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第四次河西之战简介:魏军先败后胜未丢失寸土
秦魏大战七次,争夺百余年,战国时河西之地为何如此重要?
秦魏大战七次,争夺百余年,战国时河西之地为何如此重要?作者:孤寂寒光河西,顾名思义是黄河以西。
黄河自禹门口出山陕大峡谷之后有一段干流,这一小段附近地区就是战国的河西之地。
《史记·吴起列传》曾经有这么一段:“武侯浮西河而下。
”这里的西河就是当时的河西之地,这块地也是吴起特地为魏国打下来的。
有了河西之地,魏国大大压缩了秦国的生存空间。
如果不是魏武侯与魏惠王都把精力放在中原争霸上,秦国很有可能面临灭国风险,也就谈不上后来的商鞅变法了。
魏国嘴里的河西之地,指的就是黄河以西的八个城市,即少量、雕阴、彭衙等地。
秦国与魏国争夺河西近百年,如果算上晋国时期,那就更有年头了。
那么,河西之地为什么如此重要?战国前期形势图秦晋时期两国进行了多次攻伐,比如著名的崤之战就发生在河西。
在春秋时期由于晋国实力远胜秦国,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晋楚争霸中原,没有秦国什么事。
到了战国,秦魏主要在河西进行了七次大规模战争。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19年,此时的魏国经过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后国力强盛,吴起又为魏国训练了超出当时时代的魏武卒。
相比之下秦国处于内乱之中,且在国力上远远落后于当时的关东六国。
这场战争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答案,最终吴起拿下河西之地,秦国被压缩到关中平原的狭长地带。
第二次河西之战是公元前390年秦惠公带着50万大军进攻魏国阴晋,此战吴起带着五万魏军以少胜多,打得秦军丢盔卸甲。
商鞅变法之前秦军与魏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存在代差。
吴起第三次河西之战发生在秦献公继位之后。
秦献公算得上商鞅变法前秦国一位比较有进取心的君主,秦献公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后率军再次对河西发动进攻。
一开始秦军趁着魏国在中原争霸还比较顺利,但随着庞涓领军支援河西,秦献公再次失败了。
在遇到孙膑之前,庞涓也算是关东六国少有的名将。
此战不仅大败秦献公,还逼迫秦国将都城迁到了泾阳躲避魏军。
第四次河西之战发生在商鞅变法之后。
但秦魏的实力差距不会因为一次变法迅速改变。
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影响到底有多大?
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所说的河西之战,一般是指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甘肃一带),打击匈奴的作战。
这场战役是汉匈战争前期的三大决定性战役之一,通过河西之战,匈奴右部基本上被打垮,从陇西一直到敦煌畅通无阻,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打开了。
并且,这场重要的战役狠狠地打击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和信心,也对之后的漠北决战的结局影响很大。
01颠覆性的改变了汉匈之间的战略态势秦末汉初,中原一片混乱,而在北方,匈奴在一代雄主冒顿单于的带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东击东胡,西败月氏,向北兼并了丁零、坚昆等部,向南攻占了河南地。
后来向西又攻占了西域,设置了僮仆校尉统治各国。
按当时的形势看,匈奴俨然已经是内亚霸主,想打谁就打谁,和当今的美国差不多。
匈奴占据着蒙古高原,对南方的汉朝居高临下。
单于居于中央,以漠北鄂尔浑河谷地为大本营,以河南地为前进基地,对汉朝实施中央突破;左贤王居于克鲁伦河流域,从辽东方向威胁汉朝;右贤王以蒙古大湖盆地为核心,从河西方向威胁汉朝。
匈奴三部互为品字,互相策应,对汉帝国的威胁极大。
汉武帝即位后,决心反击匈奴。
首先派遣卫青实施漠南战役,收复河南地,并设置郡县、迁移人口进行巩固。
漠南战役的胜利等于在匈奴的中间插入了一根楔子,使其左右不能相顾。
在这个基础上,河西之战爆发了。
公元前121年,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大获全胜。
他率军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
接着,汉军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在皋兰山与匈奴河西主力展开决战,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败走,连休屠王祭天的金人都被汉军缴获。
第二次战役更是酣畅淋漓。
霍去病采用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渡过黄河后,向北越过贺兰山,涉过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经小月氏,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
然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后发起猛攻。
河西之战 吴起以少胜多 打退秦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河西之战吴起以少胜多打退秦军
导语:失去河西之地的保护,强大的魏国就守在了秦国门口,这让秦国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公元前401年,秦国攻魏,试图夺回河西之地,然而秦国这场反
失去河西之地的保护,强大的魏国就守在了秦国门口,这让秦国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公元前401年,秦国攻魏,试图夺回河西之地,然而秦国这场反击战却以大败告终。
50万秦军被吴起的五万余人给杀退了。
吴起到底是怎样以少胜多打退秦军反击战的呢?
魏国攻下河西之地后,给秦国以重创,但是魏国却没有进一步攻击秦国。
在魏文侯去世之后,魏国的扩张步伐指向了中原,主力部队也调去了中原地区,这给了秦国喘息的机会。
据第一次河西之战七年之后,秦国决定反击,于公元前401年攻魏。
公元前393年与魏交战于汪,公元前390年又战于武城。
魏国全力应战,所以秦国前后历经十一年都没成功逆转,比起魏国十一年拿下河西地区来说,秦国实力确实不敌魏国,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魏国的主力部队还在中原战场上。
也许是久攻不下让秦国有些恼怒,所以公元前389年,秦国再次调集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军事要地阴晋。
当时西河郡由吴起把守,并驻守了一支精锐部队。
吴起以论功行赏的方式激励军队保持士气高昂,保持了三年。
所以只要秦军进攻河西,魏国立刻就有数万人枕戈待旦以待军令,完全不用刻意交代。
面对50万秦军来袭,吴起只请五万人作战,自己亲自带队向秦军发起反击。
魏军虽少,却奋勇杀敌,以一挡十,将秦军50万人打得大败。
这场以少胜多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一战。
吴起的激。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第1集:《使者》主要讲述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袭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寻求军事同盟的故事。
张骞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
第2集:《通道》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信息坚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决心。
本集主要讲述公元前121年,发生在河西走廊的河西之战。
一年之内,年仅19岁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
第3集:《驿站》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
本集主要透过敦煌悬泉置驿站及其出土汉简,再现长罗侯常惠建功西域的风云往事,展现河西走廊这一战略通道在汉朝经营西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4集:《根脉》主要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讲述魏晋时期,中原大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
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第5集:《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
以昙无谶、鸠摩罗什为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这里弘扬佛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产。
第6集:《丝路》魏晋南北朝,因中原动乱,河西割据,丝绸之路阻塞不通。
西域商人止步于河西走廊,使这里在隋朝初年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
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第7集:《敦煌》盛唐是丝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敦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
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继续开凿敦煌石窟并绘制敦煌壁画。
本集以敦煌220号石窟的营建为例,讲述敦煌石窟如何见证了丝路的繁华并成为大唐盛世的缩影。
第8集:《会盟》河西走廊不仅连接了古代中原与西域,也连通着分处南北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
河西争夺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河西争夺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战争概述:战国初期,最先变法革新的魏国成为战国列强中的强者,开始四处扩张,于公元前408年占据了秦国的河西(今陕西省河套地区南部黄河以西之地)。
秦国知耻而后勇,开始了各国中最为彻底的变法,走向了富国强兵之路,并于公元前330年在雕阴(今陕西甘泉以南富县以北)大败魏军,俘魏主将龙贾,迫使魏国将河西之地全部归还秦国。
河西之地的争夺以秦国的胜利告终,宣告魏国霸业的终结和秦国的崛起。
将帅星数:吴起商鞅公孙衍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3.5☆战争类型:计战——用兵,谋为首,商鞅计擒魏军主帅公子昂,告诉魏国人打仗得动脑子。
战争深度解析:秦军千夫长张甲的祖籍在河西,公元前408年,魏军入侵河西,张甲祖父一族男丁皆死于那场战难,祖母得以幸存,内逃至咸阳,投身秦大族白氏门下为奴,并生下了遗腹子——张甲的父亲。
张甲的父亲后来从军,死于秦、魏石门之战。
经过祖母的反复絮叨,年幼的张甲早就种下了对魏国人仇恨的种子。
十八岁的张甲就入伍当兵,年迈眼盲的祖母拉着他的手说:娃,好好干,有一天替我老秦人收复河西失地。
那些土地下面,埋着你的祖辈父辈的骨骼,不能永远落入魏人手中啊。
张甲遇上了好时光,秦国变革,利禄、官爵,一切靠战功而不靠家世,张甲入伍后作战勇敢,用身上大大小小的几十处伤疤博得了千夫长的军职,这是身为贱奴的祖辈父辈绝不敢想的事。
公元前330年,秦国派大良造公孙衍率军攻魏。
张甲在公孙衍的帐下效命,参加了这次战争。
魏国大败,主帅龙贾被俘,被逼献出了河西之地。
魏国同意割地的消息传来,秦军三军沸腾,张甲等辈喜极成泣。
七十八年后,秦国终于夺回了河西之地,以告祖辈英魂。
今天,你变了没有?这是步入战国时代各国间最流行的问候语。
从春秋到战国,中原各国面临所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
以国野对立制和井田制为根本的经济体系崩盘,新兴的经济力量导致着新兴社会力量的涌现,政治权力的新一轮分配和更迭。
历史盘点 两汉魏晋对外族的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盘点两汉魏晋对外族的三大胜仗和三大败仗
导语:西汉:三大败仗: 1,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
西汉:
三大败仗:
1,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亲来讨好匈奴,换取了七十年的和平。
2,吕后时征讨南越赵佗之战,两万汉军在东南山地中几乎全军覆没,吕后本人也气病,不久后去世。
从此南越得以割据东南地区达三十年。
3,汉武帝时征讨匈奴的燕然山战役,汉军原本节节胜利,谁知汉武帝在后方办了前线统帅李广利的罪,导致李广利反叛,最终失利,此战后汉武帝停止了北追匈奴的步伐,停止了对外用兵,匈奴得以在漠西地带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三大胜仗:
1,汉武帝时的漠北大会战,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铁骑与匈奴会战,消灭匈奴骑兵十万多人,几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
此战后匈奴由漠北迁徙到漠西,再无力与中国对抗。
而鲜卑族却西迁蒙古草原,填补了匈奴留下的空白。
2,汉武帝征南越之战,此战先败后胜,先是终军的两千汉军被全歼,使汉武帝下定了扫平南越的决心,程不识的两万大军经浴血奋战,终于平定南越,从此,东南沿海尽为中华版图。
3,陈汤灭匈奴之战,此战杀死了匈奴单于,使匈奴归附于汉朝,生活常识分享。
河西之战简介
河西之战简介河西之战是汉武帝继漠南之战后对匈奴所采取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行动,也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最重大的3次战役之一。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西汉王朝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地区。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河西之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河西之战分析中文名称:河西之战参战部队:汉军,匈奴右部主力战争结果:汉军完胜时间:公元前121年地点:中国人物:霍去病汉武帝卫青李广河西之战详情第一次河西之战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
这就是第一次河西之战。
他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后,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
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围这些部落后,很轻易的就迫降了他们,并不抢掠他们的财产与子民。
这样一则是为了减轻负担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轻装上阵以便高速推进,让其他顽抗的匈奴正规军始终无法做出有组织有计划的反击;二则就是为了孤立“钦差大臣”伊稚斜之子。
接着,霍去病继续纵横河西,往北再回头向南,纵横两千里,在焉支山(今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大黄山)南北杀了一整个来回,终于在皋兰山(今甘肃临夏县东南)与集结起来的匈奴部队短兵相接。
经此一战,折兰王被杀,卢侯王被斩,浑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全体被擒;甚至休屠部的圣物“祭天金人”都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汉军这边,不但杀光了匈奴军的全部精锐,斩首八千九百六十级,并擒获了大量俘虏与辎重,而且兵力损失基本可忽略不计(锐悍者诛,全甲获丑)。
第二次河西之战汉军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为保证作战突然性,稍事休整,于同年夏,汉武帝命令霍去病第二次率军出击河西地区,并派合骑侯公孙敖随同出征,发起第二次河西之战。
这时匈奴也侵入代郡、雁门郡,杀死和抢走数百人。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兵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部。
霍去病与公孙敖合领骑兵数万,都从北地出兵,分道进军向西进击。
霍去病出了北地后,已远远地深入到匈奴之中,因合骑侯公孙敖走错了路,未能与霍去病军会合。
周纪二12河西之争
周纪二12河西之争河西之争秦晋(魏)所争的河西之地,大体在今陕西东部的洛河与黄河之间。
范围相当于今日华阴、华县、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和韩城八地,南北自华山直抵禹门口,东西自蒲城直抵黄河西岸。
因为其地处黄河以西,而被称为河西。
注:少梁—韩城芝川镇、颌阳—合阳坊镇、元里—今澄城交道县元里村、临晋—今大荔县朝邑镇,黄河西岸,因紧靠晋国而取名为临晋,对岸便是晋国控制的蒲津渡、郑—华县毕家乡,阴晋—华阴东。
若要用一句话讲明河西的重要性,倒是可以参考《大秦帝国》里秦孝公的台词,“秦东关防,险在桃林,势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占据河西高原,才能居高临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关防要塞。
”【具体还需要认真研究区域的地理环境,甚至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课题】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
经过一系列战争,取得河西之地后,秦国进一步开启了东进的步伐,还是以魏国为突破口,渡过黄河,夺取了汾阴、皮氏,攻打焦城。
汾阴即现在山西运城万荣县,皮氏即山西河津市,二者都在黄河以东,焦,应该是西周的焦国,姬姓焦国都城,按照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在山西灵宝市境内。
通过地图研究,这次战役中,秦国打开了进入中原的通道,同时扼住了楚国侵扰的路线,为下一步大举进攻中原建立了基础。
楚威王薨,子怀王槐立。
在历史上有两个楚怀王,熊槐是前楚怀王,是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
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积极施行变法革新,只是后来被秦昭襄王扣押,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
第二个楚怀王就是楚霸王项羽推举出来的“义帝”熊心,最后被项羽派人杀害。
宋公剔成之弟偃袭攻剔成。
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君。
宋国的国君——宋剔成君的弟弟宋偃,发动兵变,袭击并打败了宋剔成君,宋剔成君逃亡邻国(也是宋国一直依赖的靠山)齐国,宋偃自立为君,历史上成为宋康王,不过因为他大肆发动战争,暴虐不堪,诸侯称为桀宋,并最终身灭国亡。
第三次河西之战
第三次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注定要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秦国绝不会放弃这块战略要地。
而魏国又忙着和中原列国打仗,无暇西顾,于是秦国再次企图夺回河西地区,并且连战连胜,可是这样的势头却被庞涓给拦住了。
第三次河西之战,秦军三胜,为何还是败给了魏国呢?
第三次河西之战距第二次河西之战间隔时间更长,这一次秦国蛰伏了23年。
期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继位,在秦国大力推行改革,知道献公晚年时,国力才有所提高,于是秦国趁着魏国主力正胶着于中原战场,再次攻魏,打算夺回西河郡。
公元前366年,魏国在武城被秦打败,接着洛阴的魏韩联军也败给了秦国。
公元前364年,秦军越过黄河,大败魏军于石门,最后在赵国支援下才退兵。
公元前362年,魏国与韩、赵联军大战,秦国趁机攻魏,在少梁大败魏军。
秦军此时势头大胜,但是这时魏国调来了庞涓。
庞涓能与孙膑成为宿敌也有其过人之处的,率军攻秦时,采用了攻其必救”之策,一举突破秦河西防线,最后秦国甚至被迫将都城迁回泾阳。
大获全胜的前景瞬间破灭。
其实秦国的战败一定关键还是在于秦国没有真正的强大起来。
尽
管献公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次战胜也是因为有献公的军事能力做支撑,献公去世之后,秦军很快败于魏国之手。
况且那时候魏国的主力部队并不是在河西战场上,所以秦国才有机会一连三胜,但是一旦主力回援,秦国战败就在意料之中了。
【历史连载】汉匈百年战争之战役(四):河西之战
【历史连载】汉匈百年战争之战役(四):河西之战河西地区指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古人称为河西,又因为它处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又被称作河西走廊。
秦朝时河西地区归大月氏统治,汉武帝曾试图联合大月氏一道攻打匈奴,并派张骞出使大月氏。
但没想到后来河西地区全部为匈奴占领,张骞也被抓了,九死一生才逃回来。
经过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撤退至漠北,于是汉武帝把目光投入到河西地区,目的是消灭匈奴的右部势力,切断匈奴与羌人、西域各部落的联系,从而彻底歼灭匈奴。
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
霍去病部从陇西郡出发,一改汉军往日的阵地战战术,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六天转战上千里,重创了匈奴五个部落王国,这样的战术在当时的汉军还是第一次。
面对大量匈奴俘虏,霍去病又做出一个惊人决定:靠着他的威名,凡是愿意跟随他的,他收为部下,不愿意的,他放走了,放走前还告诉他们汉朝的仁义和威武,让他们向族人转达,就这样许多匈奴人纷纷投靠汉朝,再后来,他们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汉人。
紧接着,霍去病部再次转战千里,纵横焉支山,并一举歼灭该处的匈奴主力八千余人,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之子及大量匈奴官员,缴获物资不计其数。
此战过后没多久,匈奴入侵代郡、雁门郡(匈奴也玩起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
于是,汉武帝命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从右北平进攻匈奴左部,命霍去病、公孙敖从北地进攻匈奴右部。
张骞、李广出发后,张骞的主力部队未能及时赶到战场,导致李广部四千人遭到匈奴左贤王主力四万多人的包围,李广充分发挥汉军战术意识强、纪律严明、弓箭射程远的优势,以骑兵射手为主力阻挡匈奴军队,并让儿子李敢率小股部队击破匈奴阵型。
就这样,匈奴人有十倍的兵力优势,却拿李广部没办法。
后来,张骞主力赶到,匈奴撤军。
李广部歼敌近四千人,自身也损失殆尽,霍去病、公孙敖出发后兵分两路,但公孙敖后来迷路了,未能与霍去病汇合,霍去病胆大心细,他没有坚守等同伴,而是单独进军,沿着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他先由宁夏灵武渡过黄河,向北越过贺兰山,川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经小月氏部落(居住在甘肃酒泉一带未远走他乡的月氏人),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两千余里,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弱水上游地区,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起猛攻。
历史趣谈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
导语:背景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
到晚年时,国力转弱
背景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
到晚年时,国力转弱为强,并企图夺取魏国的河西郡。
而此时魏国主力陷于中原战场,不能自拔。
经过
前366年,魏国在武城(今陕西华县东)筑城,为秦所败。
接着秦在洛阴打败了魏、韩联军。
前364年,秦将章蟜领军越过黄河,攻入魏的河东,在石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大败魏军,并斩首6万魏军,在赵国的支援下,秦才退兵。
这时周显王派人向秦祝贺。
公元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今山西省翼城县南)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庞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同年,秦献公去世。
由于魏国在河西战场三次大败,魏以庞涓为主将率军攻秦,庞涓用“攻其必救”之策,一举突破秦河西防线,威胁秦都栎阳,秦被迫将都城迁回泾阳。
评价
秦献公虽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革使秦国停止了继续沉沦,但却没有真正使秦国富强起来。
事实上,三次对魏战争之所以胜利,完全是秦献公个人军事能力和威望所致,非秦国军力的变强,此时任意一场败仗都会使秦国已面临崩溃。
此时魏军主力并不在河西,秦尚能与之一战,
生活常识分享。
大秦帝国东出之路(上):历时近百年的五次河西之战
大秦帝国东出之路(上):历时近百年的五次河西之战引言:熟读先秦史的读者对于“河西之地”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战国前中期秦魏两国进行了历时近百年的五次河西之战。
最终商鞅变法后看似脱胎换骨的秦帝国于公元前349年,趁着魏国马陵丧师之际诱绑魏国主帅公子卬,一战而定获得了关中平原的完整地缘。
光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今天就好好扒一扒这段荡气回肠的战争。
老规矩,先说说这块地皮的历史渊源。
河西的地理概念和历史归属所谓“河”自然指的是黄河,河西之地就是黄河以西的地区,大致在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是关中平原的一部分,是一段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带。
▲秦晋地缘关系示意图河西对秦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战略层面而言,没有河西,所谓“四塞之地”的关中平原也剩下西塞散关能防一防戎人,虽然抵达旧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尚需跨越泾水和洛水,但这两条小河显然不足以带来任何安全感,秦国遑论东扩,连自保都将是问题。
政治经济上来看,老秦人吃够了底子差、没文化的亏,自从被晋国在麻遂一战中打成残废以来,秦国与中原脱节太久,对“赳赳老秦”而言,河西永远寄托着他们对于文明的向往。
这块地盘最早是周天子的自留地,后来王室式微,河西先是成为周携王自立为王的基地,后被晋文侯扫荡并占据了部分城池。
▲被晋惠公割让的河西五城从地图上看,晋国的这块地皮形成了对关中的半包围格局,显然是一个立足深远的谋划,可惜后来者并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此时的秦国还在跟西边犬戎做最后的死斗,尚且操不了这么远的心,时间就这么静静地流淌了一百年,到春秋大幕开启之时,河西地区就只剩下梁国和芮国两个王室承认的诸侯,估计其他都成了晋献公灭国大业的注脚吧。
秦国对河西的占领公元前651年,作为协助晋惠公姬夷吾回国条件,晋国的“河西五城”被划入了秦国的版图,连一个观光旅游的渡口都没留下,这意味着继任者卷土重来的难度增加了。
公元前640年,秦穆公亲率大军突袭河西,一举灭掉了梁芮二国,这块丰腴之地几易其手,终于全部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公元前123年四月底,跨度达两年的汉匈漠南之战结束,经过高阙奇袭战、两出定襄之战,整个漠南之战,战役共计歼灭匈奴人3万余人,俘虏1万余人,不乏一些重量级的匈奴贵族,而汉军亦损失骑兵2万余人。
总体来说,漠南之战,并没有重创匈奴的有生力量,双方还是势均力敌。
这种均力的态势,并不是汉武帝所希望看到的。
对比双方的实力,汉帝国、匈奴暂时都无法完全吃掉对手。
北边战场,汉帝国与匈奴已经数次交锋,汉军马踏匈奴龙城、右贤王驻地,并与单于本部主力进行过激战,匈奴人的装备、军力、战法,在听取了将军们的汇报后,汉武帝都了然于心。
下一步该如何布局?汉武帝颇为踌躇。
汉武帝的布局从地理格局上看,匈奴占据整个北方草原,辽西亦有匈奴人的存在,但辽西还只是皮癣之疾,未对汉帝国造成太大的危害,况且匈奴人在辽西数量并不多,攻匈奴于辽西,显然并不划算。
匈奴人并非像汉朝那样中央集权,而是由众多部落组成。
单于主力全部集中在汉帝国北部,西边存在着众多匈奴部落,由右贤王掌控,人数众多。
经多次御前军事会议研究,汉武帝决定,兵锋西指,攻敌河西,翦敌右翼,彻底消除匈奴对汉帝国西部的军事威胁。
如果军事行动顺利,汉武帝预备在河西走廊,设置若干郡,以便强化汉帝国在此地的军事力量。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亦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汉武帝知道,这次军事行动,将与以往大大不同。
河西之地多山地、丘陵,这种域内作战,对机动性、人与马的耐力要求都异常高,兵员、装备都必须要高配置才行。
兵士从各将军手下选拔,百里挑一,身强体健,臂力过人,弓马娴熟;武器,配备汉帝国新研制的劲弩、精钢枪(刀),而带兵将军,才是魂灵,才是关键,老将皆不在人选范围,他们太过老成,大将军卫青也不太合适,他持重有余,而锐气欠佳。
汉武帝思量再三,决定起用年轻的霍去病担当重任。
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河西之战,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骡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打击匈奴的作战。
河西之战- 战争简介中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汉王朝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打击匈奴袭扰势力的作战。
汉文帝时,匈奴进占河西,以浑邪王及休屠王部族驻牧其地,西控西域,南结羌人,不断袭扰汉朝西部边郡。
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之战的胜利后,为打通西域道路和保卫西北边郡,即组织骑兵部队进军河西。
二年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人,由陇西出击匈奴,至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西,杀卢侯王、折兰王,俘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歼灭近9000人。
汉军损失十分之七。
同年夏,霍去病率数万骑再次进军河西,同时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出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以钳制左贤王,策应河西作战。
霍去病出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经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沿黄河北行,在朔方郡窳浑(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南)境转向西北,到达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沿弱水(今甘肃纳林河)南进,向祁连山地区匈奴发起猛攻,杀3万余人,俘小王、将军等百余人,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
汉军损失十分之三。
河西匈奴受两次沉重打击,单于震怒,欲诛杀浑邪王、休屠王。
两王恐惧,共谋降汉。
休屠王后又反悔,浑邪王将其斩杀,合并其部,率4万余人降汉。
河西之战,汉军充分发挥骑兵快速灵活的特长,实施远程迂回,突然袭击,重创匈奴右部。
汉朝先后于该地区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河西之战- 战争背景在合黎山、龙首山和祁连山之间,有一处东南——西北走向、长达l 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古称“河西”,今因其地理特征又称为“河西走廊”。
这个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走廊,水源丰富,土质肥沃,宜耕宜牧,又是中原腹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汉文帝初年,匈奴逐走月氏人,占据了河西之地。
匈奴单于奴单于命挥邪王统治河西的西部,大约当今甘肃酒泉地区;命休居王管辖河西东部,大约当今甘肃武威地区。
河西之战:霍去病征河西,匈奴人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河西之战:霍去病征河西,匈奴人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西汉在连续取得河南、漠南之战的胜利后,由于匈奴单于伊稚斜和右贤王部都远迁漠北,如此河西走廊的匈奴就势单力孤了。
公元前121年(汉元狩二年)汉武帝刘彻利用这一战机,对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等部发起进攻。
战争的起因:在漠南之战前汉武帝刘彻就派遣张骞出塞,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可是大月氏表示自己不想与匈奴为敌,这个联合计划就取消了。
到了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伊稚斜和右贤王部深知汉军日渐强大,因而决定暂避锋芒带领族人向漠北迁移,而河西走廊的匈奴本就实力不强,只剩下个左贤王虽不断袭扰边境,但规模不打,活动范围也在东北区域。
此时河西走廊的匈奴,也就是浑邪、休屠二王,汉武帝刘彻认为这是个好时机,准备一举肃清河西走廊的匈奴,因而汉武帝刘彻命霍去病率领西汉铁骑两次出征河西。
战争的过程:第一次河西之战,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锐汉骑一万,自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进击河西匈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经过乌盩山(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之乌鞘岭),大破遫濮王部众。
渡狐奴水(今甘肃石羊河),历五个王国,对降服者予以安抚,对抵抗者则击破,匈奴单于之子都差点被俘虏。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之大黄山)向西北进击千余里,击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虏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获休屠王之祭天金人,共斩获8900余人。
第二次河西之战,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汉武帝再次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河西,此次汉武帝还命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分两路进击河西匈奴。
以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为次要出击方向,牵制左贤王。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精锐骑兵独领一军进行战略迂回作战,渡黄河后,沿沙漠南缘,向西北迂回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又转向西南,沿弱水(今甘肃纳林河)转向西南至小月氏(今甘肃敦煌市南湖镇旧关遗址西南),又转向东,至祁连山。
霍去病的成名之战:河西大战
霍去病的成名之战:河西大战霍去病是个典型的高富帅,颜值高并且会武功。
虽然出身比较卑微,是平阳公主府中女奴的私生子,但一战封侯,首次亮相就惊艳绝伦。
根据司马迁记载,公元前123年春,18岁的霍去病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出征。
当时卫青军功卓著,这次又亲率大军北征,并且兵分六路,分别为: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
这里面单拎任何一个出来,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每路率领1万兵士。
此次,是卫青擅长的合围战术。
考虑到霍去病年少,从未上过战场,又是自己的外甥,卫青就安排了霍去病率领800人在主战场附近警戒。
这次战役中,六路大军的战果非常一般,其中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的部队损失惨重,苏建在突围后做了逃兵,赵信本来就是匈奴将领,此次战败后直接就投降了匈奴。
而此时,只率领800兵士的霍去病,打了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所遇敌兵2000多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王公贵胄,不但将他们全部歼灭,还活捉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更出彩的是一队人马毫发无损地返回。
这是霍去病第一次踏进战场,并且只有18岁!一战成名后,隔年春天,也就是公元前121年,20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单独率领1万精兵出征匈奴。
在这次被称为"河西大战"的战役中,有著明显霍氏风格的闪电战、奔袭战、迂回战,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屡战屡胜,攻无不克。
霍去病是个战争天才,不但勇猛,而且还熟知战术,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此次战役有两个小插曲,一是霍去病在6天中转战匈奴的5个部落,所向披靡一路猛进,运兵神速堪称一绝;二是不但将匈奴的大将卢侯王、折兰王、浑邪王子等全部斩杀,还抢走了被匈奴休屠王视为圣物的祭天金人。
霍去病也挺逗,打赢了就得了呗,还要把人家信仰的圣物给掳走,不过,他才20岁嘛,正是调皮的年龄!经此一役,霍去病战神之名大震,甚至盖过了他舅舅卫青。
当然,更牛的还在后头——同年夏,霍去病乘胜追击,收复河西平原,并经过祁连山一战,将匈奴逼退到甘肃焉支山以北,重新打通长期被匈奴霸占阻塞的通往西域的商道。
河西之战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
河西之战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河西之战是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那么你了解河西之战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河西之战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河西之战的发生经过河西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也就是在今天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曾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
关于这次战争总经过了五次战争。
在第一次河西之战中,魏国用了先在河西站稳脚跟,再大举进攻扩大战果,最后巩固占领地区的战略七年,魏军首先在河西少梁修筑城池,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
秦国随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
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进行备战。
秦军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外扩张。
在这次战争中魏国采用先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再大举进攻,后扩大战果的方略,有效地完成了进攻河西之地的作战,将秦军赶到洛水一带,扩大了魏国势力,给秦国以沉重打击。
第二次河西之战,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秦军退守洛水一带,它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后来,经过数年的用心准备,秦国于周安王元年开始进攻魏国,周安王九年与魏国战于汪,周安王十二年又与之战于武城,企图夺回河西要地。
魏国军队则全力与秦军作战,最后的结果是魏军经反复冲杀,将50万秦军打得大败,取得了辉煌战果。
第三次河西之战,由于魏国在河西战场三次大败,魏以庞涓为主将率军攻秦,庞涓用“攻其必救”之策,一举突破秦河西防线,威胁秦都栎阳,秦被迫将都城迁回泾阳。
第四次河西之战,秦国在商鞅实行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
而魏国忙着与东方各国交战,无暇西顾之际,秦国开始大举的攻入魏国的河西郡。
最后,秦孝公被迫在彤(今陕西华县)和魏惠王相会修好,并归还所得的魏地。
在第五次河西之战中,魏国名将庞涓自杀,魏军主力覆灭,又遭齐楚赵秦等国轮番进攻,从此一蹶不振,国力遭到严重害,沦为二流国家。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大了国力,又革新了军队,拥有了出关夺取天下的实力,而魏国的衰落则简单化了秦国东出的难度。
河西之战及其影响
河西之战及其影响高一萍【摘要】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8(023)001【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汉武帝;元狩二年;河西之战;影响【作者】高一萍【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甘肃合作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4西汉时期最大的威胁来自匈奴,汉匈关系一直是影响汉朝北方和西北边疆安定的重要因素。
西汉前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虽然汉朝谨小慎微,但匈奴在和亲的约束下仍然屡犯汉边。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至汉武帝统治时期,对匈奴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击战争。
其中,以元狩二年发生的春夏两次河西之战最为典型,且在汉匈关系上影响非常深远。
一、河西之战的背景与经过河西之战是汉武帝时期与匈奴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汉匈的实力对比在这次战争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背景河西地区,在合黎山、龙首山和祁连山之间,其北居延泽(今内蒙古极西之居延海),为匈奴骑兵由漠北南下要冲,匈奴浑邪王部与休屠王部俱驻牧于此,故朔方西北、西南两面,及陇西西北面均处于匈奴侵扰势力的包围之中。
[1]55为了确保朔方和陇西的安全,以阻止匈奴侵扰势力的南下。
河西一带,在所必争。
1.匈奴方面汉武帝即位之初,匈奴内部的矛盾已开始暴露。
军臣单于在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被卫青击败后,于次年死去。
尽管他生前曾立其子於单为太子,但在他死后,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并起兵攻太子於单,使於单败而降汉。
自头曼至军臣的百余年间,虽然匈奴王侯贵人南下降汉的屡见不鲜,但太子级别的前所未有,可见这次争夺单于之位引起的内乱是相当严重的。
伊稚斜单于即位后,对西汉边郡进行了更加频繁的袭扰。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夏,匈奴万骑侵入代郡,杀太守恭友,掠略千余人而去。
古浪历代战事
历代战事张既讨伐卢水胡三国时,古浪属于魏国的版图。
魏国建立后,220年,魏文帝曹丕设置凉州,治姑臧,在古浪设置苍松、揟次、朴环三县,属武威郡。
当时,在永昌一带活动着少数民族卢水胡。
卢水胡是古罗马东征军的后裔,古罗马东征军失败后,许多人流亡进入西域,后来曾多次参与了地方上的兵事活动。
黄初二年(221),其首领治元多等起兵反魏。
声势浩大,姑臧城情况十分危急,河西走廊因此陷于混乱,曹魏帝曹丕召回凉州刺史邹岐,任命西都长安京兆尹张既继任,令其统兵数千人从颤阴口(今靖远、景泰间的黄河渡口)过河,增援凉州。
治元多得讯后,估计张既要从颤阴口渡河,便在这里伏兵七千。
张既探得这一情报,将计就计,佯从颤阴口进兵,暗中却率兵从金城(今兰州)渡过黄河,借助莽莽苍苍森林的掩蔽,通过“车不双轨,骑不并道”的险地古浪峡,潜入揟次(今土门镇)。
他们迅速包围卢水胡在揟次的守敌,张既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一举攻占揟次,全歼守敌。
而后,率将士趁胜疾行,突然出现在武威城下,阻断了卢水胡的退路。
治元多以为是神兵天降,迫于形势不利,匆忙退兵至显美 (今永昌县东南)。
后来,张既巧伏兵,卢水胡大败,被俘被杀者达5万余人。
古浪险要的地理位置在这次交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得之,可进退自如;失之,则全局陷于被动。
符坚大战洪池岭氐族是一向居住在中国西部的民族,魏晋时,大部分集中在今陕西泾阳、兴平和甘肃南部武都、成县一带。
东晋太元元(376)年氐族人符坚建立的前秦政权消灭前凉,在今县境内设置了苍松、揟次2县,建立政权达10年之久。
东晋兴宁元年(363),前秦大将李俨等率军队占据陇右,前凉王张天锡派杨通为监事锋军事、前将军,前去金城;掌琚为使持节、征东将军,向东南进发;游击将军张统从白土出发;张天锡自率3万人马到苍松,讨伐李俨。
两军激战,李俨大败,便入城固守待援,并派儿子李纯向苻坚求救,苻坚派将军王猛救援。
王猛率援军与张天锡交锋,张天锡不敌王猛,大败,死者十分之二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第四次河西之战简介:魏军先败后胜未丢失寸土
导语:背景秦国在商鞅实行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
而魏国忙着与东方各国交战,无暇西顾之际,秦国开始大举的攻入魏国的河西郡。
经过前354年
背景
秦国在商鞅实行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
而魏国忙着与东方各国交战,无暇西顾之际,秦国开始大举的攻入魏国的河西郡。
经过
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魏国救卫,在南梁大败赵军,并进围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楚。
秦乘魏进围赵国首都邯郸的时机,于前354年在元里大败魏军,并占领少梁;同时派公孙壮伐韩,深入韩地,占领上枳、安陵、山氏,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前353年,齐国以田忌,孙膑为将,发兵救赵。
同年齐军大败魏军于桂陵,楚亦出兵魏国。
公元前352年,秦乘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之机,由庞城东渡黄河,包围了魏故都安邑,魏守军降。
次年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国固阳的守军,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只好投降,秦国收回了一部分的失土。
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
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的联系。
至此魏国四面受敌,然而毕竟是当时第一强国,攻破赵都迫使赵结城下之盟后很快联合韩国大败齐军等诸侯军于襄陵,齐国,楚国求和。
魏国在前351年以后陆续与东方各国结盟讲和后,调集军队向秦国反击,在前350年夺回了旧都安邑,西进并包围了定阳(今陕西延安东南),在魏国的攻势之下同时又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孝公被迫在彤(今陕西华县)和魏惠王相会修好,并归还所得的魏地。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