎬ各高校的文科实验室逐渐开始融入信息革命技术成果和学科交叉融合理念ꎬ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ꎮ在培养目标方面ꎬ各高校新文科实验室普遍注重创新顶层设计ꎬ重构运行模式ꎬ以高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人才为根本目标ꎬ培养面向基础理论创新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型人才ꎻ在人才培养的抓手上ꎬ以复杂的㊁重大的㊁实践性的社会科学问题为主要实验对象ꎬ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学科前沿和地域特色ꎬ依托自身优势学科ꎬ找准定位ꎬ凝练方向ꎬ形成核心竞争力ꎮ以教育部于2021年12月发布的首批哲学社会科学9个试点实验室和21个培育实验室名单为分析对象ꎬ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试点实验室和培育实验室名录进行可视化分析(表5)ꎬ可发现 数据 智能 国家 治理 等关键词权重较大ꎬ由此可以看出ꎬ当前教育部所试点和培育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技术ꎬ在国家治理㊁政策完善㊁行为分析等方面开展相应研究ꎬ同时培养能够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的研究㊁教育一体化机构ꎮ就人才培养方式而言ꎬ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模拟 观察 实验 等技术方法的广泛运用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文科实验室与传统文科实验室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ꎮ同时ꎬ各高校注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硬件设施与特色教学模式ꎬ充分整合既有的计算机资源㊁网络资源与教育技术资源ꎬ以硬件基础设施为动力支撑ꎬ通过智能技术㊁虚拟仿真技术等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ꎬ形成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与商业环境模拟等在内的信息化模拟环境教学ꎮ[7]例如ꎬ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档案文献化学保护实验室㊁公共决策实验室ꎬ西安交通大学建立社会经济调查与政策模拟实验室㊁行为观察与情绪研究实验室ꎬ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教育经济实验室ꎬ暨南大学联合淘宝教育建设立足于商业消费数据的文本实验室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智慧型模拟法庭实验室ꎬ浙江传媒学院建设全国首家网络文学文科实验室ꎬ等等ꎮ表5 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和培育实验室主题分析序号关键词词频加权百分比/%1数据87.142国家54.463智能54.464治理54.465管理43.576行为43.577数字43.5736(四)基于书院制的培养模式书院制育人模式是近20年来国内高校在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ꎬ是指各高校在借鉴中国古代传统书院以及英美大学住宿书院的办学精神与组织架构的基础上ꎬ构建的师生共处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ꎬ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复旦大学的书院制改革ꎮ书院制改革也是 四新 建设过程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之一ꎮ在当前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ꎬ诸多高校以此为一个新的契机ꎬ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书院制度的同时ꎬ将新文科建设中的前沿导向和需求导向的精神与内涵注入新阶段的书院制改革的实践中ꎮ例如ꎬ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整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㊁法学院㊁外国语学院成立明德书院ꎬ希冀打造精品文科ꎻ2020年4月ꎬ清华大学以原人文学院的历史系㊁哲学系㊁中国语言文学系为基础成立日新书院ꎬ培养通专融合的基础文科专业类人才ꎻ2020年南开大学在原第一智慧书院的基础上扩大改革ꎬ成立了融通文㊁理㊁工科的图灵书院㊁妙悟书院和穆旦书院ꎻ2023年4月ꎬ重庆大学在博雅学院办学十周年基础上升级成立 博雅书院 ꎮ与此同时ꎬ部分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灵活组建相应的学科群ꎬ根据自身服务面向㊁整体优势以及培养特色ꎬ同时借鉴既有的书院制实践经验ꎬ创造性地设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现代书院(部分高校以 新文科书院 智慧书院 命名)ꎬ以期培养全面发展且行业急需的复合型文科人才ꎬ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于2021年11月成立的歌乐书院为重庆首个新文科书院ꎮ新文科书院育人功能定位包括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㊁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㊁学生自管的教育平台和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ꎬ主要承担了学生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㊁文化素质教育㊁心理健康教育㊁课外实践等方面的教育任务ꎬ例如复旦大学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书院体系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书院制推进 第三课堂 模式㊁华东师范大学确立以师范生为主体的中西结合书院制等ꎮ同时ꎬ部分高校书院定位于新生通识教育和新生转型适应性教育ꎬ为新生系好 第一粒扣子 ꎬ进一步帮助新生在学习上㊁生活上㊁心理上㊁文化上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校园ꎬ例如南京大学行知书院ꎮ行知书院包含经济管理试验班与社会科学试验班两个大类ꎬ经一年培养后ꎬ同学们将进入法学院㊁商学院㊁政府管理学院㊁国际关系学院㊁信息管理学院㊁社会学院六个院系开展专业学习ꎮ在培养目标方面ꎬ新文科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㊁一流专业水准的新时代宽口径㊁复合型人才ꎮ一方面ꎬ新文科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ꎬ精心培育德才兼备㊁以德为先㊁以文化人㊁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ꎮ另一方面ꎬ新文科书院力求增强学生在大学认知㊁专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方面的能力和水平ꎬ助力学生成长为既符合当前时代需求ꎬ又能够引领未来变革ꎬ既聚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ꎬ又具备世界眼光ꎬ既有精深专长ꎬ又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ꎮ在育人方式方面ꎬ各高校打破学科和专业的边界ꎬ营造文理渗透㊁专业互补㊁个性拓展的全方位育人环境ꎬ努力把书院建设成为开放的文化场㊁活跃的思想场㊁和谐的生态场ꎮ具体操作层面ꎬ各高校基于新文科书院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和学院界限ꎬ每年面向全校或部分学院择优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ꎬ将不同专业㊁不同背景的学生聚合在一起ꎬ组成若干不同类型的实验班ꎮ综合采用导师制和导学制ꎬ积极倡导师生共处探究ꎬ着力构建师生成长与创新共同体ꎬ部分高校还引入了校内㊁校外的双导师制ꎮ具体育人活动中ꎬ立足于文化涵育㊁通识培养㊁思想引领㊁学涯指导ꎬ凭借多学科的宽厚基础ꎬ采取授课㊁讲座㊁实践㊁实训和主题活动等方式ꎬ将理论指导与学科锻炼相结合ꎬ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ꎬ同时也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活动ꎬ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ꎮ二、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与发展方向(一)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各高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ꎬ不仅是为了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㊁探索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ꎬ更是为了加快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ꎬ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高46㊀教育科学版㊀2024 1。

肖临骏:别让“吐槽高考作文”习惯成自然

肖临骏:别让“吐槽高考作文”习惯成自然

今年高考期间,一封写给高考命题老师的信,意外蹿红网络。

这位自称来自陕西阎良的农村学生自曝家事,痛诉自己“看到材料后,不知道如何提笔写信”。

原来,今年陕西省高考试题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作文题目大意是,女大学生举报在高速路上违反交规的父亲引发争议,考生可给女儿、父亲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6月10日《中国青年报》)因为“写信者”是“农村学生”,未曾目睹过高速度的芳容,加之“他”的父亲又是“一个一辈子只和土地打交道的质朴农民”,有车,也只是“那个爷爷手里就有的架子车”。

于是“信”触及到人的心灵,与读者产生极大共鸣,导致高考作文《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也就“当仁不让”地遭遇吐槽声声,被炮轰“‘高速路打电话’题材为难农村娃”。

常言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

没在高速路上走过,起码听说过高速路,没开过车,起码知道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危险。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是应该懂点交通法的,对吧?再说,《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只关系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要写作者自己懂得起相关法律知识就成,至于你的父亲会不会开车,是不是农民,自己又是否目睹过高速路的芳容,不仅没有关系,就是有,也可以略不计。

一系列说辞,只不过给吐槽找借口而已。

《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既是一道法律考题,又是亲情考题,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特别是高考学子对正义的秉持和法律的坚守,如此“阳光”的高考作文题究竟有何“吐点”可言?倒是关于高考作文吐槽,今年吐,去年吐,去年的去年还是吐,已到了没有哪一年不吐的地步,是不是习惯早已成自然?评价高考作文题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为了来年的高考作文更“接地气”,更“有水平”,“吐吐”倒也无妨。

如果“吐吐”,只是为了跟风,发泄一通,还是少来为妙,毕竟每一道作文题的出炉,汇聚着各方的智慧、汗水和心血,应该赢得起码的尊重。

不为难高考作文,别让“吐槽高考作文”习惯成自然,显然也该纳入“高考文明”的范畴!。

肖临骏:让生物学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肖临骏:让生物学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与统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教育思想。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丰富的可供教师和学生所利用的生活世界,教师如若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纳入教学系统中,去引导学生共鸣、思考、组装、批判、修正、改造、升华和发展他们的科学世界,必将激发学生兴趣,使生物学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教学资源生活化新课程观认为,除教材外,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生活化,能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知识生动、鲜活,离自己很近,乐意去学。

例如:①网络、图书馆、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这些媒体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教学资源。

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及时捕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典型实例以及各种现象等。

特别是网络上的知识更是丰富多采、日新月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②生活素材的运用。

人们的吃、穿、住、行、玩,以及医疗、卫生、保健等都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有针对性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能使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教学情境生活化建构主义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唤醒旧知,激活思维,学有情趣,促进意义建构。

借助生活经验创设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教学中把生物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拿出一个西瓜用刀切开,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西瓜汁流了出来,洒的满桌都是;接着再拿出一个鸡蛋在一端挖个小孔倒过来可以明显看到蛋清整个相连地流出来一点点。

此时问学生:“蛋清中有水,西瓜汁中也有水,为什么西瓜汁可以洒地到处都是,而蛋清中的水却不可能呢?”这时一学生马上回答:“因为西瓜汁中的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而蛋清中的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肖临骏:细数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肖临骏:细数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一、大学与中学之间地裂缝同样是教育,中学与大学是有区别地,但区别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民国年间,中学老师进大学教书,很正常,如历史学家钱穆、吕思勉,文学家朱自清、美学家朱光潜等.至于特定年代大学教授因经济困难到中学兼课(如抗战中西南联大教授),那就更容易理解了.但五十年代以降,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之间地鸿沟,变得几乎不可逾越.这很奇怪,课绝少被追问.大学教师良莠不齐,中学教师则同样藏龙卧虎.只是因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不同,久而久之,前者较为专精,如此而已,无所谓高低雅俗.我在中山大学读硕士地导师吴宏聪先生,他地导师是杨振声;我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地导师王瑶先生,他地老师是朱自清.杨、朱二位主要活跃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大学教授而关注中小语文教育;吴、王二位主要活跃在新中国成立后,则全力以赴在大学教书.杨振声先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辞职后,受命主编中小学国语教科书(~),帮手是著名小说家沈从文;西南联大时期,杨先生主持编写“大一国文”教材,同样全力以赴.朱自清在浙江春晖中学执教地那一年(~),撰写了《中等学校地学生生活》《教育地信仰》等,对中学教育很失望,希望转到大学教书.可日后再三回顾,深度介入中小学语文教学,其动力与经验正在于此.年,朱自清与叶圣陶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二人又合著了《国文教学》一书.另外,朱自清撰写地《经典常谈》以及《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等,对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地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地好读物.大学教授介入中小学教育,往往悬地很高,因理想不容易实现而颇有怨言.可我猜想,从杨振声到我地师兄钱理群,其“屡败屡战”地自我陈述中,其实包含着自得与自信.人地精力有限,大方介入中小学教育,多少会影响专业著述地深度.可放眼整个社会,中小学教育地重要性及影响力,非书斋里地高头讲章所能比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大学教授介入中小学语文教育,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怎么做才能做好.师友们地经验让我很惭愧——刚才提及我地师兄钱理群介入中学语文教育讨论,主编《新语文读本》等,虽然被打压,但越战越勇.另一位师兄温儒敏为人教社版高中《语文》地执行主编,又是新课标修订组负责人,近期还在编各种语文教材,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影响很大.他们俩地风格不太一样,钱理群一直坚守民间立场,温儒敏则官方色彩比较浓,承接地是教育部项目.但有一点,他们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持之以恒地关注中小学教育.相对来说,我更多关注大学问题,包括大学史、大学地国文教育、文学史书写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学语文教育兼及工具性与人文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社会性与个人性,需全身心投入,且不能太书生气.像我这样半心半意,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是做不好地.对此话题,我只能敲敲边鼓,说点旁观者清之类地好话与坏话,保持一种真诚但遥远地关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语文教材地编写与逃离年月日,我应邀参加《新京报》主办地“语文教育高层论坛”.主办方说“随便谈谈”,可我还是准备了讲稿,题为《大学教授介入中学语文教学地途径及边界》,而且就从我为何撤出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说起.十年前,也就是年,我与原复旦大学著名教授章培恒先生合作主编中华书局版初中及小学《语文》课本.章先生管小学部分,我管中学部分,但主要工作是编写组做,我们只是帮助出主意,把把关.此前参加过人教社版高中《语文》地编写,只负责其中一册,加上专题课教材《中国小说欣赏》,别地事不太管.这回是主编,被要求参与宣传推广,我拒绝了.教材编得好不好另说,单是这种不妥协地态度,就注定了我们地失败.此后,好几次有人请我,都谢绝了,原因是教材编写地复杂性超出我地想象与掌控能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我看来,大学教授若想介入中小学教育,须多与中小学老师交流,了解中小学地教学规律;切记居高临下,站在大学地立场来指导中小学教学.真正让我警觉,赶紧“金盆洗手”地,是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编中小学教材,兹事体大,不同于个人著述.写文章,你说不行,我可以改;编教材可不一样,不能拿百十万儿童当白老鼠.第二,凡编写教材地,都希望发行量大,面向全国;可中国太复杂了,东西南北、沿海内陆、城市乡村,你越深入调查越心虚.第三,编教材,有意识形态方面地限制,同时还受商业利益牵扯,其中地错综复杂,非我等书生所能把握.说白点,为中小学编教材,这是一件专业性很强地工作,不能随便进来插一脚.既然我做不到全身心投入,只好赶紧撤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语文教师地影响力年月地某一天,我地新老学生在微信群里“奔走相告”——那天地《新京报》报道我在“语文教育高层论坛”上地演讲:“陈平原首先谈到了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格养成地重要性.他表示,比起大学或者博士班,中学阶段对学生地影响其实更大.‘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学老师们对于学生们地影响力比大学要大.’陈平原讲了一个自己学生地例子.他说:‘十年前我地一个研究生毕业了,她学得不错,我劝她考博士班,她说不考,她就想当中学老师.她今天在清华附中教书,教得很好,而且她一直对我说,虽然我做专业也能做好,但我更愿意当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对这样地学生来说,她地中学老师给她地影响,远远超过我作为研究生导师给她地影响.’所以,陈平原认为,培养学生人格,是中学语文老师地一个重要地工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们都知道,这里说地清华附中教书地“她”是谁,纷纷向她祝贺,她本人也很激动.因为,演讲现场,就有那位给她很大影响,促使她选择中学教职地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我向王栋生道谢,没想到,接着我演讲地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又向我道谢.她早年有位出色地学生,跟她有很好地互动,留下不少温馨且有趣地故事.而那位学生如今正跟随我读博士.一位小学老师,一位中学老师,一位大学老师,竟然因各自地学生而紧密相连.并非主办方有意安排,我们互相都不知情,到了现场聊起来,方才发现世界真小,竟有如此奇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什么说中学教师对学生人格养成特别重要?那是因为,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地性格基本定型了.尤其是进了博士班,主要做专业训练.对青少年来说,最具可塑性,也最容易出现偏差地,是初中到高中阶段.所有中学教师都可能深刻影响学生地志趣与性情,但语文老师地感召力尤其明显.我回忆自己地小学及中学,记忆深刻地,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并非因为我是文学教授,故王婆卖瓜;我也问过好多人,大都如此.或许应该这么说:因教材有趣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语文老师更容易被学生关注与记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教书是良心活无论做什么事,最好都能用心用力,如狮子搏兔,方能尽善尽美.但同样耕耘,有地效果高低立见,有地则比较隐晦,多年后才显山露水.比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一偷懒,马上就露馅.教书不一样,具备一定地技能后,是不难偷懒地.你用不用心,真地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当然,聪明地学生也能体会到.我家三代教书,不敢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起码上课是认真地.我培养地学生,大都教书认真,也很享受教书地乐趣.可在目前这个独尊科研、讲究数字地评价体系中,认真教书地老师,显得另类,也很吃亏.校长们都承认,大学不是研究院,不该忽略课堂教学与学生培养.可教书认真不认真,很难准确界定,不如数论文篇数来得准确.今天地大学教授,普遍不愿意在学生身上花太多时间.希望中学老师不会这么势利.因为,孩子们很敏感,真地是“有点阳光就灿烂”.因此,在我看来,中学评高级教师,主要应该看教学实践,而不应过分倚重论文发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高中教师地特殊职责十年前,我曾接受专访,谈自己如何“从小学生教到博士生”.那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被做成了标题,显得有些牛皮哄哄,不太好意思.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后,我缺了高中这一块.没教过高中语文,这很重要吗?当然.除了此乃孩子们成长地重要阶段,更因面临高考这一大关,故格外吃紧.对于高中毕业班老师来说,如何平衡个人教育理念与社会制度安排,是个难题.有一次在演讲现场,我被学生家长将了一军:如何读书,到底听你这位大专家地,还是听孩子班主任地?我脱口而出:平时听我地,临近毕业那一年,听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除非孩子准备出国念书,否则,高考是个关键时刻,你不好说大话,耽误人家.为了你地立场坚定与逻辑完整,害得人家考不上好大学,那是不道德地.我曾引清代袁枚信中地说法:知道八股很不好,但大形势如此,你只能妥协;赶紧闯过科考关,再努力自我调整.你偶尔演讲,站着说话不腰痛,当然可以唱高调;高中毕业班地老师们,如何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保持必要地张力,是需要高超地技巧地.作为学生家长与作为教育专家,同样面对高中阶段地学生,立场很不一样.这也是我不敢到中学演讲地缘故——面对中学老师还好些,多少总有理解与沟通.而且,即便话说重了,也不会有直接地伤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如何看待高考指挥棒年夏天,北大清华为抢高考状元而“大打出手”,很不雅观.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抢好学生很正常,所有国内外大学都在抢.问题在于手段及标准——以高考分数来抢学生,抢所谓地“状元”,实在没出息.因为,抢“状元”地真正原因,不是爱惜人才,而是维护学校名誉——在媒体及民众心目中,抢到地“状元”越多,证明这大学越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北大校方曾做过两各决策,可惜都落了空.第一是不公布高考成绩,不排名;第二是与清华达成协议,彼此都不炒作所谓地“状元”.实际上,校长及教授们都明白,抢来地各省高考“状元”,绝大部分不比别地学生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材料证明当初地高考分数对学生日后发展有很大影响.各省高考地第一名,如不去香港就学,基本上不是进北大,就是进清华.这两所学校若能“深明大义”,不炫耀抢了多少各省第一,别地学校也就没什么好炒作地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打破唯分数论,北大曾试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现在看来并不成功.我们在全国选了若干所好中学,给他们一定名额,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地学生,可成为北大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从年开始做,好几年了,未见特别出色地.我说地“特别出色”,不是指智商高,而是像钱锺书那样偏科地奇才.做“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地目地,就是想为那些在高考时无法获得承认但特别有才华地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可实际上做不到——那些推荐上来地,参加高考也能考上.后来我想清楚了,没有一个校长敢冒险推荐偏科或成绩不高地好学生.校长即便“独具慧眼”,也不敢“独断专行”.因整个社会已经形成这么一种舆论氛围,谁都不相信有人能出于公心“举贤能”.更严重地是,一个偏科地好学生,根本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他(她)在小学升初中或初中升高中时就被淘汰了.所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教育理念,虽然限制了某些暗箱操作,但也导致那些特立独行地好学生被卡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将近四十年地唯“高考分数”是问,对中国高等教育地发展及国民素质地提高,是有意义地.但斤斤计较一分之差,用同一把尺子丈量,太长地锯掉,太短地补齐,这一选拔人才机制,教授及学生地平均水平不错,可也造成了特别优秀地人才(或者说天才)地缺乏,因此也就难见“石破天惊”地伟大成果.做学问地人都知道,“人海战术”地效果很有限,真正地突破靠地是“天纵之才”.在追求公平地同时,如何为特异之才地脱颖而出提供便利,是个值得认真思考地话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语文教学地目标在当下中国,完全摆脱高考这根指挥棒,任何学校都做不到.你地理念再好,只要高考成绩掉下来,家长首先就不干了.我们能做地,就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拒绝步步为营、分分必争地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们地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大学校园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地,大都是那些靠海量习题拼搏上来地学生,他们缺乏学习地自觉性与主动性,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以后,就显得很茫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中学各科中,语文课地教学因兼具求知与审美,最可能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其乐无穷”.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因语文水平是长期学习地结果,突击不上来地.想想我自己地情况,当年突然接到通知,说是恢复高考制度了,谁都可以进考场.匆忙之中,全力以赴复习数学;因为语文行不行,早就决定了.或许正是这个特点,导致很多高中生学习语文地兴趣不是很大.但在我看来,语文“投入产出比”并不低,因为它影响人地一生,而不仅仅体现在高考成绩.某种意义上,它更重要.不信你问问走出大学校门或中小学校门地中老年人,在所有课程里面,哪门课对你影响最大?十有八九回答是语文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因此,中学语文老师地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学生们地阅读兴趣以及“发现地眼光”.发现什么?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语文课程地意义说到“语文课程地意义”,必须略为解释我那句名言——“孩子一辈子地道路取决于语文”.这句话,都快变成补习学校地招生广告了,可这不是原文.年月日,我应邀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地“百年语文地历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说,其中有这么一段:“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语文地文学课程可爱地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地,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数学或物理就算了,因为相关知识你已经掌握了.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课程)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地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别地课程若非做专门研究,大都毕业就搁下,唯有研习本国语文,是‘活到老,学到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话其实很平常,没那么耸人听闻.我还有另一句话,同样流传甚广:“语文教学地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不说“光明正大”地后半句,就说这略带自我调侃地前半句:“文革”中下乡插队,承蒙乡亲们信任,让我当民办教师.第一天报到,校长二话没说,就塞给我一册小学五年级地《语文》课本.我很纳闷,校长怎么这么厉害,不用任何交流,就知道我热爱语文?后来发现,凡知青下乡有幸成为民办教师地,十有八九先教语文.因为,讲别地课程需要培训(音乐课不是谁都能教地,另当别论),只有语文课最容易上手——教得好教不好那是另一回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九、关于“有难度地学习”“读书是件好玩地事”,这是我今年出版地新书题目.说读书很愉快,这没错;可读书不一定很轻松,尤其是那些有意义地学习,往往是有难度地.只讲“悦读”,而不说学习中可能遇到地艰难险阻,那是骗人地.天生爱读书且无师自通,一路顺风顺水,这样地学生少而又少.学习需要督促,阅读经典更是需要指导,教师地责任,不是降低学习地难度,而是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困难,并收获那“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今天中国,为何需要提倡“有难度地学习”?那是因为连年扩招,大学质量明显下降;而教学评鉴地普遍推广,又使得大学里开课,颇有过分迁就学生趣味地大趋势.若教师严格要求,打分偏低,学生会在评鉴教学标准——尤其是选修课,这个问题很突出.但愿中学不是这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讲“有难度地学习”,并非漫天要价或高不可攀,只是要求学生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情.外在地诱惑太多,上课很难集中精神.不说别地,单是半小时不看手机,就让很多人受不了.年月,我到波兰亚盖隆大学地孔子学院演讲,配翻译地,一个多小时,很不好玩.同行地朋友观察到,现场一百多人,没人玩手机,也没人私下议论,让他很惊讶.不是我讲得好,而是人家还能坐得住.不只青少年,大人地手机症也一样.不信你到会场看看,虽然调成了振动状态,还是不时拿出来把玩.其实没那么多急事,就是分心,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如何看待十分精彩且日益强大地“课件”五年前,北大中文系为百年庆典编辑《我们地师长》等系列图书,好多老学生都在追怀课堂上林庚先生地风神潇洒.作为诗人地林先生,其讲课风格类似俞平伯、顾随等,不以考证或史料见长,而专注于营造氛围,酝酿情绪.关于俞平伯讲李清照地《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地故事,张中行与赵俪生都有追忆,但评价天差地别,这牵涉到文学系与历史系各自地趣味与立场.至于顾随地课堂,有叶嘉莹地整理笔记以及不断呼吁,越来越得到学界地认可.我是相信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地说法,多年后,老学生记得地,不是具体地学识,而是“先生地音容笑貌”.在《“文学”如何“教育”——关于“文学课堂”地追怀、重构与阐释》中,我曾专门辨析课堂上那些随风飘逝地声音,以及其在学术史上地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凡讲求诗意地文学课堂,规划性一般都不强,往往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种现场效果很好地课堂,在目前地评价体系中受到了严格限制.上学期,某教授在北大讲《大学语文》课,非常投入,现场效果也很好,可评鉴成绩却很低.他不相信,以为是张冠李戴,或有人恶搞.后来细看评分规则,其中有“计划性强不强”“有没有使用课件”等硬性指标,方才明白自己为何没有得高分.课程及听众不同,讲课方式也该不同;是否使用课件,应因时因地而异.至于“计划性”,同样不该过于强求——讲到得意处,顾不了那么多.真正得意地题目,我不用课件,这样才能挥洒自如,听众也都如痴如醉.此类“感染力”很强但“计划性”不足地课堂,如今正逐渐绝迹——因不符合评鉴标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今地文学(语文)课堂,普遍“技术”有余而“情感”不足.尤其是课件地使用,年轻老师很容易上瘾.请记住,技术有两面性,不该过于依赖.娴熟地使用课件,是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且不会出现大地差错;但因思路早就限定了,讲课时被课件牵着走,无法随现场学生地眼光与趣味迅速调整,自由发挥地余地不大,故不会特别出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一、慕课地成功与局限性怎样看待慕课()地风起云涌,是个敏感话题.年月日出席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地“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对话环节,谈及当下中国大学地命运及出路,我与易中天相互抬杠.只是当我质疑慕课是否有效推进教育平等、抹平雅俗鸿沟时,易中天表示支持——因他当过老师.几天后在华盛顿参加“第四届中美文化论坛”,我与哈佛大学分管教学创新、负责慕课设计与推广地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又有一场争辩.其实,我并不否认慕课在技术上地巨大成功,只是反对过分夸大其功用.在我看来,慕课发挥最大作用地地方是终身教育,其次是大学里地通识课,再次是各专业导论性质地入门课,最后才轮到某些中学课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谈及课堂,我很固执——教师必须盯着学生地眼睛,照顾大多数学生地趣味,因不存在无往而不胜地“标准老师”.把北京四中或人大附中地课件送到广西、贵州、新疆等边远地区,技术上没有任何困难;但这么做到底是祸是福,很难说.我关心地是,边远地区地中学教师,若沦落为精美课件地放映员及助教,丧失自尊心与积极性,绝不是好事情.我从小地方走出来,深知“知识缺陷”并不可怕,最要紧地是学习地主动性与积极性.很多人都见识过这样地情景:程度差地学生大步迈进“精神荟萃”地重点中学,效果并不好,有时甚至是灾难性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年多前,我在香港演讲,题为《作为一种“农活儿”地文学教育》,那是借用叶圣陶、吕叔湘二位前辈地妙喻.极而言之,比起数学、物理或历史、地理等课程来,最像农业地,还属语文课.此课程对“新技术”地依赖性不强,自由挥洒地空间很大.我地感慨是,因不必要地“技术迷信”,今天中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方式越来越规整、越来越僵硬、越来越均称,总体实力明显提升,但一流人才难得一见.我之所以小心翼翼地维护中小学老师地“自尊心”与“高大形象”,目地是保护各种不太守规则地“奇思妙想”——如果连语文课都讲得严丝合缝、板上钉钉,绝非好事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二、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在我看来,语文教学必须尽可能贴合学生地生活经验,不该过分追求标准化.举个例子,若高考语文作文谈乘地铁或高铁地体会,那是不合适地,因那会让边远地区地学生很沮丧.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有什么经验说什么话,这才是合适地语文教育.如此强调“分别心”,是不是歧视小地方或贫困地方地学生?不是地.相反,让贫困地区学生整日关注“高大上”地话题,那是一种痛苦地折磨.中国之大,地区经济及文化差异可谓触目惊心,你若略有了解,就会反省这种“大一统”教学地弊端.至于由此造成地城乡(准确点说是“贫富”)间知识方面地差异,进入大学后,很容易弥补地.中学阶段,主要任务应是养成求知地欲望以及学习地好习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之所以反对标准化教学,因在我看来,教育必须接地气.今人喜欢谈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似乎二者是天生地一对,绝配.其实大谬不然,前者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后者则势单力薄,正苦苦撑持.半个月前,我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演讲,谈及此话题,提醒越来越国际化地听众,我们地使命是:记得乡土、记得乡音、记得父老乡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此立场最好能有所体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三、教学中“面对面”地意义人类几千年文明,教育贯穿始终,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年代,都有自己独特地理念与方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但同时教育也必须有所保守.不是所有新技术一出来,就必须马上应用到教育上地.我常感叹,都说中国人保守,其实不对,中国人太趋新了——对于新技术,更是一种近乎盲目崇拜.看一下我们地城市面貌,我们地家居设计,我们地日常话题,我们地教学方式,你就明白,这是一个“趋新”远大于“保守”地民族.而在我看来,文化需要保守,风度需要养成,教育需要积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肖临骏:别用你的价值观去压迫孩子

肖临骏:别用你的价值观去压迫孩子

新学期开学,一位朋友带来他的熟人及其刚考上华东师大历史系的女儿,让我介绍在大学修读历史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据该女生所述,中学阶段所理解的“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学科,而她自认为记性不太好,似乎并不适合读历史学专业。

然后,她又说历史系毕业生大多职业前景黯淡。

刚上大学的女生没有任何兴奋的表情,反而因未能考取理想大学而沮丧,父亲也曾动员她复读再考。

言谈间,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是入学后能否转专业等问题,以及哪个专业就业前途比较好,考虑的都是将来职场上的成功概率与物质收入等。

据了解,该女生家庭条件相当优越,家长也对她寄予厚望。

可是从这位女生的状态来看,她对未来人生很是茫然,却又似乎存有一些社会上常见的对成功人士生活的想象,表面上似乎也有一些主见,但细细琢磨,大多是当今社会某些价值观的投射。

我略显生气地对她父母说:既然孩子都上大学了,就应该给予她想象与规划人生的自由,不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诱导或压迫孩子,应该将孩子当作平等、自由的有主体性和选择能力的个人来对待,更不能将孩子当作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

我进而言之,既然你们家庭条件优裕,就更不应该将那些特别世俗的人生目标灌输给孩子。

这番话听上去很书生意气,但其实反映的是我的一个基本看法:经济条件较好的中产阶层,应该给予孩子多元人生的可能性与选择自由,而不是将自我追逐世俗目标的价值观强加给子女。

惟有如此,这个社会才会逐渐生长出多元价值观与多元人生的可能性。

当今社会表面看来多元纷腾,也貌似有很多个特立独行的人。

但你仔细考察,就会发现某些价值观是比较同质化甚至封闭的,对于未来人生的想象很多都局限于这个社会追逐财富、权力或所谓世俗成功的价值观。

正因如此,我认为就某种意义而言,价值观的压迫才是最大的压迫,它有时候甚至比经济社会地位的等级性差异带来的压迫感更深重。

人类学家阎云翔经常谈及他的一个观察,在中国社会,似乎每个阶层的人都不安其位,或者说思出其位,都拼了命地试图在社会阶层与资源占有方面往上提升,似乎必须如此才能有人的尊严与安全感(但这种尊严细细推究往往是一种支配他人的权力感带来的快感而已)。

2024届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4届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4届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和学习互联网。

B.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场面宏大,情节波澜起伏。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D.阅读对一个人精神世界所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通过贯穿全篇的完整情节,描绘了土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B.对于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做人是第一原则,所以他在《傅雷家书》中不仅与儿子谈艺术修养,也善于引导儿子如何做人。

C.《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摩、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D.“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这一句话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松驰疮痍唯唯连声洗耳恭听B.剽悍沉缅销声匿迹诚惶诚恐C.絮叨混淆融汇贯通鞠躬尽瘁D.迸射污秽穷愁潦倒锐不可当4.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娜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B.万众一心,三人成虎....,众志成城,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

C.一位位声音大咖在《声临其境》中用他们忘乎所以....的表演向观众们诠释着声音的魅力。

肖临骏: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肖临骏: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也使得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求语文教师摆脱“口授+粉笔书写”的传统教学模式,还需要语文教师自觉利用其声、光、色等具体形式,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琐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过去延续千年的语文课程由单一读、写的“动口+动手”模式变成以读写为基础、运用各种视听手段深化教学内涵的“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形式、强化了教学效果,还在很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们有意地将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教学课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文笔者将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自身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师生视野,激发师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学,它是学生、文章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交流过程,学生和文章之间的对话交流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积极的思维运转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有所思考、获得启迪,而老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为其拨开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重重迷雾,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老师的个人理解和阅历引导学生,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范围难免受到限制,要求学生多读多思考、熟读精思成为空话套话。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使得所谓的“熟读精思”成为现实,现代教育技术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多读精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各方面的信息量呈现爆炸趋势,信息越来越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倘若依靠老师的个人阅历来丰富学生见识显然是行不通的。

肖临骏:无“心”何谈基础教育

肖临骏:无“心”何谈基础教育

成功的教育,往往以宗教活动让学生学会宽容、博爱;以通识教育,让学生热爱国家民族,认同核心价值;以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关心、合作、尊重。

以《论语》等典籍来医治痼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线、主体和主导,以《论语》为基调、底色和元典。

《论语》承载以人为本的哲学、以民为本的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入世的传统、厚德载物的担当、天下为公的理想、尚中贵和的思维、博爱泛众的胸怀、勤劳简朴的性格、家庭中心的伦理、家国一体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养护师生心灵的最宝贵的精神资源。

《论语》承载的以生为本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情怀、因材施教的方法、全面发展的课程、尊重个性的取向、慎独正己的修身、反求诸己的态度、积善成德的路径、君子人格的激励等等,是中国当代基础教育应该传承、必须传承、必要发扬的永恒的教育智慧。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拉穆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自己。

”我深以为然。

教育不能改变世界结构,教育不能改变世界的贪婪、腐败、暴力。

但是,教育却能改变自己,却能改变人心。

在基础教育中,孩子与老师们一起读《论语》等优秀的中国经典,来实践有“心”的教育,是可以实现的。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可以重建文化自信,可以重建精神家园,可以优化文化场域,可以养护师生灵魂,可以促使教育重树有教无类的情怀,重拾因材施教的传统,重归精神活动的本真。

这些,恰恰是中国教育生路所在,出路所在,活路所在!。

肖临骏:生本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肖临骏:生本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教育理念得到不断发展,越累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生本理念,也落实到教学当中。

为了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具备创新技能的人才,初中科学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进而慢慢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在课堂上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故事性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等等,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保证导入的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比如科学老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可以讲述在北方有些地方存在着地窖,当人们点着蜡烛进入地窖的时候,突然蜡烛熄灭了。

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很多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从而开展实践实验,让学生动手体会当蜡烛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蜡烛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的原因,还培养了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课堂中的权威,学生很多时候都无法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在这种相对比较压抑的氛围当中,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受到压制。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慢慢地被抹杀,因此一定要创造一个相对平等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畅所欲言。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相对压抑的环境中,人们的思维就会慢慢变得迟钝,但是在轻松的环境中,人们的思维就会就得更加地活跃,并且充满创造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各抒己见,各展所长,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利用科学实践提高创新培养能力科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更加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同时,学生可以针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肖临骏基于对话教学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转型.docx

肖临骏基于对话教学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转型.docx

教育部颁布的《棊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新课程改革的具体H标是要实现从“灌输屮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1]。

教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交流1比界,对话教学的优势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认可。

笔者在近两年有幸参加了市、省、国家级的培训,岭听了不少教师的公开课。

听课过程笔者发现,不少教师把“教师上课”的框框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上课的目标虽被标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但课堂屮述是以教师的“一言堂” 为主,“师生对话”的形式主要是学生把教师“预设”好的答案说出來,很多教师对课堂的生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课堂中的实验都被冠以“探究”字眼,而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框架下一步步进行“验证”。

一节课下來,表面热闹,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这样的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休”的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权”和“话语权”没有被充分发挥,更没有得到尊重。

一、“对话教学”的理解与“课堂转型”的认识1•“对话教学”的理解“对话教学”与所冇的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经过组织的社会沟通现彖,属于语言教学。

不经过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

对话主义書学对追溯至古老的犹太教传统,近代思想家也多有继承和发展[2]。

德国的马丁•布伯使对话主义哲学摆脱独口主义哲学系统,其“对话主义”哲学在欧美思想界享冇甚高声誉。

就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而言,对话教学的核心追求在于通过确立师生之间平等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受教冇的过程屮,不至于沦为他人意识的工貝,成为一个自由的存在者。

対话教学的认识论基础是“尊重个性差界的合作性探究” 即知识的探究性、社会性和个人性三者的融合。

对话的目的意在唤醒学生,促进学生的H觉发展。

雅斯贝尔斯提出“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不仅仅是与学生预言的“对白”,更要创设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对话教学的基础是尊重,尊重学生的言语和学习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包括超岀教师预设好的问题),在实行师牛:或牛牛対话时,要充分调动其他同学的听课状态,这样才不会使对话教学只是在教师与少数几个学生Z间展开。

例析一类中考探索规律题

例析一类中考探索规律题

例析一类中考探索规律题
肖俊谦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下旬刊)》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近年来,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探索规律型问题,如给定一系列数或有关等式,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分析特点,探索规律,总结结论,最终使问题获解等。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探索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对此类问题分析一二。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肖俊谦
【作者单位】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湖南,长沙,4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
【相关文献】
1.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
2.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
3.中考热考国学,平时能不多学?——结合2015年中考国学知识考查题例析与演练
4.几何综合题中函数关系问题的归类思考——一类中考压轴题的解法例析
5.浅谈中考探索规律题的类型及解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肖临骏: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析

肖临骏: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析

高中生的学习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既面临着人生中较为重要的一次考试,又是良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需要维持稳定的一个阶段。

而历史,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具有理论知识点多、单调的等特点,在学生的学习印象中形成了一种必须死记硬背才能掌握知识的误区,而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也格外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以及学生在精神层面对于该种知识传授方式的需求。

这就造成了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提不上来的一些尴尬场景。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进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何面对现在教学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一次在教学方式中存在一些误区和缺陷,及时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已成为时代发展急需解决的方面。

而近年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打响,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这种从精神需求层面上展开的教学模式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围绕历史知识的特点以及历史教学的特点,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不足的现象,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众多高中历史老师所共同关注的重点。

本文作者依据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经验及理论研究基础,提出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看法与理解,供同行参考。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纵观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极多的,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在此做简要叙述。

首先是任课老师的应试思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大多数老师传授知识都是机械的照搬课本知识,以高考考试内容为主要授课目的,完全忽略了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完全就是考什么而教什么的思维模式。

第二,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区别的,初中历史知识较为浅显,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高中历史知识就进一步的细化,复杂化,尤其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思维与理解模式可能还没有转变过来,而且学生的基础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很多高中任课老师刚开始教课就以一个高水平的层次开始,学生来不及适应,慢慢就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肖临骏:查尔斯

肖临骏:查尔斯

查尔斯•斯佩罗尼(Charles Speroni)的《文艺复兴时期妙语录》(下称《妙语录》)题目中的“妙语”原文是“wit”(诙谐)和“wisdom”(智慧),译者把这两个字翻译成“妙语”,应该是为了便利中文读者的理解,因为中文很难找到一个对wit一词贴切而顺口的翻译。

然而,斯佩罗尼并列使用“诙谐”和“智慧”是有道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诙谐是和智慧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十七、十八世纪的诙谐(或俏皮)成为欧洲的一种文学风格甚至审美尺度,还是偏重于睿智、见识、理解、思考的话语和文字能力。

这些虽然不再以“智慧”相称,但也还是智力不凡、见解超俗、表述独特的意思。

在《妙语录》中,我们接触到的是一种包含在“笑话”或“玩笑”中的诙谐和智慧,那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妙语”(facetiae)。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早就已经在收集笑谈妙语了。

《妙语录》中介绍的第一位,波焦•布拉乔利尼(Poggio Bracciolini,1380—1459),就是最早收集笑话的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者们对民间日常生活充满了兴趣,他们当中有的人,如十五世纪的贝倍尔(Heinrich Bebel,1472—1518),不光花费很大精力来收集笑谈(Facetiae,1506),也还收集成语(Proverbia Germanica,1508),这些都是普通人喜爱的话语形式。

十六世纪的多梅尼奇(Lodovico Domenichi,1515—1564)在他的《开怀大笑》(Facetie,motti et burle,1574)中收了981个笑话。

这类收集属于一种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丰富”(copia)的艺术,也就是尽量多地搜罗富有变化的同一类东西,往往都是一些“小玩意”。

笑话只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收集的小玩意中的一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6—1536)就同时收集多种小玩意,包括成语(1500年初版题为Collectanea Adagiorum,1536年的扩充版中收有4251条成语)和纹章标志(1612年版的Alciati中收有212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经典作为思想实验室,造成新的可能的思想。

今天的文科教育面临着双重的危难。

一方面,技术越来越成为威胁精神的要素,精神的资讯化正是技术对于精神的入侵。

精神本身所依赖的某种封闭所造成的启蒙的深刻已经被弱化为单纯的触屏活动,而精神活动则沦为了转瞬即逝的消费活动。

在一个缺乏思想之深情的时代,从事文科教育本就已经极其危难,更何况精神本身赖以生成的相对封闭的沉思活动,以及文科教育向下扎根所需要的宁静和遗世独立都成了正在消失的乡愁。

另一方面,今天文科教育方式本身的危难,甚至更严重于人文学科在这个时代所遭遇的生存危机。

现时代的中国文科教育,正在越来越失去文科本身的特质。

文科教育之专注于思想本身的自我意识,文科教育之得以养成的存在方式,文科教育之赋予文化观念以卓越洞见的思考能力,都已经被严重扭曲,以至于它驱动文化再创造和知识谱系再建构的影响力一再被削弱。

就此而论,文科在现当代文化中的危机根本上来说是由文科教育方式本身引发所致。

文科教育的本质或者说核心是经典教育。

经典承载着不同传统的思想路径和智慧形态,承载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思想实验。

它们既是人们理解祖辈及其过去的最主要路径,也是人们理解自身的根源,还是塑造未来的桥梁。

如果说工科、医科和农科等偏重实用和应用的知识活动,是透过布满各种技术装置的实验室探索可能的世界,建立起新的世界,造成技术的好奇感,那么文科教育(包括理科例如数学)则是借助经典和纯粹概念的探索建立起思想实验室。

在文科的思想实验室里面,最重要的实验仪器不是医学中的医疗仪器,也不是各种光学设备,而是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历史学家的作品。

只有透过广泛地理解曾经出现的经典文本,才能够去探索更多个可能的世界。

人类在思想领域的可能世界以及对可能世界的想象,端赖于经典的阅读、诠释和重建。

好的文科教育就在于善用经典作为思想实验室,以此造成新的可能的思想。

若不能以经典教育为根本,若不能以经典为可能世界的来源,那么文科教育也就失去了文科的气质。

文科不仅以经典教育为本质,更在于将不同特质的经典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也许有人说自己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接受经典教育,然而那基本是单一类型的经典教育,是同一个传统内的经典教育。

并且如果它们是相异的经典,也会有人变戏法似的把它们变成同类型下的经典。

这么说来,那其实是伪经典教育,它比单纯以识字和书写为活动的文科教育有害。

因为在这种伪经典教育里,它不是在尝试思想实验,而只是在重复教条,甚至视教条为思想,以至于受教育者面临人生危难时,在面临着他自己真正的可能性时,却不能够真正向着可能性去生活。

这种伪经典的人文教育不仅没有提供可能性,甚至没有可能性。

不鼓励思想实验的文科教育,总是带着对思想的可能性的规定。

在我们的文科教育中,镣铐太多,思想的可能空间单一,而思想束约过甚的人生甚至比没有思想的人生可怕。

试问,这样的生命个体可能有着敞开想象的未来吗?
进而言之,如果我们的文科教育不能够开放思想实验,那么学生在面临选择时就只能够在自己固有的思路上去观察问题。

很显然,用旧的解决之道重演着无法达成的未来,也就不能够开放学生更新未来的理解。

没有可能性的思想就是没有思想。

如果我们的文科教育不能够开放思想的可能性,那么只会重复她曾经亲历的危险。

而众所周知,一个个体也好,一个社会也好,哪怕向着未来冒险,也远胜重复自己过去的危险。

以上的说法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了。

但窃以为,单一类型的经典教育不可能使文科教育真正地成为文科教育。

以单一经典为内容的不过是宣言式的和独断式的教育,它没有加以严格的逻辑论证,就宣称已经抵达了真理或者生活的道路。

然而如同黑格尔所说,真理不只是眼前盛开的花朵,它还是从花蕾到盛开的全过程。

如果思想不包含论证的进程,最美好的思想都不能够将其卓越的想象转变成说服。

一种思想之所以成为一种生活的依据,一种思想之所以成为一种道路,真理之所以成为心悦诚服的选择,就在于它是严格地加以检查的逻辑的尽头。

回头对照一下我们今天的文科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文科教育,那显然是以记诵为特性而不是以思为本质,以至于大学里的文科生以复制教师及其他教材的观点为目的,那么人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在思的真正旅程,因为它不可能展开思的过程。

凡经过思的,即使其结论被判定为错误,它仍然不失是一种有益的旅程。

思与错误的相伴,就如科学实验千百次甚至千万次的失败,然而因为思想实验中与错误的结缘,真理才会在思的荆棘中盛装相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