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4.2 功教案 教科版必修2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概念和性质。
2.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3.掌握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性质。
2.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
2.应用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二》。
2.投影仪、教学PPT。
3.凸透镜、光源等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光的性质以及传播方式。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介绍光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凸透镜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焦距的变化,加深对焦距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进行凸透镜焦距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焦距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练习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光的概念和传播方式,掌握了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013年高中物理新课标多媒体教学课件:第4章2 功率(26张ppt) (教科版必须2)ppt(教科版必修2)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意义,并掌握其用 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 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一个人将1吨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需要10分钟。 一台起重机在 30s 内把1吨的货物提到相同的高度。 1.人和起重机对货物做功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4.按额定功率行驶的汽车,所受地面的阻力保持不变,
则( CD )
A.汽车加速行驶时,牵引力不变,速度增大 B.汽车可以做匀加速运动 C.汽车加速行驶时,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D.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合力为零
5.质量为5kg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它在2s内从静止开始到速度增加到4m/s,则在这一段 时间里外力对小车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B ) A. 40W B. 20W C.10W D. 5W
1.功率的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P
W t
P Fv
3.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定义
4.汽车启动的两种方式
一般计算公式 P Fvcos
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若v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P表示该段时间 内的平均功率。 2.瞬时功率
若v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则P表示该时刻的
瞬时功率。
功率公式P=Fv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往往机械发动机的功率P是 一定的,由于牵引力F与速度v成反比,所以可以通过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和定义;2. 掌握功的计算公式;3. 能够应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应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小车等;3. 教学过程中需要的示意图、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与位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使其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贡可以称为功;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3.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计算功;4. 讲解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 进行答疑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讨论。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功的知识解决;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讨论解决方法的合理性;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功展开教学,通过讲解、实验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精神。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的第二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与能的关系;3. 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4. 功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掌握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难点: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 例题讲解:(1)计算恒力做功;(2)计算变力做功;3. 知识讲解:(1)介绍功的定义、计算公式;(2)阐述功与能的关系;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六、板书设计1. 定义:功 = 力× 距离× cosθ2. 公式:W = Fd cosθ3. 物理意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4. 变力做功计算方法:积分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力F的作用,沿直线移动距离s,求该力所做的功;(2)一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一恒力F的作用,沿斜面向上移动距离s,求该力所做的功;2. 答案:(1)W = Fs;(2)W = Fscos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时,可能部分学生难以理解;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如摩擦力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引出下一节内容——功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作业设计中题目的选择和答案的解析;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变力做功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涉及第四章《机械能》中的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功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准确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性质及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斜面和一个小车,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把小车推上斜面所需的力所做的功。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功的定义,解释功的物理意义。
(2)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
(3)讲解功的性质,分析功与能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道有关功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有关功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解题过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及功与能的关系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人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提起来所做的功,已知物体的质量为5kg,提升的高度为2m。
2. 答案:(1)W = mgh = 5kg × 9.8m/s² × 2m = 98J(2)A. 人推墙,墙没有位移,力不做功;B. 人拉车,车有位移,力做功;C. 重力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物体没有位移,力不做功。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教学内容】功【教学目标】1.掌握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了解功的单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功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的形式、思维导图、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力,有哪些力的分类?二、讲解与讨论(20分钟)1.什么是功?引导学生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简单说,功就是力在物体运动时所做的功效。
2.功的计算方法F是力的大小,S是物体位移的距离,θ是力和位移的夹角。
注意,力和位移的方向不一定一致,夹角要考虑正负。
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夹角为0°,cosθ=1,此时所做的功最大;当力和位移方向垂直,夹角为90°,cosθ=0,所做功为0。
请学生在笔记本上画草图,标注位移方向、力方向和夹角,然后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功,并写出单位。
3.能量和功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物体的动能增加,物体能够做的功也增加,力所做的功被转化成了物体的动能。
总结:功是能量的度量,能量可以转化为功,功也可以转化为能量。
三、巩固与拓展(25分钟)1. 练习例1:在一个重物体下降10米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物体的位移是沿着重力方向的,因此θ=0°,cosθ=1。
所以,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Fs=-mgS=-100x10x10= -10000J。
例2:一个力为10N的人挑水把重量为20kg的水桶提升了10m,求这个人所做的功。
解:人的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因此θ=0°,cosθ=1。
所以,人所做的功W=Fs=10x(20x10)=2000J。
例3:一个5伏特充电器充满了一个1000毫安的电池需要多少时间?解:充电器所做的功=电能电能=充电器的电压x电池充电的电量=5x1000/1000=5J假设充电器是100%有效的,所以所用的电能全部用于电池充电。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学设计关义锋教材分析:W=,然后扩展为功的一般公式1、本节讲解功的概念,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公式FLαW=,教学中要注意这个扩展过程,使学生知道其中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推cosFL理能力。
2、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本章研究的线索:功和能是有密切联系的物理量,以及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3、.本节教学重点是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如何判定各力做功的正负、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要结合实例说明力在什么情况下做正功,力在什么情况下做负功,并使学生清楚知道: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即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4、对于变力做功问题,可采用专题辅导讨论的形式进行,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了功和功率的知识,上一节又对于功能关系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内容上注意将高、初中的功的概念中的关键词组进行对比理解。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
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因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功的概念、如何判定各力做功的正负、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教法与学法:引导、比较、讨论、分析、归纳、练习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和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回想上一节的功能关系?初中学到的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两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拓展: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因素可以认为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还可以表示成什么?。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理解功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功的性质以及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重点: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挂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斜面上的小车,并思考: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哪些力对其做功?2. 教学新课(1)定义:介绍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强调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性质:讲解功的性质,指出功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4)功与能的关系:阐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时所做的功。
(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例题和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非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功如何计算,为下一节课《动能定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功的性质,特别是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教学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拓展延伸一、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1. 力和位移的夹角:要让学生明白,夹角θ是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而非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5)掌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教学难点1.难点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讲透、讲白;2.使学生认识负功的意义较困难,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一、功1.基本知识(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因素①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3)功的公式①力F与位移l同向时:W=Fl.②力F与位移l有夹角α时:W=Flcos_α,其中F、l、cos α分别表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③各物理量的单位: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W的单位是N·m,即J.(4)正功、负功(5)合力的功功是标量,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2.思考判断(1)公式W=Fl中的l是物体运动的路程.(×)(2)力F1做功10 J,F2做功-15 J,力F1比F2做功少.(√)(3)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位移一定为零.(×)探究交流一个人提着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了一段路程,人对水桶是否做了功?【提示】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人提桶的力对水桶不做功.因为人提水桶的力,沿竖直方向,而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无位移.二、功及正功、负功的理解【问题导思】1.公式W=Flcos α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何?2.功有正负,功是矢量吗?3.做功与做工相同吗?1.对公式W=Flcos α的理解(1)各符号的含义:F表示力的大小;l表示力的作用点相对于地面位移的大小,当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相同时,也常常说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α表示力和位移方向的夹角.(2)W=F·lcos α与W=Fcos α·l的理解公式可以表示为W=F·lcos α,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力与沿力F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W=Fcos α·l,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沿位移方向的力与位移的乘积.2.对正功、负功的理解(1)功是标量: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2)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3)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误区警示1.计算功时首先应明确要求的是哪一个力的功,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做功时互不影响.2.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例:如图所示,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地沿着长为L,倾角为α的斜面的一端向上运动到另一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分别求作用在物体上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审题指导】审题时应注意以下条件(1)物体匀速运动,合力为零,且各力均为恒力.(2)求力的功时,要特别关注力和位移的夹角.【答案】拉力做功mgL(sin α+μcos α),重力做功-mgLsin α,摩擦力做功-μmgLcos α,斜面弹力对物体不做功规律总结:力做正功还是负功的判断方法1.看力F与位移l的夹角α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2.看力F与速度v的夹角α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3.看速率增大还是减小,若在力作用下速率增大,此力做正功,反之做负功.三.摩擦力功的理解【问题导思】1.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吗?2.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吗?3.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和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分别如何?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总结(1)当静止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时,摩擦力对该物体不做功.(2)当运动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时,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当摩擦力为动力时,摩擦力做正功;当摩擦力为阻力时,摩擦力做负功.(3)求摩擦力做的功时,对于静摩擦力,由于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两物体位移相同.因此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对于滑动摩擦力,由于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故两个物体的对地位移并不相同,因此两个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不为零.例: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点滑至B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l,如图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各为多少?摩擦力做的总功为多少?【审题指导】解答此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两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2)求功时所用位移是指物体对水平面的位移.【答案】-μmg(l+L)μmgl-μmgL四、总功及其求解思路【问题导思】1.什么是总功?2.总功的求法有哪些思路?3.上述思路常适用于哪些情况?由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知,合力与分力做功也是可以等效替代的,因此计算总功的方法有两种:1.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再根据公式W合=F合lcos α求合力的功.2.先根据W=Flcos α,求每个分力做的功W1、W2、W3、…、Wn,再根据W合=W1+W2+W3+…+Wn,求合力的功.即合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分力做功的代数和.误区警示方法(1):仅适用于几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且它们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方法(2):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不管是几个力同时作用,还是作用时间有先后.例: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f=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cos 37°=0.8,sin 37°=0.6)【审题指导】求解该题一般有如下两种思路:【答案】7.6 J规律总结:灵活选择两种求合力功的方法1.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在某一方向受力平衡,或者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力等于ma),先求合力再求功的方法更简捷.2.如果已知物体所受的力之中有的不做功,有的做功且方便求得该力的功(如重力功)时,选择W合=W1+W2+W3+…+Wn简单方便.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该过程中,斜面对物体做的功、各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分别是( )A.-mglsin θcos θ,0B.0,0C.0,mglsin θcos θD.-mglsin θcos θ,mglsin θcos θ【答案】 B五、变力功的求法例: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悬线的长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f的大小不变,求摆球从A运动到竖直位置B时,重力mg、绳的拉力FT、空气阻力Ff各做了多少功?【答案】mgL;0;。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功与能的关系;3. 功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2. 使学生了解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举重、推车等),引出功的概念;2. 新课讲解:a. 介绍功的定义;b.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c. 阐述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下会产生功;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功》2. 板书内容:a. 功的定义;b. 功的计算公式;c. 功与能的关系;d. 典型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c. 解释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形式的功(如摩擦功、电功等),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及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
一、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在讲解功的计算方法时,要强调公式中力、位移和夹角的含义。
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对功的计算有重要影响,需特别讲解。
2. 通过举例分析不同情况下功的计算,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斜向等,使学生掌握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具体涉及教材第4.1节至4.3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物体受力移动过程中的功。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能够判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做正功还是负功。
3. 掌握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性质。
难点:功的正负判断,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重物、测量尺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不同力的情况,引导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分析功的性质,讲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并进行判断练习。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讲解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3. 功的性质:正功、负功。
4.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物体质量为5kg,受到水平方向10N的力,沿力的方向移动了5m,求该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50J。
(2)D。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对正负功的判断是否清晰,能否理解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应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提高工作效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教学。
2. 功的正负判断。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功;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了解功的单位和量纲,掌握功的计算技巧;4.能够分析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力和位移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功的单位和计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功的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技巧。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功的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1.计算下列力的功:(1) 作用力为20N,位移为10m;(2) 作用力为30N,位移为5m。
六、板书设计: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和量纲功的计算方法功的物理意义七、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功的知识点,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功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示意图。
2.准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
1.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介绍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1.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功。
2.学生根据示例练习计算功的方法。
四、教学实验(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功。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做功的大小。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功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
六、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 4.1 教学设计 《功》(教科版)
《功》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第五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
探究守恒定律一定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而要进一步研究能量的转化,最终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功的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章的第一节引入功是为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
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
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五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功的来历,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 只适用于恒力,应为对地位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为什么要引入功”和“功”的来历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家在追寻守恒量和守恒定律过程中所做的研究过程。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引入功”和“功”的来历的探究 αcos Fl W =l αcos Fl W =。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课《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课《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来历,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能应用公式W=FXcosα进行的计算。
3、理解正负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二)过程与方法
1、从“为什么要引入功”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3、在推导功的计算公式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为什么要引入功”和“功”的来历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功和能的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必须对《功》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储备,才能对接下来的机械能进行很好的学习。
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所以本节课最主要的是对功知识的扩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4教学过程。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机械能》,详细内容为第1节“功”。
教材通过引入物理学中“功”的概念,阐述力的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能,进而探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能运用功的原理分析物体受力时的能量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一个人推车,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力与位移的乘积即为功。
3. 例题讲解:讲解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力的功的计算,以及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功与能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W=Fd。
3. 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用50N的力推一辆小车,小车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求这个人做的功。
(2)一个人提着一桶水,桶重10N,从一楼到三楼,高度为6m,求这个人做的功。
作业答案:(1)W=Fs=50N×5m=250J。
(2)W=Fs=10N×6m=6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物体受力时的能量变化,了解功与能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节势能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
2. 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3. 学生对实际情景中功的计算应用。
高中物理 42 功教案 教科版必修2.doc
B. 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 三、【自学检测】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里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第二节功率一、【问题导学】1. 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公式片%々进行有关计算。
3. 正确理解公式P=FVcos a 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 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二、【自学提纲】1、功率的概念(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卩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方的比值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 功 _________ 的物理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式:(3) 单位:国际单位: ________ (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 换算关系:1 kw = ____________ w 1 w ________ 1 J/s(4) 功率是 _____ 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2、功率P 与力只速度卩的关系:r 卩是平均速度7, P 是平均功率刁(尸为恒力,且尸与7同向) P=Fv J 1卩是瞬时速度,P 是瞬时功率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 ____________ 功率。
也是机械 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 的功率是实际功率。
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 ___________ 叫平均功率。
瞬时功率:物体在 _______________ 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
2、质量呼3 kg 的物体,在水平力F=6N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 动,运动时间t=3 s,求:(1) 力F 在t=3 s 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第四章1功教案2教科版必修2
第1节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二、功的计算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恰当的评语,以鼓励为主.思考:力 F 使滑块发生位移 x ,在这个过程中,F 对滑块做了多少功?活动:当恒力 F的方向与物体位移 x 的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如何计算力 F 对物体做的功呢?(教师提示对力进行分解)当力 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可以把力 F 分解为两个分力: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xsinα→ W= 0跟位移方向平行的分力Fxcosα→ W= Fxcosα1. 力对物体做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回忆:功的概念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公式: W= Fx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师生共同分析学生明确:F 是要求解的功所对应的力, x 是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α是F 和 x 间的夹角.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知识做铺垫巩固力的分解知识,同时提高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W=Fxcosα2. 单位:焦耳,简称焦( J ).1J=1N×1m = 1N·m3.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三、功的正负已经知道功是标量,力对物体做功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αcosα W 物理意义α=π/2α<π/2π/2<α≤π说明:1.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2.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活动:如图,质量为 70Kg 的滑雪运动员沿倾角为30 °的斜坡滑下,已知斜坡表面与滑雪运动员的踏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05 ,试求运动员在下滑 5m 的过程中,作用在运动员身上的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其中哪个力做功为正?哪个力做功为负?哪个力不做功?并由此谈谈力做正功、负功和不做功的条件,以及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教师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3.求合力功的方法(1) 先求各力的功,再求它们的代数和.学生小组探究,学生代表发言学生分析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突出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学生所熟知的,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观察、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思考、体验中,感悟什么是功、怎样求解功,以及正负功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板书设计:一、做功与能量的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二、功的计算1.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W=Fxcosα2.单位:焦耳,简称焦( J )1J=1N×1m = 1N·m3.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三、功的正负力对物体做功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1. 正功的意义2. 负功的意义3.求合力功的方法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教材“练习与评价”第 1 、 4 题.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包括功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2. 掌握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条件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位移的大小,θ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3. 正功与负功:当θ小于90度时,做正功;当θ大于90度时,做负功。
4. 不做功的情况:当θ等于90度或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时,不做功。
5. 功的单位:焦耳(J)。
教学方法和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箱子、提水桶等)引出功的概念。
- 讨论力对物体状态改变的影响,引出力做功的必要性。
讲解新知- 详细解释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强调力和位移方向一致性的重要性。
-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情况下力做功的类型和效果。
课堂练习- 设计几个典型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力做功的大小和判断是否做功。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和讨论。
实验操作- 安排相关的物理实验,如测量拉力做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力做功的过程。
- 指导学生如何记录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
课堂小结- 总结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条件。
- 强调实际应用中的判断力做功的技巧。
小结与作业- 通过提问和回顾,确保学生对功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 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包括计算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反馈与评价-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功率
一、【问题导学】
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公式P=W /t 进行有关计算。
3.正确理解公式P=FV cosα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二、【自学提纲】
1、功率的概念
(1)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________。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国际单位:___________(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
换算关系:1kw = __________w w_________1J/s
(4) 功率是_______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2、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 :
v是平均速度v,P是平均功率P(F为恒力,且F与v同向)
P=Fv
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
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_____________功率。
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率是实际功率。
③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____________叫平均功率。
④瞬时功率:物体在_______________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
三、【自学检测】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
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
2、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
(1)力F 在t=3 s 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F 在t=3 s 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3)在3 s 末力F 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3、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在水平路面上行使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使的速度.在同样的阻力下,如果行使速度只有54km/h,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汽车的功率就是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四、【方法探究】
例题1:已知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 ,在t 时间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在t 时刻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为 。
问题剖析:正确理解公式P=FV cos α的意义,求其平均功率,可先求出做的总功,使其再除以所用的时间,即为平均功率。
解:在t 时间内,物体下落的高度: h =22
1gt ,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W =222
1t mg ,
所以在t 在t 时刻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为t mg mgv P t t 2==.
知能精要:深刻理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注意其两者之间的差别。
例题2:飞机、轮船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并不恒定,当速度很大时,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时要把飞机、轮船的最大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要增大到原来的:
A.2倍;B.4倍;C.6倍;D.8倍.
问题剖析:飞机、轮船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F与阻力f相等,即F=f,而f=KV2,所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FV=KV3,要把飞机、轮船的最大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要增大到原来的8倍.
知能精要:正确采取题目中告知的条件。
理解瞬时功率的物理意义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
C.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D.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
2.火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若阻力不变,则牵引力F和F的瞬时功率P的变化情况是
A.F不变,P变大 B.F变小,P不变
C.F变大,P变大 D.F、P都不变
3.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根据P=W/t可知,力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B.根据P=Fv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一定与速率成反比
C.由P=W/t‘可知,只要知道t s内力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功率
D.由P=F v可知,当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率成反比4.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滑至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
A.mgv. B.mgvsinθ.
C.mgvcosθ. D.0.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第1s和第3s末,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 ]
A.1∶3.B.3∶1. C.1∶9. D.9∶1.
6.掘土机在1h内能把180t的砂土匀速送到6m高的地方去,它的功率为______
7、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1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3 m/s的速度匀速移动 5 s,则在此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功率为,5 s末阻力的瞬时功率为。
8、质量m=2kg的物体从距地面45m的高处自由下落,在t=-2s的时间内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多少?在这段时间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多少?在这段时间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多少?在2s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等于多少? (g取10m/s2)
9、汽车质量为5×103kg,额定功率为30kW。
(1)若汽车在水平路上行驶时所受阻力为2000N,则最大车速为多少?
(2)如阻力不变,汽车在水平路上用l0m/s的速度行驶,实际功率多大?
10.一台拖拉机的额定功率为1.5×104W,运动中阻力为1.0×103N,它的最大行驶速度可达______m/s;如果它以5m/s的速率匀速行驶时,发动机消耗的实际功率为W.
五、【学后反思】
1.我学到了什么
2我还需要提高的
知识:
方法:
3.通过这节的学习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