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中高职学校联合协作方案

中高职学校联合协作方案

中高职学校联合协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中高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高职学校联合协作,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1. 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 深化专业建设与合作,提高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3.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拓宽学生发展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2.2 原则1. 平等互利:中高职学校在联合协作中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2. 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不足,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3. 开放共享:打破校际壁垒,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4. 持续发展:注重长远规划,确保联合协作方案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3.1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1. 课程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学设施共享:充分利用各自教学设施,开展联合教学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教育科研共享:加强教育科研合作,共同申报课题,提高科研水平。

3.2 专业建设与合作1. 专业设置优化:根据社会需求,共同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契合度。

2. 课程体系衔接:搭建课程体系衔接框架,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效对接。

3. 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3.3 教师队伍建设1. 师资互聘: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 教育教学培训: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教育科研合作:鼓励教师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4 学生发展渠道拓宽1. 学分互认: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学生课程研究的无缝衔接。

2. 升学途径拓展:为学生提供多种升学途径,提高学生学历层次。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推行了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旨在加强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该机制的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三年的中职学习,两年的高职学习,以及获得大专学历。

这一举措旨在为中职毕业生提供更多可能,拓宽他们的升学途径,提高就业竞争力。

实施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开设针对中职毕业生的高职专升本班,为学生提供衔接课程,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建立衔接工作组织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得以在中职学习期间就开始接触并学习高职课程,提前适应高职的学习环境和学科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学习。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的成效也已经逐渐显现。

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高职学院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就业。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此外,这一机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的来说,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在促进学生升学和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机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周佩秋;高芳【摘要】To set up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the core of the work of liking secondary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and multiple participating, specific goals and clear hierarchy, ability progressive and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reasonable setting and counter point linking are the key to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desig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welding techno logy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2 + 3”talent training scheme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laborated from professionals cultivating aim,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it is proposed, under the overall designed and piecewise cultivating mode,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are the guarantee to ensure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ked and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制定系统完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而政策支持、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能力递进、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对点衔接则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

中职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了推进中职与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促进中职生顺利升学到高职,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 优化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增加高职所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 加强中职与高职衔接科目的编制,确保教学内容衔接顺畅,使学生顺利过渡到高职学习阶段。

3. 引进高职师资,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高职教师进行中职教学改革的研讨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建立评价机制与学分认定制度1. 建立中职与高职衔接学分系统,明确学分认定标准和流程,确保中职生升学高职时学分的有效对接。

2. 设立中职与高职衔接评价机制,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和实践能力测试等方式,对中职生进行评价,为其顺利升学提供依据。

三、推进高中职校合作办学模式1. 鼓励本地区的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制定衔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交流会议、教学研讨和互访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衔接教学能力。

3.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中职阶段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加强学生职业导向和就业指导1. 优化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高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 加强与高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中职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和实习机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评估及调整1. 设立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评估机构,对衔接教学改革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改革的举措,推动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不断优化和提高。

六、加强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与支持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向家长普及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

2. 扩大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以上实施方案将有助于促进中职与高职衔接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中职生实现顺利升学到高职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方案

附件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方案为顺利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重点对接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区域板块”,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以完善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突破,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过程衔接为重点,全面推进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与湖南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立项建设30个左右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

充分发挥国家、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中职学校共同发展,形成中高职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

优化中高职衔接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中高职人才系统培养科学高效,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经过试点,逐步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需要,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湖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设内容(一)专业衔接1、专业设置衔接。

试点院校共同开展区域和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形成就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选择试点专业。

中高职试点专业应为相同或相近专业,是属于中、高职院校备案的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并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区域和行业产业发展急需、就业岗位有明确层次要求的专业。

通过试点专业带动试点学校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专业定位衔接。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明确相关专业的服务面向和不同层次的岗位指向,科学确定专业定位.形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中职专业为基础,依次递进、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体系。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3+2 机制,做法,成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旨在通过高中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学生顺利从高中阶段转入高职院校,并在高职院校中接受更加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最终取得本科学历。

这一机制的出现,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效的途径,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做法1. 推动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

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强课程衔接和师资交流,为学生顺利过渡提供保障。

2. 设立联合办学项目。

高中和高职院校可以合作设立3+2联合办学项目,为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开拓其职业发展的空间。

3. 拓展实习和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实习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3+2机制,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开始接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其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2.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推行,不仅有助于高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深入开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企业接轨的机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

3. 实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通过中高职衔接3+2机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力支撑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

中高职衔接3+2机制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高中和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的落实,这一机制势必会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在推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是指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科教育的学制。

中高职贯通工作计划

中高职贯通工作计划

中高职贯通工作计划
一、背景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职业教育体系整体规划和培养目标的贯通,强化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学生顺利保送和转变已成为必然。

二、目标
1. 强化中高职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

设立中高职联络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

2. 建立专业培养方向对应关系目录。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实现专业教育顺畅接轨。

3. 推进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联动。

共享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4. 深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中高职教学质量互评,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提升。

5. 优化专业目录。

高校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专业方向。

三、重点工作
1. 建立中高职专业与专业方向对应关系指导目录。

2. 开展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

3. 联合开展职业规划交流会和就业招聘会。

4. 构建中高职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5. 强化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一个范例,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和调整具体工作安排。

希望能为中高职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一些参考。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和“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完善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主要目标一)规模目标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口招生比例,提供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三)学制衔接目标建立以集团内学分互认模式为主的学制衔接,实现中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与高职院校的学分互认。

四)课程衔接目标制定出既能满足中职学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又能体现中职学校卒业生就业必须具有的相对完整的素质布局的课程体系。

3、实施内容中职—高职学历教育衔接首先允许普通中职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打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这样,让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需求,拥有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为中职学生的升学增加了选择的机会。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1.入读条件:XXX学生在修满最低150学分,获得该校中职学历证书后,可申请报读XXX协作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协作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卒业成就和先修课程成就,择优录取。

2.研究形式:全日制3.学制:采取2+1+X模式,即学生在中职阶段研究时间为3年。

在第三年顶岗练阶段可修读部分高职课程,相应课程学分可折算为顶岗练学分;大专研究阶段卒业年限根据学生能力而定。

4.专业设置:中职学生报读高职专业尽量依照专业对口原则。

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根蒂根基——建立“学分超市”在中职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工作,探究建立校际学分互认机制,校际相关课程的互认可以在比照课程标准的根蒂根基上经由过程签订学分互认协议的方式进行;倡导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关课程(项目)之间的学分互认;研究和探究认可学生已有的研究和职业实际经历,并可折合成相应学分的路子。

关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计划

关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计划

关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计划一、合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承担着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然而,当前中职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割现象,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培养不足。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深入合作。

二、合作目标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无缝对接。

2. 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4. 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三、合作内容1. 课程体系衔接:构建从中职到高职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

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则侧重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程体系衔接:构建从中职到高职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

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则侧重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 资源共享: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开展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教材研发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开展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教材研发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学生互转机制:建立中职与高职学生互转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例如,中职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升入合作的高职院校继续研究。

学生互转机制:建立中职与高职学生互转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例如,中职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升入合作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4. 实实训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实训机会。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实习实训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5. 就业指导与服务: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共同开展就业招聘活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09.11•【字号】粤教高〔2015〕14号•【施行日期】2015.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教高〔2015〕14号厅属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为深入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教育厅制定了《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一、统一思想,全力支持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改革。

推进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是我省2015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

通过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带动资源整合优化,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职业院校长远发展。

有关院校要充分认识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二、把握节奏,按时按质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以及相应的时间安排,有关院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请于2015年9月25日前,由高职院校会同中职学校将一体化改革对应院校建议名单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联合上报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附件: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9月11日附件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为促进厅属职业院校(指省教育厅属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下同)资源整合,实现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等文件精神,省教育厅决定实施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下称一体化改革)。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策略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策略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策略
1.加强沟通协调
2.建立职业导向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应该是有目标、有规划的,即要根据中职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和素质评价,确定中职生的专业选择和适合的高职学校,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专业培养和职业发展指导。

同时,高职院校要与中职学校建立起学分互认和学科之间的关联,确保中职生在高职学校继续学习时能够顺利过渡并取得学分。

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中职生和高职生之间衔接的重要环节。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设置和提升,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中职生更多的实践培训机会,真实体验相关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并将实践成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4.加强就业指导
总之,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策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职业导向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中高职贯通培养啊,目标就是把咱的学生打造成既懂理论又有超强实践技能的全能型人才。

就像是要把一颗小树苗培育成既能开花又能结果,还特别抗风雨的大树一样。

在中职阶段呢,先给学生们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底子,就好比盖房子先打好地基。

到了高职阶段呢,再把这个“房子”往上盖得更高大上,让学生在专业领域里更精通,能够一毕业就自信满满地走向社会,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能闪闪发光。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 招生对象。

我们主要招收那些对未来有想法,想要在某个专业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的初中毕业生。

不管你是对机械制造充满好奇,还是对护理行业怀着一颗爱心,只要你有热情、有梦想,都欢迎来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2. 学制。

整个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制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过是分阶段的。

中职阶段一般是3年,这3年里同学们要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跑道上努力奔跑。

跑完这3年,就顺利进入高职阶段啦,高职阶段一般是2年或者3年,这时候就朝着更专业、更深入的方向冲刺。

三、课程设置。

# (一)公共基础课程。

1. 思政课。

思政课就像是我们的指南针,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观念碰撞的时代,它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像在大海里航行,没有指南针可不行,思政课就是保证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海洋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语文、数学、英语。

这三门课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重要。

语文能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清楚,数学能锻炼逻辑思维,英语呢,那可是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说不定以后还能和外国友人谈笑风生呢。

# (二)专业课程。

1. 专业基础课程。

在中职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就像是在给学生介绍一个神秘的新世界。

比如说在汽修专业,先让同学们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各种零部件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每个都有自己的作用。

到了高职阶段,这些基础课程就像基石一样,让同学们在上面盖起高楼大厦,深入学习汽车的高级维修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等。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方案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22〕11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0年高职院校招生培养改革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20〕12号)等文件要求,为做好2022年我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三二分段转段考核,选拔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中职学校学生到我校对应专业继续就读,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实施原则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紧密围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考核为重点,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三、组织机构(一)成立转段考核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工作职责:负责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成立转段考核招生工作小组组长:组员:负责转段考核和招生录取的各项具体事务,下设:1.转段考核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工作职责:负责转段考核的命题、印刷、包装、保密、考核组织、考务安排、改卷、评分、计分等工作。

2.招生录取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工作职责:①组织考生报名;②确定参加转段考核考生名单、免试考生名单加分考生名单并公示;③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报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批准后公示;④将拟录取名单公示并报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备案;⑤录取工作。

中职与高职的教育合作方案

中职与高职的教育合作方案

中职与高职的教育合作方案背景中职和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特定职业岗位。

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高级别的职业技能。

合作方案为了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合作方案:1. 学分互认: 中职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后,可以申请将所学课程的学分认可为高职阶段研究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减少高职研究的时间和负担,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学分互认: 中职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后,可以申请将所学课程的学分认可为高职阶段学习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减少高职学习的时间和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师资培训: 高职学院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共同进行师资培训。

高职学院的专业教师可以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师资培训: 高职学院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共同进行师资培训。

高职学院的专业教师可以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3. 实基地合作: 高职学院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建立实基地。

中职学生可以在高职学院的实基地进行实践操作,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习基地合作: 高职学院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中职学生可以在高职学院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操作,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 就业指导: 高职学院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

通过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推荐等方式,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 高职学院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

通过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推荐等方式,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目标与效益通过中职和高职的教育合作方案,我们的目标是:- 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减少学生转学的时间和成本;- 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增加中职学生的就业机会。

这些合作方案将带来以下效益:- 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 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加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互补性;- 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为了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实现学生的无缝衔接和顺利升学,制定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升学机会,为高职院校引进更多优质生源,同时促进中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首先,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的核心是建立起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生应当接受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教育,使其在升入高职院校后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其次,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学分转换和认可制度。

中职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应当能够将所获得的学分在升入高职院校时得到充分认可,避免重复学习和浪费时间。

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对中职学生所获得的学分进行合理转换和认可,让他们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学业。

另外,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起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机制。

中职学校可以与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定期走访中职学校,进行招生宣讲和专业指导,吸引更多中职学生报考。

最后,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升学意向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

总之,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学分转换和认可制度、合作机制以及评价和反馈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贯通,为学生的升学之路铺平道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0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实施方案

2020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实施方案

2020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 22号),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省教育厅决定2015年继续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之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改革职业教育招生考核办法为突破口,突出“对口升学”政策框架内的适合职教体系建设的人才选拔方式的研究探索,建立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二、主要目标(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各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二)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强化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强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形成中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探索系统化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有效机制.(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在衔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引导职业院校在不同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完善中高等职业院校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三、衔接试点内容(一)中职一高职“2+3”衔接模式.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2年,注册中职学籍,侧重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修满2年后转段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学籍同时转入对应高职院校,侧重专业技术技能提升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5年学习期间,由对应高职院校牵头,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组织实施,系统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二)中职一本科“3+4”衔接模式.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3年,注册中职学籍,修满3年转段升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学籍转入对应本科院校.7年学习期间,由衔接试点本科院校牵头,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分段组织实施,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三)高职一本科“3+2”衔接模式.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3年,注册高职学籍,修满3年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2年,学籍转入对应本科院校.5年学习期间,由衔接试点的本科院校牵头,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分段组织实施,系统化培养木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四、衔接试点规模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计划11000人左右.中职-高职“2+3”衔接试点5000人;高职-本科“3+2”衔接试点3000人;中职-本科“3+4”衔接试点3000人.五、衔接试点范围中职一本科衔接试点的中职学校原则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一高职衔接试点的中职学校原则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为省内高职高专和拟转型本科院校.所涉及专业须为省级以上骨干、示范、特色、品牌专业(群),重点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社会需求高的专业.六、衔接试点申报、遴选各校在平等自愿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衔接培养协议并确定衔接试点模式.(一)试点申报1.申报基本条件.申报学校与专业除符合本文件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中职学校试点专业招生须列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中职招生计划;(2)中职学校每个试点专业至少有一个成建制教学班,每个专业不超过100人;(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①近三年有违规办学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②近三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群体事件的;③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建设项目验收未获通过的;④举办者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及教学合格评估中“暂缓通过”或“不合格”的中职学校.2.申报主体.本科、高职高专院校牵头,衔接院校联合中报.3.申报材料.①衔接院校情况、衔接试点专业简介(&4纸1页,明确衔接试点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学制模式、社会人才需求、转段评价办法、资费标准等内容);②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项目申报书;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4.申报方式.2015年3月6日前将申报材料报省教育厅职成处(附电子版).(二)试点遴选1.材料论证.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和审核.2.现场答辨.省教育厅组织答辩评审会,以衔接牵头高校为主进行现场答辩,专家组现场评审.3.试点立项.初选试点名单由省教育厅审定后予以公布.七、衔接试点管理(一)衔接试点招生计划名额分配高职起点衔接试点招生计划在《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指南》中公布.中职起点衔接试点项目确定后,省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下达各地.各市(州)招生主管部门要印发《中高等职业院校衔接试点招生指南》并纳入年度《普通高中阶段招生计划》,试点项目生源全部来自中职学校所在地区,不组织跨地区招生.(二)招生录取高职起点衔接模式录取工作由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负责,在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线以上录取.中职起点衔接模式录取工作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指导下,由各市(州)、县(市、区)招生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根据学生志愿和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录取前提前录取.中职一高职衔接试点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中考总分的60%,中职一本科衔接试点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中考总分的75%.提前批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与普通高中征集志愿同步进行.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统一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录取平台.各市(州)招生主管部门汇总本地区录取情况,在录取结束2小时内将预录取学生信息上传至平台.被衔接试点中职学校录取的学生不得再报考其他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三)转段办法衔接试点转段适用“专升本”和“对口升学”政策.考试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由相关学校具体实施.转段考试内容、标准等由对口衔接各院校共同协商确定,要体现“知识+技能”,突出技能测试, 权重不低于60%.依据转段考试成绩履行转段录取程序,完成衔接试点学籍转段管理工作.省教育厅将在《吉林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管理办法》中具体明确.转段升入到高职、本科院校的中职、高职学生,部分(建议30%)占用高等院校年度招生计划,部分计划单列.(四)学籍学历电子注册1.学籍电子注册:选拔到高职、木科院校的中职、高职学生,由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将录取数据信息报教育部.教育部对所报录取数据信息汇总审核后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分发至省学籍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其实行学籍电子注册.2.证书管理:中职一高职“2+3”衔接模式,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2年,进入高职一年后(全程第三年),由中职学校颁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在高职院校修满3年并符合条件,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毕业证书.中职一本科衔接模式,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学习3年并符合条件,由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转段进入本科院校修满4年并符合条件, 由本科院校颁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高职一本科衔接模式,学生完成高职阶段学习3年后转段进入本科院校修满2年并符合条件,由本科院校颁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在毕业证书上标注在本科学习的起止时间和“专科起点本科学习” 字样,未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生,由高职院校颁发毕业证书.八、组织与保障(一)要提高认识.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沟通,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衔接双方的办学功能定位,发挥各自办学特色,集成资源优势,协同培养人才,更好地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要鼓励指导学生多样化、多路径成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稳步推进《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要求,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2015年升入普通高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比例要控制在60%以内.各市(州)、县(市、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召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招生现场咨询推介会.各初级中学要积极组织教育计划、职业规划讲座讲堂,为学生提供职业辅导教育, 把务级的政策宣传到位、推进到位,指导学生及其家长科学制订成长规划.要高度关注初中毕业升学意愿不强烈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接受学校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是抓好衔接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衔接试点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加强工作评价和绩效评估,督促各有关方面积极履行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三)要加强衔接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要把衔接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关注领域,组织力量攻关,开展协同探索,为衔接实践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引导.开展衔接试点工作的院校要进行科学总结,分析问题,分享经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项目申报书江苏省将启动第二批中高等职业教育(含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现就课题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课题研究原则1.对接产业。

中高职院校衔接的制度

中高职院校衔接的制度

中高职院校衔接的制度1. 中高职院校衔接得有个清晰的升学通道制度呀!就像走楼梯一样,一步步稳稳当当能上去。

比如说,小明在中职学校成绩优异,就应该能顺利地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这多好呀!2. 课程设置衔接制度也很重要啊!不能中职和高职的课程都不搭边呀。

好比建房子,下层的砖得和上层的砖能对上呀!像小李学了中职的某个专业,到高职就应该有对应的进阶课程,这样知识才能连贯呀!3. 师资交流制度不能少呀!中职和高职的老师要多交流,互相取经嘛。

这就像球队之间的球员交流,能带来新的战术和活力呀!难道不是吗?4. 实践教学衔接制度得跟上呀!不能中职做一套,高职又做另一套。

就好像接力比赛,每一棒都要顺利交接呀!小王在中职有了实践经验,到高职应该能更好地提升呀!5. 学分互认制度很关键啊!不能中职的学分到高职就不认了呀。

这好比钱一样,不能换个地方就不能用了呀!比如小张在中职修的学分,到高职也应该算数呀!6. 联合培养制度得有呀!中高职院校一起发力培养学生。

这就像父母一起教育孩子,效果肯定更好呀!小赵通过联合培养,肯定能更优秀呀!7. 质量保障制度不能马虎呀!要确保衔接的质量。

就像食品质量监管一样,不能出问题呀!不然学生的前途怎么办呀!8. 激励制度也得有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衔接。

好比给运动员发奖牌,有了动力才会更努力呀!像小陈这样努力的学生,就应该得到激励呀!9. 信息共享制度要做好呀!中高职院校的信息要通畅。

这就像道路要通畅一样,不然会堵车呀!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呀!10. 就业衔接制度得重视呀!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就像船到了港口要靠岸一样自然。

比如小周从中高职院校毕业后,就能顺利找到好工作,那多棒呀!我觉得中高职院校衔接的这些制度都非常重要,只有把这些制度都完善好,才能真正实现中高职院校的有效衔接,让学生们受益,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高职托管中职实施方案

高职托管中职实施方案

高职托管中职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和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制定了高职托管中职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中职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高职院校输送更具潜力的学生,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质量发展。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条件有限等问题,中职教育面临着发展不足的困境。

因此,高职托管中职的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二、方案内容1. 合作机制建立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合作协议和实施方案。

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责任分工、资源共享等具体事项,确保合作关系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向托管的中职学校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实验室等。

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辅导和实践指导,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3. 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

高职院校的实训资源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4. 人才培养计划制定针对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通过高职托管中职的实施,中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就业竞争力。

5. 就业指导服务高职院校为托管的中职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高就业能力。

同时,为中职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三、方案效果通过高职托管中职的实施,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促进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3. 为高职院校输送更具潜力的学生,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省教育厅制二○一四年四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

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

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

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

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

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电控技术在轿车上广泛应用,汽车维修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素质维修人员缺乏已成为常德市汽车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4、汽车人才需求强劲,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巨大据统计,常德区域内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商务等汽车产业从业人员已达5万人以上,每年流失率在10%左右,汽车人才需求在6000人左右。

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更少;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和转岗择业的工人;除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之外,车辆销售、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二)建设基础项目牵头单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国有公办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000人,设有医药卫生、制造、农林牧渔、土建、财经、电子信息和轻纺食品7个专业大类共计25个招生专业,其中医药卫生和制造大类为省教育厅备案的重点建设专业大类。

1、政府的一贯重视和学院的长期实践,奠定了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的坚实基础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实施教育3年攻坚计划。

职业教育将建设10所市级中职教育示范校和20个特色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创建汽修专业、高尔夫专业、医卫专业、农林水产专业等特色与品牌,并与中职教育有效对接。

目前,学院已经与澧县职业中专、桃源职业中专、汉寿职业中专等三所国家级示范职业中专就汽车专业签订了中高职衔接联合培养协议,这三所职业中专的汽车类专业每年招生总人数在600人以上。

建院以来,学院以五年制高职“2+3”分段培养和“3+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为主要方式,在护理、土建、机电、汽车等多个专业与常德市汉寿县、澧县、桃源县、安乡县等多所中职学校展开合作办学,培养学生近500人,在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共建共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高质量完成试点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模式”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常德一类维修企业常德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

校企双方共同投入教学资源,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顶岗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东亚模式”,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真正彻底改革的专业”。

3、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2010年,学院开始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了以汽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按汽修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了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2009年在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获湖南省第一名;在2010至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连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抽考优秀等次。

合作单位常德东亚公司已成为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基地、中职青年教师顶岗培训基地、常德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常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汽车技能培训基地以及常德市复员转业军人汽车维修培训基地。

4、注重实际经历,打造了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职称教师1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7人。

大部分教师具有汽车行业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实训中心指导教师全部来自常德东亚公司,均为从事汽车维修的能工巧匠、高级技师。

5、践行行动导向,采取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校内建有教学设施齐全,充分满足理实融通、以训为主教学方式的理实一体实训室、生产性实训中心及汽车驾驶学校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共有教学车辆15台、设备仪器近300台套。

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把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模块、项目化,在模块内以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的知识所组成,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完成教学。

6、融入汽车后市场,建成了功能完善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2011年,由学院与“东亚公司”共同投资近1000万元、面积5200平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分为维修保养、钣金修复、涂装喷漆、美容装饰、样车展示、整车检测等功能区域。

基地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检测维修设备,能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实训,中心年维修服务能力达到3000台次以上,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

7、实行实习与就业联动,建立了覆盖区域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网络在常德各大品牌4S店、维修企业及保险公司、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株洲分公司、上海大众长沙基地、长沙博世汽车部件公司、湖南九城汽车公司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的中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95%,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30%以上。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深度融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引领本区域内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

采取五年制高职“2+3”分段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改革为核心,开发适合本区域汽车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衔接为重点,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升级。

(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抓住湖南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常德汽车产业在泛湘西北地区的优势,紧密对接区域内汽车产业,以岗位为基点,搭建专业衔接框架;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系统谋划,探索教学过程衔接方法;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

推进汽车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常德区域内一流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培训基地。

2、具体目标(1)以岗位为基点,构建专业衔接体系紧跟汽车产业发展新技术,研究区域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依据实情,选准衔接专业;分析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基于汽车维修的职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

(2)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企业、高职、中职“三方”合力,构建“五模块”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基于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特征,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找准关键,构建“1+4”核心课程,即1门核心基本能力课程:《汽车结构与拆装》,4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汽车电气与信息技术》、《汽车整形与喷涂技术》;共同开发能实现中高职紧密对接的5门核心课程。

(3)系统谋划,探索教学过程衔接依据我院“东亚模式”特色,统筹兼顾不同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特色,形成完善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借鉴成功经验,构建“2+3”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阶段学习2年,高职阶段3年,高职阶段1年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社会实践;优化“生产性实训,东亚强化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训实习体系,形成顶岗实习的“三结合”;建成多方参与的职业能力评价方式;加强沟通,形成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制度。

(4)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职、高职优势,形成互补,实现汽车专业群的整体优化升级;相互促进,“中为高用,高为中用”,构建“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合理配置,共建共享满足要求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成为多样化的共享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3、预期效益(1)以岗位为基点,形成专业衔接框架,为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提供适时、准确的调整指导信息。

(2)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使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核心课程有效衔接。

(3)系统谋划,形成教学过程衔接特色,进一步挖掘“东亚模式”的内涵,形成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4)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全开放”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利用职教新干线和网络实训平台,提供5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带动中职汽车类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