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f2e8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b.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导致物体形状、速度、方向改变的物理量。
-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量度,而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动能与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功:能量的转移或转换。
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 功率: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或能量转换。
3. 静电学- 静电力:由于物体带电而产生的力。
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可以是吸引力或排斥力。
- 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空间,通过电场线可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 电势能:由于物体处于电场中而具有的能量。
4. 电流与电路-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 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阻组成的路径,使电流得以流动。
5.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由磁体或电流产生的物理场。
磁场可以对其他磁体或导体产生力。
- 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6. 光学-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7. 声波和听觉- 声波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媒质进行传播。
-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 听觉:人类的听觉是感受和识别声音的过程。
8. 核能与核反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具有正电荷且包含质子和中子。
- 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辐射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d997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九年级物理各单元要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各单元要点总结(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d110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7.png)
九年级物理各单元要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单元: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和特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运动的三种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第二单元: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声音的吸收和吸音材料第三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传播与光线的传播特点- 光的反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关系- 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镜子和透镜的原理和应用第四单元:电与电路- 基本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 静电场和静电力-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电阻和电阻的影响因素-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第五单元:磁与电的关系- 磁场和磁力的产生- 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电磁铁和电动机的原理-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发电机和电磁炉的原理和应用第六单元:力与压力- 压力的概念和特点- 压强和压力的计算- 压强和液体压力- 气压和大气压力-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第七单元:能与能量- 能量的概念和特点-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热能和温度的概念第八单元:热与热量传递- 热的传播方式: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相变和内能变化- 温度计和热量计的原理和应用第九单元: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场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静电场势和电平衡的应用第十单元: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现象和条件- 杨氏双缝干涉和科幻干涉的原理- 光的衍射现象和条件- 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的原理与特点- 光的全息和激光的应用第十一单元:原子与放射性-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戈德斯坦和玻尔理论- 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半衰期和活度的计算- 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第十二单元:宇宙与天体- 天体运动和星座的观测-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星系和宇宙的组成- 黑洞和宇宙的起源- 宇航员和卫星的原理和应用。
九年级物理目录
![九年级物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c15f1e4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2.png)
九年级物理目录第一章:电学基础概念
1.1 电荷与电流的基本概念
1.2 电位与电压的定义
1.3 电阻与欧姆定律
1.4 电功率与电能
第二章:静电场与电荷
2.1 静电场的形成与特性
2.2 库仑定律及其应用
2.3 电场强度与电场线
2.4 电势与电势差
2.5 电容器与电容
第三章:电路与电能
3.1 电路的组成与分类
3.2 串并联电路的特性
3.3 电源与电动势
3.4 电能的传输与分配
第四章:电流与磁场
4.1 磁场的基本概念
4.2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4.3 安培定则与磁场方向
4.4 磁场强度与磁通量
第五章:电磁感应现象
5.1 电磁感应现象概述
5.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3 楞次定律与感应电流的方向
5.4 互感与自感现象
第六章:内能与比热容
6.1 内能的概念与性质
6.2 温度与热量
6.3 比热容的定义与计算
6.4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第七章:内能操控与能量转化
7.1 热力学第一定律
7.2 热机的工作原理
7.3 效率与能源利用
7.4 热力学第二定律简介
第八章:电流与电路纪律
8.1 欧姆定律的应用与限制
8.2 焦耳定律与电热
8.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压定律
8.4 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本目录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九年级物理课程的全面概览,每一章节都涵盖了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对电学、磁场与电磁感应、热力学等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0b69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8.png)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ef092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7.png)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与不平衡力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弹力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动量与冲量质量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二、机械能与机械功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与动能转化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人体劳动功率与机械效率三、力的作用与效果静力平衡条件条件反射动力学平衡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的应用牛顿摆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斜面轮轴系统四、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噪声与声音污染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吸收五、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的波长与颜色镜子与光的反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折射实验与现象棱镜与光的分散与合成六、电路与电流电流的概念与计算电流的方向与大小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电流的测量与电表的使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组合电源与电池七、电的传导与绝缘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与绝缘静电的产生与消失电荷的基本属性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带电方式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静电的应用八、磁场与电磁感应元件与复现有源元件与电压源无源元件与电阻电容和电感电基础与电容和电感串并联电动势的表达电动势与电势差速域偏转仪真实图象和实在图象反射率和透射率干涉和衍射位相差和干涉色光栅和分光光度计九、电磁感应与电能变换电动势与电流的关系磁场产生的原理电磁感应的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与电动势发电机与电磁铁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十、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史及其影响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27f63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2.png)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符号表示2. 力的分类-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支持力- 拉力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 能量的定义- 能量守恒定律2. 动能与势能- 动能的计算- 重力势能的计算- 弹性势能的计算3. 机械能的转换与守恒-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量转换的实例分析4. 功和功率- 功的定义与计算-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2. 热膨胀- 热膨胀现象-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3. 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类型- 熔化与凝固- 沸腾与凝结4. 热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效率的概念四、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机制- 声音的传播条件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声音的测量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 回声和共振- 声波的干涉现象五、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 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 光谱的组成4. 透镜成像- 透镜的类型与成像原理- 透镜公式5. 光的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阴影和日月食六、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的概念2. 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 欧姆定律- 串联与并联电路3. 电能与电功率- 电能的计算- 电功率的概念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基本原理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应依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和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物理九年级所有公式
![物理九年级所有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18a8a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0.png)
以下是部分物理九年级公式:
1.运动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加速度(a)= 变化的速度(Δv)
/ 时间(t);动能(E)= 1/2 × 质量(m)× 速度的平方(v^2)。
2.力和力的平衡:力(F)= 质量(m)× 加速度(a);力的平衡:ΣF = 0,
即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3.动量和碰撞:动量(p)= 质量(m)× 速度(v);动量守恒:在一个系统中,
如果没有外力,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压强公式:P=F/S=ρgh。
5.浮力公式: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支持。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公式: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p=W/t=Fv;η=W
有/W总=Gh/Fs=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8.热量公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
Q=I2Rt。
9.电学公式:电流I=U/R=P/U;电阻R=U/I=U2/P。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初中物理教辅书或教材,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a636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8.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
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
(其保护作用)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30d12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b.png)
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米/秒(m/s)和千米/小时(km/h)。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s是路程,t是时间。
速度的测量工具:秒表、卷尺、速度计等。
二、力和力的平衡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表示法: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称为一对平衡力。
三、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二力平衡的应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
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不断增大或减小,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功和能功: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是W=Fs,其中W表示功,F 表示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单位是焦耳(J)。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计算公式是Ek=1/2mv²,其中Ek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九年级物理现象及解释
![九年级物理现象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512a7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f.png)
九年级物理现象及解释
1.声现象
-现象:敲击音叉时发出声音,并能用水面波纹观察到声波。
-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音叉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即声波。
2.光现象
-现象:光的反射、折射、干涉与衍射等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彩虹的形成等。
-解释:光在遇到光滑表面会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当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会因为速度改变而发生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则体现了光的波动性,是光波叠加后形成的特定分布。
3.热现象
-现象:热胀冷缩现象,冬天水管破裂,以及使用冰箱制冷的过程。
-解释:物质的热膨胀和冷缩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所致。
冰箱制冷则是利用了制冷剂的蒸发吸热(汽化过程)、压缩放热(液化过程)的原理来实现热量转移。
4.电与磁现象
-现象: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电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电动机转动等。
-解释: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流会产生磁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说明了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流。
电动机利用的是电磁力作用于载流导体,在磁场中产生力矩从而导致转动。
5.力学现象
-现象:抛物运动、杠杆原理的应用,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体。
-解释: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抛出物体遵循抛物线轨迹是受地球引力影响的结果,而自由落体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能量转化与守恒
-现象:水电站将水的位能转化为电能,机械手表的能量转换。
-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形式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90c3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2.png)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1.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力都会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物体具有势能是因为其位置、形状或状态使其具有能量。
3. 电和电磁学-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截面的量。
- 电阻:电流通过某种材料或器件时遇到的阻力。
- 电压:电流通过一个电路时所需的能量或功率。
4. 热学和能量转化-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 热量: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各种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热能、机械能、电能等。
5. 光和光学- 反射:光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弹。
- 折射:光通过介质时发生弯曲。
-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弯曲。
6. 运动和力学- 速度:一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
- 惯性:物体继续保持其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7.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物体周围产生磁力的区域。
- 硬磁体: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磁性的物体。
- 电磁感应:磁场变化时导线中会诱发电流。
8. 波动和振动- 振动:物体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 波长:一周期振动中的空间长度。
- 速度: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
9. 声音和音乐- 频率:声波的振动次数。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中的分子传播。
- 音乐:通过声音的音调和节奏组成的艺术形式。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d7fb0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1.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2. 运动物体的速度和速度的计算3.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恒速直线运动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加速度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2. 重力和重力的计算3. 弹力和胡克定律4. 压强和压力的计算5. 浮力和物体浮沉的判断条件6. 大气压力和气压计第三章:物体的密度和压强1. 物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2. 水的密度和物体浮沉的关系3. 压强和沉浮定律4. 气压和气压计第四章:电流和电路1. 电流和电流强度的计算2. 串联和并联电路3. 电阻和电阻率4.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和电压的关系5. 电功和功率6.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第五章:电的变化与磁1. 静电和静电力2. 电荷守恒定律3. 电场和电场力4. 磁场和磁力线5.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6. 电流感应和发电第六章:声1. 声的产生和传播2. 声的特性——频率、振幅和波长3. 音速和共振4. 声音的衰减和回声5.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6.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第七章:光1. 光的传播和折射2. 折射的定律——斯涅尔定律3.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4. 光的像和成像公式5. 凸透镜和凹透镜6. 光的衍射和干涉第八章:光的颜色1. 颜色和光的频率2. 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3. 颜色的叠加和分解4. 物体颜色的光谱5. 白光的分光和光的成分第九章:热1. 温度和温度计2.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 冷热交换的热平衡4. 热膨胀和热收缩5. 热容和比热容6. 热传递的应用和节能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原理和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参与实验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发现物理世界的美妙之处。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1be2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c.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推力和拉力等。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使用力的正反向分解原理进行计算。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 P = F/A,其中 F 为垂直于平面的力,A 为受力面积。
2.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浮出;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没。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功与能- 功的定义:当力作用的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W = F·s·cosθ,其中 F 为力的大小,s 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 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其他因素具有的做功能力。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为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为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相关的能量。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包括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臂组成的刚性棍棒。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cda9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1.png)
第一章力和运动1.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力和合力-力的概念和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单位等-合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合力的性质、合力的方向、合力的大小等3.牛顿第一定律和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作用-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4.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测量-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作用-力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弹簧测力计、秤、地秤等- 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F=ma等5.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平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作用-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构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平衡问题第二章压力和浮力1.压力和压强-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压力的单位、压力的公式等-压力的应用:液力传递、上升力等2.浮力和浮力条件-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浮力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密度计等-浮力的条件和原理:阿基米德定律等3.浮力的应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和浮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平衡条件第三章机械能守恒1.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能的公式、势能的计算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2.机械能和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公式、功率单位等3.功率和摩擦-功率和摩擦的关系:产生摩擦的物理原理和计算摩擦力的公式-机械效率和能量损失: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能量的损失与转化等第四章能量与工作1.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的单位、功的计算公式等-功的应用:机械上的功、电功、光功等2.动能的转化和损失-动能的转化:动能转化的规律、机械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等-动能的损失:摩擦损失、空气阻力损失等3.功率和能量-能量的概念和种类: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的转化方式、能量守恒定律等第五章电与磁1.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量: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电流计等-电路的概念和分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2.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的概念和计量:电阻的单位、电阻计、电阻的计算等-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3.电功和电能-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功的单位、电功的计算公式等-电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能的单位、电能的计算公式等4.电能和电功率-电能转化和电能损耗:电能的转化方式和损耗问题-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功率的单位、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等5.磁场与磁力-磁感线和磁力线:磁场的特点和表示方法-磁力的概念和性质: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磁力的应用等。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c8e0d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7.png)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部分1. 速度公式:v = s/t(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例如:一辆汽车在1 小时内行驶了60 千米,求汽车的速度。
根据速度公式v = s/t = 60 千米/1 小时= 60 千米/时。
2. 密度公式:ρ = m/V(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比如: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 千克,体积为1 立方米,求该物体的密度。
由密度公式可得ρ = m/V = 2 千克/1 立方米= 2 千克/立方米。
3. 重力公式:G = mg(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N/kg)。
-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 千克,求它受到的重力。
G = mg = 5 千克×9.8N/kg = 49N。
4. 压强公式:-固体压强:p = F/S(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如:一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100 牛,受力面积为2 平方米,求压强。
p = F/S = 100 牛/2 平方米= 50 帕。
-液体压强:p = ρgh(p 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表示液体深度)。
-例如:求水深为5 米处的压强,已知水的密度为1000 千克/立方米。
p = ρgh = 1000 千克/立方米×9.8N/kg×5 米= 49000 帕。
5. 浮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F 浮= G 排= ρ 液gV 排(F 浮表示浮力,G 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表示液体密度,V 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
-例如:一个物体排开1 立方米的水,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水的密度为1000 千克/立方米,g 取9.8N/kg。
F 浮= ρ 液gV 排= 1000 千克/立方米×9.8N/kg×1 立方米= 9800N。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 浮= G 物。
二、功和能部分1. 功的公式:W = Fs(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e208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5.png)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相对于参考物的变化过程。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系来描述。
2. 运动的描述方法运动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进行描述。
位移是指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相对参考点的位置改变量。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位移量,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表示。
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可以用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来表示。
3.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直线方向相等的位移,速度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关系: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二、力的作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形状发生变化或者产生形变。
2. 力的计算力的计量单位为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进行测量。
3. 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2) 第二定律:牛顿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等于合力除以物体质量。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4. 摩擦力(1)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外力,并且总是阻止物体相对滑动。
(2)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按照大小和方向进行合成,得到合成力。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所有力的代数和,方向与合成力向量相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合成,分别是平行于某一方向的力和共点的力。
平行于某一方向的力称为平行力,共点的力称为垂直力。
四、力的做功与功率1. 功的定义功是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功等于力乘以产生的位移。
九年级物理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4de5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f.png)
九年级物理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物体发生运动、形变或变化速度方向。
力的分解:力可以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力的方向的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原来的力。
第二章:力的合成和等效力力的合成: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来的力决定。
等效力:对于物体的平衡状态来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可以被合成为一个等效力,等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原来的多个力的合力。
第三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
第四章: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表示为F = 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第五章: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 同时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第六章:机械能与功率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其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可以表示为E = K + U,其中K为动能,U为势能。
功率:物体做功的速率称为功率,可以表示为P = W / 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时间。
第七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
杠杆:杠杆是由支点、力臂和负力臂组成,可以通过改变力臂和负力臂的长度,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八章:物体的浮力和压力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压力:物体受到的力除以物体受力面积的比值称为压力,可以表示为P = F / A,其中P为压力,F为受到的力,A为受力面积。
第九章: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能量总和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第十章:力学工作和机械能力学功:当一个物体受到力并移动一定距离时,对物体作用的力做的功称为力学功,可以表示为W = Fd,其中W为力学功,F 为力,d为距离。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各章的知识点概述,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进一步提升物理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昌五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
期末测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24分)
1.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滑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来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力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2.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它的:()
A.质量变小,比热容变小,热值变小
B.质量变小,比热容变小,热值不变
C.质量不变,比热容不变,热值变小
D.质量变小,比热容不变,热值不变
3.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夏天路边的石头在太阳底下晒得烫手。
B.水沸腾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C.汽车急刹车时,汽车的制动系统温度升高。
D.将铁块放在火炉中烧红。
4.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B.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C.某学校教学楼中,同时发光的电灯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小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5.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对可能出现
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灯亮,铃一定 B.铃响,灯一定亮
C.灯亮,铃一定不响 D.铃响,灯一定不亮
6.甲、乙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发现甲灯比乙灯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甲灯的电流比乙灯大B.乙灯两端的电压比甲灯低
C.甲灯的额定功率比乙灯大D.乙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甲灯大
7.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R增大2倍 B.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R减小2倍C.当电压为零时,电阻R为零 D.不管电压或电流为多少,电阻的阻值不变8.在图中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L l两端电压的是(〕
9.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1与L2串联,当开关闭合时,一盏灯亮,一盏灯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
11.把标有“36V15W”的甲灯和标有“36V5W”的乙灯串联在电压为36伏的电路中,则()
A. 因为甲灯额定功率较大,所以甲灯较亮
B. 因为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所以一样亮
C. 因为甲灯的电阻较小,所以甲灯较亮
D. 因为乙灯的实际功率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12. 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串联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B.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防触电
C.家里的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D.在卫生间洗手后顺便用湿手按开关
二.填空(30分)
13.水的比热为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电流方向。
__________叫导体;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家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一般是____V,通常情况下它们以_______的连接方式接入电路,用电饭锅煮饭是因为电流具有_____效应,如果你家中的用电器突然全部停止工作,经检查发现是空气开关掉闸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一种即可)
16.滑动变阻器滑动头上有一个铭牌,铭牌上面标有“50Ω 1.2A”字样,其中50Ω表示;1.2A表示。
17.电灯泡上标着“PZ220-40”,这里的“220”表示灯泡的________,“40”表示的是灯泡_______.此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_____A,1度电可供它正常工作_______小时。
18.甲乙两个灯泡上标有“6V 3W”和“3V 1W”的字样,要使他们串联在电路中,若只有一个灯正常发光,则应使______灯正常发光,此时电源电压为______。
若把它们并联,只有一个灯正常发光,,则干路电流为______A。
19.如图所示,电阻R1=R2=4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S1、S2都闭合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此时电路是_____联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
Ω.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Ω,电流表的示数是
______A.
20.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都应预先估计被测量电流或电压的大小,然后选用合适的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则应从电表(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量程起,并采用法来判断被测量值是否大于电表的量程。
21.小名家的电度表上标有“2500R/kwh”字样,当小名家里只有一盏电灯工作时,3min内转盘正好转过5圈,则该灯泡消耗的电能是_____J,它的电功率是_____W。
22.某工厂开发研制了一种高、中、低三档家用电火锅,观察其内部结构发现是由两个相同的发热电阻丝构成.改变档位就是改变电热丝连入电路的方式.研究发现:旋动开关,当转换开关在中档位置时,发热功率为600W,这时只有一个电阻丝连入电路.那么,当转换开关分别处于高、低两档位置时,其发热功率分别为W和W。
23.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冲程是_____冲程;该冲程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22分)
24.图15所示,是家庭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A 是火线,B 是零线,为了用电安全,将插座和电灯及开关接入电路。
25.王强同学在做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两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 二所示。
分析表一数据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分析表二数据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要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5V 小灯泡的电阻(电阻大约在6~ 10Ω之间),刘星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选填“断开”或“闭合”),滑片应移到 (选填“A ”或“B ”)处.
(3)闭合开关后,刘星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完好那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能使小灯泡发光,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刘星将有关数据和现象填在表格里:由此可知,小灯泡在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从表中数据可知,灯丝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电阻变化的本质是灯丝的电阻随_________而增大.
(5)从表中数据可发现小灯泡的亮暗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7.要测一个标有“3.8V ”字样小灯泡的电阻,除电源导线开关外: (1)你选择的仪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3)若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很亮,但随即又熄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24分) 28.如图所示,R 1的电阻为20Ω,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A 的示数为2.7A ,电流表A 1的示数为1.8A 。
求:(1)电源电压;(2)电阻R 2的阻值;
29.某校教学大楼有教室24间,每间教室装有“PZ220-40”白炽灯6只。
(1)求引入大楼照明线中的电流;(2)若平均每日用电3h ,每月以30日计,每月耗电多少度?
30.
(1)热水器中电热丝的电阻:(2)水所吸收的热量[c 水=4.2×103J /(kg·℃)]; (3)热水器的效率.
31.如图14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 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
a 端移动到
b 端,定值电阻R 1两端的电压随滑动变阻器R 2阻值变化的图像如图14乙所示。
问:
(1)当R 2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2)当电压表示数为2V 时,R 1的阻值是多少?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b 端时,电阻R 1的功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