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1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研究+主观题方法指导主观题方法指导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研究+主观题方法指导主观题方法指导

(三) 专项训练1. 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缩小城乡差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材料二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

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

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材料三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19531975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四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

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摘自人民网(两会李克强答记者问)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隋唐城市分布的特点。

(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分析阻碍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4) 根据材料四,归纳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始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2. 2013年,《南方周末》《炎黄春秋》等报刊杂志推出“中国梦,宪政梦”的政改方向。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1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1及答案

: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开篇语新题赏析题一题面:“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题二题面: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废除君主立宪制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题三题面: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

但在这个帝国中()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题四题面: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 .联合国B .欧洲共同体.华沙条约组织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题五题面: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地图,解准确的是()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题六题面: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 .①④B .①②.②③ D .③④题七题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2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2

学科: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政治新题赏析新题赏析题一题面: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综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 .筹集税款B .干预立法C .招募军队D .任命大臣题二题面: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闻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

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

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②七月王朝时期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A .①③②④B .③①④②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题三题面: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A .维护邦联制B .加强中央权力C .巩固联邦制D .保障各州权利题四题面: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A .普法战争爆发B .第二国际建立俄国C .两德统一完成D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题五题面: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 .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题六题面: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 .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 .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题七题面:《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近代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程及影响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近代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程及影响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近代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程及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3·湛江徐闻一中)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2. (2013·江苏卷)“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3. (2012·惠州二模)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门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

此条款与下面哪部宪法的内容相近( )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德国1871年宪法D. 法国1875年宪法4. (2013·揭阳一模)1923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受美国三权分立宪政制度影响较深,具有联邦主义特色。

1923年宪法规定,省自治法不得与宪法和国家法律相抵触;如果两者发生可能的冲突,则应提请裁决。

( )?A. 议会B. 总统C. 全民公决D. 最高法院5. (2012·茂名二模)以下是诗歌《自卫吧,巴黎》其中的一段:你可曾听见敌人的步伐?/巴黎,多么沉痛的惩罚!/这就是第二帝国造成的恶果:席节溃败,手忙脚乱。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二世界近代史第三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高度繁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二世界近代史第三讲 近代工业文明的高度繁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第三讲近代工业文明的高度繁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 《辞海》注:“公司即企业的组织形式。

由两个以上的企业或个人集资并根据国家法令组成。

公司实行经济核算,具有法人资格,分有限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等形式。

”下列有关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7世纪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公司制的雏形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公司成了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C.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公司制的重要发展阶段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 (2013·湛江重点中学联考)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 电力的广泛应用C. “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 航天工业的发展3. (2013·珠海一模)“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

”材料作者的意图是( )A. 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 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C. 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D. 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4. (2013·日照一模)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

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A. 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B. 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 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5. (2013·广雅中学)下图为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该时期( )A.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C.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D. 英国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地位6. (2013·执信中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有( )A. 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 使重化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C. 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使帝国主义进入资本主义阶段7.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世界市场的形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世界市场的形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世界市场的形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2·茂名二模)西方某学者提出:“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大多数是奢侈品贸易,最著名、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是香料贸易。

”与文中所说的“香料贸易”有直接关系的史实是( )A. 丝绸之路B. 新航路开辟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 (2013·肇庆一模)“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咖啡、柠檬、胡椒等食品;他们用支票甚至信用状做生意。

”这一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A. 1415世纪B. 1516世纪C. 1718世纪D. 18世纪中期3. (2012·湛江一模)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对①至④阶段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葡萄牙到达好望角B. 第②段: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 第③段:法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D. 第④段:美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4. (2013·华附摸底)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航路开辟 B. 资产阶级革命C. 工业革命D. 中国社会制度落后5. (2013·揭阳模拟)美国钢铁业统计表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 行业竞争激烈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6. (2013·佛山二模)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这世界近代史二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这世界近代史二教师用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同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才能获得自身解放。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同时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它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大理论和实践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的成立: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巴黎人民自发的组织武装起义,试图建立工人阶级政权。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2)、革命措施:政治: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的政权,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8小时工作制等。

(3)、经验教训: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教训: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

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十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基础强化】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

2.关贸总协定的性质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 )。

3.关贸总协定的影响是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 )。

4.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合作程度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 ( )。

5.《欧洲联盟条约》与《罗马条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一体化的范围( )。

6.欧洲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成为抗衡世界经济霸主——苏联的一支重要力量 ( )。

7.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论坛性政治组织 ( )。

8.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目的是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 )。

9.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 )。

10.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和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 )。

答案1.√ 2.√ 3.√ 4.√ 5.√6.×正确答案:欧洲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成为抗衡世界经济霸主——美国的一支重要力量7.×正确答案: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论坛性经济组织8.√9.√10.√【易混、易错、误区盘点】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在经济上留给世人的深刻反思主要是什么?答案建立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的有效机制。

2.美国财长曾得意地宣布:“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出现此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世界银行的建立。

3.二战后美国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策划成立联合国,二者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答案都是美国当时称霸世界的工具和方式。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近代政治新题赏析2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近代政治新题赏析2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近代政治新题赏析新题赏析题一题面: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在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以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二题面:图片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A .袁世凯B .段祺瑞C .张勋D .溥仪题三题面: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 .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题四题面: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 .利用义和团B .颁布明定国是诏C .预备立宪D .南北和谈题五题面: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 .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题六题面: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 .提倡维新变法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 .宣传科学救国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题七题面: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

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中的()题八DABC江西建福题面: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北京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课后练习一

北京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课后练习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2013新题赏析题1: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供应紧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B.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C.炒房投机直接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D.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提高了消费能力题2:《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题3:右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题4:“供应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

”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主要是( )A.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B.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机会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增长题5: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

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

”该组织是 ( )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题6:“金砖国家”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通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1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1及答案

: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开篇语新题赏析题一题面: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

其主要原因是()A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 .厂家生产能力下降.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 .汽车销售价格上涨题二题面: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A .恢复银行信誉B .鼓励建立工会.加强社会保障 D .调整劳资关系题三题面: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题四题面:凯恩斯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 .增加货币发行量B .扩大政府开支.推行国有企业民营D .增加政府税收题五题面: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A .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B .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题六题面:近年,“大宗商品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

这一材料表明()A .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B .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D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题七题面:有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经济2012新题赏析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世界近、现代经济2012新题赏析

学科: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2012新题赏析新题赏析题一题面: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题二题面: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 .蒸汽动力B .水力动力C .水电动力D .机械动力题三题面: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题四题面: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 .奴隶贸易的兴起B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 .内燃机的应用D .垄断组织的形成 题五题面: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题六题面: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 .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 .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 .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题七题面: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走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题八题面: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2013新题赏析二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2013新题赏析二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2013新题赏析题1: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

出现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C.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题2: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题3:下图表明( )A.日本控制并垄断占领区内外贸易B.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C.民营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空间遭到压制题4:《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此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①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②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③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④中国经济停止不前A.②④B.①②C.②③D.③④题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19年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B.国共内战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困难C.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6: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7:近几百年来,中国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全图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局部内容为南京市民在街上看戏的场面。

问题:(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城市清末民初的大连清末的福州(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城市发生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1949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备注:城市化率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范恒山陶良虎主编《中国城市化进程》等资料编制(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从1949年至196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新题赏析1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新题赏析1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开篇语新题赏析题一题面: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题二题面: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实行“币制改革”B .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 .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题三题面: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 .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 .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题四题面: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题五题面: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数B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 .国货运动的推动D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题六题面: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题七题面: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训练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1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训练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1及答案

: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经典精讲题1:“政府不应当去做或试图去做任何事,这是普遍的原则;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毫不过分: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段话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题2: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题3:有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题4: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A.罗斯福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求国会授予他极大的权力B.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D.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题5: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解最准确的是()A.力争回归原的金本位制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题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世界近、现代经济2012新题赏析一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世界近、现代经济2012新题赏析一

学科: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题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题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其后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得到迅速发展: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下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题3: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B.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C.圈地运动的持续进行D.殖民与移民的大规模进行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题5:英国社会比较开放,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吸引人才、鼓励技术创新。

结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下列对该推理判断表述正确的是()A.材料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B.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C.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合理D.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题6: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题7: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北大附中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世界近、现代经济(2012新题)赏析二

北大附中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世界近、现代经济(2012新题)赏析二

学科: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题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题2: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

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题3:下列图片说明了()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强度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题4:对下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题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C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题6: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D.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题7: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近代政治2013新题赏析一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近代政治2013新题赏析一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近代政治2013新题赏析题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巨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题2:“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题3: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题4: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题5: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对农民穷困和痛苦生活表示同情与关注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C.以组织、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D.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题6:“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第十四讲经济文明—世界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Word版含解析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第十四讲经济文明—世界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从材料“义务劳动”,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成年人义务劳动制内容,可以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是当时苏俄面临帝国主义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故A正确。

B、C属于斯大林时期,D属于新经济政策实行背景。

答案:A2.1921年画家弗·赛罗夫创作了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描绘了列宁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

此次接见给列宁的触动是()A.必须以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B.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C.必须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时间:1921年。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此,从1921年起,苏俄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是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故选B项。

答案:B3.斯大林时期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新经济政策不同点是()①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改变了工农联盟政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①②③是不同点,④中的“改变”说法错误,国家政权的性是没有发生改变的,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历史
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
题1: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供应紧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B.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C.炒房投机直接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D.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提高了消费能力
题2: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题3:
右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题4:
“供应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

”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主要是( )
A.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
B.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增长
题5:
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

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

”该组织是 ( )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题6:
“金砖国家”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通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对抗超级大国美国
B.金砖国家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D.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在协调一致立场和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题7:
“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材料二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

材料反映土地价格过高,这与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有关。

题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危机时期农业方面的状况,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应该选罗斯福在农业方面措施,A符合。

B、C属于罗斯福社会保障方面,D属于罗斯福在工业方面措施。

题3:
答案:C
解析:图中曲线反映出20世纪后半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高收入国家也即发达国家的工业比重持续下降,但这不代表其工业水平的下降,这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果,选择C项。

题4: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概括供给学派的主张,即反对重需求,轻供给的做法,主张重视以供给创造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都属于扩大供给。

故A 正确。

BCD都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故与题意不符。

题5: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成立于20世纪90年”、“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大国的主导”即可判断选择C项。

题6:
答案:B
解析:金砖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国家,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推动了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故选B项。

A项中“对抗超级大国美国”与史实不符,C项中“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与史实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

题7:
答案:
(1)主体:3.0 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
推动力: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

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

真正意义
、语言表达
解析:第一问第(1)小问根据材料“‘全球化 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全球化 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来归纳。

第(2)小问从全球化3.0阶段“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与“全球化1.0”主要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进行分析。

第二问回答经济全球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