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教学的生成性
生成性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浅论生成性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探求欲望的培养,通过生成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出这种新理念的价值,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突破,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围绕生成性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围绕苏教版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提出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设计原则,从多方面探讨生成性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强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策略苏教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对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维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形成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动态式的教学应用,更好地营造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构建灵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一、简述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1.内涵分析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有组织、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个性的整体掌握,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操作需求,对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并进行灵活的控制,创造适应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思维培养等的情境与活动,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间灵活地对话与建构,最终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获得发展的教学过程。
也就是说生成性教学注重的是发展的教学目标、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2.问题分析在苏教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应用还是不够,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操作意识、思维引导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还存在不足,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不同步。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多,但是,理论知识过于枯燥,学生难以消化掌握,并应用到时操作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只学了一大堆网络名词、概念和结构图,有些学生刚开始时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但是几节课下来,兴趣已消失,仍然停留在只会使用ie浏览器、“上网”和“聊天”阶段,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提高。
生成性教学中需注意的几点
生成性教学中需注意的几点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教育系杨昊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理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中,有些教师,生成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对比研究,我认为生成性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课前应精心预设: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所以,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
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索要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研究每节课中可能有哪此生成点,然后为课堂的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还要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好充分的预设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将一此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
二、课中需灵活:预设的教学过程往往是静态的,带有教者较多的主观性,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却是动态的,是难以完全预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预设,善于捕捉课堂中可以开发的资源,动态地生成数学学习活动。
课堂生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成的价值性。
生成的目的是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服务的。
因此,生成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有生成价值的内容。
2、生成的人文性。
课堂教学生成的内容不仅要关注数学素材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意志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及个性人格的完善,让教师的人文关怀伴随着课堂资源的生成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3、生成的指向性。
生成的内容必须与预设的目标、主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拓展,或深化,也就是说生成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指向课堂教学目标,指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指向学生学习的需要。
那种“东一榔头酉一糙子”的自流式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游离教学目标,这绝不是生成性教学的目的,更不是好课、优课的追求。
三、反思:课堂的生成性教学,或多或少地会与预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或一败涂地,或差强人意,或美中不足,或意外闪光,如果及时把这此生成与预设的差距记录卜来,并进行整理、分析与反思,就能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隐藏在生成内容背后的教学原理,从而提高后继预设的高效性。
教学生成性的成因及价值分析
和实施步骤等要随着教学过程的展 1 隐喻着各 自 的个人意义。 由于教学主 1 学视野, 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的 开而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 而这种调 l 体间的个性特征、 思维方式、 价值观、l 深化和创新, 达到生成。
采取灵活的手段 , 这些都使教学成为 『 和对 知识 的创生 , 注重学生个人 的独 l 识到学科知识的确定性 特经验和体悟。 I 学生的经验来自于教 l 以及对 自身生长的确定性与不确定 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预设到 l 学生活和现实生活, 并通过教学活动 l 性 ,增强了敢于创新的信念和信
同 ,认知特 点和理解 方式也 千差 万 I 2 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幸福 l 练 了学 生对 日常 生活 的体 察和感 . 使 训
别;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 在平 l 教学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生活 l , 悟 对生活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以及 衡学生面对问题表现出的差异时要 f 世界, 强调学生 自己发现 、 理解知识 f 对生活过程的敏感 , 进而使学生“ 认
《 教学 与管理 》
21 00年 1 0月 l 5日
教学生成性的成 因及价值分析
一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 刘忠伟 樊万奎
随着对教学研究的深入, 教学的 l 2 . 教学知识的不确定性 , 蕴涵了 1 也会产生差异。这种个性化的差 解, 生成性 日益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 l 教学的生成 I 异理解通过对话来表现和交流时, 就 焦点。 教学为什么具有生成性?教学 1 人作为知识的载体, 由于具有主 I 产生了“ 观点的冲突与碰撞”而知识 ,
一
、
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运用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学 意 义 出发 , 据 可 能 的 类 型 , 过 具体 的 案 例 实践 , 重 描 根 通 着 述 了科 学课 堂 教 学 中生成 性 资源 操 作 运 用 的 策略 。 希 望教 师 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得 到 启 迪 , 改善 教 学 方 法 , 富教 学 资 源 , 学 生 的 实 际 丰 从
( ) 么是 “ 成 性 资 源” 一 什 生 ?
所 谓 生 成性 资 源 .指 的是 在 课程 的 教 学 过 程 中形 成 的课 程资 源 , 是 一 种 与 教 师 的 教学 活 动有 直 接 关 系 的课 程 资 源 , 这 包括 教 师 在 教 学过 程 中对 课 程 及 其 教 学 的 新 的 理解 。包 括 学 赏, 明确 、 在 地 告 诉 学 生 : , 非 是 神 秘 莫 测 、 象 无 形 的 实 美 并 抽 事物; , 在眼前 , 美 近 看得 见 、 得 着 、 得 到 ; , 在 我 们 身 摸 听 美 就 边. 每个 人 都 应 该 、 可 以拥 有 更 多 的 美 、 有 美 的生 活 、 有 都 拥 拥 美 的人 生 。 四、 要有 一 个 美 好 的艺 术 形 象 位 好 的音 乐 教 师 , 仅 要 言 传 , 且 要 身 教 , 仅 能 在 不 而 不 课 堂 上 说 给 学 生 听 , 给 学 生看 唱 , 且 能 在课 堂上 做 给 学 生 教 而 看 , 是 当今 音 乐 教 师 的一 种 境 界 , 种 追 求 , 是 新 课 程 标 这 一 也 准 的一 种 教 育理 念 。 音 乐 教 学 中 , 们应 当在 充 分 利用 有 声 在 我 语 言 的 同时 . 各 种 体 态语 言有 机地 结 合 起 来 , 将 努力 将 音 乐 作 品 中蕴 含 的 艺术 形 象 .通 过 富 有 感 染 力 的 体 态语 言传 递 给 学 生 . 抽 象 的音 乐 美 演 绎 成 直 观 的有 形 之 美 , 而使 音 乐 之 美 将 从 永驻 学 生 的 心 田 。 教 学 中的教 态 美 . 就是 在教 学 过 程 中 , 师仪 态 、 情 、 教 表 姿 势、 动作 方 面的 综 合 审 美 体 现 。音 乐 教 师 声 情 并 茂 的 范 唱 、 范 奏 , 示 了豪 放 、 重 、 丽之 美 ; 慢 有 致 、 重 得 当 的 语 言 展 庄 绚 快 轻 节奏 美 。 另外 , 乐 教 师 还 应有 良好 的审 美 修 养 , 音 如美 好 的心 灵, 真诚 美 好 的 感 情 , 满 爱 心 , 趣 广 泛 , 重要 的是 具 有 精 充 兴 更 湛 的教 学 艺术 。教 师要 用 自己 的歌 声 、 琴声 、 言 、 作将 音 乐 语 动 美传 递 给 学 生 , 自己对 音 乐 的感 悟 激 起 学 生 的情 感 共 鸣 。 用 总 之 . 乐 可 以 陶 冶 情 操 、 发 智 力 , 生 活 中 不 可 缺 少 音 开 是 的部 分 。因此 。 音 乐 教 学 中 , 在 应该 让 学 生 通 过 学 习 、 受 到音 感 乐 美 , 他 们 学 会 用 音 乐 点 缀 生 活 , 中领 悟 音 乐 的真 谛 , 使 从 从 而发 现 音 乐 、 赏音 乐 、 造 音 乐 。 欣 创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引领与调控
矢 , 们 的计 算 训 练 也 不 再 是 机 械 、 复 的 操 练 , 生 的 我 重 学
错 误 也 不 会 再 笼 统 地 归 因 为 “ 心 ” 关 注 “ 心 ” 后 的 粗 粗 背
数 学 事 实 , 要 我 们 多 调 查 、 研 究 、 分 析 。 一 双 平 实 需 多 多 多
第 三小 组 把 盛 碘 酒 的玻 璃 瓶 子 打 翻 了 . 掉 到 地 上 . 子 并 桌
上 、 上 一 片狼 藉 . 满碘 酒 。 其 他 小 组 的 同学 也都 被 这 地 溅
下 落 的 快 慢 与 物 体 的 重 量 没 有 关 系 生 3 摆 线 越 长 , 得 越 快 。理 由 : 线 越 长 , 的 路 : 摆 摆 摆
学 生 是 科 学 学 习 的 主 体 , 生 在探 究 活 动 中 的 兴 趣 、 学 积 极 性 、注 意 力等 都 是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的生 成 性 教 学 资
源 。 学 不 能 过 于受 教 材 的局 限 . 根 据 具 体 学 情 对 预 设 教 要 的 目标 、 容 进 行 调 整 。 学 过 程 并 非 完 全 按 照 教 师 一 厢 内 教
响 摆 的 快 慢 的 因 素 有 哪些 ” 行 猜 想 时 . 生 根 据 已 有 的 进 学
知 识 经 验 和 生 活 体 验 开 始 了猜 想
生 1 摆 锤 越 重 . 得 越 快 。理 由 : 活 中 一 些 物 体 越 : 摆 生
重 . 得 就 越 快 落 生 2 我 认 为 摆 的快 慢 与 摆 锤 的重 量 没 有关 系 。理 由 : : 我 们 学 过 《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 科 学 家 已经 证 明 了 物 体 两 ,
即时 生 成 的超 出 教 师 教 学 预 案 之 外 的新 情 况 、 问题 . 新 类 似 于 失 败 的实 验 , 教 师难 堪 的 问 题 . 教 师 不 知 所 措 的 让 令
生成性教学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资料
生成性教学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所谓预成性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就已存在和形成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的预设性资源和学生的携带式资源。
“预设性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开展教学活动而准备的一切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教案、教参、练习册等。
“携带式资源”是指学生进入课堂之前自身就已存在但未表现出来的各种资源,如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习风格等。
无论是预设性资源还是携带式资源,都是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已存在的教学资源。
生成性资源与此不同。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
例如: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
理想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
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理所当然就被当成了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
那么,在科学教学中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一、抓住契机,促进“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做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
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液体内部的压强”这堂课的教学中,需要使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压强计由U形管,金属盒以及连接两者的橡皮管组成,课前有个调皮的学生由于好奇把连接U形管的橡皮管拔了下来,结果在课堂演示时引起学生一阵大笑。
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
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抓住这 些生成性 资源 , 加 以合 并
理利用 , 那么我们 的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
二、 课堂生成性资源 的开发
1 让 课 堂 多 一 些 弹 性 .
新课标理念下 , 堂成 为学生 展 现 的舞 台, 课 学生 是 课堂 的主体 。既 然这 样 , 教师 的教 学预设 中, 在 就应 该 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 给学 生 留下更 多的可 以展现
中学教学 参考
专 题论 析
谈 科 学 课 堂教 学 中生成 性 资 源 的开 发 与 利 用
浙 江绍兴 市越 城 区皋埠镇 中学( 100 陈伟 芳 3 20 )
学生是课 堂学 习的主体 , 学生不应 被动地 接受外来 信息 , 积极地参 与课堂 学习活动 , 不 同背景 、 同角 应 从 不
骗、 搪塞等手段强行按预设施教 , 而是 顺水推舟 , 先告诉
学 生古人所在环境 以及 当时的科技水 平 , 然后组 织学生
到平等地交流 , 固有的那种师生 间的距离感 在课堂 和谐
的气氛 中灰飞烟灭 。这是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的环境 。 4 让课 堂多一些赞扬 . 多一些赞扬 , 能让学 生激 发思 维 的空 间 ; 一些 赞 多 扬, 能让课堂多一些精彩 。精彩 的课堂生 成性资 源才可
一
学生之 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 必然 也会有许 多不 同 的疑 惑。而我们的教育必然要顾及 每一位学生 , 需要 了
解他们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 就要求教 师在课堂 中善于 这
把握课堂 中随时产生的问题 , 以促使质 疑型资源能更 好
地得 到利用 。
例如 , 物体 的 内能》 在《 教学 中, 让学 生 自己动 手 我 实验去验证“ 做功和热传递 可以改变物 体的 内能 ”得 出 ,
小学科学生成性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资源具有 情境性 、 偶发性 、 差异性和一定 的挑战性 , 其 出 现 的 时 机 脑 、热 爱 自然 的 优 良科 学 品 质 。 这 些 都 不 是 在 教 室 里 想 象 能 生 成 也 具 有 一 定 的 不 可 预 测性 。 教 师 要 善 于 挖 掘 生成 的资 源 , 适 时纳 入 的 。 学 生 的 原 有 经 验 和 弹性 灵 活 的成 分 。生 成 性 课 堂 教 学 具 有 以下 五 2 . 精 心预 设 , 搭 建 课 堂 生 成 温 床
、
生成 性教 学 的 含 义 及 特 点
1 . 生 成 性教 学
生 成 性 教 学 既不 是教 师 预 先 设 计 好 的 ,在 教 学 过 程 中不 可 改 道 他 们 已经 对 植 物 生 命 的探 究有 了莫 大 的兴 趣 . 接下来种植种子 、
变的僵死的计划 , 也 不 是 学 生无 目的 、 随意的 、 自发 的 活 动 。 生 成 是 观 察 植 物 成 长 过 程 的 活 动 就非 常 顺 利 的开 展 了 。
P o p u l a r S c i e n c e
科学 大众 ・ 科 学 教 育
2 0 1 4 年 第1 期
小学科 学生成性教 学 的探 讨与实践
许 丹 艳
( 常州市武进 区邹区中心小学 , 江苏省 2 1 3 1 4 1 )
摘
要: 在 小学科 学教学 中, 教 师作为课程施 行 中首要 的条件资源 , 如何运 用本 身的科 学素养来处理讲 堂中不预知 的生成性 问题 , 如
步 开 展 生 成 性 学 习 的 教育 教 学 实 践 做 出 了 有 益 的探 索 和尝 试
一
在 教学《 果实和种子》 时, 我 搜 集 了 一 段 关 于种 子 萌 发 过 程 的 压缩片 , 通 过 观看 种 子 萌 发 的 情 形 .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和 其 他 生 物 尤 其 是 动物 一 样 , 植 物也 时刻 发 生 着 生 长 变化 。 从 学 生 们 观 看 时 发 出 的 咿 呀 的惊 叹 声 和 他 们 看 完后 抑 制 不 住要 发 表感 慨 的 神 情 中 ,我 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经常说要将现代技 吸引到对计算 机的操 作上, 这反而限制 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 但我认为并不是课课 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 , 信息技术是为科学 ● 合作交流 , 优化学法 小学科学教学, 需要为学生合作探 都要用信息技术, 有时不仅得不到效益, 课服务的, 不能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狈。 这位教师所犯 的错误是为 了信息技
第三, 预设 难生成。计算机是没 有
与, 运用 自己收集的资料、 信息进行合作 我与兄弟学校联系, 学习养蚕经验 , 取来 术而信息技术, 其效果可想而知。 生命 和情感 的, 它只会按照一个事先 预
事件不能随机应变。 在科学课 中, 常常会 有生成性的情况 出现, 这是我们在设计
合理地 以现 代信息技 术为支持 ,“ 的 我
课我 主宰 , 我的课我选 择”。 对科学 课
堂 勇 于 开 拓 ,开 发 创 新 , 到 为 达 目的 做
生似 远实近 , 因此在教 《 山与地 震》 火
一
如, 教学 《 阳和影子 》 太 一课 时, 某老师
学 生 看 到 了太 阳 下 影子 的变 化 过 程 与 移 动 方 向, 确实 加 深 了学生 对 知识 的理解 。
第二 , 顾此 而失彼 。 曾经有一位教 黪 拓展 延伸 , 优化渠道 《 科学课 程标准》要求科学课应不 学基本功很扎 实的教师 , 课堂上总能以 受课堂与课时的束缚 , 带领 学生走出 亲切的目光 、 应 得体的手势 、 富感染力的语
教室 走 向校 园 、 庭 、 会 和 大 自然 , 家 社 将
课时 , 我先让学生 以小组 为单 位结合 用课 件演示 , 不仅效果逼 真 , 而且 还让
“. ”汶川特大地震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52 1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作者:邢伟来源:《家长·下》2022年第09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科学素养,包含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
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包括三个方面: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实践创新主要是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领会其中的思想与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除了探究实验,还可以采用实地观察、调查、跨学科学习、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勇于探究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素养。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教材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这单元的内容是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习观察和简单归类的方法,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认同生物多样性。
教师需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一般课堂的做法是按照课时按部就班地上完这一单元,植物的六大器官是在课堂单独进行的、内容是割裂开的。
学生对一棵(种)完整植物的认识仅仅存在在课本上,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去整体观察、应用,对更多植物进行观察、了解。
课堂教学中受时间、地点、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进行现场观察,或课后的观察效率不高。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科教学发生了改变。
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成性科学教育的意义
生成性科学教育的意义生成性教学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处于生态性思维的控制下所形成的教学形态,而且生成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过程性、动态性以及创造性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将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捕获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信息,谨慎选择与合理处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想法,加快师生一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一、生成性教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一)生成性教学思想中的过程性生成性教学思想强调教学的过程性、创造性、开放性,注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创造价值。
传统的教学形态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生成性教学课堂主要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积累学习资源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测量水的温度》一节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经过老师的分析以及学生自己的亲自体验就能很好地学懂这一节内容。
(二)生成性教学思想中的开放性生成性教学形态还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就是需要更好地开放性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教学心态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多集中于对教学内容的深挖,保证学生将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以及延展性学习。
例如,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在探究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的区别时,充分将探究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摸、闻、尝、切等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教法学法的开放性和知识建构的开放性。
小学生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会对各类科学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种丰富的问题做出开放性的回答。
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孙建辉科学课堂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促成课堂资源的再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科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一、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1.我眼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把它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2.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前提———善于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话,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问题导致他有这样的想法。
只有学会倾听,及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3.课堂生成的最佳“营养源”———激活滋生和谐文化,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
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出有效的课堂生成。
柔性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敲门砖”。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变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柔性设计”。
赏识评价,是课堂生成的“助推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
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分类1.质疑型资源———引发精彩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会产生许多疑惑或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加以运用,促进动态生成。
科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的核心理念 之一 .它要 求我们从 生命 的高 度重新 审
视 课 堂 教 学 ,强 调 教 学 的 过 程 性 , 突 出 教 学 的个 性 化 .提 倡 开 放 、互 动 、动 态 、 多 元 的 课 堂 教 学 形
这 种 课 上 课 下 结 合 的 办 法 ,学 生 感 到 枯 棵 的 记 忆 单 词 变 得 有 趣 了 ,学 生 愿 意 学 习 记 忆 单 词 ,学 习 效 果 就 好 ,成 绩 就 高 ;学 习 成 绩 越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就 高 ,学 习 兴 趣 就 越 浓 。 总 之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积极 性 、主 动 性 是 学 好 英 语 的 关 键 。 激 发 学 生 学 英 语 兴 趣 的方 法 很 多 。 比如 ,采 用
身 就 存 在 着 重 要 与 次 要 、有 用 与 无 用 之 分 。 这 就 需
与质量 ,发表 的意见 、建 议 、观 点 。提 出的 问题 与
争 论 乃 至错 误 的 回答 等 等 ,无 论 是 以 言 语 还 是 以 行
要教师 通过 比较 、鉴别 ,筛选 出有价 值的信 息作为
教 学 资 源 。 因为 预 设 时 要 探 究 线 圈 的 匝 数 、电 流 的
用。
【 关键词】科 学课 堂 动 态生成性 资源 有效利 用 随着新一 轮基础 教育课 程改革 的不断 推进 ,新
课 程 理 念 已 深 人 人 心 。 “ 态 生 成 ”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动
生成性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生成性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背景下,教育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逐渐开始借助互联网、视频、游戏、VR等多元化的工具,将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通过感知、体验、讨论等多种途径深度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成性教学方法的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帮助学生主动获取学习内容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以提升学生动手实验和创造性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讲解和记忆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前设计好实验、计划等,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模仿、执行,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吸收知识,难以培养出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
而生成性教学是一种自主性更高的教育方法,它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实验主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达到创造性、探究性的教育效果,这对于学生的知识自主获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传授科学知识时,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原理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成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体会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采用生成性教学实践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同时也需要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归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能让学生获得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生成性教学在科学教育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谈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深度融合
谈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深度融合《科学》一书中提出,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
科学学科是一门与时俱进、与日俱进的学科,科学知识的飞速发展,不断更新,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把所学知识不断更新,运用适当手段为科学课解决课堂上,眼不能看,手不能动,脑想不到的问题,增加科学的趣味性、探究性、拓展性、应用性。
于是我提出了“智慧科学”这一教学主张。
“智慧”一词源于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意为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把新一代的IT、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感染力强、直观、形象、实时实效等特点,使学生走出教室的“四角天空”,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科学更智慧。
一、信息的收集与交流,发现科学智慧。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IT时代的到来,让现在的科学课更具有挑战性。
知识获取的多种渠道,让我们感触现在孩子的聪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现身边的问题从现象入手是学习科学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一课时,课前借助人人通平台的班级空间,进行前置学习的发布,学生把自己动手进行小实验过程的视频、图片上传到班级空间进行了线上的展示交流。
离开了教室这“四角天空”,学生找来了他们找到的多种道具,运用自己的智慧收集资料、实际实验、拍摄拍照、展示交流,学生参与性强,兴趣浓厚。
课堂上大家谈了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从问题入手,探究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欲望,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探究,让大家发现科学智慧。
二、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凸显科学智慧。
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具备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无法全部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丰富。
教师通过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在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运用科学视角思考实际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引言: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便利,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积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学习心理,来选取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有效完善本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基础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带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得各个环节的知识渗透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有效给予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
一、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视听化教学导入教师应当积极优化教学导入环节,这一环节对集中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中涉及到的多方面是听话教学素材融入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在导入环节中积极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图片、视频等发散思维,了解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自然科学现象,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科学的视角探究日常生活,理解科学知识,以此活跃科学教学氛围,给予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的课堂表现,丰富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为之后的科学教学环节做好铺垫[1]。
例如,教师在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中“我们自己”的“1.观察我们的身体”进行教学时,可以在导入环节中例行信息技术下衍生的多种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们结合图片、视频了解身体中不同器官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器官对人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同时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交流,使他们可以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课堂上的生存性资源,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营造生动的科学教学氛围。
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科学探究小学科学学习强调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离不开师生、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然而,由于价值多元化的存在,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影响教学内容的传授和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进程。
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运用教育智慧合理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地位日益凸显,课堂的开放程度更高,生成性问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互动中,随机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内容之外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教学进程的即时信息。
这些生成性问题一般都具有动态生成性、多样性、情境性和隐蔽性。
那么,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生成性问题除了拥有这些一般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哪些独有的特点呢?(一)探究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
然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能依靠教师的知识传授得来的,它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特别是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不管是科学概念的学习和科学实验的操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所以,即使教师的预设很充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实验去验证,所以这些问题都有探究性。
(二)创新性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产生一般是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的、超出教师预设的问题和想法,这说明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或者是没有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衔接上,或者是不能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或者是对科学实验的设计产生了新的、创新性的想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水平的一次飞跃。
这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新性,教师应抓住这些生成性问题,结合课程的三维目标,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挑战意识。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生成性教学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生成性教学通用版一、生成性教学的价值生成性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的探究者,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生成性教学中,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来解决,改变了过去等着老师给他们讲解的恶习,懂得学习科学不应只着眼于书本,而应更深一层地去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成性教学的课堂实现1.多种手段,促使学生生成资源生成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温床”的培养,这“温床”就是优化了的学习环境。
比如多媒体课件,这是集电光、电声、图形于一体的媒体环境,能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容易产生新想法、新问题。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教室,关注社会,去田野,去工厂,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诱发生成资源。
在教学《果实和种子》时,我搜集了一段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压缩片,通过观看种子萌发的情形,让学生感受到和其他生物尤其是动物一样,植物也时刻发生着生长变化。
从学生们观看时发出的咿呀的惊叹声和他们看完后抑制不住要发表感慨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已经对植物生命的探究有了莫大的兴趣,接下来种植种子、观察植物成长过程的活动就非常顺利的开展了。
又如《我们周围的土壤》一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并研究土壤。
在观察之前,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使观察更具有目的性:观察土壤的表层,你有什么发现?用小铲子、小木棒挖一挖,你又有什么发现?观察土壤里植物的根,量一量一棵小草的根有多长?找一找土壤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什么地方?关于土壤,你还有什么发现?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注意安全。
观察结束后,回到教室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通过这次户外观察,学生不仅获取了书本上要求了解的内容,而且更亲近土壤、关心土壤,还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交流,从而形成在平时生活中细心观察、积极动脑、热爱自然的优良科学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教学的生成性
作者:张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4年第14期
摘要:本论文基于国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组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推广的研究成果,结合科学教学的实践,就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生成观察实验过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问题过程的深刻体验,以及体验实践过程的问题作一些论述,所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合理,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科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效运用;过程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36-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依凭学科特点,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实施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给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学习和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创造条件。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让虚拟作用于现实,也让现实活化虚拟,优势互补,另则资源的整合,融通可促进科学课程的自主生成,丰富学习载体,有助于学生经历科学学习体验的完整过程。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生成观察实验过程
科学教学中的观察课,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获得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经验,而网络为学生科学课的观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与条件,满足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信息吸纳和传递的需求,使学生的观察在信息交流中由现象及至本质。
《月相》是一节典型的观察课。
传统的教法无非是根据课文图片上的日期和圆缺情况告诉学生月相变化的一般规律,学生并没有真正经历观察的完整过程,不能在观察的体验状态中实现知识建构。
我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突破了因场域、时空教材所造成的种种局限。
学生基于网络资源,搜集、寻找、获取相关的信息,满足了观察过程经历的需求。
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过程、观察经验、观察方法可通过“广播教学”、“视频点播”、“交互”等网络功能得到充分地展示,可给学生更细致的引导,使学生在信息吸入、传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拾遗补缺,完善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学习信息交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也变得广泛而有深度。
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观察过程随之持续生成,也有效缩小学生观察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科学观察课的教与学就此而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学生在相互的鉴赏中,讨论、思辩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发展了驾驭网络信息完成观察的能力。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经历合作学习过程
1.师生合作。
师生互动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信息交流的节奏,达到多向多维的交流,而且使师生的合作更广泛,不再是少数,使学生的学习在师生合作的模式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课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平台,组织、引发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经历探究。
教学拓展通过互联网,教师可让学生下载在科学探究中的一些小活动、布置的作业和有关的科学探究参考资料。
教师也可以通过开设论坛,发主题贴供学生在线讨论、发表见解,以此拓展科学知识学习领域,丰富学习方式。
2.生生合作。
生生合作学习是多样性的,有合作实验、合作实践、合作调查、合作制作等。
而在网络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在论坛中开辟相应的论区,以进行特定的合作活动。
只要认为有学习和探讨价值的都可以作为讨论的内容;也可以是有价值的资料分享,包括一些动物、植物的小百科或科学小网站等。
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互相启发,将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共同的认识成果;通过互相帮助,纠正教师无法纠正的错误;通过互相竞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群体活动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论坛”为学生创造了互动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认知冲突中智慧得以燃放,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体验探究实践过程
1.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把相关学科知识在各种信息窗口中展示,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取与收集各自所需的拓展性和延伸性的学习资源。
2.基于工具软件的问题探究模式。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工具软件的特点,创设虚拟仿真环境,学生能在动态情景中观察现象、读取数据为探索和发现提供条件。
我们可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的研究。
科学课堂上,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兴趣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困惑的问题,在科学讨论中产生见解不同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的这些问题都进入教师设置的“问题区”中,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归纳,而后再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小问题,或个人或结合成研究小组,走进网络信息环境,查找有关资料,进行研究。
学生通过研究,形成的小论文、实验小报告、研究小报告、科学小制作介绍等可以让他
们发送到“研究成果交流区”。
一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对他的学习伙伴是富有挑战性的,因而学生在“研究成果交流区”中发表的研究成果,能对同学产生激励作用,而且又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