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练习附答案
《秋水》答案
《秋水》练习卷班级姓名学号一、解释加点字:1、秋水时至(到来),百川灌(注入)河,泾流之大,两涘(河岸;水边)渚(水中的高地;沙洲)崖(同“涯”,水边的陆地)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在这个时候)焉(助词,无实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到达)北海,东面(面向东)而视,不见水端(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才)旋(掉转,改变)其面(脸)目,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向(面对)若而叹曰:“野语(俗话)有之(这样)曰,‘闻(懂得;听说)道百,以为(认为)莫(没有什么)己若(及;比得上)’者,我之谓也。
且夫(何况)我尝(曾经)闻()少仲尼之闻(学说),而轻伯夷之义者,始(起初)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穷尽)也,吾非(如果不是)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懂大道)之家。
”2、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谈论)于海者,拘(约束)于虚(同“墟”,居住的地方)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限制)于时(季节)也;曲士(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你)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才)知尔丑(鄙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归向;流向)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满出来);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停止)而不虚(空;枯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影响)。
此其过(超过)江河(长江、黄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计算)。
而吾未尝以(凭借)此自多(认为……多;夸耀)者,自以(认为)比(生成)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正)存乎见少,又奚(什么)以( 凭借 )自多!计( 考虑 )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 蚁穴 )之在大泽(湖泊 )乎计中国( 中原地方 )之在海内,不似稊米( 细小的米粒 )之在大仓( 大粮仓 )乎号( 称呼 )物之数( 数目;数量 )谓之万,人处一焉( 助词,无实义 );人卒( 同“萃”,会聚 )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通行 ),人处一焉;此其比( 相比较 )万物也,不似豪( 同“毫”,细小 )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推辞;拒绝 )之以为( 来博取 )名,仲尼语之以为( 来显示 )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 原先 )之自多于水乎”二、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野语有之曰(这样;代词)3、犹小石小牧之在大山也(无实义;助词,消独)4、我之谓也(无实义;助词,宾前标志)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同3)以: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凭借,介词)7、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同上)8、自以比形于天地(认为;动词)9、伯夷辞之以为名(来;表目的连词)而:10、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11、不知何时止而不盈(连词,表转折)1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连词,表并列)于:1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介词,被)14、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介词,表处所,在,到)1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介词,表比较,比)16、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介词,表对象,对于)三、解释下列加点字,指出其活用情况。
《秋水(节选)》: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
高二第一册《秋水(节选)》:课后巩固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17分)1.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2.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3.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4.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5. 拘于虚..也()()6. 乃知尔丑.()7.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8.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9.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0. 人卒.九州()11.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分)1.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 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B. 野语有之曰C.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D. 谷食之所生三、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共15分)1.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3分)()()2.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分)()成语“”即出自于此。
(1分)3.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3分)()()四、填空、简答题(共7分)1.庄子,名,他继承并发了家学派的思想。
它与该学派另一代表人物并称“”。
(3分)2.《秋水》是一篇寓言,本文运用的说理方法,如“,;,”两句,以“井蛙”“夏虫”为喻,说明了的道理。
(4分)高二第一册《秋水(节选)》:课后巩固练习参考答案(共41分)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17分)1.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按时、按季节)(注入)2.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水边)(水中的沙洲)(通“辨”,辨认)3.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改变)4.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听说)(见闻)5. 拘于虚..也(被)(通“墟”,所处的地方)6. 乃知尔丑.(低劣、浅陋)7.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见识短浅的人)8.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停止)9.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10. 人卒.九州(通“萃”,聚集)11.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先前、之前)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分)1.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B)A. 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B. 野语有之曰C.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D. 谷食之所生三、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水》配套练习以及答案一、选择填空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 涘yǐ渚zhǔ B.泾jìng 涘sì渚zhěC.泾jīng 涘sì渚zhǔ D.泾jìng 涘 yǐ渚zhě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东面.而视B、秋水时.至C、顺流而东.行D、东.面而视3、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上,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鸱得腐鼠 B、发于.南海止于.北海..惠子恐于是C、惠子相.梁欲代子相.D、子知之.乎仰而视之.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而或长烟一空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有人C.非梧桐不止.停止 D.非练.实不食精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参考答案】一、1、C 2、A 3、欣然自喜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朝三暮四庖丁解牛呆若木鸡游刃有余切中肯綮目无全牛东施效颦相濡以沫扶摇直上邯郸学步等等二、1、C 2、B 3、C 4、A。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答案:B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答案:B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答案:D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C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答案:A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ABC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DE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答案:BE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E.驳论法答案:ACD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A.排比B.比喻C.反诘D.对比E.夸张答案:ABCD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B.庄周《秋水》C.李白《行路难》(其一)D.高尔基《海燕之歌》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答案:ABD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D.《论毅力》E.《谏逐客书》答案:BC三、名词解释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答案:时:按季节。
莫言《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节选)莫言据说,爷爷年轻时,杀死三个人,放起一把火,拐着一个姑娘,从河北保定府逃到这里,成了高密东北乡最早的开拓者。
那个姑娘很自然地就成了我的奶奶。
我爷爷和我奶奶开荒地种五谷,捕鱼虾猎狐兔,起初还有些提心吊胆,梦里常忆起那几颗血淋淋的人头,日子一多,便淡忘了。
夏去秋来,爷爷种的高粱晒红了米,谷子垂下了头,玉米干了缨,一个好年景绑到了手上。
我父亲也在我奶奶腹中长得全毛全翅,就等着好日子飞出来闯荡世界。
临收获前几天,突然燠热起来,花花绿绿的云罩在大涝洼子上,云团像炸群的牲口一样胡乱窜,水洼子里映出一团团匆匆移动的暗影。
大雨滂沱,旬日不绝,整个涝洼子都被雨泡涨了,罗罗索索的雨声,犹犹豫豫的白雾,昼夜不绝不散。
爷爷急躁得骂天骂地。
奶奶一阵阵腹痛。
奶奶对爷爷说:“我怕是要生了。
”爷爷说:“生就生吧。
这熊攮的天气,我恨不得捅它个窟窿。
”爷爷正骂着,就见那太阳从云缝中钻出来,初时略有些朦胧,立即就射出两三束极强的白光,扫出了几道白天。
爷爷跑出窝棚,兴奋地看着天,听涝洼里的雨声渐渐稀少起来,空中尚有少许银亮雨丝斜着飞。
我爷爷高高地望着他的庄稼,见高粱玉米尚好,脸上有了喜色。
爷爷走进窝棚,跟奶奶说云开日出的事,奶奶说她肚子痛得一阵急似一阵,心里害怕。
爷爷劝她:“怕什么?瓜熟蒂落。
”正说着话,听到四野里响起一阵怪声,隆隆如滚雷。
爷爷钻出棚去,见有黄色的浪涌如马头高,从四面扑过来,浪头一路响着,齐齐地触上了土山,洼子里顿时水深数米。
荒草没了顶,只有爷爷的高粱和玉米还没被淹没。
又一会儿工夫,玉米和高粱也没了顶,八方望出去,满眼都是黄黄的水,再也见不到别的什么。
爷爷长叹一声,钻进棚里。
“洪水漫上来了!”爷爷忧心忡忡地说。
奶奶于是不再叫,爬起来,挪出棚子望望,立即钻进来,脸上失了色,五官有些挪位。
半晌没说话,一张嘴,先放出两根哭声:“噢——噢——完了,老三,咱活不出去了。
(完整word版)秋水练习附答案
本练习附带答案,答案为白色文字,全选文本,改成黑色即可 高二《秋水》练习答案一、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共36分,1空1分) 1、百川灌河.( 黄河 ) 2、泾流..之大( 直通的水流 ) 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在这个时候 ) 4、东面.而视( 面对着,面向 ) 5、不见水端.( 边际、末端 ) 6、始.旋.其面目..( 才 ) ( 掉转、转变 ) ( 脸面、面貌 ) 7、望洋..向若.( 抬头仰视的样子 ) ( 海神的名字 ) 8、野语..有之曰( 俗语 ) 9、始.吾弗信……则殆.矣( 开始 ) ( 危险 ) 9、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 ) ( 谈论 ) 10、乃知尔丑..( 你的 ) ( 鄙陋、低劣 ) 11、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参与 ) 12、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满溢 ) 13、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减少 ) 14、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觉,影响 ) 15、不可为量.数.( 指斗、斛一类的量器 ) ( 计算 ) 16、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为多 ) 17、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 蚁穴 ) 18、计中国...之在海内..( 谋算、考虑 ) ( 指黄河流域一带,是古代九州之一,中原大地 ) ( 古人以为九州之外是四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 19、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细小的米粒 ) ( 大粮仓 ) 20、号.物之数.谓之万( 称呼 ) ( 数目 ) 21、人处.一焉( 占有,据有 ) 22、舟车之所通..( 通行的地方 ) 23、伯夷辞.之以为名( 辞让 ) 24、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先前,刚才 ) 二、指出加点字活用情况,并解释(共8分,1空1分) 1、秋水时.至( 名作状 ) 按时,按季节 2、顺流而东.行( 名作状 ) 向东 3、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 ) 以……为少,以……为轻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形作动 ) 走到尽头 三、指出通假字,并解释(4分,1空1分) 1、不辩.牛马( 同“辨”,辨认 ) 2、拘于虚.也( 同“墟”,指所居之处 ) 3、豪.末之在于马体( 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 4、人卒.九州( 同“萃”,聚集 ) 四、解释下面加点虚词(11分,1空1分)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词 ) 2、乃.知尔丑( 才 ) 3、野语有之.曰( 代词,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这句野语 ) 4、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结构助词,的 ) (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把……看作 ) 6、伯夷辞之以为..名( 把……作为 ) 7、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认为 ) ( 表并列 ) 8、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 表修饰 ) 9、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表转折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秋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秋水时至 (2)两涘渚涯之间(3)不辩牛马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翻译下列句子(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成语:含义:4.请你谈谈从这则寓言中受到的启示:5.“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又为什么而叹?6.河伯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毛泽东给女儿李讷的信中说:“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吧……”他要勉励女儿什么?8.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答案:1.按时水边同“辨”分辨 (4) 尽,完2.听到一些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已。
我曾经听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3.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力量的藐小。
现在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不足,感到无可奈何。
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的人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4.1骄傲自满是由于见闻不广造成的.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在事实面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4即使有点资本也不要骄傲.5."自喜"的原因是"百川灌河",河伯"以天下之美尽为在己",后又叹息上因为到达北海后,发觉自己与北海相比太小了.6.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由先前的骄傲自大到后来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原因有:1看到了北海的广阔;2他善于比较,并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3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7.高干子女不要有优越感,不要盲目自大,骄傲自满.8.感情是人生的一本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第20课《秋水》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
第20课《秋水》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庄子»[学海导航]〝世界上最宽敞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敞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敞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今天,我们读庄子的«秋水»,会从中领会到更深邃的道理。
庄子既是一位闻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庄子»一书想象丰富,风格幽默,言词瑰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秋水»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如何样去认识外物。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讲明学咨询是无止境的,因为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在宇宙中显得专门微小,人的知识有限,通过比较,就会显出不足,假如自豪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它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积存文言词语;在明白得的基础上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要紧内容,明白得本文所包蕴的哲理;在明白得句义的基础上积存通假字,归纳成语。
[杰出视点]一、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优劣得以辨明,正谬得以彰显,主题得以突出。
文中运用了多种对比。
1、两次所见情形之比。
第一次所见,是河伯在自己的领域之内的所见,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此景是何等雄壮!但当他来到大海边,见到的却是〝不见水端〞的宽敞。
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
2、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有所见必有所感。
第一次,河伯在见到自己的领地之后,〝因此焉,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犹豫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微小与不足,向海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以为莫假设己者’,我之谓也。
〞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宽敞无垠感叹。
一个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是〝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前为自豪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亮的对比。
(完整word版)《秋水》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秋水》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一、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1、庄子,名,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的思想,后世并称“”。
课文选自《••》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
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
3、《秋水》中所说的“三王五帝”,三王指,,。
五帝指,颛顼,帝喾,,。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文章的局限性在于二、词语解释的归类:(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通,。
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通,。
7、人卒九州:通,。
8、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
(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9、秋水时至:,,。
10、顺流而东行:,,。
11、东面而视:,,。
1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1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5.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16.计中国之在海内:。
17.望洋兴叹:。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1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9.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20.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1.拘于虚也:2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23.方存乎见少:24.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也:25.今尔出于崖涘,乃知尔丑:26.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7.乃知尔丑:28.又奚以自多:29.水旱不知:30.过江河之流:三、翻译句子,并指出它们的句式: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7.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四.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笃于时也B. 自以比形于天地C. 拘于虚也D. 束于教也《秋水》练习答案:1、周战国道老子老庄《庄子•外篇》2、欣然自喜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贻笑大方;朝三暮四庖丁解牛呆若木鸡游刃有余东施效颦相濡以沫扶摇直上学步邯郸等等3、夏禹商汤周文王;黄帝尧舜4、“诋孔子之徒”、“”明老子之说”(或“宣传道教的相对主义思想,攻击儒家学派的学术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启示人们:宇宙无穷,知识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因此学无止境,人不应该满足已有的知识成就,而应努力冲破局限、超越自我,体悟大“道”;含有将“相对”绝对化,否定“相对中的绝对”,否定一切人为的努力,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的“相对主义”5、“辩”同“辨”,辨认6、“虚”同“墟”,所居之地7、“卒”同“萃”,聚集8、“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9、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10、东,名词作状语,朝东11、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着,面向12、少,形容词意动,以¬……为少;轻,形容词意动,以……为轻13、通,使动,使……畅通14、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15、长江黄河16、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17、连绵词,指抬头仰视的样子18、危险19、掉转20、尽,指走到尽头21、约束,局限22、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谈,说23 、正24、称呼;占有,据有25 、才26、先前,刚才27、鄙陋,低劣28、满足29、觉,影响30、超过翻译1.面向东面看。
海门中学高二国际班讲义《秋水》练习
海门中学高二国际班讲义《秋水》练习一.语言积累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 涘yǐ渚zhǚ B.泾jìng 涘sì渚zhěC.泾jīng 涘sì渚zhǚ D.泾jìng 涘 yǐ渚zhě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伯夷之义(轻视)B.少仲尼之闻.(名声)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危险)D.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的意思是()A.现在我要看到你是那样的困难。
B.现在我想看到你,那是不困难的事。
C.现在我看到你是这样的无边无际。
D.现在我看到你,真是一言难尽。
二.课堂点击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秋水时至时:()百川灌河河:()河伯始旋其面目旋:()不见水端端:()2.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1)以天下之美()(2)野语有之曰()(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4)我之谓也()(5)少仲尼之闻()(6)泾流之大()3.翻译下列句子。
(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 请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5.与“莫己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A.秋水时至B.何陋之有C.顺流而东行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选段在线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美为尽在已。
顺流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日,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秋水(节选)
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本文的主旨是在说: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简要地 说就是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就是基于这 一宏观理念。这一中心旨意,即使在今天,也还有着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
二、试谈要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 渲染了文章的主旨。
三、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臂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通过对“井蛙”、“夏虫”、“曲士”的描写,来借喻说明,人的认知,会受到空间、时间、教育的影响。再次通过援臂设喻的手 段,来表达深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四、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的论证方法人信 服。大量排比和反诘句的配合运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体现出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 的特色。
《秋水》《非攻》知识点及练习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了解断句常识。
2.体会庄子、墨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一、庄子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田子方》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宗师》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二、墨子名句1.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2.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6.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泾.流( ) ②两涘.( ) ③渚.崖( ) ④殆.( ) ⑤园圃.( ) ⑥攘.( ) ⑦犬豕.( ) ⑧栏厩.( ) (2)多音字①⎩⎪⎨⎪⎧ 当.归( )当.天( ) ②⎩⎪⎨⎪⎧龟兹.( )兹.事体大( ) 2.理解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百川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两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始.吾弗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望洋..向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莫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众闻则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攘.人犬豕.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罪益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①泾.流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不仁兹.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①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思而不学则殆.: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②闻⎩⎪⎨⎪⎧闻.道百: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③国⎩⎪⎨⎪⎧今至大为攻国.: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等死,死国.可乎: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④故⎩⎪⎨⎪⎧是何故.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4)古今异义①百川灌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北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面..而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于是..a 焉河伯始旋其面目..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众闻则非.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虚词归纳①以⎩⎪⎨⎪⎧ 以.亏人自利也: 乃入见。
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 水》练习班级 学号 姓名一、 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1、 庄子, 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的思想,后世并称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 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 ___ 颛顼,帝喾, ___________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 _________限性在于 _______________ 家 学派 的 代 表 人 物 。
他 继 承了 ________ ? 》_________ 。
除了这三个,你还知 ___________ 。
五帝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局二、 词语解释的归类:(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5、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______ 通 ___ ,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______ 通 ____7、 人卒九州: ___ 通 ____ , ________ 。
8、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_____ 通 ___ , _____ (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9、 秋水时至: ___ , ,___ ______ 。
10、顺流而东行: ____ , , ___ _____ 。
11、东面而视: ____ , ,___ ______ 。
1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______ , , _1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 _____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 _______15.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________16.计中国之在海内: ______ ________ 。
17.望洋兴叹: ______ _______ 。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1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_______________19.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______ ___20.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______ ____ 时期 ___________ 。
《秋水》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秋水:秋天的洪水。
百川灌河:许多河流注入黄河。
灌,注入。
河,黄河。
不辩牛马:分辨不清牛和马。
辩,分辨,现在写作“辨”。
欣然:高兴的样子。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率⒚赖亩魅慷荚谧约荷砩稀<海陨怼?br>东面而视:面向东观看。
面,面向,朝向。
视,看。
望洋:抬着仰望的样子。
野语:俗语,俗话。
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少仲尼之间:认为孔子的学识少。
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
方,道。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
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
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
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
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篇一《秋水》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秋水》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秋水》阅读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阅读题目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
(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秋水》阅读答案(1)灌:注入;汇入(2)面:面向;朝向;面朝(3)旋:旋转;掉转;转过脸(4)轻:认为轻;认为不值得看重;轻视12. 6分(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或者: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认为天下壮美的奇观完全在自己这里)(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或:听到一点点道理就觉得谁也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13. 2分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者: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言之有理也可)《秋水》阅读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003.秋水练习题
003.秋⽔练习题3.秋⽔选择题练习⼀、单项选择题01.《秋⽔》中,论证⼈的认识有限的论据中属于运⽤例证法的是()[03.01⾃考T2]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B. 吾在天地之间,犹⼩⽯⼩⽊之在⼤⼭C. 中国之在海内,似稊⽶之在⼤仓D.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多也02.《秋⽔》开头部分有⼀段对河⽔和海景的描写,主要寓意是()[03.04 ⾃考T2]A.惊叹⼤⾃然的多姿多采B.赞美祖国江⼭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03. 庄⼦在《秋⽔》中以“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03.10⾃考T1]A.孔孟之道博⼤精深B.孔孟之道微不⾜道C.⼈的认识是⽆限的D.⼈的认识是有限的04. 庄⼦在《秋⽔》中⽤“吾在天地之间,犹⼩⽯、⼩⽊之在⼤⼭”作⽐喻,所论证的道理是()[05.01 ⾃考T2]A.国君要以德治国B.为政要以民为本C.个⼈的认识⼗分有限D.⽴⾔的根本在于道德05.《秋⽔》中,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来说明⼈的认识要受到()[05.07 ⾃考T2]A. ⼈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 ⼈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C. ⼈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D. ⼈的认识受先天因素限制06 .《秋⽔》中,北海若对河伯说:“今尔出于崖涘,观于⼤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理矣。
”这个“⼤理”指的是()[06.04⾃考T1]A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是由于受空间限制B曲⼠“不可以语于道”是由于受后天教育限制C.宇宙⽆限,⽽⼈的认识是有限的D孔⼦“语之以为博”是⾃我夸耀07. 庄⼦《秋⽔》(节选)的主旨是()[08.04 ⾃考T1]A. 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 阐述清静⽆为的⼈⽣哲学C. 阐析⼈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 阐明实⾏王道的根本措施08. 《秋⽔》中,“夏⾍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09.01 ⾃考T1]A. ⼈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B. ⼈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C. ⼈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D. ⼈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09. 从《秋⽔》看,庄⼦“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10.10 ⾃考T1]A. 以⼈为本,施⾏仁政B. 顺应⾃然,清静⽆为C. 宇宙⽆限,⼈的认识有限D. 多元并⽴,和⽽不同10. 下列议论⽂中运⽤寓⾔故事说理的是()[11.07 T1]A.《季⽒将伐颛臾》B.《秋⽔》C.《五代史伶官传序》D.《⽯崇与王恺争豪》11. 《秋⽔》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的是()[12.04 ⾃考T1]A. 兽空之在⼤泽B. 稊⽶之在⼤仓C. 毫末之在于马体D. 尔向之⾃多于⽔12.《秋⽔》中,庄⼦⽤“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法是()[12.10 ⾃考T1]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法D.类⽐法13. 庄⼦在《秋⽔》中⽤“曲⼠”作⽐喻,是为了说明⼈的认识要受到()[13.01 ⾃考T1]A.空间的限制B.时间的限制C.先天素质的限制D.后天教育的限制14.《秋⽔》(节选)中说“仲尼语之以为博”,语中“仲尼”指的是()[14.01 ⾃考T1]A.伯夷B.孟⼦C.孔⼦D.⽼⼦15.下列表述中,说明了《秋⽔》(节选)主要构思特点的是()[15.10⾃考语⽂T1]A.借助两个历史⼈物的对话来展开论说B.通过景物描写形象地渲染了⽂章主旨C.由⼩到⼤逐层推进D.援譬设喻⼴征博引16.下列《秋⽔》(节选)语句中,被⽤作例证⽽⾮⽐喻的是()[17.04.⾃考语⽂T1]A.罍空之在⼤泽B.中国之在海内C.梯⽶之在⼤仓D.毫末之在于马体⼆、多项选择题01. [多选]《秋⽔》中,庄⼦认为⼈的认识所受到的限制有()[06.10 T22]A.时间的限制B.空间的限制C.先天素质的限制D.后天教育的限制E.认识⼯具的限制02. [多选]下列《秋⽔》中的论据,通过对⽐法来证明⼈的认识有限的有()[08.10 ⾃考T21]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B.吾在天地之间,犹⼩⽯⼩⽊之在⼤⼭也C.号物之数谓之万,⼈处⼀焉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03. [多选]下列⽐喻,见之于庄⼦《秋⽔》⼀⽂的有()[10.07 ⾃考T21]A.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B.引绳⽽绝之,其绝必有处C.夏⾍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D中国之在海内似稊⽶之在⼤仓 E.掘井九仞⽽不及泉,犹为弃井也04. [多选]下列《秋⽔》(节选)短语中,被⽤为⽐喻的有()[13.04⾃考(专)T21]A.⼩⽯⼩⽊之在⼤⼭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C.中国之在海内D. 稊⽶之在⼤仓E.毫未之在于马体05. [多选]《秋⽔》(节选)所表达的庄⼦的理念有()[13.10 T21]A.孔⼦的学问“少”B.伯夷的道义“轻”C⽼⼦的治国理念“妙”D.伊尹的政治章识“和”E.圣贤的学说是“⾃多”。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庄子《秋水》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子《秋水》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1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④。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
④辞:谢绝。
⑤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2)河伯始旋其面目()(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1)河伯始旋其面目(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1)望洋向若而叹曰(2)若知具茨之山乎C、(1)河伯欣然自喜(2)曰:“然。
”D、(1)于是焉(2)是进亦忧,退亦忧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作者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人。
(2)庄子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3)秋水指“清澈的眼波”,水,这里指秋天的洪水。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A、泾流(jìng)殆(dài)B、渚崖(zhù)睹(dǔ)C、仲尼(zhòng)矣(sì)D、伐纣(zhòu)伯夷(yì)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aì)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百川灌河(注入)两矣渚崖(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欣然自喜(喜悦)至于北海(到达)东面而视(向东望去)不见水端(尽头)望洋向若而叹曰(叹息)(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旋其面目(转变态度)大方之家(有很高学识的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于是焉(在这个时候)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泾流之大(泾流:直流,通流河面宽广)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3)河伯欣然自喜于是河神很喜悦(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5)望洋向若而叹曰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7)顺流而东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8)河伯始旋其面目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9)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10)少仲尼之闻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5、默写(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练习附带答案,答案为白色文
字,全选文本,改成黑色即可 高二《秋水》练习答案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共36分,1空1分) 1、百川灌河.( 黄河 ) 2、泾流..
之大( 直通的水流 ) 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在这个时候 ) 4、东面.而视( 面对着,面向 ) 5、不见水端.
( 边际、末端 ) 6、始.旋.其面目..( 才 ) ( 掉转、转变 ) ( 脸面、面貌 ) 7、望洋..向若.( 抬头仰视的样子 ) ( 海神的名字 ) 8、野语..
有之曰( 俗语 ) 9、始.吾弗信……则殆.
矣( 开始 ) ( 危险 ) 9、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 ) ( 谈论 ) 10、乃知尔丑..( 你的 ) ( 鄙陋、低劣 ) 11、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参与 ) 12、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满溢 ) 13、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减少 ) 14、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 觉,影响 ) 15、不可为量.数.( 指斗、斛一类的量器 ) ( 计算 ) 16、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为多 ) 17、不似礨空..
之在大泽乎 ( 蚁穴 ) 18、计中国...之在海内..( 谋算、考虑 ) ( 指黄河流域一带,是古代九州之一,中原大地 ) ( 古人以为九州之外是四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 19、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细小的米粒 ) ( 大粮仓 ) 20、号.物之数.谓之万( 称呼 ) ( 数目 ) 21、人处.一焉( 占有,据有 ) 22、舟车之所通..( 通行的地方 ) 23、伯夷辞.
之以为名( 辞让 ) 24、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先前,刚才 ) 二、指出加点字活用情况,并解释(共8分,1空1分) 1、秋水时.至( 名作状 ) 按时,按季节 2、顺流而东.
行( 名作状 ) 向东 3、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 ) 以……为少,以……为轻 4、今我睹子之难穷.
也( 形作动 ) 走到尽头 三、指出通假字,并解释(4分,1空1分) 1、不辩.
牛马( 同“辨”,辨认 ) 2、拘于虚.也( 同“墟”,指所居之处 ) 3、豪.末之在于马体( 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 4、人卒.
九州( 同“萃”,聚集 ) 四、解释下面加点虚词(11分,1空1分)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词 ) 2、乃.
知尔丑( 才 ) 3、野语有之.曰( 代词,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这句野语 ) 4、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结构助词,的 ) (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把……看作 ) 6、伯夷辞之以为..名( 把……作为 ) 7、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认为 ) ( 表并列 ) 8、顺流而.
东行,至于北海 ( 表修饰 ) 9、不知何时止而.
不盈( 表转折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共41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8分) 听说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
(句式填写3,百1,莫1,若1,倒装翻译1,判断翻译1)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被动句 )(4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句式填写1,长1,大方之家1,被动翻译1)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 被动句 ) ( 判断句 )(10分)
对井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是(由于它的眼界)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
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以和它谈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
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
(句式填空2,语1,拘1,虚1,笃1,时1,曲士1,被动翻译1,判断翻译1) 4、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 介词结构后置句 )(3分) 天下的水,没有哪个比大海更广大的。
(句式填写1,莫1,倒装翻译1)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7分) 正存念会被人看少(认为少),又凭什么能自满呢?(句式填空1,方1,存1,少1,奚以1,自多1,被动翻译1)
6、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9分)
伯夷辞让天下以此来取得名声,孔子谈论天下以此获得博学的美名,这两个人(伯夷,仲尼)的自我满足,不正很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辞1,以为1,名1,语1,博1,自多1,尔1,向1,自多于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