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文字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结束
主动脉 脂斑脂纹
黄 色 脂 质 条 纹
返回
纤 维 斑 块 返回
图2主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
图3 粥糜样物质及胆固醇结晶
返回
胆固醇 纤 维 化
斑块底部纤维化,斑块内胆固醇积聚
图4 ( 各心–39)
返回



肾硬化


腹 主

动 脉
脉 瘤
内 血 栓


基底动脉环 硬化
基底动脉内 血栓形成
应注意
1、心绞痛具有特殊的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放射痛; 2、主要依据发作与诱因的关系分型; 3、疼痛发作愈频、持续时间愈长,则病情愈重; 4、持续时间长者,常伴有小灶性心肌坏死(但不为心肌梗死)。
(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心肌严重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约一半发生在心尖部、左室前壁及室间隔2/3(前降支支 配区) 。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
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并引起冠心病。最常见 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次为右主干、左主干及右旋肢。 受累变硬、弯曲,切面管壁呈新月形增厚,官腔呈偏 心性狭窄。可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而 产生严重后果(图5、图6)。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阻塞 出血
(二)重要动脉的病变
1. 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动脉瘤 (图4)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第二节) 3.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萎缩、脑
软化、脑出血
4.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AS性固缩肾 5.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疼痛、跛
行、足趾坏疽

常见心血管的系统疾病PPT

常见心血管的系统疾病PPT
脉和中等动脉,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3.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指一类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
包括:(1)AS; (2)细动脉硬化 ; (3)动脉中层钙化 。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是促进AS发病全过程的三大主要因素。 ➢ 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 ➢ 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易变化的部位 ➢ 吸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 遗传因素 ➢ 性别与年龄 ➢ 代谢综合征
重点难点
掌握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特点及后果;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 型、心肌梗死的病变及结局;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各脏器的病 变特点及后果;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膜炎的 病理变化和结局;慢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基础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熟悉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 的病理变化及结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动 脉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理变化
1. 脂纹(fatty streak)
2.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3.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
4. 继发病变 (complicated plaque )
(1) 斑块内出血
(2)斑块破裂
病理学(第9版)
(二)发病机制
1. 脂质渗入学说 a. 小、致密LDL微粒沉积于内膜; b. 结缔组织增生,动脉壁增厚变硬。
2. 损伤应答反应学说 a. 内皮细胞损伤; b. 通透性增加; c. 黏附性增加; d. SMC增生分泌基质。

15心血管系统疾病

15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钠饮食/钠敏感个体, K/Ca摄 入↓→高血压。三者比例失调→钠水潴留→外周阻 力↑ 注意力过度集中,紧 张、焦虑,忧郁、恐怖、心理障碍等→大脑皮层功 能紊乱→血管舒缩中枢形成固定收缩兴奋灶→全身 细小动脉痉挛、硬化
30
1.遗传因素
2.饮食因素
3.职业和社会心理因素
二、类型及病变
(一)良性高血压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中国每年约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 全球同类疾病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且心 血管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
2
目录
动脉粥样硬化 §2 原发性高血压 §3 风湿病 §4 慢性心瓣膜病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6 心肌炎和心肌病
§1
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概念: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相关 的动脉性疾病。 病变特征:大、中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 粥样斑块形成,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 临床:中老年,心、脑严重缺血性病变。
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血脂↑ 2.高血压、吸烟→内膜受损
58
59
55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致病力强的化脓菌(痈、产褥 热、骨髓炎)→抵抗力下降→ 菌入血→脓毒败血症→正常心 内膜→侵犯二尖瓣、主动脉瓣 →急性化脓性心内膜炎→菌性 赘生物→赘生物脱落引起远处 器官败血性梗死/脓肿,局部形 成溃疡。瓣膜破裂、穿孔、腱 索断裂。50%数日或数周内死亡。
32
(2)脑病变
1)脑水肿 高血压脑病 脑水 肿致头疼/头晕/眼花等;血压 急剧升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视物模糊/心悸多汗/意识障碍/ 抽搐等--高血压危象。 2)脑软化 多为微梗死灶,最 终以胶质瘢痕修复。 3)脑出血 基底节、内囊 病变:出血区完全破坏,形成 囊腔,内充坏死组织和凝血块。

件心血管系统疾病[可修改版ppt]

件心血管系统疾病[可修改版ppt]
临床表现:
1、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 完全缓解;
2、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3、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4、伴发热、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
一、心肌梗死类型
• 1、内膜下心肌梗死 • 2、透壁性心肌梗死
2、心肌梗死病理变化
肉眼
镜下
6小时后 8-9小时
梗死灶苍白色 梗死灶土黄色

心肌变性
心肌凝固性坏死
4 天 后 灶周充血出血带
心肌坏死炎性反应,
1 周 后 肉芽长入,呈红色
出现肉芽组织
2-3周后 陈旧性梗死呈灰白色 梗死灶机化,瘢痕形成


心肌坏死后,酶释放入血,致血中浓度升高:


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SGOT)
的 生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SGPT)

肌酸磷酸激酶(CPK)
件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基本病变,内脏病变期各脏器
的形态学改变及结果。 3、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心病的病变及与临床联系。
重、难点:
AS、高血压病和风湿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受累部位:主要为大中动脉及弹力肌型动脉。 基本病变: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
致管壁增厚及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并 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及一系列继发改变。
一、病因及发病因素
(一)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 2、高血压 3、吸 烟 4 、继发性高脂血症 5、遗传因素 6、其它因素(性别、年龄等)
1、法医学检查排除自杀与他杀; 2、病理解剖学检查除冠状动脉中-重度粥样硬 化和相应心肌病变外,无其它致死性疾病。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PPT)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PPT)
2.肌源性: 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移入内膜,摄取脂质而成。
脂斑和脂纹是如 何形成的呢?
脂斑脂纹组织结构模式图
低密度脂蛋白↑
通过
受损内皮细胞
血中单核细胞 中膜SMC
渗入
迁移
内皮下LDL积聚 内膜 吞噬
形成
泡沫细胞
脂斑脂纹
(二)纤维斑块
脂纹进一步发展就演变成纤维斑块。 大体:隆起于内膜表面的散在、不规则的斑块,色浅黄/灰黄,
高倍镜(40x)
同学们想一想,纤 维斑块是如何
形成的呢?
纤维斑块组织结构模式图
SMC继续增生、 迁移至内膜
产生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细胞外脂质 蛋白多糖 巨噬细胞
形成 SMC 纤维帽 泡沫细胞
纤维斑块
(三)粥样斑块(粥瘤)
大体:动脉内膜表面可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纤维 帽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质。
一、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一)动脉硬化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 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钙化和细动脉硬化。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最重要。
(二)定义:以 内膜脂质沉积、灶状纤维性增厚 和粥样斑块 形成 为特征,致使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引起组织、器官 缺血性病变。 (三)特点: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内膜层 。
瓷白色,略带光泽,似蜡滴状。
(二)纤维斑块期
镜下: 1. 纤维帽:由密集的胶原纤维、大量散在的SMC细胞外基质组成。 2. 脂质区:由FC、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碎片组成,该区较小或不明显。 3. 基底部:由增生的SMC、结缔组织和炎细胞组成。
纤维帽 脂质区→→ 基底部→→
主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
低倍镜(10x)
影响:一般不引起狭窄,症状不明显, 可形成动脉瘤。

最新心血管系统疾病文字版2PPT课件

最新心血管系统疾病文字版2PPT课件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肉眼观
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 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
镜检
入球动脉玻璃样变,弓形、叶间动脉硬化 病变区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萎缩 所属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消失 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 健存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及所属肾小管代偿性
扩张
内脏病变期
心 脏 肾脏

视网膜
吸烟
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血CO↑→内皮细胞损伤 LDL易氧化→血MC迁入内膜、形成泡沫
细胞 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生长因子,诱导SMC
向内膜移行、增生
继发性高脂血症疾病
糖尿病 TG↑ VLDL↑ HDL↓
甲减
LDL↑
肾病综合征 LDL↑
高胰岛素血症 HDL↓
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LDL受体基因突变
平滑肌信号缺陷 血管收缩因子性生长因子
醛固酮 肾素-血管紧张素
Na+水储留
血管反应性
平滑肌细胞肥大 增生
血管收缩
血容量
自动调节
管腔狭窄
血管壁厚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高血压
急进型高血压
d青壮年多见 d病变发展迅速,较早出现肾衰 d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大于130mmHg d常死于尿毒症、脑出血、心力衰竭
病理变化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内膜SMC增生,胶原增多 管壁洋葱皮样改变、管腔狭窄
坏死性细动脉炎
中膜、内膜纤维素样坏死
风湿病
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 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常侵犯心脏、关节、
血管 好发年龄为5-15岁 急性期称风湿热
发病前常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 菌感染的病史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寒冷潮湿地区 发热、心脏关节损害、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舞蹈病等 ASO↑,血沉加快 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肾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 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侧端
后 果 AS性固缩肾
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
.
34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 下肢动脉为重
髂动脉、股动脉及胫动脉
后 果 间歇性跛行
足干性坏疽
.
35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间歇性跛行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后果 肠梗死 麻痹性肠梗阻 休克
.
37
.
38
.
* 周边、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少许泡沫细胞 和淋巴细胞浸润
* 中膜SMC不同程度萎缩 * 外膜可见新生cap、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
细胞、浆细胞浸润
.
29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继发性病变
血脉病变
.
31
主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 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
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脂纹
早期病变,可逆性
肉眼
针帽大小斑点;长约1-5cm,宽约
1- 2mm,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平
坦或稍隆起于内膜表面
.
23
脂纹
脂纹
镜下
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 细胞外基质,少量炎症细胞
.
25
纤维斑块
肉眼观
隆起于内膜表面,散在的、不规则形
的淡黄或灰黄色斑块
随着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加及
玻璃样变,斑块逐渐变为瓷白色
★ 心肌耗氧量剧增 心肌负荷增加
.
45
CHD 类 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性猝死
.
46
心绞痛
定 义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
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 氧引起的以胸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机制
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多胺类物→刺激 心内交感神经→大脑
.
47
心绞痛
疼痛特点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福建医科大学病理学系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
2
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 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 肌型动脉
.
3
病变特征
血中脂质 在动脉内 膜中沉积
内膜灶性 纤维化
粥样斑块 形成
3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sclerotic heart disease
.
4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性病变多在血管的心壁侧
新月形,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管腔狭窄程度分级
Ⅰ级≤ 25% Ⅱ级 26%-50% Ⅲ级 51%-75% Ⅳ级≥76%
脂质易沉积内膜
脂纹、纤维和 粥样斑块形成
巨噬细胞清除 反应SMC增生
.
19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MC吞噬作用
泡沫细胞
MC促进增殖作用
SMC迁移、增
MC参与炎症与免疫反应 生 T淋巴细胞浸润
.
20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病 机 制
基本病变
1
脂纹
2 纤维斑块
3 粥 样斑块
4 继发性病变
atheroscleros is
.
26
纤维斑块
镜下
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
SMC、细胞外基质(胶原、弹性纤维、蛋白 聚糖)
纤维帽之下
SMC、巨噬细胞、两种泡沫细胞、炎细胞
.
27
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
肉眼观
* 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
* 切面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
多量黄色粥糜样物质
.
28
镜下
* 纤维帽趋于老化,深部为细胞外脂质、 坏死物、胆固醇结晶、钙化
MPC-1、PDGF、TGF-
清道夫受体、CD36-R、Fc-R
MC
迁入
内膜
MC源性泡沫
细胞
SMC 12HETE、SDF 内膜 LDL-R
SMC源性泡
沫细胞
.
17
泡沫细胞来源
巨噬细胞源性
血内单核细胞 进入内皮下
肌源性
中膜平滑肌细胞 增生移入内膜
.
18
脂质渗入学说
高脂血症
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通透性
胸骨后、阵发性、压榨性、可放射至左上 肢, 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好转
类型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
.
48
稳定性 一般不发作 体力活动过度增加 稳定数月 时发作
不稳定性 进行性加重 休息时、负荷时均 可发作
.
41
好发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 左旋支 〉后降支
重者一支以上受累,常为节段性受累
.
4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
心肌缺血缺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
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有临床症 状,或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 影、病理显示有心肌缺血
.
44
CHD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
★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 复合性病变 动脉痉挛
后 果 动脉瘤破裂致命性大出血
.
32
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 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
颈动脉及侧脑后动交通脉动粥脉样和硬两侧化大脑后动 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起始部脉始、段基吻底合动脉、
大脑中动脉、Willis环
后 果 脑萎缩 长期供血不足 脑梗死 急性供血中断 脑出血 Willis环动脉瘤破裂
.
.
14
发病机制
脂质渗入学说 平滑肌突变学说 炎症学说 内皮损伤学说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
15
损伤应答学说
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
吸引MC进入内膜并吞噬脂质, 形成MC源性FC
吸引SMC进入内膜,增生、表 型转化、分泌细胞因子并合成细 胞外基质,吞噬脂质,形成 SMC源性FC
.
16
泡沫细胞形成
.
11
继发性高脂血症疾病
糖尿病 TG↑ VLDL↑ HDL↓
甲减
LDL↑
肾病综合征 LDL↑
高胰岛素血症 HDL↓
.
12
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LDL受体基因突变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LpL基因缺陷;apoC-Ⅱ基因缺

.
13
年 龄
其它因素
性 别 雌激素
肥 胖 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LDL(sLDL)+TG+VLDL+apoB +
HDL-C+apoA-I
高危险性的血脂蛋白综合征:致AS性 脂蛋白表型
.
9
高血压
与正常血压者相比 冠状动脉AS患病率高4倍 AS发病早、病变重
血管应力增高,血管内皮损伤和 功能障碍
.
10
吸烟
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血CO↑→内皮细胞损伤 LDL易氧化→血MC迁入内膜、形成泡沫 细胞 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生长因子,诱导SMC 向内膜移行、增生
动脉壁变 硬、管腔 狭窄
.
4
发病情况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好发于中老年人 北方较南方多见,发病较早
.
5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继发性高脂血症疾病 遗传因素 其 他:年龄、性别、肥胖
.
6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血浆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异 常增高
.
7
CM VLDL LDL HDL
.
8
高危险性血脂蛋白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