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形象部分第2课时 Word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2016——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教师版)第二课时三、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常用的表达技巧1 、常见的情感、主旨2 、常见的语言风格3 4、常用的意象、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5 (详见学案)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

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诗句、情语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2、审题要细化。

根据要求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

还是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

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3、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

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解题技巧(详见学案)四、真题强化。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分))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分)这一意象的作用。

(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2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霜月、枫桥等意象,鸟、【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鱼、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9题。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注]①本诗为4分)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诗歌形象的归纳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本常识: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要鉴赏诗歌就应该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2、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潜诗风——恬淡自如,王维诗风——诗中有画,李白诗风——清新飘逸,杜甫诗风——沉郁顿挫3、流派:文学创作中的派别。

如宋豪放派、婉约派等。

豪放派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魄大而无拘束。

如:苏辛之作。

婉约派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之作。

总结:了解诗作属何种传统、何种风格、何种流派有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诗歌内涵。

二、考点要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等一般不单独考查。

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II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8分。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人教版高三复习鉴赏诗歌形象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三复习鉴赏诗歌形象第二课时

课题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二课时集备时间上课时间年月日主备喻聪审核富芳芳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过程方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引申情感态度理解诗歌中创造出来具体生动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形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步骤教师自主补充内容导入:福建高考鉴赏诗歌形象考查的特点及规律考察角度:景物形象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品格节操。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一:基本思路:提炼所描写的物象的特征的词语,凸现其自然属性,理解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例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分析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2: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解答】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二:解题格式参考1.简要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分析如何展开形象(外在自然属性,内在社会属性)3.分析作者托物何志,言何情,言何心声。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第二课时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第二课时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第二课时):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第二课时一、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

“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的英雄将领的形象。

(2)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元朝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3)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步骤及内容: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认识形象分类,熟悉常规答题方法(一)人物形象类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年事已高、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

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不难看出,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相关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蜀相》等【知识小结】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二)事物形象类——读王冕的诗歌《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请具体分析“墨梅”这一形象。

答: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其实是借梅花这一形象来抒发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精编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精编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三、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原创】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2课时

【原创】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2课时

第二课时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

(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2节 现代诗歌的形象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2节 现代诗歌的形象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诗歌阅读学案第二节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导入学习】现代诗歌需要形象。

思想情感和形象结合成为意象,才会使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

“意象”是现代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

【解题技巧】(一)鉴赏人物、物象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2)这首诗歌中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物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

(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3)知人论世,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3.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物象)的特点。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形象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景象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

(2)概括景色营造的氛围。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

3.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

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地体现景色的特点情调。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

切忌空洞,要具体。

答出“为什么”或“如何表现的”。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问题。

雷杜运燮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眼睛在渴望着,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注】本诗写于1948年。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形象部分第2课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形象部分第2课时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第二课时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中秋米芾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①,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诗歌鉴赏形象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8诗歌鉴赏形象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和种类。

2﹒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

3﹒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

2、复习要点1﹒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和种类。

2﹒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

3﹒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

3、达标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Word版含解析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和种类。

2﹒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

3﹒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1﹒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

2﹒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xx年高考,诗歌鉴赏仍是阅读考查的重点。

二、考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三、考点透视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中秋米芾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①,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②。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③枕卧江流。

注:①醽醁(línɡlù),古代的一种美酒。

②瓯(ōu),杯子。

③欹(qī),斜倚,斜靠。

(1)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

你认为“新”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选取的代表性意象有:砧声、秋风、蟋蟀、美酒、明月、玉笛、江流等。

(2)①米芾一反宋玉之悲秋,显示出旷达:“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②赏月不写月华,除上阕末尾点出“明月挂南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

③写“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①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庙不灵狐狸漾瓦②,官无事乌鼠③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注:①这首小令是作者由杭州西湖来游宜兴荆溪途中所见,有感而作。

②狐狸漾瓦:狐狸摔瓦罐,指做事胡来。

③乌鼠:乌鸦和老鼠。

(1)“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三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枯树支撑着门屋,荒凉的菖蒲围绕着溪岸,寒苦的竹子围成了篱笆。

这三句话描绘了荆溪两岸的荒凉和溪上人家的贫困景象,表达出作者对百姓贫苦生活的同情,对为官者不治的愤慨。

(2)①设问。

“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表达了作者对官府不为而百姓贫苦现象的愤懑之情,为全曲定下悲凉深沉的基调,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思考。

②托物言志。

用“梅花”寄寓作者高洁脱俗的向往与追求。

③比喻。

用神庙不灵验,狐狸摔瓦胡来,比喻长官不问事,使得吏役当权作恶。

形象生动地解释吏治腐败的丑恶现实,也揭示百姓生活贫困的直接原因。

④对偶。

“庙不灵”对“官无事”、“狐狸”对“乌鼠”、“漾瓦”对“当衙”,语言整齐,有韵味。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咏檐前竹沈约萌开箨①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②。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注:①箨:笋壳。

②离离:竹节历历分明之貌。

(1)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檐前竹”怎样的生长过程?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檐前竹”怎样的品格?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歌一、二句写“檐前竹”拔节抽枝,当竹茎拔节而出时,笋壳就垂脱了;随着细长竹叶的抽生,慢慢就长出了嫩枝;三、四句接着写竹子挺拔直上,转眼间,已变得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了,而且低处竹节间距离较近,呈现出历历分明之貌。

总之,前四句诗描写了“檐前竹”无声无息地拔节而出,由矮而高,终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的生长过程。

(2)第一问:通过想象将“檐前竹”拟人化,让“檐前竹”自己倾诉心声:“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风光;能够生长在您的门窗前,正是我的心愿啊!”这其实也是诗人对“檐前竹”的赞美。

第二问:表现了“檐前竹”不慕风华、清心自守的品格。

【解析】诗中只把竹子作为客观审美对象来观照,形象地勾勒出它的清姿,反衬出它的品格,别无政治上的寓意或个人身世的感慨。

前四句描绘“檐前竹”的生长态势,带有强烈的动感。

“风动”两句,不直接写竹,只从露珠滴阶、竹影参差中烘托出它的风韵。

结尾两句,采用“檐前竹”自己倾诉的方式,既情意动人,又含蕴不露,较之于直赞之语,似乎有更多的情韵。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燕子矶注施闰章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

②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形成鲜明对比,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

③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

(2)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大地,他却浑然不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