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春秋齐国的宰相晏子竟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
历史趣谈:春秋宰相晏子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春秋宰相晏子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导语: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
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
晏婴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
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
晏婴见使者光临,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
一份饭两个人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婴也没吃饱。
二人都很尴尬。
使者回到朝廷,把在晏府吃饭的情况禀报给齐景公。
齐景公听后说:“唉!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家里如此贫穷,我居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齐景公就派人送给晏婴黄金千两和一些集市上收来的税金,请晏婴用这些钱来招待宾客。
晏婴辞谢了齐景公的赏赐。
而且是三赏三辞。
最后一次,晏婴庄重地说:“我晏婴家不穷。
如果接受您这些赏赐,我的父族、母族和妻族都能得到恩惠,这份恩惠还可以扩展到我的朋友,还可以救济好多老百姓。
您的赏赐真丰厚啊。
但是,我晏婴家不穷。
我听说,那些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的臣子,如果把得到的好处都用在百姓身上,这是臣子代替国君管理百姓,这种越俎代庖的事,忠诚的臣子是不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而不用在老百姓身上,这是为自家的小仓库增添收藏,抱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做的。
在朝中做官,取悦了国君,就可以从国君那里得到钱财;不再做官,就会得罪那些读书明理的人。
这种人死了以后他的财产就变成了别人的财产。
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钱财的主人罢了。
聪明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有一块布和一袋粮食,如果月月如此,足够我中年晚年。
善于进谏的晏婴的故事
善于进谏的晏婴的故事民间故事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
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善于进谏的晏婴》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齐景公是春秋后期的齐国君主,他在早期比较勤政,但是国情有所好转后,便开始贪图享乐。
相国晏婴是一个耿直的臣子,见到齐景公不体恤民情、不增强国势,反而将百姓的收人用来满足自己的奢靡欲望,经常对景公加以劝诫。
齐景公对晏婴比较尊重,曾多次给晏婴封赏,不过都被晏婴拒绝了。
有一次,齐景公趁晏婴出使晋国,派人给他建了所豪华至极的新房子,谁知晏婴一回来,二话不说,就把新房子拆了,用拆下的材料在原地建了-些房屋,然后把因给他建房而迁走了的邻居们又请了回来。
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我给你建的房子,难道比不上你原来的破屋子吗?要不然,替你在宫内建一所住房行吗?”晏婴一听急了,对齐景公说:“古人说,受宠之人要懂得自我收敛。
你现在给我这么大的特殊待遇,虽然是恩宠,但我会因此诚惶诚恐。
我是个臣子,怎能不知道自己应有的本分呢?如果你执意要如此做,那我只好辞官回家。
”齐景公见无法强求,只好退一步说:“你的房子低湿狭窄又靠近闹市,每天吵吵闹闹扰人心神,给你换个干燥高爽、安静点儿的地方吧?”晏婴连忙辞谢道:“我家世世代代在那儿居住,能继承先祖们留下来的这份遗产,我很满足,周围又是多年相伴的老邻居,每天谈天说地,很有乐趣。
而且住处靠近街市,也方便我出去购买东西。
”齐景公笑着问道:“你还出去买东西,那你肯定了解东西的贵贱、生意的行情了!”“那是当然。
街市上新开了什么店铺,什么货物比较流行,我都十分熟悉。
”齐景公觉得十分有趣,继续问道:“那你知道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吗?”那时候,齐景公喜怒无常,滥施刑罚,常常把犯人的脚砍下来,被砍脚的人一多,市场上就出现了专门卖假脚的店铺。
晏婴便趁机回答道:“据我所知,目前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假脚,最便宜的则是鞋子!”“怎么可能?”齐景公对晏婴的回答感到十分意外,他根本没想到这全是自己滥施刑法所造成的出人意料的后果。
一心三心晏子的故事
一心三心晏子的故事
晏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齐国为官时,曾以他的智慧和才华赢得了朝廷和民众的赞誉。
有一天,晏子在朝廷上听到了一则关于一心三心的故事,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国君和他的宰相的。
国君问宰相,怎样才能做到一心三用呢?宰相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说:“国君,您
的问题很有趣。
我认为要做到一心三用,首先要有一颗用于执政、管理国事的心,其次要有一颗用于管理家庭、关心家人的心,最后还要有一颗用于修身养性、追求学问的心。
”
国君听后,对这个回答深感赞赏,并让宰相以这个故事来教育他的臣民。
从此以后,一心三心成为了人们谈论晏子的代名词。
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要在不同的角色中游刃有余,需要将心思和精力分配到各个方面。
国家大事是最重要的,因为国家稳定和繁荣关系到万民的福祉。
而家庭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我们应该关心家人,照顾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此外,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很重要,通过学习和修炼,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对自己和社会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晏子以他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在政治和国际交往上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的一心三心观念也为后世政治家和普通人树立了榜样。
综上所述,晏子的一心三心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工作、家
庭还是个人修养上,我们都应该用心去经营,平衡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取得持久的成功和幸福。
晏子一心侍三君的故事
晏子一心侍三君的故事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
他一生侍奉过三位国君,分别是齐景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二次上台。
在这期间,晏子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忠诚,为我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晏子一心侍三君,首先体现在他对齐景公的忠诚。
当时,齐景公昏庸无道,国内政治混乱。
晏子身为一名忠臣,不离不弃地辅佐齐景公,为国家稳定倾尽心力。
他善于劝谏,使齐景公逐渐改掉恶习,开始关注国家大事。
在晏子的努力下,齐国政治逐渐走向正轨,国家繁荣昌盛。
其次,晏子在齐庄公时期继续发挥他的政治智慧。
他秉持中立公正的态度,既不偏袒旧主,也不对新主献媚。
晏子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以国家利益为重,使得齐庄公对他十分敬重。
在他的辅佐下,齐国政治稳定,国家持续发展。
当齐景公二次上台时,晏子已经年迈,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再次出山,为国家继续发挥余热。
他一心侍奉三位国君,不为个人私利,只为国家的繁荣稳定。
这种忠诚和担当,令人敬佩。
晏子的一生,不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还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主张“和为贵”,提倡宽容、谦让的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是《晏子春秋》的作者,该书以他的名字命名,记录了他在齐国的政治事迹和智慧。
这部书成为我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晏子一心侍三君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他的忠诚。
他忠诚于国家,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忠诚于君主,无论国君是明君还是昏君,他都尽心尽力地去辅佐;他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坚守道义,中立公正。
这种忠诚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楷模。
总的来说,晏子一心侍三君的故事,展示了他崇高的品质和忠诚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历史趣谈: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导语: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
”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
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
”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
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风盛行,齐国的丞相晏婴是当时的一个异类,他用一生的清廉书写了廉吏二字。
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只有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的时候才穿上一件狐皮大衣,而且这大衣一穿就是三十多年,不止如此,他每日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有一次,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许多黄金以供他招待客人的开支。
不料晏婴不肯收下,景公派人送了三次,他还是执意不收。
晏婴对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聪明人是不会干的。
所以,请您不要再赏赐臣下了。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
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又被晏婴拒绝了。
景公不高兴了,便问他为何不收。
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
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
我若是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
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不能禁止了。
”生活常识分享。
晏婴辞礼的故事
晏婴辞礼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晏婴清廉从政,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均担任宰相。
有一天,晏婴准备用餐,恰好齐景公的使者来了,晏婴遂把饭菜一分为二,结果两人谁也没有吃饱。
使者便将这件事禀告给齐景公,齐景公亲自到晏婴家,看到他的餐桌上没有珍馐,主食是脱去糠皮的小米,佐餐是晏婴打猎的三只小鸟,还有五个煎鸡蛋、一盘炒苔菜而已。
于是他感慨道:“晏子啊,你是相国,竟然如此贫穷,可我却根本不知情!说来,这是我的罪过呀!”晏婴却说:“大王想到哪里去了!现在脱糠米饭是士人常吃的第一道食品,飞鸟是士人常吃的第二道食品,苔菜和鸡蛋是士人常吃的第三道食品。
晏婴没有超人的德行,却一个人吃了三道士人的食品,这都是大王的恩赐呀!”
事后,齐景公多次赏赐给晏婴财物,前两次都被退回。
第三次,晏婴向齐景公拜谢道:“大王的恩赐足以泽及我三族和我的朋友,而且我还有余钱来赈济百姓,可见大王给我的赏赐已经够丰厚的了!我只要有一身衣穿、一碗饭吃,免于挨冻受饿就心满意足了。
”
晏婴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一一辞绝,还时常把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在中国历史上,晏婴第一个提出“廉为政本”的执政理念,他提倡廉政与政德,认为廉政是一个官员执政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故事-晏子与齐景公的关系 晏子为何嘲笑齐景公怕死
中国历史故事-晏子与齐景公的关系晏子为何嘲笑齐景公怕死齐景公是个花花公子,他拥有钱和权,还拥有着一副好皮囊,坐拥整个齐国,可以说人生最大的赢家。
他是臭名与美名齐名的齐国君主,骄奢淫逸不是他追求的,却又耽于这样的生活,无法自拔,有意思的是齐国却出现了“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现象。
齐景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547年正式即位执政,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齐景公很幸运,他的哥哥齐庄公好色,公然勾引大臣崔杼的妻子,牡丹花下死的齐庄公,做了大臣崔杼的刀下鬼。
齐景公年幼登基,很幸运成为了齐国的君主,在位58年,可以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他在位初期,还是表现出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样子,招贤纳士,听政于臣,取信于民,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治理,齐国的内乱逐渐平息,而大权也由崔杼、庆封等人手中,转移到了自己手中。
大权回握,齐景公真该好好感谢他的几位得力助手,其中一位知名人物就是晏婴,也就是那位身高的矮子,思想的巨人——晏子。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连孔子都对晏子这个人啧啧称赞,可见晏子其人不仅有着良好的品行,简直就是德才兼备的贤人,他虽然矮,却能时常发出惊人的观点,让人对他不得不佩服,齐景公很幸运能够拥有晏子这样的贤人,帮助他处理齐国的政事。
晏婴号称齐国第一智贤之士,他是齐国的三朝元老。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曾经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出的又一位出名的宰相。
两人在一起不仅讨论国家大事,有时候还要讨论下人生、生死的问题。
而古人的生死观,则要比今天的人们洒脱得多。
有一次,齐景公和他的臣子晏子喝酒。
酒意正浓,这个时候齐景公便有感而发问晏子:“古人要是不死的话,他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呢?”晏子为君王斟满酒,回答道:“古人不死,再快乐也是古人的快乐,你又有什么快乐呢?由商朝到周朝再到现在,从古至今如果人们都不死,哪里还轮得到我们享受这世间的快乐?恐怕也不是我们这些后人愿意看到的事吧。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当初,齐国在管仲的管理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在管仲去世后100多年的时间里,齐国就出现了一位能和管仲齐名的人物--就是现在大家称呼的晏子。
关于这个人物的智慧能够从多个故事中体现,“二桃杀三士”就是其中的一个了。
至于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人物力气大的出奇,能够单手打死老虎,因此在齐国非常有名,一般人都不敢惹他们三个。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边走过,并恭敬的向他们示意,结果这三人假装看不见的样子,置之不理,看起来十分失礼。
当时的晏子地位绝对高于这三人,他们三人对他都这么无礼了,更不要说其他官员了。
于是晏子很生气的进谏齐景公,一进门就对他说;“听说,贤能的君王的勇士,对内可以阻止,对外可以震慑外敌,上面的人赞扬他们,下面的人佩服他们,所以他们拥有尊贵的地位,丰富的俸禄。
而放眼当下,君王您的勇士对上不行君臣之礼,对下不讲究长幼,对内不能稳乱,对外不能诱敌。
这些祸国殃民的人是否应该尽快除去。
”景公领会到晏婴的意思,也认为这三人确实无礼,可是一时又没有什么办法可行。
景公说道;“这三人力气极大,与之拼搏,恐有不胜。
”晏子则说道;“这人虽然力气大,不害怕强敌,不敬长幼之尊。
”趁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三人两个桃子,并对他们说;“你们三个人就以个人的功劳来分桃子吧。
”谁知,他们三人为争桃子而撕破了脸,扭打在了一起。
晏子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三人除掉了。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的儿子。
在周敬王二十年,晏婴病逝。
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为己任,造福大众百姓,并义于名而利于实,成就了司马迁心中“义”于“利”融合的理想境界。
作为后世纪念,据说晏婴的墓地在齐国故城的宫城北门外。
也是在今天的齐都镇永顺村东南方向350米。
整个墓高约为11米,南北长度为50米,东西长度为43米。
在他的墓前立着一幢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上面篆刻着“齐相晏平仲之墓”和两方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晏子的故事晏子的故事一、晏子之御者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晏子的故事二、晏子辞婚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个女儿,从小就生得乖巧可爱,特别惹人喜欢,齐景公对她更是爱如掌上明珠。
齐景公从宫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女官,对女儿辅导培养。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女儿长大了,不仅相貌漂亮,而且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成了朝野皆知的绝代佳人。
渐渐地,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把齐景公愁坏了。
许多上卿、大夫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到这位佳人。
一来可以跟国君联姻,即使以后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至于遭到砍头、抄家的惩罚;再者,百官知道后都会来巴结自己,说不定能捞到很多的好处。
但是当时有个规矩,就是诸侯之女嫁给诸侯之子,可景公担心把女儿嫁到别的国家去,父女就再难见面了,而且一旦两国交战,女儿的处境就更难了,他放弃了这种想法。
他又打算把女儿下嫁给国内的臣民,这样是离女儿近一些,可以常见到女儿。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他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 余年。
晏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刚正不阿的品格和非凡的外交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敬仰。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故意让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想以此来羞辱晏子。
晏子来到城门前,看到这个小洞,并未直接进去,而是说道:“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的人只好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楚王见到晏子,便问道:“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竟派你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楚王听后,自讨了个没趣,对晏子的机智和勇敢刮目相看。
晏子不仅在外交上表现出色,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齐景公喜欢修建宫室,贪图享乐,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晏子多次劝谏景公,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减少赋税,发展生产。
景公起初并不以为然,但晏子始终坚持不懈,通过各种方式向景公阐明利害关系。
最终,景公听取了晏子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齐国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有一次,景公问晏子:“我想听从您的建议去治理国家,但是我不知道该先从哪里入手。
”晏子回答说:“国君您应该先从自身做起。
如果您能够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不贪图享乐,那么下面的臣子和百姓自然会效仿您。
”景公听后,深受启发,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改变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历史上用幽默机智给大臣解除惩罚的事例
历史上用幽默机智给大臣解除惩罚的事例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大臣叫做,晏婴。
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非常聪明。
他一生辅佐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国君,在齐国执政了几十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在齐景公时期,距离齐恒公称霸诸侯已经过去了一百余年,国力不能同当时相比较了,这个时期的楚国正是楚庄王时期,这是诸侯公认的霸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老霸主和新霸主之间的故事就太多了,不说抢了霸主之位,就说齐恒公称霸的时候齐国和楚国就产生了很多过节,比如齐国买鹿让楚国元气大伤。
如今楚国成了最强大的国家,想要不被欺负只有自己和楚国搞好关系,于是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楚国,想要和楚国结盟。
楚国这边说不记仇肯定是假的,可是国家间的相处不能只凭个人喜好,作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还是知道的,但又咽不下那口气,所以楚庄王准备戏弄一下齐国的使臣,好让齐国丢一丢面子。
当身材矮小的晏婴到了楚国都城的时候,发现大门紧闭,接待的人把他带到旁边的小门让他从那里进去,晏婴看到后瞬间就明白了楚王的用心,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发怒而去,可晏婴不,他只是笑着说:“这个门看着像狗洞,听说出使狗国才进狗洞,不知道我是不是走错了路,来到了狗国吗?”楚庄王听说后,没有办法,难不成说我们楚国的城门就是狗洞?于是只有派人去把晏婴从大门请进了城里。
但楚王想出气想让齐国丢面子的心还在,于是就想在之后给晏婴难看,很快机会来了。
齐国使臣来到后要面见楚王,楚庄王一见晏婴就说:“齐国看来是没有什么人才了,居然派了一个身材如此矮小的人来?”这简直就是人身攻击了,拿别人的身高说事。
但晏婴回答到:“齐国人才很多,不过我们是人尽其才,如果一个国家强大,国主贤能,我们就派最好的人才去出使,如果一个国家是昏庸的国主,我们就派一般的人才或者最差的人才出使。
”一句话说的楚庄王不知道如何回答了,难不成说楚国不好,自己不贤明?于是安排了盛大的酒宴接待晏婴。
晏子的历史故事-晏婴一日三谏君
晏⼦的历史故事-晏婴⼀⽇三谏君 晏⼦是⼀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敢于直谏,曾⼀⽇三次纳谏。
下⾯就跟⼩编⼀起来看看晏⼦的历史故事-晏婴⼀⽇三谏君吧! 晏婴⼀⽇三谏君 有⼀天,齐景公和群⾂来到公⾩这块地⽅游玩。
早上,宽阔的⼤地⼀⽚⽣机,绿的庄稼,红的鲜花,相映⽣辉。
鸟⼉唱着歌,蜂蝶跳着舞。
景公感叹地说:“如果我能长⽣不⽼,天天荡漾在这⼭⽔之中,那该多好啊!” 齐景公⾝边的晏⼦听到这话,觉得国君如果去追求长⽣之术,必然淡于治国之道⽽不求进取,于是接过景公的话头说:“⽣和死是不能改变的⾃然规律。
再说⼈⼈都长⽣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 “那⼜为什么呢?”景公不解地追问。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活到现在,他们⼀定还是⼀国之主。
那么,桓公、⽂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你也只能头戴⽵笠,⼿拿锄头终⽇在⽥⾥劳动,怎么还能率领群⾂到处玩乐呢?” 晏⼦的话扫了景公的游兴,别过脸去不理睬他。
到了中午,远处出现了⼀辆六匹马拉的⼤车,烟尘滚滚⽽来。
景公得意地对晏⼦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你看他驾驶的马车奔得多快!朝中⽂武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了。
” 晏⼦却不满地说:“梁丘据称不上好的⾂⼦。
古⼈说过,作为⼀个忠实的⾂⼦,不应该事事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定都对。
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定都不对。
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拍马奉承,不论对错,⼀味迎合,你听了也许⼼顺⽓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有什么好处呢?” 景公很不⾼兴,转⾝拂袖⽽去。
夜⾊降临,星光灿烂。
这时⼀颗流星在头顶疾驰⽽过。
景公⾯如⼟⾊,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忙请主管祀祷的官员设⾹案祷告,保佑齐国君⾂的平安。
晏⼦赶去劝阻,对景公说:“流星有什么可怕呢?它只扫除邪恶的事情,国君如果没有做这种丑事,何必提⼼吊胆的呢?要是做了这类事,让流星扫掉,不是很好吗?” 景公⽓得脸⾊铁青,说不出⼀句话来。
关于晏子的历史小故事
关于晏子的历史小故事晏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智勇双全的谋士。
他巧妙地运用智慧和谋略,为自己的国家和君主谋取了许多利益。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关于晏子的历史小故事,以期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指导意义。
故事开始,晏子年轻的时候曾经任职于赵国,担任过军师的工作。
赵国当时正面临着强大的敌对势力齐国和秦国的威胁,情势非常紧张。
晏子深知只有通过外交手段才能化解危机,于是他提出了“使齐伐秦”的建议。
晏子意识到齐国因为秦国侵略的威胁而感到内外交困,于是他提出赵国可以帮助齐国解决秦国问题。
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齐国高层进行了友好交流,并成功地扩大了两国的合作范围,达成了联合对抗秦国的协议。
随后,晏子又充分利用齐国和秦国之间的矛盾,巧妙地引导齐国与秦国发生冲突。
他通过种种手段,让秦国觉得齐国是其重大威胁,从而分散了秦国的兵力和注意力。
最终,齐国成功地解除了秦国的压力,晏子也因此成为了齐国的功臣。
不久后,晏子被秦昭王所赏识,并被秦国聘为宰相。
晏子明白秦国的实力实在太强大了,没有直接对抗的可能,于是他主张与秦国和平相处,以维护赵国的利益。
他聪明地运用外交手段,为赵国争取到了很多利益和优惠条件。
他还明确告诉秦昭王,只要赵国的利益得到保障,他将尽心尽力为秦国服务。
通过晏子的努力,赵国和秦国建立了一种平衡的关系,赵国得到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晏子并没有只顾眼前的利益,他非常注重长期的利益,以及赵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他主张改善赵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通过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
晏子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晏子的智慧和谋略揭示了外交手段的重要性。
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化解了赵国面临的危机,使得国家和谐发展。
其次,晏子注重长远的利益,他不仅关注眼前的利益,也注重赵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最后,晏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困难的环境下,只要用智慧和谋略正确处理,仍然可以为国家争取到利益。
历史趣谈晏子辞谢更宅彰显什么他本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晏子辞谢更宅彰显什么他本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导语: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
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
而“晏子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
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
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
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
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
”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
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
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
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
晏婴墓位于何处
生活常识分享。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典故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典故关于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典故【读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
比喻借刀杀人(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补语;比喻借刀杀人。
【结构】主谓式【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同韵词】挈瓶小智、无微不至、千金一掷[1]【造句】他只是个阴险小人,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二桃杀三士。
【注意事项】“杀”、“三”一个是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
“士”不能写成“土”。
指贬义,注意用法。
【英译】Make use of another person to get rid of an adversary、murder a person with a borrowed knife【扩充】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
后世《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
《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成语故事】典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闻。
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此(指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领而死。
”故事二桃杀三士那是齐景公时期。
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
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
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俨然是齐国武将里的明星。
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
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三辞官职的故事
三辞官职的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三辞官职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陶渊明三辞官职: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曾三次辞去官职,最终归隐田园。
第一次是在他29 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但不久后便辞职回家。
第二次是在他41 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但仅80 余日便再次辞职。
第三次是在他53 岁时,朝廷再次征他为官,但他拒绝了。
2.范蠡三辞官职: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三次辞去官职。
第一次是在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会引起勾践的猜忌,于是辞去官职,隐居于齐国。
第二次是在他被齐国聘请为相国后,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无法与齐国的其他大臣相比,于是再次辞去官职。
第三次是在他被越王勾践再次邀请出山后,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体弱,无法再为国家做出贡献,于是再次辞去官职。
3.介子推三辞官职: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他曾三次辞去官职。
第一次是在他被晋国公子重耳聘请为谋士后,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无法与其他谋士相比,于是辞去官职。
第二次是在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后,他再次被聘请为谋士,但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体弱,无法再为国家做出贡献,于是再次辞去官职。
第三次是在他被重耳再次邀请出山后,他认为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生活,于是再次辞去官职。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他们对官场黑暗和腐败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春秋齐国的宰相晏子竟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
导语: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
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
晏婴...
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
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
晏婴见使者光临,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
一份饭两个人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婴也没吃饱。
二人都很尴尬。
使者回到朝廷,把在晏府吃饭的情况禀报给齐景公。
齐景公听后说:“唉!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家里如此贫穷,我居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齐景公就派人送给晏婴黄金千两和一些集市上收来的税金,请晏婴用这些钱来招待宾客。
晏婴辞谢了齐景公的赏赐。
而且是三赏三辞。
最后一次,晏婴庄重地说:“我晏婴家不穷。
如果接受您这些赏赐,我的父族、母族和妻族都能得到恩惠,这份恩惠还可以扩展到我的朋友,还可以救济好多老百姓。
您的赏赐真丰厚啊。
但是,我晏婴家不穷。
我听说,那些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的臣子,如果把得到的好处都用在百姓身上,这是臣子代替国君管理百姓,这种越俎代庖的事,忠诚的臣子是不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而不用在老百姓身上,这是为自家的小仓库增添收藏,抱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做的。
在朝中做官,取悦了国君,就可以从国君那里得到钱财;不再做官,就会得罪那些读书明理的人。
这种人死了以后他的财产就变成了别人的财产。
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钱财的主人罢了。
聪明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有一块布和一袋粮食,如果月月如此,足够我中年晚年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