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慢性胃痛的经验介绍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引起的慢性胃痛、消化不良、恶心、胃肠胀气等症状。
中医药学认为,慢性胃炎是由于饮食不节、情绪波动、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一、中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慢性胃炎注重辨证施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进行患者的全面分析。
首先是望诊,医生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颜色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其次是闻诊,医生通过闻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患者体内的气机运行是否正常。
然后是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习惯等,以便做出准确的辨证。
最后是切诊,医生会按照中医的脉诊方法,检查患者的脉搏情况,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二、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
这些中药具有健脾开胃、消炎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还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常见的有小米粥、白粥、馄饨汤等,这些食物具有清淡易消化的特点,对胃黏膜的恢复非常有益。
3. 调理情绪中医认为,情绪波动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调理情绪对治疗慢性胃炎也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
4.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中也属于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胃黏膜的炎症状况。
针灸治疗具有疼痛小、疗效明显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三、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注意事项1. 定期复诊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胃痛怎么办?现代生活中胃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胃痛的原因有很多,若不及时治疗,原发病会逐渐加重。
因此我们在治疗胃痛的时候要了解病因,辨证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胃痛的治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七类证候。
一、肝气犯胃证胃脘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怒气痛重,胸脘痞闷,嘈杂吞酸,排便不畅,喜善叹息;舌边红,苔白,脉沉弦。
以胃脘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怒气痛重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二、寒邪客胃证胃凉暴痛,遇冷痛重,食少,喜热饮食,口淡乏味,泛吐清水,痰涎壅盛,胃寒喜暖,口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紧。
以胃凉暴痛、遇冷痛重、喜热饮食、口淡乏味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三、饮食伤胃证暴饮暴食,胃饱胀痛,厌食拒按,嗳腐酸臭,恶心欲吐,呕吐不消化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矢气酸臭;舌苔厚腻,脉弦滑。
以暴饮暴食、胃饱胀痛、厌食拒按、嗳腐酸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消食导滞,调理气机。
四、湿热阻胃证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心烦,口苦,口黏,头身重着,食少,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
以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心烦、口苦、粪黏、肛门灼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五、瘀血停胃证胃痛如刀割,痛久拒按,痛处不移,或呕血黑便,入夜痛甚,痛伤胸背,食后痛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以胃痛如刀割、痛处不移、入夜痛甚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六、脾胃虚寒证胃凉隐痛,空腹为甚,喜热喜按,饮冷痛重,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得食痛减,遇冷痛重,餐后饱胀,口淡流涎;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迟。
以胃凉隐痛、喜热喜按、饮冷痛重、食少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益气健脾,温中止痛。
七、胃阴亏虚证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手足心热,食少干呕,空腹症重,似饥不食,渴不欲饮;舌红少津有裂纹,无苔,脉细数。
慢性胃痛辨治体会
士云: “ 胃痛久而屡发 ,必有凝痰 聚瘀 。”黄文东教授所说 胃
慢性 胃痛指慢性 的胃脘部疼痛 , 是内科 的常见病 、 多发病 。 胃痛的发生 ,主要由外邪犯 胃、饮食 伤 胃、情志不畅和脾 胃素 虚等 ,导致 胃气郁滞 , 胃失和 降,不通则痛[ ” 。在治疗慢性 胃 痛时 ,若能紧扣病机 ,辨证施 治,往往疗 效甚好 。现将慢性 胃 痛辨治体会浅述如下 。
梁绍坤 孙 林 波
( 漯 河市 召 陵 区人 民 医 院 , 河 南 漯河 ,4 6 2 0 0 0 )
中图分类号 :R 4 4 1 . 1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0 5 - 0 0 7 3 - 0 2
要 】 慢性 胃痛是 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结合作者在慢性 胃痛治疗 中的经验 , 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 方法进 行了总结。
不通则痛 。
脾 胃与肝 ,关系密切 。脾 胃得肝之疏泄,则纳运健旺 ,清 升浊 降,而肝得脾 胃所化生之气血 以荣养 ,疏泄才 能正常 。所 以治疗本证 ,补益脾 胃之时尤应 注意调肝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 《 临床指 南医案》中提 出 “ 醒 胃必先制肝 ,培土必先制木 ”等 肝 胃同治观 点,经历代医家验证与临床每获 良效。因此 ,在 治 疗 胃痛 ,调脾 胃气机升 降时 ,常加用用柴胡、香附、佛手 、郁 金等 ,以舒肝理气 ,安抚风木,不敢犯 土,使肝脾调和 ,则脾 胃升降有 序,功能正常, 胃痛则止。 2 _ 3病久 需化瘀
谷乃化 。 ”肝喜 畅恶郁 ,畅则和 ,郁则病 ,肝气舒 则 胃气畅 , 郁则 胃气逆 ,中焦 气机 升降有序须赖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慢性 胃痛 的发生 与肝气郁滞有 很大 的关系 ,沈 金鳌说 :“胃痛 ,邪 干 胃脘病 也。惟肝气相乘 为尤甚 ,以木性暴 ,且正克也 ” ,肝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
---------------------------------------------------------------最新资料推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米济生。
2001/12/5第 1 章: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慢性胃脘疼,是以表里虚实寒热为辨证指导。
历代医家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检测技术非常精确。
这给箍我们在临床辨证、治疗有了很大提高。
笔者以现代医学胃镜捻检查为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运用中药古方来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可靠,疗效快,愈后不复发。
1,浅表性胃炎:或因感冒受凉,或过食生冷,或因天气寒冷,保护不当则可发作。
即中医称之谓:胃寒痛,冷气痛,以胃脘部胀痛,闷痛,不适,有部分人呈阵发性刺痛,伴恶心或呕吐,泛,恶冷,得热则舒,如病情长,反复发作难愈,则出现贫血,消瘦,面色无华,或情绪不好,头晕,头痛,脾气暴燥,脉弦紧,或弦缓,浮弦。
苔白薄,或厚粗。
胃镜下可见胃粘膜红白相兼,以红为主,或粘液潴溜,皱襞粗,有炎性细胞浸润。
1 / 3治宜疏解寒,活血理气止痛。
香苏散、手拈散加减。
苏叶,香附,陈皮,川芎,没药,麻黄,桂枝,白芷,玄胡,灵脂,金银花,生姜,大枣,甘草。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兼虚者,面色无华,罾四肢不温,畏寒畏冷,或虚赢少气,头晕乏力,脘腹胀痛,或绵绵作痛。
消瘦,受凉则加重。
或胃脘部自觉冷感,胃镜下或有轻度糜烂。
黄芪,桂枝,煨白芍,生姜,大枣,贻糖,炙甘草。
苏叶,合香,吴茱萸,公英。
三仙,白叩,砂仁。
2,充血性胃炎,(包括出血性胃炎):烧心,嘈杂,嗳气,烧灼感,常放射到胸背部。
胃脘常感不适。
懊哝、恶心,喜饮冰产冷之物,则倍感舒适。
口干口苦。
唇枯,小便有时黄,手足心热,或潮热,流汗烦躁不安。
易怒、情绪不好,气温高则加剧。
心慌;痞闷、病重者则四肢厥冷,或昏厥,甚至出现休克状态。
胃痛中医治疗心得
04
中医治疗胃痛的针灸与推 拿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胃痛具有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刺激相应的 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 能,达到舒经通络、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的作用。
针灸治疗胃痛需根据患者病情 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胃痛具有舒缓胃部肌肉 紧张、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痛
总结词
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呕吐清水,无 热无渴,苔白滑,脉紧弦。
详细描述
寒邪客胃证多因外感寒邪,客于胃脘 ,致使胃中阳气受阻,引发疼痛。治 疗此证宜散寒止痛,选用良附丸合香 苏散加减。
病例二:饮食伤胃证
总结词
胃痛拒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
详细描述
饮食伤胃证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胃气阻滞而引发疼痛。治疗宜消食 导滞,选用保和丸加减。
04
寒邪客胃
寒邪内侵,胃失温煦,气机 阻滞,不通则痛。
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损伤 脾胃,胃气壅滞,失于和降,
不通则痛。
肝气犯胃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 阻滞,不通则痛。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化 失司,气机不畅,不通则痛。
胃痛的病机
实证
气滞、血瘀、湿热等实证因素导 致胃痛。
虚证
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虚证因素 导致胃痛。
胃痛中医治疗心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中医对胃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中医治疗胃痛的方剂与草药 • 中医治疗胃痛的针灸与推拿 • 中医治疗胃痛的日常调理与预防 • 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胃痛概述
我的慢性胃炎治疗经验总结这些方法帮助我摆脱了胃痛
我的慢性胃炎治疗经验总结这些方法帮助我摆脱了胃痛我的慢性胃炎治疗经验总结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便和痛苦。
我曾经也是一位慢性胃炎患者,长时间的胃痛让我感到疲惫和困扰。
但是通过长时间的经验摸索和医生的指导,我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缓解慢性胃炎症状,重拾健康的生活。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治疗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同样面临胃痛困扰的人们。
1. 注意饮食习惯饮食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和缓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和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
其次,要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油腻食物、咖啡和浓茶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症状。
同时,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帮助胃黏膜的修复。
此外,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长期单一食物引起的胃肠负担。
2. 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长时间的熬夜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身体对病情的应对能力。
我发现,通过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胃炎的症状能够明显减轻。
尽量避免夜宵和过于油腻的晚餐,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胃炎的治疗非常有益。
3. 卧床休息在胃痛发作期间,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平躺可以减少胃肠蠕动和胃酸的分泌,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症状。
4. 心理调节心理因素对胃炎的症状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的焦虑、紧张和压力会刺激胃酸分泌,进而导致胃炎症状的加重。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对于胃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听音乐、参加运动等方式来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缓解胃痛症状。
5. 就医咨询慢性胃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定期的就医咨询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配合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摆脱胃痛的困扰。
在就医咨询过程中,患者应该主动沟通和交流,讲述自己的症状和疾病经历,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胃病科普知识
中医辨证治疗胃病科普知识胃病,是许多疾病的总称,它们的症状都很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式都不同。
胃病大多是慢性病,比起西医,中医在治疗胃病上更有优势。
在中医的认知中,治病并不是仅针对治疗炎症,而是要找出病根并拔除,胃病的种类有很多,这就需要中医在治疗中体现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经典的“望闻问切”来收集患者的症状,根据症状选择不同的药方来治疗。
“中焦如恒,非平不安”,体现的就是脾胃对人体功能和身体安康的重要性。
一、胃病的种类在《中藏经》卷上,胃病的描写是“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
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
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
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目乱,便硬者是也。
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当心痛,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喜伸欠。
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癫狂不定,汗出额上,鼽衄不止。
虚极则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中消也。
胃中风,则溏泄不已。
胃不足,则多饥不消食。
”现代医学中,胃病有很多临床表现,其中比较常见的要数急性或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扩张等。
他们的症状都是腹部或胃部疼痛不适,胀气反酸和恶心呕吐等。
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排便异常,如黑便和血便。
二、胃病的成因有哪些对于胃病的成因,中医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1.外邪不通则痛,是中医一个比较出名的理论。
中医认为,外感寒热或湿阴,就会在胃上显现出来,气的运动阻止滞,导致胃痛。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人吃了很多生冷的食物后,很多人就会胃痛,这就是风寒侵体导致的。
2.饮食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但是并不是这样的。
不干净的食物会刺激胃,导致胃痛。
除了不干净的饮食,饮食无度、过饥过饱,长期过度饮酒饮浓茶,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等都会伤害脾胃,使脾胃正常的功能失常,引起积食,长久以往就会导致胃病。
3.情绪在中医眼中,人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一旦忧思过度,身体也会产生病痛,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精神因素与胃病关系的病例。
关思友主任医师辨治胃痛经验
理, 需视病 情而 定 , 可在治 疗 主证 时通 过增 减药 味
段, 即便有效也应调整治法 。虽常言效不更方, 但 不能拘泥于死板的辨证论 治, 应使守方与变通相 结合 。 守方 是为 了缓 图治本 , 变通是 为 了应 对病 而
治。
本 文 总结 了 名 老 中 医关 思 友治 疗 胃痛 的 经
验 。 绍如下 。 介
乎 肝 。老师还 特别 强调饮 食不 节 为 胃痛 的常 见原
因之一
1 详 审胃痛 病 因病机 , 辨别 异 同 胃痛 为 临 床 常见病证 之一 , 其病 因繁 多 , 机复杂 。关老 常 病
脾 胃同病 。肝属木 , 刚脏 , 为 喜条 达、 主疏 泄 , 气 肝
横逆 , 旺乘 土 ; 中土壅滞 , 木 或 木郁 不达 ; 或肝火 亢 炽, 迫灼 胃阴 ; 或肝 血瘀 阻 , 胃失滋 荣 , 胃病多 关 故
理气 , 调和 肝 胃。方 用舒 肝理气 通 降汤 ( 自拟 )柴 :
胡、 白芍 、 郁金 、 枳壳 、 厚朴 、 附 、 香 炒萝 卜 、 子 沓仁 、
照顾垒面 , 主张综合调理 本病长期反复发
作, 临床 表现很 不规 则 , 无典 型症 状 。治疗过 程 且 中, 不仅要 随 主证 的转化 适时 调整方 药 , 做到详 辨
临证 中笔者 常 常 困惑 , 师对用 之有 效者 , 老 却
变换 思路 , 改变治法 , 而对疗效不著者 , 反嘱患者
病理 上 亦相 互 影 响 , 如劳 倦 内伤 , 饱 无 常 , 多 饥 每
气机 升 降无序 。 多表 现为 : 欲不 振 , 部胀满 , 食 脘 连
黄孟君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经验介绍
胃癌 等 J 。随 着现 代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 饮 食 习惯 的 改变 , 生活 节 奏 的加 快 , 慢 性 胃病 的 发病 率
越来越高 , 在我国达到了 6 0 %,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
生活 健 康水平 。 黄孟 君 教授 , 湖 南长 沙 人 , 湖 南 中 医药 大 学第
气 上逆 , 常加 柴胡 、 黄芩 、 旋覆 花 、 竹 茹 以清胆 和 胃 降逆 ; 胃黏膜 脱垂 者加 黄 芪 、 柴胡 等 补 气升 提 之 品
助 其复 位 ; 幽 门螺 旋 杆 菌 ( H p ) 感染者加半枝 莲 、 白花蛇 舌草 抗菌 杀菌 ; 胃息 肉或 肿 瘤 者加 山慈 菇 、
黄孟 君 , 刘 亮晶 , 周盛 强。
( 1 .湖南 中医药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长沙 4 1 0 0 0 7 ; 2 .湖 南中医药大学 , 湖 南长沙 4 1 0 0 0 7 )
关键 词 : 黄孟 君 ; 慢 性 胃病 ;临床 经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1 0 8 . 2 0 1 5 . 0 3 . 0 2 5
作者简 介 : 刘亮晶( 1 9 8 7一 ) , 女, 湖 南吉首人 , 中医 内 科 学在 读硕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脾 胃病的 中医药防治研 究。 通讯作者 : 黄孟君 ( 1 9 5 3一) , 男, 湖 南长沙人 , 教授 , 主任 医师 , 硕 士生 导师 , 主要 从事 脾 胃病的 中西 医结合 防 治研 究。E —
第3 7卷
第 3期
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i y a n g Co l l e g e o f TCM
汪龙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
汪龙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作者:王培红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汪龙德老师多年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和教学工作,对慢性胃痛的治疗每每取得满意疗效。
本人有幸侍诊学习,获益殊多,现将本人学习到的老师治疗胃痛经验总结如下。
1、辨病与辩证结合病证结合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胃痛的治疗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就胃痛涉及的病种言,西医最常见者有两类:一是胃部疾病,一是胆胰病变。
前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后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等。
中医常见者如胃痛、胸痹、结胸等。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针对性药物无疑对提高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老师常常溃疡病加用乌贼骨、乳香、没药;胃出血加三七、白及、大黄;胆石症加金钱草、海金砂;胃酸过多加乌贼骨、煅瓦楞、益智仁;胃酸缺乏加木瓜、白芍、乌梅、生山;、肠腺上皮化生加土茯苓、生薏仁、莪术、白花蛇舌;,胆汁返流加柴胡、郁金、大黄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疗效。
2、治疗上以通降胃气为主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表现。
叶天士认为“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
胃和的关键就在于润降。
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
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只有保持通降之性,才能发挥其纳食传导之功。
21理气通降此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症见胃脘胀痛、攻撑胸胁、或伴嗳腐吞酸者,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通降,老师常用柴胡舒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香附入肝、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陈皮理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的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与柴胡、香附为伍既能和胃气,又能舒肝止痛;枳壳破气消积,利膈宽中,能消胃脘胀满而起通降作用;白芍、甘草酸甘益阴而柔肝;川芎乃血中之气药,可舒肝而行血,诸药配合可使肝气条达,胃气和降,则诸症自消。
临床可酌加用香橼、佛手、苏梗、郁金、青皮等。
2.2辛开苦降此法适用于寒热错杂,症见胃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红苔黄者。
胃痛中医诊疗思路及特色治疗
胃痛中医辨证思路及特色治疗一、概念胃脘痛是指上腹部,即脐以上至剑突及两肋缘以下部位的疼痛。
相当于西医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上消化道疾病。
二、胃痛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胃痞:是指上腹部痞胀,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症。
胃缓:是指上腹胀坠隐痛、饭后尤甚、平卧则舒。
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胀为患。
胃痛当与腹痛、鼓胀、胸痹相鉴别。
【辨证思路】1、辨寒热寒证:(1)多由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诱发或加重胃痛。
胃痛特点:发痛突然,疼痛剧烈,得温痛减。
(2)素体脾胃阳虚,阳虚生内寒,导致脾胃虚寒,胃失温煦而致胃痛。
胃痛特点:反复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
热证:饮酒食辣,或恣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或肝郁化热;或阴虚内热引起。
胃痛特点:灼痛,喜冷。
2、辨虚实实证:外邪犯胃,胃痛急作,病程短,病处拒按。
青壮年发病,多见实证,邪气盛,正气未虚。
虚证:病程长,痛处喜按。
老年人发病,多见虚证,以正气虚为主。
3、辨气血气滞:胃脘胀痛,攻窜胁背,痛处不定,时作时止。
血瘀:胃脘刺痛,病久,疼痛持续,固定不移,舌质暗或瘀点,瘀斑。
4、辨挟滞(1)挟食:饮食过饱,上腹饱胀,嗳腐吞酸,矢气臭。
(2)挟痰:呕唾痰涎,上腹胀满,大便溏。
5、辨脏腑(胃、脾、肝)(1)病位主要在胃: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反酸,纳呆。
(2)与脾相关:胃病发作与劳累有关,且胃病日久,伴乏力、面色萎黄,便溏,舌质淡白胖大,脉细弱。
(3)与肝有关:胃痛发作与情志因素有关,疼痛牵涉两胁,痛位不定,喜叹息,脉弦。
三、胃痛中医辨证施治1、寒邪客胃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次症:口渴不干,或喜热饮,恶心欲呕,泛吐清涎,恶风寒。
舌象:舌质淡白,苔薄白腻。
脉象:脉弦。
分析:寒邪客胃,胃气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香苏饮加减。
良姜5g 香附10g 苏梗15g 厚朴15g加减:兼表寒加藿香正气丸寒重加吴茱萸、陈皮。
刘家瑛教授针灸治疗胃痛经验
刘家瑛教授针灸治疗胃痛经验标签:名医经验;刘家瑛;针灸;胃痛刘家瑛是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侨办、海外交流协会中医专家组成员,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
刘师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尤其是对胃痛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造诣颇深。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与工作,收获良多。
现将老师治疗胃痛的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慎审周全胃痛,又称“胃脘痛”、“胃气痛”。
其临床表现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急性胃痛大多猝然而引起,于数小时或数天内缓解。
慢性胃痛往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年累月不愈。
刘师认为:急、慢性胃痛通常是以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外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而引发生成。
大致可分4个阶段:(1)胃痛初起,可致脾胃轻伤,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与运化,主要病机为脾虚气滞,肝气犯胃,饮食停滞;(2)胃痛中期,进一步损伤脾胃,使脾胃愈虚,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可演变为肝胃郁热,寒热错杂,气滞血瘀;(3)若胃痛久病伤络,此时病机演变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气、血、痰、瘀互结,胃络瘀滞不通;(4)当脾胃素虚,病痛迁延不愈之时,主要表现除肝胃气滞、气阴耗伤之症状外,已演变为瘀毒交阻、脾胃虚寒之严重症候[1-2]。
针灸临床治疗胃痛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扭转、胃神经官能症,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临证可相互参考。
刘师强调,胃痛只是一个症状,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累而导致胃失和降,产生胃痛。
临床以病邪阻滞,气机不利,营血凝涩为多见[3]。
在新世纪赋予的责任重重压力之下,胃痛也会因忧思恼怒而发,因饥饱失常而作,因寒热不适而犯。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意识强烈,加之长久的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导致了胃肠道平滑肌舒缩异常,使胃痛患者疾病虚实夹杂,症状多变,且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呈阵发性剧烈绞痛,或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
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经验谈
病案 :患者 ,女 ,5 5岁 。患慢性 胃炎史 5年 ,伴 消 化 功能不 良 2年余。近半 月胃脘胀痛 ,时感嘈 杂 ,近 几 日食欲减退 ,少气乏力 ,口干 , 喜饮 水 , 溏,每天 2 便 ~ 3次。小便调 , 舌淡红 , 舌质 干,苔腻 , 稍黄 , 脉弱 。 证 属脾 胃虚弱 。服 用本方 l 0剂后 ,胃脘疼 痛减轻 ,又服 5
◎ 健 DD墩 rUF 3Cc T A息 AT N狴 CI EO N 远O
中 医辨 治 慢 性 胃炎 经 验谈
王墨 群 辽 宁省 白 山 市 中 医 院 ( 3 30) 14 0
关键词 :慢 性 胃炎 ;中医 药疗法 ;辩证论 治 ;中医 内科 学 d i 1.99 .s. 7 —792 1. .2 o: 03 60i n1 227 .002 15 s 6 4 文 意编号 : 17 -7 9 (0 0 2.100 6227 2 1 )一405 .2
腹胀 、嗳气 、嘈杂、泛酸、便溏 ,舌淡或红、边有齿痕、 脉细等 。
其症多见 胃脘灼热疼痛 ,咽干 口燥 ,嘈杂不适或饥 而不欲食 ,食后腹胀 ,大便干燥 ,舌 红少津 ,舌 苔光剥 或少苔 ,脉细数 。 证属 胃阴亏虚 ,治宜柔 肝理气 ,益 阴养 胃 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 、 麦冬 、山药、白扁豆、 石斛、玄参各 1g 玉竹 1g 元胡、 5, 2, 川楝子、佛手各 lg O, 麦芽 3 g 0 ,白芍 、甘草各 , 日 l 剂,水煎服。 病 案:患者 ,男,4 2岁。 胃脘 隐痛 ,纳 少,腹胀 2 个月余 , 来因工作 劳累而加重。时有干呕 , 怠乏力 , 近 倦 手足烦热 ,大便不畅 ,小便正 常,舌红 少苔 ,脉 细数 。 辨证为 胃阴亏虚 ,沙参 麦冬 汤加减 6剂后 胃病、腹胀 大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法与经验分享评估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法与经验分享评估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症状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胃胀等不适感。
中医药物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经验,因此受到许多患者的青睐。
本文评估并分享几种中医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和经验。
一、中医药物治疗方法1. 根据综合辨证施治原则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和症状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胃炎主要可分为胃气郁滞型、胃阴虚型、胃痰湿阻型等不同类型,因此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2. 运用中药材进行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慢性胃炎,通常会选择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中药材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中药材有黄连、半夏、陈皮、白芍等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或健脾消食等功效的草药。
这些中药材可以通过煎煮或制成颗粒、丸剂等剂型进行服用,以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3. 食疗调理与中药煮汤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还强调食疗调理。
在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合理的饮食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患者应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等食物,多吃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
同时,中医将一些中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进行煮汤,如山楂、薏米、白扁豆等,以促进胃部的消化和调理。
二、经验分享1. 注意饮食习惯与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规律。
中医认为,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会导致胃部的负担加重,进而加重慢性胃炎症状。
因此,建议患者定时定量饮食,避免过度饮食和嗜食刺激性食物。
2. 忌烟酒和调理情绪烟酒对胃部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加重慢性胃炎症状。
因此,患者应戒烟酒,保持身心健康。
同时,情绪调理也非常重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这些负面情绪会对胃部产生不良影响。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作息不仅对整体健康有益,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胃部受到过度疲劳。
胃痛中医治疗心得
中医治疗胃痛的独特理念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治疗胃痛需从整 体出发,兼顾调理脏腑功能。
根据患者症状、体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三因制宜
扶正祛邪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患者年龄、性 别、体质以及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胃痛注重扶正祛邪,通过调理人体 内部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调理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
黄芪、白术、茯苓、甘草、三七 、丹参、川芎、金银花、连翘等 。
经过中医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 善,复查胃镜显示溃疡愈合,幽 门梗阻解除。
病例三: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
症状诊断
上腹胀满、早饱、反酸、嗳气、恶 心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情绪 不稳定等。
中医治疗原则
调理脾胃,疏肝理气。
中药材选择
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陈皮、 茯苓、法半夏等。
治疗效果
经过中医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复查胃镜显示炎症减轻,功能性 消化不良得到有效控制。
THANKS
中医对胃痛病因的解析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损 伤脾胃功能,导致胃痛。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抑郁焦虑等导致 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引 发胃痛。
脾胃虚弱
年老体衰、久病不愈或脾胃功能受 损,导致气血不足,无法濡养脾胃 ,引起胃痛。
外邪犯胃
感受寒邪、湿邪等外邪,侵入脾胃 ,导致胃痛。
红枣茶
红枣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胃 痛症状。04中医治Fra bibliotek胃痛的疗效评估
疗效标准的制定
国家标准制定
01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分享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
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分享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
一、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
以下是一些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1. 中药调理:中草药有调理脾胃、舒缓胃黏膜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陈皮、山楂、薏苡仁等。
可通过中药煎剂、中药包等方式服用,起到缓解胃部不适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胃部健康的重要性。
慢性胃炎患者宜少食生冷、辛辣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清淡的蔬菜等。
合理的饮食可有效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部不适。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脾胃不适。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腹部揉按、胃部轻拍等。
按摩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可在空腹时进行。
二、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目的是减少胃酸分泌、抑制幽门螺杆菌等。
1. 抗酸药物:常用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达到缓解慢性胃炎症状的目的。
2. 抗生素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西医常采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可以有效地消灭幽门螺杆菌,改善胃部炎症状况。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等措施,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脾胃功能,缓解胃部不适。
西医治疗则注重症状缓解和病因治疗,通过抗酸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和消灭幽门螺杆菌,从而改善慢性胃炎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可以综合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减轻胃部炎症,并有效缓解慢性胃炎的相关症状。
胃痛中医治疗心得
07
总结与展望
对中医治疗胃痛的体会与收获
疗效显著
中医治疗胃痛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采用 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胃痛采用天然中药,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
预防复发
中医治疗胃痛强调治未病,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预防胃痛复发。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胃痛的不同证型和病因,研发创新药 物,提高中医治疗胃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人施治
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 体质等因素,调整药物剂 量和疗程,实现个体化治 疗。
随证加减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 病情变化和症状缓解情况 ,灵活调整药物组合和剂 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整体调理原则
调和气血
通过调理气血,改善胃部血液循 环,促进炎症消退和胃黏膜修复
。
平衡阴阳
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平衡,消除病因 ,恢复脏腑功能协调,从根本上治 疗胃痛。
调理脏腑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理肝、脾、 胃等脏腑功能,消除胃痛的内因。
预防为主原则
饮食调养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和药物,保持饮食规律,预防胃痛发 生。
情志调护
起居调适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 累和不良生活习惯,预防胃痛发生。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 安慰,避免情志刺激诱发胃痛。
胃部负担。
寒热适宜
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的食 物,以免刺激胃黏膜,
加重胃痛。
禁忌辛辣厚味
减少辛辣、油腻、厚味 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以免诱发或加重胃痛。
药食同源
适当食用具有健脾和胃 、行气止痛等功效的食 物,如山药、红枣、陈
皮等。
慢性胃炎的治疗心得我是如何摆脱胃痛的
慢性胃炎的治疗心得我是如何摆脱胃痛的慢性胃炎的治疗心得:我是如何摆脱胃痛的胃痛是很多人都会面对的问题,慢性胃炎更是给人带来了长期的痛苦。
而我自己也曾经长时间忍受着胃痛的困扰,直到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才终于摆脱了这个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对慢性胃炎治疗的心得,希望对有类似困扰的人有所帮助。
一、改善饮食习惯首先,改善饮食习惯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一环。
我发现自己曾经经常吃辛辣、油腻食物,并且饮食不规律,这些都是导致胃痛加剧的原因。
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饮料。
此外,定时定量进食也非常重要,尽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者饥饿过度。
二、控制情绪压力其次,情绪压力对胃痛的发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发现自己在情绪低落或者紧张焦虑的时候,胃痛往往会更加剧烈。
因此,我学会了通过一些方法来控制情绪,比如放松技巧、运动、听音乐等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胃痛的缓解非常重要。
三、药物治疗在改善饮食习惯和控制情绪的基础上,适当的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治疗过程中,我经常使用胃药来缓解胃痛的症状。
然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并按照医嘱正确用药。
在使用药物的同时,我也了解到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其他副作用,因此我尽量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并寻找其他辅助治疗的方法。
四、中医调理在尝试了西医治疗的同时,我也开始尝试中医调理。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和平衡,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来改善胃痛的症状。
我去了中医院进行了综合性的中医调理,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中药和针灸疗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的胃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五、定期复查与康复维护胃痛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维护。
在我感觉胃痛好转后,我依然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以确保病情的稳定。
同时,尽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避免诱发胃痛的因素。
通过以上的治疗方法和坚持不懈,我逐渐摆脱了胃痛的困扰。
【名医分享】胃痛如何辨证施治(附病例)
【名医分享】胃痛如何辨证施治(附病例)“e诊所”将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搬运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跟随名家,参悟中医奥妙。
今天介绍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见于西医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病。
清末民国孟河医家对胃痛治疗尤有显著疗效。
颜正华教授作为孟河学派马培之嫡系传人,深谙医理,辨治胃脘痛一病,师古而不泥,灵活有章。
如何辩证颜教授认为,胃脘痛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瘠滞不行,即“不通则痛”。
辨证时关键把握“气、血、寒、热、虚、实”六点,并结合患者发病之缓急,全面准确判断疾病性质与特征。
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方面:(1)辨气血:即是要根据胃脘痛的性质,辨别病位在气还是在血。
一般来讲,病初在气,久病入血;病在气分以胀痛、窜痛、时作时止、情绪变化影响明显为特点;病在血分则多为持续性刺痛,痛处固定,夜间为甚,纳后加重,舌质紫黯。
(2)辨虚实:新病者多体实,症见疼痛拒按,食后痛甚,腹胀便秘,属邪实正不虚;反之,久病者,痛喜温喜按,饥饿时痛甚,多为正气已伤的虚证。
(3)辨寒热:若满痛拒按、纳呆、喜温暖,为寒客胃腑;若疼痛喜温喜按、遇冷加剧,为虚寒;若伴烦渴、喜冷恶热、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苔黄少津,脉弦数,多为胃中实火或郁火犯胃的热证。
如何施治颜教授同时认为:胃脘痛之新久、寒热、缓急虽变化多端,却总以虚实为总纲,治疗不外补泻两途;补泻之中兼参寒热缓急。
寒者散寒,停食者消食,气滞者理气,热郁者泄热,血瘀者化瘀,阴虚者益胃养阴,阳弱者温运脾阳。
具体辨证论治常从肝胃不和、胃络瘀阻、寒邪伤胃、饮食失节、湿热阻胃、脾胃虚寒、阴伤胃痛等方面着手。
(1)肝胃不和:以窜痛,嗳气,苔白,脉弦,易受情绪变化影响为主症。
治以疏肝理气。
颜教授喜用香苏饮、柴胡疏肝散加减。
气郁化热者可加金铃子散;返酸烧心者可加左金丸;便秘者可酌用当归、郁李仁、火麻仁、全瓜蒌、决明子;嗳气重者可酌选代赭石、旋覆花、沉香、乌药、苏梗;纳呆者可用麦芽、谷芽、神曲、山楂;气窜痛胀闷甚者可选用佛手、绿萼梅等;肝郁化热化火者,可以化肝煎、加味逍遥合左金丸、金铃子散;热伤胃阴者可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或以滋水清肝饮化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 等病 。临床症见 : 胸脘痞闷 、 泛恶 、 舌苔 、 厚浊或 腻。笔者根
据前人“ 治湿不利 小 便 , 非其 治 也” 。认 为利 小 便 主要 用“ 淡 渗” 脾虚不运 主要用 淡渗加 芳香 燥湿药 。如暑湿 内侵者 , , 多
笔者从 医 2 余 载, O 在辨治本病 中积 累了丰 富的经验 。认为 慢
用药 : 沙参 、 麦冬 、 玉竹 、 花粉 、 天 炒杭 芍 、 当归 、 仁 、 砂 蒲公英 、 砂仁 、 甘草 ; 对虚实夹杂者 , 健脾养 胃法可 与行 气活血法 , 清热 除湿等法 同用 , 这样既 可防 止辛散 药 的伤津耗气 和苦 寒药损 伤 阳气 之弊 , 又可 调整人体 气血 阴阳 , 强抗病能 力 , 增 对整个
文 章 编 号 :O 7 2 4 (O O O —0 8 一O 10 — 3 9 2 1 ) 5 O 6 1
慢性 胃痛是 临床 常见 病多发病 , 临床 以慢 性 胃、 十二 指肠
炎症 、 溃疡 、 胃神 经官能症 占多数 , 分患者 还有不 同程度 的 部 胃下垂 , 由于病 因不 同 , 现症 状有 别 , 表 临床 治疗 较 为棘 手 。
或 腹 胀 腹 泻 , 者 常 用 淡 渗 加 温 化 。如 用 理 中汤 合 吴 茱 萸 汤 笔
因而辨证主张以辨明寒热虚实为主 , 论治强 调从肝脾 胃人手 , 遣方用药往往通 补并用 , 本兼顾 。现将 笔者治 疗慢性 胃痛 标
的经验介绍如下 。 1 疏 肝 和 胃 法
泛呕 , 甚或作痛。治以化 痰除湿和 胃, 方予二陈汤合平 胃散化
病情 的恢复 和防止其 复发均非 常有利 。
4 活 血 化瘀 法
床症见 : 胃痛、 脘痞 、 暖气 、 呆等症 。方 中调肝之 品多属辛 散 纳
理气药 , 理气药可行 气止痛 或降气消胀 , 以笔 者遣方必 用理 所 气药 。疼痛明显者加郁 金 、 胡 、 附 ; 嗝嗳气 者加川厚 朴 、 延 香 打 苏梗 、 旋复花 ; 胸闷恶心 、 痰涎 壅盛者加 陈皮 、 法半 夏、 枳实 、 竹
温 中健脾 , 气助 阳。方选 黄 芪建 中汤或 补 中益 气汤 化裁 。 益
常用药 : 黄芪 、 当归 、 枝 、 桂 炒杭 芍 、 大枣 、 条参 、 白术 、 苏 炒 炮 姜 、 仁、 砂 龙眼 肉、 延胡 索、 吴萸 、 贼骨 、 炒 乌 甘草 ; 胃阴不 足者
症见 : 胃脘 灼 痛 , 口干 欲 饮 , 红 , 细 以 虚 热 象 为 主 , 宜 甘 舌 脉 治
肝主疏泄 , 主运化 。笔者认 为肝疏 泄失 常 引起 胃脘 痛 脾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 是疏 泄不 及 , 壅而 滞 ; 气 二是疏 泄 太过 , 横逆 脾 胃, 胃不 和。其 主要病 因常见 于 情志 不 遂 , 肝 肝气 郁
结, 或久郁横逆 犯 胃, 土失 木疏 , 可因素体脾 胃虚 弱 , 亦 或饮食 不节 , 劳累过度 , 年老久病 等因素 , 损伤脾 胃, 致使 中焦运化失
性 胃痛 的病 因可归为气滞 、 血瘀 、 痰湿 、 食积 和虫症 所致 , 病 其
机 主 要 是 肝 胃 不 和 、 郁 湿 困 、 滞 血 瘀 与 脾 胃虚 弱 较 常 见 。 热 气
予藿香 正气 散合三仁 汤化裁施 治 ; 以宣 畅气 机 , 利湿热 ; 清 若
素体脾虚湿盛又 复感寒邪 , 而引起脘腹作 痛或呕吐清稀 水液 ;
文献标识码 : B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3 R 5.
伤脾 以致脾 胃虚弱 , 失健 运 , 脾 胃失 和降 , 气机 壅滞 , 湿 内 水 停, 湿从 内生 。因此 健脾 除湿 , 胃和 中是 治疗 胃脘 痛 之 常 养 法 。较适用 于浅 表性 胃炎 、 十二 指肠溃疡及 胃肠神经官能 胃、
职 , 机壅 滞 , 而影 响肝 的疏泄功 能。一般来说治疗气 壅而 气 从
虚多于实或虚实 夹杂 , 以虚证 贯穿于 全过程 。所 以治疗 本 而
病要补虚 以固本 。本虚主要是脾气 虚弱和 胃阴不 足 。脾气虚 弱者症见 : 胃脘隐痛 , 绵绵不断 , 舌淡 , 脉弱 以虚象 为主 。治宜
滞 以疏肝为主 , 治疗 肝气横 逆 以敛肝 为主 。然 而肝气 本身 复
可峻猛宜 当归 、 炒蒲黄 炭等祛瘀柔 和药 , 以达 胃络渐通 , 阻 瘀 缓 化之效。
( 稿 日期 : o 9 1 — 2 ) 收 2 o — 2 9
茹; 胁痛 口苦者加川楝子 、 金钱草 、 黄芩 ; 大便失调者加败酱 草 、
焦山楂 ; 泛酸者加乌贼骨 、 瓦楞子 。但 理气药多辛散 , 用之不 当
裁 。笔者认为祛湿之要为湿除则止 , 过用祛湿 反损及 胃, 尤要 注意舌质红 , 苔黄干燥者 , 此为湿郁 化热伤津之象 。此时用清
热 除湿之剂 , 宜适当配用沙参 、 麦冬 、 玉竹甚或 生地等养 阴药 ,
以求 祛 湿 而 不 伤 阴 。 3 健 脾 滋 胃 法 胃脘 痛 多 病 程 缠 绵 , 情 顽 固 。笔 者 认 为 从 起 病 原 因 看 病
会损伤气阴。故笔者认 为治气之法 , 唯在 适 中, 中病 即止 , 应 不 可过用久用。还应根据寒热虚实不同情况配伍他药施用 。
2 除湿 和中法
脾为 阴土, 喜燥恶湿 , 胃为 阳土 , 润而恶燥 。脾 病多湿 , 喜 脾 阳不运多 见 , 胃病 多热 , 阳不运 多见 , 脾 胃病多热 , 胃阴不足 者易发 。脾 胃同处 中焦 , 脾升清而 胃降浊 , 既分工叉合 作 。对
凉润燥 , 养阴益 胃。方 选益 胃汤合 沙参麦 冬汤之 类加 减 。常
壳 、 芍、 杭 香附 、 木香 、 砂仁 、 草。临症时本 法常与清肝 、 热 甘 泻
二法并用 。清肝是清 肝之郁热 , 常配左金丸 以下气 降逆 , 热 泄 开郁 ; 泻热是通过泄 胃热 而缓解病情 , 常配黄芩 、 蒲公英等药 。 体现了疏理气机 , 治肝 和 胃的特 点 。较适 用 于急 、 慢性 胃炎 、 胃神经官 能症 、 胆道感染及 十二指肠 溃疡所 引起的 胃脘痛 。临
胃病 的发生初期 在气 , 气滞 日久则影 响血络 的通 畅 , 或久
病 气虚 , 推动血行无力 , 以致血瘀 胃络 。所 以说慢 性 胃病多兼
有血瘀 。病人表 现为 胃痛 固定 , 持续刺 痛或有包块 , 舌暗红或 有瘀斑 , 脉弦 。笔者治 以活血化瘀 。方选丹参 饮加郁金 、 延胡 索 等。偏瘀热盛 者配赤芍 、 茜草等 以活血凉血 ; 瘀毒者配半 偏 枝 莲、 白花蛇舌 草等 以解 毒祛瘀 ; 虚者配黄芪 、 气 苏条参 以益 气 行血 ; 阴虚 者 配沙 参 、 麦冬 等 以养 阴畅血 。至 于 阴 亏瘀 阻 者 , 阴不可滋腻常配乌梅 、 益 杭芍 、 山楂等 以酸柔甘 守 ; 祛瘀 不
杂 , 郁 日久可横逆犯 胃, 气 疏泄太 过又 可耗之成 郁 , 两者可 相 互转化 , 可郁 而化热 、 并 化火为患 。所 以笔 者认为从肝论治 胃 脘痛 , 不能单纯疏肝 或敛 肝 , 而应从调肝 疏理气机 为治本病 的 核心 。方选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 减施治 。常用药 :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 3 卷第5 00 l 期
辨 治 慢 性 胃痛 的 经 验 介 绍
贝 立 民
( 昆明 医学院 第二 附属 医院 中医科 ,云 南 昆 明 600 ) 5 10
关 键 词 : 性 胃痛 ; 证 施 治 慢 辨
于 胃脘痛 的“ , 湿” 笔者认 为多 因外湿 内侵 , 或饮食 劳倦 , 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