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希望的种子》备课教案

《希望的种子》备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希望的种子》备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材分析《希望的种子》是一篇描写人物通讯的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种花人与盲童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种花人无私的爱心和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勇敢面对困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生齐读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探讨生字词及文章结构。

3.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文章主题。

4. 分析人物(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种花人与盲童的形象特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关于《希望的种子》的续篇。

(2)各组分享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 小结拓展(2)学生谈收获,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希望的种子》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读后感评估: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其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自身的感悟。

《希望的种子》教案(1)

《希望的种子》教案(1)

《希望的种子》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会写字,会认读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

它不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种中药。

这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栽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栽种金盏花的课文。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汇报交流。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教师范读。

C、指导容易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对比记忆:栽裁4、巩固生字。

5、词语释义,积累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分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归并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2、教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种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部分(第2 5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消息,不顾儿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部分(第6 8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食物的积极心态。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珍惜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种子的生长过程。

2. 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

四、教学准备:1. 种子(如豆子、小麦等)。

2. 种植容器(如花盆、杯子等)。

3. 观察记录表。

4.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课。

2. 种子结构的学习: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介绍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等。

3. 种子生长的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将种子种植在容器中,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4. 观察记录:学生按照观察记录表的要求,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种子的生长,并和家长分享。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业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植物园,亲身体验种植过程。

3. 开展校园种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中来。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对珍惜食物的意识和行动。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九、教学资源:1. 种子资源:各类种子,如豆子、小麦、玉米等。

2. 种植容器:花盆、杯子、塑料盒等。

3. 观察记录表:打印或手写。

4.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

十、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增强了对食物的珍惜意识。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读物教材,名为《一颗希望的种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通过本课,学生可以认识到希望的力量,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从而将身边的环境和生活中的积极力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形成积极的兴趣和心态。

教学目标1.通过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希望的力量,并理解希望经常是源于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之中。

2.让学生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有机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3.通过本篇文章,让学生学会评价、夸奖、关爱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寓言故事欣赏让学生听一遍或多遍简洁、通俗的《一颗希望的种子》,了解到故事的主要内容:农夫散步时在放弃的田地上发现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他没有放弃,而是想方设法为它提供水分、阳光和肥料,最终,这个小小的种子开花了,结果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边上的人们和交通都变得不一样了。

观察图片,让学生分析1.回忆一下刚才听的故事,通过手中的图片(附图1)对故事中的农夫进行分析。

在故事里,农夫为小小的种子提供了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说?你们看到了哪些表情来描绘农民的情感和态度?这些表情分别意味着什么?2.再看一遍附图1,让学生描述这幅画的特点和亮点。

3.再看一遍附图1,提醒学生关注前景中突出的单干树,容易被人忽视但极具意义。

探究情感1.请学生分享他们听了故事之后内心的感受?故事激发了他们对什么内容的思考?2.鼓励学生分享故事所点亮的希望和积极能量。

练习与评价1.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由创作,提出以下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你会怎样对待它?–你可以想象一下小生命开始生长时的场景吗?2.提醒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并探讨如何将故事中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引导学生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努力和成果,并关注每一个做出贡献的人,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

总结本篇文章《一颗希望的种子》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它体现出了生命的力量,体现出了我们和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一面。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

2. 学习种子生长的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等。

3.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发芽的条件。

4. 学习种植技巧,亲自动手种植。

5.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让幼儿学会种植技巧,亲自动手种植,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种子、植物图片、种植工具等。

2. 材料:种植盆、土壤、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种子的结构,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种植技巧,引导幼儿亲自动手种植。

4. 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记录种子的成长变化。

5.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幼儿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等。

6. 延伸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户外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 观察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耐心和细心程度,是否能够持续关注种子的成长变化。

3. 评估幼儿在讨论环节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或植物园,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开展植物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持续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仍有待提高。此外,二年级学生在表达、合作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生字词:颗、希、望、种、子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一颗种子的成长过程及其寓意。
4.能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种子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学生分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发表观点,共同探讨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寓意。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生字词、课文内容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形近字、难字的识别和书写仍需加强。
2.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节奏、语气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对直观、具体的事物容易理解,但对于抽象、寓意深刻的道理则较难把握。

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精品)

三年级下册语文《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会写字,会认读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

它不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种中药。

这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栽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栽种金盏花的课文。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汇报交流。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教师范读。

c、指导容易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对比记忆:栽——裁4、巩固生字。

5、词语释义,积累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分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归并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2、教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种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消息,不顾儿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

《希望的种子》教案素材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希望的种子》学科领域: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掌握种植的基本技巧。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会通过资料搜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

(3)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种植的基本技巧。

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种子样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种植工具、肥料等实践材料。

(3)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种子的资料,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准备种植工具,如铲子、水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种子。

(2)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2. 探究种子结构:(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种子的结构。

(2)教师讲解种子的各部分功能。

3. 了解种子生长过程:(1)教师介绍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2)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种子生长的各个阶段。

4. 学习种植技巧:(1)教师讲解种植的基本技巧。

(2)学生分组实践,掌握种植方法。

5. 小组讨论:(1)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分析农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1)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实践:(1)学生在家或学校种植基地种植种子。

(2)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8. 作业:(1)绘制种子的生长过程图。

六、课程拓展1. 参观农业科技展览馆,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希望的种子》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希望的种子》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希望的种⼦》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希望的种⼦》原⽂ 在⼀个开满鲜花的⼩镇上,住着⼀位⽼奶奶。

因为她种花的技术特别好,所以⼈们称她“绿⼿指”。

⼀天,⽼⼈在报上看到⼀条消息:谁能种出纯⽩⾦盏花,就能得到园艺所的⾼额奖⾦。

⽼奶奶想:⾦盏花,除了⾦⾊,就是棕⾊,从来就没有⽩⾊的⾦盏花。

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把⾃⼰的想法对⼉⼥们讲了,遭到⼀致反对。

⼤家说:“你根本不懂种⼦遗传学,专家都不可能做成的事,你怎么可能呢?再说你年纪⼜这么⼤了。

” ⽼奶奶决⼼⼀个⼈试验下去,她撒下⾦盏花的种⼦,精⼼侍弄。

⾦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

⽼奶奶在中间选了⼀朵颜⾊稍淡的花,任其⾃然枯萎,取得了的种⼦。

第⼆年把它们栽种下去。

然后,⼜从花朵中挑选颜⾊浅淡的种⼦栽种……⼀年⼜⼀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依然满怀信⼼地试验下去…… ⼆⼗年过去了。

有⼀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朵⾦盏花,开得特别灿烂。

它不是⼀般的⽩⾊,是如银如雪的纯⽩。

她把纯⽩⾦盏花种⼦寄给了那家园艺所。

她甚⾄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在这漫长的岁⽉⾥,是否早就有⼈培育出了纯⽩⾦盏花。

等待的⽇⼦长达⼀年,因为⼈们要把那些种⼦种下去,开花以后才能得到验证。

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来了。

他对⽼奶奶说:“我们看到了您的花,它是雪⽩的,漂亮极了。

因为时隔⼆⼗年,奖⾦不能再兑现了。

您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 ⽼奶奶对着听筒⼩声说:“我只想问⼀问,你们还要⿊⾊的⾦盏花吗?我也能种出来……” 【篇⼆】⼩学三年级语⽂《希望的种⼦》教案 教学⽬标: 1、理解课⽂内容,学习⽼奶奶契⽽不舍的精神。

2、学会⽤“因为……所以……”的句式。

《一颗希望的种子》写作教案

《一颗希望的种子》写作教案

《一颗希望的种子》写作教案引言《一颗希望的种子》是一篇让人感动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篇文章可以用来作为中学教学中讲授写作技巧和技能的教材。

本文将从教材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方面来探究如何编写一份《一颗希望的种子》写作教案。

一、教材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增进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在文学创作和理解方面更加深入。

教师应该通过本教案,让学生能够: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2.掌握写作技巧和技能;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章主题和主旨的讲解在开始讲解这个故事之前,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主题以及主旨。

通过讲述故事的情节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阐述的主题和主旨。

2.分析文章的语言和结构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结构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句式、修辞手法、纵横结构等方面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结构。

3.写作练习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的主题或者是情节,要求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

三、教学步骤1.预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主题和主旨。

通过阅读法来让学生们预习这篇文章。

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a.文章要表达什么?b.作者的意图是什么?c.故事情节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2.教学阶段在教学阶段,教师要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们分配写作任务,并提供相关的指引和建议。

3.练习阶段在练习阶段,学生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思想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水平不同,给予不同的要求和挑战。

4.评价阶段在评价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和指导。

同时,对于学生们的优点和不足,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7一颗希望的种子

27一颗希望的种子
小结:正是因为爷爷看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焦急地等待成果,不忍心看我失望,于是搬去了家里的西瓜,在我幼小心灵中播撒了一颗希望的种子,现在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希望的种子?
解决简单的提问
“急切”学生有可能一时找不到,可以待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急切”心情,可以从为什么“泄气”体会到“急切”。
引导学生体会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4)让学生将问题连成一段话回答:什么时候,谁种下什么,结果怎样?
二.解决“为什么说这是希望的种子”
1.我在种西瓜时,心情有很多变化,大家找一找有关的词语,用()括出。
(板书:兴致勃勃——急切——几乎泄气——兴奋)
★兴致勃勃
我为什么会想起来播种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板书:种西瓜)
(1)什么叫“流连忘返”?
引导学生体会我认为自己努力终于有成果了。
引导立解种瓜时机以及结果所用的时间不对。
拓展
爷爷在孩子的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以后会结出什么果子?(板书:付出总是会有收获)
板书
27.一颗希望的种子(付出总是会有收获)
种西瓜——等西瓜——发现西瓜
兴致勃勃——急切——几乎泄气——兴奋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27.一颗希望的种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的类型
读课文
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9个。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质疑,解疑,了解为什么说是一颗希望的种子。
过程、能力与方法
1.学习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解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付出总是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希望的种子》备课教案

《希望的种子》备课教案

《希望的种子》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掌握种植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芽、根、茎、叶等。

2. 种子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3. 种植技巧:选种、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种植技巧的掌握。

2. 难点:种子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看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种子、种植工具、肥料等种植材料。

2. 准备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 划分种植区域,准备种植坑和水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种植心得,讨论种子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种植成果展示:观察学生的种植成果,评估他们的种植技巧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实践报告:收集学生的实践报告,了解他们在种植过程中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植物园,深入了解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种植和农业的知识。

3. 开展校园种植活动,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培养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种子生长过程和种植技巧。

2. 教师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颗希望的种子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颗希望的种子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颗希望的种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希望,认识希望的重要性;2.理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道理;3.能够通过阅读,体会“一颗希望的种子”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4.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课时教材: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一颗希望的种子》时间:1课时内容:讲述小鼠为了生存发扬助人精神的故事,通过故事,滋润儿童心灵,增强其对希望的认识。

活动:1.观看故事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2.通过分类讨论,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其背后的道理;3.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4.整合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重新讲述一遍。

第二课时教材: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一个挑战——行动起来》时间:1课时内容:通过复述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道理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助人精神和与人为善。

活动:1.复述故事,让学生加深对其中道理的印象;2.集体讨论如何掌握讲到、了解、实践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爱护环境等;3.小组合作,让学生制定和实施一项助人行动计划;4.分享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助人行动计划,总结教训和经验。

三、教学重点1.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认识希望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助人精神和与人为善的意识;3.让学生掌握核心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爱护环境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视频教学法:让学生从视觉方面感受故事的情节,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2.分类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更好地把握故事的逻辑和要义;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观点,从而扩展自己的思维;4.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主角,根据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走向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9个。

积累词语10个。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提问可从几个角度人手。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蚕豆和西瓜的种子谈话,引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2.板书课题,读题——31、一颗希望的种子悬疑: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想要收获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预习1生字新词,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课文,及时纠错。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思考:读了课文,你想探究哪些什么问题?4学生交流问题老师根据具体问题,相机组织教学,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有利于把学习引向深入的问题。

如:①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撮到地里?②课文中“希望的种子是什么”?同时告诉学生:提问可以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人手。

三、细读课文从播种到长出大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呢’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划出表示“我”播下西瓜种子后想收获西瓜的迫切心情的词句。

2.自由交流: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表达不同想法或困惑。

教师相机诱导,指导朗读。

]1“那个下午,我不知……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襄现一心盼望快点飞出西瓜而不怕辛苦的心情。

2干了半天,……还得等多久”由于满怀期待,却未看到长西瓜,所以失望,却又不甘心。

理解“泄气”。

3“第二天早晨……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地西瓜”表现了日思夜想,终于有所获后的喜出望外。

3.说话练习1当我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会兴奋地对爷爷说些什么?爷爷又会怎么对待我?2学生交流。

3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

我和爷爷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4先小组讨沦,再交流发言。

四、总结全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 听写句子。

的人1.二年级语文下册《望庐山瀑布》教案2.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教案3.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音乐家扬科》教案4.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5.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6.二年级下册《画风》教学设计7.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群光头男孩儿》教案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颗希望的种子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颗希望的种子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颗希望的种子教学目标:1. 能听懂、朗读课文,并理解文中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示作品的特点,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3. 能够体会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教学重点:1. 网格化阅读,准确理解课文,掌握寓意。

2. 跟读课文,熟练朗读。

3. 在生活场景中,寻找种子般的希望,积极践行。

教学难点:1. 寻找并理解文本细节,把握情感因素。

2. 口头表达并展示对“希望”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宝贵物品是什么,它们对你们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制作预习材料:请同学们在家自制种子的照片或小绘画,并确保准备好预习资料。

(3)布置作业:请同学完成小组讨论希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别人实现希望,记录并准备分享。

二、导入小组童鞋分享自己的希望,其实我们不仅有我们内心的希望,也可以帮助别人实现希望,那么今天的课我们会探讨什么是“希望”?三、学习1、网格化阅读让童鞋们有序地理解文本,有机会询问生词、理解句子和拓展想象空间。

规则:按照上下、左右顺序,将整个文本分成网格。

让每个童鞋选择一个方格,在规定时间内读这个方格,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每个任务持续时间大约为 3-5 分钟)2、朗读练习请同学们跟读文本,并在发音基础上注重感情的表现。

3、学习(希望的种子)(1)课文讲解:阅读全文并理解创作意图。

引导同学们识别并辨别出作者的用意与反思,通过细节展示坚持努力及信仰的力量,培养孩子对坚持和信心的意识。

(2)理解文本及讲话让学生在不断阅读文本中找到细节,并通过交谈来反思文本中的寓意。

(3)展示种子的希望让同学们展示希望的种子,从图片或绘画中了解种子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坚持信念的信心。

4、综合讨论及分享把今天学过的东西串联起来。

同学们一起讨论种子的含义和成长过程,互相分享自己内心的希望,并讨论如何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希望。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文章以种子为核心,既是西瓜种,更是童真求知的希望之种,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准“籽”“瞅”等字的读音;正确描摹“返”等生字;积累本课_个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记住有关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知道学会提问题有助于读懂课文。

3、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的道理,激发学生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准“籽”“瞅”等字的读音;正确描摹“返”等生字;积累本课_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记住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1、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知道学会提问题有助于读懂课文。

2、通过学习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的道理,激发学生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实物,看,这是什么?老师告诉你们,这可不是一颗普通的种子,这是一颗希望的种子。

2、板书:27 一颗希望的种子齐读课题注意“种”是多音字。

复习“种”的二个读音。

3、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是一颗什么种子?什么是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会结出什么果实?)二、初读课文,学习写字1. 听老师读读课文,想想你的问题有答案了吗?交流。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草垛瓜籽稍微幼稚流连忘返兴致勃勃一趟泥浆瞅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词意。

《一颗希望的种子》手工教案

《一颗希望的种子》手工教案

教育如同播种,种子落地后需要精心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们的重任就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才。

对于小学生来说,常规的课堂教学有时不够生动有趣。

而手工活动,也许是最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其中《一颗希望的种子》手工教案,更是一种优秀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树木和种子的相关知识;2.知道植物的重要性和植物的基本需求;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4.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关注环保问题,做一个懂得爱护环境饮用水的好孩子。

二、教学准备1.制作树拓片,收集种子等必要材料;2.打印教案,准备早读内容;3.为学生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剪刀、胶水、色纸、笔、彩绸等。

三、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为引起小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一些有关植物的趣闻逸事入手,从而引导学生们进入“植物的世界”。

2.早读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环保理念的故事或是文章,将这些内容分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填写自己的感受。

3.课堂讲解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树木和种子的相关知识,比如树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种子的成长过程等等。

4.手工制作在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并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植物和环保的认识。

(1)制作树拓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周围的树木拓下来,回到教室,利用素描工具对树拓片进行涂色和着色,生动地呈现出所画树木的形态和颜色。

(2)制作种子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模板,将这些模板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模板,并在纸上复制、剪裁,制作一个立体的种子。

(3)装扮环保杯为了强调环保和节约用水的理念,在本次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手工制作出一个漂亮的环保杯。

在制作杯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普及节约水的知识,引导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总结手工是一种对孩子们非常有益的辅助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颗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积累词语10个。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提问可从几个角度人手。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蚕豆和西瓜的种子)谈话,引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2.板书课题,读题——31、一颗希望的种子
悬疑: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想要收获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课文,及时纠错。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思考:读了课文,你想探究哪些什么问题?
(4)学生交流问题(老师根据具体问题,相机组织教学),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有利于把学习引向深入的问题。

如:①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撮到地里?
②课文中“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同时告诉学生:提问可以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人手。

三、细读课文
从播种到长出大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划出表示“我”播下西瓜种子后想收获西瓜的迫切心情的词句。

2.自由交流: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表达不同想法或困惑。

教师相机诱导,指导朗读。

]
(1)“那个下午,我不知……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襄现一心盼望快点飞出西瓜而不怕辛苦的心情。

)
(2)干了半天,……还得等多久”(由于满怀期待,却未看到长西瓜,所以失望,却又不甘心。

)理解“泄气”。

(3)“第二天早晨……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地西瓜”(表现了日思夜想,终于有所获后的喜出望外)。

3.说话练习:
(1)当我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会兴奋地对爷爷说些什么?爷爷又会怎么对待我?
(2)学生交流。

(3)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

我和爷爷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4)先小组讨沦,再交流发言。

四、总结全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1.听写句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