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中药治疗

合集下载

治疗心衰的中草药

治疗心衰的中草药

治疗心衰的中草药
心衰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满足身体需求的疾病,通常需要通过医学治疗来管理。

目前,中草药在治疗心衰方面的证据相对有限,而西医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患有心衰,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遵循其治疗建议。

虽然中草药在心衰治疗中并非首选,但有些中草药被研究或传统上用于心脏健康。

请注意,使用中草药时,应该谨慎,并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干扰其他药物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心脏健康的中草药:
1.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被用于中医传统上改善心血管循环,有助于保护心脏。

2.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被认为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心脏健康。

3. 山楂(Crataegus):有研究表明,山楂可能对心脏有益,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

4. 桑葚(Morus alba):一些研究表明,桑葚提取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请记住,这些中草药并非是治疗心衰的替代品,而是应该作为辅助治疗。

在考虑使用中草药之前,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尤其是如果你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最重要的是,心衰的治疗应该由专业的医疗团队监督,包括心脏病专家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他们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饮食、运动和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1. 中药治疗:中医药认为心衰多由心阳不足、气血不足、水液内停等导致,可选用补心阳、养气血、利水退肿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麦冬、黄芪、人参、丹参、山药等。

2. 针灸:针灸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调节心脏功能来改善心衰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心包、心系、神门等。

3. 推拿:推拿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改善心衰症状和促进血液循环。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揉、按等。

4. 气功: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改善心衰症状。

常用的气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心衰通常是辅助治疗,不能替代西医治疗。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应继续接受西医的规范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一、内容简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性。

然后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

此外本文还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提取物等。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数据,2013年美国约有480万成年人患有CHF,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0万。

在中国CHF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心血管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约有450万CHF患者,占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的。

这些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HF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根据中医理论,CHF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等。

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等药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问题;丹参、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近年来,受到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它是指患者的心脏结构发生变化,或者心肌功能出现异常而造成的心室充血或者无法正常泵血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以及全身乏力等情况。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容易引发慢性心力衰竭。

据调查,当前我国患有心衰人数近500万,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尽管西医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长期的西药使用也容易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学基于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理论,以辨证方法对患者进行精准治疗,在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1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尽管在中医的藏书记载中,并未出现过慢性心力衰竭这一疾病介绍,但是,从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来看,与中医所提到的“喘证”“心痹”等关联性极强。

直到1990年左右,才出现了关于“心衰”的相关记载。

1997年,“心衰”才正式成为中医病名。

与“心衰”对应的,也正是西医中所提到的“心力衰竭”。

对于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医上常认为是由于患者的心气阳虚,心阴不足引起的。

常见的表现为患者的心脏出现血瘀的症状,同时患者还会伴有水饮、痰浊等症状。

尽管这一疾病的主要病灶在于患者心脏,但与患者的脾脏、肾脏以及肺器官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说,患者的心气阳虚是导致该种疾病的直接原因,血瘀则是这一疾病的中心病理,而出现水饮、痰浊等则是病理表现。

由于患者气血不足,导致其血液流通不畅,在患者的体内出现痰浊,最终二者相结,使得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气血两亏。

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医学研究者对于这一疾病的病机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一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脏和肾脏的阳虚导致的,因此,阳虚饮停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致病机理。

他们认为,为了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采取活血化瘀、补肾固本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帮助患者温阳、补气、活血等。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引言心衰,也被称为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中医药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心衰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衰中的中医药物研究。

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研究,发现中医药物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通常采用中药汤剂的形式,包括多种草药的组合。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等途径来治疗心衰。

心衰中医药物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对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一些研究指出,某些中草药中含有一些对心衰有益的活性成分,如黄芪、丹参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心脏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等途径来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还研发了基于中医理论的新药物,如中草药提取物的注射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论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心脏功能和改善症状,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进展和希望。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 (2018). 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杂志, 10(2), 123-135.- 王五,赵六. (2019). 心衰中的中医药物研究综述. 医药科学研究, 15(4), 567-578.。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1. 人参党参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等,具有补气益阳、健脾和胃的功效。

2. 参附汤,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心悸、短气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附子、黄芪等,具有温补心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3. 五苓散,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脾胃湿滞、水肿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的功效。

4. 四逆散,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肢体冰冷、脉沉细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干姜、附子等,具有温阳散寒、固表止汗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心衰出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调整方剂。


外,中药治疗心衰出汗的同时,患者也应该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切入点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切入点
二、专家共识
通过对专家选择各证型的方剂和药物次数进行频数统计我们将方剂、药物按被选中的次数的大小进行排列并用频次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频数在前十位的药物进行组合并结合专家推荐的代表方剂确定了每个证型的代表方和用药
各证型药物频数分布
气虚血瘀水停
阳虚水泛瘀血阻络
气虚血瘀型
气阴两虚血瘀型
一、现代文献研究
1、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中文文献检索: 主要来源于CBM1999-2009年信息 检索方法:检索心力衰竭为主题词、中医 or 中药 or 针灸 or 气功 or 穴位 or按摩 or 中西医为副主题词、慢性为关键词检索 共有234篇文献
1、心衰的中医药治疗原则
结论:名老中医经验及多个小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心衰有效的治疗原则有:益气活血利水、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活血、益气养阴与前面的“气虚血瘀水停;阳虚水泛、瘀血阻络;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的辩证分型一致
2.本虚标实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 心衰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 心之阳气亏虚鼓动无力血行滞缓血脉瘀阻从而出现心衰故心脏阳气兼阴血亏虚是心衰之内因是心衰发病及转归预后的决定因素标实则由本虚发展而来阳气亏虚可以导致血瘀也可以导致水饮停积
3.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上 治疗重点调补心脏的气血阴阳而气属于阳温阳即所以补气;血属于阴滋阴即所以养血因此辨治心衰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心阳虚型与心阴虚型故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与养心方生晒参、麦门冬、法半夏、茯苓、田三七等前者重在温心阳后者重在养心阴分别用于阳气虚和气阴两虚的心衰患者
气阳两虚血瘀型
分型用药
三、名医经验

心衰的中医治疗思路

心衰的中医治疗思路

心衰的中医治疗思路概述心衰是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衰竭,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

中医学认为,心衰主要是因为心气不足所致,治疗心衰的中医思路主要包括调补心气、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等方面。

调补心气1.补心脏:使用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来补充心脏的能量,并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泵血功能。

2.补脾气:中医认为,心衰患者往往伴有脾气虚弱的状况,所以需要使用中药材如党参、白术等来补充脾气,从而增强血液的生成和运输功能,保证心脏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活血化瘀1.祛瘀通络:使用中药材如桃仁、红花等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积在心脏和其他器官中。

2.温经络:中医认为,心衰往往伴有寒凝的状况,需要使用中药材如川芎、肉桂等来温经络,促进血液的流动和循环。

清热解毒1.清热利湿:中医认为,心衰患者往往有湿热痰浊的状况,需要使用中药材如茵陈蒿、金银花等来清热利湿,减轻痰浊对心脏的影响。

2.解毒散结:心衰患者还常见有毒素积聚和结块的情况,可以使用中药材如蒲公英、皂荚壳等来解毒散结,改善心脏功能。

中医内、外结合1.内服中药:首选用中药内服来治疗心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配方调整。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单味或复方中药,也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配。

2.外治疗法:针对特定症状和病情,可以采用外治疗法如针灸、艾灸、拔罐等来辅助治疗心衰,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恢复。

注意事项1.饮食调理:心衰患者应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或饮酒过量。

2.生活调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对心脏的影响。

3.定期随访:心衰患者需定期复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心衰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调补心气、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等手段来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衰症状。

但是中医治疗心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难点分析及优化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难点分析及优化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难点分析
及优化
我科自2010年实施心衰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以来,根据临床实施情况,不断总结经验,补充新的治疗措施。

对该方案进行全科培训,要求全科充分了解和掌握。

严格按照诊疗方案实施临床诊断、治疗等。

在临床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疗效,积累经验。

1)疗效评价及分析
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制定标准,2010年用此方案诊治病人65例,随访1个月时间,疗效总结如下:
1.心衰较重者,伴有纳差、腹胀、呕吐等症状,中药汤剂依从性
差。

2.心衰在祖国医学称为喘证、心悸、水肿等,易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存在辩证困难。

因此我们应从以下着手:1.对于心衰较重伴有纳差、腹呕吐等症状者,我们可选择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2.在遇到喘证、心悸、水肿等患者时应进行全面的理化检查以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2)中医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
难点分析:
1.心衰病反复发作,如何有效地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一直是我们困惑的地方.
解题思路:
对于心衰病反复发作的问题,一直是心血管病科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我们拥有传统医学方面的优势,更好的发挥传统医学的特长,如:增加特色疗法,如:足浴、穴位贴敷,更好的改进方案,同时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养生指导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为此方案优化中应注重这方面的内容。

3)方案优化
根据近一年的临床应用,现将方案进一步优化,并制定下一年诊疗方
案。

心衰中药病理分析报告

心衰中药病理分析报告

心衰中药病理分析报告心衰中药病理分析报告心衰(Heart Failure)是指心脏无法向全身供应足够的血液和养分的病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心功能减退、疲劳、气急等症状。

中药在心衰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报告对心衰中药治疗的病理分析进行简要展示。

一、病理分析1.心肌细胞损伤:心衰患者心肌细胞受损,表现为细胞坏死、凋亡和变性。

这种损伤导致心肌功能下降,心脏无法有效收缩和泵血。

2.炎症反应增加:心衰常伴有炎症反应的增加,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加剧心肌细胞损伤和纤维化。

3.纤维化:心衰患者心肌纤维化显著增加,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导致心肌僵硬,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二、中药治疗1.清热利湿类药物:可通过消除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细胞损伤来改善心衰症状。

典型的代表药物包括金花清瘟胶囊和三黄片等。

2.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改善心肌纤维化情况,促进肌肉舒张,减轻心脏负荷。

代表药物有抗心衰胶囊和当归片等。

3.强心类药物:有助于提高心脏收缩力和泵血功能,改善心衰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和桑枝等。

三、病理分析指导下的中药治疗结合上述病理分析,选用合适的中药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心衰患者的病理状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1.清热利湿类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可采用金花清瘟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口服。

连续服用2周,观察病情变化。

2.活血化瘀类药物:常用抗心衰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口服。

连续服用3周,观察病情变化和心肌纤维化情况。

3.强心类药物:采用山楂,每日3次,每次5克煮水冲泡代茶饮用。

连续饮用1个月,观察心脏收缩力和泵血功能变化。

四、预期效果经过以上中药治疗,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减轻心衰症状:疲劳、气急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体力恢复,能够进行日常活动。

2.心肌细胞损伤减轻:通过清热利湿类药物的使用,心肌细胞损伤减轻,心肌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3.纤维化减少:活血化瘀类药物有助于减轻心肌纤维化情况,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中药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左西孟旦是一种中成药,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它在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疗效分析1、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左西孟旦可以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心脏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舒张末期容积等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造影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左西孟旦对心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改善心血管重构慢性心衰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心血管重构,而左西孟旦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重构,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具体表现为左室重构指数的减少、室壁厚度的降低等。

此外,左西孟旦的使用还可降低血浆BNP水平,表明其降低心肌负荷的作用。

3、改善临床症状左西孟旦的使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疲乏、呼吸困难、心悸等。

这种改善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患者更为舒适和自如。

二、安全性分析1、副作用长期的使用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但多数症状在停药后可以迅速消失,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2、耐受性在长期使用和临床观察中,左西孟旦的耐受性相对较好,大多数患者能够较好地耐受药物,并且药效稳定,不易出现耐药性。

3、药物干扰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左西孟旦同其他药物的干扰并不常见。

患者可以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来治疗其它可能的疾病,而不用担心左西孟旦会对这些药物产生影响。

4、安全性评估通过对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认定左西孟旦在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和风险。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中医药将慢性心力衰竭归为“心痹”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强调“以心为主”、“濡养心肾”、“疏通气血”等治疗原则,通过调整情志、调整饮食、调理体质等方法来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1. 补益心脏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可使用补益心脏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黄芪、人参、鹿茸等,这些药物能够温补阳气,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脏收缩功能。

2. 祛痰化饮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机中常伴有痰湿困阻,需祛痰化饮。

常用的中药包括半夏、厚朴、枳壳、桔梗等,这些药物能够化痰、利水、清热,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病情。

3. 活血化瘀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需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脏供血。

常用的中药包括三七、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三、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心功能、生活质量、心肺运动能力等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另一项系统评价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且对心功能级别、运动耐量、水肿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四、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1. 调节心脏神经系统中医药成分具有调节心脏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心脏的肌张力,降低心脏的能耗,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慢性心衰的中医临床辨治

慢性心衰的中医临床辨治

慢性心衰的中医临床辨治1. 引言1.1 慢性心衰的定义慢性心衰是指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和不能有效泵血的一种心脏疾病。

患者常常感到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来控制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慢性心衰是一种持续性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血流、氧和营养的需求。

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复杂,既与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也与心脏周围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症状、减轻身体负担,并尽量延缓病情的进展。

中医认为,慢性心衰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主要病机涉及心脏气血不足、心阳虚弱、心火上炎等。

针对不同病因病机,中医有针对性地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调和心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病邪的目的。

1.2 中医对慢性心衰的认识中医对慢性心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医认为慢性心衰与气血失和有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心脏功能减退,造成心功能减弱以及心脏衰竭;二是中医强调情志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认为情绪波动过大或长期郁怒易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中医还认为,慢性心衰的发病和加重与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慢性心衰时,中医特别注重调理患者的饮食、作息以及情志等方面,通过整体治疗,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和预防慢性心衰的目的。

从中医的角度看待慢性心衰,重视整体调理,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1.3 研究背景慢性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在西医领域,慢性心衰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等技术手段来维持心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逐渐增多,临床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于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中医药在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中医心衰治疗进展情况汇报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医作为
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衰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中医在心衰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汇报。

首先,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和肯定。

临床研究表明,一
些中药制剂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肌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人参、黄芪、丹参等中药材均被证实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机制逐渐被揭示。

现代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对心衰的
治疗作用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抗氧化应激、抗炎等多种途径,中药可以综合调节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新方法不断涌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药在心
衰治疗中的应用也不断创新。

例如,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中药贴膏等新剂型的出现,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也在心衰治疗中得到了新的应用和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中医在心衰治疗中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机制和疗效,努力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为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奋斗。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经验总结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经验总结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经验总结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经验总结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探讨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我通过临床实践,尝试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并进行了经验总结。

真武汤是由当归、白芍、炙甘草、桃仁等药材组成的中药方剂。

这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

血府逐瘀汤是一方由红花、赤芍、桃仁、三棱、丹参等组成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梗后心绞痛。

结合这两方药的特点,并根据慢性心衰病情加减调配药材,可以起到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状态的作用。

我在临床上应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慢性心衰的病情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体质、疾病状态都有所差异。

因此,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配,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

比如,对于心肾不交的患者,可以加入黄芪、熟地黄等药材来补益心肾。

其次,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慢性心衰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单纯依靠中药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我在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时,还结合了其他疗法,如西药治疗、食疗、运动疗法等。

这样能够综合发挥不同疗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注意药物的配伍。

中药治疗中,药物的配伍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药物配伍能够相互增强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我在临床应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时,根据药材的性味归经特点,注意进行合理的配伍。

比如,当归、白芍的结合能够活血调经,炙甘草与桃仁的搭配能够活血祛风。

这样的药物配伍使得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的治疗效果更佳。

最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在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同时,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感受,并做好心理护理。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恢复效果分析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恢复效果分析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恢复效果分析心衰水肿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此病。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是中医传统经典方剂,具有调和气血、利水消肿的功效。

本文将从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其治疗心衰水肿的恢复效果进行分析。

一、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的药理作用1. 桃红四物汤的药理作用桃红四物汤是一种具有温通经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中药方剂,其组成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当归、川芎。

桃红四物汤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中的红花和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衰患者的水肿症状。

(2) 温通经脉:当归和川芎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舒缓心衰患者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水肿情况。

2. 五苓散加减的药理作用五苓散加减是一种利湿渗透、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由茯苓、白术、泽泻、桂枝、陈皮组成。

五苓散加减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利湿渗透:五苓散中的茯苓、白术、泽泻具有利湿渗透的作用,可以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心衰患者的水肿情况。

1.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的临床应用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衰水肿患者的治疗。

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治疗效果分析根据临床研究和医生的实践经验,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在治疗心衰水肿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水肿: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利水消肿的作用,缓解心衰患者的水肿症状,使患者的体重、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得到改善。

(2) 提高心功能: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促进心脏疾病的康复。

(3) 减轻症状: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能够减轻心衰患者的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医治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医治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医治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的类型,它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肌变薄,心脏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治愈该病。

近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备受关注,那就是使用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医治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

我们先了解一下芪苈强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

芪苈强心胶囊是一种传统中药,在临床上用于心脏病的治疗,它具有扶正固本、补益心脏的功效。

而通心络胶囊则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舒心安神的功效。

将这两种药物进行配合可以达到强心补脑、舒心安神的效果,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

这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

芪苈强心胶囊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而通心络胶囊则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提高整体心脏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还可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的免疫功能。

扩张型心肌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心肌炎症的发生,而芪苈强心胶囊中的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

通心络胶囊中的药物可以调理免疫系统,改善心肌细胞的免疫功能,减少免疫损伤,有助于延缓病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通心络胶囊中的药物具有安神补脑的功效,可以舒缓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恢复效果分析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恢复效果分析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恢复效果分析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是中医常用的两种治疗心衰水肿的方剂。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这两种方剂的治疗效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中医药角度出发,对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的恢复效果进行分析。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身体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引起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心衰的病机主要是心气郁滞,气血不足,水液内停所致。

因此在中医治疗心衰水肿时,通常会选用一些活血化瘀、温补心阳、利水消肿的方剂。

桃红四物汤是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作用。

在治疗心衰水肿时,桃红四物汤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心脏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而在五苓散中加减治疗,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调整,进一步增强方剂的疗效。

在临床研究中,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研究表明,这两种方剂具有明显的抗水肿、利尿、减轻心衰症状的作用。

与西药治疗相比,中医方剂疗效稳定,不易出现药物耐受性、依赖性等问题,对心衰水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单纯应用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外,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还常常将这两种方剂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应用,以增强疗效。

比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桃红四物汤或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减配伍黄芪、山药、白术等药物,以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免疫力。

中医治疗心衰水肿还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选取不同的方剂治疗。

比如对于心脉阴虚型心衰水肿患者,可以选用桃红四物汤和养心安神的方剂进行配伍治疗,以全面调理心脏功能。

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的恢复效果是显著的。

这两种方剂具有良好的药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治疗心衰水肿还强调辩证施治、配伍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调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中医药能够在治疗心衰水肿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1. 简介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部分发生水肿的疾病。

水肿是心衰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经方作为水肿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减轻水肿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个心衰水肿患者的经方案例,以及针对该方案的解释和用法。

2. 经方案例组成•飞廉散•北豆鼓汤飞廉散组成•苍朮 6克•茵陈蒿 6克•白术 6克•石菖蒲 6克•桂枝 6克•生姜 6克•干姜 6克•半夏 6克•茯苓 6克•当归 6克•大黄 6克•长沙鱼腥草 6克•川芎 6克•丹参 9克•牛膝 9克用法将上述草药研磨成粉末,每次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北豆鼓汤组成•北豆鼓 500克•生姜片 25克•香菜 25克•料酒适量用法1.将北豆鼓浸泡于水中,一小时后取出备用。

2.取一锅加入适量水,加入生姜片和浸泡好的北豆鼓,煮沸10分钟。

3.加入适量的料酒,再煮沸5分钟。

4.关火后加入香菜装饰即可。

3. 方案解释草药配方飞廉散飞廉散是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功效。

其中,苍朮、茵陈蒿、白术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石菖蒲、桂枝、生姜、干姜能温阳散寒、活血通经;半夏、茯苓、当归、大黄则能清热化痰、利水消肿;长沙鱼腥草、川芎、丹参、牛膝则具有舒筋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这些草药共同配合,能够改善心衰水肿的症状。

食疗方案北豆鼓汤北豆鼓汤是一道汤类食疗方,以北豆鼓为主要原材料。

北豆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利尿、清热、消肿的作用。

生姜和香菜也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的功效。

该汤具有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特点,适合心衰水肿患者食用。

4. 使用方法经方使用方法飞廉散的用法为每次取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可以提前分装好,方便每次用量。

冲服时,可根据个人口感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食疗使用方法北豆鼓汤可作为正餐的一道汤品,每天食用一次。

食用时,首先将北豆鼓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根据个人口味烹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的治疗: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真武汤 - 用法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

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

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

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78●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

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

其主要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方剂出处】:《伤寒论》【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

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配方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桂枝6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临床应用】:本方为利水之剂,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注意事项】: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陕西省关爱痊愈医院心脏病治疗中间专家组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根据气血免疫学说,开创风湿性心脏病四步修心整体疗法:即强心、活心、舒心、养心结合增免疫调阴阳整体结合治疗法。

一、祛瘀溶栓而活心:活血祛瘀、降脂溶栓、清除自由基,服药一周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胸背疼痛、呼吸坚苦等症状即开始改善,大部分患者服药半个月左右就会感睡眠扎实,体力逐步增强。

养心汤系列、养心益脉汤系列中药,辨证施治能更新修复受损心肌细胞,软化瓣膜,不但能快速清除心脏瓣膜上及血管内沉积的脂质降低血液粘、稠、浓、聚状况,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脏耗氧量,还能全面激活心肌细胞,使心脏更有活力。

二、益气复脉而强心:服药一个月左右,打通心脉,利心复脉,益气健心,改善微循环,气短、纳差盗汗、早搏、心律不齐症状逐步消散,患者感觉呼吸顺畅,上下楼胸闷憋气情形进一步改善,头脑清爽,心衰浮肿得以改正。

心脏泵血功能显着增强,保证心肌及脏腑组织供血供养充足,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这时多能下床做简单的活动。

三、益气生血而养心:滋养心肌,益气养阴生血,气血运行茂盛,心肌活力进一步加强,这是心脏不适感基本消散,血压、心律平稳,大部分患者进入巩固治疗阶段。

四、调肝健脾而舒心:服药两-三个疗程后,心脉被疏通,气血运行更加茂盛,瓣膜弹性增添,其开合功能得到显着提高,心脏功能进入代偿期,心慌气短,乏力盗汗等症消散,肢体浮肿,胸腹水体征不再反复,患者气色红润,精神饱满,心情舒畅,达到心平气和的境地,增强患者生活的信心,此时只要避免重体力劳作,酗酒,预防重感冒,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中医心衰的治疗分类:治疗心衰的药:脾虚湿盛型心衰的治疗:主要表现为心悸气喘,浮肿食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濡之心力衰竭者。

其病机在于脾虚湿盛,法当健脾利湿。

药取党参,炒白术,茯苓、炒扁豆、山药,意苡仁、车前子、泽泻,砂仁、陈皮、炙甘草。

水煎服,每天1剂。

痰饮内阻型心衰的治疗:主要表现为浮肿,心悸,气喘,咯吐清稀痰涎或泡沫状痰,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来濡之心力衰竭者。

其病机在于痰饮内阻,肺气不利,通调水道失司,法当泻肺行水。

药取葶苈子,泽泻、车前子、桑白皮,川贝母、大腹皮、大枣、炙甘草各。

水煎服,每天1剂。

中医心衰的治疗、治疗心衰的药,心衰的治疗:1心气缺乏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一般心脏病引起的水肿,最早会从脚开始。

引起水肿的原因异常复杂,除了心脏病以外,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血管病变等都是水肿的常见原因。

出现水肿时,患者可以先视察是一只脚水肿仍是两只脚都肿。

心脏病引起慢性右心衰竭时,浮肿从而下肢踝部开始,逐步发展到全身;肝硬化时,也是先两下肢浮肿,今后出现腹水,最后全身浮肿。

肾脏病病人,也能够出现下肢浮肿。

不过,一般先从两眼睑或颜面浮肿开始,再发展到全身,病人清晨起床时,往往发现颜面浮肿,上眼睑浮肿像“蚕宝宝”。

如果心脏功能不良,例如郁血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不够,使得血液多滞留于周边血管,而下肢距离心脏较远,一般最容易引起下肢水肿的情形,这是因为静脉血液滞留,血流便慢,血管内压增添,迫使水份往管外跑而造成的,服用增强心肌收缩的药物改善血液循环,水肿情形也会获得改善。

水肿是指水份滞留在组织间,例如下肢水肿时,患部除了肿胀外,皮肤多呈紧绷,亮晶晶的,如果用手触压时,会有皮肤凹陷,有如凹洞,久久才会弹起来。

这种情形与一般因外伤引起组织肿胀或发炎引起的浮肿处是不一样的,除了少有凹洞外,触碰时也多有疼痛感。

这是心脏病患者比较显着的体征之一。

简单的讲是因为心脏功能不全或减弱而引起的血液回流障碍。

心脏就像是一个泵水机,不停的泵出“水”——血液,也不停的回抽“水”。

因为下肢距离心脏最远,心脏的气力不够到达下肢而使得下肢的体液回流不畅滞,留在下肢形成水肿。

心脏病患者的饮食必定要清淡,食盐过多会加重肿胀。

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如鱼肉,新鲜蔬果。

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负担。

另外饮水量也需要适当控制,过多的饮水增添了体液同样加重心脏的负荷。

晚上睡觉和平日歇息时可以用软枕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最重要仍是要良好的控制病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按时服药,保持心情愉快心脏病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而这样的肿,一般会从身体体位较低的地方开始。

足部、踝部的浅筋膜在下肢相对较少,且位置又低,心源性的水肿一般会在这些部位首先出现。

另外,心脏病引起的水肿还有几个特点:1.在按压时可以出现凹陷,但与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相比,硬度更大一些;2.一般在劳顿或体力活动后加重,傍晚时显着,经过一夜的歇息●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证症状:希冀、咳嗽,气喘,畏寒肢冷,腰酸尿少,大便溏泻,面色苍白或见青紫,全身水肿。

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气虚血瘀,痰湿阻滞证症状:两颧红暗,口唇紫绀,心悸怔忡,肋下、痞块作痛或有水肿,咳喘,咯吐白痰;纳差腹胀。

舌质暗滞,或紫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兼以补气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痰饮阻肺,气道不利证症状:心慌、气短、喘憋不得卧,咯吐稀痰或泡沫样痰,肋胀,脘腹痞满,肢体水肿,舌质淡,苔白,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泻肺逐阴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2、偏方:[方一]葶苈子10---20克,大枣5--10枚。

水煎,1日分2--3次服,每日1剂。

本方尤适用于心急气喘,略吐痰涎者。

[方二]人参、三七、檀香若干克。

将3药等分为末,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本方适用于气虚血滞所致的心力衰竭。

[方三]黄芪20克,人参1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丹参12克。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四]赤小豆90克、鲤鱼300---500克。

煲炖,熟烂后服食,1日数次。

[方五]黄芪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量,陈皮末1克。

先将黄苠浓煎取汁,再人粳米、红糖同煮,待粥成时调人陈皮未少许,稍沸即可,早晚温热分服。

[方六]党参(或人参)10克,炙甘草9克,麦冬、玉竹各10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丹参、赤芍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气短,加黄芪;咯血,加生地、玄参、阿胶、丹皮,另服三七粉;心慌、自汗,加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汗出、怕冷、脉结代,加桂枝、干姜;下肢浮肿、尿少,加车前子、玉米须、罗布麻根;舌有紫气、胸痛,加当归、川芎、益母草、鸡血藤;眩晕、面赤,加制首乌、枸杞、菊花、钩藤;咳嗽、咯痰黄稠,加沙参、贝母、桑皮、龙葵、穿山龙。

本方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力衰竭,临床主症如:心悸、胸闷、气喘,于活动后加重,或夜间发作咳嗽气喘,头晕,少寐,自汗盗汗,口干,神疲倦怠,面颧暗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