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地理教育发展历程
沧州文化
沧州文化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公元517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公元627年(唐朝贞观元年)属河北道,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
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
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
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
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
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
1993年7月,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下面介绍沧州地域的传承文化。
一、游在沧州1、千年铁狮镇海吼沧州铁狮子是我国最大的铸铁文物,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河北省开始举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其金狮、银狮、铜狮奖杯和以雄狮作图形的节徽,其原意来源和图案范本就取自和选自沧州铁狮子。
如今,沧州铁狮子已是声名远播,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为中国的象征和友谊的使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沧州铁狮子,当地又称作“镇海吼”,它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
关于铁狮子的确实来历,有许多说法,古今不一。
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发稿总目录
《 州师范专科 学校 学报 》2 0 年发稿 总 目录 沧 08
《 沧州师 范专科学校 学报 》2 0 年发 稿总 目录 08
【 奥运专栏 】 北京奥运会 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聚与升华 吴春 霞, 李五星( . ) 41 弘扬奥运精神 ,促进 和谐发展…李艺欣 ,陈 玲 ( . 44) 北京奥运会给 我国 “ 民健 身”运动带来 的促进和反思 全 贺建 国, 强 ( . 蔡 46) 【 哲学研究 】 论发展哲学 的两大中心主题 ………………闫顺利 ( . ) 1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研究 】 论马克思批判观形成和发 展的历史轨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振 鹏 ,李五 星 ( . 21)
关 于当代 民主社会主义思 潮的思考 ………邵雯祺 ( . 23) 【 纪晓岚研究 】 纪 晓岚对联 中的修辞艺术 …………………范 铮 ( . 31) 纪 晓岚诗学思想管窥 据 《 晓岚 文集 》诗 集序 立论 纪 于海博 ,用 丽 ( . 33) 【 沧州地域历史文化研究 】 抗 战时期沧州敌后抗 日根据地教育述评
…
…
…
…
王 洪 志 ( .7 31 )
沧州市地理教育发展历程 ………………… 贾金 萍( .7) 41
【 历史研究 】 秦代 《 峄山刻石 》考析
兼论 古代 的 “ 下诏 书”制度 奏 王 铭 , 陈建 忠 ( .3) 1 8 简评 《 五四指示 》 ……… …… …… 葛建 男, 以爽( . 焦 1 5) 8 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王 钊( . 1 8) 8 续戴月 …………………… ………… …… 李志 民 ( .0 213) 布哈林平衡 论的历史命运及其启示 许春 荣 ( .0 419)
沧州家乡展示PPT资料19页
名人植物园一角
家乡文化大搜索
沧州单桥简介
单桥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西献县城南6公里南河头乡单桥村, 该桥2019年3月23日荣获拱“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 的世界纪录。单桥西距106国道1公里,是一座建于明崇 祯二年(1629年)的五孔石拱桥,为青石结构,全桥 77.5米,桥身长69米,宽9.6米,高8米,桥孔跨径、拱 顶高程各不相同,南北桥头高差1.785米。桥拱顶的两端, 雕饰着18个龙头;在栏板、栏柱上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图 案。当地至今对单桥还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统 蛟龙碑”的传颂。此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菜肴:羊肠汤、沧州冬菜。
其他风味美食:火锅鸡、红烧狮子头、驴 肉火烧、盐山皮蛋、吴桥波脆饼、沧州奇 美香肠、金丝小枣等。
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目前,沧州正面临 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举世瞩目的国家 重点项目黄骅大港,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试 运营,二期工程和朔黄铁路复线工程已经 开工。总投资50多亿元的沧东电厂,已经 开工建设。第三、京沪、石黄高速公路已 经通车,京沪高速铁路正在规划之中。
谢谢!
河北北方学院公共体育部2019级 体育教育1班 崔震寰
2019年10月
1、地理概况 2、历史文化 3、风景名胜 4、特色小吃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 南接山东,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区,因东临渤海 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国家“九五”重点工 程黄骅港和朔黄(朔州-黄骅港)铁路的建 成, 使沧州成为西煤东运新通道的出海口和冀
家乡文化大搜索
化化丰沧 之灿富州 邦烂,人 的,历杰 美自史地 誉古悠灵 。就久,
有,物 文文产
家乡文化大搜索
家乡文化大搜索
沧州名人植物园简介
名人植物园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500余 米,占地面积26.67公顷,由北京园林古建 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园区以山水为 主景,以多样化植物景观为基调,突出沧 州历史人文景观。通过名人大道、景观温 室、名人堂等园林景观与园林植物的合理 布局与搭配,共同构成特色鲜明的自然山 水园林景观。
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证书2008年9月
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证书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以实践活动提高中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力的
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宋兆荣
主持鉴定单位: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鉴定日期:2011年7月
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证书
注:1.该证书一式五份,A4纸打印。
课题主持人、县主管部门(学校)、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各留一份,备用二份。
2.本表不得随意更改格式(原设页面、字体、段落等);所填写内容的格式自定。
3、本鉴定证书自2008年9月起,每一页(1至4页)都须有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盖章,与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签发的该课题结题证书一同使用才有效。
家乡介绍——河北沧州(配合PPT)
家乡介绍——河北沧州(配合PPT)家乡介绍——河北沧州(配合PPT)1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
武风强悍,历年久远。
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
2自古燕国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于河北地区,沧州为历代兵家必争。
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
频繁之战事,导致生灵涂炭,民生维艰,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图存。
沧州,古有“远恶郡州”之称,可见沧州武风之盛与特定地理环境关系甚密。
3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
明清时,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
他等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
长此已久,使得沧州民间的高手大大增加。
4沧州,地处冲积平原,土地贫瘠,旱、涝、虫灾不时降监。
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则必习武事。
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
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
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
”说明了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任侠。
5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
沧州、泊头、莫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
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
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说的是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你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
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个大跟头,丢尽脸面。
6沧州系多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汉与满、蒙古、回等少数民族曾发生过隔膜与误解,但不快之事,逐渐融洽。
民族之间的不快,使得冲突不断,促武术技艺不断精进;民族融洽,又相互交流技艺,更推动武术之发展。
家乡介绍——河北沧州(配合PPT)
家乡介绍——河北沧州(配合PPT)1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
武风强悍,历年久远。
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
2自古燕国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于河北地区,沧州为历代兵家必争。
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
频繁之战事,导致生灵涂炭,民生维艰,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图存。
沧州,古有“远恶郡州”之称,可见沧州武风之盛与特定地理环境关系甚密。
3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
明清时,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
他等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
长此已久,使得沧州民间的高手大大增加。
4沧州,地处冲积平原,土地贫瘠,旱、涝、虫灾不时降监。
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则必习武事。
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
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
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
”说明了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任侠。
5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
沧州、泊头、莫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
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
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说的是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你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
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个大跟头,丢尽脸面。
6沧州系多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汉与满、蒙古、回等少数民族曾发生过隔膜与误解,但不快之事,逐渐融洽。
民族之间的不快,使得冲突不断,促武术技艺不断精进;民族融洽,又相互交流技艺,更推动武术之发展。
7唐建科举制,延续多代。
试述从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沧州的学校教育的演1
试述从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沧州学校教育的演进吴英(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河北沧州 061001)摘要:从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沧州学校教育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体系。
关键词:沧州的学校教育;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建国初期;演进过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沧州没有完整的公共的学校教育体系。
它的教育功能主要由家庭、家族或一些地方官员负责。
如兴办私塾、义学等。
虽然也有一些官办的学校如书院、官学,但都逐渐演变为科举“培训班”,其教学宗旨是以科举考试为中心,为封建专制政权培养官员;推行儒家教化,宣扬“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价值观。
这种腐朽僵化的教育制度,严重影响了沧州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沧州的新式学校教育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叶,广泛兴起于清末《奏定学堂章程》之后。
在此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沧州的学校教育经历了清末的萌芽、民国的发展、建国初期的初具规模三个阶段。
而每一个阶段,无论从教育宗旨、教育内容还是教师的任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的演进过程。
一、清朝末年沧州学校教育的萌芽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颁布了“兴学诏书”,要求“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p557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于次年1月公布实施,称“癸卯学制”这是近代中国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系统学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又明令废止科举考试。
结束了延续一千余年的科举教育制度。
晚清政府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诏令颁布后,沧州掀起了兴办新式学堂的热潮。
1、新式学堂的创办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沧州城内“渤海书院”的旧址创立了一所高等小学堂,留日学生李少峨担任第一届堂长。
次年,沧县筹办户捐,“择长芦、捷地、砖河等乡镇设学堂21处,为官立初等小学”。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新课改 提倡“ 教为 主导 , 学 为主体 ” 的教 学思想 , 要 求充分 发 巧设情 景 , 吸引学生课堂 注意力 , 刺激他们征服 困难 、 解决问题的 挥学 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主动性 、 自主性和探索性 。学习不是简单 决 心 , 从而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 性 , 是激发 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众多 的信 息输入 、 储存 和提取 的过程, 而是学生 对新 旧知识 的同化 和 因素中的关键 。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 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
顺应 的主动建 构。过去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 学习的指导者 、 设计 活。书本世 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 , 是 由一系列单色 调的 、 抽 象的 者, 学 生只能 是装载知识 的容器, 而新课 程要求 把教师 看成是 学 文字堆 砌起 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 彩 、 缺少变化 , 是 以一种
生学 习的帮助 者、 合作 者, 学生 才是学 习活动中不可替代 的主体。 冰冷冷 的形 势和姿态 呈现 出来 的。生活世界 是真真切切存 在的
教 师的主导作用是 针对能否引导 学生积极学 习而 言的, “ 教为 主 世 界 , 是 由一系列鲜活 的事实 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 的世 界。
导” 要着 眼 于“ 学为 主动 ” , 才能 促使学 生 自主学 习, 主动建 构知 这个 世界多 姿多彩 、 色彩斑斓 , 是 以一种活 生生 的 、 火辣 辣 的形
、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 高课 堂效 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 教师表演 的场所 ,而是师生之 间交 往 、互动 的场 波澜不惊 ……应该说 与学 生的书本世界和生 活实 际相割裂有关 所, 是引导学生发展 的场所 。课堂不能 只注 意传授给学生 知识 , 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 堂生动 、 形象地再现生活 , 使课本 内容
沧州简介——精选推荐
沧州,是取“沧海”之意设置州治,始于北魏熙平2年(公元517年)。
当时州治在饶安,就是当今盐山县的千童镇,在秦朝时称“千童城”,乃秦始皇遣徐福求长生不老仙药,征募、训练千童男女及百工巧匠,并由此东渡成功的始发之地。
您可能还知道沧州铁狮子,正是它使沧州又具“狮城”之雅称。
从沧州历史来看,史前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地之一就源于青县盘古镇。
历朝历代在沧州辖区内建州立县颇多,目前的800多处文化遗存中就留下多处古城址、古墓葬、古桥梁及出土文物。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南北穿过沧州蜿蜒220公里,蕴育了沧州独特的民俗民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武术之乡、杂技之乡、铸造之乡、中国历史第一侨乡、鸭梨之乡、金丝小枣之乡、冬枣之乡以及丰富的宗教文化,回族的生活习俗等,使大运河两岸的人文景观得天独厚。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多洼淀,20多条河流汇聚9处入海,多处湿地及硕大的苇海,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200多种候鸟的迁徙停留地。
沧州沿海滩涂广阔,浅海水质肥沃,是渤海、黄海两大水域的水产资源繁殖场。
40万亩滩涂,更利于晒盐和鱼虾的养殖。
沿海岸线有6条与之平行的古贝壳堤,是为世界现存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
临海的小山,虽海拔35米,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却是距今2、3万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地貌。
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下游出口在沧州所辖的任丘市,淀水经大清河直通天津,水域面积仅次于保定的安新县,白洋淀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北方水乡旅游休闲胜地,被誉为“华北明珠”。
沧州自古多出文官武将、豪侠志士,还涌现出众多的文人学士、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如战国神医扁鹊、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清代《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两广总督张之洞、宣统皇帝武师霍殿阁、武术大师霍元甲、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等等。
沧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日照比较充足。
您在游览之余,还可以选购多种海产品和特色食品。
介绍沧州演讲稿
介绍沧州演讲稿演讲稿概述沧州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本文将从沧州的历史、文化、旅游和经济等多个方面介绍沧州,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历史悠久的沧州1. 沧州的起源沧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5年,当时是西周时期的沧县。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变迁,沧州逐渐发展壮大。
2. 重要历史事件沧州曾是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190年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3. 文化遗产沧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时期的天下第一庙——岳阳楼。
岳阳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被誉为“江南第一楼”。
沧州的文化底蕴1. 传统艺术沧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梆子戏、皮影戏和雕塑等艺术形式在沧州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2. 美食文化沧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著名的沧州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
尝一口炖鱼头、糖醋黄河大闸蟹等沧州特色美食,必将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民俗风情沧州的民俗风情独具魅力。
传统的婚礼仪式、庙会和民间舞蹈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体验沧州的民俗文化,将使您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
沧州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沧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著名的黄骅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
此外,还有狮子山、崇安寺等自然景点,给游客带来了无限的惊喜。
2. 历史遗迹沧州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如孔雀城、独乐寺和韩信庙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沧州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游客了解沧州的重要窗口。
3. 温泉度假沧州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如著名的白洋淀温泉和盐山温泉。
在这里泡温泉,可以放松身心,享受身心的愉悦。
4. 沧州之旅的推荐路线•第一天:参观岳阳楼和孔雀城,感受沧州的历史文化。
•第二天:游览黄骅湿地和狮子山,欣赏自然风光。
•第三天:体验沧州的民俗风情,参加庙会和民间舞蹈表演。
•第四天:享受温泉度假,放松身心。
沧州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沧州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沧州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和渤海湾之间。
作为中国的沿海城市,沧州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沧州市的社会现状和发展情况,本次实践调研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深入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沧州市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二、调研内容1.城市规划与建设沧州市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城市规划与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我们将调研沧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包括城市的道路交通、市容市貌、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了解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2.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沧州市以工业和农业为主要产业。
我们将调研沧州市的产业结构,分析其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沧州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的优劣势,为沧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3.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基础,我们将调研沧州市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情况,包括学校数量、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沧州市的教育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情况,为沧州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4.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社会福利和民生保障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我们将调研沧州市的社会福利体系和民生保障情况,包括医疗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沧州市的社会福利状况和民生保障情况,为沧州市的社会福利和民生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5.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是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的问题。
我们将调研沧州市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情况,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沧州市的环境保护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为沧州市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将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对市民、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相关方面的情况。
2.实地调研我们将实地走访一些企业、学校、社区和政府部门,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访谈,了解相关方面的情况。
沧州简介
v沧州简介--说说我的家乡沧州中国河北沧州·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拥渤海,西倚“华北明珠”白洋淀,北环抱京津,南与山东接壤,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市、10个县(包括孟村回族自治县)、6个区,总人口677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有45个,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1%。
京沪铁路、朔黄铁路和京沪、石黄高速公路在沧州市区交汇。
京九铁路、朔黄铁路在我市肃宁县交汇,并建有编组站。
朔黄铁路于2001年12月全线通车,黄骅港于2001年12月通航。
三水六乡之称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倚京津,南通齐鲁,东拥渤海,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的旅游带上。
沧州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有“三水”、“六乡”之称。
“三水”是,东临渤海,海岸线长95.3公里,西靠“华北明珠”白洋淀,水域面积占淀区的六分之一,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在境内中部蜿蜒穿行220公里。
“六乡”是,杂技之乡,武术之乡,铸造之乡,鸭梨之乡,金丝小枣之乡,中国历史第一侨乡,以京杭大运河串起的“六乡”为线,以白洋淀和黄骅港海滨为两翼,以杂技、武术等特色产品为龙头,展示千百年来在沧州形成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以独特的景观为沧州的旅游业注入了活力,正在建设中的我国跨世纪的特大工程黄骅港和朔黄铁路又为沧州大地描金添彩。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城市,1995年被国家化工部批准建设全国第三座化工城。
沧州风景沧州名人沧州民谣:“一文一武,一国宝,一人祖。
”文者,是一代文宗纪晓岚,武者,是沧州乃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国宝指沧州铁狮,人祖即盘古,盘古遗址就在今沧州市所属的青县境内。
从沧州历史来看,史前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地之一就源于青县盘古镇。
历朝历代在沧州辖区内建州立县颇多,目前的800多处文化遗存中就留下多处古城址、古墓葬、古桥梁及出土文物。
沧州人杰地灵。
古代有战国时代名医扁鹊,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唐诗人刘长卿,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清代有《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宣统皇帝武师霍殿阁等。
沧州概述
附件1面积2678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83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31.1万(其中市区34.64万)。
有汉、回、满等民族。
北魏置沧州。
1947年设沧市。
1961年析沧县设沧州市。
1983年为省辖市。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34毫米,年均温12.4℃。
以平原为主。
京沪铁路贯境。
公路四通八达。
产小麦、玉米、高粱、棉花。
工业有化肥、轻工、纺织、机电等,沧州化肥厂为全国最大化肥企业之一。
特产金丝小枣、血杞、冬菜、御河春、红小豆、梨。
有沧州铁狮、清真北大寺、文庙大成殿等名胜。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有“武术之乡”之称。
Image:ChinaHebeiCangzhou.png沧州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京沪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
京杭大运河南支纵贯市内。
沧州是中国武术和杂技之乡(一般只将吴桥称为杂技之乡),有五代时期建造的,至今屹立的雄伟的沧州铁狮子。
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杂技团体参加。
吴桥杂技大世界汇粹了所有中国传统杂技表演。
沧州的“金丝小枣”和“泊头鸭梨”(以出口港的名称天津鸭梨闻名)是著名的特产水果,现在新培育的黄骅冬枣已经名闻全国。
以煤码头黄骅港为终点的朔黄铁路正在成为中国的一条主要输煤铁路线路。
中国重要石油产地之一华北油田位于任丘市。
目录[隐藏]∙ 1 沧州历史:∙ 2 重要历史人物:∙ 3 行政区划∙ 4 补充[编辑]沧州历史:沧州有1480多年的历史。
古为幽、兖二州地;南北朝时,分属北魏瀛州、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安德、乐陵三郡。
明朝时属京师河间府,清朝时分属河间府、天津府。
民国时期隶属直隶省渤海道。
1947年沧州解放。
1949年8月,划沧县、青县、黄骅、建国(今沧县、河间交界)、任丘、河间、献县、肃宁、交河、泊头镇、沧镇为沧县专区。
1961年设沧州地区同时建沧州市(县级),1983年沧州市升为省辖市,1993年沧州地市合并,成立现在的沧州市。
改革开放以来沧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沧州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30年,是沧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30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冀、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紧紧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力推进全市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30年来,沧州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
全省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更是加快脚步,特别是2010年,2010年是全市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一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任务,增长速度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接利用外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全市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71.2亿元,完成预算114.1%,同比增长28.9%,增幅居全省第二位,总量蝉联全省第三。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2.9%,同比增长4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沧州已经以崭新的面貌步入河北省经济先进市行列。
注重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已占整体经济的半壁江山。
第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河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小麦、玉米、谷子、薯类、棉花、花生、大豆、苹果、梨、板栗等。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尊重农民利益,充分发挥集体和农户积极性,大力提高农村生产力为出发点,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
介绍我的家乡河北沧州
2
自然风光
自然风光
纪晓岚文化园位于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 崔尔庄镇,是一个 以纪晓岚文化为主 题的旅游景区。
沧州名人植物园位 于河北省沧州市运 河区九河西路北, 是一个以植物园为 主题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大量的名人 植物,如诗人杜甫 的“杜鹃花”、清 代文学家林则徐的 “桂花”等
白洋淀千里堤位于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 市市区外10公里,
美食特产
01
河间驴肉火烧是沧州传统名吃,外热里爽、清爽醇香。它以 驴肉为主要材料,搭配清淡的汤汁,外皮香脆可口,回味无
穷。作为沧州的特色美食,河间驴肉火烧深受人们的喜爱。
02
沧州美食之一是火锅鸡,它是一种老少咸宜的美食,基本上
只要能吃鸡肉的都可以接受。它以铜炉装的热水和一碗汤为
基础,鸡肉香味浓郁,肉质鲜嫩入味。
历史与文化
沧州地处冀中平原东部,地势低 平,起伏不大,海波最高17米, 最低2米。
沧州市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市中 心北距天津市120千米、北京市 240千米,西南距省会石家庄市 220千米,是首都北京市和天津 市的南大门,京杭大运河纵穿全
境。
地理位置:简称“沧”,别名狮 城、武术之乡,位于北纬 37°29′—38°57′,东经 115°42′~117°50′之间。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看
XXXXXXXXX
介绍我的家乡 河北沧州
-
1
历史与文化
目录
2
3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风光
美食特产
4
社会生活
介绍我的家乡 河北沧州
沧州市,河北省辖地级市,地处河北 省东南部、河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 域,东部滨临渤海,北部与天津市、 廊坊市接壤,西部及西南部与保定市、 衡水市毗邻,南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
介绍自己的家乡沧州
介绍自己的家乡沧州沧州,一个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城市,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
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这里,我将为您全面介绍我的家乡沧州。
一、历史沿革沧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沧州属于燕国管辖,后为齐、赵等国的争夺之地。
秦统一六国后,沧州成为广阳郡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沧州先后成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秦等国的都城。
自唐代以来,沧州一直是河北的重要城市之一。
二、地理环境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湾西岸,是沿海城市之一。
这里地势低洼,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200多条,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水系之一。
沧州市区距离北京240公里,距离天津140公里,是京津冀地区的南大门。
三、文化底蕴沧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中国吴桥杂技的发源地,杂技艺术在沧州民间广为流传,是中国杂技之乡。
此外,沧州还是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中国草柳之乡、中国武术之乡。
沧州武术是中国四大武术流派之一,被誉为“武术之花”。
四、经济状况沧州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多元化。
近年来,沧州市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迅速。
同时,沧州市还是重要的化工、炼油、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生产基地之一。
五、城市绿化沧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绿化工作。
近年来,沧州市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大力建设公园、广场和街道绿化带。
同时,沧州市还积极推进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宜居的环境。
六、旅游资源沧州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里有著名的吴桥杂技大世界、武术之乡香河、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满蒙文化园等众多著名景点。
此外,沧州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白洋淀、渤海湾等。
同时,沧州市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青县的清真寺、泊头市的铁狮子等。
这些景点和历史遗迹不仅展示了沧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七、特色美食沧州有许多特色美食值得品尝。
其中包括著名的驴肉火烧、羊肠汤、豆腐脑等。
沧州市属于哪个省
沧州市属于哪个省沧州市属于河北省。
沧州市位于中国的北方,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
河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北靠内蒙古自治区,西连山西省,南接河南省、山东省和北京市。
沧州市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河北省南部、渤海之滨,与山东省接壤,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沧州市总面积为14904平方公里,辖12个县级行政区,下辖2个市辖区、3个县、7个县级市。
沧州市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有人类聚居。
沧州市曾是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对外交通枢纽之一。
历史上,这里曾是多个王朝的首都,因此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沧州市的经济发展也十分活跃。
该市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果品等农产品。
此外,沧州市还以其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重点产业而闻名。
近年来,沧州市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了一批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
在旅游方面,沧州市也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著名的卢龙洞是中国四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巴卡拉石岛”。
此外,沧州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渤海湾湿地、鉴湖等。
这些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在教育方面,沧州市也非常重视。
市内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本地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同时,沧州市还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水平。
总的来说,沧州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它正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投资。
未来,沧州市有望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沧州的历史由来,作为沧州的吴桥人你必须知道!
沧州的历史由来,作为沧州的吴桥人你必须知道!
沧州是运河古郡、历史名城,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
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属河北道,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
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
行署辖,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
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
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
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
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
1993年7月,地、市合并,成立现在的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家乡美我的家乡沧州
沧州—旅游景点
汉墓群:位于沧州献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献县汉墓群是汉代河间王及其子孙、乐成侯、 中水侯等葬于献县境内墓葬的总称。
沧州—旅游景点
石金刚:位于沧州南皮,两尊唐代雕刻石金刚, 身披铠甲,形如武将,怒目而视,在金刚亭内东 西向望而立,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旅游景点
镖 不 喊 沧
沧州—旅游景点
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东关镇,俗称“镇海吼”,高5.78 米,长5.34米,宽3.17米,重约50吨。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 菩萨莲座,狮身向南,头向西。是我国大型的精巧铸铁工 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第一 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对它进行修缮。
沧州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它的铸造比 美国和法国的炼铁术早七八百年,所以铁狮子在世界冶金 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打开世界冶金史就有沧州铁狮子, 由于沧州铁狮子具有较高的科研、历史和珍贵艺术价值, 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技术、雕塑艺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资料。
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 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 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 动集资捐钱,请当时山东有名的 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 患,并取名“镇海吼”。
河北民间将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 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 (“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 萨”)。沧州的别称“狮城”也由之而 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市地理教育发展历程
贾金萍
(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本文回顾了沧州市地理教育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地方地理教育中有关学科设置、内容体系、教育理念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演替历程,明确了地理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对于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沧州地理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的地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学校所学的经、史、子、集中,存在许多地理知识。
地理课作为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则始于清朝末年。
正规的地理教育始自20世纪初,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多次变化。
回顾沧州市地理课程教育开展的历程亦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一、旧中国沧州的地理教育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
这些章程规定蒙学堂(4年)和小学堂(6年)各学年均开舆地课,中学堂(4年)开设中外“舆地”。
这几个章程均未及实施。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中学堂章程》。
这是最早制订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这些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均设地理,并规定了“地理要义”和各学科“程度”,“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再讲“中国和外国地理之大要”。
中学(5年)授地理总论、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和地文学。
从此,地理课正式列为中小学课程,并有了统一要求。
当时新式学校与私塾式学校并存,以讲述、讲解、讲演等具体方式传授知识。
1909年,清政府颁布《学部奏准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规定中学分文科和实科,课程均为12门,分主科和通习两类。
文科的地理为主科,一、二年级授中国地理,三、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小学制由9年改为7年(初小4年,高小3年)。
初小未设地理课,高小设史地课。
高小一、二学年授“本国地理之要略”,三学年授“外国地理之要略”。
中学学制由5年改为4年,取消文、实分科。
191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一、二、三学年授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
第四学年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论。
其后变化较大的是1922年新学制的实行,新学制仿效美国,实行六三三制。
中学的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采用学分制。
初中必修科目中,公民、
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科;高中地理为选修科,作为升入大学文科或商科的选修科目。
次年出台的《小学地理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规定了小学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内容较全面的课程纲要。
1929年则将高中地理由选修改为必修,并制定了《高级中学地理暂行课程标准》。
1932年教育部对上述课程标准作出较大修订后,以正式课程标准公布。
1936年至1940年,教育部对课程标准又作了两次修订,为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国防和国防建设”的内容,并增加了中国地理的课时和内容。
民国36年(1947年),沧县解放,小学教育开始向正规化课堂教学过渡。
这一时期的地理教育较清末至民国初年有了一些进步,地理教材的科学性有所提高。
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开始有所反映,地理教学主张:使学生能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要陶冶学生,使能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而其目的,皆在于养成健全的国民。
逐步改变单纯地理现象的描述,开始注意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解释和人地关系的分析。
在旧中国,中国学校地理教育还处在初建阶段。
中国地理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沿袭我国传统的“地理志”和“地方志”的观点和方法,内容以记述我国疆域、山川、气候、物产、交通、各省所辖州县、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主,也论及国家的政体、官制、教育、军备、外交、财政、邮政等情况。
但由于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严重地阻碍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使中国的地理教育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教学内容多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地理教材中抄袭、编译而来,不少教材观点错误,甚至反动。
除中国地理之外,外国地理教材多由西方或日本的地理教科书编译而成,内容也较庞杂,除介绍世界各洲和各国的位置、疆域、山川、气候、物产、人口、民族、城市、交通外,还涉及各国政治、经济、宗教、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时期,地理教材的内容表现为庞杂无序,多为地理现象的描述,观点也不免陈旧、错误。
中学地理教学缺乏统一指导,处于混乱状态。
但对于中国“睁眼看世界”,了解中国和世界基本的地理情况,无疑是有益的。
二、新中国沧州的地理教育
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沧州市的小学教育经历了学制的变化,教材版本的更替,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地理课程始终在小学生修业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1950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是建国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小学修业年限定为5年,各小学相继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开设地理课程。
在中学教育方面,自清朝末年,中学堂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以来,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建国后的中学课程设置中也都有专门的地理教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历经多次改革,教学目
的从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到强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目前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正为培养具有坚强人格与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善于想象与创新的新人承担着重要使命。
沧州市中、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吴桥师范传习所,此后为培养师资相继在沧州地区成立了多所师范学校,虽历经课程设置改革、机构调整,地理教育一直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得以完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
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课程的综合化,河北省从2000年中、高考开始增加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内容,正是这种发展趋势在基础教育中的反映。
实行文理渗透的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为此,作为我国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地理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理念和创新思想。
地理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基础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而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任务。
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1982年11月,沧州地区教育局在沧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沧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在部分系开设地理课程。
高校教学中多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质疑与教师辅导讲解相结合,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相结合。
师范院校的第一要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师资。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2001年秋季开始,沧州师专历史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改变过去单设历史专业课的传统做法,实行以历史为主、地理为辅的主辅修制。
师专学制为三年,从时间上能够保证主辅修课程的实施,以历史为主修课,同时辅修地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如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在此基础上,分别开设历史、地理选修课,使学生具备完善的史地知识体系和技能。
这一改革,不仅涉及课程本身,更涉及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
同时也为沧州市地理教育向着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望沧州市地理教育发展改革的历程,当强调自然科学的人文关怀已成为国际共识的时候,可以预见地理教育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时空变化
规律的科学,是沟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引领下加强环境意识、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观念、强化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刁传芳.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王树声.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张玉,付学诚. 历史系实行历史、地理主辅修制的实践与思考,《沧州师专学报》第19卷第
1期,2003
4.孟庆斌主编.《沧州市志第三卷》,方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