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方法
• •
• • • •
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 高层次实用人才------1995.8全国高职教育研讨会 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 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高技能人才------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 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鲁部长讲话
• 1.基本要求
• 规模、结构、质量(条件)
• 2.建设建议
• 建设的途径举措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 十、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基本要求及建设建
议 • 1.基本要求 • 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条件 • 2.建设建义 • 建设措施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 十一、实施建议
• • • •
1. 构建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并实施***教学模式 3.实施适应新标准的教学管理
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中高职衔接
• 1.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 中职: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 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的意见》 2000 教育部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 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 革的若干意见》 2008 教育部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首先介绍了背景,指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进。
然后阐述了研究的重要性,即解决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接着从“3+2”人才培养模式概述、中高职衔接挑战、设计原则、具体方案以及关键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
结论部分总结了“3+2”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提出建议,指出应加强中高职衔接方案的实施,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中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挑战、问题、原则、具体方案、实施、关键因素、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中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匹配、教学方法不协调、学生转学困难等种种问题,使得中职生升学普高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许多地方开始尝试引入“3+2”人才培养模式,即中职3年+普高2年,以期实现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平稳衔接和贯通。
“3+2”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界限,弥补中职生升学的短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衔接的具体挑战和问题,并从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于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当下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问题意义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高职教育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均衡问题,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很多中职生甚至高职生难以顺利升入本科阶段。
设计合理的“3+2”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帮助中职生和高职生更顺利地接轨本科阶段教育,提高其升学和就业机会。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中高职衔接)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中高职衔接)简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需求的中职和中高职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熟悉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的程序设计、控制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与其他相关专业协同工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方案培养时间本专业的培养时间为三年。
培养课程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基础- 机械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控制原理与PLC技术专业课程-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故障诊断-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专业设置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将参与工业机器人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实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本专业设有实实训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在工业企业中进行实实训,接受真实工作场景的锻炼和培养。
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毕业考核后,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工业机器人编程、控制和操作的能力;- 具备工业机器人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具备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协同工作的能力;- 具备解决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人才毕业后可从事以下职业:- 工业机器人操作员- 工业机器人维修技术员- 工业机器人编程员- 工业机器人销售与技术支持总结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中职和中高职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1.建立区域内中职与高职之间的人才培养衔接机制,实现学生的顺畅升学和就业。
2.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方案内容1. 课程设置中职和高职学校根据产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特点,共同制定符合长学制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和高职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联合培养师资体系,着重培养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3. 教学资源共享中职和高职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实验室、图书馆、网络教育资源等教学设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学效能。
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职和高职学校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训机会,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
5. 就业指导中职和高职学校建立统一的就业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四、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联合课程设置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第二阶段: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3.第三阶段:完善就业指导机制,总结实施经验,推广模式。
五、效果评估1.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学生升学率和升学质量。
3.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反馈。
以上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殊应用场合1. 少数民族地区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高职学生,应该增加以下条款: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民族文化课程,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和文化的介绍和培养。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鼓励各民族的优秀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中高职学校任教,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教育能力。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周佩秋;高芳【摘要】To set up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the core of the work of liking secondary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and multiple participating, specific goals and clear hierarchy, ability progressive and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reasonable setting and counter point linking are the key to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desig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welding techno logy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2 + 3”talent training scheme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laborated from professionals cultivating aim,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it is proposed, under the overall designed and piecewise cultivating mode,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are the guarantee to ensure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ked and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制定系统完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而政策支持、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能力递进、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对点衔接则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完善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主要目标(一)规模目标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口招生比例,提供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二) 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三) 学制衔接目标建立以集团内学分互认模式为主的学制衔接,实现中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与高职院校的学分互认。
(四) 课程衔接目标制定出既能满足中职学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又能体现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必须具有的相对完整的素质结构的课程体系。
三、实施内容中职—高职学历教育衔接首先允许普通中职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打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这样,让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需求,拥有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为中职学生的升学增加了选择的机会。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1.入读条件:第一职教集团学校学生在修满最低150学分,取得该校中职学历证书后,可申请报读职教集团合作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合作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毕业成绩和先修课程成绩,择优录取。
2.学习形式:全日制3.学制:采取2+1+X模式,即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时间为3年。
在第三年顶岗实习阶段可修读部分高职课程,相应课程学分可折算为顶岗实习学分;大专学习阶段毕业年限根据学生能力而定。
4.专业设置:中职学生报读高职专业尽量依照专业对口原则。
(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基础——建立“学分超市”在中职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工作,探索建立校际学分互认机制,校际相关课程的互认可以在比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学分互认协议的方式进行;倡导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关课程(项目)之间的学分互认;研究和探索承认学生已有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并可折合成相应学分的途径。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展开讨论。
在文章将介绍背景情况和问题提出。
接着在将详细探讨中高职衔接方案的设计原则、解析“3+2”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培养内容,以及实际操作与效果评估。
最后在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要,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人才培养模式、中职阶段培养内容、高职阶段培养内容、实际操作、效果评估、总结、展望、建议、改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的脱节。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高职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旨在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和对接,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并不顺畅,导致部分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后面临适应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3+2”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促进中高职教育更好地贯通和对接,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提出“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涉及到中高职衔接领域内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中高职教育阶段的衔接顺畅和有效。
目前,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的壁垒和差异性,使得学生在从中职到高职的过渡期间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匹配,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差异,以及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不足等等。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为了提高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研究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出一套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内容1.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衔接问题及存在的挑战。
2.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3.结合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师生、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4.设计并提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以及评价和改进机制。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包括教育政策文件、学术论文、专家观点等。
2.案例研究:选取国内外成功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分析。
3.专家访谈:邀请教育专家、行业领军人物等进行深入访谈,获取他们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看法。
4.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邀请中高职学生、教师、企业代表等进行调查,获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预期成果1.一份详细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学分转换等方面的具体规划。
2.结合实际情况的推进方案,明确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
3.一个完善的评价和改进机制,以确保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本研究将秉承客观、公正、严谨的研究态度,力求提出一套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特殊应用场合:1.农村地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增加条款:针对农村学生的适应性培养计划,包括农村实习安排和乡村振兴相关课程设置。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规格包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与内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拓展课程: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学制与教学方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学制一般为五年,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具体方式如下: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实训、实习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开展技能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
六、德育与职业素养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德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建立衔接机制。
这个机制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业路径和衔接任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确保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
同时,还需要建立衔接学校和高校的合作机制,加强
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
环境和要求。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
题解决能力。
另外,还需要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在
真实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四,加强社会实践。
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
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通过参观企业、实
习和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内容,增强
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适应能力。
第五,注重个性化培养。
在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
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培养。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
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发
挥自己的优势并得到适当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建立衔接机制,强
化实践教学,加强学科融合,加强社会实践和注重个性化培养。
通过以上
几个方面的努力,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目标方法和关键点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目标方法和关键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良性发展。
下面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目标、方法和关键点:一、优化目标:1. 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相匹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目标是使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对接用人需求,顺利实现就业,并且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革。
2.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探索产学合作模式:引入企业资源,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
二、优化方法:1. 深化课程改革: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优化,调整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实训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参与到实际工作中。
3. 拓展教育资源: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企业资源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加强教育与产业的融合。
4. 强化教师培训:加强中高职衔接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关键点:1. 专业设置与用人需求相匹配: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用人需求,合理调整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2. 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
3. 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保障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高职教育贯 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中高 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
资金支持
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高职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践 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
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育的发展。
养模式。
04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实施方式
课程衔接
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保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脱 节。
师资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如实 训基地、实验室等,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校企合作
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人 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 竞争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分 析,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 制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高职 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03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构建
构建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确 保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
能力本位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确保学生在中高职教育过程 中获得实际有用的职业技能。
市场需求原则
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 培养,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 求相匹配。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
这个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培养既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够胜任具有高素质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才。
而在当前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中,不仅需要对当前现状进行深入了解,还需要提出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未来挑战。
一、现状分析当前,中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程设置单一:当前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项目,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实践教育变革缓慢:当今世界发展速度快,需求也不断变化。
对于中高职教育来说,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的变革缓慢,已经不能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3. 少有企业参与:中高职教育与企业的联系紧密,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
但当前存在着企业资源利用率低、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等问题。
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1.增加选修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不同课程的选项,使学生在中学和高职教育期间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
2.强调实践环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方法,通过注重实践教育,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3. 建立合作机制:教育机构可以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向企业征集市场需求、实践项目和人才信息等,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同时,企业可以向教育机构贡献资源,包括课程设计和师资培养等。
4. 强化导师制:我们可以建设一个立体全方位导师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包括课程设计、实践项目、就业规划等。
以上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将中高职教育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为生产和社会服务的一流人才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挑战。
三、方案实施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
中高职衔接人才中专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习期限:二年
3、学历:中专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园林工程施工、植物栽培与养护的第一线工作人员。
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乡园林绿化部门、城建部门、花卉生产企业从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及花卉的培育与养护、花卉艺术加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工作。
也可以自主创业或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工作
三、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⑴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掌握园林植物、景观生态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知识。
·掌握盆景制作基本知识。
⑵能力结构及要求:
·掌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技能。
·掌握盆景制作与插花技艺的基本技能。
·具有园林管理的初步能力。
四、证书要求
⑴必考证书:园林绿化工、计算机初级
⑵选考证书:盆景工、插花工、英语等级证书
五、附表
附表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附表2:实践课程设置与进程表
附表3:课程设置与进程表
注:证书考试科目用☆表示,证书考试科目用◇表示,考查科目用△表示。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职阶段)中西面点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西面点(专业代码:740203)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毕业总学分为172分)。
[注]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中西面点领域,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掌握现代面点操作技术和营养膳食组配制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满足餐饮业需求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职业素养,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3)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4)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6)具有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7)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8)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9)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10)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1)具有运用食品安全生产知识执行规范操作的能力;(2)具有面点基础工的应用的能力;(3)具有面点原料鉴别及初加工的能力;(4)具有菜点文化背景和中国饮食文化的讲解的能力;(5)具有菜点、宴席的审美和设计的能力;(6)具有运用面点技法保护原料营养素和营养标签设计、制作的能力;(7)具有厨房生产成本控制和厨房管理的能力;(8)具有现代烹饪设施设备操作及简单维护的能力。
论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
论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更新,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当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围绕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探讨。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意义1. 促进经济发展中高职衔接人才是当前社会开展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中高职衔接人才的产生,可以帮助企业嫁接新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 解决用工荒问题与高校毕业生相比,中高职衔接人才仍存在一定的就业优势。
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良好的用人资源,同时也可以缓解当前我国的用工荒问题,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 培养职场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场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中高职衔接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如企业底层管理技能、生产操作技能等,所以若其能够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获得培训机会,那么其将获得在职场市场的一份有力竞争力。
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现状1. 目前存在问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许多中考生而言,他们缺乏对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基础认知,这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报考决策。
其次,由于社会氛围影响、学生兴趣、就业前景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许多层次较高的考生并不愿意选择相关职业,甚至存在对这些专业的误解。
此外,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引导性,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往往出现知识与技能不匹配的情况。
2. 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严格规范教学质量等。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在选专业、招生等方面引导学生,并加强与一线企业的合作,将人才培养与实际企业工作当中进行结合。
同时,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培训和实践基础考核,并与一线企业契合。
四、结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各环节的共同把握,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
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
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
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根据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
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现行体制下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一)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是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
“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求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4.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关注职教体系类层里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是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实施高中阶段文化教育,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是许多家长的愿望和学生的期待,反映的是百姓的利益诉求,如何能够做到在两个利益诉求上取得一定的平衡,中高职的衔接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从现阶段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技术含量、就业质量来看,均不够理想,而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声高、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高、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
故而,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有利于提升普通技术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复合能力,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健康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结构和体系的完善,为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拓宽了路径;有利于克服中等职教是终结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为加速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战略步伐做出探索规律和方法的贡献。
二、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基本模式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衔接模式,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 即学生在受完中等职业教育( 3 年或2年) 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 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
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是有合作协议的。
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上是有具体规定的。
(二)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 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
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三)直通制模式: 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
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 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 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 再学习两年, 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四)高职自主招生模式:中职生参加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组织的“知识+技能”的自主招生考试后取得高职的入学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升学模式。
对口招生和一贯制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两种主要模式。
五年一贯制模式的优势在于中高职院校之间有协议,学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方面有沟通,可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
对口升学模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从办学规模上看,远超过一贯制高职,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中高职人才培养上的沟通,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三、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不连贯1.课程内容重复。
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
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基础课程薄弱。
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性课程。
这与目前很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弱,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
3.技能训练重复。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
(二)培养目标不对接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
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
中职教育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目前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呈现出的似乎“多元”现象,实质是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的表现,是中、高职衔接不到位、不科学的副产品,是高职入学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与中职教育以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培养目标的错位现象。
(三)招生制度有制约高职招生考试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必经之路,招生考试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中高职衔接的关键。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并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相衔接的高职课程,进而形成更高的职业能力。
高职招收中职学生应有多把尺子衡量。
中高职的衔接不仅包括理论的衔接,还有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衔接,尤其是职业领域内的实践经验十分重要。
因此高职的招生考试应包括普通文化与专业技术两个方面。
但是现行的招生考试却过分偏重于文化课考核。
高职招生考试中“3+X”模式中,“X”代表专业知识与技能,应适当增加其在总分中的比例。
目前高职招生考试采取"3+X"形式,"3"是指三门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成绩之和占总成绩的75%。
"X"是指专业综合课考试(包括计算机和2门专业课考试),只占25%。
实行这种招生制度的结果导致中职教育不得不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一方面学生把时间大部分花费在补习高中文化课上,白天在学校上中职课,晚上及休息时间补习高中课程;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一味满足学习需求,降低专业课和技能标准,这样做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