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教案-新版
初中化学_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内涵;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3.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分类,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温故而知新:1、一个氧气分子由构成。
2、水分子由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构成。
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探究新知:探究一:元素()()1、分子原子离子2、元素:具有相同的的。
决定元素的种类,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有密切的关系。
3、思考:①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②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③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④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⑤能不能说有2个氢元素?为什么?4、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二:元素符号5、元素符号:(1)书写规律:。
(2)意义:O ⑴表示________________ ⑵表示________________思考:如何表示多个原子?探究三:物质分类6、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并举例说明。
思考: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当前的九年级的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关金属的性质及检验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采用了先实验探究、再集体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对金属和酸的反应现象的分析,层层引导,从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而通过练习,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元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元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何为化学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2.掌握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的书写方法,提高化学符号的快速识记能力。
3.理解各元素的基本属性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并了解元素分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点元素的基本知识与符号名称的记忆。
三、教学难点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询问学生是否学过高中化学有关元素的知识。
2.藉由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样板,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提问: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2.梳理与归纳(10分钟)1.操作:向学生展示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并进行讲解。
2.笔记:要求学生记下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并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
3.提问:铜(Cu)的符号是什么,铜(Cu)的名称是什么?3.概念与理解(15分钟)1.操作:向学生展示各元素符号和名称,并要求学生说出各元素的基本性质特点。
2.提问:单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有哪些?简单介绍它们的性质特点。
4.实验(15分钟)1.操作:以铁为例,向学生介绍铁的存在状态,并展示相应的实验。
2.提问: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有哪些?(答案:自由铁、化合铁)5.归纳与总结(10分钟)1.操作:要求学生回顾元素的基本知识、符号和名称。
2.提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分类有什么联系?6.作业(5分钟)完成本节内容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要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的记忆方法。
2.学生要知晓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重点氛围元素的基本知识和识记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展示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让学生对化学更加深入了解,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记忆元素符号、名称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同时也要开展一定的实验,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元素的存在状态,并理解各元素的基本性质。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时,我注重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元素的存在和重要性。例如,通过展示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制品、化学药品等,让学生认识到元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化学学科理解的深化,也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针对这一课时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元素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引导学生掌握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探究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确保他们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5.作业小结与课堂反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作业讲评,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我会提出问题:“元素是什么?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元素的特征和重要性。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规律?”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4 元素 教案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45分钟
课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的世界课题四元素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分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元素概念,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索新知
反馈练习
总结提高
布置作业
课前播放流行音乐“小苹果”,由音乐元素过渡到化学上讲的元素。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投影展示】通过观察
分子模型,让学生交流据图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它们有何共同点?
【投影展示】
三种氧原子模型
这些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
检验学习成果,查缺补漏。
学以致用,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板
书
设
计
第四节元素
1.定义:
单质
2、据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类:
化合物
书写:氢:H钠:Na
3、元素符号
含义:(元素、一个原子)
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分析元素的定义:
明确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故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反馈提问:结合定义,如何区分氧元素与碳元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
提问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高钙奶”“加碘盐”中的“钙”“碘”的含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与元素符号》说课稿-新版
元素与元素符号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元素》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课标、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的内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
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十分重要。
课时安排:本课时的内容安排为: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含义。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有了缺锌和补锌的生活经验和物质由元素组成、原子结构的知识经验。
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元素是一种微粒或一种物质。
总之,学生的思维里已有了元素的影子,但对什么是元素却不知道,有好奇心、求知欲。
这便成为了本课时教学的起点。
三、说课程标准本节内容在新课标【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级主题下的【认识化学元素】二级课题里。
其中要求: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说教学目标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⒈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和意义,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联系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物质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容易跟原子混淆,因此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我校(“自主学习—探究展示—感悟提升”“自学—展示—点拨—练习—小结”)的“三环五步”生本导学案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创设情境、讲解点拨的教学方法,让使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初中化学鲁教版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元素教案科目:化学年级:初中教材版本:鲁教版单元:元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元素的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3. 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4. 能够举例说明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 元素的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
教学难点:1. 元素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用化学元素周期表;3. 教学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用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二、讲授(15分钟)1. 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教师讲解元素的命名方法和符号表示法,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氯元素的符号是Cl。
2. 元素的分类教师介绍元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可以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3. 元素的应用教师列举一些常见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用于制作铁器、氧气用于呼吸等。
三、实验(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元素的一些特性和化学性质,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产生水等。
四、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举例说明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第四节 元素(第一课时)说课稿(无答案) 鲁教版
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课标、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的内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
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十分重要。
课时安排:本课时的内容安排为: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含义。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有了缺锌和补锌的生活经验和物质由元素组成、原子结构的知识经验。
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元素是一种微粒或一种物质。
总之,学生的思维里已有了元素的影子,但对什么是元素却不知道,有好奇心、求知欲。
这便成为了本课时教学的起点。
三、说课程标准本节内容在新课标【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级主题下的【认识化学元素】二级课题里。
其中要求: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说教学目标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⒈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和意义,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联系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物质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容易跟原子混淆,因此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我校 (“自主学习—探究展示—感悟提升”“自学—展示—点拨—练习—小结”)的“三环五步”生本导学案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创设情境、讲解点拨的教学方法,让使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2.4 元素(1)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四节元素年福建泉州,6题,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右图所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分层评价:(要求1、2、3、4、5、6、全做7、8、选作)1、(2012年四川德阳,11题,3分)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
“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这里的“铬”是指()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3、(2012年山东泰安,13题,3分)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4、2012年贵州铜仁,3题,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B.氧C.铁D.5、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一定是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6、(2012年湖南怀化,6题,2分)6.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u B.O C.H2 D.C7. (2012年四川成都,5题,3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氮气的化学式为N28、(2012年四川眉山,20题,5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2)表示的是()(填离子符号);(3)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 分子与原子的有什么本质区别?2 不同的原子之间怎样区分?3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
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
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
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的一个大写字目表示元素,这种符号叫元素符号。
【板书】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板书】一、元素1概念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找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练习】填写下列表格【提问】上表中对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什么相同?是否都属于同种元素。
【小结】表中氢原子(氕氘氚)的质子数相同,都为1,但中子数不同,但属于氢元素。
同理氧原子三个微粒质子数也相同,中子数不同,但也都属于氧元素。
【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注意】关键词语:(可由学生找出)1 相同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
2 一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能不同。
【讲解】既然是一类原子既是种类,向人类不能说一个人类。
【板书】2 元素:只论种类,无数量。
表示宏观物质的组成从微观认识: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每个氧化汞分子是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
不能说每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一个汞元素构成。
从宏观认识:氧化汞是由氧元素、汞元素组成的。
不能说由氧原子、汞原子组成。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4 元素 教案
元素(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3.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概念,单质、化合物的分类;2.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物质变化无穷、循环往复。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然而,元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却众说纷纭。
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之一,认为它普遍存在,不易变化;有人说,元素是水、火、土、气;也有人认为是金、木、水、火、土......然而,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它们仍然是可变的,并不是物质的基本成分。
那么,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活动一:】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回顾)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生)分子、原子、离子。
(问题)分子、原子、离子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元素吗?这三种微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活动天地)1.小明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
2.小丽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容易变化的;而原子是不变的,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讨论)你支持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板书)元素——基本成分——原子(总结)由此可见,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活动二:】什么是元素?不同的原子,它的构成是不同的。
下面老师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请同学碳-14686氧原子888(思考)1.质子数=电子数,为什么不用电子数给原子分类?2.为什么不用中子数分类?(我来当法官)我们能加入氧元素的家族吗?1.我是一个原子,质子数是8,中子数是8,我属于氧元素。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4节《元素》(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4节《元素》(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学习目标:1.初步形成“元素”是基于不同原子中最基本的粒子——质子而对原子进行分类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2.通过对原子和元素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的实质是化繁为简;3.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4.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①元素、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意义;难点:①元素概念的建立②元素符号的记忆实验准备:多媒体、分子模型、元素符号的卡片——元素”。
你认为小明和小丽的观点哪一个更合理?结论: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过渡语: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得到“原子才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成分”。
自然界中有无数的原子,为了更方便的研究这些基本成分,我们需要对原子进行分类,请同学们拿出盒子内的分子模型,把他们拆开,并把得到的“原子”进行分类。
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活动天地二]下面是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你如果把它们拆开能分成几类原子?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1.原子的类别①②③ .......2.你分类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分类和分类标准并介绍化学家的分类标准:原子是没有颜色的。
化学家也对原子进行了分类,你知道他们给原子分类的依据吗?化学家是按照原子核内的质子个数对原子进行分类的。
请看大屏幕化学家给每一类原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元素。
质子个数是1的一类原子为氢元素,质子个数是8的一类原子是氧元素,质子个数是6的一类原子叫一种是认为古人正确,一种是认为小丽的正确。
)拆分分子模型,并分类。
(每小组6——8个分子模型)并进行分类。
学生的回答:分三类分类的依据为①颜色②大小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表达思想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投影化学家对原子的分类标准8. “元素”的作用——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1)二氧化碳(CO2)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2)甲烷(CH4)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元素(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2)掌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
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
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的联系。
教学用品仪器
药品
其它学案、课件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情景创设】
在初三年级的笑笑同学最近腿老抽筋而且
上体育课时膝盖痛,都跑不动。
针对笑
笑的情况医生确诊她是缺“钙”,请你
为笑笑建议缺“钙”吃什么好呢?
讨论回答:
思考: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
“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
原子,还是……?)
激活课堂,引入主体
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
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
还有说元素的。
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
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
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
么是元素呢?。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元素(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2)掌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的联系。
教学用品仪器药品其它学案、课件等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情景创设】在初三年级的笑笑同学最近腿老抽筋而且上体育课时膝盖痛,都跑不动。
针对笑笑的情况医生确诊她是缺“钙”,请你为笑笑建议缺“钙”吃什么好呢?讨论回答:思考: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激活课堂,引入主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例题2】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2个氢原子B.一个氢分子C.氢元素D.2个氢元素【归纳】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3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是否变化【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在化学反应中那些微粒发生了变化?哪些微粒没有变化?问题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鲁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教学重点和难点:1、元素概念的建立及物质的分类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的书写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自学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分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元素概念,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
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元素符号。
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学情分析: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从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水、氧气、氢气入手,给出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和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知道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不同种类的原子根本区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同,为“元素”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教师)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水是由和组成的?(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引入新课]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元素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今天我们旧来学习第四节第一课题元素及元素符号。
[投影]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结构示意图(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学生)观看投影思考得出: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8,所以都属于氧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所以都属于氢原子。
(教师)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一节《元素》,主要介绍了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定义,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元素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示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元素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情境导入-概念解析-实例应用-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问题解决,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的构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原子或其组合构成的。
2. 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这些构成物质的原子进行分类和命名呢?引出“元素”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元素:解释元素的定义,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种类: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目前发现的元素种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
3. 元素的表示:通过元素符号进行教学,如氢(H)、氧(O)等,让学生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
4.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以水、氧气、碳等为例,讲解元素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讨论和例子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②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③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三、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理解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故事导入——牛尝出来的元素)1618年,英国伦敦附近有个村庄叫艾普松,当地人们以牧牛为主,有个农民想利当地的泉水供他饲养的牛饮用,于是便开了一条小沟引水。
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一条牛愿意光顾他的小沟。
他感到很纳闷,自己一尝才知道,原来那泉水是苦的,后来被一名医生发现这泉水中含有一种固体物质,叫苦盐或艾普松盐。
最后,人们发现在海水或其他泉水中也含有这种苦盐,于是就发现这苦盐是含镁的硫酸盐,这样就发现了镁元素,由于苦盐的发现,离不开牛的贡献,因此,人们说镁是牛尝出来的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2、指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①列举几种含氧元素(02、H20、C02、S02、H20)和几种含碳元素的物质(C、CO、C02、CaC03),并分别列出各种物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中的质子数,后质疑各种物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都有什么特点,从引出元素概念。
②分别举例出氧的同位和碳的同位素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
③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列举常见食品并指出它们的元素组成。
④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让学生听下列文字后归纳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我们都知道它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若从微观描述,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由于水分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氧原子的质子数都为8,所以,它们都属于氧元素,而不是氢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元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形成“元素”是基于不同原子中最基本的粒子,而对原子进行分类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
2.通过对原子和元素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的实质是化繁为简;
3.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4.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内涵的揭示;元素符号系统建立的意义。
难点:观念为本,揭示元素概念的内涵。
实验准备:多媒体、分子模型、元素符号的卡片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空气中含
有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吃
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铁锈中也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
量的钠元素、镁元素,对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不可缺少
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元素。
板书课题:第二节元素
【说文解字】追溯“元素”概念的发展史。
确认元素的“实体”就是原子,是基于质子数对原子的归类。
元:初始的不变的;素:基本的成分。
元素:不变的成分。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元素是水、火、
以人类对“基本性”的
追索为“抓手”,把握元素的内涵,实现元素和原子的对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发展史,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
土、气,中国古时候也有人认为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它们仍然是可变的,并不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那么,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活动天地一”。
在下面的活动天地里有三种观点,请同学们发表对这些观点的看法。
一.元素
[活动天地一] 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对三种观点的看法。
结论: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得到“原子才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成分”。
自然界中有无数的原子,为了更方便的研究这些基本成分,我们需要对原子进行分类,请同学们拿出盒子内的分子模型,把他们拆开,并把得到的“原子”进行分类。
[活动天地二]下面是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你如果把它们拆开能分成几类原子?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1.原子的类别
①
②
③.......
2.你分类的标准
评价学生的分类和分类标准并介绍化学家的分类标准:化学家也对原子进行了分类,你知道他们给原子分类的依据吗?化学家是按照原子核内的质子个数对原子进行分类的。
请看大屏幕化学家给每一类原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元素。
质子个数是1的一类原子为氢元素,质子个数是8的一类原子是氧元素,质子个数是6的一类原子叫碳元素。
3.元素认识的历史观点。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表达思想的习惯和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元素不是平均分布,各个系统中元
科学家把具有相同的原子能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一种为元素。
【话题驿站】①钠离子属于钠元素吗?②一百余种元素怎样组成数千万种物质?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比较乐曲和音符的关系,类比物质和元素的关系。
【平衡有道】①出示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元素的分布比例图;②新闻回放:国家颁布《食用盐碘含量标准》。
中新网报道,新颁布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规定,食盐碘含量不再“一刀切”,各地根据情况在规定范围内浮动添加。
【分类有据】学生尽己所能写出自己掌握的物质的化学式,尝试自主分类。
【关系梳理】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关系。
二.元素符号素有恒定的体系;从身边的化学事件中提取学科思想——应尊重元素在每个体系内的平衡规律,增强崇尚科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认识元素对人体中的元素组成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提炼分类素材,引导其认识:分类的本质是简化的思想;分类标准的选取应该为不同的分类目的服务;
【猜猜看】不同国家的人使用不同语言带来的沟通困难。
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学生猜测,最后教师初始答案。
【引用】元素符号的变迁史。
古今对比,归纳元素符号承载的意义、书写规律。
【归纳总结】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H”可以表示 ,还可以表示 。
“C”可以表
示 ,还可以表示 。
结论:从宏观上看,元素符号可以表示 ;从微观看,还可以表示 。
你认为“3H”、“5C”、“7Na”、“10Mg”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记忆有方】①60秒速记,挑战记忆力;②记忆方法指导。
氢 碳 氮 氧 硫 钠 钙 H C N O S Na Ca 氦 铜 锰 镁 铁 银 氯 He
Cu
Mn
Mg
Fe
Ag
Cl
①谐音记:氦He 氖Ne 钠Na 锰Mn
名称 拉丁文名称 符号 氢 Hydrogenium H 氧 Oxygenium O 碳 Carbonium
C 铜[来
源:学科网ZXX K] Cuprum Cu [来源:Zx xk.Co m] 铁
Ferrum Fe
元素本身是对原子的分类,同时又具备分类功能。
因势利导,利于学生尽快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需要建立统一的化学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有层次地理顺元素符号的意义,凸显元素符号的高度简约、高度概括、高度抽象,引导学生感悟符号化过程中承载的智慧,激励学生建立符号表征的意识。
在明晰元素符号的意义之后进行有意识记训练,并采取“试误”的做法,将方法指导后置,帮助学生对比体会方法的重要性。
②对比记:
第一组:碳C 钙Ca 铜Cu 氯Cl
第二组:镁Mg 汞H g 银Ag
③随时记:例黄金搭档④卡片记:
【活动天地】将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金、银的元素符号和中文名称分别写在一张纸上,制成“元素扑克牌”进行下列比赛,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找出“同一字母打头”的元素符号;按中文名称偏旁“金”、“石”、“气”进行分类;按元素符号字母多少进行分类。
【盘点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推荐作业】按照下面的例子自制元素小卡片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表达思想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认识的意识,对物质不同角度的认识,需要用到不同的知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进一步渗透分类意识。
课后反思:
1、课堂核心知识的瞩目地位、主线的明确和凸显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同样有条不紊地思考、处理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思维的混乱和滞涩,往往是教学流程的零碎和散乱导致的,因此,就如一篇文章的生成,课堂教学同样要保障中心思想和线索的灵魂作用。
2、多角度建模是人们在深化认识对象的过程中常用的认识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体会从确立认识目标开始,按照需求,有秩序、有方法地研究物质,强调在经历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方法、能力,实现三维目标。
3、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同种类的原子,然后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4、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的教学,学生刚上来不明白给出物质分类的依据,导致耽误时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