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 赵佶手书道德经道德经二章

合集下载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原文《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搏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监;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复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恍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随;或噤或吹;或疆或锉;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铦庞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弗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之胜刚;弱之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恒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谓地无以宁;将恐发;谓神无以灵;将恐歇;谓谷无以盈;将恐竭;谓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谓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是其以贱为本也非欤故致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珞珞若石..《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右边是一个页字;左上边一个业字下面是一个系字;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婨;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称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诎;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其用不屈;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懵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惜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度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竽..盗竽非盗也哉《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奚以知天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袄..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之..故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中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恒之..《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道德经》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恒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恒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则希不伤其手矣..《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道德经全文讲解

道德经全文讲解

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道德经》全文的讲解: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主要阐述了“道”和“名”的观念。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始基,是超越感官和理性认识的绝对存在。

而名则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主观认识和命名。

通过无欲和有欲的观察方式,可以领悟道的奥妙和万物的踪迹。

最后强调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相对观念,指出道是万物变化的总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一章进一步阐述了相对观念的生成和变化规律。

美与丑、善与不善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界限。

同时强调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相对概念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转化关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这一章强调了道家对于社会治理的态度和方法。

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等原则可以消除人们的欲望和争斗之心,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人民内心虚静、生活富足、身体强健,同时消除他们的主观意识和欲望,使他们处于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

第四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章揭示了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价值观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在大道废弛、智慧出现、六亲不和、国家昏乱等情况下,这些价值观才会被强调和推崇。

因此,人们应该超越这些价值观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第五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老子: 「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治之人圣以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存身而身其外﹔先身而身其后人圣以是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章一十第: 经」德「道: 子老.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老子道德经全文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經」: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与, 前后相随。

恒也。

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就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似万物之宗﹔湛兮,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谷神不死, 就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就是谓天地根。

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

老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二章原文和翻译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其中的第二章,更是被誉为集大成者之章,它不仅展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更深入人心地启发着人们的生命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与思考。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老子《道德经》第二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全世界都知道“美之为美”,但这样也就意味着其反面——“丑陋”也同样存在。

所有人都明白“善良之为善”,但也随之产生了反面——“邪恶”。

因此,有和无彼此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正因为如此,圣人做事不强求,行为不言传,万物皆自生而不加干涉,生产自然而不强制,成功后也不留恋其功,只是把事情办完而已。

只有如此才能处于长久不变的地位,不会被时间所淘汰。

老子第二章中,描绘了“有”与“无”的相互生逢,把众生的善恶与美丑,都比喻成两面金子,一面上刻着“美好”、“善良”,另一面上刻着“丑陋”、“邪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这一种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相当深入人心的,深刻地反映了老子饱受战乱所带来的人民疲惫和深刻焦虑。

此外,老子第二章还告诫人们不要仅仅为求做好事而做好事,而是要像圣人一样处之泰然,不用言语,不用行为,随缘而为。

这种处事方式通俗易懂,直白而深刻,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生活指导。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第二章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和人生道路的指引,已经吸引了无数学者和爱好者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虽然这篇文章只是简短地介绍了老子二章的原文和翻译,但相信读者们也能从这些内容中领悟更多的道理和知识,用于指引我们在今天这个纷繁世界中的生活和人生。

道德经 第二章

道德经 第二章

《道德经》第二章反①也者,道之②动③也;弱④也者,道之用⑤也。

天下万物生于始有⑥,始有曰无。

译文皈依大道,遵道奉法,道之所感动;弱者柔弱,遵循道法,道之所用。

宇宙万物派生于大道,大道(场)夷希微是无物为无。

注释①反:(1)通“皈”。

皈:皈依,归依。

皈依:谓身心归向﹑依托。

归依:归顺,皈依;依附;投靠,依靠。

(2)通“返”。

返回;回归。

(3)回报;复命。

(4)返朴归真。

返朴归真,也作返璞归真,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还原本质。

②之:(1)(会意。

象艸过屮。

枝茎益大。

本义:出,生出,滋长)(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3)之所。

③动:(1)使用,动用。

(2)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3)触动感应,感动。

感动: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犹感应,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

(4)行为。

④弱:(会意。

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 shān)表示须毛丝线和画饰的花纹,合起来表示柔弱。

本义:遵循自然法则的屈能伸的柔弱事物蕴含巨大生命力或能量。

) 弱者柔弱,遵循自然法则,能屈能伸,蕴藏巨大生命力或能量,前途不可限量。

柔:植物初生而嫩,树木可曲可直,能屈能伸。

“弱”是两把双曲反弯复合弓的象形。

弓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

箭加装了镞还有羽翼,提高了箭穿透力和稳定性。

复合弓的变形是在制造的时候,让它的两端往前弯曲(以蒸气处理和用力挽拉此层压物),这种后弯的弓可产生更大的力量,并需要高度的体力和技术操作。

弓弩箭的使用是人类技术史的一次重的大进步,人们通过实践,逐步认识到了可以利用弹性来储存来储存能量。

当我们拉一个复合弓的时候,弓片会发向内弯曲,这就是你拉弓的力量传递到了弓片上,而弓片的变形是将你的拉弓的动能转变为了弓片形变的势能。

当我们释放弓弦的时候,弓片所存储的势能又通过弓弦的位移传递给了箭,转换为箭飞行时的动能。

道德经上下篇

道德经上下篇

道德经上下篇《道德经》分为上篇和下篇,其中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

具体章节如下:上篇《道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下篇《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道德经第二章素材

道德经第二章素材

道德经第二章素材道德经,这部古老的东方哲学著作,是道家学派的源头和基石。

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言,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哲学、艺术、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重点解读道德经的第二章,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第二章开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传达出道家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

在这里,“无名”和“有名”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状态,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无名”象征着混沌初开,天地未分,是一种原始的、无形的存在状态;“有名”则象征着万物诞生,各有所名,是一种具体的、有形的存在状态。

这种理解赋予了“道”以形而上学的含义,表达了道家对于宇宙生成的理解:宇宙从混沌到有序,从无名到有名,是“道”的体现和作用。

这一理解对古代道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宇宙的新视角,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比如在治理社会方面,它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要尊重自然规律,这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是第二章的另一经典语句。

这句话强调了道的无常和变化,告诫人们不要执着于表面现象,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常无欲以观其妙”则是引导人们要从纷繁复杂的世间欲望中解脱出来,以清明的头脑观察和理解世界的奥妙。

这种深刻的洞见和冷静的思考方式,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欲望,人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理解更加深入,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如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经的第二章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常无欲以观其妙”等思想,可以作为一种指导原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比如在环保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无为而治”的理念,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和破坏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

在个人生活方面,“常无欲以观其妙”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的思考,不被欲望所左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价值。

道德经三帝注

道德经三帝注

道德经三帝注作者: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經名: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

作者:唐玄宗李隆篡。

四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參校本:敦煌卷子P.2375號。

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序昔在元聖,強著玄言,權輿真宗,啟迪來裔。

遺文誠在,精義頗乖。

撮其指歸,雖蜀嚴而猶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

其餘浸微,固不足數。

則我玄元妙旨,豈其將墜?朕誠寡薄,嘗感斯文,猥承有後之慶,恐失無為之理,每因清宴,輒叩玄關,隨所意得,遂為箋注。

豈成一家之說,但備遺闕之文。

今玆絕筆,是詢於眾公卿臣庶道釋二門,有能起予類於卜商,針疾同於左氏,渴於納善,朕所虛懷渴於納善,朕所虛懷,苟副斯言,必加厚賞。

且如諛臣自聖,幸非此流,縣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諱,咸可直言勿為來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卷之一道經上道可道章第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者,虛極之妙用。

名者,物得之所稱。

用可於物,故云可道。

名生於用,故云可名。

應用且無方,則非常於一道。

物殊而名異,則非常於一名。

是則強名曰道,而道常無名也。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無名者,妙本也。

妙本見氣,權輿天地,天地資始,故云無名。

有名者,應用也。

應用匠成,茂養萬物,物得其養,故有名也。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人生而靜,天之性。

感物而動,性之欲。

若常守清靜,解心釋神,返照正性,則觀乎妙本矣。

若不正性,其情逐欲而動,性失於欲,迷乎道原,欲觀妙本,則見邊徼矣。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如上兩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

動出應用,隨用立名,則名異矣。

同謂之玄。

出則名異,同則謂玄。

玄,深妙也。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意因不生,則同乎玄妙,猶恐執玄為滯,不至兼忘,故寄又玄峽遺玄,示明無欲於無欲能如此者,萬法由之而自出,故云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章第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美善者,生於欲心,心苟所欲,雖惡而美善矣。

故云皆知,以己之所美為美,所善為善矣。

《道德经》道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道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道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经·第二章
作者:李耳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

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

居,担当、担任。

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

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德经》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德经》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德经》博大精深,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两千多年来,诞生了千百篇注解老子的著作,光著名学者、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本人就收集有历代研究老子著作262种。

这千百种著作的作者按朝代分有先秦及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若按阶层划分有学者,有王公大臣,有将军,有诗人,有画家,甚至还有四位皇帝。

一、唐玄宗的《道德真经注》和《道德经义疏》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自始至终尊老奉道的王朝。

老子姓李,高祖李渊尊老子为始祖。

第二代皇帝太宗李世民下诏扩建鹿邑老子生地故里太上老君庙。

第三代高宗李治亲往鹿邑老子故里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命王公百官及举子皆习《老子》。

唐玄宗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他在位四十五年,对老子及道教的尊崇达到了顶峰。

唐玄宗说老子是“万教之祖,号曰玄元,东训尼父,西化金仙”,玄宗不仅每晚对老子顶礼膜拜,还三次给老子封爵加号,拨款增修鹿邑老子生地庙宇。

又下诏全国增建老子庙,并命各地铸老子像。

在鹿邑太清宫内,藏有一通距今一千多年的巨碑,名为“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

唐玄宗及整个李氏唐朝的尊老,使老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也使道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二、宋徽宗的《御注道德真经》宋徽宗赵佶尊崇的不是老子的治国理身之要,而是利用道教神话去神化自己,徽宗亲作《天降临示见记》颁示全国,大肆宣传天神降临之事,命建真宫,以迎天神降临。

当金军大举南侵,徽宗仍在宫内设坛企图借助道士的神鬼之术退兵。

在他的影响下,蔡京、童贯等奸臣们也利用道教神化徽宗的同时神化自己,称自己是仙吏与人臣合一的官僚,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排斥异己,尽情享乐,使政治更趋腐败。

道德经二章感悟分享

道德经二章感悟分享

道德经二章感悟分享嘿,朋友们!今天来和你们唠唠我读《道德经》二章的那些奇葩感悟。

《道德经》二章一上来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就好比啊,全世界都觉得大长腿是美的标准,那腿短的就感觉自己被打入了“丑”的冷宫。

美和丑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大家都一股脑地往美这边跑,丑那边就翘得高高的,孤零零的。

这就告诉我们,这美丑善恶啊,都是相对的概念。

就像白天和黑夜,没有黑夜的衬托,白天哪能显得那么明亮呢?可人们往往就只盯着美和善,把丑和恶踩在脚下,这多不公平啊,就像只给冠军鼓掌,亚军季军都被无视,人家也很努力的好不好!接着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这让我想到,有和无就像魔术表演。

魔术师一挥手,原本空空的箱子里变出了鸽子,这就是无中生有。

而鸽子飞走了,又变回无了。

难易呢,就像爬楼梯和坐电梯,对于年轻人来说爬楼梯可能不算难,但对于老年人就难了。

可要是电梯坏了,年轻人也得觉得难。

长短那就更好玩了,就像长颈鹿和小老鼠,长颈鹿觉得自己脖子长能吃到高处的树叶很骄傲,小老鼠可能还觉得自己短小精悍,能钻进小洞里找吃的,比长颈鹿方便多了呢。

高下嘛,就像山峰和山谷,没有山谷的低洼,哪能显出山峰的高耸,它们就像两个斗气的小伙伴,一个高起来,另一个就低下去,互相较着劲。

然后说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圣人可真是聪明啊,就像武林高手,不出招就把对手给制服了。

他不刻意去做些什么,就像一个超级酷的老师,不用整天唠唠叨叨地给学生讲道理,往那一站,学生就从他的行为举止里学到东西了。

这要是放在现代,那些爱唠叨的父母们要是能学学圣人,估计家里的孩子就不会整天捂着耳朵喊“知道了知道了”。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这万物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大自然这个大操场上玩耍,大自然这个老母亲也不干涉太多,任由它们折腾。

生出来了也不占为己有,就像母鸡下了蛋,它也不会说这蛋就只能我吃,它让蛋可以变成小鸡,让生命延续。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导语】《道德经》的语⾔⾮常讲究艺术性,运⽤了多种修辞⽅式,使词句准确、鲜明、⽣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

下⾯是分享的《道德经》注⾳版第⼆章原⽂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倾,⾳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万物作焉⽽不辞,⽣⽽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版】 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 斯(sī)恶(è)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之(zhī)为(wéi)善(shàn), 斯(sī)不(bù)善(shàn)已(yǐ).故(gù) 有(yǒu)⽆(wú)相(xiāng)⽣(shēng),难(nán)易(yì)相(xiāng)成(chéng), 长(cháng)短(duǎn)相(xiāng)形(xíng),⾼(gāo)下(xià)相(xiāng)倾(qīng),⾳(yīn)声(shēng)相(xiāng)和(hè),前(qián)後(hòu)相(xiāng)随(suí). 是(shì)以(yǐ)圣(shèng)⼈(rén)处(chù)⽆(wú)为(wéi)之(zhī)事(shì), ⾏(xíng)不(bù)⾔(yán)之(zhī)教(jiào), 万(wàn)物(wù)作(zuò)焉(yān)⽽(ér)不(bù)辞(cí), ⽣(shēng)⽽(ér)不(bù)有(yǒu),为(wéi)⽽(ér)不(bù)恃(shì), 功(gōng)成(chéng)⽽(ér)弗(fú)居(jū). 夫(fū)惟(wéi)弗(fú)居(jū),是(shì)以(yǐ)不(bù)去(qù). 【译⽂】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王羲之的《道德经》惊现在美国,全文560...

王羲之的《道德经》惊现在美国,全文560...

王羲之的《道德经》惊现在美国,全文560...王羲之的《道德经》惊现在美国,全文5600字,一字不少,字字珠玑,实为大雅之作,今日书坛有谁能写出了解书法碑帖的朋友都知道,很多经典碑帖都流落在海外,主要分布这几个国家:法国、英国、日本、美国等。

造成这种现象最大原因,就是清代晚期,末代皇帝溥仪被扫地出宫,造成宫内所藏的很多文物、书画墨迹等等流落在军阀之手,然后这些军阀又变卖给外国殖民者,换取洋枪洋炮。

其中就包括一幅王羲之小楷《道德经》,据考证是极其珍贵的唐拓本,曾经被宋徽宗赵佶所收藏,卷首有“宣和”的印鉴。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该卷《道德经》也是随身所带,不知何故,流落到日本被邨井渐甫收藏,在二战期间,被人带到美国,先珍藏在哈佛大学博物馆!邨井渐甫是日本的收藏家,也是一位汉学家,他小楷非常精湛,并文末题写一段跋文,表达自己对书圣王羲之的赞美之情。

虽为拓本,拓工非常精良,而且全篇《道德经》5600多字,一字不少,字字珠玑,字字精彩,犹如真迹传世,实在极为难得!关于王羲之是否写过《道德经》,其实在史上早有表述,据《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所记载: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王羲之)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更为珍贵的是,还有王羲之真迹鉴定大师褚遂良题写一段鉴定的跋文,喜欢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

王羲之小楷《道德经》可以说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全篇一气呵成,清雄雅正,刚柔相济,意境高远,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今日书坛有谁能写出!书不入晋,总归野道,想学好书法,一定要从魏晋开始,首选王羲之,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王羲之小楷《道德经》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级的复制技术,与原作相差无二,期待您的喜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