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固体杂质
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 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F A B E C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各层名称分别是: A ;B ;C 。 (2)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这是因为__ 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的这种垂直 变化,导致该层大气 运动显著。 (3)臭氧层位于 层,该层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是 ,原因是 。这种气温分布又导 致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 (4)在这三层中, 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 密切; 层中的 能反射无线电波; 层 利于高空飞行。其中A、B二层大气运动 的差异是 。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的上界
2000--30000千米来自2、大气的垂直分层干洁空气组成图
其他气体1% 氩、CO2、O3
氧21% 氮78%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空 CO2 气 次要 成分 O3 水 汽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The end
• 完成提高作业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地球束缚引力小 外层 空气质点往外跑
中间层顶到五百 氧原吸紫增温快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新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1.(2022·山东日照·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平流海雾一般是暖气流受海面冷却,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混合海雾一般是近海面水汽接近饱和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而产生的雾。
受东亚大陆和热带海洋的交替影响,我国珠江口海域海雾频发,混合海雾和平流海雾是其主要类型。
研究表明,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海气温差、大气层结等条件影响珠江口海雾的形成和消散。
下图为某次珠江口混合海雾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此时600~1700米高度范围出现逆温现象。
下表为两类海雾相关气象数据。
海雾类型相对湿度(%)风速(m/s)风向海气温差(℃)平流海雾88.5 3.1 偏南-0.21混合海雾90.8 2.2 偏北0.54(1)判断珠江口混合海雾形成的季节,说明其形成过程。
(2)绘制折线表示珠江口该次混合海雾发生时的气温垂直分布状况(3000米高度气温5℃)。
(3)说明平流海雾形成后,海气温差增大对其发展的影响。
【答案】(1)冬季大陆上的冷高压向南扩展,冷空气前缘到达珠江口海域,地表干冷空气与珠江口暖湿气流交会混合,暖湿空气温度降低,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成雾。
(2)起底温度10°C到20°C。
折线两拐点(3)平流海雾发生时,气温高于海水表面温度;因为海水温度变化小,所以海气温差增大时主要是气温升高;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海雾的消散加快。
【解析】本大题以两类海雾相关气象数据表格和某次珠江口混合海雾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混合海雾的形成、绘制混合海雾发生时的气温垂直分布折线图、海雾的形成和消散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混合海雾一般是近海面水汽接近饱和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而产生的雾,由某次珠江口混合海雾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图片可知,北部地区出现高压天气系统,此时季节最可能是冬季。
大陆上的冷高压范围不断向南扩展,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海雾生成时,冷空气前锋抵达珠江口海域,地表干冷空气与珠江口暖湿气流交会混合形成混合海雾。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5.该时段可能为( )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
3、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现实应用
(1)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农
业
实
践 温室大棚
地膜种植
烟雾防冻
铺鹅卵石
应 用
弱→太阳能丰富 四川盆地:
(4)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①地势 地势高 → 大气稀薄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 天气晴朗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阴天 相反
③下垫面
下垫面 比热容大
白天增温速度慢 夜晚降温速度慢 昼夜温差较小(如海洋)
随堂训练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 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 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动态的视角进行分析,以热量传递环节为依托,分析一天中温度的变化。
探 究 1 : 探 究 ABCDE 各 点 代 表 的 地 理 意义。
A点: 收支平衡 地温最低值 B点: 气温开始上升 C点: 太阳辐射最强 D点: 收支平衡 地温最高值 E点: 气温最高值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现实应用 (3)气温的日变化
地面长波辐射不易散失
室温
地温
增加大气中的CO2 反向利用,增大 浓度,增加对地面 昼夜温差,减少 长波辐射吸收,增 土壤水分蒸发,
强逆辐射
反射光线,增色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球的大气是由气体、固体和液体组成的。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氢气、氩气、氖气、氦气、甲烷等组成。
其中,氮气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大气的约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据很小的比例。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根据大气的温度变化来划分的。
从地球表面往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空间。
每一层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
对流层是地球最接近表面的一层大气,它的厚度约为10-15公里。
这一层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对流层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后,会产生对流运动,形成云、风、雨等天气现象。
对流层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15-50公里。
平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平流层中的气流呈现水平流动,没有明显的垂直对流。
平流层的上层是平流层顶,下层是平流层底。
平流层中的氧气和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减少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跳跃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80公里。
跳跃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在这一层中,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垂直尺度,不同层之间的气体不会发生混合,形成了稳定的层状结构。
跳跃层中的气体密度很低,几乎没有空气流动。
这一层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没有直接影响。
外层空间是大气的最外层,位于跳跃层之上。
外层空间中的气体密度非常低,接近于真空。
这一层中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只有极少量的气体原子和离子。
外层空间中的气体与地球的大气没有直接接触,是太阳风和星际空间的一部分。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地球的生物和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层中的气体组成和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人类通过研究和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成分中,即能参与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2.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原因有()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②大量使用制冷剂③植树造林④兴修水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C2.A【解析】1.参与光合作用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只有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C正确,B错。
氮气和臭氧并不参与光合作用,AD错。
故选C。
2.大气的成分比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目前在人为作用下,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比例增加。
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的,氟利昂增多是大量生产制冷设备如空调、电冰箱等导致的,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方向变化,①②正确,③④错。
故选A。
3.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碳,氧气B.氮气,氧气C.臭氧,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氮气【答案】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氮气占78、1%;氧气占20.9%,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A.水汽和臭氧B.二氧化碳和臭氧C.氩和氖D.水汽和杂质5.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A.水汽比重 B.杂质含量 C.有害气体成分 D.干洁空气成分6.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关的是()A.臭氧层变薄B.酸雨加重 C.旱灾频发 D.全球变暖【答案】4.D5.B6.C【解析】4.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D错误;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因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有保温作用,但二者对天气影响小,AB错误;氩气和氖气在大气中含量较少,无法影响天气变化,C错误,所以选择D。
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热力环流、风)
光化学烟雾
• 由光化学反应引起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石 油高温燃烧和汽车尾气等排放含有氮氧化合物 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受强烈的太阳紫外 线照射后形成含有甲醛的蓝色烟雾。
• 光化学烟雾不但能见度降低,还能伤害植物叶 子、刺激动物眼睛,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 化。
(3) 记住一些实例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如晴朗的天
空呈蔚蓝色,太阳没出来天就亮了,太阳下山了天还没黑都是散 射作用。霜冻多出现在秋冬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
2、大气的保温作用
1、A、B、C、D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2、哪些属于长波辐射?哪些属于短波辐射? 3、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什么?根本热源是什么? 4、保温的原理是什么?
请判断:嫦娥一号在升空过程中, D A、所穿越大气温度变化过程是:降、升、降 B、所穿越大气温度越来越低
C、在平流层穿越电离层
D、与空气的摩擦力越来越小
2:读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 射能分布示意图,回答:
1、人类大量释放温室 气体,会使 C
A、①部分增大; B、②部分缩小; C、③部分增大; D、③部分缩小
图中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 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 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 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 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1)。若TS稳定在-8℃,该城 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10 ℃以上 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 时间约为 8 时。 (2)一般逆温时间结束后2 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 “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 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 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 炼的时间宜选在 10 时以 后。
变式训练:每年十月通常秋高气爽的北京,2013年深陷重重雾霾污染中。10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例1 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 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图中可得到 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C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相关因素
与排放量和植 物光合作用有 关
夏季>冬季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与蒸发量有关
固体 杂质
陆>海 城>乡 冬>夏
与排放量和空气 稳定与否有关
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 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D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危害
臭氧空洞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
对流层 平流层
低纬 17~18km 中纬 10~12km 高纬 8~9km
对流层顶到 50~55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0.6o/100m
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迅速增加
大气运 动特征
对流 运动 显著
水平运 动为主
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
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下图
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最容易
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
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 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 可以判断 A
▪ A.H1>H2 ▪ B.H1<H2 ▪ C.H1=H2 ▪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F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课件 新人教版
海洋 8月 _2_月 2月 _8__月
2.气温水平分布:受太阳辐射影响, 全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地区_递__减___。
考点串讲课堂互动
考点一 对流层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 常 情 况 下 , 海 拔 每 升 高 100 米 , 气 温下降约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 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
影响无线 电_短__波___
通讯
干_电__离__层__
垂直 分层
高度
图示
特点
对人类活 动影响
对流 层顶 平流 到 层 50~ 55千 米
①气温随高 度_增__加__而___ _上__升___②大 气以_平__流___
运动为主
①_臭__氧___ 是“地球 生命的保 护伞” ②利于 _高__空__飞__行_
垂直 分层
高度
因纬度而
异,低纬
对流 层
17~18千 米,中纬 10~12千
米,高纬
8~9千米
图示
特点
对人类 活动影
响
①气温随
高度增加 而_下__降____ ②空气 __对__流___运
动显著③ 天气现象 _复__杂__多__变__
与人类 关系最 为密切
• 释疑解惑 (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和 季节而异:低纬厚,高纬薄;夏季厚, 冬季薄。一般低纬可达17~18千米,中 纬10~12千米,高纬仅8~9千米。
• (2)水汽、固体杂质几乎全部在对流层, 因此天气现象只发生在该层。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_紫__外__线_。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 长的__红__外__线____。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气体体积分数作用
氮气78% 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气21% 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有机物燃烧、腐败、分解
二氧化碳0.03% 植物光合作用,对地面保温
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
2、成云致雨的条件:a、充足的水汽;b、凝结核;c、降温(气流上升降温)
3、雾和霜的形成条件:a、充足的水汽;b、大气稳定,风力小;c、降温(地面冷源降温)
二、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1、对流层,对流运动为主,低纬度地区厚度17-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夏季厚,冬季薄,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对流运动强,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平流运动为主,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大气稳定,水汽杂质含量少,能见度高,适合飞行。
15-35千米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平流层增温,保护地面生物。
3、高层大气,平流层顶部至2000-3000千米的大气上界,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先降后升。
60-500千米有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流星和极光现象。
三、逆温
1、定义: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低于理论垂直递减率,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2、影响:使大气对流运动强度降低甚至消失。
不利影响:加重大气污染;产生大雾天气;降低能见度,地面湿滑,影响交通。
有利影响: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出现在高空时有利于飞行;是一种气候资源,减轻山坡河谷地区冻害。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新疆)2020年5月27日,我国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海拔8830米处架设了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科考架设的自动气象站位于大气中的()A.电离层B.高层大气C.平流层D.对流层2.此次科考对研究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是()A.使用清洁能源B.发展重化工业C.砍伐原始森林D.增加煤炭使用量【答案】1.D 2.A【解析】1.此次科考架设的自动气象站的海拔8830米,而图中显示,对流层平均高度约为12千米,因此该自动气象站位于大气中的对流层,D符合题意,排除BC;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高度在远高于该自动气象站的海拔,排除A。
故选D。
2.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符合题意;发展重化工业和增加煤炭使用量,会增加温室气候的排放量,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排除BD;砍伐原始森林,会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固定,从而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加剧全球变暖,排除C。
故选A。
【点睛】全球变暖的治理措施: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和恢复植被,植树造林;加强全球合作,统一行动;加强环保教育,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2023·湖南)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我国三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安全返回。
图1为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实景图,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A.核能B.太阳能C.风能D.生物能4.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5.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答案】3.B 4.D 5.C【解析】3.中国空间站有太阳能板,太阳辐射在太空中获取方便且较稳定,因此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B正确;太空中核能利用不方便,风能、生物能等能源来源于地球,不可能供给太空站正常运行,ACD错误。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点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各组成物质的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和破坏。
对生物和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3、大气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防弹衣,大气对流星体的阻碍作用。
遮阳伞,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保温被,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对流程。
12千米平均。
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较厚,高纬度较薄。
特点。
物质组成集中的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
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几乎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平流层。
对流层顶部到50至55千米高空。
物质组成,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臭氧层分布。
气温随高度变化及运动状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有利于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以上。
物质组成。
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电离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再升高。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雨的形成原理。
降雨需要空中有足够的水蒸汽和凝结核,且温度必须低到水蒸气能液化的程度。
水蒸气上升到温度较高的高空中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
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聚,逐渐增大形成大水滴,当大水滴越来越重,便降落到地面形成雨,若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融化成大水滴。
也可以形成降雨。
形成降水的条件。
要有足够的水汽,气压降低到一定温度,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有较多的凝结核。
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一模]空气中的水汽来自下垫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上限时,称为饱和空气。
气温下降有可能使不饱和空气变成饱和空气,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时的温度。
下图数据来自GIS推算,是晴朗条件下某时刻相关城市大气即时温度及露点温度(单位:℃),PQ为晨线。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的是()A.北京B.大庆C.长春D.佳木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空气中的水汽来自下垫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上限时,称为饱和空气”“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时的温度”可知,北京、大庆、长春、佳木斯四个城市中,只有北京的即时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故北京的空气达到饱和,其余三个城市的即时温度都高于露点温度,即空气未达到饱和。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晨线以东城市大气中水汽含量均为过饱和B.北京大气中水汽含量为过饱和C.北京、呼市两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差异很大D.佳木斯即时温度高于大庆的原因是佳木斯太阳高度比大庆大答案:D解析:晨线以东城市已经日出,气温升高,故空气不饱和,A错误。
根据材料,北京的即时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故北京的空气刚达到饱和,B错误。
从图中看,北京、呼市两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两地露点温度差异不大,故水汽含量差异不大,C错误。
从图中看,佳木斯和大庆纬度差异不大,大庆靠近晨线,刚日出,而佳木斯日出后一段时间,故佳木斯即时温度高于大庆的原因是佳木斯太阳高度比大庆大,D正确。
故选D。
[2024·云南昆明三模]2024年1月30日到2月7日,湖北省遭遇连续冻雨导致多地树木被积雪(冰)压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多出现在冬季近地面气温低于零度、中层大气出现逆温层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讲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低层大气的组成思考:1. 大气中CO 2含量增加的原因?2. 为什么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3. 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垂直分层(1)对流层①包含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③对流运动显著(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旺盛)中纬度厚度约为12千米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对流层受纬度和季节影响:低纬度厚高纬度薄,夏季后冬季薄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①范围: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②气温随高度增高22——27千米高空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升温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下冷上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①范围: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②气压低、密度小③80—500千米高空,若干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④美丽耀眼的极光多发生在这一层课堂练习1.关于干洁空气组成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氮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氧是组成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③二氧化碳可以对地面起保温作用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3.臭氧层位于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5.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6.破坏臭氧层的最主要物质是A.碳氢化合物 B.氟氯烃化合物 C.氮氧化合物 D.二氧化碳7.某地对流层顶气温为﹣50℃,近地面气温为11℃,该地对流层厚度为A.10.17km B.9.34 km C.11.47km D.12.02km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作8—11题:8.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C.③ D.④9.对短波通讯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和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的臭氧层分别位于A.Ⅰ层顶部、Ⅲ层B.Ⅱ层底部、Ⅲ层C.Ⅰ层顶部、Ⅱ层中部D.Ⅲ层、Ⅱ层中部10.2005年我国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是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11.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内必须设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该系统应有①气压控制②温度、湿度控制③气体成分控制④生活支持设施⑤食品制造系统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12.东京飞往旧金山的班机,航行在8000m的高空,突遇雷暴天气,下列几种应急措施中最可行的是A.迅速着陆 B.保持原高度 C.降低飞行高度 D.拉升飞行高度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后回答13—15题:13.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14.飞机可以在5000米以下平稳飞行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5. 300km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是因为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十分有限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16.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
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17.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最低安全高度,由此可以判断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18.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19.读“大气垂直分层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直接热源是,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2)B层部冷,部热,空气以运动为主。
(3)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现代飞机多在层飞行;因为该层、、(4) 层中80~500千米高空的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逆温现象1. 逆温含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温度下热上冷。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这称为逆温现象。
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影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2.逆温的类型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形成逆温。
(1) T 实际温度 ≥T 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 (2) 下冷上热 (3) 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3.逆温产生的影响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课堂练习1.就平均状况而言,在对流层中距地面3000米高度温度高于何值时,空气垂直运动受阻A.-5℃ B.-2℃C.0℃ D.2℃近地面逆温层常出现在晴朗夜晚,至日出前后最厚。
下图为我国某地清明时的气温垂直分布图。
据此作题:2.图中近地面气温下冷上热,称为逆温。
下列现象与逆温有关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果对流运动强,将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出现,而逆温能抑制沙尘天气的出现,读图后回答3—5题:3.若右图中B处(1000M)为﹣10℃,当A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A.4℃ B.0℃C.-4℃ D.-6℃4.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① B.②C.③ D.④5.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6.右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回答:(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时以后。
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8.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A. ①④B. ③⑥C. ②③D. ⑤⑥9.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A. 山地B. 谷地C. 平原D. 丘陵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0—12题。
10.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1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12.冬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0°C/100米)时空变化图。
完成下列13—15题。
13.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C.16时30分——7时 D.23时——5时1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16.在风速大致相同,气温垂直分布为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的烟囱灰尘扩散的是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纵剖面图,读图完成17—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