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
一、教育基础①小学(初等)教育★: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6-12岁儿童✧古代: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878,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即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1904,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小教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1986,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小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活动性,趣味性,启蒙(身体心理素质、学习知识、思品)②学校管理p14 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的人、财、物、事、信息、时间、空间等)✧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总务工作管理✧过程:计划(起始环节)、实施(中心)、检查(经常/定期,自上下、互相/自我)、总结(全面/专题)✧原则:根据学校管理规律及教育理念提出,知道学校管理者观察和处理管理过程中各问题的行为准则✧方法:能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
行政管理、法律、思想教育、经济、学术方法。
✧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管理有效的重要标志)基本途径:沟通(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③学校组织★国家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特殊、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结构模式: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常见)、矩阵型、事业部型学校组织✧机构基本形式:“两处一室”(教务处、总务处)“三处一室”(+政教处,校长室)✧组织机构两大类:行政性、非行政性组织机构④学校管理基本制度:校长负责制(一长制)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⑤课程p20:始见于唐宋,在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美国博比特1918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进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进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妨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活动,要紧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社会进展的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妨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妨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同意教育妨碍的人。
特点有进展性和别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妨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要紧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要紧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不于其他事物现象的全然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别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别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别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妨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别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进展教育的起源讲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讲: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算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讲: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摹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讲: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以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进展时期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日子实践中举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简答材料分析知识点)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完整word版)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和简单题重点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时机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背诵版 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背诵版 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新编】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资格证考试考点归纳汇总(两科)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资格证考试考点归纳汇总(两科)2018下半年全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一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二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三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点考点归纳模块四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五
2018下半年全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模块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五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模块六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考点归纳模块七
考生必看: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开通
2018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在线直播解析
核心考点,注意突破,用20%的时间拿下80%考点
题库推荐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免费下载
(责任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
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3、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
4、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社会:①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点:课程内容上注入科学知识,增加新学科;引进新的教学方法;
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口号(德国);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制。
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点: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权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概念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特点:①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营和习俗的水平。
②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形成完整的体系。
③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
《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
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
四、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①马卡连柯:《教育诗》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②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论语》:孔子,东方启发法第一人。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循循善诱。
产婆术:苏格拉底,西方启发法第一人。第一步是讥讽,第二步是助产术,第三步是归纳,第四步是定义。
《理想国》: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和谐全面发展。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①教育性教学原则。②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③传统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④“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学校即社会。③从做中学。
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提出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制定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门术语。
佩斯泰洛奇:慈爱的儿童之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为劳动人民所有,注重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小学”是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
简答: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已考):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三、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①教学原则: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简答(已考):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学的活动。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