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第二阶段生物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涟水县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

江苏省涟水县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

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相对稳定2.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白眼果蝇。

若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3∶1 B.5∶3 C.13∶3 D.7∶143.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不会有ATP生成的场所是A.细胞质基质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4.既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又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A. 水肥条件的变化B. 基因重组C. 基因突变D. 染色体变异5.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6.为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中一般不选用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7.通常情况下,某多肽含氨基酸277个,由三条肽链构成,含肽键几个A.276 B.274 C.280 D.2778.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是双向传递的B.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D.突触处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9.31.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脱去一分子水。

这个水分子中氢来自A.羧基(-COOH ) B.氨基(-NH2) C.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D.氨基和羧基10.正常人体内的下列细胞一直处于细胞周期中的是()A.神经元 B.造血干细胞C.癌细胞 D.肌肉细胞1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2.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必修)(1)(解析版)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必修)(1)(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必修)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组织液B.淋巴C.血浆D.细胞内液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4.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疫调节5.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细胞内液7.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似,但是()A.淋巴中无蛋白质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多C.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9.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10.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肾上腺和下丘脑1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1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13.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14.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与大脑皮层无关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15.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16.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C.激素乙是胰岛素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17.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内的病毒D.记忆B细胞经快速活化、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B淋巴细胞1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效应B淋巴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19.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20.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发生21.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激素B.蜕皮激素C.胰岛素D.促性腺激素22.如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C.吞噬细胞D.癌细胞2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24.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遗传病B.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染D.病原体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2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26.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2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B.①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②中C.②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b→a28.下列关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特异性②它们都可能是蛋白质③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④有的动物细胞既能产生激素又能合成酶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⑥它们都不能提供能量,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⑦它们都能在生理活动中起到催化和调节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29.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B.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C.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D.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3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32.图I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I中,B液中含有血红蛋白、组织胺、神经递质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I中A液减少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3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34.醉酒驾驶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动作失衡,于此密切相关的结构是()A.下丘脑B.脑干C.小脑D.大脑皮层3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割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不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2)②、③处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3)①④⑥构成了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37.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电位,B侧为电位(填“正”或“负”).(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部位流向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3)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的.(填“单向”或“双向”)(4)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38.如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b激素和[ ] 激素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细胞代谢而增加产热量.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则其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中的.(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d激素;当d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调节.39.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胰岛A细胞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填“升高”“降低”).(2)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它可促使,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填“升高”“降低”).(3)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的调节过程属于调节.(4)靶细胞的受体是(化学本质).40.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5)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必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组织液B.淋巴C.血浆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来源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解答】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故选:C.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答】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③无机盐属于内化境成分,③正确;④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⑤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排到内环境中,因此属于内环境,⑤正确.故选:B.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增强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解答】解: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①中液体含量将降低,A错误;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②中液体含量将增加,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③中液体影响不大,C错误;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④中液体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4.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疫调节【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5.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①~⑤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A正确;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B错误;C、HCO3﹣、HPO42﹣等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D错误.故选:BD.7.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似,但是()A.淋巴中无蛋白质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多C.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解答】解:A、淋巴中有小分子的蛋白质,A错误;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少,B错误;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C正确;D、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错误.故选:C.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B、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C、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故选:B.9.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B错误;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错误;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故选:A.10.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肾上腺和下丘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包括感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等.【解答】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或进食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另一方面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渴觉.故选:A.1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解答】解:A、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A错误;B、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B错误;C、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核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D、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外界温度越高,物质代谢越快;而恒温动物在寒冷时,物质代谢加快增加产热量,因此两者无法比较,D错误.故选:C.1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A错误;B、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正确.C、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D、人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活性基本不变,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以增加产热,D错误;故选:B.13.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由以上分析:。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必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表述相符的是A.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B.葡萄糖——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C.脂肪——膜结构的主要成分D.无机盐——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2.关于人体中的蛋白质,正确的是A.用斐林试剂检测出现紫色 B.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有催化、免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3.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细菌。

MRSA菌与酵母菌共有的细胞结构是A.核糖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染色体4.下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①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结构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结构③是高尔基体,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D.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5.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C.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呈黄绿色D.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越快6.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是双层膜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D.细胞膜上②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的功能越复杂7.在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没有参与的细胞结构是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内质网8.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方式①运输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②或③C.方式③的最大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②和③的转运速率均有很大影响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D.过酸、过碱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10.下列关于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核苷酸B.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细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学性质十分稳定11.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B.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C.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D.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观察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12.人的造血干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此过程A.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变C.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 D.细胞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13.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增强B.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分散和转移C.低温引起的细胞损伤属于基因控制的细胞凋亡D.细胞的衰老、凋亡、癌变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1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联会现象15.以35S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 B.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强C.子代噬菌体检测不到放射性 D.此实验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16.下列关于D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每个DNA分子中都会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B.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C.若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G)/(T+C)=m,则另一互补链中为(A+G)/(T+C)=mD.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17.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C.模板链 D.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18. 右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表示转录B.该过程表示翻译C.图中①是细胞核D.图中④表示肽链19.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遗传信息是指基因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0.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A.显性性状 B.性状分离 C.相对性状 D.隐性性状2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GG×gg B.GG×GgC.Gg×Gg D.gg×gg2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测交所得的F2中性状分离比为A.9:3:3:1 B.3:1: 3:1 C.1:1:1:1 D.1: 2:12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mRNA上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B.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对生物生存有利C.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较高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2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必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必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必修)第I 卷(选择题 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碳B .在所有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相同C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D .组成不同细胞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 2.1.下列化合物一定含有N 、P 两种元素的是3.无色透明的洋葱内表皮非常容易撕取,且只有一层细胞。

现提供拌有伊红染料(植物细胞不吸收这种红色染料)的30%蔗糖溶液,制作洋葱内表皮的临时装片,过一段时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所示结果正确的是ACBD4.右图是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示意图。

能区分不同种氨基酸的基团是 A .-R B .-NH 2C .-COOHD .-H5.淀粉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 .氨基酸B .脱氧核苷酸C .核糖核苷酸D .核苷酸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具有信息交流功能B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具有全透性D .细胞膜的两侧结构不对称 7.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表示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NH 2 R COOHC HA.① B.② C.③ D.④8.下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代表腺嘌呤B.人体细胞中①过程一般与细胞呼吸相联系C.②过程能直接为肌细胞的收缩提供能量D.图示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所共有的9.右图是真核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甲物质表示乳酸和CO2C.④过程属于酒精发酵D.人体细胞内可发生③过程10.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A.制造了有机物 B.利用了根系吸收的水分C.释放的氧气来自H2O D.释放的氧气来自CO211.下列各种蛋白质及功能不相符合的是A.抗体蛋白——免疫功能 B.胰岛素——调节功能C.血红蛋白——收缩功能 D.肠肽酶——催化功能12.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 B.衰老细胞中大多数酶活性升高C.细胞凋亡不利于个体正常发育 D.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1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B.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C.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14.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二次分裂后期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一次分裂后期2.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D.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3.同种生物雌、雄个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各阶段中,DNA含量最多的是A.精细胞或精子B.卵细胞或极体C.次级精(卵)母细胞D.初级精(卵)母细胞4.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数目分别是A.32、16 B. 32、8 C.16、8 D.16、05.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个常染色体与两个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①②③6.下列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肝细胞③精原细胞④卵原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精子⑦次级卵母细胞⑧精子细胞⑨卵细胞⑩受精卵细胞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⑩ C.⑥⑦⑧⑨⑩ D.⑤⑥⑦⑧⑨7.同一生物细胞分裂图解,在动物卵巢中见不.到的是8.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下图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是9.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下列有关染色体行为在减数分裂过程出现顺序,正确的是A.复制-联会-四分体 B.复制-四分体-联会C. 联会-四分体-复制 D.联会-复制-四分体1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会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 B. 着丝点分裂C.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染色体复制12.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形成纺锤体C.着丝点分开D.染色体复制一次13.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作用的是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4.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比,精子形成过程特有的是A.染色体数目减半B.精细胞的变形。

江苏省连云港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

江苏省连云港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酶主要是从真核生物中分离出来的B.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只能由6个核苷酸组成C.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都为黏性末端2.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的化学键和位置分别是A.氢键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B.氢键碱基与碱基之间C.磷酸二酯键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D.磷酸二酯键脱氧核糖与碱基之间3、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提取目的基因.A.④①②③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4.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可识别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Ⅰ,EcoRⅠ,HindⅢ和BglⅡ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切割出来的DNA黏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的是A.Bam HⅠ和Eco RⅠ B.Bam HⅠ和H indⅢC.Bam HⅠ和BglⅡ D.Eco RⅠ和H indⅢ5.下图表示基因工程中获取水稻某目的基因的不同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三种方法都用到酶B.①②③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均一定相同C.图示a、b、c三种方法均属人工合成法D.方法a不遵循中心法则6.下列属于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的是A.兰花的茎尖组织培育成兰花幼苗B.水稻种子萌发并长成新个体C.扦插的葡萄枝长成新个体D.柳树芽发育成枝条7、下列有关培养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需要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物质及氧气的要求B.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琼脂等基本营养C.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pH再灭菌D.培养基需要在分装到培养皿之前进行灭菌8.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9.受精过程完成的标志是A.释放第二极体 B.雌、雄原核形成C.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D.第一次卵裂10.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胚胎发育顺序的是A.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B.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C.受精卵→囊胚→原肠胚→幼体D.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11.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囊胚12.下列关于卵母细胞的采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些动物在采集时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B.从输卵管中取出的卵子可以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C.对有些动物可以直接从活体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D.采集的卵母细胞都可以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13.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①转基因②核移植③体外受精④体细胞克隆⑤胚胎移植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⑤14.在克隆人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①禁止生殖性克隆人②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③不反对治疗性克隆④不反对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16.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17.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血琼脂培养基成分,据表分析“血琼脂培养基”属于A.鉴别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18.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比较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要在一定的温度、pH等条件下才具有较高催化效率B.前者在催化后会发生化学性质的改变,不可反复使用,后者化学性质不变,可反复使用C.前者在反应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合,后者不与底物接触,可反复使用D.前者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后者则相反19.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考虑酶的专一性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既是反应底物又可提供能量20.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猪血和菜花均是提取DNA的理想材料B.2 mol/L和0.015 mol/L的NaCl溶液均可溶解DNAC.利用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冷酒精中的溶解度不同,可获取较纯净的DNAD.在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反应,冷却后观察呈现蓝色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生物涟水中学学年高二月月考生物试题

生物涟水中学学年高二月月考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要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

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浆蛋白B.麦芽糖C.Ca2+D.激素2.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于乙、丙中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7.在寒冷时,肾上腺素有增加产热的作用。

能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和体温方面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8.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所有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均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D.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10.当甲肝病毒侵入某人体后引起甲肝,接触甲肝病毒侵入的细胞并导致该靶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效应T细胞C.B细胞D.T细胞11.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选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4.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 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A.a B.b C.c D.d6.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是7.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8.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元和肝糖元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血糖可以转化成的脂肪等非糖物质9.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细胞5仍保留分裂能力10.如图所示,A、B、C为对某一植物的幼苗做不同处理的实验组,D为同一种被纸盒罩住的固定植株,纸盒的一侧开口并匀速旋转,有单侧光照。

江苏省淮安市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6年江苏省淮安市学业水平生物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A.脂肪﹣﹣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C.糖类﹣﹣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脱氧核苷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2.大肠杆菌与埃博拉病毒的相同之处是都有()A.拟核B.核糖体C.细胞膜D.遗传物质3.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和氨基酸种类为()A.2个、1种B.2个、2种C.3个、2种D.2个、3种4.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B.③是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④是核糖体,无生物膜结构,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进行翻译的场所D.⑤是核孔,是D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5.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A.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B.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C.抗体的分泌D.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6.如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型中b为催化该反应的酶B.该模型能体现酶易受温度的影响C.该模型中c为该反应的底物D.该模型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7.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描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首次发现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B.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温特提取出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并鉴定其为吲哚乙酸D.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8.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二氧化碳产生于()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一和第二阶段9.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的参与10.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B.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11.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12.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3.分析某一DNA分子片段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片段中,鸟嘌呤含量占总数的()A.20% B.30% C.40% D.70%1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关于图DNA分子平面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7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B.5和6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C.8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4可以是胸腺嘧啶或尿嘧啶1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测交所得的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为()A.9:3:3:1 B.3:1:3:1 C.1:1:1:1 D.1:2:116.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B.基因突变总是有利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运用基因突变原理,人们进行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D.显性基因可以突变成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也可以突变成显性基因17.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经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幼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C.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的单倍体植株D.单倍体育种的优势在于明显缩短育种年限18.下列关于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DNA分子B.一个DNA分子含有一个基因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1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B.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不患遗传病C.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D.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20.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下列有关血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儿子患病,母亲可能正常B.母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C.父亲正常,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D.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2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的多样性B.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易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23.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1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B.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后,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24.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B.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D.可以通过性接触、握手、静脉注射毒品等途径传染25.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2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发生反射27.下列免疫环节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是()A.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D.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28.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给鱼注射促性激素类药物来提高鱼类受精率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正常交配来防治害虫C.用乙烯利水溶液对尚未成熟的香蕉进行催熟D.摘除棉花的顶芽后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以促进侧芽的发育29.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A.总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增长30.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草原的演替B.过量砍伐后森林的演替C.弃耕农田的演替D.裸岩上的演替3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甲、乙、丙的能量之和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乙的个体数目不一定比甲少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3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33.理解实验原理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B.探究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34.将100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样品数量/(个mm﹣3) pH1 1 210 4.82 820 5.43 1 210 3.74 1 000 5.0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B.可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C.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加样液D.表中样品取样的先后顺序为3、1、4、235.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生态瓶,相关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A.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瓶B.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C.要放在散射光处,以避免瓶内的温度过高D.水量不能充满容器,以使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30分.36.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是与该叶肉细胞相关的部分生理过程简图.根据图回答:(1)图1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填序号).(2)在图2过程c中,CO2首先与结合完成CO2的固定.(3)图1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填序号).(4)图2过程a发生在图1细胞的(填序号)中,过程b发生在图1细胞的(填序号)中,过程d发生在图1细胞的(填序号)中.37.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甲表示该动物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中有关基因在染色上的分布,乙和丙是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分析回答:(1)乙细胞处于期.(2)丙细胞的名称是,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3)若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使下一代产生变异,这种变异类型是.(4)请注明丙细胞中染色体上分布的有关基因..38.如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遗传病是受(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2)图中Ⅰ2的基因型是,Ⅱ4的基因型为.(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Ⅱ3为纯合子的几率是.(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39.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表格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J).请分析回答:同化能量储存能量呼吸消耗A 900 200 700B 180 60 120C 15 2 13D 100 15 85(1)E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2)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B属于.(3)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108J,能量在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4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酵母菌.(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而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条件均是无关变量.(3)甲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可以进行呼吸.(4)乙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5)甲、乙两装置均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是因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若取甲装置的反应液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则可证明其呼吸产物中还存在.2016年江苏省淮安市学业水平生物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A.脂肪﹣﹣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C.糖类﹣﹣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脱氧核苷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细胞的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物质: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物质:糖类;③直接能源物质:ATP;④根本能源:阳光.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解答】解:A、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B、自由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B正确;C、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正确;D、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只要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2.大肠杆菌与埃博拉病毒的相同之处是都有()A.拟核B.核糖体C.细胞膜D.遗传物质【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后代.2、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拟核,A错误;B、病毒无核糖体,B错误;C、病毒无细胞膜,C错误;D、大肠杆菌与埃博拉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和氨基酸种类为()A.2个、1种B.2个、2种C.3个、2种D.2个、3种【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酸的种类.【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多肽分子结构简式,该多肽含有2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也称为三肽.组成该多肽的3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H,可见该多肽是由2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据此答题.【解答】解:(1)该多肽中含有2个肽键(﹣CO﹣NH﹣);(2)组成该多肽的三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H,因此共有2种氨基酸.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某多肽的结构简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肽键数目、各氨基酸的R基,进而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4.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B.③是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④是核糖体,无生物膜结构,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进行翻译的场所D.⑤是核孔,是D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中心体,④是核糖体,⑤核孔.【解答】解:A、看图可知:②是高尔基体,和动物细胞的分泌物形成有关,A错误;B、③是中心体,细胞分裂期的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非间期,B错误;C、④是核糖体,无生物膜结构,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C正确;D、⑤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核的孔道,但是DNA不能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5.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A.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B.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C.抗体的分泌D.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胞吐和胞吞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解答】解:A、氧气进入肌细胞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B、甲状腺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B错误;C、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最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D、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肝细胞分解肝糖原成葡萄糖进入血浆不属于胞吐,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胞吞或胞吐的过程和意义,旨在考查学生量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6.如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型中b为催化该反应的酶B.该模型能体现酶易受温度的影响C.该模型中c为该反应的底物D.该模型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考点】酶的特性.【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但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3、分析题干中酶作用的模式图:题图中的a、b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所以a、b均表示酶,c表示反应底物,酶b可以与底物c结合后将底物c催化分解为物质d和物质e,物质d 和e为生成物;酶b可以与底物c结合后催化底物c的分解而酶a不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知,该模型中b表示酶,可以与底物c结合后将底物c催化分解为物质d和物质e,A正确;B、题干中该酶作用的模式图中未涉及温度,所以该模型不能体现酶易受温度的影响,B错误;C、由以上分析知,模型中物质c与物质b结合后被分解为物质d和物质e,而物质b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所以该模型中c为该反应的底物,C正确;D、由以上分析知,该模型中的酶b可以与底物c结合后催化底物c的分解而酶a不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酶的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原理,识记酶的特性、理解酶促反应的原理、通过分析题图中酶作用的模式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描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首次发现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B.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温特提取出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并鉴定其为吲哚乙酸D.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1、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动植物,提出了“细胞学说”.2、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3、生长素的研究从1880年英国达尔文→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1914年匈牙利拜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该物质.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B、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即2H218O→4[H]+18O2,B错误;C、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鉴定其为吲哚乙酸,C错误;D、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二氧化碳产生于()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一和第二阶段【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生成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解答】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反应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1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A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反应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反应是:前两个阶段反应产生的[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生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很基础,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回答正确.9.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的参与【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根据需不需要光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主要的物质变化为: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据图分析,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解答】解:解:A、由图中物质变化可以确定,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B、在无光条件下,暗反应会因[H]和ATP的缺乏受到限制,B错误;C、若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提高温度会降低酶活性,会使反应减弱,C错误;D、C3生成C6H12O6需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通过[H]的还原进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中物质变化确定图示生理过程为暗反应阶段;识记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明确暗反应阶段虽不需要光,但是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10.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B.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专题】对比分析法;有丝分裂.【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B、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DNA分子数是在间期加倍,B错误;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C错误;D、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两种行为或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是多细胞个体,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选修)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3.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刺激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4.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5.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6.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B. 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C.过度饥饿—胰岛素D.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7.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 系统性红斑狼疮C.艾滋病D.血友病8.马拉松长跑是一项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体现了体液调节的特点C.出发后体温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D.途中运动员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应及时补充水分9.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10.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1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D.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12.下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生物试卷(选修)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生物试卷(选修)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选修)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 D.2.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B.血液和组织液C.淋巴和组织液D.血浆和组织液3.下列各种蛋白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糖蛋白B.血浆蛋白C.血红蛋白D.载体蛋白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淋巴和组织液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较多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B.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C.荨麻疹是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所引起的过敏反应D.因寒冷刺激,下丘脑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合成、分泌有关激素6.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9.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10.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1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12.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1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14.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15.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16.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C.激素乙是胰岛素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17.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必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18.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1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20.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恋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21.如图为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②为吞噬细胞B.细胞⑤为靶细胞C.细胞③为B细胞D.阶段Ⅵ产生的物质是淋巴因子2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2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特点是()A.产生抗体B.产生记忆细胞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d细胞为浆细胞;②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B.④⑤过程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D.与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5.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遗传病B.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染D.病原体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2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27.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A.B.C.D.28.如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只有a、c B.只有c、d C.a、c、d D.只有c29.如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D.若c为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则在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30.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3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32.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3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34.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35.如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匹配的是()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2)②、③处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3)①④⑥构成了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37.如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1)由甲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的调节而正常进行.(2)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细胞兴奋,增加激素(填字母)的分泌量,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作用.(3)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激素(填字母)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肝细胞膜上识别该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38.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若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表示效应器的序号是,具有分析、综合功能的结构序号是.(2)当兴奋传至结构②处时,该兴奋部分膜内电位为.(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方向的特点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到结构⑥上,⑥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39.如图是特异性免疫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过程实现的条件是.(2)同时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是细胞.(3)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由分化而来.(4)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由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最终通过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清除.40.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图:请回答:(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和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2)图中的A,B,C 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和.C进入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 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一阶段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 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A错误;B、血浆不能进入淋巴,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B错误;C、该图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D、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C.2.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B.血液和组织液C.淋巴和组织液D.血浆和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细胞外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解答】解:毛细血管壁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其外侧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内侧的内环境是血浆.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应该包括血浆和组织液.故选:D.3.下列各种蛋白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糖蛋白B.血浆蛋白C.血红蛋白D.载体蛋白【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血浆蛋白可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淋巴和组织液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较多【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解答】解: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B正确;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C正确;D、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所以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B.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C.荨麻疹是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所引起的过敏反应D.因寒冷刺激,下丘脑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合成、分泌有关激素【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反之亦然,A正确;B、组织液的回流有两条途径:一是进入毛细血管;二是进入毛细淋巴管.两者受阻均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C、过敏反应只发生在非首次(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C正确;D、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D错误.故选:D.6.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管,④是组织液,⑤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的②,A错误;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题图中的⑤④,B错误;C、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④,C错误;D、体循环中,氧气浓度动脉端大于静脉端,若②为肝脏细胞,该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正确.故选:D.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9.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A正确;B、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不能再渗回组织液,B错误;C、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正确;D、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正确.故选:B.10.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④淋巴液要通过淋巴循环进入A内,由A进入②组织液,然后才能进入C,A错误;B、血浆中含有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等,它们都是①的成分,B正确;C、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淋巴液共同组成内环境,C正确;D、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组织液的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1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解答】解: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④摄水量增加;或者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故选:D.12.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故选:C.1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A错误;B、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正确;C、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D、人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活性基本不变,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以增加产热,D错误.故选:B.14.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是()。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选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选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选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基因治疗是指()A.把健康的外援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基因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④蛋白质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B.①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3.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 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 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y和600 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

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4.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注射到棉花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5.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步曲”的是()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6.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 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核苷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7.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选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选项符合题意。

题只有一个.....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4。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 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A.a B.b C.c D.d6.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是7.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8.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元和肝糖元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血糖可以转化成的脂肪等非糖物质9.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细胞5仍保留分裂能力10.如图所示,A、B、C为对某一植物的幼苗做不同处理的实验组,D为同一种被纸盒罩住的固定植株,纸盒的一侧开口并匀速旋转,有单侧光照。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测生物试卷(月份)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测生物试卷(月份)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段测生物试卷(必修)(12月份)一、单向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是CB.C、H、O、N、B等都属于大量元素C.微量元素有Fe、Mn、Cu、Mg等D.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2.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是细胞的组成成分B.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C.贮藏能量D.参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3.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动物体液中的Ca2+含量太高,会引起肌无力②钠元素在人体内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③动物体液中的K+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有关④植物缺硼,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⑤植物缺铁,首先会使幼叶缺绿⑥碘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的构成.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5.以下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的是()A.磷脂和脂肪 B.ATP和DNAC.淀粉与淀粉酶D.糖蛋白与肝糖原6.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A.脂肪B.磷脂C.胆固醇D.维生素D7.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5种B.B表示的是核糖C.D表示的核糖核苷酸D.D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8.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的实验试剂及其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编号实验名称试剂结果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苏丹Ⅲ染液红色B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砖红色C蛋白质的鉴定斐林试剂紫色D淀粉的鉴定碘蓝色A.A B.B C.C D.D9.下列物质,不可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有氧呼吸酶 B.抗体C.递质D.葡萄糖10.关于稳态的生理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和体温维持相对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B.内环境的渗透压遭到破坏,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11.如图,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以发生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⑤⑥⑦过程的实现C.胰岛素能促进③过程的实现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12.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水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调节水平衡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C.人体内缺水时会产生渴觉,渴觉中枢在下丘脑D.如果一次饮水过多,血浆渗透压会降低13.2013年12月,扬州及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严重连续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暴增,许多人出现高热症状,医生必须给病人降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是指人体的口腔温度B.病人体温升高是由于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D.降温有利于维持病人机体内酶的正常活性14.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B.C.D.1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6.在“寒冷刺激→甲→乙→丙→甲状腺激素”的生理活动中,乙所代表的是(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C.垂体D.甲状腺17.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A.脑干B.大脑皮层 C.脊髓D.下丘脑18.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的是(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19.2015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B.多种病原体的严重感染是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20.下列关于激素在生产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喷洒保幼激素可减轻松毛虫对松树的危害B.对奶牛注射生长激素可促进其生长C.用蜕变激素类似物喷洒蚕体可增加产丝量D.要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的成熟,一般给鱼注射性激素类药物21.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激素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22.将燕麦胚芽鞘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培养,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号燕麦切去胚芽鞘尖端;②、③号暗箱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④号燕麦顶端左侧放一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②、③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分别是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B.要说明燕麦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可选择①号和②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C.要说明燕麦幼苗的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可选择②号和④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D.以上是达尔文为了研究植物向光性做的一系列实验23.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或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实例的是()A.用赤霉素溶液处理种子能解除休眠B.使用乙烯利使草莓提前成熟C.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以保花保蕾D.无籽西瓜的培育2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C.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要非常醒目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25.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个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26.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16。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二阶段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A.a B.b C.c D.d6.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A. B.C.D.7.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8.如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元和肝糖元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血糖可以转化成的脂肪等非糖物质9.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10.如图所示,A、B、C为对某一植物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组,D为同一种被纸盒罩住的固定植株,纸盒匀速旋转,有单侧光照.则A、B、C、D中表现为直立生长的是()A. B.C.D.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12.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ppm 之间C.图1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D.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13.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14.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1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16.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7.细胞信息传递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率地发送与接受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机制.下表列出的是部分细胞信息传递的类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a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B.激素b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C.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①的分解,唾液的分泌将停止D.上述三种信息传递都离不开内环境18.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C.室内粉尘、青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以成为过敏原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1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时,将试管中的培养液震荡摇匀20.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个选择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21.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22.如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23.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2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25.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能根据此图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抑制根、芽生长C.生长素浓度不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必定不同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26.如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1)A、B、C中属于内环境的是;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将导致体液(填图中字母)增多;HIV能特异性攻击细胞.(2)如果①为淀粉,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发生了③与②之间的转换,则③表示的物质是,此时(激素)分泌量会降低.(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A比B中的氧气浓度,A中红细胞中携带的氧气到达B中需要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4)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27.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填字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3)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则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此外,机体也会通过骨骼肌的使产热量增加.(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28.如图1是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1)图1中甲为,乙产生的部位为.(2)发生a过程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化吸收.图2是人体饭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曲线A表示,曲线C 表示.从图中曲线的特点可知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作用,除上述涉及的激素外,激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3)图1显示,下丘脑参与了血糖的调节过程,说明血糖调节过程属于调节.此外,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还能合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的激素是激素.29.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细胞.(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的功能外,还可分泌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用图甲中数字表示).(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用图乙中数字表示).(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该细胞在内分化成熟.30.如图为人体内的反射弧示意图及其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属于反射弧中的;图乙中的①是,④除作用于神经细胞外,通常还可以作用的细胞是.(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双向传导,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的;刺激B处时,该处膜内电位变为.(3)兴奋在结构乙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兴奋在突触上传递时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4)成人不但能够憋尿,还能在没有尿意的时候排尿,但是当人因受伤丧失意识后就会像婴儿一样尿床.该现象说明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关系是.31.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1)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一为实验示意图.①如果其中两组实验的α相同,则这两块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不一定)相同.②α的范围为(2)图二是生长素浓度与根、茎生长的关系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的近地侧的是、茎的远地侧的是.(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他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作为对照组.32.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时,应选择的取样方法是.(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大小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33.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条.(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①;②;③(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4)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法.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③如图所示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5)如图所示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二(上)第二阶段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解答】解:A、血液内含有血细胞,并非细胞外液,血浆才是细胞外液,A错误;B、体液含有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只有细胞外液才是细胞生活的环境,B错误;C、肌肉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C正确;D、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非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D错误.故选:C.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正确;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③正确;D、递质小泡属于神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④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C、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C正确;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 错误;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5.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A.a B.b C.c D.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共有3个突触结构,四个神经元;a为双向传导到每个神经元,b为单向传导,c为双向传导到两个神经元,d为双向传导到三个神经元.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冲动能在被刺激的神经元上双向传导,所以B不正确;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所以A不正确;但神经冲动能通过突触结构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C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是D.故选:D.6.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A. B.C.D.【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据此答题.【解答】解:(1)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故选:A.7.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1、艾滋病病毒(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 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3、艾滋病病人发病后,常死于各种感染,主要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进而破坏了整个免疫系统,导致无法抵御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解答】解: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属于一种病毒,A正确;B、HIV病毒专门攻击人的T细胞,使得T细胞数量减少,B错误;C、T细胞数量减少,则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错误;D、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的接触不会传播,因此不需要隔离,D错误.故选:A.8.如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元和肝糖元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血糖可以转化成的脂肪等非糖物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