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传送服务与端—端通信
通信原理 第09章 数据通信规程
在数据链路层上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对 数据信息的传输进行控制,使DTE与网 络或DTE与DTE之间能够有效、可靠地 传输数据信息。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实 现链路控制、管理的相关规范、约定和 协议等,本章主要讲述常见的数据链路 通信控制规程,包括异步通信控制规程, BSC、HDLC等。
第9章 数据通信规程
图9-2 YMODEM协议数据帧格式
YMODEM协议不同于XMODEM 协议的地方是,数据块单元长度为1024 个字节。其它数据帧格式和XMODEM 协议一样。和XMODEM协议的其它差 异在于,在YMODEM协议中传输过程 开始后,接收方接收成功的帧并不向发 送方返回ACK,只对接收错误的帧返回 一个NCK,要求此帧重新发送。 YMODEM协议提供了一种批模式,在 此模式下,只有用一条命令就可以同时 传输多个文件。
SYN(Synchronous Idle)同步:用于 建立和保持收发两端的同步,SYN不能 放在DLE之后和与校验码有关系的控制 字符中间。 ETB (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数 据分组块传输结束:仅由发送端送出, 但校验码(BCC)仅随其后,但最后一 个信息码组的结束必须使用ETX。
并键入命令:Send FileName,这样就 激活了本地计算机上的Kermit协议。这 时,用户做的工作就完成了,Kermit完 成剩余部分。它在本地计算机上寻找一 个名为“FileName”的文件,并分组, 组的数量取决于文件的大小和每个分组 的大小。
图9.3 Kermit文件的传输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此协议中,以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 一初始化帧(S类型)来开始发送一个文件, 此帧通知接收端准备接收帧。S类型的帧和 它的最终确认帧包括了一些参数,如果两个 计算机之间要交换文件,那第它们必须按顺 序同意这些参数,从而使协议能正常工作。 它支持传输7位的ASCII字符,数据块能以 长达96字节的可变长度的分组形式传输, 对每个被传送的分组需要一个确认帧, Kermit协议支持批量文件的传输。Kermit 协议的帧格式如图9-4所示。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服务,上下层间用 交换原语交换信息(xìnxī)。同层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第三章
1、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传输各有什么(shén me)特点? 基带信号将数字1和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传输。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
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 协议效率。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第二章
3、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
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各层的主要功 能:
第一章
8、长度(chángdù)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 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若应用层数据长度 (chángdù)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数据长度为100字节时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
高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
(k-1)p/C<s
第七页,共四十四页。
第一章
7、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fēnbié)为x和(p+h)(bit) ,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 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 长度p应取为多大?
移动通信第9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C2要点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第九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4 GSM升级到GPRS
BSC需要增加处理分组数据及无线分组信 道管理的模块PCU(Packet Control Unit)
用于处理数据业务量,并将数据业务量从 GSM话音业务量中分离出来。
增加了分组功能,可控制无线链路,并允许 许多用户占用同一无线资源。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第九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5 GPRS的优势
永远在线:只要激活GPRS应用后,将永远保持在线, 不存在掉线问题;类似于一种无线专线网络。 按量计费:虽然可以保持永远在线,但不必担心费用问 题;因为只有产生通信流量时才计费。她是一种面向使用 的计费,计费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第九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PRS
1.概述 2.网络结构 3.空中接口 4.GSM升级到GPRS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第九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4 GSM升级到GPRS
C类:只支持GPRS业务或手工选择GPRS与GSM电路型业务。
终端的主要改进:多时隙接收和发射能力、新的空 中接口(信道编码等)、新的数据协议。目前一般仅 有B、C类手机。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第九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End & Thanks!
式下承载用户数据的信道
第9章 光互联网
光 数 字 设 备
为 光纤连 接器
前置放大器在中继段中的位置
9.1.5 全光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1 全光网的体系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理拓扑结构设计,二是逻 辑拓扑结构的设计,其实质是这两层在彼此限制与支持条件 下的优化问题。 逻辑拓扑结构设计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对流量矩阵的优化, 平衡流量分布,降低拥塞率等,设计较为理想化;一种是考 虑光网络在不同分层限制情况下,如波长数目限制、有无波 长转换器,时延限制等流量矩阵的多目标优化。
9.1.3 全光网络的体系结构
全光通信网络的结构分为服务层(Service layer)和传送 层(Transport layer),网络传送层分为SDH层、ATM层和 光传送层。光传送层由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 连接(OXC)组成。 利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全光通信网将采用3级体系结构: ●最低一级(0级)是众多单位各自拥有的局域网 (LAN),它们各自连接若干用户的光终端(OT)
λ5 , λ6 , λ7, λ8
λ1 , λ2 , λ3,λ4
λ1 , λ5
波长 变换 单元 OTU O X C
波长变换交叉连接示意图
λ2 , λ6 λ3 , λ7 λ4 , λ8
λ5 , λ6 , λ7,λ8
9.2.2 光交换/光路由的技术原理
和电交换技术类似,光交换技术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 换和包交换。电路交换又含有空分(SD)、时分(TD)、 波分/频分(WD/FD)等方式;包交换则有ATM光交换等方 / WD/FD ATM 式。其原理、结构特点和研究进展状况如下: 1 空分光交换
其中: E为光子的能量, v为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 数。 掺铒光纤中的Er3+离子所处的能量状态是不能连续取值 的,它只能处在一系列分立的能量状态上,这些能量 状态称为能级。当在掺铒光纤中传输的光子能量与 Er3+离子的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时,Er3+离 子就会与光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受激辐射和受激吸 收效应。
《组网技术》课件第9章
当前LAN交换设备在物理上一般都安装在共享式的分段 Hub和位于主干网的路由器之间,它将在VLAN的分段及实现 低延迟的报文转发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 VLAN交换设备除了能够显著地提高网络的性能和专用带宽外, 同时它还具有完成VLAN的划分所必需的能力。
9
9.1.2 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法
14
但应注意此处对于第三层信息的使用并不构成路由功能。 我们不应将其同网络层路由混淆起来。因为在交换设备使用报 文的IP地址决定VLAN成员身份时并没有进行任何路由计算, 也没有使用任何路由协议,交换设备只是根据生成树算法在其 各端口之间进行帧的转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一VLAN 内部的连接仍然是一种平板式的桥接拓扑结构。
第9章 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9.1 虚拟局域网 ➢9.2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和VLAN配置 ➢9.3 利用交换机配置静态VLAN实例
1
本章介绍虚拟局域网的概念、特点,虚拟局域网的划分方 法,共享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及其VLAN的配置。
2
9.1 虚 拟 局 域 网
目前,基本上稍有规模的局域网组网都采用交换技术,而 且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在网络管理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熟练地对VLAN进行配置是 网络管理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常用的VLAN划分方法如下: 1) 按交换机端口号划分 将交换设备端口号进行分组来划分VLAN,如图9-1所示。 交换机1与交换机2上端口1、2、3、8与1、7、8所连接的客户 站构成VLANa,而相应的端口4、5、6、7与2、3、4、5、6所 连接的客户站构成VLANb。
10
图9-1 用交换机端口划分虚拟局域网
第9章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④ 移动交换中心与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B);
⑤ 移动交换中心与原籍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C)
⑥ 原籍位置寄存器与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D)
⑦ 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E);
⑧ 移动交换中心与设备标志寄存器之间的接口(F);
⑨ 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G) 。
第 9 章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介绍
每 个 载 频 有 8 个 时 隙 , 因 此 GSM 系 统 总 共 有 124×8=992 个物理信道,有的书籍中简称GSM系统有1 000个物理信道。
第 9 章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介绍
3. 调制方式 GSM的调制方式是高斯型最小移频键控(GMSK)方 式。矩形脉冲在调制器之前先通过一个高斯滤波器。这 一调制方案由于改善了频谱特性,从而能满足CCIR提出 的邻信道功率电平小于-60 dBW的要求。高斯滤波器的 归一化带宽 BT=0.3。基于200 kHz的载频间隔及 270.833 kb/s的信道传输速率,其频谱利用率为 1.35 b/s/Hz。
第 9 章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介绍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第 9 章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介绍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 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4.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 和控制必须有效 5.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 环境中使用
(3) 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简称 VLR。它存储进入其控制区域内来访移动用户的有关数据, 这些数据是从该移动用户的原籍位置寄存器获取并进行暂存 的,一旦移动用户离开该VLR的控制区域, 则临时存储的该 移动用户的数据就会被消除。 因此, VLR可看作是一个动 态用户的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附录:课后习题答案第⼀章1. 计算机⽹络就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①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②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③提⾼可靠性④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⑤集中管理⑥综合信息服务2. 略3. ⽤户资源⼦⽹提供访问⽹络和处理数据的能⼒,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通信⼦⽹是计算机⽹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通信⼦⽹为⽤户资源⼦⽹提供信息传输服务;⽤户资源⼦⽹上⽤户间的通信是建⽴在通信⼦⽹的基础上的。
⽹络书稿第⼆版-(附习题答案)4. 星型的中⼼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
星型⽹的结构简单,建⽹容易,但可靠性差,中⼼节点是⽹络的瓶颈,⼀旦出现故障则全⽹瘫痪。
⽹络中节点计算机连成环型就成为环型⽹络。
环路上,信息单向从⼀个节点传送到另⼀个节点,传送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问题。
环型⽹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的场合。
由于信息从源节点到⽬的节点都要经过环路中的每个节点,任何节点的故障均导致环路不能正常⼯作,可靠性较差。
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的故障,可靠性较⾼。
树型⽹络是分层结构,适⽤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与星型结构相⽐,由于通信线路长度较短,成本低、易推⼴,但结构较星型复杂。
⽹络中,除叶节点极其连线外,任⼀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路⽹络的正常⼯作。
⽹状结构⼜称为不规则型,⽹络中各节点的连接没有⼀定的规则,⼀般当节点地理分散,⽽通信线路是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时,采⽤不规则⽹络。
⽬前,实际存在的⼴域⽹,⼤都采⽤这种结构。
单片机教程 第9章-串口通信
9.2
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
方式1所传送的波特率取决于定时器T1的溢出 率和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中SMOD的值,即方式1的
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②方式1接收:当串行口置为方式1,且REN=1 时,串行口处于方式1输入状态。它以所选波特率 的16倍的速率采样RXD引脚状态。
示字符的结束。异步传送的字符格式如图所示。 ①字符帧:也叫数据帧,由起始位、数据位、奇 偶校验位和停止位4个部分组成。
9.1
串行通信基础
9.1
串行通信基础
②波特率:就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即每秒钟传送的 二进制位数,单位:位/秒。 说明:要求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波特率必须一 致。波特率越高,传送速度越快。
9.1
串行通信基础
下图为以上两种通信方式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假设并行传送N位数据所需时间为T,那么串行传送 的时间至少为NT,实际上总是大于NT的。
9.1
串行通信基础
9.1.1
串行通信的分类
1、异步通信
异步传送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的传送不连
续。在传送时,数据是以一个字符为单位进行传送
的。它用一个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用停止位表
;清0接收中断标志 ;接收数据 ;取奇偶校验位 ;偶校验时转L1 ;奇校验时RB8为0转出错处理
;偶校验时RB8为1转出错处理 ;奇偶校验对时存入数据 ;修改指针 ;恢复现场 ;中断返回 ;出错处理 ;中断返回
L1: L2:
ERR:
9.2
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
4、方式3 方式3为波特率可变的9位异步通信方式,除了
fOSC 2 SMOD 64
T 1溢出率2 SMOD 32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第9章精讲
第九章并⾏处理技术 本章讲述的重点内容就是阵列处理机和多处理机,对阵列机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以及阵列机的互连络和并⾏存储器的⽆冲突访问等内容要加强理解。
本章应掌握的概念有:阵列处理机、络拓扑结构、单级⽴⽅体络、多级⽴⽅体等。
⼀、并⾏处理技术(识记): 并⾏性主要是指同时性或并发性,并⾏处理是指对⼀种相对于串⾏处理的处理⽅式,它着重开发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事件。
并⾏性通常划分为作业级、任务级、例⾏程序或⼦程序级、循环和迭代级以及语句和指令级。
作业级的层次⾼,并⾏处理粒度粗。
粗粒度开并⾏性开发主要采⽤MIMD⽅式,⽽细粒度并⾏性开发则主要采⽤SIMD⽅式。
开发计算机并⾏性的⽅法主要有:资源重复、时间重叠和资源共享三种⽅法。
⼆、SIMD并⾏计算机(阵列处理机) 阵列机也称并⾏处理机。
它将⼤量重复设置的处理单元按⼀定⽅式互连成阵列,在单⼀控制部件CU(Contrul Unit)控制下对各⾃所分配的不同数据并⾏执⾏同⼀指令规定的操作,是操作并⾏的SIMD计算机。
它采⽤资源重复的措施开发并⾏性。
是以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式⼯作的。
1、阵列机的基本结构(识记) 阵列机通常由⼀个控制器CU、N个处理器单元PE(Processing Element)、M个存储模块以及⼀个互连络部件(IN)组成。
根据其中存储器模块的分布⽅式,阵列机可分为两种基本结构:分布式存储器的阵列机和共享存储器的阵列机(理解⼆者不同之处)。
阵列机的主要特点: 它采⽤资源重复的⽅法引⼊空间因素,这与利⽤时间重叠的流⽔线处理机是不⼀样的。
它是利⽤并⾏性中的同时性⽽不是并发性,所有的处理单元必须同时进⾏相同操作(资源重复同时性)(我们想象⼀下亚运会的开幕式⼤型团体操表演,每个⼈就是⼀个PE,他们听从⼀个总指挥的指令,同时进⾏⾃⼰的操作,很快地就能"计算"出⼀个结果(队形)来。
) 它是以某类算法为背景的专⽤计算机,基本上是专⽤于向量处理的计算机(某类算法专⽤机)。
第9章 Inmarsat-F系统PPT课件
三、 Inmarsat-F系统的主要应用
15. 进行G4传真
G4传真机专用于在ISDN上使用,能够提供更快的传
输速度、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更好的传输可靠性。G4的主要
优势是,它具有数字网络的吞吐量,因此,在传输前,不
会将扫描信息转换为模拟格式。通过ISDN,G4传真机只
需要6秒便可以传送一张A4纸,而G3传真需要45秒以上。
通信能力
M系统 1993年
点波束工作的改进 Mini-M 1997年
不具有遇险通 信和遇险报警
的能力
实现多媒体通信
M4系统
海用型
(多媒体Mini002年
高速数据信道。只适用于陆 地移动用户和飞机用户,只
支持常规通信
唯一一个与四代星点波束兼 容的系统,有遇险报警和遇
9.2 Inmarsat-F的通信业务
9.2.1 Inmarsat-F系统的主要特点
① 卫星全球波束工作和点波束工作采用 “增强点波束选择” 机制;
② LES和MES有不同的EIRP采用“根据信号质量控制发射功率” 的先进方式;
③ 通信接口丰富且符合国际规范; ④ 通信网互连互通可直接接入PSTN、ISDN网与国际互连网/局
• AOR-E 英国 Goohilly(贡希利)
• AOR-W 英国 Goohilly(贡希利)
• POR
日本 Yamaguchi(山口)
• IOR
日本 Yamaguchi(山口)
• 挪威的Eik为AOR-E 和AOR-W备用NCS
• 新加坡的Sentosa为POR和IOR备用NCS
FLEET F33 型船载终端
34mhzles信道的功能电话话音波段数据电话话音波段数据24kbits船站响应信道分配信道分配申请广播呼叫申请分配信息信道分配申请广播呼叫申请分配信息传真数据传真数据96kbits高速数据64kbits电传信息洋区登记公共信道信道分配点波束信道洋区登记确认公共信道信道分配点波束信道洋区登记确认船站申请呼叫确认船站申请呼叫确认信道分配电传信息用户三系统通信接续过程1船岸电传信道建立过程ncslessesncslesses船岸电传通信信道的建立sesses申请申请les分配信道并告之ncsles与ses握手les与ses识别拨叫用户及与用户识别识别拨叫用户及与用户识别用户2船岸电话信道建立过程ncslessesncslesses船岸电话通信信道的建立sesses申请les请求分配les与ses握手船站拨叫用户号码ncs分配信道ses申请les请求分配les与ses握手船站拨叫用户号码ncs分配信道3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3版第9章
图9-3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示意图
19
第九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同步串行通信:
(1) 同步信息添加在每一个数据块上; (2) 数据块是一批字符或二进制位串组成的数据; (3) 分为面向字符和面向位流两种传输方式:
• 面向字符:每个数据块的头部用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来表 示数据块的开始;而尾部用另一个字符ETX代表数据块的结束 。
第九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1
主要内容
9.1 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 9.2 通信网 9.3 现代通信网的支撑技术 9.4 通信网的发展历程
第九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2
9.1 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
第九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数据:能够由计算机或数字终端设备进行处理并以某种方式编制 成二进制码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的集合,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3)路由选择:灵活的路由选择技术可以帮助网络绕开发生故障 或拥塞的节点,以提供更可靠的服务质量。
(4)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一种使目的端通信实体可以调节信源 端通信实体发出的数据流量的协议机制,可以调节数据发送的数量和 速率。
最大传输速率: 信道传输数据的速率上限叫做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也就是信道容量。
10
第九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 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叫做波特率(Baud)。
吞吐量 : 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信息量,单位一般为比特/秒。
利用率: 利用率是吞吐量和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之比。
延迟: 从发送者发送第一位数据开始,到接收者成功地收到最后一位数 据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图9-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9
第九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a.监督子仅与错误图样有关,而与发送的具体码字无关; b.若S =0,则判断没有错码出现,它表明接收的码字是一个许用码字,当然如果错码超过了纠错能力,也无法检测出错码。若S≠0,判断有错码出现; c.在纠错能力范围内,不同的错误图样具有不同的监督子,监督子是H 阵中“与错误码元相对应”的各列之和。对于纠一位错码的监督矩阵,监督子就是H 阵中与错误码元位置对应的各列。 (3) 汉明码 汉明码是能够纠正单个错误而且编码效率高的线性分组码。关于线性分组码的分析方法全部适用于汉明码。 一般说来,如果希望用r 个监督码元构造的(n ,k )线性分组码能够纠正一位错码,则要求 21r n -≥ (9-7) 汉明码满足条件 21r n -= (9-8) 汉明码的监督矩阵H 的列是由所有非零的互不相同的(n-k )重二元序列组成。如果码字中哪一位发生错误,其伴随式就是H 中该列的列矢量。 5. 循环码 在线性分组码中,有一种重要的码称为循环码(cyclic code)。它是在严密的代数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码的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复杂,而且检纠错的能力较强。循环码除了具有线性码的一般性 质外,还具有循环性。循环性是指任一码组循环一位(即将最右端的一个码元移至左端,或反之)以后,仍为该码中的一个码组。 (1) 码多项式 在代数编码理论中,为了便于计算,通常用多项式去描述循环码,它把码组 中各码元当作是一个多项式(poly-nomial)的系数,即把一个长度为n 的码组表示成 121210()n n n n T x a x a x a x a ----=++++ (9-9) 在循环码中,若T (x )是一个长为n 的许用码组,则x i ﹒T (x )在按模x n +1运算下,也是该编码中的一个许用码组,即若 ) (模)1()()(+'≡?n i x x T x T x (9-10) 则T '(x )也是该编码中的一个许用码组。 (2) 生成多项式 在一个(n , k )循环码中,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次数为(n-k )的多项式: 111()11n k n k n k g x x a x a x -----=?+++ (9-11) 称此g (x )为该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g (x )表示该循环码的前(k -1)位皆为“0”的码组。g (x )有如下性质: a. g (x )是一个常数项为1,最高次数为(n -k )次,且是x n +1的一个因式。 b. 所有码多项式T (x )都可被g (x )整除,而且任意一个次数不大于(k -1)的多项式乘g (x )都是码多项式。 (3) 生成矩阵G 在循环码中,一个(n , k )码有2k 个不同的码组。若用g (x )表示其中前(k -1)位皆为“0”的码组,则g (x ),xg (x ),x 2g (x ),?,x k-1g (x )都是码组,而且这k 个码组是线性无关的。因此它们可以用来构成此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G 。一旦确定了g (x ),则整个(n , k )循环码就被确定了。 因此,循环码的生成矩阵G 可以写成 12()()()()()k k x g x x g x x xg x g x --?????? ? ?=???????? G (9-12) 由于上面的生成矩阵不是标准阵,这样编码得到的码字一般不是系统码。 (4) 系统循环码的编码思路 a. 用信息码元的多项式m (x )表示信息码元。 b. 用x n - k 乘m (x ),得到 x n - k m (x )。 c. 用g (x )除x n - k m (x ),得到商Q (x )和余式r (x ),即 ()()()()() n k x m x r x Q x g x g x -=+ (9-13) d. 编出的码组()T x 为 ()()()n k T x x m x r x -=+ (9-14) (5) 循环码的译码 接收端可以将接收码组R (x )用原生成多项式g (x )去除。当传输中未发生错误 时,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相同,即R (x ) = T (x ),故接收码组R (x )必定能被g (x )整除;若码组在传输中发生错误,则R (x ) ≠ T (x ),R (x )被g (x )除时可能除不尽而有余项,从而发现错误。 纠正错码相对复杂。因此,原则上纠错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a. 用生成多项式g (x )除接收码组R (x ),得出余式r (x )。 b. 按余式r (x ),用查表的方法或通过某种计算得到错误图样E (x );例如,通过计算校正子S 和表中的关系,就可以确定错码的位置。 c. 从R(x )中减去E (x ),便得到已经纠正错码的原发送码组T (x )。 6. 卷积码 卷积码是指把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以k 个信息码元划分为一组,通过编码器输出长为n (≥k )的码段。与线性分组码不同的是:卷积码的子码中(n -k )个监督码不仅与本组的信息码元有关,而且也与其前 m 组的信息码元有关。一般用(n ,k ,m )表示,其中m 为编码存储器,它表示输入信息在编码器中需存储的单位时间。编码效率R =k /n 。 类似于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的输入序列A =[…a k-2 a k-1 a k a k+1…],输出序列0:10:20:31:11:21:32:12:22:3[,,,,,,,,,]C c c c c c c c c c =,监督矩阵H ∞和生成矩阵G ∞具有下列关系 ,0,0T T T C MG H C G H ∞∞∞∞==?= (9-15) 卷积码可以采用解析表示法,即采用码的生成矩阵、监督矩阵和码的多项式 来计算分析。此外,由于卷积码的特点,还可以采用图形表示法来研究,即从树状图、网格图和状态图的观点进行研究。 卷积码的译码方法主要有三种:序列译码、大数逻辑解码(门限译码)和概率解码(最大似然译码)。 9.1.2 难点 本章的难点主要有汉明码的特点及检验接收码组B 是否出错的方法。
电脑组装与维修第9章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网络接口卡 2.网卡安装时的参数配置
(1)网卡的物理地址 (2)中断号 (3)输入输出地址范围
第九章 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中继器和集线器
1.中继器 中继器(Repeater)的作用是在比特级对网络
信号进行再生,以使其能在介质上传输更长的 距离。
2.集线器 集线器(Hub)实质上为多端口的中继器。当
第九章 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第三节 对等网络组网
●IP地址 ●对等网络概述 ●对等网络的特点 ●两台微机直连实例 ●多台计算机互连实例
第九章 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IP地址 1.概述 2.子网掩码 3.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
第九章 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对等网络概述
对等网络是一种能够使用户方便地实现资源共 享和信息传递的小型网络。在对等网络中,没 有专门的服务器,计算机都是平等的,没有级 别之分,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资源分 布在各个计算机上,对资源的管理采用分散式, 而不是集中式。
(2)必须对每个用户进行培训,以完成管理任务。 (3)各用户自行控制对其计算机上资源的访问,安全性
可能难以保证。 (4)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的性能会受到影响。
第九章 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两台微机直连实例 1.实验任务 2.实验准备 3.实验拓扑图 4.配置IP地址并测试连通性 5.设置文件共享
第九章 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同轴电缆 ●屏蔽双绞电缆 ●非屏蔽双绞电缆 ●光缆 ●UTP的组网工具及网线制作
第九章 网络的搭建、配置与管理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电缆中心是一根硬的铜导线,围绕导 线有一层柔韧的塑料绝缘体,一层铜编织物或金 属箔片包裹在绝缘体外面。这一层相当于电缆的 第二根电线,同时对内部的导线也起到屏蔽的作 用,帮助减少外部干扰。
第9章 配置网络服务(习题答案)
第9章配置网络服务一、填空题1.IIS的英文全称为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中文名称为互联网信息服务。
2.在安装Internet信息服务之前,首先应安装TCP/IP 协议。
3.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系统自带的IIS版本为 6.0 ;而在Windows 2000中,其IIS版本为 5.0 。
4.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应当定期重新启动工作进程,以便可以回收出错的Web应用程序。
5.要安装DNS服务,计算机必须拥有一个IP地址和相应的子网掩码。
6.Web服务扩展列表中,对于常用网站最重要的服务主要有Active Server Pages 和在服务器端的包含文件。
7.正向搜索区域就是从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区域,而反向搜索区域就是从IP地址到域名的映射区域。
8.DHCP 服务器能够为客户机动态分配IP地址。
9.地址池就是DHCP客户机能够使用的IP地址范围。
10.DNS可以将多个域名都映射为同一个IP地址,然后在网站管理中通过主机头来区分各个网站。
11.用户将一个文件从自己的计算机上发送到FTP服务器上的过程,叫做上传,将文件从FTP服务器复制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叫做下载。
12.在进行通信时,FTP需要建立两个TCP通道,一个叫做控制通道,另一个叫做数据通道。
13.FTP服务的默认端口号是21 ,Web服务的默认端口号是80 。
二、简答题1.为什么要为IIS回收工作进程?在用户访问网站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应用程序、服务进程都有可能出现错误,从而无法释放其占用的系统资源。
如果回收间隔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系统资源耗尽,无法提供正常的信息服务。
因此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应当定期重新启动工作进程,以便可以回收出错的Web应用程序,这可以确保这些应用程序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并使系统资源可以得到恢复。
2.为什么要为IIS启用动态内容?在默认情况下,IIS只为静态内容提供服务。
移动通信第9章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C1
移动通信第9章GSM数字移动通信系 统C1
•第九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4 GSM的优点
通信:无线移动通信,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 移动性:国际接入,采用SIM卡可接入不同运营商的 GSM网络 连接世界各地: 一个号码,网络处理本地化 容量大: 频谱效率较高,小区覆盖较小,每小区用户数 较多。 传输质量高: 就无线通信而言,话音质量高,可靠性高, 高速运动场合(如汽车和火车上)也不会发生电话呼叫中 断。 安全功能: 接入控制,通过SIM卡和PIN鉴权
•第九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网络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用户数 据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包括
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 Cen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认证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er) 设备标志寄存器(EIR:Equiption Identity Register) 操作维护中心(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
1.2 GSM的历史
1982年,北欧四国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建议书,要求制定 900MHz频段的欧洲公共电信业务规范。在ETSI(欧洲电信标准学会)技术委 员会下成立“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来制定 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1986年,在巴黎,对提出的8个建议系统进行了现场实验。 1987.5,GSM选定窄带TDMA、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RPE-LTP话音编码 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 1988年提出主要建议,颁布GSM(泛欧数字蜂窝通信网)标准 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不同建议书经分组而成为一套12系列。 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将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 统”(Globa1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同年,移动特别小组完成了 1800MHz频段的移动电信业务规范,名为DCS1800系统。 1992年大多数欧洲GSM运营者开始商用业务
第9章 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
高质量的音频信息; 高质量的实时视频编解码图像;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多种网络接口(ISDN、DDN、PSTN、 Internet、卫星等接口); 明亮、庄重、优雅的会议室布局和设计 也是开好电视会议的一个方面。
多种多样的会议电视应用
会议电视的应用已从单纯的电视会议向 综合业务发展,从单一的电信领域向其 它领域渗透,从机构会议室型向个人桌 面型、家庭型发展和延伸。特别是基于 IP的H.323系统的推广应用,更加剧了会 议电视应用领域的转变和扩张。对于多 种多样的会议电视应用,可归纳为以下 几个主要方面:
ZXMVC8900智能视讯服务器 ZXMVC8900(图9-7所示)是基于H.323 和H.320系列协议的智能视讯服务器,位 于会议电视系统的核心部位,能为不同 网络类型、不同带宽和不同终端类型的 用户提供视频、音频及数据的高效通信。
ZXMVC8900智能视讯服务器
图9-7 ZXMVC8900外形图(正面)
第九章 多媒体通信 应用系统
内
1、 概述
容
2、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3、 视频点播系统(VOD) 4、 多媒体远程监控系统
5、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概述
根据ITU-T对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定义,其业务类型共有6种:
多媒体会议型业务——具有多点、双向通信的特点,如多媒体会 议系统等。 多媒体会话型业务——具有点到点通信、双向信息交换的特点, 如可视电话、数据交换业务。 多媒体分配型业务——具有点对多点通信、单向信息传输的特点, 如广播式视听会议系统。 多媒体检索型业务——具有点对点通信、单向信息传输的特点, 如多媒体图书馆和多媒体数据库等。 多媒体消息型业务——具有点到点通信、单向信息传输的特点, 如多媒体文件传送。 多媒体采集型业务——具有多点到多点、单向信息传输的特点, 如远程监控系统等。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9章参考答案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9章参考答案思考题参考答案1、SDH帧由哪⼏部分组成?SDH有哪些显著特点?答:SDH帧由净负荷,管理单元指针和段开销三部分组成。
SDH主要优点有:⾼度标准化的光接⼝规范、较好的兼容性、灵活的分插功能、强⼤的⽹络管理能⼒和强⼤的⾃愈功能。
其缺点有:频带利⽤率不如PDH⾼、设备复杂性增加、⽹管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
2、根据帧结构,计算STM-1、STM-4的标称速率。
解:STM-1的标称速率:⼀帧的⽐特数:9×270×8=19440(⽐特),传送⼀帧所⽤时间为125µs,故标称速率为:19440/(125×10-6)=155520(kb/s)。
STM-4的标称速率:STM-4帧为9⾏,270×4列,传送⼀帧所⽤时间为125µs。
可以看出STM-4的列数是STM-1的4倍,其余都⼀样,所以:STM -4的标称速率为:155520×4=622080(kb/s)3、STM-N帧长、帧频、周期各为多少?帧中每个字节提供的通道速率是多少?答:STM-N帧长为9×270N×8⽐特,帧频8000帧/秒,周期为125µs。
帧中每个字节提供的通道速率为:8⽐特/帧×8000帧/秒=64kb/s。
4、段开销分⼏部分?每部分在帧中的位置如何?作⽤是什么?答:段开销分为再⽣段开销和复⽤段开销两部分。
再⽣段开销位于STM-N帧中的1~3⾏的1~9×N列,⽤于帧定位,再⽣段的监控、维护和管理。
复⽤段开销分布在STM-N帧中的5~9⾏的1~9×N列,⽤于复⽤段的监控、维护和管理。
5、管理单元指针位于帧中什么位置?其作⽤是什么?答:管理单元指针存放在帧的第4⾏的1~9×N列,⽤来指⽰信息净负荷的第⼀个字节在STN-N帧内的准确位置,以便正确地分出所需的信息。
6、简述2.048Mbit/s信号到STM-1的映射复⽤过程。
精品课件-现代通信网(郭娟)-第九章-宽带接入网
3)IP接入网具有交换功能。
2020/12/1
内容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接入网的发展背景 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 接入网的分类 IP接入网 G.902与Y.1231比较
9.2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铜线接入网 光纤接入网 HFC接入网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2、IP接入网的定界 IP接入网位于用户驻地网CPN和IP核心网之间,IP接入网与
用户驻地网和IP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均为参考点(RP: Reference Point),参考点RP是指统一的逻辑上的参考连接, 在特定网络中,并不对应特定的物理接口。
终端TE
终端TE
终端TE 终端TE
参考点 RP
PC 电话 用户驻地网CPN
2020/12/1
IP接入网
参考点 RP
IP核心网
参考点 RP
IP接入网
参考点 RP PC 电话
用户驻地网CPN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3、IP接入网功能模型 总体结构包括三大功能:接入网传送功能、IP接入功能和IP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
参考点 RP
用户驻地网 CPN
2020/12/1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9.1.3 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 1、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AN UNI UPF
Q3 AN-SMF
CF
CF
TF
SPF SNI
2020/12/1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五大主要功能 用户口功能UPF:将特定的UNI的要求适配到CF和AN-SMF 业务口功能SPF:将特定的SNI的要求与公共承载相适配,以
计算机网络技术《9.1传输层的作用》
91 数据传输
第三页,共八页。
传输层协议 数据传输
传输层的作用 负责在两个应用之间建立临时通信会话,并在它们之间传送数据。 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流支持、可靠性、流量控制和多路复用
第四页,共八页。
传输层协议 数据传输
传输层的职责 跟踪各个会话。 分段数据和分段重组。 标识应用程序。
第五页,共八页。
传输层协议 数据传输
会话多路复用 将数据分成小数据块。 根据会话给数据块添加标签。
第六页,共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输层协议 数据传输
传输层可靠性 提供两种协议:TCP 和 UDP。 TCP 具有可靠性,而 UDP 那么不具有。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总结
第 9 章:传输层。第 9 章:传输层。描述传输层在管理端到端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时起到的作 用。描述 TCP 和 UDP 协议的特征,包括端口号及其用途。解释 TCP 会话的建立和终止流程如 何实现可靠通信。解释如何发送和确认 TCP 协议数据单元来保证交付。描述 UDP 与效劳器建 立通信的客户端进程。比较 UDP 与 TCP。负责在两个应用之间建立临时通信会话,并在它们之 间传送数据。将数据分成小数据块。传输层可靠性
第 9 章:传输层
第一页,共八页。
第 9 章 - 章节和目标
91 传输层协议 描述传输层在管理端到端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时起到的作用。 描述 TCP 和 UDP 协议的特征,包括端口号及其用途。 92 TCP和UDP 解释 TCP 会话的建立和终止流程如何实现可靠通信。 解释如何发送和确认 TCP 协议数据单元来保证交付。 描述 UDP 与效劳器建立通信的客户端进程。 比较 UDP 与 TCP。
第八页,共八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传送服务与端—端通信9.1 OSI/RM中的传送层9.1.1 传送层功能与服务9.1.2 传送层协议9.2 端—端服务与进程间通信9.2.1 端-端数据传送服务9.2.2 可靠的端—端传送联结9.3 传送层实例9.3.1 因特网的传输层9.3.2 传输控制协议TCP9.3.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9.4 网络服务质量体系9.4.1 网络服务质量体系概述9.4.2 综合服务体系9.4.3 区分服务体系到目前为止,主要讲述了网络本身的各种通信技术问题,一直没有把这种通信的概念扩展到作为网络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简称为主机或端系统)。
利用网络的通信,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网络,也不管是单个网络还是互联网络,都只是为主机之间提供一条实现端到端的数据通路以及在这条通路上的数据搬运而已。
所以,主机之间的通信又叫端-端通信,这是真正触及到用户主机进程的网络通信。
在OSI/RM定义中,涉及端到端主机之间数据传送的功能集合,被定义为一个功能层,即传送层。
本章的开头仍然是从OSI/RM定义出发,简要阐述有关传送层功能、服务、传送协议定义等的规范性内容,然后从原理上讨论端-端通信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而介绍因特网的可靠传送控制协议机理。
最后,简单讨论与传送层核心功能密切相关的“网络服务质量体系”有关问题,以此充实本章的内容。
9.1 OSI/RM中的传送层在OSI/RM中,传送层(Transport Layer)是第4层。
人们习惯把1~3层功能称为低层功能,是由物理网络所完成的数据通信功能集合:而把5~7层功能称为高层功能,是由各端系统内部进程所完成的面向应用的功能集合。
传送层就处在高/低功能集的中间,表现出它在网络体系结构中从通信到应用的重要作用。
9.1.1 传送层功能与服务1.传送层功能概括地说,传送层的整体功能是要为端系统内的进程之间实现高质量的、高效率的透明数据传输。
它通过补充和完善下层网络通信服务质量的差异和不足,向上提供统一服务质量(以下简称QoS)的可靠的端到端传输联结和透明数据传输服务。
这里可从两个侧面来理解。
(1)关于进程间的数据传输在OSI/RM中,把处于计算机和终端等通信系统上的应用进程间的通信功能,用7层模型表示,各层都有自己的通信协议,看来都与通信有关。
但是,从相互通信的对象来看,仍可分为“计算机系统间通信”和“计算机进程间通信”,这一点上,OSI/RM把1~3层的作用确定为系统间通信功能;把4层以上的作用确定为进程间通信功能。
所以,以前各章中所述的各种交换网、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移动网等有关协议,都是指系统间通信协议,而不是进程间通信协议。
另外,还可以把数据传输和利用数据传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输分开来考虑,这是因为在进程之间处理的是具有某种含义的数据(即信息),这与单纯的数据搬移是有区别的。
用这种观点来看OSI/RM,从1-4层都是进行单纯的端到端数据搬移,而第5层以上,则是利用低层的数据搬移功能,实现和管理对含义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以此完成进程间所需要的通信。
因此,传送层作为处在正中间的第4层,起着保证进程间数据传输的重要作用。
在OSI/RM的功能分担中,会话层以上根本不必理会数据传输中出现的传输差错与恢复等,只要管理好进程间信息的生成、表示及协调对话等即可。
当把信息传送到会晤层后,它就会原封不动地将数据送给接收对象。
(2)服务与协议的关系由于传送层执行进程间通信的数据传输功能,所以使用这种功能的会话层便向它提出进程间通信所需要的传输条件方面的请求。
这种请求,用传送联结建立服务原语的质量参数(通常称为QoS 参数)来传递。
在QoS参数中,有吞吐量、传输迟延、漏检差错率、网络联结断开或清除的故障率,以及通信网络费用等。
因此,对于传送层来说,就需要有保证与会晤层所要求的服务质量相吻合的数据传输功能和协议。
为了实现此功能,传送层也就需要事先知道网络联结的服务质量QoS,并且根据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来定义相匹配的传送服务和协议规格(传送协议等级),以便最佳地利用网络通信资源来向上提供统一质量的传送服务。
可见,在与会晤层的接口上,传送服务定义可以被单一化,而在协议规格上,却需要按照网络联结的服务质量的不同做出调整和选择,这也成为传送层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2.传送服务OSI/RM所定义的传送层服务用户与传送服务提供方的关系,如图9—1所示。
显然,会晤层实体即是传送服务用户(或简称“TS用户”),而传送层实体则是会晤层的服务提供者。
传送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同网络服务可靠性方面提供透明度。
网络服务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端系统传送到另一个端系统,与此同时,传送服务负责确认这一事件是否发生。
如果使用面向联结的网络服务,则传送服务工作可大大简化,但在其他方面需保持一致的服务标准。
图9-1 传送服务逻辑结构图传送层应该为它的传送服务用户提供如下服务。
(1)为发送和接收传送服务数据单元TSDU提供本地与远地传送服务用户之间建立传送联结的手段。
(2)传送联结建立时,用服务质量QoS参数对进程间通信时所要求的数据传送特性进行协商。
(3)在传送服务用户之间提供透明的数据传送手段。
也就是说,一个传送服务用户通过传送联结,可将8比特字节单元的数据,原封不动地传送给另一个传送服务用户。
(4)在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应提供用以控制发送端传送服务用户发送的数据量的控制功能,即流量控制功能。
(5)在传送服务用户之间事先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提供对优先传送服务数据单元的传送功能。
(6)提供五条件拆除传送联结的手段。
9.1.2传送层协议传送层为了处理可用的不同类型网络服务而获得统一的传送服务质量,ISO的标准规定采用以不同的传送协议规格(协议类)来匹配不同网络服务的方法,从而定义了5类传送协议;口0类协议:简单类;口1类协议:基本差错恢复类;口2类协议:简单与多路复用类;口3类协议:基本差错恢复与多路复用类口4类协议:差错检测与恢复类。
对这些协议类的选择,可在传送联结建立时协商确定,这时必须考虑如下的情况口TS用户发出的传送联结建立请求和应答的指示内容;口网络服务的质量;口传送服务要求的服务与成本(通信费用)之间的关系。
关于网络服务的质量,假定了以下3种网络类型用作协议类选择的基准:口A型网络:具有可容许的残留差错率和故障率;口B型网络:具有可容许的残留差错率和不能容许的故障率;口C型网络:具有不能容许的残留差错率和故障率。
各类协议的特征简要说明如下。
(1)0类协议特征0类协议具有最小的功能集,由带有协商功能的联结建立、分段数据传送和出错报告等功能构成。
这类协议没有多路复用、切断和网络联结NC的故障恢复以及加急数据传送等功能,流量控制也是直接使用网络服务中的流量控制功能。
联结建立时,不允许用户数据的传送,只传送地址和T-PDU的长度参数。
由于不具有对TC的切断用的协议成分,所以网络联结NC的切断就意味着传送联结的切断。
0类协议被假定匹配于A型网络服务,与CCITT的T.70有互换性。
(2)1类协议特征1类协议被假定匹配于B型网络服务,具有在网络联结切断和重置时的恢复功能。
这类协议除了有网络联结的故障恢复功能外,还有加急数据传送、显式切断功能和对网络联结的再利用能力,并服从网络服务的流量控制。
另外,在传送联结建立时,也可以进行用户数据传送,但没有让多个传送联结共用一条网络联结的多路复用功能。
1类协议基本上是针对X.25分组交换网这类面向联结型网络服务CONS而设置的。
(3)2类协议特征2类协议具有让多个传送联结共用一条网络联结的多路复用功能,也可以用可选项来选择流量控制功能以便消除通信子网中的拥塞现象。
这类协议没有对网络联结的故障检测和故障恢复能力,因此当发生网络联结的切断或重置时,传送联结也会被切断,并报告给传送服务用户。
通常执行传送联结切断时采用显式切断。
2类协议与0类协议相比,增加了多路复用、通过计账机构的流量控制、传送联结建立时的用户数据传送、加急数据传送以及显式的传送联结切断功能等。
当没有采用流量控制可选项时,不允许加急数据传送。
2类协议被假定匹配于A型网络服务。
(4)3类协议特征3类协议是在采用流量控制可选项的2类协议的功能中,增加了发生网络联结切断及重置时的故障恢复功能。
3类协议被假定匹配于B型网络服务。
(5)4类协议特征4类协议是在3类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对T-PDU的丢失、重叠和乱序的检测及恢复功能。
为此还预备了各种定时附加规程。
4类协议是“装备非常精良”的传送协议,即使下层的质量很差,也可以保证端—端之间的可靠数据传送。
4类协议被假定匹配于C型网络服务,且通常是无联结型网络服务CLNS。
最后,为了清晰起见,用图9-2来表示传送协议类与假定的网络类型之间的匹配关系。
图9-2 传送协议类与网络类型的匹配关系9.2 端—端服务与进程间通信实现端-端通信的传送层,在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传送层是保障计算机数据传输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所以它的工作原理和协议机制要比较低层次的情况更复杂一些。
另外,在大多数应用中,应用层实体或系统的应用进程可以直接访问传送层。
所以,在一个主机系统的开放环境中,可以没有会晤层和表示层,甚至应用层,但是不能没有传送层。
9.2.1 端-端数据传送服务这里,暂且抛开OSI股M的模型规范,而从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原理上,再对传送层作用以及它所实现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机理,进行理解性的讨论。
1.传送层的“端—端”通信概念可以从两个观点来看传送层。
若从面向通信和面向信息处理来划分,则传送层属于面向通信的低层结构中的最高层。
若从网络功能和用户功能来划分,则传送层又属于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所以,人们也称传送层为中间层。
不管怎么划分,关键在于真正理解传送层的地位和作用。
(1)实现真正主机间的进程通信先回忆一下在前面各章中所讨论过的通信子网各层的作用。
物理层完成在一条链路上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则增强了物理层所提供的服务,它使得相邻节点所构成的可能会出差错的链路能够传送无差错的帧(按序、无丢失、不重复)。
网络层又在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上,提供路由选择、流量控制以及网络互连的功能,使一个端系统向另一个端系统发送的分组能按照合适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以上就是通信子网向端系统这一级所提供的服务。
对于通信子网的用户,希望得到的是端到端的可靠通信服务。
所谓“端到端”,。
即从某一端主机的进程到另一端主机的进程,例如从主机A的进程APA到主机B的进程APB。
有时还可能希望得到其他的服务,例如将多对进程之间的通信复用到一个网络连接上。
(2)屏蔽子网差异,使高层的通信与子网无关不同的通信子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往往是不一样的。
为了能使通信子网的用户得到一个统一的通信服务,就有必要设置一个传送层——它能弥补各个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的差异和不足,而在各通信子网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利用本身的通信协议来增加服务功能,使得对两端的网络用户来说,各通信子网都变成是透明的,而对各子网的用户,面向通信的传送接口就变成是通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