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证唯物的观点_来看理论力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和它们的讲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许多基本观点和方法。
下面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50条基本观点和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1. 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极其重要的是它的变动性。
2. 辩证法的运动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状态。
3. 辩证法的相对统一原理:事物的相对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
4.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世界上所有事物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 辩证法的否定性原理: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对的否定性,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
6. 辩证法的绝对真理原理:辩证法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历史的。
7. 辩证法的历史性原理:历史是像树一样的,并且具有着生出、成长、成熟和凋亡的规律。
8. 辩证法的整体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整体性的,并且整体对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9. 辩证法的排他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空间占有两个状态。
10. 辩证法的波动性原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处于绝对固定的状态。
11. 辩证法的变质性原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质的变化。
12. 辩证法的相互贯穿原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彼此之间是相互贯穿、互相影响的。
13.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这种对立面必须统一起来。
14. 辩证法的转化性原理:事物的各种形式都会经过变化而产生新的事物。
15. 辩证法的绝对无限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16. 辩证法的相对稳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17. 辩证法的相对静止原理:事物的发展除了变动以外,还包括发展和静止两个方面。
18. 辩证法的量变质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是先决条件、也是质的变化的基础。
19. 辩证法的质变量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可能会导致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又可能导致数量变化。
20. 辩证法的不断运动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运动中进行的。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精品文档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一、辨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唯物辩证法:1、两个总特征:联系、发展(1)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2、本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即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对立性。
(两方面的辩证关系)3、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点论。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辩证否定观:(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a.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b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实质:扬弃(4)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是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活动期阻碍作用。
超全的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有原理有方法论!
超全的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有原理有方法论!很多同学们都反映,在政治学习中哲学这部分的内容,刚学习的时候像是天书一般,字认识,但就不知道啥意思,而且非常难记,今天小政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这部分的内容,赶紧学会了,下学期的学霸就是你了!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背: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理解:1、【原理内容】:联系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间联系的条件性。
☞必背:1、【原理内容】:(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2)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必背: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辩证唯物论的五大原理
辩证唯物论的五大原理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包括了五大基本原理,即:
1. 物质的唯一性和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相对独立的客观实在。
2. 运动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中。
3. 事物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辩证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4. 事物的发展和历史的连续性: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是历史的连续性。
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前因后果,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
5.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是通过不断地否定和推翻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
新事物的发展和壮大是通过对旧事物的否定和消灭达到的,但同时也包含了对否定的否定,即在新事物中包含了对旧事物的肯定的因素,形成了一个更高级的新事物。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有着一系列基本原理,下面将逐一进行阐述。
其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物质的优先性。
辩证唯物论将物质看作是世界的实体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元素。
意识和思维等精神现象都是由物质所引发的产物,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物质的优先性的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对客观存在的重视,对科学实证性的强调。
其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二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无处不在。
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它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驱动力,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事物向着更为合理、稳定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其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三是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又在新事物中得到了保留和提高的一种规律。
这种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旧事物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得到了消化和转化,形成了新的事物。
否定之否定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历史性和发展的螺旋式循环规律。
综上所述,物质的优先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以及否定之否定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客
观世界的本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简述唯物辩证的基本内容
简述唯物辩证的基本内容唯物辩证是一种哲学理论,它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分析,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运动是物质的基本特征,辩证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和方法。
唯物辩证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的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根源,一切存在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和表现。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其次,物质是永恒不灭的,物质的变化和运动是无始无终的。
再次,物质是客观实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类只能对物质进行认识和理解。
最后,物质是多样的,有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物质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的。
辩证法是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贯穿性,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的对立和斗争,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辩证法还强调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即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往复,事物在不断前进、发展。
辩证法还指出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质的转变是量的积累导致的,质变是事物发展的飞跃。
唯物辩证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对实践的重视和对历史的分析。
唯物辩证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源和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世界进行认识和理解。
对于历史的分析,唯物辩证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历史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总的来说,唯物辩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和历史。
唯物辩证是一种全面的哲学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理论力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理论力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引言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物理学中最早发展的学科之一。
理论力学对于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起着关键作用,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对理论力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包括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等内容。
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理论,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力学现象的最基本方法。
牛顿力学建立在牛顿三大定律的基础上,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学方法,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基本知识点包括:①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称为位移。
位移可用位移矢量表示。
②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称为速度。
平均速度可用位移除以时间计算,瞬时速度可用极限定义。
③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称为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可用速度变化除以时间计算,瞬时加速度可用速度的导数定义。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运动的学科,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① 牛顿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可用来解释行星运动、天体引力等现象。
二、拉格朗日力学拉格朗日力学是研究自由度受限制的多体系统的运动方程和动力学的方法。
它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分支,由拉格朗日于18世纪提出,是经典力学的另一种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等内容。
1. 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是描述多体系统的运动方程的方法,它由拉格朗日量和运动方程组成。
主要包括:① 拉格朗日量:拉格朗日力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系统动能和势能的差的函数。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规律、五⼤范畴、三个基本观点⼀、辩证法的三⼤规律即对⽴统⼀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格尔在《逻辑学》中⾸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分为⼆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统⼀规律,它是其中的“⼀”。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
⽤逻辑关系图表⽰,是这样的形式:对⽴统⼀规律——(核⼼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统⼀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A、对⽴统⼀规律对⽴统⼀规律即事物的⽭盾规律,揭⽰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B、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定的事物都具有⼀定的质和⼀定的量,是质和量的统⼀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的,⼀定的质就是⼀定的事物。
质是⼈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的。
事物在⼀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
C、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盾运动的进⼀步展开,它所提⽰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理论力学基本概念 总结大全
想学好理论力学局必须总结好好总结,学习静力学基础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一般规律的科学。
这里所研究的平衡是指物体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下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的静止状态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
根据牛顿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有广泛应用背景的课题,这也是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刚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
一、力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力学的研究对象(物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主要因素,而略去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就是力学模型。
理论力学中的力学模型有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
质点:具有质量而其几何尺寸可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由若干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该质点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刚体系: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
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力学模型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研究太空飞行器的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问题时,可以把飞行器用质点模型来代替;当研分析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对接问题时,就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几何尺寸和方位等因素,可以把飞行器用刚体模型来代替。
当研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时,由于飞行器由多个部件组成,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几何尺寸,还要考虑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飞行器的力学模型就是质点系、刚体系或质点系与刚体系的组合体。
二、基本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上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下面两种。
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变形)。
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应不涉及内效应。
刚体上某个力的作用,可能使刚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刚体上其它力的变化。
哲学辩证唯物论原理内容及方法论
哲学辩证唯物论原理内容及方法论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运动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总结: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所以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5、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所以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帅全局。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6、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所以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7、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要求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的观点: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所以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所以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验。
量变与质变:4、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所以要注重量的积累。
量变与质变:5、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量变与质变:6、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量变与质变:7、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所以要注意优化结构。
8、事物发展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三、矛盾的观点(7个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法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永恒发展的整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 辩证法的矛盾观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力量。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中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
3. 辩证法的运动观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
运动包括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转变为另一种质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或程度上的深浅。
4. 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连续性和断裂性两个方面,新事物的出现会否定旧事物,但同时也会保留旧事物的某些东西。
否定之否定是指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1. 矛盾和统一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面或矛盾成分,统一则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矛盾和统一是辩证法思维的核心概念,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体系。
2. 观察和认识辩证法强调人们对世界进行观察和认识时必须抓住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规律。
观察和认识要从整体出发,把握矛盾双方及其相互关系,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思维。
3. 实践和认识辩证法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
实践通过反复试验和实验来获取知识,进而推动认识向更高层次发展。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在具体事物中,矛盾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依存关系,斗争性则是指矛盾双方之间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6. 矛盾的转化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和变化,会导致事物质量上的变化或质变。
这种质变是通过内部矛盾的转化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本质和现象的两个方面。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发展的、根本的属性和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现象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形态和状态。
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分析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深入了解其内在的本质规律。
2.矛盾与发展的辩证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所有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是指事物内部一些方面的数量变化,质变是指事物内部一些方面的性质、状态、结构等的根本变化。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质变,质变又进一步引发新一轮的量变。
这种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辩证法原理的运用。
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从事物的矛盾、本质、规律等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矛盾的运动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2.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和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实践出发,从整体去看问题,从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进行认识;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矛盾,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规律;要坚持批判性思维,善于辨别真理与谬误,以科学态度对待认识的过程和结果。
3.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是指在具体问题分析中运用辩证法的原理和思维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析矛盾的双方和矛盾的具体内容,揭示矛盾运动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分析事物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差异的辩证关系;要分析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数量变化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4.唯物辩证的实践方法:唯物辩证的实践方法是指运用辩证法原理和方法进行改造现实的具体行动。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一、力学的三个基本观点: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例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v0,某时刻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小结:先大后小,守恒优先变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小结:涉及时间,动量定理优先变2: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中途拖车脱钩,待司机发现时,汽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设运行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汽车牵引力恒定不变,汽车停下时与拖车相距多远?小结:涉及位移,动能定理优先二、力的观点与动量观点结合:例2.如图所示,长 12 m、质量为 50 kg 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因数为 0.1,质量为 50 kg 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 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右端时立即抱住立柱,(取 g=10 m/s2)试求:(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3)人抱住立柱后,木板向什么方向滑动?还能滑行多远的距离?三、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综合:例3.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质量为 m1的小物块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在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 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 M 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 m2的挡板 B 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 恰位于滑道的末端 O 点.A 与 B 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 OM 段 A、B 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求:(1)物块 A 在与挡板 B 碰撞前瞬间速度 v 的大小.(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d 时的弹性势能 E 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四、三种观点综合应用:例4.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 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 d 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 d 时,存在大小恒为 F 的斥力.设 A 物体质量 m1=1.0 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 物体质量 m2=3.0 kg,以速度 v0从远处沿直线向 A 运动,如图所示.若 d=0.10 m,F=0.60 N,v0=0.20 m/s,求:(1)相互作用过程中 A、B 加速度的大小;(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 A、B 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动能的减少量;(3)A、B 间的最小距离.例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长度为 L的小车,小车左端有一质量也是 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车子的右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长度与车长相比可忽略),物块与小车间滑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物块刚好能与小车右壁的弹簧接触,此时弹簧锁定瞬间解除,当物块再回到左端时,恰与小车相对静止.求:(1)物块的初速度 v0及解除锁定前小车相对地运动的位移.(2)求弹簧解除锁定瞬间物块和小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五、习题训练:1.如图所示,水平轨道的AB段是光滑的,BC段是粗糙的,AB轨道与BC轨道在B点衔接。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5条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状态及其功能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由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世界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辨证唯物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世界观: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ppt课件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 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 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 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 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 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 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整理版课件
14
【例5】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新科 动漫频道出品了《文化中国》高清文化系列短片。 央视挖掘地方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人 物典故等经典文化,在文化内容的表现手法上,抛 弃传统的说教;充分发挥了电视技术制作的优势, 采用高清格式拍摄并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 虚实相间,相映成趣,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文化, 将一个个文化经典演绎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向 世人呈现出一幅东方文明之美的风情画卷,扩大了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 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 然和谐相处。
整理版课件
2
【例1】党的十八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 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 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整理版课件
16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 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 事物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的唯物论原理部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主观主义。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方法论]力求使我们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怎样才能使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