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

合集下载

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优秀课件

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优秀课件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
水汽和固体杂质
• 水的相变形成云、雨、 雾、雪等天气现象; 同时吸收和释放热量, 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 凝结核,是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然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Where i am
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加上大量
物扩散的情形是(A )
A.①
B.②
C.③
D.④
逆温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但在一定条 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 象,称为逆温。 图中哪段发生了逆温现象
逆温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但在一定条 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 象,称为逆温。
高度/Km
人造卫星 高




50

平 流 层 12
气温垂直分 布


层 - - - - - - - - - - 0123456
100 9 8 7 6 5 4 3 2 1
000000
000000000
温度/℃
对流层
高度
低纬度:17-18千米 中纬度:10-12千米 高纬度:8-9千米
组 成
整个大气质量的 3/4和 几 乎 全 部 的 水汽和固体杂质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摩尔曼斯克
D
A.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当堂检测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3~4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
3. 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 则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低纬: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每升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
中纬:10-12千米 高100米平均下降温度

部,与人类关系最密
对 高纬:8-9千米 0.6℃)
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大气 密度极小,存在若干个电离层。
合作探究
HE ZUO TAN JIU
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 如何变化?为什么?
2. 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3. 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
问题2 (综合思维)“长征三号 乙”运输火箭点火发射刚离开地 面升空时,其所经历的气温变化 特点是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发射成功的 “中星2D”卫星,在轨运行所在 的大气层有何特点?
较薄。因为西昌位于我国的川西 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火箭发射升空刚离开地面时,位 于对流层中,其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流层飞行? 4. 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精品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O2 空 气 CO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78.09% 20.95% 0.003%
O3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0.00006%
水汽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因时因地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每上升100米降低0.6℃ 面,
②对流动动显著
上冷下热,差异大,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强
水汽杂质多、对流运
动显著
①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 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有利高空飞行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 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 组成和 垂直分 层
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分布 低纬17~ 18km 中纬10~12 km 高纬8~ 9km 对流层顶 到50~ 55km
对流层顶 到2000~ 3000千米
主要特点
原因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 线作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 组成和 垂直分 层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 组成和 垂直分 层
拓展-----逆温现象
一、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 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 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 变化,或实际值高于理论值,气象学上把这种现 象称为“逆温”。 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人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2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23页)
特点: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高度(千米)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对流层的厚度:
随纬度变化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随季节变化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对流层
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
• 伦敦多雾的原因分析。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
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
对流层
•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平流层
臭氧层
特点: •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
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
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
出现平流逆温。
•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 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暖空气 较冷空气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51张PPT)[最新推荐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51张PPT)[最新推荐课件]

【素养探究】 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四号由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 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1)(地理实践力)嫦娥四号奔月过程中,依次 穿过了大气的哪几个分层? 提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区域认知)嫦娥四号奔月过程中,最开始穿过 的大气层的气温有何特点? 提示:最开始穿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该层气温随着 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_________
氧 必需的物 质
生命活动
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的基本原料,
二氧 化碳
对地面
光合作用
具有保_温____作用
成分
作用
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_紫__外_线___,臭 臭氧
氧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2)水汽:发生_固__、__液__、__气__三态的转化,产生云、雨、 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3)杂质:作为__凝__结__核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这一层。 (3)高度:低纬度地区高_1_7_~__1_8_千米,中纬 度地区高__8_~__9千米,高纬度地区高_1_0_~__1_2_千
米。
(4)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②大气_对__流__运动显著。 ③__天__气_现象复杂多变。
(5)与人类活动关系:与人类的关系最为_密__切__。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对流层是大气层各层中最厚的一层。( × ) ②对流层的厚度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
冬季。(√ ) ③对流层的高度受地面影响很大。(√ )
④对流层的厚度为12千米。( ×)
2.平流层: (1)位置:对流层顶向上至_5_0_~__5_5_千米高空。 (2)组成:15~35千米含有大量_臭__氧__。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__________ 长波辐射
辐射方向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作用
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在一定 程度上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_____保__温___作用
[易混易错·理一理]
1.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 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的、直接的来源。 2.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 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3.大气逆辐射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 即午后2时(14时)左右。
分子散射(有选择性)
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___吸__收_____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 氧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
收___红__外__线___
的增加而上升;地面生
臭氧主要吸收
物免遭过多紫外线的侵
_____紫__外__线_(有选择性) 害
2.大气的受热过程
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核心精讲]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训练突破] 角度 大气的垂直分层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 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 限的高度后,打开降落伞平稳着陆。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 时,翼装飞行的滑翔比约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据此完成1~2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共18张PPT)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2.1练习册
谢谢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目标
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
课程标准 系。
通过阅读教材文字部分,获取大气成分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教材的案例及图表,理解大气成分及大气层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 切联系。
学习目标 2 通过阅读教材,明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结合教材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明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能说出各层的特点
过阅读教材,明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结合教材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学习目标3 明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能说出各层的特点
新知导览
1
大气的组成
2
大气的垂直 分层
情境导入
2012年奥地利“坠落人” 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 穿着特制的宇航服乘坐
太空舱升空,待上升距 离地表39千米处,他纵 身跃下。“坠落人”所
水汽是指水的相变形成 云、雨、雾、雪等天气 现象;同时吸收和释放 热量,影响地面和大气 温度。
杂质中的凝结核,是成 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Km 高层大气
50
平流层 对流层 12
-40℃ 0℃
温度/0℃
观察书本上第31 页的图2.5 大气层分为几层? “坠落人”是从 哪个层跳下?划 分各层 的依据是什么?
穿的宇航服外表为何是
绝缘的?密封的内层中 为什么要填充加压氧气?
非洲的长跑运动员往 往成绩优异,其中的 奥秘与“坠落人”的 特制宇航服是否有什 么共通之处?
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其他气体 氧气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8张ppt)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8张ppt)

B.②
C.③
D.④
课堂小结
干洁空气

大气的组成
水汽


杂质

对流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逆温
当堂检测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完成1~2:
C 1.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摩尔曼斯克
高度/Km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深度思考
人造卫星 高 层 大 气
流星
50 气温垂直分布
平 流 层 12
对 流 层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
1. 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 易形成对流,大气平稳,以平流运 动为主,且该层大气在水汽和杂质 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适 合飞机飞行。
01 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大气
干洁 空气
水汽
杂质
如今的大气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物维持生命 活动所必需的的物质
N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o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2 基本原料;具有保温作用
o 大量吸收紫外线,地球生物
流星
50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新人教版)(41张PPT)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新人教版)(41张PPT)
答案:A
解析:氮气和氧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 两者占总体积的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
2.目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被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A__对__流__层
随高度的升高而 ___递__减___,顶部气温 降至__-__6_0_℃__
上部冷、下部热,大 气对流运动
最为密切,天气 现象复杂多变
B平流层
上部热、下部冷,不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易形成对流,以
①充足的水汽
(2)降水的条件
②有凝结核 ③空气抬升
遇冷凝结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 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 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 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 个大暖房。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A____层(填字母),原因是
_该_层__集__中_了__大__气__层_中__几__乎_全__部__的__水_汽__和__杂_质__,__近__地_面__的__水_汽__和__杂__质_通__过__对_流__运__动_ _向_上__输__送_,__在__上_升__过__程__中_随__着__气_温__降__低__,_容__易__成_云__致__雨_。
答案:D 解析:高层大气(Ⅲ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1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1张PPT)
1
我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障!
你的每一次呼吸!
我都在!
——大气的自白
2
新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 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3
01大气的组成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4
固体杂质
含量不定,随时间、空间和 天气条件而变化。
干洁空气
大气中不包含水汽和杂质的 整个混合气体。
1 气温中随纬高地度区的升高而降低; 约100米10/~0.162℃km
2 具有剧烈的对流运动;
容易成云致雨
8~9km
低纬地区 17~18km
13
海拔/千米 1000
800 600 400 200
高层大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平流层
20
10
对流层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
高层大气
厚度:对流层顶→2000~3000km 特点:
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后升; 2 有流星现象(80~120km高空); 3 有电离层(80~500km高空);
能反射无线电波,影响无线电通讯
15
全球合作 保护臭氧层
16
对比小结
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与人类关系
氮气78% 氧气21% 其他1%
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有臭氧;利于高空飞行
与人类关系密切,各类天气现象发生在此层
18
巩固练习
右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图 完成1~3 题。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50~55 40 臭氧层 20 8~18km -100 -50
电离层
高层大气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对流层
人类活动
0 50 100 温度(℃)
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气 温 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大气平稳
水 汽 杂 质 少 , 天气晴朗, 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2.分层特征--高层大气密度小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国产大飞机C919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下图为“试飞区域气温 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P72 活动1-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 发展“避暑”经济。
• 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 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
• 读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 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图3-7 我国5个城市7月和8月平均气温示意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气流平稳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 度约2000~3000千米)
4.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一3.1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件(共20张PPT)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一3.1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件(共20张PPT)

阅读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表示,2019年最大 冰川面积达1 478万平方千米,但是整体趋势令人担忧。
冰川,南北极的特产,远远望去,就像地球的“白帽子”,给地球增加了巨大的 美感。但是近来的研究发现,北极冰川数量正急剧减少,其速度令人咂舌。科学 家预测在20年时间内,北极冰川将在炎热夏季完全消失,地球会失去“白帽子”, 北极熊将难有立足之地(如下图)。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 趋势。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范围: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特点:1.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 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迅速上升。2.平流层的大气上 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 平流运动为主。3.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 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特点成因 ①臭氧集中分布在22-27千米,它可以 吸收大量紫外线 ②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③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拉或盐 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 种天气现象。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可在一天中的 任何时候出现。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表明大气中各种 悬浮颗粒物量超过一定标准,其中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霾天气的“元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对流层内密度变化显著
在对流层内,由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密度变化较 为显著。
温度对大气密度影响
温度升高,大气密度降低
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 子间距离增大,从而使大气密度降低。
温度降低,大气密度升高
温度降低会使气体分子运动减缓,分子 间距离减小,大气密度升高。
密度变化对天气影响
高密度区易形成高压系统
监测和评估全球环境变化
大气成分监测
定期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 体浓度,以及臭氧、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含量。
气候变化评估
分析全球气温、降水、海平面等气候指标的变化趋势, 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估
研究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水资源等环境的影响,提 出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06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及意义
全球合作开展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共享 研究成果和数据,推动全球 大气科学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
大气科学、地球科学、环境 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共同研 究大气现象和变化。
高新技术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 高新技术手段,对大气进行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和 研究。
平流层特性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 气晴朗,适合飞行。
主要功能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 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和生 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对人类影响
平流层是大气层中适合飞 行的一层,对人类航空事 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间层结构与变化
中间层结构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稀 薄,水汽含量极少。
生态影响
大气成分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 产生影响,如臭氧层破坏导致 紫外线辐射增强,对生物造成 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回顾
三、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防弹衣 遮阳伞
2、地球的遮阳伞
太阳 短波辐射
大气反射
(34%)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尘粒、云滴
大气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固体杂质、水汽、O、O3、CO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7%) 大大气气几对乎太削阳弱辐了射一的半削的弱太作阳用辐射
3、地球的保温被 大气逆辐射使得近地面大
例题讲解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见到的天空是蔚蓝色?
散射作用
4、为什么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荫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照射的地 方仍是明亮的?
散射作用
5、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而四周背景却是黑暗的?
没有散射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气始终保有一定的热量。
水汽长、波尘辐埃射、(C75O%2截-9留0%大)部分
太阳辐射(短波)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长波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地7面%)
地面辐射(电磁波形式)相对太阳辐射而言是长波辐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保温被
知识回顾
太阳 短波辐射
太 阳 辐 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射向宇宙空 间
对流层的厚度为什么存在时空差异?
地表气温差异导致对
流强度不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对流层
知识回顾
2、各层主要特点
(2)平流层主要特点
平流层
臭氧层
对流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回顾
(3)中间层特点
大部分气体以离子态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
热层 ⑷热层主要特点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8~9
10~12 8~9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练习巩固
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
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②;随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 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气象原因是?地形原因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逆温现象;盆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例题讲解
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 下降6℃的是: 2、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现 象出现在: 3、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 4、太阳活动强烈时会使地 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 响的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练习巩固 下列各地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A、上海 B、莫斯科 C、新加坡 D、北京
知识回顾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N2

O2
空 气
CO2
O3
水汽 尘埃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回顾 大气中水汽、尘埃来源
干洁空气中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有一定保 温作用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练习巩固 一架飞机从北极出发,到达南极,飞行高度保持在10
千米,该飞机依次经过哪些大气垂直分层中哪些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厚度(KM)
20
17~18
15
10~12
知识回顾 无线电波
电离层 反射无线电波
地面
⑸散逸层主要特点
范围:热层顶以上 大气十分稀薄,常有粒子散逸。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回顾
3、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影响
名称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流层
水汽、尘埃最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 最显著
平流层
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航空最佳飞行 层
热层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 程建设有意义
射向宇宙空 间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大大
气 辐 射

增 大气
温 吸收
大气上界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首页 “太上一阳页暖大下一地页” 末页“大气还大地”
长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
知识回顾
大气的受热过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回顾
理解大气削弱、保温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 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回顾
大 气 在 垂 直 高 度 上 密 度 变 化
? 规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原因:地球引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回顾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原理: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
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圈进行分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回顾
1、
大 气 垂 直 结 构
地理会考
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你的成功 我的喜悦
地理会考
知识要点
组成
垂直分层
保护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你的成功 我的喜悦
知识回顾
大 气 的 组 成
一、大气的组成
氮气78%
其他气体1% CO2、氩气、 O3等
氧气 2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大气
水汽、尘埃、二氧化碳等吸收大部分长波
保温 作用
辐射,把地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 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例题讲解 1、日出前的黎明、 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 的?
2、为什么晴朗的 正午天空呈蓝色, 早晚呈红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大气 削弱 作用
臭氧(平流层)
吸收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颗粒较大的雾滴尘埃
紫外线 红外线 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各种光
吸收强烈,有选择 性,大部分可见光 可穿透
向四面八方散射 , 有选择性
无选择性,天空呈白色
反射 云层、颗粒较大的
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射光 呈白色
臭氧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散逸层 热层(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知识回顾
2、各层主要特点
⑴对流层主要特点
对流层厚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夏季:厚 冬季:薄
上海:夏季16千米 冬季11千米
随纬度变化
厚度(KM)
20
17~18
15
10~12
10 8~9
10~12 8~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