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论语》入门篇,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节《学而》篇,详细内容涵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经典名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名句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论语》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进而引出《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名句的含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名句回答,巩固知识。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名句,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入门篇2. 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论语》中的名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友谊。

(2)谈谈你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

2. 答案:(1)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心中的友谊就是这样的,无论距离多远,都能相互关心、支持。

(2)例: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获得快乐。

教师学生必读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转

教师学生必读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转

教师、学生必读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转)XX整理1.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贺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衡宇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重,一般来讲,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硕,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滑,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表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混水摸鱼B、反戈一击C、口蜜腹剑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适合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述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渡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咱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利用十八种兵器的技术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设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依照正文部份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常利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表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前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包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后发先至,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二、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众所周知,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五、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六、“结发”在古时是指成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路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八、《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九、唐朝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2024教师学习基础知识点1

2024教师学习基础知识点1

一、中国古代历史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1)母系氏族: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父系氏族公社: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

二、上古神人1.盘古氏——开天辟地2.有巢氏——建造房屋3.燧人氏——人工取火4.女娲氏——补天造人5.伏羲氏——八卦6.神农氏——发明农耕;尝百草;炎帝;农业、医药之祖7.轩辕氏——黄帝三、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1.牧野之战:武王伐纣,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2.巨鹿之战:项羽伐秦3.官渡之战:三国时期,曹操、袁绍4.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5.淝水之战:东晋,苻坚、谢玄四、中国古代重要变法1.李悝变法:魏国——最早变法。

2.《法经》:魏国李悝,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成文法典。

3.商鞅变法:秦国——最彻底变法,持续时间最长。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4.吴起变法:楚国。

5.王安石变法:北宋。

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

张居正。

7.戊戌变法:清末。

戊戌六君子。

五、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春秋》有教无类、德治、仁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性恶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道家老子:无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周梦蝶、庖丁解牛3.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结合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5.兵家孙子:《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孙膑: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6.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一字千金。

教师国学培训材料

教师国学培训材料

教师国学培训材料国学经典与教育培训材料(一)---------- 《论语》对教育的启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的书。

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纂、编辑之意。

语~即言语~言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篇与章原来没有标题~后人各取首章开头的几个字充当标题。

《论语》反映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在诸经中~《论语》得到的评价极高~对后世影响的时间最长久、地域最广远。

东汉经学家赵岐称‚《论辖~六艺之喉衿也。

?清末满族学者唐晏称《论语》‚群经之锁语》者~五经之錧钥~百代之权衡?。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

,一,《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政治、军事、法律都不可缺少~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

孔子认为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从而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论语•为政》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就是说~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来~就会影响政治。

孔子认为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论语•子路》中‚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通过冉有之问~孔子扼要地阐明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

‚先富后教?的观点表明~须先发展经济~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要受经济的制约。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法律~而要通过教育引导实现德政。

他通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表明:教育可以感化人~既使百姓守规矩~又使百姓有‚羞耻之心?~形成道德信念的力量~收到德治的效果。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基础知识(园长版)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基础知识(园长版)

国学经典教育基础知识(园长版)一、什么叫经典?(1)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2)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3) 经典就是经过时间考验和历史沉淀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

二、什么叫经典教育?所谓经典教育,即指在0—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最好的年龄段里,通过诵读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13岁以前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阶段儿童的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差。

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抓住这一特点,在此时期内对其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以不求甚解、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使儿童的脑力得以舒解,在加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

三、什么叫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4部书的合称;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幼儿园经典教育教学内容及简介?第一年:《弟子规》系统的儿童行为规范《三字经》中华文化史纲第二年:《千字文》由1000个不重复汉字组成的韵文《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第三年:《老子》中国人的智慧奇书五、幼儿园经典文化建设整体目标?让园所:拥有自己的文化灵魂和教育根本,成为所在区域的文化教育中心;让园长:找回教育家和企业家的平衡,成为幼儿园的精神领袖和教育导师;让老师:成为自身工作的受益者,提升幸福指数;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同盟军,共同成就孩子的成长。

以上内容由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幼教联盟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谢谢!。

小学国学必备常识教案模板

小学国学必备常识教案模板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的基本解读。

教学难点:1. 国学经典中的深奥哲理。

2. 如何将国学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国学产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国学?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国学?二、新课讲解1. 讲解国学的基本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3. 以《弟子规》为例,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解读。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将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学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弟子规》并撰写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国学基本概念和《弟子规》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国学经典中的哲理,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深入讲解1. 以《三字经》为例,讲解国学经典中的历史知识、道德观念等。

2. 分析《三字经》中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智慧。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国学经典中的道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活动方案,如:孝敬父母、关爱同学等。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活动方案,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国学经典,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感悟的作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国学经典课教案

国学经典课教案
6、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
(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
[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3)交流汇报
①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②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
[建议]
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
(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①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②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随感:
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

国学基础知识点

国学基础知识点

国学基础知识点国学,这可是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神秘宝库,等着咱们去探索。

从小学到高中,咱们在教材里都能接触到不少国学的基础知识。

先来说说诗词吧。

古诗词那可是国学中的璀璨明珠。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散步,正是秋天,落叶纷纷,突然就想起了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那火红的枫叶,可不就像诗人笔下描绘的那般美丽嘛!当时我就感叹,古人的观察力和表达力真是厉害,能把这样的美景用如此精炼的语言记录下来。

还有文言文,这也是国学的重要部分。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告诉咱们学习要经常复习,朋友来访是件开心的事。

想起我小时候学习文言文,那可真是头疼,觉得又难懂又拗口。

但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这些文言文变得生动起来。

比如说,通过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再说成语,这也是国学的精华之一。

像“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不仅有趣,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谁的玩具更好,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了证明自己的玩具厉害,说了一堆夸张的话,另一个小朋友就说:“你这简直是画蛇添足,越说越离谱。

”当时我就忍不住笑了,这成语用得还挺恰当。

国学中的经典著作也不少。

《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庄子》里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充满了思辨的智慧。

在咱们的生活中,国学的影子无处不在。

过年时贴的春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长辈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这也是国学中传统美德的体现。

国学就像一位亲切的老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它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国学基础知识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咱们好好学习和传承。

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国学的海洋里畅游,发现更多的精彩!。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基础知识让厚重的国学变得生动,让灿烂的文化变得鲜活史学·典籍1、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是不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部分,习惯上也称"乙部"。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

大概情形如下:汉--《汉书·艺文志》中史书附在《春秋》之后,称"春秋家"。

魏晋--图书有甲乙丙丁四分法史籍开始独立成部,或入丙部,或入乙部,但无"史部"名目。

隋--《隋书·经籍志》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名目下又分为13类。

唐--《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亦分13类,但与《隋志》不同。

宋--武公《郡斋读书志》亦分史部13类,但不同于《隋志》。

清--《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为15类。

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分类法。

2、史书一般有哪些分类?史书的分类一般包括以下五类:(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为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2)杂史。

只记载壹拾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技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4)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由私家编写的史书。

(5)稗史。

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3、史书主要有哪些体例?史书体例主要由以下六类。

(1)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应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记"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用"表"记录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国学经典知识

国学经典知识

国学经典知识国学经典是依据中国最精华的传统文化精粹,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融合了国学启蒙、弟子规、易学、处世之道、家庭教育、养生、国学游戏等众多内容。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国学经典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国学经典知识一: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7、【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8、【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国学经典知识二:1、【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2、【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3、【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4、【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5、【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6、【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7、【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8、【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9、【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10、【五彩】青、黄、赤、白、黑11、【五音】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yǔ)12、【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13、【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14、【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15、【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第一篇:一二年级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教学设计黎明小学:一二年级国学经典授课老师2014年9月《百家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活动准备:1、全体学生2、白板3、记号笔4、白纸5、《百家姓》前16姓教学过程:一、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1、老师:我是XXX,介绍一下你自己,你叫什么?——学生介绍。

异地教学时,这环节,既很利索地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又直接导入活动。

二、知道百家姓1、找自己的姓1]你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介绍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组成的。

我姓“应”(出事汉字“应”)。

你姓什么?——大家一起说,为了加快活动的节奏。

2]这里有一些中国字,你去认一认,有你的姓吗?请你把它(卡片)拿来。

——一起念一遍。

3]这里有多少姓?——让孩子自己数,大班孩子有自己的数数方法。

活动中:幼:我没拿到……师:你的姓,这里有吗?幼:点头。

师:这里有多少姓?幼:11个……13个……4]那我们在座的伙伴有几个?活动中:孩子数:16个。

5]我们16个人,怎么会只有13个姓呢?(引发对同姓者的关注)。

活动中:幼:因为我姓李,他也姓李……还有,他们两个是一样的姓…… 2、共同的姓1]你们是同姓,哦,我们伙伴之间有同姓的。

嗳,你家里谁和你同姓?活动中:幼:爸爸和我同姓……爷爷和我同姓……弟弟和我同姓……姐姐和我同姓……妈妈和我同姓……师:一般地说,家里大多数的爷爷、爸爸、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和你同姓,(也有少数是妈妈和你同姓——如果班上没有与母亲同姓,就不说。

)2]除了班上、家里,有和你同姓的,这里那么多老师,有和你同姓的吗?请你去问问、打听打听。

活动中:老师:你有兴趣去打听打听,有谁和你同姓的?老师:有兴趣地去问问3]来说说,你找到几个同姓的?——这里要掌好节奏。

时间不宜长2~3分钟。

活动中:老师:我们有时间限制,倒数10、9、8、7、……好,请各就各位。

(等坐定)你找到和你同姓的人吗?幼:找到……没找到……老师:请找到的先来说说,你找到了几个?我们写“人”一笔表示一个人。

国学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国学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 违反社会公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04
历史名人与文化传承
历史名人故事及其启示意义
1
孔子与儒家思想
讲述孔子生平、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通 过孔子的故事,引导学员理解“仁爱” 、“礼义廉耻”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2
屈原与楚辞
员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03
社会公益先锋
展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青少年先锋,如“支教志
愿者”、“环保小卫士”等,引导学员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员的社会
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05
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及案例分析
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意象分析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句子分析
通过句法结构、修辞手法 等角度,深入剖析经典语 句的内涵。
篇章解读
从整体出发,探讨经典文 本的篇章结构、主题思想 等,形成全面理解。
跨文化视角下的经典解读
文化背景介绍
引入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帮助理 解经典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
化内涵。
跨文化比较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文本进行 比较,揭示文化间的异同和相互影 响。
介绍屈原的生平、楚辞的艺术特色及历 史地位。通过屈原的故事,让学员感受 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3
司马迁与《史记》
简述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编纂背 景及历史价值。通过司马迁的故事,引 导学员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实事求 是的治史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养学员的历史责任感 和使命感。

(完整版)国学经典入门(讲稿)

(完整版)国学经典入门(讲稿)
「易经」从人类的来源于洪荒潜龙起,一 直记录到大禹治水成功后家天下的人类发 展过程。其中分为蛮荒年代,法律形成年 代,工农业,科技医药,黄帝战蚩尤,尧 舜,洪水,夏王朝的治理,特别强调的是 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洪荒远古之世趋吉避凶 的道理。
「易经」的作者是我们的历代祖先.不是 某某一个人,是中华远古历史的传承。
以后,他记忆也很好,英语也学得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 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 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 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 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 懂。所以糊里胡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 他凭什么当教授?他凭13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 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 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 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它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 功之后,反而建议当时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从此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
美藉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在1955--1956年对当时公认的 “奇偶不灭定律”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因而获得1957年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并明确指 出:灵感来源于《易经》学说,既有阴阳的道理,即同时也 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易 经·第二十四卦),否极泰来(易经第十卦)的道理。
5、而且越小越能静下心来感悟,青少年时期,可以有时间去读,培养其兴 趣,现在而成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压力太大,反而难以安心去感悟。

华师《国学典籍》期末复习资料之国学基础

华师《国学典籍》期末复习资料之国学基础

国学一、“国学”是我国传统学术或固有学术的简称,近代以前中国学术的总称。

1、“国学”是民国西学进入中国后,中国学人对本国固有学术的一种称谓或坚持,是晚清流行的“中学”概念的继续。

其研究对象、主体都带有明确的“中国特色”的指向或意蕴。

2、“国学”概念是近代中西学术二元架构的产物,没有西学,就没有国学。

3、在与西学交流共存中成长,动态的、开放的,不意味固步自封、排斥西学,简单“复古”。

二、《四库全书》按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

代表典籍为:1、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2、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周书》;《宋书》《北齐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南史》《北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三、先秦时期诗与乐的关系:先秦“乐”的含义,除现今音乐之义外,它还是诗、乐、舞的总称。

诗乐使诗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的母体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周代的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推行,客观上推动了诗的普及与发展,其典礼中由于音乐的分类,体现了诗的分类在诗的传播上的意义。

但是儒家推崇雅乐和诗教立场,给先秦诗歌的发展和流传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关系:雅文化与俗文化并不是一对固定的范畴,二者没有十分严格的划分标准。

《诗经》是雅文化,但其中的《国风》却是来自民间,《乐府》是雅文化,但当时却是民间文化。

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中的许多作品在今天人们的眼中都是高雅与经典之作,所以民间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俗文化。

历史上的儒家学士也不全都是歧视俗文化的,《诗经》中的《国风》、《乐府》能登上大雅之堂,成为稚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见他们也已认识到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了俗文化不但具有浅显易懂,能为大众所接受的特点,还具有审美力量,所以他们注意从民间文化中极取营养,还派专人采集民歌、民谣,经过其加工、润色,使之流传干世。

国学基础知识讲义(PPT 97页)

国学基础知识讲义(PPT 97页)

1.梁启超 我国杰出的学者,1925年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早年从事
政治活动,曾和康有为一起发动变法维新。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出自他1914年的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
2.胡适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
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得博 士学位36个。)
1907年,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 1922年4至6月,章太炎在上海讲授“国学”,其记录稿由现 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曰《国学概论》。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师入驻讲学。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 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 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 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 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 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 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 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 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 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 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 新定位。
这个现状,可以说是中国学界的悲哀:若大一个中国,十
几亿众生,当钱钟书、钱学森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相继去世之 后,竟再也找不出人来承续其学术香火;在近期内,几乎不可 能再产生出这样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来了。更不用说产生如王 国维、严复、鲁迅、郭沫若等一批泰斗级学者了。
2.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诺贝尔奖八十八届巴黎宣言:如果人 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 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中国 古代文化的意义。
3.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

国学老师总结的知识点

国学老师总结的知识点

国学老师总结的知识点**一、中国国学的定义和发展**中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经史子集、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传统医药、农学技艺等诸多内容。

国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是中国国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国学在宋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如朱熹、王阳明、明儒等学者对国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现代以来,中国国学在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国学逐渐成为了当代知识和文化领域的重要一部分。

**二、国学的核心知识点**国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经典、哲学、文学、艺术、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

其中,儒家经典《孟子》、《大学》、《中庸》等是国学中必须要掌握的经典著作;另外,中国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等,他们的思想和学说都是国学中的重要内容;此外,中国文学的精髓自然也是国学中的核心部分,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都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古代艺术和传统医药也是国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国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

国学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

国学教育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认同。

同时,国学教育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四、国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国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应该既重视经典的传承,又重视与时代的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既讲究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成为从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发现自身兴趣和自我价值的过程。

幼儿园国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版)

幼儿园国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版)

幼儿园国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版)
至德幼儿园国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版)
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它们经过时间考验及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二、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就是让孩子在0—13岁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通过诵读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著作,开启儿童智慧,培养优美人格。

“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

三、国学经典教育带给孩子哪些方面的价值?
1、自然种下文化经典的种子,为孩子的一生打下文化底蕴和品德智慧的基础;
2、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礼仪,明事理;
活幸福
家长:(1)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2)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盟军
六、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和目标?
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诵读说文解字知行合一三个环节的总体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分别是:
七、孩子这么小,不懂意思学了有什么用?0-13岁是记忆力的敏感期,13岁以后理解力才会发展,利用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让孩子把这些最有价值的经典放进大脑,以后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

现在是种种子的阶段。

八、我们都很忙在家里没有时间教他读怎么办?给孩子营造一个环境,记得坚持播放家庭用碟就好。

以上内容由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
——至德幼教联盟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谢谢!。

国学经典教师讲课专用

国学经典教师讲课专用

此处输入标题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文 字 模 板
此处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此处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此处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此处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文 字 模 板
点击编辑内容
点击编辑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需概括精炼
ENGAGEMENT
点击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 容点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 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输 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容点击 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添加 相关文字内容
ACQUISITION
点击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 容点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 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输 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容点击 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添加 相关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容点 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 关文字内容点击输
容点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添 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输
单 击加标题
添加文字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 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 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
标题
标题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 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您,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文 字 模 板
REACH
点击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 容点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 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输 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容点击 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添加 相关文字内容
容点击添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添 加相关文字内容点击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经典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版)
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它们经过时间考验及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二、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就是让孩子在0—13岁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通过诵读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著作,开启儿童智慧,培养优美人格。

“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

三、国学经典教育带给孩子哪些方面的价值?
1、自然种下文化经典的种子,为孩子的一生打下文化底蕴和品德智慧的基础;
2、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礼仪,明事理;
3、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自觉阅读习惯;
4、提高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训练儿童记忆力、专注力,培养儿童动静分明的性格特点;
四、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的价值?
1. 提高幼儿园的综合素质,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品质;
2. 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建立良好口碑;
3. 以经典文化带动幼儿园文化建设,提高幼儿园品牌特色;
五、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的目标?
幼儿:(1)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把中国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精华放入孩子的内心;(诵读)(2)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优质的品德基础。

(孝亲、尊师、感恩)
(3)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阅读,认识汉字,表达……)
老师:让老师成为自己工作的受益者,通过经典智慧提升老师的幸福指数
(1) 家庭幸福(2) 工作幸福(3) 生活幸福
家长:(1)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2)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盟军
六、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环节和目标?
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诵读说文解字知行合一
三个环节的总体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分别是:
教学环节总体目标课堂目标
诵读熟读成诵快乐读经
说文解字自然识字随文识字
知行合一培养品德播种信念
七、孩子这么小,不懂意思学了有什么用?0-13岁是记忆力的敏感期,13岁以后理解力才会发展,利用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让孩子把这些最有价值的经典放进大脑,以后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

现在是种种子的阶段。

八、我们都很忙在家里没有时间教他读怎么办?给孩子营造一个环境,记得坚持播放家庭用碟就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