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少数民族饮酒礼仪-优秀word范文 (1页)
苗族的酒文化和饮酒习俗
苗族的酒文化和饮酒习俗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
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
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定要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是一种多么地感到光荣的事,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至深至感的记忆。
苗族喝酒喜欢窖酒和常酒﹐都是用大米酿成的低度酒,常酒酸苦,窖酒甘甜,但酒精含量很低,多用小碗或大杯敬酒。
与苗族同胞喝酒,如敬酒的人唱完祝酒歌,无论酒有多少,客人都得一饮而下,这是苗族的习俗。
拦路酒。
苗族人热情好客,在进苗寨途中设有“拦路酒”。
一般有三、五道,最多时有十二道,如果客人酒量尚浅,只怕没进寨门,先醉倒了。
拦路酒分为进寨拦路酒礼和进门拦路酒礼。
进寨拦路酒礼。
这种礼仪多用于公共节庆活动,它是传统习俗和时代风尚相结合的一-种礼仪。
凡要进入村寨或花山场中去参加活动的嘉宾和游客,在寨前的路口或迎宾寨门,将被衣裙绚丽的男女青年歌声伴着芦笙舞曲分排于路侧,路中留有嘉宾和客人进寨的通道,站在最前面路两侧的男女青年各持竹杆或红绸布横拦于路中,相继在路中有两排男女青年双手端着从小到大的羚羊角、羊角和牛角制作的酒具,前后左右不断地转动和蹬跳,后有手提酒壶斟酒的青年随后。
进门拦路酒礼。
这一礼仪多用于苗族聚居的村寨住户嫁娶,小孩长毛酒时较为常见,是典型的传统《迁徙芦笙舞》(即苗语“阿佐”)的主要内容。
在主户举办喜事时,由前来恭贺的近亲人组织笙师歌手为主,人家增添热闹的场面的- -种仪式,其间有进门拦酒的内容。
这种仪式多由主人家所请做厨或做饭的组织进行。
牛角酒主要盛行于黔、滇及相邻川南、桂北、湘西南苗族地区。
因以一种特制的水牛角作为酒具盛酒,故称为牛角酒。
牛角酒也不是经常喝得着的,只有在娶大儿子媳妇、大姑娘出嫁和喜庆活动等重要的场合,才将牛角酒杯拿出来,行“喝牛角酒”礼。
牛角吊在事先栽好的做成拱门的两根竹子上,或吊在门两旁。
酒礼仪(精选20篇)
酒礼仪(精选20篇)酒礼仪篇1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需有肯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
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
饭毕,待仆人整理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
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
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
款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
仆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第一: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仆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仆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肯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来宾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仆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酒礼仪篇2在进行执行会,促销会等正式宴会上肯定有不少客户会应邀参与,在这种场合,秘书必需来回地向各位来宾打招呼,并为他们斟酒,对于不大能喝酒的秘书说这可是一件苦差事。
向客人敬酒之后,客人也要回敬你,因此,双方各干一杯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在这样的宴会上往往有些客人要求双方持续干五、六杯,由于客人多,假如都这样喝的话,酒量再大也是应付不了的。
怎么办?表面上不能示弱,要硬着头皮坚持究竟。
由于是来回敬酒,所以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少数民族酒文化和酒俗
少数民族酒文化和酒俗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
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青裸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
《史记·大宛列传》记安息国,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
”《史记.大传》又说:“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稽。
”可见当时当地酿酒业之发达。
《汉书.西域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与西域和亲,公主嫁乌孙国主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人。
”乌孙族最初活动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
南北朝时迁葱岭北,辽代以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载:“王与之酒泉”,杜预注:“周邑”。
《水经注.河水二》:“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
”注:“酒泉,其水甘若酒味也。
”世若无酒,不会以酒喻之,说明当时酒在民间生活中已很普遍。
酒泉地区当时是少数民族地区。
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陆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
葡萄酒的酿制法,于唐太宗时由西域传入长安。
后人传说来自西域高昌国。
高昌在唐代的辖地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几乎囊括今日的整个新疆地区。
高昌国是今维吾尔族的先祖回鹘人的一支西迁建。
《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唐延“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
”晋张华《博物志》称:“西域有葡萄酒,积年败。
彼俗云:可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
”《隋书》和旧、新《唐书》都说西域高昌国盛产葡萄酒。
当时汉族人中,只有与西域毗连的凉州(今甘肃西部)才仿造葡萄酒。
北宋末年朱翼中所著的《北山酒经》中所说的葡萄酒,只是以葡萄酒酿造法为工艺,以粮食为主料,以葡萄和杏仁为辅助香料制成的酒。
酒水文化的礼仪范文
酒水文化的礼仪范文酒水文化的礼仪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与酒与水相关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习惯。
酒水文化的礼仪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习俗,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为了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以下是一些全球通用的酒水文化礼仪。
一、酒水的端酒和倒酒1.在端酒或接酒时,应用右手拿酒杯,并在接近被端或者接的人面前停下来,而后端酒或倒酒。
2.在孝敬长辈的时候,年轻人应该在长辈将酒杯接住后才倒酒,并可以稍微弯腰行一个向前的姿态表示尊敬。
3.倒酒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将酒杯里的酒倒溅到其他人的身上。
4.倒酒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将酒杯里的酒注满,通常约注入杯子的三分之二即可。
二、敬酒的礼仪1.在敬酒时,通常是由主人或者长辈先敬酒,然后由其他人依次敬酒。
2.敬酒的时候,应先向对方行一个礼,然后才将酒杯举起。
敬酒时要注视对方,并将酒杯稍微倾斜一些。
3.在敬酒时,对方应该举起杯子以示回应,然后和对方碰杯,可以说一句“干杯”或者其他祝福的话语。
三、品酒的礼仪1.在品酒时,应该握住酒杯的杯柄或脚部,而不是杯身。
这样可以避免将体温传给酒杯和里面的酒液,同时也不会留下指纹。
2.在品酒前,可以先闻一下酒的香味,然后轻轻地晃动酒杯,使得酒液均匀分布在杯中,再次闻一下香气。
3.在品酒时,可以将一小口酒液慢慢含在嘴中,让舌头充分接触酒液,品味其中的香气和味道。
然后用舌尖将酒液轻轻地向后推送,与喉咙进行接触,从而感受酒液的口感和余味。
4.在品酒后,可以将酒液吐出或者咽下,也可以用杯子里的水漱口。
四、饮酒的礼仪1.在饮酒时,应当遵循适量饮酒的原则,不论是参加宴会还是社交活动,都不要过量饮酒。
2.饮酒时要喝得慢一些,不要一口气喝完杯中的酒液。
可以慢慢品味,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3.在参加饭局或者宴会时,如果不想喝酒,可以以倒酒、添茶等方式替代,同时也需要礼貌地向对方解释并表示谢意。
五、酒桌礼仪1.在参加宴会或聚餐时,应遵守酒桌礼仪,包括不在饭前饭后倒酒、不碰刚倒的酒杯等规矩。
少数民族酒礼酒规
少数民族酒礼酒规少数民族酒礼酒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饮酒习俗,在本文中我们将看到女真、幺佬、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酒时讲究的礼数和规矩。
女真族酒宴:女真人是满族人的祖先,每天一项日常事务就是喝酒,每喝必劝,尽醉而归。
景祖乌古酒时,女真人酗酒成风,世祖劫里钵曾醉后骑驴入定。
他们喝酒的办法豪放到不用杯子,而共用一只酒桶,大家依次舀酒痛饮。
每逢婚嫁,夫婿和亲戚到女家,要抬上许多酒菜待客,酒用金银瓦器盛装。
将士出征,全军会饮,此时将官招人献计,共议长短。
平时宫廷夜夜大家喝酒跳舞快活,以致影响朝政。
幺佬族重阳酒:重阳酒是幺佬山乡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幺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
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
重阳酒的来历反映出幺佬人民的纯朴善良的心地:不晓得是哪朝哪代了,幺佬山乡被一些有钱人霸占了,广大的幺佬人贫穷困苦,日艰月难。
重阳节到来了,一对在山窝里开荒种地,相依为命的穷苦夫妻,没鸡没鸭,没肉没酒,只有半缸底米,只好熬了三碗稀粥过节。
他们夫妻俩各地吃了一碗后,正在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的时候,传来了敲门声。
他俩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烂的老人。
夫妻俩问道:老人家,你有什么事呀,”老人说:“主人家,我走远路经过这里,身无分文,已经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
好心的人呀,能给我一点儿东西充充饥吗?夫妻俩赶忙把老人请进屋里坐下,把那碗舍不得吃的稀粥端给老人吃。
“老人家呀,真对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家穷,只有这碗粥了,你不嫌弃,将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气,一口气就把粥喝光了。
老人暖和过来后,对夫妻俩说:“谢谢你们了,我教给你们一种酿酒的方法吧!”于是,他把重阳酒的酿制方法教给了夫妻俩,然后告诫说:“这种酒千万千万不能卖呵!”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年重阳节到了,夫妻俩按照老人说的方法酿制出一种酒。
藏族敬酒和祭祀礼仪风俗习惯
藏族敬酒和祭祀礼仪风俗习惯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文化的少数民族,在大多数藏区,每当有客人到访,都是敬茶不敬酒。
对于祭祀仪式,都有着特定的礼仪风俗。
下面一起来看看藏族敬酒和祭祀的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凡是人们欢聚,必须饮酒唱歌。
婚礼称为“羌萨”,直译为“喝酒的地方”,与内地的喝喜酒是一个意思。
婴儿降生、孩子上学、新房落成,照例都要饮酒庆贺。
人死后一周年之际,邻居亲友也要欢聚一堂,祝贺死者投胎转世,重新降生。
至于藏历新年,大小节日,喝酒唱歌,更是绝对少不了的。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人们慢慢地饮酒.悠悠地唱歌;喝酒喝得似醉非醉,唱歌唱得如梦如痴,如此这般,便达到了人生快乐的境界。
扎西德勒!西藏人最看重喝酒,最喜欢敬酒,敬酒必须有敬酒歌。
有一首酒歌这样唱道:酒,不要催快喝快喝,喝酒跟饮驴不一样;歌,不要催快唱快唱,唱歌跟吵架不一样;舞,不要催快跳快跳,跳舞跟打铁不一样。
喝酒不唱歌,跟毛驴饮水差不多。
在过去的年代,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僧俗官员冬天请客,夏日园林休闲,都要请几为称为“冲雄玛”的敬酒女子,一边给宾客敬酒,一边唱酒歌,有点像今天节日庆典的主持人。
她们照例要打扮成雍容华贵的贵族女子模样,头戴用珍珠、松石、珊瑚、玛瑙装饰的珠冠,胸配金玉制作的嘎乌佛盒,长长的耳坠垂到双肩,身着彩缎藏袍、彩绸衬衫,腰系彩色围裙,脚蹬彩色藏靴。
她们往往都有爽朗的性格,娇好的身材,特别是有着甜美的歌喉,不但善于唱酒歌酒曲,还能清唱藏戏,藏戏的曲调悠扬高亢,热烈深情,一人引领,众人相和,使酒宴洋溢在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即使在当代,各种娱乐聚会,往往邀请两三位能歌善舞的女性,出面敬酒和唱劝酒歌,聚会才会热烈欢快,圆满吉庆。
酒宴最重要的是排坐次。
过去的年代,人的尊卑长幼区分非常严格,现在已不怎么讲究了,但每次酒宴,坐次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酒宴一般分为首席、次席、末席三个档次。
坐在首席的人,大都是年高的长者或尊贵的客人,陪坐末席的,往往是年纪最小、辈分最低的人。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酒文化介绍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酒文化介绍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酒文化的热情好客的民族,尤其对于敬酒的礼仪是很有讲究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蒙古族敬酒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蒙古族的敬酒礼节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
敬酒的礼节从敬策格(酸马奶)开始的。
蒙古族《八大名贵食品》中的《白玉浆》指的就是策格。
所以,把它作为王公贵族的招待品,遥远的长征、山水、苏力特的祭祀,封官晋衔、葛根活佛转世,授予佛教职称的重大仪式以及宴会耐日,平时招待客人时都摆到主要位置上品用和谈论。
蒙古人对举办耐日那达慕有着几百年的丰富经验和传统礼节。
每当组织耐日时,首先推选出一位熟知耐日礼节的人当阿哈拉嘎其(汉意为当头儿的,主持人)。
参加耐日的人们没有耐日阿哈拉嘎其的许可,不可随意相互说话,出入,调整坐位。
而且,什么时候唱什么歌,说什么祝词;什么时候执行什么礼仪都有固定的程序礼节。
把好这个环节是使耐日有次序,气氛更为热烈,快乐的有力保障。
各地的敬酒礼节,虽然在敬多少杯酒和酒歌、祝词的音语上稍有些不同,可目的、礼仪、时间期限都基本相同的。
总的看,赴宴的客人都入席,家主人的茶宴结束之后,才表明组织本次耐日的理由和目的并按亲近关系,岁数大小推选出耐日的阿拉哈嘎其(主持人)。
推选耐日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便是多次主持过耐日那达慕的,在群众中具有很高名望的,无行政职务的人。
经过这种程序推举产生的主持人,对耐日的成败负有重大责任。
主持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本次耐目的纪律和制度。
之后,主持人选派一位劝酒员,两名敬酒员进行首轮敬酒,从耐日主持人开始按次序每人敬三次(碗)策格。
之后,乐队奏乐,歌手起头大家齐唱耐日之歌。
伴唱三段曲子之后,再开始敬酒(酸马奶)。
之后,选唱二到三首歌曲,用伴唱三段的形式边喝边唱歌。
耐日这样延续一段时间之后,主持人宣布耐日间休。
间休期间客人可以到外头处理吸烟、方便、照管马匹等事宜。
精选范文之饮酒礼仪
饮酒礼仪
饮酒礼仪
酒席、宴会的祝酒,既能坦言对客人的尊敬,又可增添席间的热情气氛。
用酒来表达对宾客素漾的欢迎或谢意,不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也是世界各族人民增进友谊的一种民族团结方式。
日常交往用酒礼仪:
女主人在为客人斟酒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不是指满到杯口几乎水会来,而是指斟满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牧羊人斟酒。
行“叩指礼”时,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块,几下在桌上叩几下。
敬酒。
饮酒之乐除了韦尔齐酒质优良带来的愉悦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方才显得尤为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等。
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应当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把杯子倒往回让旁人看看迭杯子是空的。
在酒席上还常常有“无三不成礼”的说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须是三杯味劣以上。
所谓“酒过三巡”也是这个意思。
特别提示:
抽烟时应注意酒忌,不可成心把人灌醉,更不能偷偷地在他人的饮料里头上烈性酒。
不可通宵达旦受约束无节制地狂欢酗酒。
不可在席上强人所难。
不可在酒席上所出现争执、恶谑、佯醉等不良之风。
不可失言、失态。
酒量好,固然最好不过,但酒德好、酒礼好,则可以在享受美酒的同时乐享活出人们乐趣。
少数民族饮酒的民俗范文
三一文库()
〔少数民族饮酒的民俗范文〕
我国少数民族喜欢饮酒,他们的饮酒方式多种多样,别
有一番风情。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少数民族饮酒的民俗范
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少数民族饮酒的民俗范文
山栏酒
海南等地的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临门,便以自制的
山栏酒为客人接风洗尘。
他们饮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
“腔斧昂”,是饮酒叙情之意;第二阶段是喝醉酒,叫“痹熬”,
就是按黎族风俗要喝醉才罢;第三阶段叫“吞卓丘”,即主宾
第1页共3页
对唱当地民歌。
肝胆酒
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表示肝胆相照,苦乐与
共。
他们在杀猪时,一般都把猪胆留了下来。
当客人入席,
酒过三巡,主人便取出猪胆,剪开管口把胆汁注入酒壶,给
在座的人各斟一杯,由客人先喝,然后才轮到主人。
喝酒高
潮时,往往要喝交杯酒,即宾主联臂举杯,同时将对方递来
的酒饮下,表示心诚。
牛角酒
贵州东南一带苗族接待来客要敬献醇香可口的牛角酒。
苗家人都有外形美观、雕刻花纹的水牛角,客人到寨门时,
穿着华丽的苗家姑娘举起牛角酒敬客,同时还有几位姑娘在
客人胸前挂两三只紫红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
如果客人懂
得苗家规矩,要双手捧住牛角,一饮而尽,就会顺利进入苗
23。
【最新推荐】饮酒礼仪-优秀word范文 (1页)
【最新推荐】饮酒礼仪-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饮酒礼仪
“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
送上红包。
“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
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
六眷,痛饮一番。
“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
“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
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
酒浇梁的习俗。
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
店铺开张,作坊
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
“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
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
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4饮酒的礼仪和习俗
5.罚酒
• 这是中国人变相“敬酒”的一种独特方 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如 说错某句话、杯中酒未喝净等,最为常 见的大概是对参加酒席迟到者的“罚酒 三杯”。
• 罚酒往往带有开玩笑的性质,主要是为 了活跃气氛。
三、纪念酒
• 我国人民遇到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具 有纪念意义的事件都要聚会饮酒,甚至 没事找借口也要饮酒。
• 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 家。
8.新谷酒
• 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 每年秋收之前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 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 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 成熟的谷穗,倒挂在堂屋右后墙上部的一块小 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百十 粒谷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人酒瓶内 泡酒。
饮 酒 的 礼 仪 和 习 俗
山东轻工业学院 聂聪
历史悠久
• 中国的酿酒业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 饮酒习俗。
• 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 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特别是与人民生活 密切相关的饮酒习俗更是各异,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民间酒俗,有的流传至今。
酒礼与酒德
• 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 新再来一次。
• ②猜火柴棒:一人将两根火柴棒握在手 中,另一人猜是否对齐,即带有磷头的 一端(或另一端)是否重合,猜不对罚酒。
• ③掷骰子:也称“掷色子”。一般有三 个骰子,看谁投掷的点大,大者赢,小 者输;或两人每人一副,然后玩点大。
④击鼓传花
• 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行令方式。 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 鼓(或用其他物品代替),击鼓的地方与传 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
【精品文档】酒水文化礼仪-优秀word范文 (8页)
【精品文档】酒水文化礼仪-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酒水文化礼仪
杨平是个性格豪爽的北方人,酒量又大,号称“津巴布韦”
(斤把不违),最近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应酬自然就多了,喝酒更是常事。
在和国内客商的合作中,他的这个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酒醉事成”。
8月份的时候几位外商来考察合作事宜。
在欢迎晚宴上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不停地劝酒,一会儿来一句“感情深一口闷(干)”,一会儿又来一句“饮酒不醉非君子”,几位老外很快就“歇菜”了。
第二天一早,杨平美美地准备好了合同书,就等外商大笔一挥了。
但就在第二天上午,外商们竟然直接回国了。
在西方礼仪里,喝酒的时候没有吆五喝六以及劝酒等我们认为热闹的场面,他们喝酒更多的成份是在品酒,而且认为劝酒、灌酒,是失礼的,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只要有一线的选择余地,谁愿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合作?
一.酒的礼仪
1.选酒及取用
吃中国菜时可以喝白酒、黄酒、药酒、啤酒。
西餐时,可以选用葡萄酒或啤酒,而啤酒只有在吃便餐时才选用。
在国内,白酒是饮用最普通的酒,它可以净饮干喝,也可以用来帮助吃菜下饭,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药引泡药。
白酒一旦和其他酒类如啤酒、汽水、可乐等饮料同饮,就很容易醉。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
酒在我国的历史⽂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是⼀个很好客的民族,酒在蒙古族是被看作是敬⽼和待客的最好物品。
蒙古族具有豪侠风度都是⼤碗喝酒。
蒙古族对长辈和客⼈极为尊重和热情,所以当长辈和客⼈上马、下马、进门、迎接、送别时,都要敬酒,有时还要唱上⼀段精彩的祝酒歌。
如送客⼈上马时,要敬上⼀杯“马镫酒”,祝愿客⼈喝了酒后腿上有劲,⼀路顺风。
在蒙古族因就有这样⼀个礼数就是未饮先酻(祭祀)。
“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蒙古族在敬酒的时候⼀定要唱祝酒歌,以⽰主⼈的敬意与祝福。
⼀般情况下,主⼈唱⼀⽀歌,客⼈就要喝⼀杯酒,客⼈不喝下去,主⼈就要⼀直唱下去,直到客⼈喝下为⽌,⽓氛⼗分活跃感⼈。
蒙古族认为,只有让客⼈酒喝得⾜⾜的,⾃⼰的⼼意才算尽到了,所以蒙古族还有主⼈全家轮流向客⼈敬酒的习惯。
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习惯有⼀些不同,所以唱祝酒歌时程序和动作上会有⼀些差别,就是歌词,也因地域与流传的不同⽽有⼀定出⼊,另外还有⼀些蒙古族同胞现编歌词,这也就是往往我们听不同的⼈,唱得不⼀样的原因。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饮酒习俗文化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饮酒习俗文化蒙古族的文化悠久,对待客人敬酒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因此,人们去蒙古旅游时需要了解其中的饮酒习俗。
下面一起来看看蒙古族敬酒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蒙古族敬酒、敬茶和吃肉的礼仪讲究蒙古族人民对客人敬酒、敬茶是很有讲究的。
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扎节: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
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些吉祥话或唱歌。
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浅乌”,当主人给客人敬茶时说声“浅乌”,客人如客气说不喝,主人则以为客人不喝或不好喝,就不再给了。
因此客人要尊照蒙古法族习惯,主人敬茶时要少喝点,停会儿再喝,不必客气。
此外,敬客人酸奶子时,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间,先由长者端起来喝,碗内喝完,主人再斟满,依次轮番饮用。
但第二次轮饮时要表演一个文艺节目,之后主客才共同进餐。
蒙古族人民吃肉不剔骨,招待客人时,羊肉要敬献一条琵琶骨,配上四条长肋骨;牛肉要敬献一只脊椎骨,配上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
姑娘出嫁时,要煮羊胸脯吃,表示送行,而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肉则是留给晚辈的。
蒙古族人民在入冬之后要集中宰杀一批牲畜,冷藏或者晾干,直吃到来年夏初,而夏季则多吃羊肉,也就是“汤羊”。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蒙古族历史悠久,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的民族,至今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
酒被蒙古人看作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
所以逐渐形成了饮酒的习俗,其中颇有讲究。
蒙古族好饮酒,男女喜饮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侠风度。
饮酒有未饮先酻(祭祀)的礼数。
“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内蒙古写下的一首诗中写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用奶酒、手把肉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蒙古族真诚、豪爽的酒文化。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蒙古人在设宴欢迎客人时,总是要斟满酒杯,捧出洁白的哈达,唱起悠扬的酒歌,送去一份美好的祝福,让人们领略到草原上的人们以酒寄情、以歌结友的胸怀。
如何正确的被招待?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了解下
如何正确的被招待?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了解下在此之前,“喝对酒”编编跟大家介绍了“少数民族都喝什么酒?”,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特色酒,那么他们的特殊礼仪也不可或缺,去到别人的地方是客人,但了解对方习俗是对主人最大的尊重。
1.蒙古族蒙古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有客来必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主人和客人必须畅饮。
在他们那里,来客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就坐上席位置。
他们接待客人会按照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礼仪程序进行,程序中都要敬酒或吟诵。
对尊贵的客人用“德吉拉”礼节:主人手持一瓶酒,酒瓶上糊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抹在自己额头,客人再依次抹完;然后主人斟酒敬客。
客人要一边饮酒,一边说吉祥话,或唱酒歌。
2.朝鲜族朝鲜族非常讲究礼节,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饮酒。
如果长辈坚持让晚辈喝酒,晚辈要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向长辈表示谢意。
他们在祝寿的酒宴上,酒兴浓时,会让他的女儿、儿媳或孙女头顶一瓶最好的酒,翩翩起舞。
宾客唱歌击杯碟为之伴奏,舞到精彩时,众人欢呼,舞者捧下头上的酒瓶向“寿星”敬酒,狂欢畅饮至通宵达旦。
3.满族满族人酒量颇大,最喜欢烈性白酒。
家中来客,一般由长辈陪待,晚辈不同席。
他们喝酒用小盅,由主人给客人斟第一杯酒,客人喝酒要杯杯留底儿,俗称“留福底”,表示主客富足美满。
主人敬酒时,如果客人比主人年长,主人需长跪进酒,客人喝完,主人才能起身;如果客人比主人年轻,主人则站着敬酒,客人则需微微屈膝而饮。
4.壮族壮族传统,一家的客人就是全寨人家的客人,来客往往会得到各家轮流邀请;特别是贵宾,有时一餐要吃五六家。
经常是客人在第一家刚入席,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后等待相请。
按壮族习俗,客人是不能推辞的。
他们请客时,只有长者才能与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轻人必须立在客人旁边,为客人斟酒后才能入座。
对壮族来说,谢绝邀请是失礼,喝醉了失态会丢脸。
5.藏族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
喝酒礼仪
牵线搭桥
傣族 土族 瑶族 哈尼族 三杯酒 笑酒 闷锅酒 竹管酒
捏 酒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有一种捏酒,是当地普米族群众用 来款待客人的 美酒。捏酒气味醇香,甜蜜可口,营养丰富。 马奶酒 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牧民,从古至今一直把马奶酒当作甘 美的饮料。每年夏秋产奶季节,牧民家家都酿制马奶酒,贵客 临门,必定用它款待。马奶酒性温,具有驱寒活血、舒筋、补 肾、消食、健胃等功效。蒙医用它治疗腰痛、胃痛、肺结核等 症,疗效显著。 醋 酒 傈傈族,最喜欢喝一种自己酿造的醋酒。每当宾客来临, 也往往以醋酒相待。醋酒主要用玉米、高梁或小米为会热情地 向您敬酒三杯。这是土族人的礼节,叫做“吉 祥如意三杯酒”。主人总是杀鸡宰羊准备丰盛 的饭菜,并轮流向客人敬酒敬菜。按土族人的 习惯,杯中酒、碗里饭都要喝光吃尽。如果主 人还要添,你可把碗上的筷子摆成十字,意思 是“实在吃不下了啦”。向主人道谢时,主人 在大门口又向每位客人再敬酒三杯,叫“送门 酒”。土族人风俗,如果客人右手中指蘸三次 酒,对空弹三下,就可换喝这三杯酒。
饮酒人们的彼此之间必须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讲一段言简意赅的话或者哼一段比较简短的曲调巧妙地以比喻的手法转弯抹角含蓄而风趣地揭露同席中某一个人的短处带有嘲讽之意
中国 56 个少数民族中,没 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 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 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 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 的酒文化,且从体总上呈现出 丰富多彩的特点。
瑶 族
笑 酒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 的瑶族群众,性格活泼,语言幽默,逢年过节 保留着其少数民族少有的独特习俗“吃笑酒”。 在宴席上,酒过数巡,兴味正浓时,高潮出现 了。饮酒人们的彼此之间必须发挥各自的聪明 才智,讲一段言简意赅的话,或者哼一段比较 简短的曲调,巧妙地以比喻的手法,转弯抹角, 含蓄而风趣地揭露同席中某一个人的“短处”, 带有嘲讽之意。
少数民族酒宴及劝酒方式
少数民族酒宴及劝酒方式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很值得探究。
接下来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分别就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礼仪进行介绍。
劝酒在金代汉人、女真和其他族各阶层中都很流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女真大约至迟于景祖乌古酒时已掌握了酿酒技术。
乌古酒“嗜酒好色,饮酒过人”,世祖劫里钵曾乘醉骑驴人入室中,说明那酗酒已成司空见惯之事。
女真人尚豪放,“饮酒无算,只用一只木杓子自上而下循环酌之”。
女真人在许多场合都要饮酒助兴:男女婚嫁青年男女结婚时,夫婿和亲戚到女家,要携带许多酒菜,款待客人。
酒用金、银、瓦容器盛之。
节日贞元元年春正月,元夕张灯,海陵王宴丞相以下于中都新宫,赋诗纵酒尽欢而罢。
世宗在一次讲到反对糜费时说,他只在岁元、上元、中秋和太子生日时宴饮。
将士出征。
“凡用师征伐,上大元帅,中万户,下至百户,饮酒会食”,“军将大行,会而饮,使人献策,主帅听而择焉。
”欢娱快乐之时。
世宗一起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回上京,大宴宗室、故老,他说:“朕寻常不饮酒,今日
甚欲成醉,此乐亦不易得也。
”宗室妇女及群臣故老以次起舞,进酒。
皇帝恩赐朝廷祭祀天神、祖宗,接待外因使者等重大礼仪,都不能没有酒馔。
至于宫廷中帝王饮酒更是常事,《金史》卷四本纪说,熙宗“荒于酒,与近臣饮,或继以夜。
宰相入谏,辄饮以酒”,“末年酗酒妄杀,人怀危惧”,因酗酒而影响了朝政。
少数民族喝酒的道理
少数民族喝酒的道理1.布依族的“迎客酒”布依族人以豪爽好客而著称。
布依族成年男子爱饮米酒,妇女们爱吃糯米甜酒。
因此,每年秋收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自酿几缸米酒和糯米甜酒,米酒既供自家平时饮用,又以之待客。
请客时,若席上无米酒,再丰盛的席面,客人兴味也不浓,主人脸上也觉得无光。
在布依族人生活中,有一种饶有风趣的酒俗叫做“迎客酒”。
就是娶嫁迎亲或逢年过节,客人来到时,主人要在大门口摆上一张桌子,桌上放着酒壶和碗,客人一到,主人立刻在碗里斟了酒,双手端着,唱起“迎客歌”:“凤凰飞落刺笆林,鲤鱼游到浅水滩,今天贵客到我家,不成招待太简慢,献上一碗淡淡水,只望客人多包涵。
”客人若是能歌者,就以歌答道:“画眉飞上梧桐树,小虾游到大海里,今天来到富贵府,主人殷勤真好客,只因我的口福薄,这碗仙酒不敢决。
”如此对答几个回合以后,双方不分胜负,最后客人饮了一口酒,就进到堂屋里。
若是客人不会唱歌,主人每唱一首,客人只好喝一口酒,一直要唱七首或九首,客人也就要喝七口或九口酒后才能罢休。
所以,不会唱酒歌,既要被“罚”酒,又要逗得所有围观者哄堂大笑。
进了屋以后,在酒席间,主人要请善歌的姑娘或中年妇女来向客人敬酒。
她们有的拎着酒壶,有的端着放碗的方盘,来到客人身旁,先斟上一碗酒,再唱起“敬酒歌”:“客人远道来,实在是辛苦,没有鸡鸭鱼招待,喝碗淡水当鱼肉。
”若客人能歌,就以歌回答道:“八仙桌子四角方,鸡鸭鱼肉摆中央,山珍海味样样有,多谢主家热心肠。
”就这样主人一首,客人一首,从古至今,天南地北,内容无所不包,有问必答。
当然,要是唱的时间久了,回答时不一定对题,只要能对出一首就行,这样就免罚喝酒。
要是不会唱敬酒歌,姑娘们每唱一首,就被“罚”喝一口酒。
真是妙趣横生,别具民族风韵,给整个酒席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布依族人不仅喜爱饮酒,而且也善于酿酒。
米是自己种出来的,酒曲是自己上山采百草根做成的。
所以,原料方便,酿制容易。
酿制出的米酒在十八度左右,都是大坛子盛好密封的,醇香甘美,每当打开坛子盖取酒时,香飘满屋。
我国少数民族女真族的酒礼酒规_酒桌礼仪
我国少数民族女真族的酒礼酒规_酒桌礼仪p>女真人是满族人的祖先,每天一项日常事务就是喝酒,每喝必劝,尽醉而归。
女真人的饮酒活动渗透到女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婚丧嫁娶、岁时节庆、宴游唱酬等等。
女真人有其独特的饮酒方式与习俗,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其饮酒活动也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饮酒活动是女真民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征之一。
酒与祭祀酒在祭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非酒不能行祭祀之礼,无酒不足以表恭敬之心。
酒在祭祀天地、鬼神及列祖列宗的仪式中充当通神、娱神的媒介,是沟通人与鬼神的神圣液体。
在迷信鬼神、崇拜萨满的女真族,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女真人丧礼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继承了契丹民族的“烧饭”传统。
“死者埋之而无棺撑。
贵者生焚所宠奴脾、所乘鞍马以殉之。
其祀祭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
”“烧饭”乃是指死者葬后,每当朔、望、节辰、祭日等焚烧酒食的祭祀仪式。
女真进人中原以后,“烧饭”这一习俗一直未改。
烧饭礼于葬后,行与葬所。
在“烧饭”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女真人认为酒作为随葬品是有灵魂、有生命的,是生者传递特殊感情的介质,通过火烧的形式,酒将和死去的人一起到另一个世界为其继续服务。
以酒为祭,这种表达纪念的方式带有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
萨满教祭祀《神歌》唱道:“烈性的烧酒醇醒,甜性的米儿酒芬芳?敬请那极尊至荣,快端坐领祭来享。
保我等子孙众多,佑我等福寿绵长,庇我等风调雨顺,护我等五谷满仓。
”人们通过给祖先献祭美酒佳肴来祈求得到保佑,这充分体现出女真人的一种祭祀文化形式。
在请神送神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酒,酒精的气味提升了萨满的神秘性,传递了祭拜者的心理慰藉。
酒与婚嫁酒是女真青年恋爱的特殊“纽带”。
贵族子弟有未婚欲娶者,“日夕被酒,则相率携尊弛马戏饮。
其地妇女闻其至,多聚观之,间令侍坐,与之酒则饮,亦有起舞歌讴以信筋。
’,在驰马戏饮、歌舞俏筋的过程中选择配偶,有婚姻开放、自由的一面。
女真人好客,酒是待客的上品,所以如果有女子不吝惜酒食,这也会成为其被迎娶的重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少数民族饮酒礼仪-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少数民族饮酒礼仪
纳西族“客酒”
“客酒”是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人习惯饮用的别具特色的传统名酒。
“客酒”是以高粱、大麦、小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
其制作方法是大麦、小麦各占60%,煮熟、焖黄,然后摊凉加酒药装箱糖化,再分装入瓦罐,加上
60度大麦清酒,封存60天后过滤去糟,将汁液再分装入瓦罐密封沉淀,时间
最短一年,越长越好,度数不高,富含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营养丰富
的饮料酒。
纳西族人在每有外宾时,总以“客酒”相待。
在客人进门时,先将第一杯“客酒”递给贵宾和年长者,以示敬意,然后分送在座的客人。
有的人家在生
儿养女时即酿造“客酒”,并埋入地下,待儿女长大成亲时开封庆喜,其酒味
美不可言。
“独龙族”竹筒酒
云南怒江贡山一带的独龙族男女老少都喜好饮酒,每当收获季节,家家户
户都酿酒。
独龙族人酿酒不用土坛而用竹筒。
酿制时他们选用最好的竹中,将
竹子做成酒筒,然后将煮熟的大米、小麦、或高粱拌上药酒装进竹筒。
7天后,将竹筒盖打开,即可喝到醇香的竹筒酒了。
在饮酒时,要由家庭主妇来分配,男女老幼平均每人分一份,如有客人来,也有客人一份。
竹筒酒还被用作订婚的礼酒和年节喜庆的喜酒。
每年农历腊月。
独龙族人要过“卡秋哇”年节,日期由家族首领择日举行。
届时,要用木刻或
结绳做为请柬,邀请其他各家族的成员来参加。
接到请柬的家庭准备好礼物前
往祝贺。
客人们一进寨门,主人们就热情的迎上去。
主客先共饮一竹筒交杯酒,表示友谊常存,并要互相对歌。
然后跳起他们的民族舞蹈。
歌舞结束后,全寨
的各家各户把准备好的佳肴端到舞场,人们围坐在一起,共饮他们特色的竹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