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时代中的几个文化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际时代中的几个文化主题
日期:2008-6-14 4:16:46来源: 编辑:
当代国际时代中的几个文化主题
张柠
一、暴露癖:公众里必多的宣泄
暴露比赛
女性服装越来越暴露,这已经成了一个事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内衣的时装化。著名的CK (Calvin Klein)内衣,就专门制造这种诱惑,它将商标放大绣在内裤的裤腰上,让人穿它的时候露出来。还有小背心和肚兜这些原本属于闺房里的玩意儿,如今也成了外装。满街的人都在搞暴露比赛,一个胜过一个,一个比一个更疯狂,生怕在众人的眼光下失宠。在商品展示价值的支配下,一种浓郁的焦虑心理在内衣底下躁动不安。
本来只有在特定的私人场合才能穿的内衣,如今正在招摇过市。本来只有卧室里的亲人才能见到的,如今成了公开的秘密。你和你的情人、你的妻子之间的秘密也越来越少了,最后,就剩下那么岌岌可危的一丁点儿,还不知什么时候也被征用掉了。
香水当然也属于暴露之列,它不是通过视觉,而是借助于嗅觉来暴露。香水表面上好像很温情、很浪漫、很淑女,实际上它是模仿了异性荷尔蒙那一类物质的味道,让人闻了之后浮想联翩,甚至烦躁不安。
T型台上更是如此。模特儿根本就不穿内衣,在众多看客眼皮底下晃来晃去,那一双双冷酷的眼神,为裸露癖蒙上了高贵的色彩。正是这种高级裸露表演,在为街头暴露比赛撑腰。天桥上的暴露时装,充当了将隐私变成消费品的开路先锋的角色。
遮一半露一半
服装就像一个永远不能完全打开的包装盒,里面装着一件秘密的礼物。完全打开它,那件礼物就不翼而飞了。除非人类的羞耻感还没有产生,就像伊甸园时代那样,否则,它将永远只能是一个隐秘事件。但这个隐秘事件正变成一个公众事件。在竞争激烈的商品时代,新奇就是资本。人们越来越冷漠、麻木、性冷淡,于是,新奇和刺激就成了一种时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以为(特别是女性),暴露就是前卫,“三围”突现就是性感。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念头。真正的性感跟禁忌和秘密相关,服装就是禁忌的表现形式之一。禁忌使人体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刺激了人们的大脑皮层,刺激了它的联想功能,性感或者诱惑力因此产生。中国古代女性就很懂得这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这个意思。完全遮住当然不性感,完全敞开则会把男人吓跑,遮一半露一半,最有诱惑力。
70年代前后,美国一些小社团的人流行一种“天体营”的生活,大家完全裸体地生活在其中。它的目的是要让人消除羞涩感,解除文明的禁忌,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中去。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一位参与者说,不注意它倒没什么,一旦产生了与性相关的念头,就有一种呕吐的感觉。
也就是说,没有禁忌的赤裸裸状态,与性感或吸引力毫不相干。身体的完全解放,是以取消禁忌和压抑为前提的。而性感,或者说人体的神秘和诱惑力,又是禁忌的产物。这是一个基本矛盾。对这个矛盾的解决,有一个心理学的边界。超出这个边界,就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了。比如裸露癖,就变成了治安管理部门和精神病治疗部门的事。
不确定的性感带
古代的服饰完全是一种压抑,特别是对妇女而言。在畸形的压抑机制下,产生了一种十分奇怪的性感心理——对扭曲身体的病态迷恋。因为暴露对他们来说是没指望的,于是渐渐寄希望于压抑和扭曲。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三寸金莲”。中国古代女性服饰对身体的扭曲,让男性产生了性感部位感受错乱,以致小脚变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性感带。这种性感心理与身体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一双包裹得像生姜一样的小臭脚有什么诱惑力呢?但实际上诱惑力已经形成了。西门庆第一次见到潘金莲的时候,就被她的小脚刺激得直打哆嗦。
18、19世纪西方淑女的一套时装,据说有20磅重。重重叠叠的套裙底下,有厚重的束胸,还有铁丝做的裙撑:穿着这种裙装,不能快速走路,行走时双手要提着长长的裙摆,夹着双腿,颠着小碎步。碰到紧急情况,女士唯一的招术就是当场昏厥,这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男士会及时伸手托住她们的腰肢,很男人似的。据说那种款款而行的碎步是很性感的:那时候的淑女还有一种时尚,就是双颊潮红,呼吸急促,声音细若游丝,据说很性感,很得男人的欢心。实际上那是当时流行的肺结核。托马斯·曼的小说《魔山》里,就有详细的描述。服饰时尚成了一个病态的时代的心理纪录。性感心理以牺牲女性身体的自由为代阶。既要抛弃那种扭曲身体的性感状态,但又不至于完全暴露,因此,整个近代服装史,实际上就是在暴露与掩盖,解放与压抑之间搞平衡。不过,总的趋势还是朝暴露的方向奔:
丧失想象的暴露
服装对身体的禁忌的状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有所改变,女性身体的曲线才开始露出一点苗头。到了60、70年代,西方女性穿着的大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80年代有一点回潮,女性又开始包装自己的身体,穿上了白领制服套装,一副女强人的打扮。但下身的裙子却越来越短。这既是社会心理压迫的结果,也是她们超前支付的一种手段。因为性感总是更能得到上司的青睐。到了今天,已经彻底变成暴露大比拼了。
看着那满街暴露的时装,女性们似乎在对男性看客说:你们不是想看吗?看呀,看死你!事实上的结果是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露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了,看的人已经百无聊赖了。大家都处于一种疲倦的状态。只有服装设计师、制造商、广告商还在那里大呼小叫,激动不已:鲁迅曾经批评中国人的某些想象力很丰富,看到胳膊就想起大腿:这是因为禁忌太多的缘故。连“纤纤玉葱”(手指头)都看不到,“里必多”又在内心翻腾不已,不想象怎么办?现在好了,满街玉腿如林,肉手乎的大腿就在你眼皮底下晃荡,根本用不着想象。这又幸福、解放到哪里去了呢?
今天我们想象力的丧失与此有关。一切都太容易得手,唯一可做的就是挣钱,然后直奔主题。情、爱、性,都全部实用主义化了。“少年怀春”式的想象,被一种嫖客心态所取代;美少年阿西塞斯变成了西门庆:一种优雅的、充满想象力的、浪漫的两性关系,遭到了现实的无情嘲弄。
不过,这与服装产业有什么关系呢?与那些设计师、裁缝、生产商、推销商、广告商有什么关系呢?对市场来说,除了利润,其他都是废话。
二、性感主题:女性主义的反抗
窥视与幻想
代表公众欲望眼睛的娱乐狗仔队,除了关注明星们穿着的品牌、款式之外,还有一个更吸引他们的东西,那就是谁谁谁“走光”了,张柏芝“走光”了,陈慧琳“走光”了,那英“走光”了。抓拍的摄影记者火眼金睛,迅速定格,照片登在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所谓“走光”,就是不小心让不想别人看见的部位露了一下,像一道电光闪过。作为世俗神话主角的明星,不可能穿得像古代中国女人一样严实,她们得暴露一些,否则就不能吸引别人的眼睛了。但她们又得遮掩,越是遮掩,狗仔队那双代表公众窥视癖的眼睛就越激动。其实,如果她们不遮掩,直接暴露,狗仔队也会失望。像时装天桥上的前卫模特儿那样直接暴露,透明面料下面不穿胸衣,狗仔队不感兴趣。
公众窥视癖的眼睛十分刁钻古怪。不暴露不行,他们会说这是封建礼教的遗毒。暴露也不行,他们会说这是风俗败坏,人心不古。他们希望出现一种介于暴露与不暴露之间的、淑女与荡妇之间的性幻想状态。在这种幻想状态下,女性及其服装,成了他们窥视和幻想的对象,成了他们意念蹂躏的对象。这是根深蒂固的男性文化心理产生的怪胎。男性文化进而会把这种东西转化为一种美学上的风格,叫做“含蓄”。伤害是隐秘无形的,特别是那一双双无处不在的“文化”眼睛。
服装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使女性在男性文化压抑下产生一种被动的逃避心理。实际上男性最害怕的是大胆直接的暴露。它给以男性文化为核心的公众眼睛致命一击,它谋杀了窥视癖,它让你直接面对自然,以至于那些窥视的眼睛惊恐不安、手足无措。于是它成了这些年来国际前卫时装的一个重大主题。
性感时装潮
时装的风格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一会儿是新浪漫主题,一会儿是对原始文化的借鉴,过几天又有东方神秘主义因素。但如果仅从时装与性别这个角度看,近年来国际时装界的流行趋势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中性服装,它起源于朋克风(Punk Rock),进而引出了男性化(Butch Chic)和雌雄同体(Androgyny)的热潮。于是,一批男性化的酷女,渐渐占据各大名牌的广告画面,成为设计师和摄影师的新宠。像比利时的Anouck Lepere(范思哲春夏系列广告),Kim Peels(今年圣罗兰广告的主角),还有巴西的Eleonora Bose(古驰太阳镜广告)。她们长相硬朗,冰冷,略带杀气。即使性感,也被这些中性因素掩盖了。男人面对她们不要说幻想,恐怕连窥视的勇气都没有了。
另一种就是与butch chic风格完全相反的性感潮流(sexual sophistication)。维斯特伍德、麦当娜,大概都可以算是这一潮流的始作俑者。性感时装潮流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解放服装(也就是文化)对肉体的束缚,主动自觉地将遭到禁忌的东西公开化,你们用不着偷窥,更无需产生什么幻想,就摆在这里呢!断了男性窥视和幻想的后路。
性感时装潮流的代表设计师,都是一些名角儿。比如维维安·伊斯特伍德、保罗·戈蒂埃、约翰·加利安奴、多尔斯与加巴拉等。他们的设计常常是观念超前,出入意料,并与其他先锋艺术(朋克音乐、前卫画家)相呼应,再加上大牌性感明星和名模的参与,常常把时装天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