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附解析
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 11化学实验基础1. [2019 新课标Ⅲ ] 以下实验不可以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加速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许MnO 2C除掉乙酸乙酯中的少许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清洗、分液D制备少许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答案】 A【分析】 A 、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响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可以制备次氯酸,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 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许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速双氧水的分解,所以能够加速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 B 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响,与乙酸乙酯不反响,能够除掉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 、依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能够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 D 不选;答案选 A。
2.[2019 浙江 4 月选考 ]以下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答案】 C【分析】 A .该操作是分液, A 不合题意;B.该操作是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 B 不合题意;C.该操作是过滤, C 切合题意;D .该操作是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 D 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 C。
3.[2019 浙江 4 月选考 ]针对以下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 氯气、 20 mL 水,振荡,气体完整溶解,溶液变成黄绿色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许胆矾,再加入 3 mL 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积淀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强烈焚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答案】 A【分析】 A .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 1 体积水大概能溶解 2 体积氯气,因此20mL 水大概能溶解 40mL 氯气,气体大概节余40mL 未溶解, A 项错误;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拥有吸水性,CuSO4·5H2O 变为 CuSO4, CuSO4为白色固体, B 项正确;C.双氧水将 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 224 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 2- BaSO4 O +SO =SO 生成白色积淀, C 项正确;D .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MgO 为白色固体, C 是黑色固体, D 项正确。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STSE化学用语
专题01 STSE 化学用语1.[2019新课标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详解】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C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2.[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高中化学阶段,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3.[2019新课标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年高考(2019-2021)化学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教师版)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21·浙江)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答案】A【解析】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分液漏斗、蒸发皿、容量瓶不用于蒸馏操作,故答案选A。
2.(2021·山东)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不可加热B.②、④不可用作反应容器C.③、⑤可用于物质分离D.②、④、⑤使用前需检漏【答案】A【分析】①是锥形瓶,②是酸式滴定管,③是蒸馏烧瓶,④是容量瓶,⑤是梨形分液漏斗【详解】A.锥形瓶可以加热,但需要加石棉网,容量瓶不能加热,A项符合题意;B.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不能作反应容器,B项不符合题意;C.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分离相互不溶解的液体,两者均可用于物质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D.酸式滴定管带有旋塞、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3.(2021·广东)测定浓硫酸试剂中24H SO 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实验过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所需仪器为: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所需仪器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选项中A 为容量瓶,B 为分液漏斗,C 为锥形瓶,D 为碱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
4.(2021·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减压过滤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B .实验室电器设备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须将含4FeSO 和()442NH SO 的溶液浓缩至干D .将热的3KNO 饱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即可制得颗粒较大的晶体【答案】B【详解】A .因为胶状沉淀可能会透过滤纸或造成滤纸堵塞,则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故A 错误;B .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故B 正确;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将硫酸铵和硫酸亚铁溶液浓缩至干会使晶体失去结晶水,故C错误;D .冷却结晶时,自然冷却才能得到大颗粒晶体,快速冷却得到的是细小晶体,故D 错误;故选B 。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H SO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1.(2021·广东高考真题)测定浓硫酸试剂中24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B.C.D.2.(2021·浙江高考真题)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3.(2021·全国高考甲卷真题)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气体方法A 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B 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 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 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4.(2021·全国高考乙卷真题)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化学试剂制备的气体AB 2MnO HCl +(浓)CD24NaCl H SO +(浓)5.(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甲测定醋酸浓度 B .图乙测定中和热C .图丙稀释浓硫酸D .图丁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6.(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图示表示灼烧操作的是A .B .C .D .7.(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取4mL 乙醇,加入12mL 浓硫酸、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4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mL 溴水中若溴水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B探究乙酰水杨酸样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取少量样品,加入3mL 蒸馏水和少量乙醇,振荡,再加入1-2滴3FeCl 溶液若有紫色沉淀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水杨酸C 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2~3mL 蒸馏水 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2Na O ;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22Na OD探究23Na SO 固体样品是否变质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2BaCl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8.(2021·湖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检验溶液中4FeSO 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2Cl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 溶液、浓24H SO 的洗气瓶 C 测定NaOH 溶液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9.(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10.(2021·湖南高考真题)1-丁醇、溴化钠和70%的硫酸共热反应,经过回流、蒸馏、萃取分液制得1-溴丁烷粗产品,装置如图所示:已知:Δ3232432342CH (CH OH+NaBr+H SO CH (CH Br+NaHSO +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I 中回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B .装置Ⅱ中a 为进水口,b 为出水口C .用装置Ⅲ萃取分液时,将分层的液体依次从下放出D .经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 1.(2021·福建宁德市·高三三模)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 .装置①量取盐酸 B .装置②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C .装置③制乙酸乙酯D .装置④分离汽油和水2.(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图A 是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B .图B 是分离溴和苯 C .图C 是测定反应热D.图D是灼烧碎海带3.(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2021·江西新余市·高三二模)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以及相关解释均正确的是5.(2021·山东高三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NaHCO3晶体B.用装置乙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C.用装置丙分离苯和溴苯D.用装置丁测定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6.(2021·辽宁沈阳市·沈阳二中高三月考)工业上用萤石(主要成分是CaF2)、浓硫酸、氢氧化铝和碳酸钠溶液通过湿法制备冰晶石,某化学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制取Na3AlF6的装置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装置均可采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备的仪器B.装置Ⅰ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F2+H2SO4ΔCaSO4+2HF↑C .装置Ⅲ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D .Na 2CO 3溶液和HF 加入先后顺序,先加Na 2CO 3溶液再通HF 气体 7.(2021·天津南开中学高三二模)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8.(2021·山东高三三模)某小组利用废弃的FeBr 3溶液获取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 3.如图所示,下列设计合理的是A .用装置Ⅰ蒸发结晶可获得无水FeCl 3B .待装置Ⅱ中的反应结束后,应立即向Ⅱ中鼓入空气,将有毒气体赶进V 中C .用装置Ⅲ可制备氯气D .用装置Ⅳ分液时,应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9.(2021·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0.(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水合肼()242N H H O ⋅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3242NaClO 2NH =N H H O NaCl +⋅+.图中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在裝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化钙制取3NHB .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 .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a 口通入3NHD .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3NH11.(2021·河南高三三模)下图为去除气体中少量杂质并收集相应气体的装置,能实现相应目的的是1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二模)下列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能相符合的是A.图A装置可以验证Cu和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B.图B装置可以去除甲烷中的杂质气体乙烯C.图C装置可以分离碘和CCl4的混合液体,提纯CCl4D.图D右侧装置产生气泡速度较快,可以说明FeCl3对H2O2的催化效果更好13.(2021·江西高三二模)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实验室制氯气B.装置乙制备NaHCO3C.装置丙比较MnO2和FeCl3的催化效果D.装置丁比较K sp(AgCl)和K sp(AgI)的大小14.(2021·重庆高三三模)室温下,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15.(2021·浙江高三三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往装有镀锌铁皮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当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时,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完全反应B.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实验步骤为: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C.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将几根已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SO水溶液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D.测定216.(2021·山东高三三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7.(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18.(2021·江西九江市·高三一模)下列有关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图1装置可制取NO气体B.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图3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D .图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19.(2021·江西南昌市·高三二模)高铁酸钾()24K FeO 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24K FeO 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 溶液,24K FeO 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迅速产生2O ,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制备24K FeO 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2017年高考真题 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Word版含解析
1.【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升华与蒸馏的区别,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例如碘的升华等。
2.【2017新课标1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停止加热,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等待W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不能用于该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名师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
2017-2019三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附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 2019-2017年全国Ⅰ卷化学2019-2017年全国Ⅱ卷化学2019-2017年全国Ⅲ卷化学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噲?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题。下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 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 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 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 HCl H++Cl−
8.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 K B.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 H2+2MV2+
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 W、X、Y、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A.<0.25
B.0.25
C.0.25~0.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 填“大于”或“小 于”)。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专题汇编
有机化学基础1.[2019新课标Ⅰ] 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
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中的手性碳。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
(5)⑤的反应类型是。
(6)写出F到G的反应方程式。
(7)设计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羟基(2)(3)(4)C2H5OH/浓H2SO4、加热(5)取代反应(6)(7)【解析】【分析】有机物A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羟基转化为羰基,B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中的羟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羧基,则D的结构简式为。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中与酯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正丙基取代生成F,则F的结构简式为,F首先发生水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G,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则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B中的手性碳原子可表示为。
(3)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中含有醛基,则可能的结构为。
(4)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乙醇/浓硫酸、加热。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⑤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6)F到G的反应分两步完成,方程式依次为:、。
(7)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可以先由甲苯合成,再根据题中反应⑤的信息由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最后根据题中反应⑥的信息由合成产品。
具体的合成路线图为:,。
2.[2019新课标Ⅱ] 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
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已知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答案】BD【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2222242c(NO)0.5)c(NO)c(O)0.5)(5100.5)aa a-=⋅⨯⨯-((>41510-⨯=2000,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解本题时需要注意:实线中在最高点之前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主要讨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最高点之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可以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g)+I2(g) ⇌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C(s)+H2O(g) ⇌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 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D.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答案】B【解析】A.该可逆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发生变化,当缩小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加,A项错误;B.在建立平衡前,碳的质量不断改变,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变,因而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项正确;C.若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表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不等,故A、C不可能均为气体,C项错误;D.易知N2(g)+3H2(g)⇌2NH3(g) ΔH,合成氨气实际参与反应n(H2)=3×10%=0.3mol,因而Q1=0.3/3×|ΔH|=0.1|ΔH|,分解氨气时实际消耗的n(NH3)=2×10%=0.2mol,Q2=0.2/2×|ΔH|=0.1|ΔH|,则Q1=Q2,D项错误。
高中化学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20新课标Ⅱ)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 .KCl 、NaClB .KCl 、MgSO 4C .KCl 、CaCO 3D .MgSO 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 3,排除C 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 ;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 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 和MgSO 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
2.(2020新课标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答案】B【解析】【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
【详解】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故选B。
3.(2020年7月浙江选考)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答案】C【解析】A.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不符合题意;C.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符合题意;D.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不符合题意。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1.[2019北京]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A FeCl2溶液(FeCl3)Fe粉B NaCl溶液(MgCl2)NaOH溶液、稀HClC Cl2(HCl)H2O、浓H2SO4D NO(NO2)H2O、无水CaCl2【答案】B【解析】发生的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反之,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以此解答该题。
A.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3+Fe=2FeCl2,此过程中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A不符合题意;B.MgCl2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2NaOH=Mg(OH)2 +2NaCl,过量的NaOH溶液可用HCl除去HCl+NaOH=NaCl+H2O ,此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C.部分氯气与H2O 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C不符合题意;D.NO2 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注意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2.[2019浙江4月选考]反应8NH3+3Cl2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3 B.8∶3 C.6∶3 D.3∶2【答案】A【解析】该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为,可知实际升价的N原子为2个,所以2个NH3被氧化,同时Cl2全部被还原,观察计量数,Cl2为3个,因而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故答案选A。
3.[2018北京]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答案】C【解析】A项,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 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项,答案选C。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学生版)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19新课标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2.[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3.[2019浙江4月选考]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4.[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5.[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A B C DNO气体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混合浓硫酸和乙醇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收集26.[2018新课标Ⅱ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7.[2018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8.[2018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9.[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实验合理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B.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80.1℃)的混合物C.用淀粉-I试纸鉴别碘水和FeCl3溶液D.用Na2CO3溶液鉴别CaCl2溶液、NaCl溶液和稀硫酸10.[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A.升华B.分液C.过滤D.蒸馏1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A.B.C.D.12.[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砷单质B.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制中混有的铜粉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D.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13.[2018海南卷]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酸,分液,蒸发B.回收含有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
专题10化学实验基础-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实验目的
试剂
用品
A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B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
试管、橡胶塞、导管、乳胶管铁架台(带铁夹)、碎瓷片、酒精灯、火柴
C
制备[Cu(NH3)4]SO4溶液
CuSO4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D
利用盐类水解制备Fe(OH)3胶体
化学实验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分值高、难度从易到难,均会涉及,对教材实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主要涉及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等,因此教材中的基础实验要重点掌握。2.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一直是高考选择题的热门题型,从实质上来说更多地是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转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微型实验探究也是常考命题形式,综合性稍强,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前些年热衷考查的气体制备实验(仪器、药品选用)沉默了两三年后,也许还会改头换面,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到来。
饱和FeCl3溶液、蒸馏水
烧杯、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答案】A
【解析】A.MgCl2溶液、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时现象相同,都只产生白色沉淀,不能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A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B.在一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浓硫酸、乙酸,并且放入几粒碎瓷片,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如图 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收集乙酸乙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B项能实现实验目的;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含解析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1.[2019新课标Ⅱ]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答案】B【解析】A.的中子数为3-2=1,则3g的中子数为=N A,A项正确;B.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 A mol-1 =0.1N A,B项错误;C.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1=6N A,C项正确;D.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mol-1 =13N A,D项正确;答案选B。
2.[2019新课标Ⅲ]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 AB.c(H+)= c()+2c()+3c()+ c(OH−)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答案】B【解析】A、常温下pH=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因此每升溶液中H+数目为0.01N A,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正确;C、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C错误;D、加入NaH2PO4固体,H2PO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错误;答案选B。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答案】B【解析】A.1个Mg原子中有12个质子,1个Al原子中有13个质子。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1.[2019新课标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解析】【分析】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
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 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2.[2019新课标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的乙烯后静置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盐酸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答案】A【解析】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D.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答案选A。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解析)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B .0.25C .0.25~0.50D .0.50E .>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9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19新课标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答案】A【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答案选A。
2.[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答案】C【解析】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3.[2019浙江4月选考]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答案】A【解析】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 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C.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项正确;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4.[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根据溶液pH的测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除杂的原则作答。
【详解】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C.在AlCl 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于HCl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C项错误;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盐溶液蒸干后能否得到原溶质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溶质为挥发性酸形成的强酸弱碱盐、不稳定性的盐、具有强还原性的盐,加热蒸干不能得到原溶质。
5.[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A B C DNO气体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混合浓硫酸和乙醇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收集2【答案】B【解析】【分析】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D、乙炔中的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
【详解】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能达到目的;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能达到目的;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不能达到目的;D、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和基本操作,易错点D,学生易忽略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中的H2S等还原性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
6.[2018新课标Ⅱ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D【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
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7.[2018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验基本操作内容。
详解: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 正确。
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8.[2018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答案】D【解析】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9.[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实验合理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B.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80.1℃)的混合物C.用淀粉-KI试纸鉴别碘水和FeCl3溶液D.用Na2CO3溶液鉴别CaCl2溶液、NaCl溶液和稀硫酸【答案】D【解析】A、用其他试纸时需要湿润,但是pH试纸是不需要湿润的,若湿润会稀释溶液,导致pH出现误差,选项A不合理;B、蒸馏只能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乙醇和苯沸点相近,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选项B不合理;C、Fe3+和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也会使淀粉变蓝,两种物质的现象一样,无法鉴别,选项C不合理;D、Na2CO3和CaCl2会反应生成沉淀,Na2CO3和NaCl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a2CO3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气泡,可以鉴别,选项D合理。
答案选D。
10.[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A.升华B.分液C.过滤D.蒸馏【答案】A【解析】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
答案选A。
1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仪器的特征知:A为冷凝管,B为容量瓶,C为量筒,D为漏斗,故该题选D。
12.[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砷单质B.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制中混有的铜粉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D.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答案】A【解析】A项,碘单质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一般使用萃取来提纯,故A项错误;B项,Cu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灼烧可除去杂质,故B项正确;C项,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与硅酸钠反应会有沉淀生成,易于分辨,故C项正确;D项,乙醇、乙醛和乙酸分别与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的现象为:无现象、砖红色沉淀、蓝色溶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2018海南卷]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酸,分液,蒸发B.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