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数据链路层(2)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思维导图、习题)
计算机⽹络(数据链路层思维导图、习题)思维导图: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链路是从⼀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段物理通路,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在物理链路上添加了控制协议,对数据的传输进⾏控制,把视线协议的硬件和软件添加到物理链路上就形成了数据链路。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封装成帧:添加帧定界符,接收端可以知道接受的帧是否完整。
流量控制:接收⽅在缓冲区快满的时候通知发送⽅让他降低发送速度,避免缓冲区溢出发⽣丢包现象。
差错检验:帧检验序列FCS。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论什么样的⽐特组合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查错地通过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的环境:对于⼲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全⽹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可靠的链路层会增⼤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络适配器的作⽤是什么?⽹络适配器⼯作在哪⼀层?答:(1)进⾏串⾏到并⾏的转换(2)对数据进⾏缓存(3)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络适配器(⽹卡)⼯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负责CSMA/CD协议,在物理层负责将数据转化成0101数字信号。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1)帧定界: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2)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3)差错检测:差错的⽆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帧定界,会发⽣什么问题?答:(1)⽆法区分分组与分组(2)⽆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3)⽆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帧的编号?PPP适⽤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特点:(1)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纠错,不需要流量控制,不使⽤序号和确认机制。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大纲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2.2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3 TCP/IP参考模型2.4 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第3章物理层3.1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3.2 传输介质3.3 数据通信技术3.4 数据编码3.5 数据交换路层第4章数据链路层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4.2 差错控制4.3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4.4 链路控制规程4.5 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第5章网络层5.1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5.2 路由选择5.3 拥塞控制5.4 服务质量5.5 网络互连5.6 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第6章传输层6.1 传输层基本概念6.2 传输控制协议6.3 用户数据报传输协议第7章应用层7.1 域名系统7.2 电子邮件7.3 万维网7.4 其它服务第8章局域网技术8.1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8.2 IEEE802标准与局域网8.3 高速局域网8.4 无线局域网技术8.5 移动Ad Hoc网络8.6 局域网操作系统第9章实用网络技术9.1 分组交换技术9.2 异步传输模式9.3 第三层交换技术9.4 虚拟局域网技术9.5 虚拟专用网VPN9.6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计算机网络原理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3章物理层第4章数据链路层第5章网络层第6章传输层第7章应用层第8章局域网技术第9章实用网络技术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后记。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路有与交换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主编:邓秀慧 电子工业出版社
6.答案:(1)网络接口层:TCP/IP 协议的最低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 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负责网络层与硬件设备间的联系,定义了因特网与 各种物理网络之间的网络接口,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相连。(2)网络层:与 OSI/RM 的网络层相对应,不过它是针对网际网环境设计的,具有更强的网际通信能力。
(3)传输层:解决的是计算机程序到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端到端”的 通信。它的功能是使源端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4)应用层 略 3. 略 4. 子网地址是:19.30.64.0;广播地址是:19.30.127.255。 5. 子网为下面八个子网段中的任何六个: 201.70.64.0/21 、 201.70.72.0/21 、 201.70.80.0/21 、 201.70.88.0/21 、 201.70.96.0/21 、 201.70.64.104/21、201.70.112.0/21、201.70.120.0/21。 6. 255.255.255.240,或/28。 7. 不可以。因为不在同一个子网段。 8. 所在子网的广播地址 192.168.6.47、网络编号 192.168.6.32、子网掩码 255.255.255.240 或/28。
习题 1: 1.答案:(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2)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网;(3)计算机网
数据链路层技术的纠错机制详解(二)
数据链路层技术的纠错机制详解导言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二层,负责将网络层传递的数据分组转化为可识别的帧,进而通过物理链路传输。
而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干扰和其他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导致数据的传输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链路层采用了一系列的纠错机制。
一、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最简单的纠错机制。
其原理是通过在数据末尾添加一个奇偶位,使得数据中的“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这样在接收端就可以通过统计“1”的个数,来检测传输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错误。
如果发现“1”的个数与所期望的奇偶校验位不符,则说明数据传输发生错误。
奇偶校验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但它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
而且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错误,奇偶校验很难检测出来。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奇偶校验往往作为其他更强大的纠错机制的补充使用。
二、循环冗余检验(CRC)循环冗余检验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可靠的纠错机制。
它通过计算数据的余数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1. Sender端首先通过一个生成多项式对数据进行除法运算,将余数添加到数据末尾,形成生成多项式的余数。
2. Sender端将带有余数的数据发送给Receiver端。
3. Receiver端接收到数据后,同样通过除法运算,求得余数。
4. Receiver端然后将求得的余数与Sender端发送的余数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数据传输正确;否则,数据传输错误。
循环冗余检验的优点是能够检测并纠正多个位错误,但相比奇偶校验,它的实现相对复杂一些。
此外,循环冗余检验还需要事先约定生成多项式,选择适当的生成多项式对纠错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能够检测和纠正多位错误的纠错码。
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纠错功能。
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1. Sender端将原始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块,并对每个数据块添加冗余信息。
2. Sender端通过一系列运算,为每个数据块生成对应的校验码。
阳光学院_自考_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第5章_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反馈校验方式的接收端将收到的数据原封不动发回发送端,发送端通过比对接收端反馈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可以确认接收端是否正确无误接收了已发送的数据。反馈校验方式的优点是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无须差错编码;缺点是需要相同传输能力的反向信道,传输效率低,实时性差。
4.检错丢弃
某些应用采用一种简单的差错控制策略,不纠正出错的数据,而是直接丢弃错误数据,这种差错控制方式就是检错丢弃。网络检错丢弃通常适用于容许一定比例的差错存在,只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
第三节多路访问控制协议
一、MAC协议的分类[识记]
多路访问控制(MAC)协议主要包括信道划分MAC协议、随机访问MAC协议和受控接入MAC协议。
二、MAC协议的作用[识记]
MAC协议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信道的共享问题。这种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实现信道共享的MAC协议,称为信道划分MAC协议。
三、多路复用技术和信道划分MAC协议[领会]
3.循环冗余码
现今的计算机网络中,尤其在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广泛应用的差错编码是循环冗余检测(CRC)编码简称循环冗余码,或称CRC码。CRC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将二进制位串看成是系数为0或1的多项式的系数。
使用CRC编码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预先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G(x)。生成多项式的最高位和最低位系数必须是1。假设G(x)的阶为r(即对应的位串为r+1位),则CRC编码过程如下:
4.码分多路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CDM)简称码分复用、通过利用更长的相互正交的码组分别编码各路原始信息的每个码元(比如1位),使得编码后的信(已调信号)在同信道中混合传输,接收端利用码组的正交特性分离各路信号,从而实现信道共享。
四、随机访问协议[领会]
典型的随机访问协议有ALOHA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以及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等。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一、绪论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多个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答《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
二、物理层1. 什么是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什么?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模型中的第一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
其任务包括确定物理传输媒介的规范、数据的编码认证、物理连接的建立和维护等。
2. 传输媒介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介和无线传输媒介两种类型。
有线传输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较长、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传输媒介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其特点是灵活性高、易于扩展和部署,但传输速度和距离受到限制。
3.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其作用是什么?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的作用是在发送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适合在传输媒介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理解的数字数据。
4. 什么是信道复用?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信道复用是指通过合理地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用户的数据流合并在一起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
三、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有哪些基本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包括封装成帧、物理寻址、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等。
封装成帧将网络层交付的数据分成适当的数据帧进行传输;物理寻址通过物理地址标识源和目的设备;错误检测使用帧检验序列等方法检测传输中的错误;流量控制通过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来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数据。
2. 什么是差错控制?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哪些?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机制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发生的差错。
常见的差错检测技术有纵向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和海明码等。
第5章 移动交换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口
Um接口:是用户终端设备MS与基站之间的空中无线接口. A-bis接口:基站收发信机BTS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接口 A接口:基站控制器BSC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信令接口. B接口:MSC与来访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由于MSC与来访 位置寄存器VLR通常设置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中,该接口一般为 内部接口. C接口:MSC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之间的接口 D接口:来访位置寄存器VLR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之间的接口. E接口:不同的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 G接口:不同的来访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为了对IMSI保密,VLR可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一 个唯一的TMSI号码,它仅在本地使用,为一个4字节 的BCD编码.由各个VLR自行分配.
位置区识别码LAI
位置区由若干个基站区组成,当移动台在同一位置区 内时可不必向系统进行强迫位置登记.当呼叫某一移动 用户时,只需在该移动台当前所在的位置区下属的各小 区中寻呼即可. 位置区识别码LAI由三部分组成: 移动国家号MCC+移动网号MNC+LAC 其中MCC,MNC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 的编码相同,LAC为2字节16进制的BCD码,表示为 L1L2L3L4.其中L1L2全国统一分配,L1L2L3L4全为0的编 号不用.L3L4由各省分配.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 据库.在EIR中存有网中所有移动台设备的识别码IMEI EIR IMEI 和设备状态标志(白色,灰色,黑色). 在我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没有设置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
短消息中心(SC)
短消息中心提供短消息业务功能. 短消息业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 提供在GSM网络中移动用户和移动用户之间发送讯息长 度较短的信息. 点对点短消息业务包括移动台MS发起的短消息业务 MO/PP及移动台终止的短消息业务MT/PP.点对点短消 息的传递与发送由短消息中心SC进行中继. 短消息中心的作用像邮局一样,接收来自各方面的 邮件,然后把它们进行分拣,再发给各个用户.短消息 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和转发用户的短消息.
第5章 网络安全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李文媛
(1)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
任何两台计算机Clients和Servers之间欲建立TCP连接,都需 要一个两方都确认的过程,称三次握手,可分解为下图表示:
33
(1)C向S发送SYN,表示想发起一次TCP连接,假定序列号是X; (2)S接到请求后,产生(SYN|ACK)响应,包括:向C发送ACK, ACK的值为X+1,表示数据成功接收,并告知下一次希望接收到 字节的序号是X+1;同时,S向C发送自己的序号,假定为值Y; (3)C向S发送ACK,表示接收到S的回应。这次它的序号值为X+1, 同时它的ACK值为Y+1。 连接开放,C与S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8
5.1 5.2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网络相关知识
5.3
5.4 5.5 5.6
防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常见的攻防技术
案例分析
5.2 网络相关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
5.2.1 ISO/OSI七层协议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简称OSI):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的一种标准参考模型。
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OSI/RM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
准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
10
5.2 网络相关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
5.2.1 ISO/OSI七层协议
OSI/RM采用结构描述方法,即分层描述的方法,将
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由低层至高层
14
5.2 网络相关知识与安全组网技术
5.2.1 ISO/OSI七层协议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二)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二)(总分:8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分数:55.00)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两个相邻结点A(发送方)和B(接收方)的通信过程进行流量控制。
假定帧序号长度为3,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是7。
当A发送了编号为0、1、2、3这4个帧后,而B接收了这4个帧,但仅应答了0、1两个帧,此时发送窗口将要发送的帧序号为______,接收窗口的上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______;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选择重传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发送方在收到应答之前连续发出多个帧。
若帧的序号长度为k比特,那么窗口的大小W______2k-1;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后退N帧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发送方在收到应答之前连续发出多个帧。
若帧的序号长度为k比特,那么发送窗口的大小W最大为______。
(分数:41.00)(1).∙ A.2∙ B.3∙ C.4∙ D.5(分数:1.00)A.B.C. √D.解析:(2).∙ A.0∙ B.2∙ C.3∙ D.4(分数:1.00)A.B.C.D. √解析:(3).∙ A.<∙ B.>∙ C.≥∙ D.≤(分数:1.00)A.B.C.D. √解析:(4).∙ A.2k-1∙ B.2k∙ C.2k-1∙ D.2k-1(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1)发送窗口大小为7意味着发送方在没有收到确认之前可以连续发送7个帧,由于发送方A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3的4个帧,所以下一个帧将是编号为4的帧。
(2)接收窗口的大小也为7,当接收方接收了编号为0~3的帧后,滑动窗口准备接收编号为4、5、6、7、0、1、2的帧,因此接收窗口的上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4。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收端只要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信号落入接收窗口内,窗口就会前移一个位置,并不是说一定要等到应答接收窗口才移动,应答其实影响的应该是发送窗口,发送方收到了应答后才滑动发送窗口(不少考生认为此题帧3和帧4没有应答,就不应该滑动,导致此题误选B。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注:网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网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 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网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其实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来在互连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一般讨论的互连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互连网络。
5.3 试简单说明IP、ARP、RARP和ICMP协议的作用。
答:IP:网际协议,TCP/IP 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 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 地址。
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 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 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全真模拟全知识点汇编押题第五期(含答案)试卷号: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全真模拟全知识点汇编押题第五期(含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单选题关于人员安全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组织可以建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组织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工作B.关键岗位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C.对于离岗人员要收回机构提供的设备D.关键岗位离岗人员承诺保密要求且进行安全审查后可办理调离手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十七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7.4.3 离岗人员安全管理。
对人员离岗的管理,可以根据离岗人员的关键程度,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基本要求∶立即中止被解雇的、退休的、辞职的或其他原因离开的人员的所有访问权限;收回所有相关证件、徽章、密钥和访问控制标记等;收回机构提供的设备等。
(2)调离后的保密要求∶在上述基础上,管理层和信息系统关键岗位人员调离岗位,必须经单位人事部门严格办理调离手续,承诺其调离后的保密要求。
(3)离岗的审计要求:在上述基础上,涉及组织机构管理层和信息系统关键岗位的人员调离单位,必须进行离岗安全审查,在规定的脱密期限后,方可调离。
(4)关键部位人员的离岗要求∶在上述基础上,关键部位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离岗,应按照机要人员管理办法办理。
2.单选题()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同时实现各种业务逻辑规则,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
问题1选项A.虚拟化技术B.Web Services技术C.组件技术技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组件技术,出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第3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3.6.6 组件及其在系统集成项目中的重要性。
组件技术就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同时实现各种业务逻辑规则,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课后答案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1-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1-3试从建立连接、何时需要地址、是否独占链路、网络拥塞、数据是否会失序、端到端时延的确定性、适用的数据传输类型等多个方面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特点。
解答: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通信前需要建立连接
通信前可以不建立连接
通信过程中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分组在链路上传输时仅逐段占用经过的链路
通信时线路上不会因为拥塞而丢失数据
1-20判断以下正误。
(1)提高链路速率意味着降低了信道的传播时延。(×)
原因:
提高链路速率是提高了将数据推送到链路的速率。而信道的传播时延仅跟信号的传播速率和信道长度有关,与发送速率无关。因此提高链路速率不会影响信道的传播时延。
(2)在链路上产生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无关。(√)
原因:
由于承载信息的电磁波在通信线路上的传播速率(这是光速的数量级)与数据的发送速率并无关系,因此在链路上产生的传播时延仅与信号传播速率和信道长度有关。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答:(1)发送时延为100s,传播时延为5ms。发送时延远 Nhomakorabea于传播时延。
(2)发送时延为1s,传播时延为5ms。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1-15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N02OSI第二层:DataLinkLayer
N02OSI第⼆层:DataLinkLayer第 2 层或者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机器间通信名字:数据链路层作⽤:使局域⽹中的机器互相连接辅助作⽤:侦测传输错误相关设备:交换机(也就是常说的 Switch)第⼆层的作⽤是:使局域⽹中的机器互相连接。
数据链路层还有⼀个作⽤:侦测传输错误。
MAC 地址:唯⼀标识MAC 地址⽤于在⽹络中唯⼀标识⼀个⽹卡,⼀台电脑会有⼀个或多个⽹卡,每个⽹卡都需要有⼀个唯⼀的 MAC 地址。
MAC 地址以⼗六进制来编码00:0c:29:10:5a:55MAC 地址是由 6 个字节编码⽽成,因此就是 48 个⼆进制位,那么可以表⽰ 2 的 48 次⽅个值咯,是 281474976710656,是⼀个很⼤的数,反正 MAC 地址暂时是⽤不完的了,肯定能保证每个 MAC 地址都是唯⼀的。
特殊的 MAC 地址ff:ff:ff:ff:ff:ff这个 MAC 地址被称为⼴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
以太⽹协议:第⼆层的语⾔在⽹络知识中,我们把通信所⽤的语⾔称为“协议”,英语是 protocol,⽤术语才显专业嘛。
协议这个术语⾮常重要,毕竟我们的整个课程就是围绕⽹络协议这个中⼼来展开的。
在众多协议中,我们使⽤最多的是 Ethernet,也就是以太⽹。
协议的作⽤在传输的信息⾥,⾄少要包含:发送⽅的地址接收⽅的地址信息的实际内容这样⼀个信息的总的单元,术语称为帧(Frame),也称数据帧(Data Frame)。
以太⽹帧的形式CRC 是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缩写,这名字也⽐较抽象。
CRC 是⼀个数学的值,可以作为要发送的数据的⼀种代表。
CRC 对于每条发送的信息都是不⼀样的。
发送⽅使⽤某公式计算出被传送数据所含信息的⼀个 CRC 值,并将此值附在被传送数据后,接收⽅则对接收到的同⼀数据进⾏相同的计算,得到另⼀个 CRC 值。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链路层的理解,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协议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 计算机:一台2. 网络摹拟器软件:如GNS3、Packet Tracer等3. 网络线:若干条4. 交换机:一台三、实验步骤1. 网络拓扑搭建a. 打开网络摹拟器软件,创建一个新项目。
b. 在项目中添加两台计算机和一台交换机,并连接它们。
c. 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它们在同一网段内。
2.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实验a. 打开两台计算机的命令行界面。
b. 在计算机1上使用ping命令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包,并观察结果。
c. 分析ping命令的过程,了解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和功能。
3. 数据链路层帧封装实验a. 在计算机1上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写入一段文字。
b. 使用数据链路层的帧封装方法,将文本文件封装成数据帧。
c. 将封装后的数据帧发送给计算机2,并接收并解析数据帧。
d. 比较发送前和接收后的数据是否一致,验证数据链路层帧封装的正确性。
4. 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实验a. 在计算机1上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写入一段文字。
b. 使用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方法,对文本文件进行差错检测。
c. 将差错检测后的结果发送给计算机2,并进行差错检测验证。
d. 比较发送前和接收后的结果,验证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的准确性。
5. 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实验a. 在计算机1上创建一个较大的文件。
b. 使用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方法,控制文件的发送速率。
c. 将文件发送给计算机2,并观察发送过程中的流量操纵情况。
d. 分析流量控制的效果,验证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的可行性。
6. 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实验a. 在计算机1上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写入一段文字。
b. 使用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方法,将文本文件分割成多个数据包。
c. 将数据包发送给计算机2,并进行接收和重组。
d. 比较发送前和接收后的文本内容,验证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的正确性。
数据通信原理第5章
N(R)
U帧
1
1
M M P/ 12F
M 3
MM 45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
S位编码表
S位
帧
名
00 RR(Βιβλιοθήκη eceive Ready)01 RNR(Receive Not Ready) 10 REJ(Reject) 11 SREJ(Selective Reject)
功
能
准备接收N(R)帧 确认N (R) -1及前续帧
▪ 地址字段 A 只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 起作用。
▪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 ▪ PPP 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 PPP 帧的长度都是
整数字节。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
PPP 协议的帧格式
先发送
首部
IP 数据报
尾部
FAC 7E FF 03
协议
信息部分
FCS
F 7E
字节 1 1 1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
(1).面向比特流的控制规程(HDLC)格式
Flag Address Control Information CheckSum Flag
01111110
流控、差控
CRC校验 01111110
特点:(1)Information域可以传输任意位数据。 (2)同步控制域不是特定字符。 (3)适合于计算机网络通信。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 ▪ IBM的BSC规程: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
特殊格式字符定义:
▪ SYN:同步字符(Synchronous character),每帧可加1 个(单同步)或2个(双同步)同步字符。 ▪ SOH:标题开始(Start of Header)。 ▪ 标题:Header,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路由指示。 ▪ STX:正文开始(Start of Text)。 ▪ 数据块:正文(Text),由多个字符组成。 ▪ ETB:块传输结束(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 标识 数据块结束。 ▪ ETX:全文结束(end of text),(全文分为若干块传输)。 ▪ 块校验:对从SOH开始,直到ETB/ETX字段的检验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突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是否发生了冲突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2. 802.3MAC层规范——CSMA/CD协议
(1)当一个站点想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它检测网络查看是否有其他 站点正在传输,即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2)如果信道忙,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如果信道闲,站点就传 输数据。 (3)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站点继续监听网络确信没有其他站点在同 时传输数据。因为有可能两个或多个站点都同时检测到网络空闲 然后几乎在同一时刻开始传输数据。如果两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 送数据,就会产生冲突。 (4)当一个传输结点识别出一个冲突,它就发送一个拥塞信号,这 个信号使得冲突的时间足够长,让其他的节点都能发现。 (5)其他节点收到拥塞信号后,都停止传输,等待一个随机产生的 时间间隙(回退时间,Backoff Time)后重发。
5.6 局域网概述
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星形网。近年来由于集线器
集线器
(hub)的出现和双绞线大量用 于局域网中,星形以太网以及 多级星形结构的以太网获得了
非常广泛的应用。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环形网,环形拓扑由一些
中继器(干线耦合器是一种
干线耦合器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OSI 参考模型
应用层
局域网参考模型
高层协议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传输媒体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高层协议 LLC子层 MAC子层 物理层 传输媒体
高层协议 LLC子层 MAC子层 物理层
•5.6.2 以太网与IEEE802.3
•为了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取了两种重要的措施。
第一、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 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第二、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Manchester)
编码的信号。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信号自含同
步信号。在每个码元的正中间出现一次电压的变换,而 接收端很方便地把位同步信号提取出来。
中继器)和连接中继器的点
到点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
闭合的环。最典型的就是令
牌环形网(token ring),它
又称为令牌环。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匹配电阻
• 总线网,各站直接连在总线
上。总线网可使用两种协议。
一种是传统以太网使用的 CSMA/CD,另一种是令牌传
IEEE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802.6—城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
IEEE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 IEEE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 IEEE802.12—100VG-AnyLAN快速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5.6.2 以太网与IEEE802.3
•1.802.3物理层规范 •以太网在物理层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缆等多种传输介质,并且在IEEE 802.3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 为了区分各种可选用的实现方案,该委员会给出了一种简明 的表示方法,即:
•5.6.2 以太网与IEEE802.3
• 数据帧从一个站点开始发送,到该数据帧发送完毕 所需的时间和为“数据传输时延”;同理,数据传 输时延也表示一个接收站点开始接收数据帧,到该 数据帧接收完毕所需的时间。 • 数据传输时延(s)=数据帧长度(bit)/数据传输速 率(bps)。
5.6 局域网
5.6.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局域网定义:目前没有统一定义;局域网是由单一机 构所使用的专用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组成:局域网硬件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网 络工作站及各种网络组件)和局域网软件系统(网络 操作系统及相关网络软件)组成。
局域网特点:;
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较高; 具有较低的延迟和误码率; 支持多对多的数据通信,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 式通信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t = 2 A 检测到 发生碰撞
•5.6.2 以太网与IEEE802.3
• 发送数据帧的A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2 就可知道所发送的数据帧是否发生了碰撞。 • 因此以太网的端到端的往返时间2 称为争用期 ,又称为碰撞窗口、时间槽。 • 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因为一个站在发送完数据 后,经过争用期的考验,也就是说经过争用期这 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能肯定这次发送不 会发生碰撞。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4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802.10 可互操作的局域网的安全机制 802.1 体系结构与网络互连 802.2 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数据 链路层
802.3 CSMA/CD MAC
物理层
802.4 Token BusMAC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802.3MAC层规范——CSMA/CD协议
CSMA/CD :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译文: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的基本思想: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 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监听 到了冲突,则立刻停止数据发送,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开 始尝试发送数据。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 上,即总线型拓扑结构。 “载波监听”: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 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 发生碰撞。 “载波”就是总线上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5.6 局域网
802.3MAC层规范——CSMA/CD协议 以太网为“总线结构”,通信方式为“广播通信”。 如何实现一对一的通信? 必须在发送帧首部写明接收站的地址,仅当数据帧的目的地址与计算机 的地址一致时,该机才接收此帧。如图: 匹配电阻(用来吸收总线上传播的信号) 匹配电阻
只有 D 接受 B 发送的数据 A 不接受 B B向 D 发送数据 C 不接受 D 接受 E 不接受
B
B 发送数据
t= t=
t t = 2 t=0 A 检测到 信道空闲 发送数据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A A A A STOP STOP A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单程端到端 传播时延记为
B B B B B t= B 检测到信道空闲 发送数据 t=/2 发生碰撞 t=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停止发送
物理层
802.5 Token Ring MAC
物理层
802.6 MAN MAC
物理层
802.8 FDDI MAC
802.11 无线局域 网
物理层
IEEE 802标准内部关系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4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IEEE 802局域网实现模型
缆段共存于一个网络中。
•5.6.2 以太网与IEEE802.3
•(2)10BASE-T •10Base-T是以太网中常用的一种标准,“10”表示信号 的传输速率为10 Mbps,“Base”表示信道上传输的是基 带信号,“T”是英文Twisted-pair(双绞线电缆)的缩写, 说明是使用双绞线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编码也采用曼彻斯 特编码方式。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t=0
A
1 km 碰撞
B
B 发送数据
t= t=
t t = 2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单程端到端 传播时延记为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t=0
A
1 km 碰撞
说明:
1、OSI/RM的物理层与局域网模型的物理层相当 2、OSI/RM的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模型的LLC+MAC 相当 3、LLC层与传输介质无关,适合各种类型的局域网 MAC层与传输介质有关,它和网络的拓扑形式、传输 介质的类型、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有直接关系 4、*LLC层的主要作用:为高层协议提供相应的接口,即 一个或多个服务访问点,并进行 流量和差错控制。 MAC层的主要作用:装/拆帧、地址识别和差错检测 (丢弃出错的帧)、管理和控制对 传输媒体的访问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4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IEEE802.1—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 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 LLC IEEE802.3—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
IEEE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
匹配电阻
递总线网。 • 树形网,它是总线网的变型, 把星形和总线形结合起来。 这种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属于 广播信道的网络,主要用于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信息院
频分复用的宽带局域网。
3 局域网体系结构
1.IEEE802 局域网的发展需要,1980 年2月成立 IEEE802委员会,制定 了一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 IEEE802 标准。它在 OSI/RM 、 TCP/IP(广域网)之后。局域网不用网络层。IEEE 802委 员会制定的标准被ISO采用为ISO8802。 2.分层 按 IEEE802 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 制子层(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和逻辑链路子层 LLC(Logical Link Control)组成
•〈数据传输速率(Mpbs)><信号方式> <最大段长度(百米)>
•如10BASE-5、10BASE-2中前面的10表示“数据传输速 率”,BASE表示信号方式基带方式,最后面的5、2则分别 表示这几种网络的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