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
脑梗塞焦虑护理措施
脑梗塞焦虑护理措施
简介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脑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大脑区
域供血不足,引发一系列症状。患者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这不仅会对疾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持久的打击。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措施
1. 提供信息和教育
提供准确、清晰的医学信息和教育对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非常重要。护士可以
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解释脑梗塞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提供全面的信息,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减少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从而降低焦虑情绪的程度。
2. 提供情绪支持
在护理脑梗塞患者时,护士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需要重视患者的
心理健康。护士可以通过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理解和支持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另外,护士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心理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少焦虑情绪的发生。
3.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非常重要。护士可以通过调整病房的布
置和氛围来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例如,保持室内安静,控制光线和温度的适宜度等。此外,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舒缓的音乐和图书,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减少焦虑情绪的发生。
4. 提供日常生活护理
在康复阶段,患者可能需要依赖他人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护理,如洗澡、穿衣、
饮食等。护士需要耐心、细心地帮助患者完成这些护理活动,并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尊严。通过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护理,增加患者的依赖感,可以有效地减轻焦虑情绪。
脑梗塞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多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急、变化快,经医治后往往留下后遗症,由于恢复期较长,身体行动和语言不便,增加了许多困难和痛苦,病人常会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和恐惧、悲观
等病态心理反应,因病态的心理刺激易诱发脑梗的再次发作,最不利于康复。因此,护士分
析患者的心理活动,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针对患者的心理做
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稳定情绪,并介绍有
关科普知识和以往病人的治疗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变护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
行为,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为机体康复创造良好的心境,对促进康复有着
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和心理分析
1.1临床资料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20例脑梗塞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70岁。
1.2心理分析
1.2.1自卑心理(1)因病后出现定位症状,一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尤其是对大小便不能自
理患者,生活上离不开他人照顾,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2)因语言障碍,所以内心压抑
加重了自卑心理。(3)因肢体活动障碍、卧床等肌肉萎缩、消瘦、营养不良,产生自卑心理。
1.2.2忧郁、多虑心理疾病初期对病因及疾病转归,尤其是预后不明确,可导致与疾病无关
的焦虑;或是对病因、疾病转归和预后不了解,夸大病情严重性,产生过分担忧;某些患者
对带有肌体威胁性的检查和治疗亦可引起强烈的焦虑反应,担心病情加重,对治疗信心不足。
1.2.3悲观恐惧心理部分病人情绪低、消极、多愁善感,少数出现较重的抑郁,反映迟钝,
脑梗塞急性期应该注意什么
脑梗塞急性期应该注意什么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或者脑血管狭窄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梗塞急性期是指脑梗塞发生后的最初几天,这一期间的护理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对病情的恢复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脑梗塞急性期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监测生命体征: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的改变,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特别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如意识、瞳孔反应等。
2.保护呼吸道:部分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无力咳嗽的情况,容易导致误吸和肺部感染。所以应该关注患者的吞咽和咳嗽功能,注意早期鼻饲、鼻胃管等人工喂养,防止误吸。
3. 液体管理:血液黏稠度增高和体液丧失常见于脑梗塞患者。因此在给予充分补液的同时,注意监测血液黏稠度、血清电解质和尿量,防止水潴留或脱水。
4. 抗凝治疗:对于一部分引起脑梗塞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可以通过抗凝治疗来有效预防再次发生血栓形成。但对于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抗凝治疗的使用。
5. 引流脑积水:脑梗塞可能导致脑积水,特别是大面积梗塞或颅内压增高的患
者。对于明显脑积水的患者,可以考虑脑室引流术或者硬膜外引流术。
6. 营养支持:适当的营养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很重要。建议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过度肥胖和营养不良。
7. 防治并发症: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褥疮等。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防治工作。
8. 运动康复:在脑梗塞急性期后,适度的运动康复对于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防再次发作非常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功能性锻炼。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严重损伤。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他们更需要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时,了解和照顾他们的心理特点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病情。
一、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
1. 焦虑患有脑梗塞的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他们会
因为病情而感到不安。这样的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为焦虑会增加血压和心率,而这些都会给身体和大脑带来额外的压力。
2. 抑郁抑郁是许多脑梗塞患者都会经历的情绪。这可能
是由于他们知道自己的病情会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家庭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导致他们感到失落。抑郁也可能是由于药物、脑部受损或疼痛引起的,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积极性。
3. 自卑由于脑梗塞可能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
者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沮丧。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再有价值,家人和朋友会开始为他们负责,他们的自尊心可能会被削弱。作为照顾者,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克服这种情绪,以免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4. 不安很多脑梗塞患者会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再可靠,因
此感到不安。他们可能会因为不安而过度担心,从而影响到他
们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的质量和生活习惯,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如何护理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
1. 重视沟通保持每天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样
可以让患者知道他们不是独自面对疾病,有人在关心他们,支持他们。我们需要在保护他们隐私的同时,保持与他们的坦诚交流,并帮助他们感到自豪和自信。
2. 给予支持和安慰脑梗塞患者需要感到自己有人能够依赖,因此提供支持和安慰非常重要。这种支持包括听取他们的问题和顾虑,鼓励他们遵循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同时,应当警惕谣言和不正确的信息。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或偏盲。
观察要点:
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是否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等,是否继发新的梗塞灶、颅高压、脑疝及合并颅内出血。
2、有无肢体血运障碍、皮肤肿胀、发绀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3、久服阿司匹林是否有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表现。
护理措施:
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急性期减少探视、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血液循环,防止脑水肿。恢复期可采取舒适的主动体位。
2、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咳时应暂停止,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饮食。恢复期病人予以低盐、低脂、清淡、适量高维生素、蛋白质、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降低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3、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疗。服用普通阿司匹林治疗时,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拜阿斯匹林宜在晚饭前半小时服,如出现皮肤淤斑、鼻血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降脂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宜在睡前服用。
4、应用溶栓、抗凝药时应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有无出血倾向等。
5、安全护理:对意识障碍者和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下床活动时应有陪人在旁看护,且避免穿拖鞋,活动时注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
脑梗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5篇材料)
脑梗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5篇材料)
第一篇:脑梗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因脑梗死某些器官失去正常功能,比较悲观失望,故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加信心。2.2 预防褥疮① 减少受压局部的压力和摩擦力,经常更换体位,每2 h翻身1次。在翻身过程中动作要慢、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②保持病人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湿式扫床,被褥及内衣要柔软。③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按时床上局部擦洗,睡气垫床或海棉床。
2.3 预防肺部并发症长期瘫痪病人卧床不起,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故要做好呼吸道护理,鼓励深咳嗽,经常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2.4 注意营养及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进低盐、低脂、高蛋白质且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预防便秘。要慢吃细嚼,充分发挥牙齿的机械作用和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2.5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在卧位基础上,首先协助瘫痪肢体做伸屈运动,3—4次·d~,每次3—5 min,不仅活动肩、肘、髋、膝等大关节,还活动指、趾等小关节。同时辅以针灸、理疗、按摩等。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床上翻身、抬腿、挪动手臂、活动指趾等。鼓励病人床上坐起,先协助,后使其独立坐立,让其坐在床上使双下肢下垂,练习两下肢活动。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两人协助,后改为一人或扶墙而行或独自站立。El常生活功能锻炼:让病人练习系扣子、更衣、洗漱、大小便及外出散步等。注意锻炼中要有人照顾,且循序渐进。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配合治疗
关注心理健康
学习康复技能
对患者和家属的建议与宣教内容
01
02
03
04
参考文献
04
请输入您的内容
参考文献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护理经验和教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脑梗塞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大小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脑梗塞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尿道护理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家庭支持
0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01
早期康复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和主动运动、语言康复等。
02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包括起坐、站立、行走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营养支持
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量,以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控制饮食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
2023年,脑梗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成为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键。
脑梗塞的患者,往往会感到非常的焦虑和无助。因为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护理非常的关键。首先,需要让患者认识到,脑梗塞并不是绝症,治愈是有可能的。其次,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支持,告诉他们,他们不是独自面对这个问题。同时,需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这个困难。
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家庭支持也非常重要。家人可以为患者提供很多的帮助和支持。首先,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一些需要依赖别人的事情,比如洗漱、进食等等。其次,家人也是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支持者,他们可以在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进行鼓励和安慰,让患者重建信心。最重要的是,家人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亲情关怀,让患者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单的。
在家庭支持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家人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合理安排时间和力量,保障患者得到充分的照顾。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把个人工作和家庭职责分配好,让每个人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责任。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
时,每个人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脑梗塞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创造健康新生活。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把我
院于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率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因此对比观察组护理前后结果发现,前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里焦虑状况发生,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因此临床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和身体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个性化心理护理老年脑梗塞护理应用
为进一步针对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选取了我院于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其中观察组的4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护理的4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正常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现把资料统计如下。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08T09:22:23.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赵永青
[导读] 特别是康复计划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之后,鼓励病人树立乐观情绪,面对现实。
赵永青(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山西太原 03005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254-02 脑梗塞多发生于老年人,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较慢,甚者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
1 心理状态
1.1 起病初期患者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无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活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他人照顾。故而出现紧张恐惧,惶惶不安等焦虑的情绪。此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白引起。
1.2 恢复期患者的病情经治疗稳定,并和医护人员有了进一步接触,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患者从朦胧状态中走出来,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或消沉、或悲观、或失望等。而年岁稍轻或平时有所作为好强者,则心有不甘,表现出烦躁、易激动、或固执任性等情绪,心理上难适应社会。
2 心理护理
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让患者脑海中有一个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在恢复期阶段,心理护理的工作则是围绕本病病因和疗效的巩固而进行,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老龄化趋向于年轻化,由于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并发症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根据不同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和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心态,在疾病早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可使肢体和语言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08例脑梗塞患者,年龄43~64岁,男86例,女22例,73例发病时间在6h内,24例发病时间在6~24h内,其中治愈76例,好转32例。
2常见心理问题
2.1恐惧因对自身疾病与治疗缺乏认识,一旦患上该病普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认为没有治疗前途。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寡言、悲观丧气等自我形象紊乱,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的患者。年青人感情比较脆弱,对未来充满理想,人生的路还很长,一旦确诊脑梗塞,越年青的人恐惧心理越重,心理上难以接受疾病的事实。
2.2焦虑脑梗塞起病急、致残率高、恢复慢,一旦确诊,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该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许多患者一旦被确诊显得情绪紧张,难以接受事实。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3烦躁是患者对疾病做出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许多患者在患病期间情绪低落,变化无常,消极悲观。认为脑梗塞不能根治,因此心情异常烦躁,这类患者主要是中年妇女,因为她们家庭负担重,又要工作,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情绪不稳定,更显得脾气暴躁,这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2.4偏执多见于个性较强的患者,表现为自以为是,依从性差,且固执己见,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认为治疗与不治疗无所谓,对治疗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医生是小题大做,还有一种逆反现象。
脑梗塞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脑梗塞是临床上一种老年人群十分常见的临床病症,这种病症不仅本身的危
险性较高,并且各种并发症也会导致患者的机体功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年龄较大
的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在发生脑梗塞后肢体活动不灵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所以对于这种现象,医务人员建议在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和
血糖,并且由于脑血管狭窄,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抗
凝药物,这样首先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脑血栓的二次复发。
1.心理护理应该怎么进行
心理护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更重要的是将患者
作为医务活动中心,对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护理。而在我国近年来护理工作的发
展中[1]。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护理的工作理念,不仅囊括了心理护
理工作的所有内容,更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医
疗服务时,从细微之处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爱护患者,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
够获得良好的医疗氛围。脑梗塞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并且难以治疗,故而在对
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患者护理工作中,是现代护理研究的
新方向。
而对于由于脑血栓导致的肢体活动不灵活,最为重要的就是康复训练。在传
统的临床医学理论中认为脑血管发病半年后出现肢体活动不灵活,是一种后遗症,但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种理念并不正确。患者在发病后接受有效的训
练可以改善肢体活动的能力。
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进入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或者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学习
各种康复技能。例如,一侧偏瘫的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学习如何从床
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应该如何护理
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应该如何护理
最近这几年老年人越来越多,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前些日子
回老家,突然发现很多五六十岁的人都拄着拐棍走的歪歪扭扭,说话也多少有些
口齿不清。一打听,果然,脑梗死。这病如今已经呈常态了,很多人都有患病的
经验,病情较轻、治疗及时且恢复较好的,遗留下的症状相对不那么明显,而一
些病情严重的、没抓紧治疗时机的或是在恢复阶段没能接受好的干预,在智力、
表达、运动等方面都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缺陷。可见,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的护理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最后的恢复效果。那么,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应该
如何进行护理呢?
1、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该病发病通常为突然发病,从一个没有任何先兆的“健康人”突然变成需要
别人照顾的“废人”,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不管是医护
人员还是家属,一定要多陪伴患者,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要温柔耐心,多和患
者说一些有意思的事,分散患者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开导,
可以举一些自己见到或者听说的例子,和患者说:你看某某家那个谁,那会也是
你这个病,比你还厉害呢,人家就好好听大夫的话好好治,后来回家还一直练着,你瞧现在,一点都看不出来……让患者对治疗和康复有信心,也更能体会到家人
的关爱和支持。
2、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很多脑梗塞患者对于这种疾病其实并不了解,看见别人生病,自理能力下降,就觉得这种病得了就“白瞎了”,所以对于治疗并不积极。因此,在进行护理的
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患者和家属两方面的健康教育,要让他们明白,脑梗死是怎么
来的,要注意哪些问题,怎么样才能好,怎样才能好的更快更彻底,这才是提高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病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共275例,其中男163例,女112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39岁,平均年龄63.5岁。临床表现:意识清晰者例209例,语言障碍者19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
2.结果
治愈例188,好转76例,死亡11例,心理护理可使病人较早度过疾病带来的心理创伤,积极接受治疗。
3.3疾病的恢复期患者病后对希望早日康复的心理非常迫切,尤其是年轻病人,由于担心因疾病而失去肢体的功能或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无法完全恢复健康,容易出现情绪低沉、伤感、抑郁、易激动、性格脆弱,急躁易怒、自我为中心,此期病人心理活动多数较为敏感,易受刺激,尤其是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脑梗塞患者一般10个月后进入后遗症阶段,此时就算有正确的锻炼治疗,但部分患者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肢体功障碍,在疾病初期对康复充满了希望,在恢复速度开始缓慢或停止时,患者情绪会再度低落下来,情绪异常,悲观失望,严重者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心理。消极接受或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给医护工作带来困难,也严重影响到患者自身的康复。
3.2疾病稳定期此期是病人个体接受期,当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后,对疾病采取被动接纳的态度,进入病人角色,病人更多的是注意自身疾病的变化,关心躯体的不适,常把疾病症状和体验与病情的好转和恶化相联系,迫切要求知道治疗方法,感受每天的治疗效果,急于快速康复。但由于患者的知识状况,社会地位,心理预期目标等因素影响、病人情绪有诸多变化,自尊心增强,激动与抑郁症状常有明显表现。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脑梗死(CI)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由于神经损伤而患有脑梗死的患者通常在感觉、认知、交流、运动等方面存在一
些障碍,并且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对于帮助其恢复智力、身体活动和社交活动是必
不可少的。本文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和措施[1]。具体报道如下: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有误吸的危险: 患者吞咽反射受到损伤,使得咳嗽能力显著降低,食物进
入食道的难度增加,而且容易发生呛咳或者是哽咽的现象,进而增加了发生误吸的
概率;进食过程中由于体位不正确,或者是进食方式不当,都会直接或间接的造成
食物反流,误吸的概率增加。
2、语言沟通障碍:脑梗死的部位累及语言中枢,导致患者发生失语;脑梗
死的部位累及掌管发音器官活动的中枢,导致患者出现构音障碍。主要的症状是
言语功能正常,但是讲话时含糊不清,或者有声音嘶哑。
3、躯体移动障碍:由于脑梗死引起的躯体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见于大面积
半球梗塞和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
5、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相关,身体受压处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压力性损伤。
6、深静脉血栓:脑梗死患者肢体偏瘫活动减少,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水肿,进一步发展即为深静脉血栓。
7、恐惧、焦虑、绝望:绝大部分患者不了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过度担心
疾病预后。
二、主要护理措施
1、防止误吸
每日做颈部的被动或者主动活动,防止颈部后倾,肌肉挛缩所致的
吞咽不利,咳嗽练习,尽力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常金玲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常金玲
发布时间:2023-07-11T06:34:18.105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7期作者:常金玲
[导读] 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疗效
北京市隆福医院 10001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脑梗塞患者114例,时间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情绪方面,护理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能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同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脑梗塞;焦虑;抑郁;疗效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老年脑梗塞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及生活能力下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都较为不利[1]。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当注重对心理情绪方面的调节,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改善,从而提升配合度与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疾病转归和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老年脑梗塞患者114例,时间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分析了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脑梗塞「摘要」目的转变病人对脑梗塞的认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共84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和尽可能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激励病人自觉配合各种治疗、护理,特别是康复计划。结果病人心理状态初期是由于对疾病不认识而出现异常情绪,恢复期则是由于病残未愈而出现不能适应社会的心理。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做细微耐心解释,引导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康复。结论脑梗塞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关键词脑梗塞心理护理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致残率高,且老年人为多发,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者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本文就一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一扼要的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1临床资料取于2000年1月~2001年12月的住院病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共84例,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88岁,最小者37岁,60岁以上的53例。临床表现:意识清晰者84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者84例,语言障碍者63例;结果治愈35例,好转41例,未愈8例。2护理心理状态本组病例(84例)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而带来生活自理差,63例(75%)大小便困难,加上语言障碍,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要求,这些无疑会给病人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而现出现心理障碍。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平素性格等的特定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心理过程大概可归纳如下。起病初期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无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人照顾。有口不能言,生死不知所措,故而出现或紧张恐惧,或惶惶不安,或焦虑的情绪。此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白引起的。恢复期从病情稳定后开始,病人经治疗后并和医护人员有了接触,已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患者从朦胧状态中走出来,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或消沉、或悲观、或失望等。而年岁稍轻或平时有所作为好强者,则心有不甘,表现出烦躁、易激动、或固执任性等情绪,心理尚难适应社会。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
我治疗的意志行动,因此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让患者脑海中有一个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在恢复期阶段,心理护理的工作则是围绕本病病因和疗效的巩固而进行,此时给患者指出: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预防比治疗更有积极意义,希望患者今后习惯于低脂肪饮食,忌用含胆固醇丰富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脂肪等,还应积极治疗易引起本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应加强患者社会责任感的诱导使其有顽强的斗志与疾病进行抗争。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1]。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病人,包括入院时热情接待,向病人作自我介绍,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查房治疗作息时间。尊敬病人的人格,根据病人职业,年龄给予相应的称呼,如病人是老师则称某老师,个体户则称呼某老板,高年老人则称阿公、阿婆。了解病情或进行治疗护理,不要离病床远远的,给病人解答问题声音不要太大,节奏不要快,耐心听取病人诉说病情。除了掌握病情还要了解病人职业、个人经历、家庭成员、业余爱好等情况,这样病人感到亲切又使病人获得自尊心理,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尽快进入病人这个角色。消除思想负担,病人就会以院为家,视医护人员为朋友,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加强对病人个性了解,解决好不同病人的不同具体问题使患者身心愉快,它的目的在于防止七情过激,如狂喜、忧郁、大怒、焦虑等情绪以及某些具体问题的纠缠,引起的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除了按时按量完成治疗护理任务外,还要细心观察病人的思想反应,询问有何要求或有何想法,掌握好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疏导,做好转化工作,使病人自始自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例如:某患者,男,75岁,退休老干部,该病人于2000年4月3号左肢偏瘫,功能障碍,诊断“脑梗塞”收入院。于入院前晚7时看电视时突然左肢活动受限,门诊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脉搏84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80mmHg,意识清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硬瘫,肌张力增高,发音含糊,口角向左侧歪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对光反射灵敏,遵医嘱脑梗塞常规治疗护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病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护理人员耐心地和病人谈心,了解到病人是东北人,南下干部,落户南方,十年前将最小儿子送回老家,这次生病住院,认为命不长久了。又听同病房的陪人讲:“脑梗塞十人患病,九人瘫,这种病麻烦”。此时想子服侍送终。但儿子远在北方,为此整天忧心忡忡,在压力下心理问题确立。心理问题:如自尊、自卑心态、情绪不稳定、伤感,与老年是毕生发展
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及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关[2]。针对患者的心理方面采取相关心理护理活动,评估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将本病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等告诉患者,并指出此病大多是能治好的,将了解的情况报告主管医生,经主管医生与病人原单位联系,很快将其小儿子接回陪伴。使其心满意足愉快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主动热情地介绍康复护理计划,耐心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功能锻炼,并指导家属帮助训练,使患者很快康复出院。创造良好环境,病房舒适优雅环境给病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病人分开,危重病人置单病房以免互相干扰,床单平整,随脏随换,做好防褥疮的工作。恢复期病人可允许带收录机,边治疗边收听,以分散病人注意力,也可使病人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