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火控概论终极版
火控系统介绍课件
无人作战平台上的火控系统
01
02
03
自主导航与定位
无人作战平台搭载的火控 系统具备自主导航和定位 能力,确保准确打击目标。
智能传感器融合
利用多种传感器融合技术, 提高无人作战平台对目标 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遥控操作与决策
通过遥控方式对无人作战 平台上的火控系统进行操 作和决策,确保安全可控。
06
火控系统案例分析
中国PLZ45-155自行榴弹炮的火控系统
概述
PLZ45-155自行榴弹炮采用先 进的火控系统,提高射击精度
和快速反应能力。
技术特点
采用自动定位定向技术,实现 快速定位和瞄准,提高打击精 度和反应速度。
组成
该火控系统包括昼夜瞄准镜、 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火 控计算机等。
实战应用
在多次实弹演习中,PLZ45155自行榴弹炮的火控系统表现
功能
火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武器的瞄 准点,计算射击诸元,控制武器的射 击,并确保射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火控系统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射击精度 火控系统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校准,确保武器能够 准确命中目标,减少对友军和平民的误伤。
快速反应 火控系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 多个目标进行打击,提高作战效率。
03
技术挑战
抗干扰能力面临电磁环境复杂 多变、干扰样式多样化等问题。
04
解决方案
采用抗干扰电路设计、采用跳 频通信、扩频通信等抗干扰技 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快速响应时间
解决方案
总结词
快速响应时间是火控系统的关 键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打击效 果和战场生存能力。
详细描述
火控系统的响应时间应尽可能 短,以便快速完成目标锁定、 火控计算和武器发射等任务。
中北大学毕业设计 泡沫灭火器设计(100L)教材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08 学年第 2 学期学 专院 : 业:化工与环境学院安全工程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课程设计题目:泡沫灭火器设计(100L)起迄日期:6 月 15 日 ~6 月 28 日课程设计地点: 指 系 导 主 教 任 师: :03105H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0 年 6 月 14 日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1.设计目的:防火、灭火技术是防火防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本设计,进一步学习防 火、灭火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类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规格、用途、效能以及使用方 法。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2.1 了解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及灭火对象 2.2. 分析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参数 2.3. 掌握泡沫灭火器的技术要求 2.4. 设计 100L 泡沫灭火器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 实物样品等〕 :3.1. 灭火器的设计包括结构、强度、材料、基本参数 3.2. 给出基本参数(药剂、效能等) 3.3.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4.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按国标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例: 1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6.工作计划及进度:08 年 6 月 15 日 ~ 6 月 17 日 6 月 18 日 ~ 6 月 23 日 6 月 23 日 ~6 月 25 日 6 月 26 日 ~6 月 27 日 6 月 28 日 布置题目,查阅资料,巩固理论知识 计算和分析,初步方案设计 详细方案设计 可行性分析,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答辩或成绩考核系主任审查意见:签字: 年 月 日中北大学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学生姓名: 学 专 题 院: 业: 目:学 号: 化工与环境学院 安全工程 泡沫灭火器 100L指导教师:王凤英职称:教授2010 年 6 月 28 日前言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二氧化 碳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火控系统介绍课件
02
探测设备
包括雷达、红外传感器、激光测 距仪等,用于发现、定位和测量
目标。
04
跟踪技术
通过滤波、预测等方法,实时更 新目标位置、速度和航迹,确保
火控系统精确锁定目标。
火力控制与计算机系统
概述
火力控制与计算机系统负责火控系统的 信息处理、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
软件算法
包括射击解算、弹道修正、火力分配 等算法,实时解算射击诸元,提高打
促进武器装备现代化
火控系统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推动了整个军 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02
火控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
01Biblioteka 概述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是火控系统 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探测、识
别和跟踪目标。
03
识别算法
采用图像识别、信号处理等算法 ,对目标特征进行分析和比对,
总结词
精准导航,稳定控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导弹精确制导与控制技术是导弹武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负责导弹的精确导航和稳定控制。这项技术通过先进 的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精确导 航和稳定控制,确保导弹能够准确命中目标。同时,这项 技术还需要考虑导弹的飞行性能、目标特性、干扰因素等 ,以实现导弹的最佳打击效果。
快速火力控制技术
总结词
迅速响应,精确打击
详细描述
快速火力控制技术是火控系统实现迅速响应和精确打击的关键。它通过对火炮或导弹等武器平台的精 确控制,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准确打击。这项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目标运动轨迹、武器平 台性能、环境因素等,以实现最佳的打击效果。
导弹精确制导与控制技术
要点一
消防概论[1]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
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
炸危险性就越大。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
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
消防概论[1]
爆炸温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蒸汽浓度等于爆炸
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由于液体的浓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 所以可燃液体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外,还有一个爆炸温度极限。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有可 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消防概论[1]
2、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地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其主要特点:反应速度快、爆炸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
大量气体和很大的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消防工
消防概论
2020/11/25
消防概论[1]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第二节 燃 烧 类 型 第三节 燃烧过程及特点 第四节 燃烧产物 第五节 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六节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一、燃烧的定义
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5907-86)中讲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 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现象。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 放热和发光。
消防概论[1]
(二)物质的闪点 1.闪点的含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蒸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 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ºC”表示。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 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表2-1列出了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 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火灾爆炸及其防治综合(完整版)
物质 CO H2 下限 12.5 4.0
C2H2 CH4 C3H8 1.5 5.0 2.1
上限 74.0 75.6 82 15.0 9.5
燃烧形式
燃烧形式
预混燃烧(使用液化石油气灶为什么要先点 火后开气?) 扩散燃烧 燃烧极限和爆炸极限概念的内涵! 分解燃烧(火焰型燃烧)如木柴。 表面燃烧(金属铝镁)
燃烧的类型
⑴ 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 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 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 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 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 (一闪即灭),称闪燃。 T≯5秒
燃烧的类型
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如:车用汽油-39℃; 煤油28~35℃等。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 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燃烧的类型
⑵ 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 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 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 现象。
着火点(燃点):能发生 着火的最低温度(℃)。如: 纸130℃,木材295℃等
燃烧的类型
⑶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 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 烧的现象。自燃点越低,发 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燃烧的类型
火灾隐患
一是增加发生火灾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如违反规定储 存、使用、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用火、用电、用气, 明火作业等
二是火灾时会增加对人身财产的危害。如建筑物防火 分隔、建筑结构防火、防烟排烟设施等被随意改变, 失去应有作用;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 不能畅通无阻;消防设施、器材不完好、有效;建筑 内部装修、装饰违反规定,使用易燃可燃材料等
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三角形
助燃剂
可燃物
点火源
可燃物:
气体:最易燃烧,点火能很低,H2约为0.02mJ 液体:汽油,柴油,(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为什么不能 卧放?)
第三章 燃烧控制
第三章燃烧控制§3.1 概述§3.2 燃料控制§3.3 风量控制§3.4 炉膛负压控制§3-1 概述一、燃烧控制任务电站锅炉燃烧过程实质是将燃料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热能的能量形式转换过程。
燃烧过程控制的根本任务是使燃烧所提供的热量适应锅炉蒸汽负荷的需要,维持蒸汽温度稳定,并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1.维持蒸汽压力稳定锅炉蒸汽压力作为表征锅炉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不仅直接关系到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而且其是否稳定反映了燃烧过程中能量供求关系。
在单元机组中,锅炉蒸汽压力控制与汽机负荷控制是相互关联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任务是及时调整锅炉燃料量,使锅炉的能量输出与汽机为适应对外界负荷需求而需要的能量输入相适应,其标志是蒸汽压力的稳定。
2.保证燃烧过程的经济性保证燃烧过程的经济性是提高锅炉效率的重要方面,它是通过维持进入炉膛的燃料量与送风量之间的最佳比值来实现,即在有足够的风量使燃料得以充分燃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排烟造成的热损失。
3.维持炉膛压力稳定锅炉炉膛压力是否稳定反映了燃烧过程中进入炉膛的风量与流出炉膛的烟气量之间的工质平衡关系。
若送风量大于引风量,炉膛压力升高,太高的压力会造成炉膛向外喷火;反之,送风量小于引风量炉膛压力下降,过低的压力会造成漏风而降低炉膛温度,影响炉内燃烧工况,经济性下降。
所以说,炉膛压力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变化,关系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4.维持燃水比当给水流量或燃料量发生自发性的内扰时,微过热汽温将首先发生变化,然后经过较长的迟延后过热汽温才发生变化。
由于燃料量调节是一个惯性较大的过程,因此为了快速恢复燃水比,微过热点焓值调节器的指令一方面迅速改变给水流量,另一方面通过动态补偿环节快速改变燃料量指令以有效维持燃水比。
锅炉燃烧过程的上述三项控制任务是不可分开的,它的三个被控参数(被调量)(即蒸汽压力、过剩空气系数或最佳含氧量、炉膛压力)与三个调节量(即燃料量、送风量、引风量)间存在着关联。
《燃烧及其控制》 讲义
《燃烧及其控制》讲义一、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这个看似简单的现象,实际上蕴含着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
简单来说,燃烧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
燃烧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当它们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可燃物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比如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
助燃物最常见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他气体也可以充当助燃物。
着火点则是每种可燃物所特有的一个温度值,当温度达到这个值时,可燃物就能够开始燃烧。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燃烧的形态,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气体燃烧速度快,容易扩散;液体燃烧通常会先蒸发成气体再燃烧;固体燃烧则相对较为复杂,可能会有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等不同的方式。
从燃烧的剧烈程度来看,又可分为缓慢燃烧和剧烈燃烧。
缓慢燃烧如煤炭的阴燃,而剧烈燃烧就像森林大火那样迅猛。
另外,还有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之分。
完全燃烧能够将可燃物充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而不完全燃烧则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首先是预热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进入了着火阶段,燃烧反应开始。
接着是燃烧阶段,可燃物持续与助燃物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最后,如果可燃物耗尽或者助燃物不足,燃烧就会进入熄灭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燃烧的速度和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浓度、温度、压力,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等等。
四、燃烧的危害燃烧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危害。
火灾是燃烧失控的典型表现,它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火产生的高温、浓烟和有毒气体,对人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会污染空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火灾现场的控制与指挥
指挥保障和支持
后勤保障
确保灭火救援行动所需的后勤物资充 足,为现场人员提供必要的饮食、休 息和医疗保障。
技术支持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火场勘察、 通信保障等,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
04
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和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火灾风险评估,制定相应 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人员职责、救援流程和资源调
案例二:高层建筑火灾的控制与指挥
2. 疏散高层人员
1. 火源定位与隔离
迅速确定火源位置,采取有效措 施隔离火源,防止火势扩大。
利用消防电梯、疏散楼梯等设施 ,有序组织高层居民安全撤离。
3. 空中救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协调直升 机救援,将受困人员安全转移到 地面。
总结词
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 救援难度大的特点,需要采取科 学合理的控制和指挥措施。
02
火灾现场的控制
火势的控制
火势控制
在火灾现场,火势的控制是至关 重要的。要迅速采取措施,如使 用灭火器、灭火器车或消防水枪
等,以控制火势的蔓延。
火源定位
在控制火势之前,必须先找到火 源并进行定位。只有准确地找到
火源,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
人员协作
在控制火势的过程中,人员之间 的协作至关重要。所有人员必须 听从指挥,按照分工进行工作,
4. 信息沟通与协调
保持与消防部门和其他救援队伍 的沟通协调,确保救援行动高效 有序。
案例三:森林火灾的控制与指挥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1. 快速响应与资 2. 分区控制与隔 3. 空中灭火与地 4. 保护重要设施
源调配
《燃烧及其控制》 讲义
《燃烧及其控制》讲义一、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这个看似简单却又蕴含着复杂科学原理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无处不在。
简单来说,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必要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角: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当它们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石油等。
助燃物为燃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充当了这个角色。
而着火点则是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我们打开一瓶汽油,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就是汽油挥发出来的蒸气。
如果在此时遇到火源,就可能会出现闪燃。
着火则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种燃烧相对稳定,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靠自身发热或内部的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例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发生自燃。
爆炸则是一种极为剧烈的燃烧形式,它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和高速的气体膨胀。
爆炸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燃烧可以分为预热阶段、燃烧阶段和蔓延阶段。
在预热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着火点。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还没有开始燃烧,但已经为燃烧做好了准备。
一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进入了燃烧阶段。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随着燃烧的进行,火焰会逐渐蔓延,这就是蔓延阶段。
在这个阶段,燃烧会不断扩大范围,直到受到限制或者燃料耗尽。
中北大学防火防爆摘要
燃烧三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爆炸分类按能量来源:1物理爆炸2核爆炸3化学爆炸按爆炸反应相:1气相爆炸2液相爆炸3固相爆炸按爆炸速度:1爆燃、x m/s2爆炸、xx-xxx m/s 3爆轰、x km/s 燃烧与爆炸灾害特点1突发性强 2发案率高 3)损失严重4)灾害状况复杂5)易引发连锁灾害6)随机致灾因素多着火理论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1)着火与燃点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2)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
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自燃燃烧的物质分为四类:①自燃点低的物质,如磷、磷化氢等②通空气、氧气会发生自燃的物质,如浸渍在棉纱、木屑中的油脂,金属粉尘及金属硫化物(硫化铁)③自然分解发热物质,如硝化棉④产生聚合,发酵热的物质,如潮湿的干草,木屑堆积在一起。
3)闪燃与闪点闪燃是液体可燃的特征之一。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闪点。
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能持续燃烧。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4)爆燃(或叫燃爆)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
使或炸药或燃爆性气体化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
爆炸条件气体爆炸条件:爆炸性气体分解爆炸,可爆混合气体爆炸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具有可爆性,且能在助燃性气体(空气)中搅拌和流动2粉尘呈微粉状态3着火源炸药爆炸三要素:1反应的放热性2反应的快速性3生成气体产物炸药分类:抗暴药,猛炸药,推进剂,烟火剂引爆三方式:热、机械、冲击波;热引爆:是一个炸药自燃的过程。
火力控制
火力控制技术考核题目要求一、简答:1、火力控制系统定义——全称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是控制射击武器自动实施瞄准与发射的装备的总称。
火力控制实际上是研究:武器弹丸发射并如何使弹丸有效命中目标这样一个控制过程。
具体研究的问题又可以这样描述,为瞄准目标而实施的搜索、识别、跟踪;为命中而进行的依据目标状态测量值、弹道方程(射表)、目标运动假定、实际弹道条件、武器运载体运动方程等诸多条件下计算射击诸元;以射击诸元控制武器随动系统驱动武器线趋近射击线,并依据射击决策自动或半自动执行射击程序,最终使弹丸命中目标2、制导武器和非制导武器中的火控系统有什么区别——对战术制导武器来讲,火控系统的配备主要是为改善制导初始条件,减小制导失效率。
最终命中目标则是由弹载制导系统完成的非制导武器系统(例如压制兵器中的大口径火炮、火箭炮、坦克炮等)来说,火控系统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在武器发射前,依照弹头运动规律,并考虑气象条件,解决如何使武器的武器线最大限度的趋近于射击线。
弹丸(头)一旦发射,火控系统将只能对下一发弹头实施控制,而已发射的弹头则是完全按照弹道规律运动。
3、火控系统的技术指标——安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
还有价格低廉,准确度高等等4、武器系统中影响命中精度的因素是什么——现代火控系统测量目标与武器平台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必要的了解武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是火控系统工作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火控系统才可以据此实现解算,得到各射击诸元,从而实现精确打击。
5、火控系统中涉及的坐标系都有哪些——目标坐标系、载体坐标系、大地坐标系6、现代火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标数据的信息化网络共享+发现即摧毁+毁伤效果评估都要自动完成。
7、根据你本人的认识,设计一个计算机应用控制系统,最难点在哪里?二、论述1、火控系统中涉及的坐标系都有哪些?针对武器和目标都有哪些特殊参数?目标坐标系、载体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参数:距离、方位角、高低角2、什么叫大闭环火控系统?通常,第一发弹头总是存在命中误差,为能够在下一次射击尽量减小射击命中误差,就有必要对落点误差进行探测。
防火防爆复习资料
防火防爆复习资料重点内容一.燃烧学说:1、古代的“五行学说”2、燃烧素学说3、燃烧的氧学说4、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5、活化能理论6.过氧化物理论7.链式反应理论二.关于链式反应理论:(1)链式反应的过程(苏联,谢苗诺夫):可燃物或助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链式反应,将燃烧热释放出来。
(2)反应的机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链引发:游离基生成,链反应开始。
第二阶段,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它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
第三阶段,链中止:即游离基消耗,使连锁反应中止。
书9.三.燃烧的类型:1、按燃烧现象分为: 1)闪燃 2)着火 3) 阴燃 4) 爆炸2、按燃烧形式分为:1) 气相( 蒸汽)燃烧【有火焰】 2)固相燃烧【无火焰,只有光和热】;气相燃烧:煤气、天然气、酒精燃烧固相燃烧:木炭、金属燃烧。
3、按是否需要明火的形式分为:1) 点燃 2) 自燃四.闪燃的含义:可燃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出的蒸气亦越多。
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s)的燃烧现象,称闪燃。
闪燃确定方法:开口杯、闭口杯五.自燃的分类(选择题):据可燃物质升温热量来源不同,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六.着火与闪点区别:在着火点时燃烧的不只是蒸气,还有液体。
在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着火点时液体则能继续燃烧。
闪燃历程图1-6。
(书25)七.燃烧产物组成及对人体的危害:1 )燃烧产物的组成:不能继续燃烧的生成物:CO2、SO2、H2O、P2O5等;能继续燃烧的生成物:CO,C,R-OH,R-O-R等;其它复杂的成分:HCl,NH3,HF,H2S,NO烟雾、气溶胶等;2)燃烧产生对人体和火势发展过程的影响:1.燃烧产物除水蒸汽以外,其他产物对人体均有害;2.燃烧产物中的烟雾会影响人们的视力,降低火场的能见度;3.较高温的燃烧产物在强烈热对流和热辐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其他可燃物的燃烧,有造成新火源和促使火势发展的危险,甚至与空气产生混爆;4.燃烧产物中的完全燃烧产物有阻燃作用八.热值的含义: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可燃性固体或可燃性液体的热值以J/Kg、J/M3九.防火技术基本理论:根据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的道理,采取措施,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火控概论
名词解释1.火力控制:火力控制是指控制武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实施瞄准与发射(抛射)的全过程,简称火控。
2.火控系统:火控系统是指为实现火控全过程所需的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设备的总称。
3.瞄准线:瞄准线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通过目标中心的射线。
4.瞄准矢量: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目标中心为终点的矢量。
5.射击线:是指为保证弹头命中目标,在武器发射瞬间,武器线所必需的指向6.跟踪线: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通过观测器材中某一基准点的射线。
7.跟踪线稳定:专指自动消除载体姿态变化对跟踪线空间谓之的扰动。
8.跟踪矢量: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观测器材中某一点为终点的矢量。
9.武器线:是指以武器身管或发射架回转中心为始点,沿膛内或发射架上弹头运动方向所构成的射线。
10.武器线稳定:稳定炮管或发射架的空间指向,使其不受载体姿态变化影响,只有要求武器在运动中精确射击目标时才存在武器线稳定问题。
11.目标跟踪:是指在搜索过程中对已发现的目标进行相关、平滑和外推处理以确认目标并建立目标航迹的过程。
12.火控系统反应时间:又称响应时间,指目标突然临空时,从目标搜索系统发现目标起,到允许武器发射或射击所需的时间。
13.单发命中概率:是指发射一发弹头时,这发弹头的弹道有可能与目标在迎弹面内投影面积相交的概率。
14.作战命中概率:是指发射了规定数目的弹头后,打到规定命中次数的概率。
15.火控系统精度分配:在满足总体精度指标要求的约束条件下,提出各单体(分系统或设备)精度指标,谓之火控系统精度分配。
16.射击校正:利用弹目偏差的数学模型及一些列的实测值,预测出弹目偏差的未来值,并在弹头(战斗部)出膛或离轨前,修正射击诸元,以消除这一预测的弹目偏差,谓之射击校正。
17.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由某种固定的原因而产生的大小、符号相同的误差,或大小、符号按一定规律随时间或空间而变化的误差。
18.随机误差: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控制工程理论与火控技术探究
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2017年21期控制工程理论与火控技术探究李伟领(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100072)摘要:控制工程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自动控制理论和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现代控制理论,其在火控技术上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文章通过对其理论探究并结合实际火控设备,对其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控制工程理论;火控技术;探究中图分类号:TG580.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院2095-2945 (2017) 21-0040-021控制工程理论分析1.1自动控制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 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 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 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 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它的发展配电自动化初期,是以反馈 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二战期间为 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飞机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 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设备,进一步促进并 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到战后,以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 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 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题。
1.2 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 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 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它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 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 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
按所采用的数学 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 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 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 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火力控制:火力控制是指控制武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实施瞄准与发射(抛射)的全过程,简称火控。
2.火控系统:火控系统是指为实现火控全过程所需的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设备的总称。
3.瞄准线:瞄准线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通过目标中心的射线。
4.瞄准矢量: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目标中心为终点的矢量。
5.射击线:是指为保证弹头命中目标,在武器发射瞬间,武器线所必需的指向6.跟踪线: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通过观测器材中某一基准点的射线。
7.跟踪线稳定:专指自动消除载体姿态变化对跟踪线空间谓之的扰动。
8.跟踪矢量:是指以观测器材回转中心为始点,观测器材中某一点为终点的矢量。
9.武器线:是指以武器身管或发射架回转中心为始点,沿膛内或发射架上弹头运动方向所构成的射线。
10.武器线稳定:稳定炮管或发射架的空间指向,使其不受载体姿态变化影响,只有要求武器在运动中精确射击目标时才存在武器线稳定问题。
11.目标跟踪:是指在搜索过程中对已发现的目标进行相关、平滑和外推处理以确认目标并建立目标航迹的过程。
12.火控系统反应时间:又称响应时间,指目标突然临空时,从目标搜索系统发现目标起,到允许武器发射或射击所需的时间。
13.单发命中概率:是指发射一发弹头时,这发弹头的弹道有可能与目标在迎弹面内投影面积相交的概率。
14.作战命中概率:是指发射了规定数目的弹头后,打到规定命中次数的概率。
15.火控系统精度分配:在满足总体精度指标要求的约束条件下,提出各单体(分系统或设备)精度指标,谓之火控系统精度分配。
16.射击校正:利用弹目偏差的数学模型及一些列的实测值,预测出弹目偏差的未来值,并在弹头(战斗部)出膛或离轨前,修正射击诸元,以消除这一预测的弹目偏差,谓之射击校正。
17.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由某种固定的原因而产生的大小、符号相同的误差,或大小、符号按一定规律随时间或空间而变化的误差。
18.随机误差: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19.射击诸元误差:测地准备误差、目标位置误差、弹道准备误差、气象准备误差、数学模型误差、技术准备误差20.定位:是测定物体的位置,即测定物体中一点在某一特定坐标系中的坐标。
21.定向:是测定物体中一点与另一参考点的连线(方向线)相对某已知基准的方向。
22.导航:是指引导运载体到达预定目的地的过程。
23.火控系统环境适应性:指火控系统在规定的使用环境中保持其固有性能的能力。
24.火控系统的可靠性:指火控系统、分系统、单体或部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5.火控系统的维修性:火控系统、分系统、单体或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回复其规定状态的能力。
26.维修时间:是为完成某次维修事件所需要的时间27.维修性分配:把产品的维修性定量要求按给定的准则分配给各组成部分的过程。
28.平均维修间隔时间: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寿命单位总数与该产品计划维修和非计划维修事件总数之比。
29.电磁兼容性:指设备或系统在预定的电磁环境中,不受电磁干扰而降低性能,同时其所产生的干扰也不大于规定的极限电平、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工作,从而达到所有设备或系统都能互不干扰地协调运行。
30.电磁敏感阈値:使系统、分系统或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干扰临界电平值,是衡量系统、分系统或设备受电磁干扰的易损性参数。
31.电磁兼容性:(EMC)装备或系统在预定的电磁环境中,不受电磁干扰而降低性能,同时其所产生的干扰也不大于规定的极限电平、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工作,从而达到所有设备或系统都能互不干扰地协调运行。
32.武器随动系统:跟随火控计算机输出,赋予武器射击诸元的随动系统。
33.0型系统:又称零阶无差度系统。
开环通道中不含积分环节的自动调节系统。
34.I型系统:又称一阶无差度系统。
开环通道含有一个积分环节的自动调节系统。
35.II型系统:又称二阶无差度系统。
开环通道含有两个积分环节的自动调节系统。
简答一. 火控系统任务1. 利用各种探测、跟踪器材,搜索、发现、识别、跟踪目标,并测定目标坐标2. 依据目标运动模型、目标坐标的测量值,估计目标的运动状态参数(位置、速度、加速度)3. 依据弹头的外弹道特性、实际气象条件、地理特征、武器在提及目标运动状态,预测命中点、求取射击诸元4. 依据射击诸元,利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武器随动系统驱动武器线趋近于射击线,并根据指挥员的射击命令控制设计程序实施5. 实测脱靶量,修正射击诸元,实现校射或大闭环火控系统6. 实时测量武器载体的运动姿态或其变化率,用于火控计算及跟踪线、武器线稳定7. 实施系统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交换,使武器系统内部协调一致地工作及使火控系统成为指挥控制系统的终端8. 实施火控系统的一系列操作控制,使火控系统按战术要求及作战环境要求工作9. 实施火控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和性能自动监测10. 实施操作人员的模拟训练二.火控弹道模型的种类和特点(1)弹道微分方程组;(2)弹道诸元的解析表达式;(3)射表;(4)射表诸元的逼近表达式;(5)射表与弹道微分方程联合使用。
二.火控系统组成目标搜索、目标跟踪、火控计算机、武器随动、定位定向、载体姿态测量、弹道与气象条件测量、脱靶量检测、通信分系统、系统操作控制台、初级供电分系统三.激光(雷达)测距原理在最大跟踪误差小于激光束宽角的1/2前提下,激光或雷达发射的脉冲能量从目标反射回来,精确测量往返时间,测得精确的目标距离。
四.火控系统反应时间的构成发现→识别→捕获--------------------→跟踪-----------→解算-----→协调五.火控系统可靠性实验内容包括:环境应力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验收试验。
(1)在研制期间,要对部件和组件进行环境应力试验,以查明有缺陷原件是否存在;(2)执行可靠性增长试验可以发现和纠正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验证所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3)可靠性鉴定试验是确定产品是否已经达到了所规定的可靠性要求;(4)可靠性验收是用来确定是否因射击变更或生产技术与过程变动而引起可靠性降六.选择可靠性模型遵循原则1.当提高元器件、零件及组件的可靠性水平不奏效时,才使用储备模型2.在层次低的部位采用储备比在层次高的部位采用储备好3.如果电源功率不足或单元发热问题较大或故障单元无法有效隔离时,不能采用工作储备模型4.在故障检测及转换装置可靠性不高以及系统工作需要有连续性的产品中,不能采用非工作储备模型5.采用储备模型可以提高产品的任务可靠性,但会降低其基本可靠性。
必须进行综合权衡。
七.指挥仪式(稳像式)火控系统工作原理使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进行目标跟踪瞄准时,炮手用手控装置驱动瞄准线,使瞄准线始终跟踪、瞄准目标并进行测距。
火炮则通过自同步机和火炮伺服机构随动于瞄准线。
火控计算机计算出的射击提前角,只输给火炮和炮塔伺服装置,使火炮自动调转到射击提前角的位置上。
瞄准线则依然保持跟踪瞄准目标。
这时,系统中的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在火炮到达射击提前精度范围后,装置自动输出允许射击信号。
若此时炮手已按下发射按钮,火炮便能自动发射。
八.武器随动系统特点1.动、静态性能好,实时复现输入指令的精度高2.被控对象笨重、体积较大3.安全保护与故障显示完善4.负载力矩扰动大5.传动机构的齿隙空回大6.对高频噪声具有滤波作用九.GPS定位原理(GPS查差分定位原理)导航用户接收机利用测得的调制码中由卫星传播至接收机的时间,乘上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得到用户到卫星的距离。
所测距离由于受大气延迟和接收机时钟与卫星时钟不同步的影响,不是真实的几何距离,称“伪距”。
卫星瞬时坐标可由卫星星历求得,分别以三颗卫星圆心、以其到用户的距离为半径做圆球,三个圆球在地面上的交点便是用户的位置。
实际的用户接收机至少要接收4颗卫星的信号,以使计算时有足够的信息量来估算用户的时钟偏差,并从伪距中扣除时间偏差引起的测距误差,最终确定载体的经纬度和高程。
除由一台用户接收机来确定被测点未知的单点定位方式外,为提高精度,还可用GPS差分定位方式。
差分定位需要建立一位置精确已知的地面基准参考站,包括一个差分接收机和一个差分发射机。
基准站监测系统误差,并按规定时间间隔把修正信息发送给一定区域内的其它用户接收机。
由于基准参考站的接收机与其他用户接收机同时观测同一组卫星,许多误差对它们有着相同的影响,因此其他接收机在差分定位计算时,可以抵消大部分误差,较大地提高了定位精度。
十.维修性分配的一般步骤1.进行系统维修职能分析,确定各维修级别的维修职能及维修工作流程2.进行系统功能层次分析,确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维修措施和要素,并包含维修的系统系统功能层次框图3.确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维修频率,包括修复性和预防性维修的频率4.将系统维修性能指标分配到各部分5.研究分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综合权衡,必要时局部调整分配方案十一.武器随动系统的组成检测装置、信号转换电路、放大校正装置、执行机构、故障保护与现实装置、电源装置十二.火控系统设计人员精度分析的主要任务1.根据给定的作战命中概率或单发命中概率以及弹头的射击散布,确定火控系统的总体精度指标要求2.根据已知的火控系统总体精度指标,确定分系统的精度指标要求3.根据已知的分系统精度指标,确定部件或元器件的精度要求十三.简述确定火控系统总体精度指标的原则(1)可实现性原则:即考虑单位的技术状况及水平限制;(2)经济性原则:即以最小资金投入来达到总体精度指标;(3)重要性原则:采用正交法等,找出对中提精度指标影响最大的单精度指标加以严格控制;(4)匹配原则:火控系统精度应与火力系统精度相匹配,二者精度相差甚远是不合理的;(5)最优化原则:采用总体优化方法,使系统总体精度最好,而单精度不一定都最好。
十四.无线定位原理在地面上三个已知基准点和一个北侧电商均设置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通过测定无线电信号在已知点和被测点之间的传输时间,乘以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可求得三个基准点到被测点的距离。
再分别以三个已知直点为圆心、以各距离为半径作圆球,三个圆球必共交于地面上一点,即被测点,其位置坐标可通过计算求得。
当基准点的地理位置未知时,无线电定位只能测定被测点的相对位置,即相对定位。
十五.简述卫星定位原理:与无线电定位相同,只不过位置已知的基准点是空间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