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学案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孤独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 *孤独之旅【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
【情感目标】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导入二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们,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
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1)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后留校任教。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
(2)字词积累:①字音字形:轩.(xuān)嬉.闹(xī)凹.地(āo)雍.(yōnɡ)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断(juē) 给予..(jǐ yǔ)觅.食(mì) 撩.逗(liáo) 眺.望(tiào) 戳.破(chuō)②词语解释: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驱除: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2.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故事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磨炼,最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强了”;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孤独之旅》【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小说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文章讲述一个孩子杜小康的成长故事,主人公杜小康是和学生同龄的孩子,从内容上讲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把握成长的重点,把暴风雨中杜小康战胜孤独长大这一部分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由点到面,深入全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独的环境中的心路历程,最后走出文本,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生活,塑造坚强自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影片导入,进入故事情境播放影片《草房子》中杜小康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
10孤独之旅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
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同学交流读《草房子》感受二、文学常识和字词1、文学常识:曹文轩,江苏盐城人。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2、《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3、字词: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觅食戳破驱除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朦朦胧胧歇斯底里三、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地点:)(事情:)的经历,描写了一个(性格 : )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性格: )的男子汉的过程。
”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结构。
开端(1):交代背景,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发展(2—27):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安了家高潮(28—49):在暴风雨夜,小康独自一人寻找鸭子,他感觉自己长大了。
结局(50—52) :辛苦得回报,杜小康有了收获。
3、找出杜小康情绪发展变化的关键词。
(恐慌、畏惧、茫然、孤独——不再恐慌——坚强)4、围绕“孤独”一词,提炼归纳,完成板书。
孤独之旅遭遇(面对)(战胜)四、课堂小结:整体感知环节从梳理情节入手,突出人物心理发展历程,为下节课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做铺垫,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提炼词语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孤独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孤独之旅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着重分析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成功的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文章结构。
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1.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并由此理解课文内容。
2.体验法:在研读中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芦苇荡的图片。
1课时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在一天天地长大,不仅在身形上,也在心理上。
但是,你们是否长大到能够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呢?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去芦苇荡里放鸭。
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使他在经历磨难和痛苦中长大了。
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你有过这样“长大”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1974年入北京大学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
近作《细米》获第六届(2001~2003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是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芒,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
10、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理清故情形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述和细节描述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鉴赏小说的方式。
3、体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硕情感体验,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述和细节描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方式:速读、细读、赏读、悟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有如此一个青年,他家的屋子曾经是油麻地最高大,最漂亮的;他的生活曾经是他人望尘莫及的;他曾经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他曾经做成许多他人想做却做不到的情形。
可是,他的家在一晚上之间衰落,欠债累累的父亲无力供他念书,乃至,他得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任。
他确实是曹文轩《草屋子》里的杜小康,今天,咱们一路来关注那个突然遭碰到灾难的小孩,和他一路走进《孤独之旅》。
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今天教给咱们读这种文章的方式:(出示幻灯片)学法指导:速读——整体感知。
细读——体味心理描述。
赏读——赏析环境描述。
悟读——形成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三、速读——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读小说,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小说,咱们能够采纳速读,也确实是一目十行的方式来读,读的时候要把握小说的三个要素,也确实是小说的人物,故情形节和环境。
学生速读课文,然后归纳小说的三个要素。
提示: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名青年(杜小康)因家境中落而失学,不能不跟从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孤单,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感觉自己“突然地长大了,顽强了!”环境:一望无际的芦苇地。
四、细读——体味心理描述。
学法指导:同窗们通过速读迅速的把握了这篇小说的要紧信息,但咱们不能知足于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读,对小说的要紧内容和细节,咱们要细细的品读。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孤独之旅”,读的进程中,注意试探下面的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孤独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明白得、积存“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二、明白得小说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二)进程与方式:一、理清故情形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二、体会小说中环境描述和细节描述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鉴赏小说的方式。
3、体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硕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育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述和细节描述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具预备:PPT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一、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导入新课同窗们,歌词意蕴丰硕。
的确,人一辈子旅途,并非不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确实是在如此的锻造中成熟饱满的。
若是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咱们无法回避的人一辈子题目。
今天,咱们一路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青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板书文题、作者)2、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
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今世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今世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屋子》《红瓦》,学术性高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说明》等。
小说《草屋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电影《草屋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正确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和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专门大奖“金蝴蝶”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一、学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疏解以下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 孤独之旅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单元目标:1、揣摩小说语言,不断积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2、粗读与精读结合,感知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主题3、学习、借鉴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提高写作水平4、举一反三,注重拓展阅读,提升鉴赏能力10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概括出课文的故事内容;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3.学习主人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一、资料链接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辉。
1994年《草房子》获“冰心文学大奖”,1999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草房子》获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一九九八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二、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轩.()雍.()撅.()觅.()食嬉.闹()掺.杂()撩.( )逗凹.( )地给予..(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厚实:嬉闹:撩逗:驱除:茫然:乖巧:驱除:置之不理:歇斯底里:一落千丈:3.本文主人公是谁?讲述了关于主人公的什么故事?三、探究赏析1.作者给本文取题叫“孤独之旅”,那么这旅途指的是什么旅途呢?2.在这个牧鸭途中,杜小康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从分析中,我们看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3.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孤独之旅》教案知识目标:1、结合《草房子》,了解“孤独之旅”的前因后果,引发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兴趣。
2、细读文本,理解文中杜小康在这趟放鸭之旅中的心理变化轨迹。
3、培养学生在成长途中的抗挫折意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请括号注明渗透什么知识点?贯穿什么理念?)一、谈“昨天的杜小康”有个男孩,他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当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而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的自行车。
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可不再是这样的了。
下面,让我们跟着他,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放鸭之旅”中成长的杜小康,激起学生对《草房子》的阅读兴趣,让原著来帮助学生更一步了解文本中的形象。
)二、感受“今天的杜小康”1、阅读第一段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
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散文:《前方》ppt 显示①杜小康就要离家了,他的离家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明确:无奈(借助曹文轩的一句话来作为解读文章的一个窗口,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纵向的深入,深化文章的主题。
)②你们从哪个词读出了无奈?明确:只好(品读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③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呢?明确: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放鸭之旅”,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
(检测预习情况,对故事的主要内容的复述)资料链接: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襄阳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9 孤独之旅错误!1.能概括情节,结合人物语言评说人物。
2.能赏析自然环境描写的妙处及作用。
3.感悟人物的历程,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错误!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对成长历程的感悟。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文学作品已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细读文本、深入品味的能力不够。
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做批注的习惯,能够运用批注法在课前预习课文,在课堂上做补充完善性批注或二次批注,展示交流批注成果。
所以对于《孤独之旅》这样的长篇小说节选的课文,可以运用批注法长文短教,选点突破.错误!1课时错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一、导入新课(播放PPT课件)文学作品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而只有赏深阅透,方可品出其语言的魅力。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曹文轩的《孤独之旅》。
二、整体感知(播放PPT课件)根据预习批注,结合小说三要素,用一句话概括“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杜小康因家道中落,随父养鸭放鸭,在暴风雨中成长.(一个表现少年经受苦难而坚强成长的故事.一个用生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之旅”的故事.)三、评说人物(播放PPT课件)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在文章中,杜小康的语言不多,就四句,但却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感情变化,折射出故事情节的变化。
九年级语文上册(10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教案
书
设
计
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杜小康 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 生动
恐慌 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芦荡 传神
孤独 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 意味
坚强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人尽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体会。要使自己有一颗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学习小说并试着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以文观己。小说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真实火热的生活,这篇表现少年成长的文章,对正处于成长黄金期、关键期的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触发,那就让他们尽情表达。
4.进行跨学科学习。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个性,意识自我,形成人格的时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有关的心理学、生理学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教
学
札
记
教学《孤独之旅》我紧扣新课标指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入手,过程中采取各式方法引导他们的情感、思维积极活动。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中,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于“孤独”的认识,有的很积极,有的消极因素较多。我帮助他们认识成长犹如“蚕蛹蜕变为碟”“凤凰涅磐”要经受住痛苦的磨炼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案+新人教版
孤独之旅教师寄语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知识目标: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教学过程一、积累运用给加点的字注音嬉.()闹撩.()逗凹.()地胆怯.()撅.()断抠.()戳.()破朦胧.()掺.()杂咀.()嚼二、自主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在文中画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3)在文中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4)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你能体会出其中的用意吗?三、合作释疑(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
1.如果你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你喜欢小说现在的题目《孤独之旅》吗?为什么?2.读小说第二部分,品味杜小康在这场暴风雨中的表现。
选出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品评他“长大了,坚强了”的形象。
3.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四、课堂练习:练练你的口头表达能力。
1、你认为杜小康是个怎样的人?2、读书贵在感悟,说说这节课给了你那些收获?五、布置作业以“孤独”为话题,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要求有环境描写,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六、拓展阅读无法不对你残酷安宁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
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在经历了一个艰
来。
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因为卑微,进而自卑。
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
”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
他只是难过,为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
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
电话。
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
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
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
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
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
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
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
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
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
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
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