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考【人教】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3、相关读物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版本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学案21份人教课标版本

2018年版本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学案21份人教课标版本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采纳问题提示的方法,指引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及其学习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共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文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聚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微风采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样思想文化、观点形态的整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区内的中华民族及其先人所创建的、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所继承发展的、拥有鲜亮民族特点的、历史悠长的、内涵广博精湛的、传统优秀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中心内容外,还包含其余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等等。

为使承载这些文化的文籍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我国从隋唐以来,往常采用“四部分类法”,到清朝乾隆时依据“经、史、子、集”编成《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共收书类、多种、多卷、多册,约亿字。

详细表现以下表:分类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经部(主假如儒家的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十三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正史(沿用《史记》创始的纪传体例,大多史部(史册) 是由朝廷主持修纂或获取朝廷的认同)除正史之外的史册及“野史笔录”子部先秦期间如“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

此后,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如编年体史册《资治通鉴》,特意表达典章制度沿革的“三通”(《通典》《通志》《文件通考》),史学理论方面的文籍《史通》先秦诸子百家留下的重要文化文籍,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子部书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魏晋此后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类。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千年孟子心站在历史的浪潮中,以一颗虔诚的心,静听纵横千年的历史无声地翻涌、吞吐,感知迸发历史的源头。

在波涛汹涌的巨浪之巅,我望见了孟子儒雅别致的长袍与坚定不移的眼神。

驾着信念的扁舟,我冲波而上,舟楫横扫,穿越千年。

我听见了它心底的声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个不淫、不移、不屈,一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豪情、气节,充斥着我的灵魂。

千年之后的我们为了富贵,清廉荡然无存,为了摆脱贫贱,不惜出卖良心,为了威武,情愿丧失原则。

堂堂华夏子孙,尊严何在?贞洁何在?孟子用敏锐如利剑般的双眼洞察到千年后的人情世事,刻下了世人心中理应千秋万代相传的警言。

历史的飓风呼啸着划过我的双颊,强硬而锋利,是孟子激烈的言辞。

作为一个纵横家,一个雄辩家,他的一字一句有如芒刺插人心深处,绝不是无关痛痒,而常常使人赞叹连连、大彻大悟。

他的辞藻丰实有力,他的策略无一不是治国治民的良世决策。

孟子博大深厚的功底,延续着统治的更替,治理的精魂。

历史于不知尽头的根源发起,却能纵贯古今。

静听历史无声地翻涌、吞吐,感知孟子那千年不衰的心。

历史的浪潮不曾退去,这里不是末端,也不是尽头……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鲁公族孟孙之后,幼年丧父,家庭贫困。

受业于子思门下。

曾游历齐、魏、滕、宋等国,一度为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见用,晚年居邹,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一书。

孟子提出“仁政”“王道”学说,主张“保民”而王天下,反对武力兼并战争。

肯定人性本善,重视环境、教育的影响。

孟子的学说对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等增强说服力,是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孟子》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其特点有四: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磅礴,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三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四是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相关读物直书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相关读物直书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三单元相关读物直书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B项“寘”同“置”,C项“匪”同“非”,D项“嘿”同“默”。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句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解析:C项,趋这里是“倾向于”。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故宁顺从以.保吉A.不违忤以.受害也B.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C.申以.劝诫,树之风声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例句中的“以”和B项中的“以”都是连词,来(表目的)。

A项,连词,因而(表因果);C项,介词,用;D项,介词,因为。

答案:B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A.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B.正直者,人之所贵.C.案.金行在历D.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B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B.⎩⎪⎨⎪⎧①故宁顺从以.保吉②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C.⎩⎪⎨⎪⎧①而披.沙拣金②如披.冰霜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解析:A项,①因为,介词;②然而,连词。

B项,①用来,连词;②因为,介词。

C项,①分开,动词;②披着,动词;D项,①②都是竟然,都是副词。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即使争论不可避免,请至少保持风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别人发表的某个见解,觉得谬误至极,于是留言反驳,但往往完全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就演变成了一场各执己见,最终不欢而散的辩论。

更有的时候,觉得某个人的观点荒谬到不可理喻,与自己的“三观”完全不符,更是恨不得拉黑对方,永不相见。

另一些时候,面对热点话题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想要告诉别人这样的冲动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比如巴黎恐袭事件之后,对于欧洲是不是应该继续接收难民等问题;每个关心这件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会在转发微博或者文章的时候表明自己的倾向和立场。

于是,往往会引来持不同观点的人的驳斥,最终又变成一场两败俱伤的口水战。

如果在社交媒体上的争论不可避免,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辩论的风度。

不要把对一种观点的否定,变成对持这种观点的那个人的否定。

微博上时不时就有人放言“三观不合取消关注”,我曾经也信奉要凭价值观来交朋友,但后来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在一个问题上和你观点一致的人,在另一个问题的观点上往往又会和你唱反调;在一件事情上大义凛然的,很可能在另一件事情上面目可疑。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所谓价值观完全吻合的人,结果有一天糟了,突然发现他喜欢看《小时代》……如果总是用排除的方式去交友,那最后可能会把你所有的朋友都删除掉。

也不要试图说服对方,因为这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就算说服了对方,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和帮助呢?讨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

讨论真正的目的,是倾听对方的观点,看看是不是有你没考虑到的角度,有没有值得你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这样的讨论才是对你自己最大的帮助。

抱着这样虚心、谦和的态度,对方也会投桃报李,更容易接受或者理解你的观点。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论中国文化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论中国文化3-人教版

高考专题复习之古文化常识教学目标:新考纲首次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这个变化足见对古代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

古代文化知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除了重视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着重积累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也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教学内容:一、明确考查特点——平时备考有方向(一)明确考查内容(二)明确命题规则1.熟悉的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文化常识。

这类文化常识是命题人出题的重点,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为熟悉的。

熟悉的文化常识可依据平时所学知识直接判断。

2.生僻的文化常识高考命题要依据选文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偏难的题目出现。

但这类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注意:不仅是语文教材,还包括历史、地理等)中某些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文内容密切相关(选文中有诸多信息显示了其内涵)。

这类题目表面上生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

对这类文化常识要多依据选文内容来判断。

二、积累文化常识——课堂练习200例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0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坐具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D、25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2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 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目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目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经典原文
10《人间词话》十则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相关读物
《中庸》节选
佛理禅趣
经典原文 5《坛经》两则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家国天下
经典原文 6 求谏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天理人欲
经典原文 7《朱子语类》三则 相关读物 童心说
科学之光
经典原文
8《天工开物》两则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经世致用
经典原文
9《日知录》三则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人文心声
配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入门四问
入门四问
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
1《论语》十则 2《老子》五章相关读物
相关读物
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
春秋笔法
经典原文
3 晋灵公不君
相关读物
直书
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
4《大学》节选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直书史家直笔刍论(节选)王晓天直笔和曲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对孪生子,无直亦无曲,无曲亦无直。

两者均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传统,却是对立着的两种传统。

直笔,作为治史的原则和方法,直接与曲笔相对立,直笔主张尊重客观事实,“不虚美,不隐恶”,而曲笔却从主观需要出发,“爱憎由己,高下在心。

”从道德观来看,直笔是史家的一种职业或学术道德。

“德者何?著书者之心术也。

”它体现了“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原则”之一——“直”和“直道”,尽管这“直”和“直道”仍然窒息在封建道德的外壳内,但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而曲笔本来就是剥削阶级劣根性、腐朽性的体现,即或从封建道德的角度看也是要受谴责的,在史学方法论上也没有任何价值,是一个纯粹消极的东西。

因此,直笔和曲笔是相对立的,是两种对立着的史学传统,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直笔和曲笔又有着同一性,即都是适应着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这种同一性是由旧史学作为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总是要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这一根本属性所规定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舍此就不会有旧史学,就不会形成一个如此繁杂、根深叶茂的旧史学体系。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史学家。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

景龙二年(708),刘知几因不满于当时史官制度的混乱和监修大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20卷,成书于中宗景龙四年(710)。

《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前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

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2 直书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2 直书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直书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

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

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

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

解析:趋,倾向于。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D项,“烈士”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所贱.A.然后能成其良直..B.盖近古之遗直.欤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D.而遗芳.余烈解析:C项与例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C.D.解析:B项,均为连词,虽然。

A项,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自己。

C项,①用在句首,表推测,大概;②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D项,①动词,做,②介词,因为。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

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 直书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 直书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相关读物直__书1.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

2.了解刘知几的“直书”说及我国古代史学实录的优良传统。

对应学生用书P25刘知几(661-721),唐代史学家。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生于唐代名门,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后又致力于文学。

他20岁时中进士。

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奉调长安,任王府仓曹,并参与编纂《三教珠英》的工作。

不久任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又迁为左史。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迁为秘书少监,又掌修史之事。

当时,由于权贵控制史馆,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刘知几颇不得志。

因此只好“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并以一家独创之学,对于史馆垄断史学表示抗议。

景龙四年(710),《史通》撰成。

此后,刘知几名声大扬,迁官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

唐玄宗时,又迁为散骑常侍。

他的官职屡迁,但却一直兼任史职,先后参与《姓族系录》《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玄宗实录》等撰修。

我国史论源远流长。

先秦诸子借评论史事,论证本学派政治观点的正确性,形成我国早期史论的一种形式。

《左传》中的“君子曰”是另一种形式的史论,秦汉以来,又出现了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汉记》中的“论”、《东观汉记》中的“序”、《三国志》中的“评”,以及后史的“史臣曰”。

随着史学的不断发展,史学批评也随之开展起来,出现一种以论述史籍得失、评论史学体例、研究撰史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史论形式。

这种新的史论发端于秦汉而完成于唐代。

到了唐代,刘知几继承前人的批判精神,将这种史学形式发展成“总括万殊,包吞千有”的史论著作,写出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史通》。

《史通》作为我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前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

内篇为全书的主体。

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含答案解析: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含答案解析: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 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十单元 相关读物02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十单元 相关读物02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一个孤独高洁的灵魂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面对封建礼教的种种迫害和冷漠,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爱情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充分体现了她的个性。

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

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

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反其道而行之。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

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

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相关读物浙东学术即使争论不可避免,请至少保持风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别人发表的某个见解,觉得谬误至极,于是留言反驳,但往往完全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就演变成了一场各执己见,最终不欢而散的辩论。

更有的时候,觉得某个人的观点荒谬到不可理喻,与自己的“三观”完全不符,更是恨不得拉黑对方,永不相见。

另一些时候,面对热点话题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想要告诉别人这样的冲动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比如巴黎恐袭事件之后,对于欧洲是不是应该继续接收难民等问题;每个关心这件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会在转发微博或者文章的时候表明自己的倾向和立场。

于是,往往会引来持不同观点的人的驳斥,最终又变成一场两败俱伤的口水战。

如果在社交媒体上的争论不可避免,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辩论的风度。

不要把对一种观点的否定,变成对持这种观点的那个人的否定。

微博上时不时就有人放言“三观不合取消关注”,我曾经也信奉要凭价值观来交朋友,但后来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在一个问题上和你观点一致的人,在另一个问题的观点上往往又会和你唱反调;在一件事情上大义凛然的,很可能在另一件事情上面目可疑。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所谓价值观完全吻合的人,结果有一天糟了,突然发现他喜欢看《小时代》……如果总是用排除的方式去交友,那最后可能会把你所有的朋友都删除掉。

也不要试图说服对方,因为这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就算说服了对方,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和帮助呢?讨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

讨论真正的目的,是倾听对方的观点,看看是不是有你没考虑到的角度,有没有值得你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这样的讨论才是对你自己最大的帮助。

抱着这样虚心、谦和的态度,对方也会投桃报李,更容易接受或者理解你的观点。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八单元相关读物含答案新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八单元相关读物含答案新版.doc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佐藤富雄“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我对很多人说。

“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每一天都会过得非常顺利。

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渡过难关。

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在跟钱有关的事情上,这一点会更明显。

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的人。

这里最关键的信息不是“因为穷而没钱”,而是“天天说着没钱所以穷”。

你必须意识到,每天你所说的话,都给你的一天指明了方向。

你说的话一定会在说出口后,变成现实。

这是由人的大脑与自律神经决定的事情。

人的自律神经通过大脑皮层支配身体,而我们的大脑正是通过自律神经将想法传达到身体各部分,从而操纵它们把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因为人们最初有某种想法,在考虑“就这样做”“会变成这样”后,最终得以实现的。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语言其实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了,而要把脑海里的语言变成现实,最关键的问题是:在考虑的时候,如何让语言在脑海里浮现?又该如何把自己正考虑的事情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你最终说出口的话,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

积极的语言,才能把你带向美好的人生。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散文家。

少年时即有伟志,称“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曾参加科举考试,以失败告终,遂与官场决裂,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潜心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但不盲从,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22岁时,徐霞客从江阴胜水桥畔出发,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

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今天的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2018-2019年高考【人教】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10、相关读物含答案

2018-2019年高考【人教】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10、相关读物含答案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2019年高考备考2018高考【人教】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10、相关读物含答案《人境庐诗草》序从猫的角度看世界吴淡如对猫有成见的人,比对狗有成见的人多得多。

对猫有成见的人,多半会下这样的断语:“猫很阴险,狗比较忠实。

”虽然说人人都有表达看法的权利,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总会提醒他:“那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猫,如果从猫的角度来看世界,也许我们才是最阴险的。

”我们总是用人类的标准来要求它们,这对它们并不公平。

如果你懂得猫的话,猫也一样会认人,一样的贴心,只是它比较沉默,有时有一点个性,不一定总是欢迎你的打扰。

它很懂得休息的好处,它很爱干净,很珍惜自己的肌肤、毛发。

它懂得留给你独处的时间,也留给自己一些独处的空间,你不陪它玩,它也会自得其乐。

它懂得用好奇而专注的眼神注视着生命中的小惊喜:有时它在注视一只小飞虫,有时是一只鸟振翅飞过。

它专注的眼神,总像发现宝藏一般。

它们全心全意地享受生活,知道什么角落让自己最舒适。

我养过狗,也养过猫,也一向以很能跟猫狗打成一片为荣。

当然,这可不意味着我“总是”能和猫狗沟通。

我被狗咬过,也被描抓过,但我不会因此对所有的猫狗灰心。

这也是向它们学来的,因为人们养的猫或狗,其实都不会因你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就马上对你绝望。

道理是一样的:即使有人伤害过你,也不必因此对全世界绝望。

如果你肯,你总可以找到一个理由,值得再尝试看看。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

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平生多诗作。

长于古体,语言通俗,并直接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倡导“诗界革命”。

著作除《日本国志》外,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2.背景资料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

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

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自序》)。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

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其实,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展示的不仅仅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走的人生三步曲,普通人,哪怕是想成就一点小事业的人,何尝不经过这三步呢?“立志——奋斗——成功”,成功者必不可少的三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一部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佛教经典。

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说教部分的内容可以大略分为几类:批判外道的邪见异说,剖析痴人愚行产生的原因,训谕僧徒严守戒律、精勤修持,规劝世俗人及时行布施,解说某些深奥的佛教义理。

2.背景资料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8-2019年高考备考
2018高考【人教】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3、相关读物含答案
相关读物
直书
史家直笔刍论(节选)
王晓天
直笔和曲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对孪生子,无直亦无曲,无曲亦无直。

两者均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传统,却是对立着的两种传统。

直笔,作为治史的原则和方法,直接与曲笔相对立,直笔主张尊重客观事实,“不虚美,不隐恶”,而曲笔却从主观需要出发,“爱憎由己,高下在心。

”从道德观来看,直笔是史家的一种职业或学术道德。

“德者何?著书者之心术也。

”它体现了“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原则”之一——“直”和“直道”,尽管这“直”和“直道”仍然窒息在封建道德的外壳内,但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而曲笔本来就是剥削阶级劣根性、腐朽性的体现,即或从封建道德的角度看也是要受谴责的,在史学方法论上也没有任何价值,是一个纯粹消极的东西。

因此,直笔和曲笔是相对立的,是两种对立着的史学传统,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直笔和曲笔又有着同一性,即都是适应着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这种同一性是由旧史学作为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总是要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这一根本属性所规定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舍此就不会有旧史学,就不会形成一个如此繁杂、根深叶茂的旧史学体系。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史学家。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
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
等职,兼修国史。

景龙二年(708),刘知几因不满于当时史官制度的混乱和
监修大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20卷,成书于中宗景龙四年(710)。

《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前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

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2.背景资料
《直书》,选自《史通》。

“直书”就是不隐讳事实真相,不饰恶虚美,如实记载历史事实。

中国史学的两个高峰都出现在唐以前。

尤其是东汉至隋末,史学逐渐从经学的附庸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总结前代史书,写出了《史通》一书。

在当时皇权专制“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直书精神一直顽强地承担着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传统叙事史学因为直书精神的保持,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国过去的文明留下了大量可靠的历史见证,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诸国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记载。

3.相关知识
我国的史官制度,传说起于黄帝时期,这当然不可信。

但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至少在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史官与官方记事制度,甲骨文中便有“作册”“史”和“尹”等史官名称。

至西周,史职日繁,不但天子有史官,一些诸侯国也先后设置了史官。

其时史官的职掌范围虽然很广,包括天算历法、祭祀、占卜、图籍管理、宫廷文秘等,但据实直书史事无疑是其基本工作之一,《国语·楚语》即称“有事不书,是史失其职守”。

由于史官须具备广博的天文、地理和人文知识才能充任,故在当时社会文化尚不发达的条件下,一般只能通过家族内的父子传授和世袭来继续这一事业,这就使史官在先秦国家的政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特殊而自成一格的职官系统。

加之当时统治阶级普遍养成了一种重视历史借鉴的深沉意识,史官及
其专业职能遂因之而受到朝廷和社会的相当尊重,处于非他人所能随意罢斥或替代的地位。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违忤.(wǔ) 吁.
可畏乎(xū) 瓦砾.(lì) 箕.裘未陨.
(jī yǔn) 王劭.(shào) 栖.
毫(qī) 斧钺.(yuè) 糟粕.
(pò) 抽戈犯跸.(bì) 无所阿.
容(ē) 2.通假字
励其匪.
躬之节(匪,通“非”,不) 私存《嘿.
记》之文(嘿,通“默”) 3.一词多义
道⎩⎪⎨⎪⎧而小人之道.也(准则)直如弦,死道.边(道路)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何可胜道.
也哉(说,讲) 曾⎩⎪⎨⎪⎧曾.无惮色(竟然)曾.未足喻其高下也(也)曾.
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是高、曾.时为一户者(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江南好,风景旧曾.
谙(曾经) 朝⎩⎪⎨⎪⎧则秽迹彰于一朝.(朝代)一朝.始雪(天、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坐北朝.
南(对,向)期年不听朝.(政事)江汉朝.宗于海(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