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3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共18张ppt)
当堂 训练 1.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B)
A.
B.
C.
D.
当堂 训练 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 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低的是( D)
A.甲
2.画一画:按如下步骤,完成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高压
低压
低压 热
海风
高压 冷
低压
高压
高压 冷
陆风
低压 热
【随堂练习二】
山谷风
山谷与其附近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2.绘制山顶与谷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并描述风向。
热
热
冷
白天,风从谷地吹向山顶,即谷风。
冷
冷
热
夜晚,风从山顶吹向谷地,即山风。
B.乙
C.丙
D.丁
2.用“ ”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活动一】
城市热岛环流
1.思考:为什么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高?
城市中城心市区中建心筑区密和集郊,区地之面间多的硬热化力,环吸流收被太称阳为辐“射城多市,热向岛大环气流传”输。热量也多;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较多,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 放的废热较多。在静风或微风时,城市中心区气温一般比周围的郊区高, 因此把城市中心区称为“热岛”。
思考:关键时刻突降暴雨真是“天意”吗?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大气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 通过不同地点下垫面受热状况等压面图,认识不同区域的热力环流。(区 域认知)
2. 利用等压面图综合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影响。(综合思维) 3. 利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 4. 分析现实生活实例,从人地和谐的视角透析人类对热力环流的应用。(人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热岛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示意图,判断 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哪里?
空气在中心区上升, 在郊区下沉
高空气流由中心区流向郊区, 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城市热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
A
B
C
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 C )处 绿化应布局在( B )处 卫星城应布局在( C )处
卫星城:为分散中心城市过于集聚的人口 和产业,新建的承担中心城市某些职能或 为其服务的独立城镇。(要求较好环境)
调整绿地和水体比例
大气热力环流
伍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 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1.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B )
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地表冷热不均
直接:气压差异
原因 热力环流
垂直:上升易降水 下沉易干燥 水平:风
对天气的影响
分析方法: 先垂直 后水平
垂直:与冷热差异有关 热上升冷下沉
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只适用热力条件)
水平:与气压差异有关 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水汽充足条件下,夜晚谷地常产生降水。
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低
高
低
高
冷
郊区
热
低
市区
高
冷
郊区
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
地理必修件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影响:影响气候、 天气、海洋等自然现象。
热力环流的表现形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垂直方向:对流 层和平流层
水平方向:三圈 环流(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高纬 环流)
季节变化:夏季 环流和冬季环流
地域差异:海陆 风、山谷风、城 市风等
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热力环流导致气温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影响降水:热力环流影响降水的分布,形成不同的降水类型 影响风带:热力环流影响风带的移动,形成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影响天气系统:热力环流影响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意义
水汽和云雾的保温作用
水汽和云雾在 大气中的含量
和分布
水汽和云雾对 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反射
水汽和云雾对 地面辐射的吸
收和反射
水汽和云雾对 大气温度的影
响和调节
温室效应
定义: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 新放射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导致 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
产生原因: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 燃料、森林砍伐等)和自然过程 (如火山爆发、海洋释放等)
大气逆辐射
定义:大气逆辐射是指大 气层吸收地面辐射并反射
回地面的过程
原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地 面辐射并反射回地面,使
地球表面保持温暖
影响:大气逆辐射对地球 气候有重要影响,可以调 节地球表面温度,防止地
球表面温度过低
应用:大气逆辐射的研究 和应用对于理解地球气候 和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
地理必修一中的大气受热过 程、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程 03 大 气 的 保 温 作 用 04 大 气 热 力 环 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解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能量来源: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根源)【第一句】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第二句】(3)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并影响温差。
【第三句】(4)温差比较:①晴天的温差比阴天大。
(晴天:白天,天空晴朗少云,反射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里,天空晴朗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降得快。
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里,天空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降得慢。
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
)②陆地的温差比海洋大。
(陆地增温快,降温快,温差大;海洋增温慢,降温慢,温差小。
)二、热力环流【气压大小比较,环流方向】⑴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一般先比较水平方向的气压大小,再比较垂直方向的。
如果等压线上未标明气压,可自己标明(原则,靠近地面的气压值相对较大)。
有利于分析气压的大小关系【方法二:画一条水平(等高)线,等压线凹下去的,水平线中间的气压比两侧低。
等压线凸上去的,中间气压比两侧高。
“凸高凹低”】上图中气压:水平面上:(近地面)B>A (高空)D>E垂直方向上:地面大于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B>A>D>E⑵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原理:图①:冷热不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图②:大气垂直运动(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
图③: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高压指向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可参见地图册18页)【前三点偏向于选择题,(4)(5)两点可考综合题】(一)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同,即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生能够阐述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基本过程,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学生能够解释地形、季节变化等因素对大气运动和热力环流的影响。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相关工具,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3.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针对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获取和整理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大气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规律。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特定地区的大气受热和运动情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知识,培养探究精神。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当地大气现象,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重点,梳理难点。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8
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 波长短 ④c 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 [答案] 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 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 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 流向低压。
(2)山谷风
6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 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
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课件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 低。如图 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 压越高。如图 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 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 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受热的地方(A地) 受冷的地方(B、C地)
气流 运动
上升
下沉
气压 变化
变小
变大
对应高 空气压
变大
变小
(3)由高压流向低压。 (4)垂直运动。 近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大气的垂直 运动(对流),然后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推动空气 在水平方向上由理
[反思归纳]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 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 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思维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 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 光被反射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 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凸凹关系: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 相反。
2.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 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 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 作用小,但保温作用也弱
(完整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D 1、白天多云,气温偏低。与图中哪个数字的代表的辐射被削弱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B 2、大气温度的变化主要与图中那个数字的代表的辐射作用直接相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C 3、青藏高原地区,夜间降温较快,与图中那个数字的代表作用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D.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效率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 天气晴朗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阴天 相反
③下垫面
白天增温速度慢 夜晚降温速度慢 昼夜温差较小(如海洋)
大气受热过程——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⑤辐射
地面辐射
跟踪训练1
跟踪训练1
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4~5题。
4、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强
B.②较强
A)
C.③较强
D.④较强
5、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
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
C 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跟踪训练1
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运用地膜覆盖技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据
【课前导入】生活中的大气受热过程
【课前思考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明月几 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你知道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吗?
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与风向相反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1、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 在着热力环流——城市 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城市风的出现有何 重要意义?
B
B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海陆风: 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城市风:
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城市风:
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小结: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结论是:接触面(下垫面)的冷热不 均引起烟雾的环流。
一、热力环流
气压:指作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 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的国际 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影响因素: 1、海拔高度
2、地面冷热情况。
一、热力环流
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 一水平(同海拔)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
地 垂直于风向
转
偏 只改变风向 向 ,不改变大 力小
3、近地面风的形成: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1010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北半球 )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一、热力环流
(4)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 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 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 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 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 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节教案(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水平运动)
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 2 课时〕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对课标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观看,并能运用图示法来直观地生疏理解大气受热的各个环节;落实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含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应学问点。
同时在理解热力环流的根底上理解风的形成的相关学问点。
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局部内容,作为其次章的开篇,就整个章节而言,是有猛烈后续支撑作用的学问模块,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学习热力环流的根底,只有正确理解地面是大气主要及直接的热源,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而同时热力环流又是其次课时水平运动的根底。
此外,本节主要围绕“大气与人类生存进展”这一主线开放,与人类生存生活有亲热联系,即对后续必修二的农业等人文学问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根底作用。
学生状况分析:1.学生的学习根底: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学问及高中必修一的第一章有关太阳辐射的学问。
2.学生的力量根底:高中学生心智日渐成熟,思维比较活泼,已经具有肯定的问题争论力量、分析推理力量、表达力量及观看力,具备自主搜集、筛选、概括、提炼相关地理信息的力量,能够对资料进展简洁的分析和归纳,也初步把握阅读相关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古怪心也比较强,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
3.学问和力量上的差距:第一,学生虽有很多的感性生疏,但往往缺少肯定的理性思考;其次,学生对简单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在生疏上还存在着局限性,综合分析事物的力量有限,尤其是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对信息的提取和对概念的理解和归纳力量稍显薄弱。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小组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导学法、问题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到达高效、和谐的课堂效果。
例如,第一,本节课课前让学生自主预备近期天气状况的数据,通过小组合作争论的方式来进展地理现象及问题的初步探究,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学会小组合作;其次,通过课堂演示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分析热力环流;第三,对身边城市热岛效应、农业大棚案例的展现,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温室效应,大气保温作用,以及以“雾霾”这一热点现象来说明“大气逆辐射”。
高中地理必修Ⅰ 第3章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臭氧层
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 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大气垂直分层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原因
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作用
辐射能力(J/cm2•min•μ m]) 12 10
大气反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 地面长 大气 地面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是可见光区,因此 逸出 波辐射 吸收 波辐射 吸收 逸出说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 大气(主要指CO2)只能吸收长波,故太阳辐 辐射 射能穿透大气到达地面而不是直接被大气吸收 返回地面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判断坡向
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 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图示内容
数值大小及变化
由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位于北半球;从气温 高低可以判读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等温线 等温线特征
可判断区域所在半球:向 北递减——北半球,向南 递减——南半球。可判断 不同区域温差大小
图示内容
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 (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 势影响) 等温线特征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解析 结合前面分析,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小农作物水分蒸腾,
选D。
解析答案
反思归纳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 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形象化表现,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
-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现象。
-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理性看待大气环境问题,形成独立、客观的判断能力。
-鼓励学生针对大气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关注我国大气环境现状,为改善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深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覆盖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知识点。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拓展:
-结合时事热点,如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气象观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教师将根据论文的质量,给予评价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C )
A.春季
C.白天
B.秋季
D.黑夜
例:读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称_____ 热力
环流,形成这种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地面受热不均 。
(2)B、D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_ B ;A、E两处
吸收和 反射等 大部分太 阳辐射到 达地面
热过程
最后结果:地面是
大气的直接热源
垂直运动 热力环流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 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的( C )
A.a减弱
B.b减弱
C.c减弱
D.d减弱
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2、3题
2.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B ) A.热力环流 C.季风环流 B.海陆风 D.山谷风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二氧化碳、水汽 云层(对流层大气)
地面吸收、升温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对气温产生什么影响?
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
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较高。 晚秋和冬季霜冻为什么发生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云量少,云层薄,
大气逆辐射弱。
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 A ;E、F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
______ E ;A、C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 C 。
(3)如果此处代表城市与郊区的环流,那么A、B、C 三处为城市的应该是_____ A 。考虑到城市风所携带的
污染物对郊区的影响,卫星城应建在_____________ 城市热岛环流
之外。
别吝啬你的赞美,它可以救起一个人的自信、
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救起它背后的一个大世界。
受热
C
冷却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 间的热量差异。 2.形成: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热力 环流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观察图片,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如何呢?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 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高低低”,具体 如下图所示: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2、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
近地面:气温与气压成反比 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一地点,不同高度,近 地面气温高于高空。) 高低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高度气压状况而言。 3、高高低低
大气增温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太阳暖地面”
地 面 “地面暖大气”
“大气还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特点:具有选择性
2、反射作用
云层、尘埃(云层厚薄、云量多少) 特点:无选择性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看书思考问题:
晴朗的早晨温度更低
低
高
高
低
(1)在图a和图b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 高低。 (2)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学与用】在市区和郊区的近地面会吹什么方向的风呢?
请画出示意图。
城市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郊区
市区 市区
郊区 郊区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大 气 运 动 大气的受 基本过程: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作用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
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由于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 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
实
例: 海 陆 之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高压
低压
低压:T高 陆 地
高压:T低 海 洋
陆 地
海
洋
热容量较小(热得快,冷得也快) 白天:陆地增温快 夜晚:陆地降温快 海洋增温慢 海洋降温慢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太阳辐射 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等,
但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3.意义:减小气温日较差, 使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冷却
A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削弱作用 和保温作用。 (重点) 2.理解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并会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重点)
3. 知道水平面气压的高低对等压面的影响。(难点)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太阳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 大气辐射 宇宙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想一想:地球和月球昼夜温差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差异?
地球白天极端最高 气温达58.8℃
昼夜温差一般在 50℃左右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降得过低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例:读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称_____ 热力
环流,形成这种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地面受热不均 。
(2)B、D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_ B ;A、E两处
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 A ;E、F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
______ E ;A、C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 C 。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 等削弱作用
大 气 大气 逆 吸收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辐 大部分被近 射 地面的水汽、
CO2吸收 (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