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幼儿园阶段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读国学的心得体会(八篇)
读国学的心得体会(八篇)读国学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1)我校作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中学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20__年6月,我校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年级组组长任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小组。
各年级根据学校编写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认真编写了本年级校本教材的初稿,经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领导小组严格审稿后,我们编撰了一套“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该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级各一本。
教材的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山河风光篇——江山多娇美如画;爱国情怀篇——赤诚之心耀中华;勤学惜时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心灵悟语篇——大道无形明心智;品德行为篇——德行优良创和谐。
配有“小光老师教你读”、“我和阳阳诵经典”(里边又包括“教你读”、“我来读”、“我乐背”)、“阳阳伴我行”、“精彩对对碰”等不同板块,这些板块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特别是“阳阳伴我行”这个版块,在学生学会一章节经典诗词后,结合自己平时的言行给自己一个评价(笑脸或星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所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经典转化为人文底蕴。
20__年,我校二年级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在全国和谐德育实验与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二、营造氛围,创设环境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学的依据,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我们的广大师生走进广博的古诗天地,这还得在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我们打造了“百米文化墙”和“经典走廊”,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图片等隽刻在墙上或挂在画框中,在绿树的掩映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国学经典(PPT42页)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5篇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观后感。
以下整理的国学经典学习5篇,欢迎阅读参考!国学经典学习(1)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
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
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入则孝,出则弟。
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
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
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
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
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国学经典观后感100(8篇)
国学经典观后感100(8篇)国学经典观后感100(8篇)第2篇《青少年必读国学经典》观后感第3篇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第4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500字第5篇《国学经典》观后感第6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第7篇防溺水和国学经典合起来的观后感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1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每天都是同样的开头,而每天都有着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知识间的决定,其结果也不会是怎样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但你可曾想过,如果这次听而不闻,下次视而不见,长此以往,无论你的外表是如何的光鲜,但让人看在眼学习国学,最重要的便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国学经典还教导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使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下去。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2今天虽然是礼拜天,但我还是早早就起床了,因为昨晚老师发短信要我们今早8;04观看河南电视台政法频道播出的我省优秀经典诵读节目集中展现,我吃过早饭后,就静静地坐在电视前等待着节目的上演,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原以为经典诵读就是手拿一本书站在台上朗读,没成想它可以通过这么多的形式向我们展现。
小朋友们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穿上各种各样的古装,用舞蹈、歌唱、朗诵等给观众呈现着一场丰盛的经典诵读盛宴。
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诵读,让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看到了学堂里端坐的学子们在抑扬顿挫地诵读着经典词句的模样,他们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天真烂漫的精彩表演,让我身临其境。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我深深地被这一段段国学经典所吸引。
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百家姓······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让我们领略了诗人、作者的一腔热情,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
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
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
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
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中国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关系。
一、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深邃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如《论语》中所强调的仁、义、礼、智等,都是对学生人格培养极其重要的指导。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深刻的价值观念,培养崇德向善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升学生的修养和文化素养国学经典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对于学生的修养和文化素养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增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孟子》中所强调的“知止而后定”,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不盲从从众;《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则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国学经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同情心、友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五、引导学生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人生思考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人生的真谛与意义,明确人生的价值追求和目标。
在学生面临选择和困惑时,国学经典可以给予他们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国学经典与教育相辅相成。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
《国学经典教材》第一册1《弟子规·总叙》
1
1【解读】《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一册(1)
课文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大意
《弟子规》的内容,来自孔子的教导。
首先要学会孝悌,其次要谨慎诚信。
要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贤者。
(在这之后,)倘若还有余下的精力,就要多读书,学习古代的文化。
感悟
《弟子规》是一部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旨的蒙学读本,原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编撰的《训蒙文》,后在乾隆年间,由贾存仁修订整理,改称为《弟子规》。
这四句是《弟子规》的《总叙》,短短的内容,含义却很丰富。
首先它说明,《弟子规》的思想,来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诲。
这段文字,便来自《论语·学而》:“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其次,这段文字层次清晰地点出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所要遵循的次第顺序。
先要在家里学会对待父母兄弟的正确的态度(孝悌),然后做到自身的谨言和诚信,再将家庭生活中所培养的善的品德推广开去(泛爱众)。
同时要注意:博爱大众,不是无原则地交朋友,而要亲近仁人君子。
在这些道德实践之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也就是说,实践优先于文化学习——这对于我们改善当今教育的一个问题——多侧重于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而相对忽视孩子的社会情感教育,恰恰是很有助益的。
《弟子规》全文,重在训练孩子遵守正确的言行礼仪规范。
而《总叙》里点明的“孝悌谨信仁爱”,便是传统礼仪规范的内在思想核心。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10篇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10篇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好的文化、学术体系。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学教育学习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120__年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呈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层次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
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正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疼惜学生,无私无隐;信任学生,鼓舞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当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日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进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二,深层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育人才,传播学问、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学问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
国学教育专题——七年级国学经典读本(72页)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先秦部分一、《诗经》四首1、鹤鸣《诗经·小雅》[正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萚[4]。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5]。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 ]皋(gāo):沼泽。
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
[ 2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3 ]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檀:紫檀树。
[ 4 ]萚(tuï):落下的树叶。
[ 5 ]错:磨玉的石块。
[ 6 ]榖:楮树。
[导读]《诗经·小雅·鹤鸣》可以看作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向前走,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残枝枯叶。
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进而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从而形成一幅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满诗意。
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伐木诗经·小雅[正文]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4]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5]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注释][ 1 ]丁丁:伐木的声音。
[ 2 ]嘤嘤:鸟和鸣的声音。
[ 3 ]幽谷:深谷。
乔木:高树。
[ 4 ]相:视,看。
[ 5 ]矧:况且。
伊:这。
[导读]诗章以鸟鸣求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朋友,表现了古人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3、楚茨诗经·小雅[正文]为宾为客,献[1]酬[2]交错。
礼仪卒[3]度[4],笑语卒获[5]。
[注释][ 1 ]献:主任劝宾客饮酒。
[ 2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 3 ]卒:尽,完全。
[ 4 ]度:适度。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与感悟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2020学习国学心得体会与感悟1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
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进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
;愤;、;悱;站在教师的角度讲是启发的契机条件,;举一反三;是启发的结果。
站在学生角度看;愤;、;悱;是能;思;,;举一反三;是能;悟;。
善教者启之待时,因势而利导,;引而不发,跃如也。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孔子以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
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
三、学思结合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
这种见解符合人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
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
国学经典心得感悟(通用10篇)
国学经典心得感悟(通用10篇)国学经典心得感悟篇1《论语》的最后一句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每个星期讲一次课,整整用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讲了87堂课,259个小时,一部《论语》终于讲完了。
这其中的过程虽然很漫长,如今回想起来,却似乎就在转眼之间。
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依然历历在目。
学习《论语》的过程,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毛病习气作斗争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比如懒惰、贪吃贪睡、公私不分等,老师说,君子见得思义,不占公家的便宜,即使是随手可得的,也决不沾染。
在听课的过程中,后学常常感到非常的惭愧,当后不再造,作一个安分守己、精进好学的人。
没有学习之前,后学不知道什么是孝顺父母,也不懂得友爱兄弟,很少帮父母做事,更不会关心兄弟姐妹们,通过学习,才知道,原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噫,多年来,一直都在做着悖德、悖礼的事情,却依然恬不知耻,还自以为是君子。
如今,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方面,后学依然做得很不好,需要认真的努力。
《易经》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通过学习,收获最大的,当是使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人不学、不知道,学习以后才明白,对于孩子,要培养他的敬畏之心,当他还小的时后,就要教他学会洒扫应对之礼,还要特别注重礼和乐的教化,拒绝电视和流行音乐,多听古大德演奏的古典音乐,以长养孩子的中正平和之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留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保得住;留经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
”教儿教女先教己,我们想把子女教好,如果自己没有变好,子女又何以能学得好?我们要以三太、以孟母为我们学习的帮样,孩子的功名利禄,命中自有定数,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必希其为圣贤路上之人。
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
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教育观后感篇一xx年暑假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经典心得作文800字(通用8篇)
国学经典心得作文800字(通用8篇)国学经典心得作文800字篇1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
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一(低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教育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教育学习心得篇1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学习,我的感触很深,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条例》中第十六条提到幼儿园应当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扩展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
1.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但入园后的教育效果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因此家园结合已经成为必然。
作为幼儿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
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
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幼儿园在与社区的合作中,可直接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如利用社区的各种机构(社区办事处、敬老院等)、设施(健身器材等)达到资源共享。
还可邀请或参观社区内的劳动模范,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警察叔叔,听听、他的先进事迹和各种知识、小常识。
开阔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敬老院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培养敬老尊老的好风尚、好品质。
《条例》第二十七条提出园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安全管理。
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工作,做好安全工作是保证入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所以必须抓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首先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广大教师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只有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国学教程(第1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国学
文化
文化
概貌
仪礼
历史
中国
教程
传统
社会 方法
现代
国学
大学
注本
价值
春秋
传统
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此书稿《国学教程》系列第一册,主要是以讲义的形式,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对国学经典(四书、 五经、诸子百家)的引导性解读,也包括对社会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应用、传统修身技能等层面传统文化的历史 概貌、核心思想、社会价值的解读。
第七讲 《仪礼》导读
一、《仪礼》经学传播史简介 二、礼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三、《仪礼》的主体内容及礼经体例 四、《仪礼》的现代价值
第八讲 《周易》导读
一、《周易》简介 二、《周易》智慧与人生决策 三、《周易》导读通例 四、《周易》导读路径
第九讲 《春秋》导读
二、“《春秋》三传”的演变概况和注解特色 三、《春秋》“书法” 四、《春秋》的义理
第一讲 《大学》导读
二、《大学》历史地位的变化与世人的推崇 三、《大学》在流传过程中的主要注本 四、《大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架构 五、《大学》的历史影响 六、《大学》的现代价值 七、学习《大学》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讲 《论语》导读
一、《论语》的命名、编纂及流传 二、《论语》中的历史世界 三、《论语》中的精神世界 四、《论语》的研读方法 五、《论语》的主要注本
目录分析
二、儒家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与核心
一、中国传统文化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 件下形成与发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章《论语》选读一、原文选读①※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注释】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顿、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来”引申为归服;二为“正”。
【大意】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教化,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2.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注释】仆:驾车。
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大意】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
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
”冉有说:“已经富裕了又该做些什么?”孔子说:“教育他们。
”※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注释】性:指先天素质,即天赋人性。
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各种环境的影响。
【大意】各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所受环境影响习染不同,才拉远了差距。
※ 4.“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注释】女:通“汝”,你。
居:坐。
愚:受人愚弄。
荡: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贼:害。
绞:说话尖刻,刺痛人心。
【大意】孔子说:“仲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受人愚弄;爱玩弄小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而无基础;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5.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注释】以: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目的。
可译为“来”或“以便”。
下面几个“以”用法同此。
斯:代词。
指代“修已以敬”。
而已:罢了,够了。
安人:使他人安乐。
安:使动用法。
病:缺点。
【大意】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
孔子说:“修养自己而严肃认真地对待①该读本凡有“※”号均为必读文段。
考试以必读选段为主。
工作。
”子路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进一步修养自己,使亲人朋辈安乐。
”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更进一步修养自己,来使天下老百姓都得到安乐。
而修养自己来使老百姓都得到安乐,尧舜恐怕也没有完全做到呢!”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注释】行:社会实践。
【大意】孔子用四项内容教授学生:文献,实践,忠诚、信实。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注释】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随;逾,越过;矩,规矩。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能站得住脚;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大自然运行规律;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注释】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大意】孔子说:“颜回真是贤良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苦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真是贤良啊!”※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躬自厚:重责自己即严于律己。
【大意】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注释】克己:克制自己,指修己。
复:回复;复礼:回复到礼制道上。
天下归仁: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
归:归顺,这里作“赞许”讲。
目:具体的条目,纲目。
回:颜回。
古人自称用名。
不敏:不聪敏,迟钝,笨。
事:从事,实行,照着做。
斯:这,这些,代词。
【大意】颜渊问仁德。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回复到礼制的轨道上,这就是仁。
一旦能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靠自己,难道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细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
”11.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注释】省:反省,自我检查。
疚:内疚、惭愧。
【大意】司马牛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道:“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1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注释】重:庄重。
威:威严。
固:牢固。
忠信:忠诚,讲信用。
主忠信:以忠诚信实为根本。
友:意动用法,是“以……为友”。
过:作动词,犯过失。
惮:害怕。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则不牢固。
要以忠信为根本。
不要与那些在品德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过错,不要怕改正。
”※ 1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大意】孔子说:“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仿效着去干;执政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
”※14.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注释】何有:有什么(困难)呢,“何难之有”的省略。
【大意】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1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大意】孔子说:“以前我对别人,听他怎么说就信他怎么做;现在我对别人,是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
从宰予身上让我有了这种改变。
”1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大意】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大意】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
”※ 18.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注释】抑:只是。
云尔:如此。
【大意】孔子说:“如果要说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但为此而不满足地追求,并不知疲倦地教诲他人,就可以说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无法学到的啊。
”※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注释】愤: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
悱: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角。
【大意】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
”※ 2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大意】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
”※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yu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大意】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2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大意】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
”※ 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惑。
则:那么。
殆:危险。
【大意】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
”※ 2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注释】以:连词,表示目的。
可译为“去”或“用以”。
【大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哩。
”二、学习提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的书。
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纂、编辑之意。
语,即言语,言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