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3)

合集下载

1.2.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2.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棉花、石油能燃烧 B.鸡蛋放入白醋有气泡 C.食盐、白糖能溶于水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会变浑浊

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湿衣服晾干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海水晒盐
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20.点燃蜡烛的过程中( ) A.只发生化学变化 B.只发生物理变化 C.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谷物酿酒 B.矿石炼成金属 C.贝壳烧制石灰 D.用蒸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
22、下列描述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 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酒精燃烧 B.食物腐烂 水蒸发 C.铁铸成锅 蜡烛燃烧 D.滴水成冰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三、是非题。 1.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 ) 2.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材料是钛合金。( ) 3.废弃塑料会形成“白色污染”。( ) 4.现在以及未来必须大力开发太阳能、氢能、核 能等。( ) 5. 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是物理变化。( )
7、通常状况下: ①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 明液体; ②在101KPa,4℃时水的密度最大,约为 1g· cm-3。 ③在此压强下,将水加热到100℃就可以使其变 成水蒸气。 ④在通电的条件下,水能分解出氢气和氧气。 ⑤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物理性质有: ; (2)水的化学性质有: ; (3)上述叙述中的物理变化是 。
6、现在大量的城市改造美化了人们生活环境,在 修路中用到大量的生石灰来使松软的地基变结实, 这其中发生的变化有: ①将石灰石敲碎成粉末; ②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③熟石灰遇空气中二氧化碳变成坚硬的碳酸钙, 从而把砖、碎石、粘土、沙子牢牢粘合在一起。 请指出其中的化学变化有 。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回顾 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主题 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问题导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别包括哪些类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有什么关系?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见变化形式:a._____的改变;b._____的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形状状态(2)化学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伴随的现象:_____、_____、_____、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放热发光变色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经常伴随的现象。

那么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提示:物质发生变化时,若出现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等现象,只是说明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最终还需通过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确定。

如灯泡通电时也会发光、放热,但由于灯丝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_________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化学变化1.“物质的物理性质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物质本来就有,不需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有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沸点等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钢铁生锈”和“钢铁易生锈”分别描述的是钢铁发生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由此分析,用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有什么不同?提示:物质的变化往往用表示物质动态的词语表示,如“生成”“变成”等;物质的性质常用“易”“以”“能”“会”等表示物质能力的词语表示。

学习主题 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问题导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是什么?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标准是什么?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装置(如图)。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
点燃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思考题:水为什么能进入集气瓶?为什
么水只进入了1/5而不是全部呢?
思考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有 下列错误操作,其中会使测定结果 小于1/5的是(ABD ) A、红磷的量不足 B、装置漏气 C、实验时未用止水夹 D、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进行读数
• 酒精挥发、玻璃杯摔成碎片、 • 食物变质、不锈钢管制成防盗窗、 • 钢铁生锈、燃放鞭炮、 • 动植物呼吸、纸燃烧、 • 水结成冰、轮胎爆炸
例题讲解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13株洲中考)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融化 D.酒精挥发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 化属于 (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舍勒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 方法制得了氧气。
(1742~1786)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拉瓦锡
(1743~1794)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第 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 氧气 和 氮气 组成的。
一、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
1、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 容器内的O2,使瓶内气压减少, 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的作 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进瓶中, 占据了瓶内原O2的体积。
注意:
(1)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 生成气体及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是不能作为判断 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如:自行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3)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化学研究些什么

化学研究些什么
火药爆炸 C、矿石粉碎

B、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4、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 化学变化的是(B )

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 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3)、两种变化的区别 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 放出气体、产生沉淀
2、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 溶点、沸点、硬度、密度
2).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
趣味问题
1.某校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金属钠与水 反应的化学实验:用镊子取用一小块钠,用 小刀切割成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去 钠粒表面的煤油(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后, 投入水中,可以看到钠粒在溶液表面迅速地 滚动,熔成银白色的小球,发出“吱吱声”, 跑来跑去,瞬间又有气体产生,发出黄色火 焰,钠粒着火燃烧,同时又发出尖锐的爆鸣 声。 指出钠的化学性质是 :
物理性质是:
金刚石的故事——昂贵的学费
(二)、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三).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练习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B A.放出热量 B.生成其他物质 C.颜色发生变化 D.状态发生改变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A.冰雪融化 B.鞭炮爆炸 C.铜丝加热 D.加热碱式碳酸铜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二)、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三)、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堂学习】[回顾引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指导看书]:看P10上的几幅图,你知道这图示问题的答案吗?[板书]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组实验] 蜡烛的燃烧1.现象刚点燃时的现象: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2.反应表达式3.产物检验水: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烧杯内壁有水珠二氧化碳:在烧杯内壁涂一层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板书](一)物质的两种变化:说明:(1)判断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主要看,而不是看。

举例说明。

(2)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能量的吸收和释放例:蜡烛燃烧能量,将能转化为能;光合作用能量,将能转化为能。

巩固练习:(1)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现象是()A、发出耀眼白光B、放出大量热量C、生成白色固体D、生成氧化镁(2)判断下列变化属于何种变化?①灯泡通电发光放热()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③空气液化()④石蜡融化()⑤酒精挥发()⑥石灰水通CO2变浑()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⑧铁棒磨成针()⑨米煮成饭()⑩矾研成粉状()第2课时结合课本P12的[联想与启示],引出[说明:1.变化════性质(1)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属性(2)性质的描述中一般有“可以、会、能、易、是、具有”等字眼。

沪教版9年级化学HJ全册教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沪教版9年级化学HJ全册教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 么?
• 本节课学习目标: • 1.通过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变化,感受变
化的分类。 • 2.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合成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化化学学还研是究一的门内以容实:验为基础的科 学。1.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3.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 与变化
活动与探究
1.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描述蜡 烛燃烧的现象。
蜡烛的燃烧
实验步实骤 验
实验现象
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 征(如颜色、形状等)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白色圆柱形固 体。 蜡烛熔化,变短,发 光放热 烧杯壁出现水雾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 冷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 壁的变化
一、物 质 变 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和 特征
例子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的木变条化折断、铁矿 的木变条化燃烧、铁
石的粉碎、铁制 矿石炼成钢铁、
成铁锅、水受热
铁生锈、水通 电变成氢气和
变成水是蒸否气有变化还是属于化 学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 2.汽油的挥发; 3.煤油的燃烧; 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5.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 黄色沉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出白烟 有白烟升起
初探蜡烛燃 点燃时,蜡烧烛发生哪些变化?
⑴起始蜡,烛__熔_____物;理变 ⑵点燃化后产,生__火__焰__放_化__化__学化,变火焰 上的白瓷热黑色粉
化板学表变面有末_______,蜡烛逐物渐理变 变⑶短刚化熄;灭烛时芯,上方出现一 化 ________缕__白__烟____; ⑷熄灭后一段时蜡间烛,液体 __________。 凝固

13-14版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13-14版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2015-2-23
14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 物质的燃烧: 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的吸收或释放
能量的释放 生物的呼吸作用:化学能→热能和动能等 干电池的使用:化学能→电能 蓄电池放电: 化学能→电能 蓄电池充电: 能量的吸收 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
电能→化学能
2015-2-23
15
2.两种变化的关系
现象;
雾:
许多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所形成的现象。
2015-2-23
7
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2015-2-23
8
反应前: 石蜡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特殊气味,质软,不溶 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反应中:1.石蜡先熔化后汽化最后燃烧,燃烧时发光、放 热,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磷 + 氧气 P O2
等)、玻璃破碎、电灯发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 植物的光合
2015-2-23
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等。
12
仔细观察下列实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煤油燃烧产 生火焰和黑 烟
两瓶无色的气体
氯化氢和氨气混 合产生白烟
在无色溶液(碘化钾) 中加入另一种无色溶 液(硝酸银),产生黄色 沉淀
2015-2-23
3
轻轨电车 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 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 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 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
生高温。生产接触点的原料是石
墨,请你推测石墨具有哪些性质?
2015-2-23
4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形 形 色 色 的 物 质 变 化
2015-2-23

初三化学要点

初三化学要点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要点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要点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

2.知道:金刚石的有关组成和性质(硬度、可燃性、元素组成)。

3.了解: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

4.学会:对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5.学会:探究面粉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6.学会:判断常见变化的属性。

7.学会:对物质常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8.知道:“烟”和“雾”的区别。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进行化学实验要点1.知道:附录一中所有仪器名称及基本用途。

2.学会:附录一中列出的几种基本操作。

3.学会:完成简单的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

4.了解:实验药品分类摆放,剩余药品如何处理。

5.学会:实验安全原则。

包括:不接触、不品尝药品味道,正确闻药品气味的方法,酒精灯的安全使用,可燃性气体的使用原则、实验注意点。

6.学会: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包括:酸碱泄漏处理,洒出酒精着火处理。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要点1.理解:铜绿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组成元素、两点化学性质。

2.理解:镁带的物理、化学性质。

3.学会: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1.记住:氧气的存在、自然意义及常见物理性质(不要求记忆具体数据)。

2.了解: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化学研究些什么(3)

化学研究些什么(3)

化学研究些什么(3)【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学会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3.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学习重难点】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 碳酸氢铵分解过程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空气中含、、、、水蒸气等物质,其中氧气约占、氮气约占。

3. 判断下列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酒精容易挥发:天然气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石蜡熔化:加热碳酸氢铵: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水结成冰:4. 铜可用来制导线,说明铜具有哪些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酒精可用来干什么?二、思考、交流与点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1.从宏观看,物质是由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组成的,如氧气由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由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和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四种元素组成。

2.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现象说明了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含有元素。

3. 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

4.从微观看,任何物质都由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根据教材P16图1-22、1-23,推测金刚石与石墨的有关性质:你推测的依据什么?。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历史上几项重要的化学研究成果(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三、课堂练习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2.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晶体。

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时变成黑色粉末,并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在医学上,高锰酸钾可用于消毒、洗胃。

上述对高锰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四、总结、反思与提升1、用“性质”和“用途”填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教案 1.2.3 化学研究些什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教案 1.2.3 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复备栏【明确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一只空杯里有物质吗?如果有是什么?2、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空气是单一物质组成的吗?3.你有办法获得空气吗?【新知导学】:阅读第13页完成下面导学1、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空气里的 ,生成了固体,致使瓶内气体减少而压强降低,导致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广口瓶中,且约占容积的。

2.你有办法证明空杯里有物质吗?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一)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固体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减小。

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填“大于”“等于”“小于”)消耗掉的气体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复备栏3.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气管的一端插入水中, 。

在导管口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③把燃烧匙内的足量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红磷继续燃烧产生浓厚的 ,放出热量。

④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4.实验问题思考:(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的气体是;(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5.实验结论:。

6.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红磷燃烧:活动二、拓展视野:阅读P14完成下列问题国科学家和国化学家分别制得了氧气。

国化学家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空气成分:科学家通过各种实验测定,说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体积分数提示: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不是固定不变的。

复备栏2.问题讨论,展示提升对“思考与交流”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讨论:(1)该实验为什么不宜用蜡烛代替红磷?通常对该实验的反应物选择有什么要求?(2)你认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步骤有哪些?(3)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或大于)空气体积的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偏小的原因:;偏大的原因:。

化学研究些什么

化学研究些什么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
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 等性质将元素分类排列的表格,
反映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
包括元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 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 质(如氧化态、还原性、电负性
等)。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 周期性变化,如原子半径、电离
能、电子亲和能等。
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探讨反 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转化。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类型
研究离子键、共价键、金 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性质 。
分子间作用力
研究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 力、氢键等相互作用力, 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 响。
分子结构与性质
研究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 的影响,包括分子的极性 、稳定性、反应性等。
色谱分析法
根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物质的分 离和鉴定,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定量分析方法和技术
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含量,如沉淀法、挥发法等 。
容量分析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测量反应物的体积来确定 待测物质的含量,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等。
电化学分析法
环境、食品、药物等样品分析
环境样品分析
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大气中的颗粒物、水 中的重金属离子等。
食品样品分析
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如蛋白质、脂肪、农药残留等。
药物样品分析
对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杂质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保药物的 质量和安全性。
如热机效率、制冷技术、节能减排等。
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能与….反响、易分解、不稳定、有毒、 可燃性、氧气能助燃、酸性、碱性、 钢铁易生锈……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 热……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 的属性,而变化那么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表达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 汽油可燃烧
变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化 时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记录四个实验的现象
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乳白色、固态、圆柱等形状 石蜡熔化,火焰分三层,外 焰最亮,内焰最暗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吸 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 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 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 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交流与讨论——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表达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 等过去时
汽油在燃烧 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性质
决定
反映 变化
二氧化碳灭火
酒精作燃料
石墨做铅笔芯
经典例题
知识点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化学·苏教版初中课本目录

化学·苏教版初中课本目录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代化学工艺;什么是化学;认识煤气炉具;铁锅烧菜好;吸烟有害;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铵贮存;淡水资源;铁生锈的条件;白色污染;高锰酸钾溶液区分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酸雨;合成材料(有机玻璃);纳米材料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光合作用;石;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碘化钾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变化与现象;化学变化与能量;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石英晶体;石墨;煤与石油;结晶牛胰岛素;拉瓦锡、门捷列夫。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安全守则;常用仪器;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过滤,蒸发,仪器的气密性检查,仪器的连接及洗涤等);药品贮存;铜绿分解;铜绿与盐酸反应;镁带燃烧(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化学符号;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第2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空气的发展史;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等于、大于、小于1/5的各种可能);空气的成分;混合物;纯净物;拉瓦锡;氮气;稀有气体;大气污染物;空气质量日报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木炭与氧气;硫磺与氧气;铁丝与氧气;蜡烛与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缓慢氧化;氧气的用途;工业制氧气;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实验程序(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验满与检验)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温室效应;干冰;人工降雨;汽水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二氧化碳与灭火;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程序(反应原理、反应装置、验满与检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水的用途,水与人类的关系;水的物理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蒸发结晶;硬水与软水的区分;过滤操作;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节水防污。

第02课 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化学上册基础预学(沪教版)(解析版)

第02课 化学研究些什么-九年化学上册基础预学(沪教版)(解析版)

【暑假零起点】2022-2023学年九年化学上册基础精品课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课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会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类型。

【重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蜡烛燃烧实验:(1)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

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燃烧有水生成(3)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取一小段粗玻璃管,将一端置于火焰中,观察现象:玻璃管口上端有白烟冒出,火焰中有石蜡蒸气(5)吹灭蜡烛,观察现象:吹灭瞬间,看到一缕白烟,熄灭后,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成的固体小颗粒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只是形状、状态或体积等改变。

比如:酒精挥发、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如:酿酒、造醋、光合作用、物质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

许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沪教版九上化学课件: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沪教版九上化学课件: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能量的释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质的燃烧: 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生物的呼吸作用: 化学能→热能和动能等 干电池的使用: 化学能→电能 蓄电池放电: 化学能→电能
能量的吸收
蓄电池充电: 电能→化学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能→化学能
小结:两种变化的关系
物理变化
本质 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外观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4、向小烧杯中加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
教材图1-14所示方式置于 粗玻璃管内有白烟生成
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 象
有白烟生成
活动与探究
提示: 初中化学中,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 浑浊。 五、结论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澄清石灰水
镊子
粗玻璃管
四、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 征(如颜色、形状和状态等)
白色圆柱形固体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内层最暗;石蜡慢慢融化, 时间长了会逐渐变短甚至 消失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 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2、物质的构成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金刚石晶体结构模型
石墨结构模型
二、归纳小结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 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 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三、强化训练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光合作用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阅读材料:拉瓦锡的实验素材 沪教版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阅读材料:拉瓦锡的实验素材 沪教版

拉瓦锡实验拉瓦锡的著名实验之一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这种气体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氮气。

拉瓦锡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现已证明是氧化汞)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经过强热后,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的那部分体积。

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五分之四体积的气体里去,结果得到的气体同空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完全一样。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所组成的这一结论。

拉瓦锡的著名实验之二一七四三年,拉瓦锡出生在一个律师之家。

二十岁的时候,拉瓦锡从大学法律系毕业。

可是,他酷爱化学,二十五岁时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就在他成为院士的时候,他读到的一篇论文,说金刚石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起来,变成一股气体,消踪匿迹(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

它会燃烧,变成二氧化碳)。

这篇论文使拉瓦锡深感兴趣。

拉瓦锡重做实验。

不过,他采用不同的方法:他在金刚石上面涂了一层厚厚的石墨稠膏,加热到发红。

几小时以后,冷却,剥掉外面的稠膏,金刚石好端端的,没有烧掉!“燃烧,跟空气大有关系。

”拉瓦锡猜测道。

他认为,用石墨稠膏涂在金刚石上,使金刚石隔绝了空气,所以金刚石没有烧掉。

也就是说,空气在燃烧现象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七七二年十一月,法国科学院收到拉瓦锡密封的论文。

院士们拆开信封,获知拉瓦锡对于燃烧现象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磷,在空气中会燃烧,冒出白色的浓烟,这是早就知道的化学现象。

拉瓦锡别出心裁地想办法把这些浓烟全部收集起来。

他指出,浓烟是一种极细的白色粉末,它的总重量比原来的磷要重!也就是说,在磷燃饶的时候,可能与空气化合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果装置漏气,会有什么后果? 虽然瓶内有氧气消耗,造成 气压差,但是外界不断会有空气 补充进来,减小了气压差,水进 入量减少,测得值会小于1/5
(6)、如果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 就打开止水夹,对氧气含量的测定 有何影响?
此时打开止水夹,水的 进入量会偏少,造成测得氧 气含量小于1/5。
5、可不可以用蜡烛来代替红磷来测定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为什么?
9
药品的选择:
(1)反应物只能跟空气 中的 氧气发生反应, 生成物必须是固体或液体。
装置要求
气密性要好,瓶内 外能形成气压差。
10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仪器:
请说出图中各序号所指的仪器名称: ① 燃烧匙 ② 导管
③止水夹

④ ⑤ ② ③
④ 集气瓶
⑤ 烧杯
• 3、操作: • (1)检查装置气密性 • (2)将集气瓶的体积5等份 • (3)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 • (4)将足量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 气瓶内并塞紧瓶塞
怎样设计实验测定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呢?
思考讨论:你们打算采用怎样 的实验方法? 密闭装置 采用敞口还是 密闭的实验装置?
4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思路1: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 氧气,测定氧气体积。 思路2:将氧气除去,然后通过减少 的体积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 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含量
6
瓶内压 强变小, 水倒吸 氧气 真 水 空 2.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 耗氧气,生 成五氧 化 二磷固体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减小,装 置内外形成气压差,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即瓶 内氧气体积。
文字表达式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体)
8
性质决定用途: 红磷在军事上用来制造烟幕弹,灯泡 用红磷作脱氧剂,火柴里含有红磷, 发令枪响后白烟也是红磷燃烧形成的。
混合物: 1.2.4.5.11.12.
• 若用蜡烛代替红磷燃烧来消耗集 气瓶内的氧气,同时又会产生新 的气体二氧化碳,使集气瓶内的 气压几乎没有变化,当打开止水 夹后,烧杯中的水不能倒流入到 集气瓶内,因而不能测出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含量。
可用硫代替红磷吗?
测定值偏低,可能的原因有:
(1)红磷的用量不足; (2)装置漏气; (3)装置没有冷却至 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空气是含有氮气、氧 气、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等多种成分的气体。
2
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 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 氧气 含有____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 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 二氧化碳 有_____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 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________
2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 大的可能原因有:
燃烧匙没有迅速伸入集气 瓶并塞紧瓶塞。
其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装置改进
电 热 棒 足量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1.装置始终密闭,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2.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27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 进方法(如图所示 ),你认为改进 后的优点是: 。 装置始终密闭,测量结果更准确
16
(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中能 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的水的原 因是:
• 空气中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3)、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时,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如果红磷不 足量则会有什么后果?
红磷量不足,就不能 将瓶内氧气耗尽,测得氧 气含量小于1/5
(4)、点燃后的红磷为什么要 迅速伸入瓶内并塞紧瓶塞?如果 缓缓地伸入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缓缓伸入,红磷燃烧放 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 气逸出瓶外,最终导致瓶内减少 的气体偏多,水的进入量偏大, 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大。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氧气 。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空气是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_____。
(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 水蒸气 。 中含有________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浮有一 层白色物质(或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 二氧化碳。 含有_________
空气由很多种物质组成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 成的。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 水、二氧化碳、氮气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而不是一种元素
区别: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 没有固定组成
• (5)等白烟消失,集气瓶内的气 温恢复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12
4.实验现象:
• 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白烟,放出热量。
• 现象2: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 瓶中,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13
5.实占空气体积的1/5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具有助燃性 (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14
6、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成分是
• 氮气
空气是-----混合物
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难溶于水(物理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7、反思与交流
(1)、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 部燃烧,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被消耗了。
(3)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 难 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以推出氮气______ 不能 (填“易”“难” )溶于水和氮气______ 填“能”“不能” )支持燃烧的结论。
(4)在做空气组成的实验时,有时测得氧 气的体积远小于1/5,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磷量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下列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1.洁净的空气 2.鲜橙多饮料 3.冰和水混合 4.“蒙牛”牛奶 5.被污染的空气 6.二氧化碳 7.氧化镁 8.液氧 9.碱式碳酸铜 10.水 11.自来水 12.澄清石灰水 13.蒸馏水 14.铁水 15.水银 纯净物: 3.6.7.8.9.10.13.14.15
减少空气污染

· · · · · · · · · ·
当堂训练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 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 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红磷 该物质 (1)燃烧匙里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所起的变化是 先下降后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