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推行了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旨在加强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该机制的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三年的中职学习,两年的高职学习,以及获得大专学历。

这一举措旨在为中职毕业生提供更多可能,拓宽他们的升学途径,提高就业竞争力。

实施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开设针对中职毕业生的高职专升本班,为学生提供衔接课程,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建立衔接工作组织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得以在中职学习期间就开始接触并学习高职课程,提前适应高职的学习环境和学科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学习。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的成效也已经逐渐显现。

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高职学院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就业。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此外,这一机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的来说,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在促进学生升学和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机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切实做好我校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制定《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科学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方针明确“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坚持“统筹规划、有效衔接、改革创新”的原则,结合实际,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区域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衔接贯通的切合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工作机构由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处牵头,相关学院参与,成立陇东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许尔忠陇东学院副校长副组长:刘建宁教务处处长张国柱招生就业处处长成员:吕朝龑:教务处副处长张海铭:教务处副处长王建文: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董建峰: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折鸿君外国语学院院长杨志恒教育学院院长曲涛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曹宏农林科技学院院长刘正歧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万锋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弥宁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四、工作步骤1. 认真遴选衔接贯通培养的专业学校现设有57个本科专业,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兼有,传统专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举。

根据《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方案》要求,学校从社会需求、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专业技能训练周期、专业技能熟练程度、学校的优势特色、实习实训的条件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园艺为我校中职+本科“3+4”衔接贯通培养专业;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专业为我校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专业。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加强中高职贯通培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民个人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实需要。

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现就我校2021级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劳育,传授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系统培养、联合培养,实现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机衔接,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制订原则(一)坚持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原则着眼于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系统构建课程体系、系统安排课程内容、系统设计教学过程。

(二)坚持教学运行协调统一原则制定统一的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及规程,对教学运行的各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

(三)坚持质量监控贯穿全程原则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五年教学全过程实行质量监控与评价。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说明(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五年(二)编制说明1.教学周数:中职教学总周数为106周(视各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而定);高职教学总周数为69周。

具体分配如下:(1)总学分与总学时中职总学分控制在170学分左右,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学时(视各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高职总学分控制在80学分左右,总学时数约为1600-1800学时。

中职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了推进中职与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促进中职生顺利升学到高职,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 优化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增加高职所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 加强中职与高职衔接科目的编制,确保教学内容衔接顺畅,使学生顺利过渡到高职学习阶段。

3. 引进高职师资,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高职教师进行中职教学改革的研讨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建立评价机制与学分认定制度1. 建立中职与高职衔接学分系统,明确学分认定标准和流程,确保中职生升学高职时学分的有效对接。

2. 设立中职与高职衔接评价机制,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和实践能力测试等方式,对中职生进行评价,为其顺利升学提供依据。

三、推进高中职校合作办学模式1. 鼓励本地区的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制定衔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交流会议、教学研讨和互访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衔接教学能力。

3.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中职阶段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加强学生职业导向和就业指导1. 优化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高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 加强与高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中职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和实习机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评估及调整1. 设立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评估机构,对衔接教学改革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改革的举措,推动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不断优化和提高。

六、加强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与支持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向家长普及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

2. 扩大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以上实施方案将有助于促进中职与高职衔接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中职生实现顺利升学到高职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实施方案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实施方案

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职业教育贯通(3+3)教育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采用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计划在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对接。

通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该项目从2013年招生开始运作,计划招生人数40人,学生在我校完成三年中职教育后,通过注册入学方式进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开展高职阶段学习。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数控加工技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是一个具有行业特殊要求的从业领域,该行业的人才需求不仅注重品行与操守,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形象,文化底蕴好,懂礼仪,有礼貌,爱岗敬业,亲和力强,专业技能熟练,有实践经验。

三年制中职由于招生门槛低、学制短,所以一般培养重点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时间有限、要求不高。

开展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优势在于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数控加工行业人才结构的“质”。

“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素质。

三年制中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大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必须有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是技能质量。

三年制中职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所培养的人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而实际上,优秀的数控专业人才不仅知识面要广,还要善于沟通、精通业务,肯吃苦、肯钻研,有创新能力,这样的人才三年中职就很难培养出来。

三年制中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往往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不仅会技能,更具备较强的专业竞争力。

所以,三年制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相贯通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具有更高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第一,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点,使学生把专业知识学细学透。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在提供各类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需要制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不同领域的用人需求。

2.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应用导向和人才导向原则。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工作实践环节。

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

三、具体措施1.课程设置:在衔接过程中,应加强与中高职学科之间的衔接,建立衔接课程和授课体系。

中高职教育应重视基础知识和通用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应注重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应开展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训实习:通过实习和实训环节,加强中高职之间的衔接。

中职学生应将实习经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高职学生应加强实习实训经验的积累。

实训基地应与企业密切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

3.导师制度:建立中高职导师制度,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

导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机会,并积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发展方向。

4.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和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5.师资培养:加强中高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应提供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

6.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包括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素质。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潜力。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 3+2 机制,做法,成效

中高职衔接3+2 机制,做法,成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旨在通过高中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学生顺利从高中阶段转入高职院校,并在高职院校中接受更加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最终取得本科学历。

这一机制的出现,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效的途径,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做法1. 推动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

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高中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强课程衔接和师资交流,为学生顺利过渡提供保障。

2. 设立联合办学项目。

高中和高职院校可以合作设立3+2联合办学项目,为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开拓其职业发展的空间。

3. 拓展实习和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实习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3+2机制,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开始接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其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2.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高职衔接3+2机制的推行,不仅有助于高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深入开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企业接轨的机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

3. 实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通过中高职衔接3+2机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力支撑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

中高职衔接3+2机制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高中和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的落实,这一机制势必会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在推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中高职衔接3+2机制,是指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科教育的学制。

中高职贯通工作计划

中高职贯通工作计划

中高职贯通工作计划
一、背景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职业教育体系整体规划和培养目标的贯通,强化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学生顺利保送和转变已成为必然。

二、目标
1. 强化中高职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

设立中高职联络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

2. 建立专业培养方向对应关系目录。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实现专业教育顺畅接轨。

3. 推进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联动。

共享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4. 深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中高职教学质量互评,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提升。

5. 优化专业目录。

高校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专业方向。

三、重点工作
1. 建立中高职专业与专业方向对应关系指导目录。

2. 开展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

3. 联合开展职业规划交流会和就业招聘会。

4. 构建中高职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5. 强化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一个范例,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和调整具体工作安排。

希望能为中高职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一些参考。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

中高职教育衔接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和“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完善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主要目标一)规模目标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口招生比例,提供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三)学制衔接目标建立以集团内学分互认模式为主的学制衔接,实现中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与高职院校的学分互认。

四)课程衔接目标制定出既能满足中职学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又能体现中职学校卒业生就业必须具有的相对完整的素质布局的课程体系。

3、实施内容中职—高职学历教育衔接首先允许普通中职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打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

这样,让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需求,拥有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为中职学生的升学增加了选择的机会。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1.入读条件:XXX学生在修满最低150学分,获得该校中职学历证书后,可申请报读XXX协作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协作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卒业成就和先修课程成就,择优录取。

2.研究形式:全日制3.学制:采取2+1+X模式,即学生在中职阶段研究时间为3年。

在第三年顶岗练阶段可修读部分高职课程,相应课程学分可折算为顶岗练学分;大专研究阶段卒业年限根据学生能力而定。

4.专业设置:中职学生报读高职专业尽量依照专业对口原则。

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根蒂根基——建立“学分超市”在中职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工作,探究建立校际学分互认机制,校际相关课程的互认可以在比照课程标准的根蒂根基上经由过程签订学分互认协议的方式进行;倡导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关课程(项目)之间的学分互认;研究和探究认可学生已有的研究和职业实际经历,并可折合成相应学分的路子。

关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计划

关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计划

关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计划一、合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承担着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然而,当前中职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割现象,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培养不足。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深入合作。

二、合作目标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无缝对接。

2. 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4. 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三、合作内容1. 课程体系衔接:构建从中职到高职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

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则侧重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程体系衔接:构建从中职到高职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

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则侧重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 资源共享: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开展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教材研发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开展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教材研发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学生互转机制:建立中职与高职学生互转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例如,中职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升入合作的高职院校继续研究。

学生互转机制:建立中职与高职学生互转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例如,中职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升入合作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4. 实实训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实训机会。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实习实训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5. 就业指导与服务: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共同开展就业招聘活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策略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策略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策略
1.加强沟通协调
2.建立职业导向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应该是有目标、有规划的,即要根据中职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和素质评价,确定中职生的专业选择和适合的高职学校,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专业培养和职业发展指导。

同时,高职院校要与中职学校建立起学分互认和学科之间的关联,确保中职生在高职学校继续学习时能够顺利过渡并取得学分。

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中职生和高职生之间衔接的重要环节。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设置和提升,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中职生更多的实践培训机会,真实体验相关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并将实践成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4.加强就业指导
总之,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策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职业导向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究——以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与其附属学校2+3衔接模式为例

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究——以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与其附属学校2+3衔接模式为例

为保证 高职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 高职 院校生
优势 ,充分利用 中职和高职的教育资源 ,实现 中高职
衔接的有效途径 。 在 23 + 衔接模式 中,很大程度上表 现出学历衔接
源的数量 和质量 ,2 0 0 2年 国家颁 布 了 《 国务 院关 于 大力推进职业 教育改革 与发展 的决定 》 《 定》指 。 决
策保证 。
育 的有效衔接 。学生经历 2年 的中职学 习 ,为进入高 职接受高一层次教育 打下 了必要 的文化知识 以及 基本 技能 的基础 。无论是学生 的学 习 ,还是学校的教育都 更具针对性 。学生在持续学 习的过程 中不断获得本专
业 ( 或相近专业 )领域 的发展能 力 ,使 高职教育培养
逐年增加 。为 了给企 业发展提供 高质量 的职业人 才 ,
的人 才具有 更加扎 实的专业 知识 和技能 , “ 业性 ” 职
更强 ,同时也使得 中职 和高职的 “ 职教”特点更加 明
显。
2有利 于学生心理的适应 .
实现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要求 ,学院
积极 探索多样化 的办 学形式 。2 3 + 模式 就是依托 自身


2 3 接模 式的优势 +衔
展 的现代职业 教育 体系 ,满足人 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
的需 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
1有利于培养 目标的衔接 .
这一模式 因为有 明确 的升学 目标并 且不需要参加
对 口统招考试 ,因此 ,在 培养 目标上有 利于中高职教
的需要 。 ”这 些举措为加 强 中高职 教育衔 接提供 了政
的特 征 ,在实 际操 作过 程 中如何 提 高衔 接水平 和质 量 ,提升学生素质 ( 不仅仅是学历提高 )就成 了一个 关键 问题 ,学历衔接转 向具体 内容 的衔接 ,尤其是 中 高职教学 的衔接 。本课题组根据芜湖信息技术职业 学 院 的实际情况 ,结合 2 3 + 衔接模式 的操作实 际经验及

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中职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的意义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各有其特点,中职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中高职衔接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中职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其优秀学生引导至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的招生压力。

二、中高职衔接的实施方案1. 完善评价机制中职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包括学业成绩、职业技能水平、实习实践经历等方面。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中职生的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录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培养方案。

2. 加强信息共享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将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传递给高职院校,为高职院校提供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

3. 设立衔接课程为了让中职生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衔接课程,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职教育阶段。

4. 加强学科对接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科对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确保中高职衔接的顺利进行。

三、中高职衔接的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

2. 建立导师制度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中职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

3.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中职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四、中高职衔接的未来展望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的推行,将有助于促进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中高职贯通培养啊,目标就是把咱的学生打造成既懂理论又有超强实践技能的全能型人才。

就像是要把一颗小树苗培育成既能开花又能结果,还特别抗风雨的大树一样。

在中职阶段呢,先给学生们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底子,就好比盖房子先打好地基。

到了高职阶段呢,再把这个“房子”往上盖得更高大上,让学生在专业领域里更精通,能够一毕业就自信满满地走向社会,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能闪闪发光。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 招生对象。

我们主要招收那些对未来有想法,想要在某个专业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的初中毕业生。

不管你是对机械制造充满好奇,还是对护理行业怀着一颗爱心,只要你有热情、有梦想,都欢迎来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2. 学制。

整个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制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过是分阶段的。

中职阶段一般是3年,这3年里同学们要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跑道上努力奔跑。

跑完这3年,就顺利进入高职阶段啦,高职阶段一般是2年或者3年,这时候就朝着更专业、更深入的方向冲刺。

三、课程设置。

# (一)公共基础课程。

1. 思政课。

思政课就像是我们的指南针,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观念碰撞的时代,它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像在大海里航行,没有指南针可不行,思政课就是保证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海洋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语文、数学、英语。

这三门课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重要。

语文能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清楚,数学能锻炼逻辑思维,英语呢,那可是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说不定以后还能和外国友人谈笑风生呢。

# (二)专业课程。

1. 专业基础课程。

在中职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就像是在给学生介绍一个神秘的新世界。

比如说在汽修专业,先让同学们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各种零部件就像人体的器官一样,每个都有自己的作用。

到了高职阶段,这些基础课程就像基石一样,让同学们在上面盖起高楼大厦,深入学习汽车的高级维修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等。

2024年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策略

2024年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策略

2024年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提高中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贯通型人才,制订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够为2023年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 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需要调研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情况,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只有了解这些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制定培养方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并具备适应能力。

2. 强化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强化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培养。

基础教育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通识教育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领域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3.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

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强化实习和实训环节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习和实训环节的安排。

通过实习和实训,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提前熟悉工作流程和职业要求,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加强校企合作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策略中,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实地调研和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变化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6. 建立个性化培养模式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实施方案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22〕11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0年高职院校招生培养改革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20〕12号)等文件要求,为做好2022年我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三二分段转段考核,选拔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中职学校学生到我校对应专业继续就读,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实施原则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紧密围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考核为重点,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三、组织机构(一)成立转段考核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工作职责:负责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成立转段考核招生工作小组组长:组员:负责转段考核和招生录取的各项具体事务,下设:1.转段考核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工作职责:负责转段考核的命题、印刷、包装、保密、考核组织、考务安排、改卷、评分、计分等工作。

2.招生录取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工作职责:①组织考生报名;②确定参加转段考核考生名单、免试考生名单加分考生名单并公示;③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报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批准后公示;④将拟录取名单公示并报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备案;⑤录取工作。

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

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为了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实现学生的无缝衔接和顺利升学,制定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升学机会,为高职院校引进更多优质生源,同时促进中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首先,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的核心是建立起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生应当接受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教育,使其在升入高职院校后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其次,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学分转换和认可制度。

中职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应当能够将所获得的学分在升入高职院校时得到充分认可,避免重复学习和浪费时间。

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对中职学生所获得的学分进行合理转换和认可,让他们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学业。

另外,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起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机制。

中职学校可以与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定期走访中职学校,进行招生宣讲和专业指导,吸引更多中职学生报考。

最后,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升学意向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

总之,中高职贯通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学分转换和认可制度、合作机制以及评价和反馈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贯通,为学生的升学之路铺平道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高职人材培育连接试点工程建设实行方案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连接人材培育试点牵头高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试点中职学校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省教育厅制二○一四年四月一、建设背景与根基〔一〕建设背景1、“汽车湘军〞快速兴起,湖南汽车家产已跨入“千亿家产〞汽车家产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家产〞、“七大战略性新兴家产〞之一。

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齐集了广汽三菱、上海民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著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量汽车零零件公司入驻。

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爬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21年末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添万辆,均匀每日增添1577辆,增添%。

与此同时,跟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费观点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睁开。

2、常德汽车家产链已经形成,汽车家产的睁开潜力巨大常德汽车家产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零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效力的家产链。

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公司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工程、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工程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零件公司睁开迅猛。

常德地区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公司及整车制造公司的数目显然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

截止2021年末,常德市灵活车保有量120万辆,此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添率15%左右,估计常德汽车保有量将来10年保持15—20%的增添速度。

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马上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材素质和培育方式急待提高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公司 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

一类维修公司30家,二类维修公司60家,三类维修公司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靠、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及城乡的效力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牵头咼职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试点中职学校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省教育厅制O—四年四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汽车湘军”迅速崛起,湖南汽车产业已跨入“千亿产业”汽车产业已成为湖南“八大千亿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

以长沙为中心、长株潭为支撑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广汽三菱、上海大众、北汽股份、比亚迪、吉利等知名整车汽车厂家,并吸引了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

与此同时,湖南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攀升,据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底全省汽车拥有量达万辆,比上年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1577辆,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后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2、常德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常德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

年产3000台豪华大巴的常德大汉汽车集团已经投产,中联重科年产3万台重型卡车项目、北京福田常德皮卡基地年产15万台项目已落户常德,以湖南车桥有限公司(津市)、湖南运达机电公司(澧县)、常德湘西北汽车配件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

常德区域内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及整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周边益阳、张家界、吉首、怀化、贵州铜仁等地,逐渐形成了汽车交易市场向常德集中的格局。

截止2013年底,常德市机动车保有量120万辆,其中小轿车保有量40万辆,近几年每年新增2—3万辆,近5年每年增长率15%左右,预计常德汽车保有量未来10年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

新的常德汽贸城已经启动,即将成为湘西北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3、受限于传统的师徒传承,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急待提升常德市汽车维修业有维修企业240多家,从业人员17000余人。

一类维修企业30家,二类维修企业6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形成了以城市为依托、沿国道、省道辐射、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电控技术在轿车上广泛应用,汽车维修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素质维修人员缺乏已成为常德市汽车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4、汽车人才需求强劲,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巨大据统计,常德区域内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商务等汽车产业从业人员已达5万人以上,每年流失率在10%左右,汽车人才需求在6000人左右。

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更少;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和转岗择业的工人;除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之外,车辆销售、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二)建设基础项目牵头单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 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国有公办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000 人,设有医药卫生、制造、农林牧渔、土建、财经、电子信息和轻纺食品7个专业大类共计25 个招生专业,其中医药卫生和制造大类为省教育厅备案的重点建设专业大类。

1、政府的一贯重视和学院的长期实践,奠定了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的坚实基础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实施教育3 年攻坚计划。

职业教育将建设10 所市级中职教育示范校和20个特色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创建汽修专业、高尔夫专业、医卫专业、农林水产专业等特色与品牌,并与中职教育有效对接。

目前,学院已经与澧县职业中专、桃源职业中专、汉寿职业中专等三所国家级示范职业中专就汽车专业签订了中高职衔接联合培养协议,这三所职业中专的汽车类专业每年招生总人数在600 人以上。

建院以来,学院以五年制高职“ 2+3”分段培养和“ 3+3”单独招生定向培养为主要方式,在护理、土建、机电、汽车等多个专业与常德市汉寿县、澧县、桃源县、安乡县等多所中职学校展开合作办学,培养学生近500 人,在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共建共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高质量完成试点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模式” 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常德一类维修企业常德东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

校企双方共同投入教学资源,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顶岗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东亚模式”,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真正彻底改革的专业”。

3、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2010年,学院开始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了以汽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按汽修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了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2009年在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获湖南省第一名;在2010至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连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抽考优秀等次。

合作单位常德东亚公司已成为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基地、中职青年教师顶岗培训基地、常德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常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汽车技能培训基地以及常德市复员转业军人汽车维修培训基地。

4、注重实际经历,打造了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职称教师12 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7 人。

大部分教师具有汽车行业10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实训中心指导教师全部来自常德东亚公司,均为从事汽车维修的能工巧匠、高级技师。

5、践行行动导向,采取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校内建有教学设施齐全,充分满足理实融通、以训为主教学方式的理实一体实训室、生产性实训中心及汽车驾驶学校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共有教学车辆15台、设备仪器近300 台套。

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把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模块、项目化,在模块内以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的知识所组成,按照“教、学、做、考” 四个环节完成教学。

6、融入汽车后市场,建成了功能完善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 2011年,由学院与“东亚公司”共同投资近 1000 万元 、面积 5200 平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分为维修 保养、钣金修复、涂装喷漆、美容装饰、样车展示、整车检测等功能 区域。

基地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检测维修设备,能同时容纳 300 名 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实训,中心年维修服务能力达到 3000 台次以上, 销售收入 300 万元以上。

7、实行实习与就业联动,建立了覆盖区域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网络 在常德各大品牌 4S 店、维修企业及保险公司、 长沙比亚迪汽车 有限公司、北汽集团株洲分公司、上海大众长沙基地、长沙博世汽车 部件公司、湖南九城汽车公司等 30 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以上,毕业生的中级职业资格获证 率达 95%,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达 30%以上。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深度融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引领本区域内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

采取五年制高职“ 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课程体系衔接、 本区域汽车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职专业整体升级。

(二)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抓住湖南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北地区的优势,紧密对接区域内汽车产业,以岗位为基点,搭建专业 衔接框架;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系统谋划,探 索教学过程衔接方法;实现“双赢” ,共建共享教育资源。

推进汽车 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搭建汽车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成为常德区域内一流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 基地、教师培训基地。

2、具体目标( 1)以岗位为基点,构建专业衔接体系 紧跟汽车产业发展新技术,2+3”分段培课程改革为核心,开发适合 以专业衔接为重点, 实现中高发挥常德汽车产业在泛湘西研究区域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依据实情,选准衔接专业;分析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基于汽车维修的职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

(2)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企业、高职、中职“三方”合力,构建“五模块”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基于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特征,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找准关键,构建“ 1+4”核心课程,即1 门核心基本能力课程:《汽车结构与拆装》,4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汽车电气与信息技术》、《汽车整形与喷涂技术》;共同开发能实现中高职紧密对接的5 门核心课程。

(3)系统谋划,探索教学过程衔接依据我院“东亚模式”特色,统筹兼顾不同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特色,形成完善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借鉴成功经验,构建“2+3”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阶段学习2 年,高职阶段3 年,高职阶段1 年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社会实践;优化“生产性实训,东亚强化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训实习体系,形成顶岗实习的“三结合”;建成多方参与的职业能力评价方式;加强沟通,形成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制度。

(4)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职、高职优势,形成互补,实现汽车专业群的整体优化升级;相互促进,“中为高用,高为中用” ,构建“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合理配置,共建共享满足要求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成为多样化的共享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3、预期效益(1)以岗位为基点,形成专业衔接框架,为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提供适时、准确的调整指导信息。

(2)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使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核心课程有效衔接。

(3)系统谋划,形成教学过程衔接特色,进一步挖掘“东亚模式” 的内涵,形成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4)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全开放” 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利用职教新干线和网络实训平台,提供5 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带动中职汽车类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