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概述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以致近代中国无力抵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近代科技的落后,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②起因: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③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核心。
④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
⑤影响:简化了行政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①背景: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②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后,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皇帝政务负担繁重。
(2)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太祖仍亲自主持政务。
②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后来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权力。
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主干知识整合
抓主干
一、明朝 1.废除丞相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1)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1)2016·全国Ⅰ卷,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巡抚) (2)2015·海南卷,7:明初刑罚的特点 (3)2014·全国Ⅱ卷,27:明代内阁制 (4)2014·海南卷,8:清代内阁状况 (5)2013·全国Ⅱ卷,41: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在建筑上的表 现 (6)2012·全国卷,28: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内阁依样画葫 芦)
高考教材连线
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 本考点重点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演化。 2.备考策略:明代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将学习 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机构的权力和发挥的作用上 ,在此 基础上认识其本质。可以用“权力范围无限大 ,决策 权力无限小”来理解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地位 和作用,认识两者不过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
二、清朝 1.设立军机处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 ①目的:适应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②设立:雍正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3)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原创5: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每五 日集朝一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军 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昭梿《啸亭杂录》
(二)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 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 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 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
清 代 的 批 红
材料一 明万历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 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 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 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 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限 制 内阁
皇权扩大
皇权顶峰
谢谢观看!
二、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朝廷设上、次二相,总理 百僚……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 指鹿为马。自秦以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命之, 往往病及国君……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 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 专权自恣。……
──《清圣祖实录》
1.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起草谕旨 2.雍正:在宫内设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 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这军机大臣 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对皇权 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制度、 职位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皇帝的支持、 信任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明朝
中国的内阁与西方的内阁有何区别?
西方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内阁的设立标志着皇权进一步加强
清朝
君主专制的强化
目的:
选择军机大臣的 条件: 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职能: 影响: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左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左图:军机处的位置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 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 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 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 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 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
明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达到顶峰
1、自秦始置相,不旋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都 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 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消弱相权,任用亲信,在内廷办公形成中朝 B唐代设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明太祖废丞相职位,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决策 机构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376,废行省,设 “三 司”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中国
西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封建社会晚期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 路
2020/4/22
二。厂卫制度
2020/4/22
• 第23课
2020/4/22
2020/4/22
2020/4/22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请问:为何“我 朝罢相”?
2020/4/22
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 因) ③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 扩大(具体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2020/4/22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
定和封建经济文化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 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
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 性情领导一切。——孟德斯鸠《论法的精 神》
2020/4/22
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 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 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 僚主义、贪污腐化。
④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文化空前 强化控制,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
2020/4/22
2、深远影响
c.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2020/4/22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 时代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八旗旗主
“共治国事 ”
议政王大臣 会议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目的: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 (3)设置
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务。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其 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 而设置的刑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 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名贡生清一色地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 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 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 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 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 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 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 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 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问题]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3.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 皇权的神秘感,同时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 的作用。 4.文字狱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总结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1)过程:(课件展示朱元璋像)①明初承袭元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丞相管辖六部;②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③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2)影响: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3)特点:官员互相牵制、互相制约,最后都听命于皇帝第二目:内阁的创立(1)原因: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不可无辅臣”。
(2)确立:①明太祖后来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入主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3)发展:①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②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部权尽归内阁”(4) 评价: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第三目: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清中央机构的演变①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它是与君权抗衡的机构。
②雍正皇帝开始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乾隆皇帝撤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实质上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2)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实质: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常见考点考法在各类考试中明太祖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阁制度的形成、职能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形成过程、军机大臣的职责,军机处的影响都是考查的内容。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高考考查较少,一般采用综合的形式,联系各个朝代,要求考生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将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与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联系起来,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认识明清时期中国衰落的原因。
第4课__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1]
清: 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 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 计,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 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 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延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 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 谯让随之矣。帮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 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 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 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 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 的原因是
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 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 仔细看。”该诗说明的本质问题: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 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清时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宰相制的君主专制 无宰相制的君主专制
秦汉:三公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大纲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大纲版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初年的政治制度(沿袭元朝制度)(1)地方上设行省。
(2)中央设立中书省,统辖六部;设大都督府掌军政。
2、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①直接:“胡惟庸案”②根本:相权威胁皇权(2)措施:①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分掌刑名,都指挥使司分掌卫所军事,形成地方三司制度。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1380年,罢丞相,权分六部)③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各都督之兵权,以便皇帝掌控。
(3)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朱元璋废除宰相制,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达到了大权独揽的目的,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
)3、内阁的的出现(1)原因:减轻皇帝的负担,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内阁制的确立与演变:①起源: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1382年)-仅备顾问、无与政事②确立:明成祖-参预机务③发展:明中期,宣德(1425-1435年)时,掌握“票拟权”、兼领六部。
④鼎盛:万历(1563年—1620年)朝,首辅张居正专权。
(3)内阁的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4)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①地位: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
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
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②作用:宰相制能够制约皇权,内阁则是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难以制约皇权。
二、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清朝初年的政治制度:①设内阁、置六部。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2、康熙设立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康熙十六年1677年)3、雍正设立军机处(七年1729年):①原因:处理西北军务,保守机密②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简、速、密)③构成人员: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 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根本原因)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③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历史纵横)④胡惟庸骄横擅权。
(直接原因)(2)经过:①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1)南书房①时间:康熙帝时期②目的:为扩大皇权。
③职责:名义上是陪同皇帝读书写字、赋诗作画,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④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军机处①时间:雍正帝时期②目的:为办理西北军务。
③特点:a机构简单,有官无吏;b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c办事机密。
④职责:跪受笔录,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⑤影响:a提高了行政效率;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c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小结:1.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历程及认识(1)主要历程:①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宰相制度形成。
②汉武帝时,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③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
④北宋时期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最初设置的目的是办理西北军务
军机处
材料2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 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 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 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 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 政之府矣。 ——《清史稿》
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揽国家大事,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 皇帝之下的政务机构。
一个是民主象征, 一个是民主象征, 一个是专政的产物; 一个是专政的产物;
明代的内阁制= 明代的内阁制=西方近 ? 代的内阁制
一个有行政大权, 一个有行政大权, 一个只是内侍顾问机构
虽然刘罗锅不是宰 相,但是他担任过 一个重要的官职: 军机处的军机大臣 清朝的政治制度是 怎样的?军机处的 设置对政治制度有 什么影响?
胡惟庸案:丞相胡惟庸,随着权势的 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 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 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 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人处死。 丞 相 胡 惟 庸
问题探究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问题探究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1.原因 1.原因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
结论:为了巩固统治必然采取强权的措施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二、内阁的创立和发展 三、军机处的设立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 制不断 强化
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 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 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 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请从君臣关系的变化中,归纳 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变化
专题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丞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制 相同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特务统治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时间 原因 清朝设立军机处 目的 特点 影响
时间:清雍正帝 原因:适应西北军务需要 目的:加强皇权 特点:(1)逐渐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
原因
废丞相
时间 结果 时间 性质
明 朝 的 政 治
设内阁
地位 职权
影响
原因: 1)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宰相
“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现实原因: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时间:明太祖 结果: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
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时间:明成祖朱棣
性质: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地位: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 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职权: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 六部百司。 影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 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 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 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后来宦 官专权,导致明代政治黑暗。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 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 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 伐,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主要原因。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奠定基础
殿阁大学 明太祖 士
侍从顾问
文渊阁大 参与商讨军 明成祖 学士 国大事 内阁大学 明宣宗 有了票拟权 士 明神宗 内阁首辅 权倾六部
正式形成 得以发展 进入全盛
注 意
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 是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明万历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 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
思考:“我朝罢相”的原因是什么?
1.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 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 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 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 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 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 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 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 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 ——《明史》
君主专制的影响 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 割据,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政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 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 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 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 围内传播,如生产工具和农制 相同点 地位 不 同 点 职权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 定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非法定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无法制约皇权
对皇权 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清初的中枢机构
①仿明制,设内阁、 置六部;
②保留祖制——议政 王大臣会议。
明清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与僵化的资料
明清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与僵化的资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清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与僵化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明清时期是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典型代表。
第4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⑴废除宰相制度(中央)原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等历史教训;宰相胡惟庸擅权。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表现:1380年明太祖诛杀宰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制约皇权的宰相机制被废除,导致国家决策完全取决于君主个人素质,一旦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便极易致乱政。
⑵设立内阁(中央)背景:废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导致政务繁杂、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过程: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助理政务;②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形成;③明宣宗时内阁取得票拟权;④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成其下属机构。
局限: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未取得法定地位,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皇帝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太监牵制。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性质:皇帝的内侍机构(或咨询、顾问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⑶废行省,设三司(地方)目的:分散地方权力,集权于中央三司: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监察,互不统属,直接对中央负责。
【图片证史】——君权逐步强化是古代君臣关系演变的本质趋势【解读】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坐着奏事站着奏事跪着奏事宰相内阁首辅地位中央一级行政机构首脑,百官之首皇帝內侍顾问班子首脑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为主,票拟权(无属官)权力来源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与皇权关系制约皇权,能一定程度避免皇帝决策失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2、清朝——中央:设南书房(康熙帝);设军机处(雍正帝)⑴设南书房(康熙帝)影响: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中国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㈠明朝君主专制的发展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请结合教材 P16本课引言、第一段正文、历史纵横思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考归纳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 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元相权过重 (历史) ——明太祖
明初相权扩大
妨碍皇权 高度集中
(根本)
胡惟庸恣意妄为(直接)
2)内容: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 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 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至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 度宣告废除。 这样就彻底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3)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 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 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 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 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 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 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 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 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 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晚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目的: 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探究一: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有哪些 具体的表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棣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君主专制的基础。
而在清朝时期,满族皇帝则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体制,并以此为基础统治了几个世纪。
明太祖朱棣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首先,他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削减了地方官员和将军的权力。
明太祖清除了一些原本比较独立和强大的诸侯,重新分封土地,使其实际上成为朝廷的附庸。
这样一来,他能够更好地控制地方和统一国家。
此外,朱棣还重视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法律标准。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明太祖的君主权力。
明太祖的统治思想对后来的明清君主专制有着重要影响。
他强调统一的政权和强大的君主权力,使得后来的皇帝们更加重视中央集权和自己的统治地位。
明太祖还提倡礼法思想,即通过制定和遵守一套严格的礼仪和法律规定,来确立君主权威和统治秩序。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明朝和清朝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在清朝时期,满族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自己的统治权威和控制力。
首先,清朝建立了六部制度,即由中央政府设置六个部门,分别管理军事、财政、人事等方面的事务。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各个部门的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实现对朝廷和官员的绝对控制。
此外,清朝还建立了咨议机构,以便皇帝听取不同意见,并作出决策。
然而,这些咨议机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附庸,对皇帝的决策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力。
在清朝时期,满族皇帝进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军事措施来确保自己的统治。
例如,他们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将军统辖的八旗区域,以便更好地控制地方和维护国家安全。
八旗成为满族贵族的特权,以此来维护满族统治的地位。
此外,在民间,清朝采取了严厉的刑法和社会控制措施,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巩固皇权。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体制不断加强和巩固。
明太祖朱棣通过政治和军事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职 责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要经皇帝及大臣 直接由皇帝意愿 商议 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资料: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文化:八股取士
地方
中央
废宰相, 权分六部 设置内阁
废行省 设三司
皇帝
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互不统辖 各司其职
三司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行政
军政
监察
宰相制的废除所产生的影响
积极:有加强皇权,巩固统 治。 消极:皇权缺少制约,有利于君主的 独裁专制。同时也是皇帝政务繁多, 身心疲惫。
设置时间: 雍正初年(1726年成立军机房,1739年成为一 个正式的常设机构) 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亲臣、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军机大臣的职责: 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但只是承旨遵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御笔
清代皇帝的批红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
时 期 名 称 职 权 特 点
设立殿阁 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 兼协理章奏 参与军国大 事的商讨 侍从顾问 无决策权 开始参与机密 事务的决策
明太祖 时期
明成祖 时期 明宣宗
明神宗
内阁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 相 同 内阁首辅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制约皇权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
中国的宰相制度是 什么时候废除的?
根据材料及教材,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 丞相制度导致专权乱政,威胁皇权 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材料二:
2、北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何影响?
3、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是不是所有地方都实行
这一制度?有几种情况?它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4、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现怎样的趋势? 5、唐朝是如何加强皇权的?这一制度长官的名称、各自
的职责、运行的顺序是什么?它有何特点、作用?
汉初 郡国并行制
元朝 行省制
内阁 大学士
可以“票拟”对 地位日益提高 奏疏的处理意见
内阁首辅 大权尽归内阁
首辅权压群臣
明
内
Y(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阁
地
侍 从 顾 问
位
演 变
O
票 拟 权
X(时期)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明太祖
阅读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 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 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君臣关系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向民 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 屏,“正说”,“戏说” 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 下随意安排。比如《康熙 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 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 就分别被称为“明 相”“索相”。凭借本节 课的知识,你能发现其中 的错误吗?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出现什么问题?汉武帝是 如何解决的? 2、北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元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其他地方是如何管理的? 作用是什么? 4、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现怎样的趋势? 5、汉武帝是如何削弱相权的? 6、唐朝三省六部制:名称、职责、运行顺序、特点、作用 7、宋朝是如何削弱相权的? 8、从汉至元,总体上君主专制的演变呈现怎样的趋势? 9、以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来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是如何变化的?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依据分别是什么? 10、怎样认识科举制度?
【判断】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管辖地方,此制度管辖的 范围覆盖全国。
D
×
【问答】4、在宋朝,得到选拨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 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这种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 关?这一制度何时创立? 科举制
隋朝(隋炀帝)
准备五分钟,一会默写第3课
1、汉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导致什么问题?到汉武 帝是怎样解决的?
胡惟庸案大捕杀
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思考:图1到图2有何变化?说 明什么问题? 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 皇帝负责 说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图1 唐朝三省六部制
图2 明朝
朱元璋废宰相加强皇权后, 事情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 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 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 “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
时 期 名 称 职 权 特 点
设立殿阁 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 兼协理章奏 参与军国大 事的商讨 侍从顾问 无决策权 开始参与机密 事务的决策
明太祖 时期
明成祖 时期 明宣宗
明神宗
内阁形成
内阁 大学士
可以“票拟”对 地位日益提高 奏疏的处理意见
课堂设问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判断】1、秦朝设三公、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 制度都是为了削弱相权。
×
【选择】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 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 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军权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唐朝 三省六部制
(2)汉代: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威胁中央集权 图2 图1 图3 元朝:行省制——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 (1)图1到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它是中国古代地方 (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这三幅图所体现的我国的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 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 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了行政效率。②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 了皇权的独尊。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 历朝基本沿袭。 (3)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帝谈话, 不觉膝之前席,可见都是坐着的。唐初的裴监甚至和高 祖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还有坐处。可 是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在皇帝面前无 坐处,一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论政了。到明清,不但 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奏事了,清朝大臣上朝得 穿特制的护膝,怕跪久了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