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精选6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0d70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a.png)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作为一个可以借鉴的教育案例,它可能是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中的失败案例。
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精选6篇),一起看看吧!小学语文教学案例1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
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
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
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进取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小组汇报。
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
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梦想、智慧和创造力”等名言和对谈迁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等话语以及学生合作表演。
老王教学案例(1)
![老王教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0cba01c19b89680203d8254c.png)
《老王》教学案例崂山八中何京业【一】文本简析本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二】方法阐释《老王》是一篇以作者内心反思写成的回忆人的散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阅历和体验有一定的距离。
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只感受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老王是一个善良不幸的人,但并不明白作者在文章最后为什么还要对老王产生愧疚。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打算从学生最初的感受入手,去体察老王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善良,着重品味文章中“老王生前去送香油和鸡蛋”这部分,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
让学生体会到对不幸之人需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
【三】目标定位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老王这一善良的人物内心世界3、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
让学生体会到对不幸之人需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
【四】教学流程一、引题。
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
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三、品味思考(一)、评说老王: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2024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
![2024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688f42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c.png)
提升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们不断提 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将思政 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收获成长
教师们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和方法,收获了成长和进 步的快乐。
23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4
本次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总结
2024/1/28
案例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 例
2024/1/28
1
目录
• 课程思政背景与意义 • 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学生参与与体验反馈 • 教师团队建设与成长 •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
01
课程思政背景与意义
2024/1/28
3
课程思政提出背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重要举措,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 教育教学全过程。
17
学生作业及成果展示评价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能 够按时提交,并且质量较高。
2024/1/28
学生的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包 括论文、报告、PPT等,内容 丰富、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通过作业和成果展示,学生不 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 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8
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持认同态度,认为思政课程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01
教学目标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
2024/1/28
02 03
教学内容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主题,通过阅读理解、 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 表达方式。
国际法案例教学(1)
![国际法案例教学(1)](https://img.taocdn.com/s3/m/0692feb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5.png)
国际法案例教学(一)案例1 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案情]1864年普鲁士政府派遣李斯福为驻华公使,4月间,李斯福乘坐兵舰“羚羊号”抵达中国天津大沽口海域,遭遇三艘丹麦商船。
当时普丹正在欧洲因领土问题交战,于是,普鲁士兵舰将三艘丹麦商船拿捕。
清政府根据惠顿《万国公法》第2卷第4章第6节:“各国所管海面,及澳港长矾所抱之海,此外更有沿海各处,离岸十里之遥,依常例归其辖也。
盖炮弹所及之处,国权亦及焉,凡此全属其管辖,他国不与也”,认为普舰在中国洋面拿捕丹麦商船,“显系夺中国之权”。
并与普鲁士公使进行了严正交涉,最终迫使普舰释放二艘丹麦商船,并对第三艘予以折款抵偿。
[问题]1.清朝政府据以行使主权的国际法依据是什么?2.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分析]1.在传统海洋法上,根据“大炮射程说”,领海的宽度为3海里,约合10华里,沿海国对其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大沽口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现今这一标准已经过时,渤海湾也早为中国内海,对此无须多说。
2.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的意义在于,它使清朝政府认识到了国际法的有用之处,开始对国际法予以重视,从而促进了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
案例2 庇护权案[案情]1948年l0月3日,秘鲁发生了一起未遂的军事叛乱。
次日,秘鲁当局发布命令,指控美洲人民革命同盟组织指挥了这场叛乱,同时宣布将对该同盟领导人维克托·苏尔·哈雅·德·拉·托雷等进行审讯,自该日起至2月初,秘鲁一直处于戒严状态。
1949年1月3日,托雷前往哥伦比亚驻秘鲁使馆寻求庇护。
次日.哥伦比亚大使通知秘鲁政府它已对托雷给予庇护,同时请求秘鲁政府颁发他离开秘鲁所必需的通行许可证。
秘鲁对此提出异议.并拒绝向托雷颁发通行许可证。
两国随后就此事进行了外交接触,并于8月31日签署《利马协定》,同意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10月15日,哥伦比亚政府向国际法院书记处提交了诉讼请求书。
双方的诉讼主张及理由:哥伦比亚请求国际法院判决并宣布;(1)根据1911年7月18日《玻利维亚引渡协议》、1928年2月20日《哈瓦那庇护公约》和美洲一般国际法,庇护国哥伦比亚有权为该项庇护的目的确定避难者被指控的罪行的性质;(2)领土所属国秘鲁有义务向避难者颁发通行许可证。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公平案例(1)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公平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0a9a20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6.png)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 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同时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 交流。
互动式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 和发表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
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 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采用多样 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
03
案例分析
教育公平理论的应用
80%
机会公平
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 与课堂活动,表达观点和展示能 力。
100%
资源公平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如教材、学 习资料、教学设备等,以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
80%
过程公平
教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避免偏见和歧视,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
教学方法的公平性分析
需求。
学习风格差异
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如视觉 型、听觉型、动手型等,采用相应 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
能力差异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不同层 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使每个 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 发展。
04
案例总结
案例的启示和教训
01
02
03
04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公平要求尊重每个学生的 个性、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 化的教育服务。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和建议
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 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教学方法,为教育公平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情景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情景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7f5e8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9.png)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情景教学案例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园本课程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教学的形式,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的情景教学案例,以此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1. 情景教学案例一:《小猫钓鱼》在这个情景教学案例中,老师利用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和一些简单的道具,模拟出一个类似于垂钓的活动情境。
通过引入小猫和池塘的背景故事,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垂钓的乐趣,了解钓鱼的过程和技巧。
在这个情景教学中,幼儿不仅在玩中学,还在学中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情景教学案例二:《果蔬超市》通过模拟果蔬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体验购物的乐趣和交易的过程。
在这个情景教学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各种果蔬的名称和外观特征,还学会了购物和支付的基本技能。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幼儿不再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而是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更加自然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3. 情景教学案例三:《生活大冒险》在这个情景教学案例中,老师带领幼儿进行一次“生活大冒险”,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设置不同的情境,比如“消防员救火”、“护士给病人打针”等,让幼儿扮演相应的角色,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社会角色。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情景教学案例共享,我们可以看到,情景教学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深刻和灵活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园本课程实践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情景教学的魅力和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合并同类项》(1)教学案例
![《合并同类项》(1)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fbf0e21915f804d2b16c182.png)
《合并同类项》(1)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合并同类项( 1 )》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苏科版版)《字母表示数》中的第四节内容的第一个课时。
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学生曾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对乘法分配率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掌握了代数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合并同类项( 1)》。
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有关(同类项可以合并)体验后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本课时旨在通过学生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比较分类的思想方法,运用于学习和生活,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联想到把一个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些项进行分类整理,能否简化运算呢?带着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确定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领悟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
(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3)经历得出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
(4)通过识别同类项,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数学思想;通过合并同类项,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够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运用。
3.教学难点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正确运用。
鉴于学生对代数式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教师出示一些摆放凌乱的水果)……。
情境1:想一想(1)5个苹果+8个苹果(2)5个橘子+8个橘子=(3)5个橘子+8个苹果=生(举手):……老师,第三小题中的苹果与橘子不是同一种水果,不能相加。
2024年度优秀教学案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案例(1)
![2024年度优秀教学案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603eb03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b.png)
•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实施•教学效果与反馈目录•教学反思与改进•附录与参考资料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内容包括投影理论、制图基础、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工程制图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能力。
工程制图课程简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选用及特点选用教材教材特点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工程制图基础知识包括投影原理、视图表达、尺寸标注等。
制图技能与规范学习绘图工具的使用、制图标准与规范等。
工程实例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工程制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课内实践布置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工程图纸。
企业实习03教学过程与实施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工程制图软件、教学模型等教学资源。
导入方式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工程制图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课前准备与导入课堂讲解与演示讲解内容详细讲解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制图规范、常用符号和标注方法等知识点。
演示方式通过工程制图软件或实物模型,演示制图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制图的过程。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学生练习与指导练习内容指导方式反馈与评估04教学效果与反馈学生成绩分析成绩分布情况成绩提升情况成绩与能力的关系1 2 3总体满意度具体满意度改进建议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内容掌握情况01教学方法运用情况02教学效果评估情况0305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教学改进措施与建议加强实践教学0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02实施个性化教学03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智能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跨学科融合06附录与参考资料规定了房屋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则、图线、字体、比例、符号等,是工程制图的基础标准。
新一轮审核评估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新一轮审核评估教育教学示范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5581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9.png)
新一轮审核评估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新一轮审核评估教育教学示范案例:1. 案例一:高中语文教学示范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二:小学数学教学示范通过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三:中学英语教学示范通过多媒体教学、语境交际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 案例四:幼儿教育示范园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关注个别差异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5. 案例五:高校实验室教学示范通过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
6. 案例六:职业教育示范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基地和设置职业导向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7. 案例七:特殊教育教学示范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配备专业的教育师资和创设无障碍环境等方式,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8. 案例八:高中物理教学示范通过引入实验教学、探究式学习和模拟仿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物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9. 案例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示范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授计算机编程和网络安全知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10. 案例十:音乐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通过开设多样化的音乐艺术课程、组织音乐比赛和举办音乐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以上是新一轮审核评估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的一部分,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学科和教育层次的教学示范,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案例参考范文1篇
![教育教学案例参考范文1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f63fd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03.png)
教育教学案例参考范文1篇“教学案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工具,通过详细描述教学情境、问题解决过程和实践成果,为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在于总结和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通常包括背景信息、实践举措、成果与反思等几个部分。
”创新教学共同体,助力乡村教育发展1.案例背景为响应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号召,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城市与乡村的学校教学共同体在某县城正式成立。
本案例中,某县城的三所学校(县城第一中学、乡镇中学A、乡镇中学B)结成教学共同体,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的方式,助力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2.实践举措一、团队互助,营造教研氛围(一)组建教研团队三校通过评选确定各自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与此相对应的是乡镇中学的青年教师,他们刚进入教学岗位,需要经验和指导。
县城第一中学的骨干教师与乡镇中学的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备课和磨课。
结对教师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三校共同组建的互助教研团队不仅仅是临时性的合作,而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定期的交流和研讨,逐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共同目标的教研团队。
(二)任务驱动教研在每次教研活动前,教研团队会根据当前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
比如,在某个学科的某个单元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成为此次教研的任务。
三校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小组,分工协作,提前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设计教学方案,还要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在任务驱动的教研过程中,教师们会进行多次磨课。
每次磨课后,教师们会针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改进,确保教学设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三)观摩与反馈教研活动以同步课堂和线上教研的形式进行。
一年级《游戏冲过火力网》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游戏冲过火力网》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134b4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2.png)
1. 创新性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中的“游戏冲过火力网”情景,将传统接力游戏与趣味性、挑战性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创新性的情景创设,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2.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本案例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a. 我们在接力过程中如何保持速度和稳定性?
b. 如何在穿越火力网时,避免被“击中”?
c. 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2. 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接力跑和穿越火力网的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关键点,如团队合作、动作协调、遵守规则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创设一个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情景——“游戏冲过火力网”。通过布置场地、模拟障碍物,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刺激的战场。这样的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如何才能更快地穿越火力网?”“在接力过程中,如何保证棒的传递顺畅?”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2. 教师采用分组教学、示范法、比赛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情感态度,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Word教学案例 (1)
![Word教学案例 (1)](https://img.taocdn.com/s3/m/81cc9863caaedd3383c4d34e.png)
文字处理_B(提高篇)_04
④ 拼音指南 a. b. c. 命令位置: 格式” 中文版式” 命令位置:“格式” “中文版式”菜单 给汉字添加拼音, 给汉字添加拼音,分“组合”和“单字”两个效果 组合” 单字” 一般在正规文档中使用时,拼音的对齐方式必须选择“居中” 一般在正规文档中使用时,拼音的对齐方式必须选择“居中”模 式
文字效果: ⑥ 文字效果: 上下标效果: 上标: 上下标效果:[上标:Ctrl+Shift+『+』; 下标: 下标:Ctrl+『+』] 阳文/阴文效果:要表达该效果一般必须 阴文效果: 设置文档深色背景。 设置文档深色背景。 动态效果: 动态效果:使用此效果可以增强文档的感 观性,但该效果不能打印。 观性,但该效果不能打印。
Microsoft Office WORD
第一节:WORD文字处理
本部分课程内容
1. 2. 文字处理基础 基本文字提高
一、基本文字(录入文字)处理 基本文字(录入文字)
文字处理_A (基础篇)
① ② a. b. c. ③ ④ ⑤ a. b. c. 计算机默认中文字体:宋体;英文: 字体:计算机默认中文字体: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字号: 字号: 有『磅』和『号』两个单位。 两个单位。 计算机默认:5-72Pt;用户自定义:1-1638Pt 计算机默认: 用户自定义: 更改字号的快捷键: 变大,反之变小。 更改字号的快捷键:Ctrl+Shift+>:变大,反之变小。 字体颜色: 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边框、字符底纹、 字形:[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边框、字符底纹、字符缩放] 文字效果: 文字效果: 上下标效果: 上标: 下标: 上下标效果:[上标:Ctrl+Shift+『+』;下标:Ctrl+『+』] 阴文效果:要表达该效果一般必须设置文档深色背景。 阳文/阴文效果:要表达该效果一般必须设置文档深色背景。 动态效果:使用此效果可以增强文档的感观性, 动态效果:使用此效果可以增强文档的感观性,但该效果不能打印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拼音z c s教学案例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拼音z c s教学案例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252ba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9.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拼音z c s教学案例9篇拼音z c s教学案例 1一、教学要求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二、教材说明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
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
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
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配合学习z、c、s和zi、ci、s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二)字母教学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图,借“字、刺、丝”来读准音。
教师要讲清发音部位,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
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本课开始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
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
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
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挑读,反复练习。
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aaac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8.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
2、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教学难点: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2、你认识哪些花,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二、初读诗歌。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
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三、学习儿歌。
1、分句指名读儿歌。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
3、分组讨论。
4、指名回答。
四、全读儿歌。
五、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霜”。
01-8.16 教学案例1
![01-8.16 教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29c67db6f01dc281e43af002.png)
衣冠礼仪案例分析案例 1:赵宣子礼退刺客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是个有名的昏君。
他的大臣赵盾,非常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晋灵公,使他很不耐烦。
晋灵公就想雇一个刺客想把赵盾杀掉。
刺客天不亮就来到了赵盾的家,发现赵盾的寝室门已经打开,他整整齐齐地穿好朝服,恭敬地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等待早朝。
刺客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心想:赵盾平时独自一人,都能做到这样衣冠整齐、毕恭毕敬,连细微之处都如此谨慎恭谦的人,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
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不忠不信。
最后刺客就撞树自杀了。
赵盾因为在独处时做到了衣冠齐整,而赢得刺客对他的尊敬,也因此逃过一劫。
典故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君子之德,见于仪表。
”一个人的德行,体现在他的仪表、仪态上。
仪表、仪态就是个人的坐立行卧和基本的仪容装扮,也就是说,君子要在坐立行卧、仪容装扮上讲端庄,讲得体。
赵盾因为在独处时做到了衣冠齐整,而赢得刺客对他的尊敬,也因此逃过一劫。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衣冠的整齐,有时可能会对人生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仪表与着装会影响别人对你专业能力及任职资格的判断。
有谁会将重要任务交于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呢?如果你希望建立良好的形象,那就需要全方位地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从衣着、发式、妆容到饰物、仪态甚至指甲都是你要关心的。
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内心对生活的态度。
具有优雅的仪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案例 2:披发左衽古代中原周边少数民族的习俗是“被发左衽”,即技散头发,衣襟朝左开,与华夏传统的“束发右衽”形式不同,被认为是“野蛮人”。
春秋时期的管仲帮助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率领诸侯王室,打败北狄、西戎等少数民族,孔子称赞管仲的功劳时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我们到现在仍然能够束发冠带,着右衽之衣,行彬彬之礼,保存中华的礼仪和文化,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啊!“被发左衽”仅仅只是披散头发,衣服形式不同,就被认为尚未开化,可见古人对衣冠整齐的重视。
一人一故事剧场教学案例
![一人一故事剧场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d342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4.png)
一人一故事剧场教学案例故事剧场教学案例:《小红帽与大灰狼》目标年级:一年级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表演自信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红帽和大灰狼的道具、服装等。
2. 准备故事剧场背景音乐和配乐。
活动流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体操和呼吸练习,为后面的表演准备。
2. 故事引入(10分钟):- 教师手持小红帽玩偶,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主要角色,并简单介绍剧情。
3. 角色分工(5分钟):- 学生自愿报名,分发小红帽和大灰狼的角色,根据兴趣和特长分配演员。
4. 编排剧本(15分钟):- 将故事本文分成若干段落,每个段落分配给不同的学生。
- 学生自行编排台词和动作,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表演排练。
5. 表演展示(10分钟):- 学生根据编排好的剧本进行表演,教师鼓励、点评和指导。
- 教师可以辅助配音、音效和音乐展示。
6. 结束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 学生互相鼓掌,表示对彼此的表演的认可和支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参与故事剧场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2. 评估学生表演的准确度和表达能力。
3. 督促学生发言、互动和分享对故事剧场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其他故事剧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2.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进行交流和合作,举办更大规模的故事剧场表演。
1.1.1《感知数据》优秀教学案例
![1.1.1《感知数据》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7180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b.png)
3.让学生了解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及录取情况的变化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国情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收集数据,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2.鼓励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任务。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及录取情况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展示真实的数据图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的变化趋势,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观念和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1
![案例教学1](https://img.taocdn.com/s3/m/1380bd85a0116c175f0e4867.png)
一头驴的驴生态度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
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
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
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而事实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年轻,没有失败!看驴生豪迈,不过从头再来......人生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值得你去伤悲的事,你就当做踩在脚下的垃圾好了,让它成为你人生成功的垫脚石。
案例一:期望值过高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县,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
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
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
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起始年级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初中起始年级是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学生在小学音乐课上养成的一些习惯可能会不适应初中音乐教学环境,渐渐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在中学起始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而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享受。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就以两个教学片段为例,评析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带给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变化。
案例一《DO RE MI》
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味性的歌曲,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是一首以参与创作,体会情感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对起始年级学生的了解,知道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喜欢聆听故事,喜欢美好的画面,因此这节课我就采取了游戏的方式导入,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整节课的任务。
如果单纯的讲述这节课,要求学生听听音乐,唱唱歌就结束,那样学生对音乐课就会失去兴趣。
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从学生的年龄、生理等特点出发,从这堂课的重要性出发,我给这节课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导入本节课,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投入教学中,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课。
为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案例实景:
首先我询问学生:“同学们知道音乐是由几个音符组成的吗?”由于小学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七个音符,然后我继续问“哪七个音符呢?”,学生回答:“1 2 3 4 5 6 7 。
我让学生跟着钢琴把七个音符唱上几遍,直到他们唱熟。
接着我说:“让我们来体验音符的魔力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吧!”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音符,演唱一段简单的旋律:
13 3︱35 5︱24 4︱67 7︱
我的手指点到哪一组哪一组就演唱他们组所代表的音符,然后速度加快,学生一直演唱这一段旋律,等到学生唱的很好的时候,我随学生演唱下一段不同的旋律:5–︱1–︱6–︱4–︱3–︱1–︱2–︱5–︱1–︱6–︱7–︱1–︱2–︱1
形成了两声部的演唱,学生和我都唱的非常的尽兴,然后我问同学们这段旋律的出处,很多学生可能不知道,于是我说:“想知道这段美妙的旋律出自哪里”请听音乐。
在参与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兴奋,在聆听歌曲时变得更加积极认真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边讲故事边听歌曲边欣赏电影的方式,如我说:“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
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
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玛丽亚是如何教会孩子们歌曲的呢?请同学们看视频。
我发现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的认真,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出他们期待的眼神。
歌曲学唱完了,接着编创环节里让学生自己编创动作。
师:“女教师玛利亚教会孩子们学唱了这七个音,这些音符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现在请七个同学分别来扮演这七个音。
”让学生们自己想象一下“小母鹿”“一束阳光”“道路远又长”等等分别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展示。
此环节再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展示了他们的编创能力,学生们表现的即积极又高兴。
借着同学们高兴愉快的情绪。
我在最后一个环节又设计了拓展部分。
师:美国影片《音乐之声》里的插曲曾经一度风靡全球,影片中的片段插曲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名曲。
,各国的人们,歌唱家都来传唱。
,还有哪些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来听听。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仿佛像看动画片一样,同学们都被影片中可爱的羊群们的搞笑动作逗笑了,笑声一直伴随着下课的铃声。
[案例评析]
对六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
因此,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采取课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
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案例二:《编创与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低段的小孩子很喜欢上音乐课,他们很乐意在老师设置的音乐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成长。
到了中段、甚至高段,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了。
其实不然,只要你多用点心,在教学设计时多从他们的学习角度出发,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从兴趣出发点吸引他们,引导他们。
第11册人音版教材第六课《军民大生产》中有一个编创环节。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设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案例实景:歌词编创
师:“同学们,劳动是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作为音乐素材进行歌唱,那么在你们的家庭或学校生活中有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可以用来歌唱呢?请你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编创一段歌词。
2-3分钟的时间讨论看哪一组学生表现的又好又快。
”
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自己讨论,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本子上,然后我会走入学生中,看每一组的创作讨论的情况和结果,并对稍弱些的组的学生加以指点。
由于采取的是激将法,“看哪组表现的又好又快”,针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好胜心,表现欲望非常的强,因此用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
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也是非常强的,不一会每个组都编创出了歌词,有的组还编创了不止一首歌词,来看一组同学编创“大扫除”的歌词:
大扫除那么嗬咳,真热闹那么嗬咳,所有的同学西里里里嚓拉拉拉嗦啰啰啰太加油干那么嗬咳。
二组同学编创了一首盖房子的歌词:
盖房子那么嗬咳,搬石头那么嗬咳,大家一起西里里里嚓拉拉拉嗦啰啰啰太,起劲干那么嗬咳。
三组同学编创了一首上自习课的歌词:
做作业那么嗬咳,背单词那么嗬咳,所有的同学西里里里嚓拉拉拉嗦啰啰啰太,求上进那么嗬咳。
当然此活动最后以一组表现最优秀结束,因为一组的同学还编创出其他的歌词,诸如吃早饭等等只要他们想起来的事情都编创出了歌词还不止一首,学生的表现非常的活跃,每组同学的歌词编创也让大家乐呵了一番,课堂上大家学习的即充足又快乐!以至于每次下了课学生都会说:“老师下节课在上音乐吧!”
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同学们学的认真,也学得快乐!从快乐中掌握了知识!此”合作探究过程”对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比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
[案例评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本节课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合作者,参与者,伙伴上,拉近了与学生间的关系,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
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初中起始年级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