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能人治村_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_卢福营

合集下载

关于基层治理与基层民主的文献综述

关于基层治理与基层民主的文献综述

关于基层民主的文献综述摘要:城乡基层是国家社会管理的最低层次,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社会生活的最初领域。

基层治理的完善和基层民主的实现将直接有助于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文就将对2009年至2010年4月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阐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基层治理基层民主村民自治多元主体基层是在国家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区域。

目前由于研究目的的差异,不同的学者对于基层的外延和内涵理解不尽相同,但是从可操作化的层面来看,普遍的观点认为基层在地域外延和等级层次上是指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庄。

这个区域是国家与社会的“交接区”,国家通过这个“交接区”来达到有效组织和管理社会的目的,这一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也就属于基层政治的范畴。

但是为了梳理方便,本文主要以乡村基层治理和民主作为综述的主线。

一、发展历程由于研究侧重点的差异,不同的学者将基层政治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徐勇从民主发展的特点出发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8年的动员式民主与政治整合时期。

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2009年的参与式民主与政治整合时期。

[1]程又忠和张勇以政府的责任转变为线索将建国以来基层治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主建政时期,主要是指1949年至1957年这段时间。

该时期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建立和巩固民主政权。

第二阶段是政社合一时期,主要是指1958年至1980年这段时间。

该时期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对城乡基层进行强制性整合和控制。

第三阶段是基层自治时期,主要是指1982年至2002年,该时期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实现对基层的有效管理,同时肩负着发展经济的重要责任。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是社会建设与治理时期,政府开始转变职能承担起向基层提供基本服务的责任。

[2][1]徐勇.社会动员、自主参与与政治整合〔J〕.社会科学战线,2009(6)[2]程又中,张勇.城乡基层治理:使之走出困境的政府责任〔J〕.社会主义研究,2009(4)柳红霞和李增元按照我国税费政策的走向阐述了乡村民主的发展。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一、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概述卢作孚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乡村建设理念,包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卢作孚的重要理念之一,他认为农村发展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而是要发展现代的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产业融合,提升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卢作孚还强调了“乡村振兴”理念,他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环境改善等多种手段,实现乡村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繁荣。

卢作孚还非常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他提出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乡村,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卢作孚不仅提出了丰富的乡村建设理念,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他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开展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卢作孚带领当地政府和农民共同推动了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金湖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乡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金湖县还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了土地整治、水域治理等工作,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新时代下,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需要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要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当前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卢作孚的实践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他在金湖县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经济能人村官强村富民

经济能人村官强村富民
上 “ 富” 致 。

业 2 1 年 . 民人 均纯 收入 由过 去 01 农
的 20 5 0元增 加 到 11 . 万元 近两 年 . 张德 华 这样 的村 支 书 像 在各 地农村 已非 常普 遍 改革 开放 以 来 . 随着 大量 农村 劳动 力进 城 务工 经
商 。 级 组 织选 干 部 、 班 子 成 了一 村 配
栏 目信 箱 :6 6 8 3 qt m 4 2 8 7 @q . o

经济能人村官强村富
人 富 了 . 能成 就家 业 : 乡 亲 只 让 们 都 富 了 , 叫干一番 事业 。 才
湖 北 省 钟 祥 市 石 牌 镇 彭 墩 村 党 人达 6 8 3名 . 6 . 10 占 1 %。 8
踏 实谋 发 展 . 其 成长 为农 村基 层 组 使 织 的 中坚力量 之

经济 能人 走上 农村 “ 政治 舞台 ”
是 什 么 吸 引 了经 济 能人 能 够放 下 “ 钱 ” 回乡 当村支 书 ?近 1 赚 而 0年 来 , 多 先 富起 来 的人 . 不 觉 得充 许 并 实 满 足 . 们需 要 通过 带领 身边 人致 他 富来实 现 自我 价值 的二 次 提升 . 需要 更 多 的政 治荣誉 、 社会认 可 来从 精 神
初. 多是个 人 出钱 出资 为村 庄发 展铺 路. 为村 民谋取 福利 。彭墩 村地 处丘 陵 期 以来 单 一 种 植 水 稻 , 源 闲 长 资 置多 、 科技 含量 低 、 产效 益差 。 德 生 张
鸭 、 质 蔬 菜 、 质 林 果 四大 特 色 产 优 优
受访 专 家认 为 . 这既 是 基层 组织 选 人用 人机 制 的一 个创新 . 也是 新农 村 建设 的一种 探 索 应建 立预 防监督 机制 . 引导 村支 书 处理好 带 头致 富 与 村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村治研究”专题--派系竞争:嵌人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基于浙江省四个村的调查与分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村治研究”专题--派系竞争:嵌人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基于浙江省四个村的调查与分

致 了村 民 自治 的形 变 。本 文根 据笔 者在 浙 江省永 康 市 的古村 和花村 、嵊州莲 村 、浦 江郑 村等 四个
村 庄 的调 查 ,对此村 社 会 变 迁 中 出现 的派 系 与派 系竞 争
“ 与人 之 间的关 系是 通过 群体 和组 织 建立 起来 的 。在 西 方 工业 社会 个 人 是通 过 参 加一 个 团 人
州 3 0 3 1 0 6)
( 江 杭 浙
不必 讳 言 ,农 村 社会 成员 派 系化 已经是 一个 不 争 的事实 。派 系和 派系竞 争 正深 刻地 影响着 当 下 中 国农 村 的政 治生 活 ,嵌入 乡村 治理 的实 际运 作 过程 ,构 成为 中 国乡村 治理 的 隐秘 机 制 ,并 导
系具 有 派 系利 益 的表 达与保 护 、公共 参 与的动 员与组 织、公 共权 力 的监督 与制 约等 重要
功 能。 派 系和 派 系竞 争促使 当下 中国农村 社会 结构 发 生根 本 性转 变 ,建构起 一 种 以派 系
为 核 心 , 主 要 按 利 益 关 系 的 大 小 和 紧 密 程 度 向 外 扩 展 的 新 型 差 序 格 局 ,村 庄 公 共 权 力 基 于 派 系 关 系进 行 配 置 , 村 民 自治 的 运 作 发 生 了 多 方 面 的 形 变 。
关键 词 :派 系竞 争 ; 乡村 治理 ;村 民 自治 中 图分类 号 : 9 2 8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2 75 3 (0 1 0 —0 90 C 1.2 A 0 5 -8 3 2 1 )80 6 .8
收 稿 日期 :2 1 - —8 0 10 1 4
・ 本 文 系 国 家 重 点 招 标 课 题 “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基 于 农 民 思 想 变 迁 的 农 村 和 谐 有 序 发 展 研 究 ” ( 目编 号 中 项

乡村治理中的能人政治模式

乡村治理中的能人政治模式

乡村治理中的能人政治模式南刚志",季丽新#$"%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大庆"&’(((;#%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摘要:具有较强经济能力的人成为乡村治理的核心人物,形成能人政治模式。

能人治理的出现是国家威权政治制度在乡村的辐射,是乡村传统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向民主法理型政治体制转变的过渡阶段。

它一方面推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乡村社会的进步,能人治理模式必将向法理型治理模式转化。

关键词:乡村治理;能人治理模式;法理型治理模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一0恩格斯指出,任何—项历史事变都是合力的结果。

这对于我们研究乡村体制的过渡形式,即能人政治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乡村经济变革是能人政治形成的经济前提。

在乡村,先行一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身份自由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

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市场经济获得了蓬勃发展。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批有知识、有魄力、有眼光的经济能人活跃在经济的各个领域,迅速聚敛财富,脱颖而出。

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民公社时期,是无法想象的。

#%国家政治体制的变迁是能人政治形成的政治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移植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与此相适应,在政治上建立了极权政治体制。

主要表现为:党的一元化领导;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国家权威的合法性来自于个人的魅力和能力;实行自上而下的广泛社会动员等。

这一政治模式为实现赶超型现代化战略,迅速动员社会资源做出了贡献,但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抑制了社会的自主性。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乡村干部是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意志的政治典型,经济能人的崛起是不可能的。

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竞争

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竞争

中国农村观察2000.3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竞争孙琼欢 卢福营(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中的 派系竞争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派系竞争的特点;∀ 派系竞争的积极意义;#引导派系竞争趋利避害,走向规范。

关键词:农村基层 政治 派系竞争80年代以来,农民阶级在改革发展中发生了急剧的分化,过去那种均质同构的农村社会逐渐为异质性社会所取代。

随着农村社会异质性的增强,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 派系。

不同派系的农民相互竞争和博奕,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政治风景线。

一所谓 派系,在本文中是指人们以特定的关系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

在当今中国农村,联结派系的既可以是血缘、业缘、地缘等传统因素,也可以是利益、文化背景甚至人的性格等因素。

各种因素在派系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客观差异,但在当下经济导向型的村社区中,利益无疑是派系的最终诉求和终极定位。

伴随派系应运而生的派系竞争,实质是以派系为组织依托,旨在改革现存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集团性竞争行为。

它具有以下特点:1 低烈度性。

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派系成员相当不稳定,他们对所生派系只存在某种意向性倾向,其实际的行为指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的估算。

当预期成本大于预期收益时,该派系成员就会四散,这使派系竞争保持在较低烈度范围内。

2 间歇性。

农村派系竞争往往凸现于社区出现大的利益分配及权力调整的非常时期,平时派系竞争则只是一股潜在的暗流。

况且,村民的 务实理性主义及现行政策的经济性导向必然会促使村民把脱贫致富放在首位,从而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派系竞争呈现 凸现∃退隐∃凸现的间歇性特征。

3 地域性。

农村派系成员往往生活在同一乡村社区,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习俗、信仰等。

致使派系竞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从竞争主体看,主要是同一村社村民之间的竞争;从客体看,主要是针对村社区公共权力资源的竞争;从竞争场所看,派系竞争活动主要在村社区这一地域性空间内展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2•【字号】杭政办函[2012]291号•【施行日期】201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杭政办函〔2012〕29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经杭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评审,共评出杭州市第十九届(2010-201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作品80项,其中《文人门派传承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等5项优秀成果获一等奖,《本体知识:教育的认知盲区和操作误区》等25项优秀成果获二等奖,《中共杭州历史要览》等50项优秀成果获三等奖。

为促进优秀成果转化利用,在全市形成哲学社会科学调研、应用、创新氛围,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杭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公布如下(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一、一等奖1.《文人门派传承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论文),刘克敌(杭州师范大学)。

2.《从淮夷族群到编户齐民--周代淮水流域族群冲突的地理学观察》(专著),朱继平(杭州师范大学)。

3.《南宋全史(一、二)》(专著),何忠礼(杭州市岳飞研究会)。

4.《传统与现代的交锋: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实践表达》(专著),容中逵(杭州师范大学)。

5.《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型与路径依赖》(论文),黄俊尧(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二、二等奖1.《本体知识:教育的认知盲区和操作误区》(论文),丁峻(杭州师范大学)。

2.《学生健康素质评价指标、方法与策略研究》(研究报告),王小合、曹承建、范亚峰等(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形式化民主: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再认识——以浙东A村为例

形式化民主: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再认识——以浙东A村为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33期)2018(1)J o u r n a l o fH u a z h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㊀㊀收稿日期:2017 04 13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14J Z D 030).作者简介:冷㊀波(1991G),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㊁乡村治理.形式化民主: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再认识以浙东A 村为例冷㊀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摘㊀要㊀富人治村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样态,对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影响.浙东A村的经验表明,在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过程中,村庄政治朝着寡头化的方向演变.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是形式化民主,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金钱化㊁民主过程程序化和民主治理私人化.形式化民主是由民主政治法制化㊁参政资格经济化和政府与资本结盟共同塑造的.形式化民主不符合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并造成基层民主萎缩㊁基层政权合法性受损,村庄的公平正义被破坏㊁村庄矛盾增多,最终导致村庄发展不可持续.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不能脱离群众,要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关键词㊀村民自治;富人治村;形式民主;政治平等;人民民主中图分类号:D63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8 3456(2018)01 0106 07D O I 编码:10.13300/j .c n k i .h n w k x b .2018.01.013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分化,中央 双强双带 方针的推行以及 三个代表 的出台,大量的富人精英入党参政当选为村干部.目前富人治村在全国各地农村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尤其以江浙沿海发达地区最为明显.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目前全省2/3以上的村由企业家㊁工商户㊁养殖户等先富起来的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其中不乏资产过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者,被称作 老板村官[1].富人治村改变了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对富人治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富人治村有利于推动村民自治建设和基层民主发展.卢福营认为富人治村是农村新兴经济精英的社会责任和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形成的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民主 权威政治㊁经济能人主导的多元精英治理结构㊁精英主导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的精英 群众自治[2].徐勇认为在富人治理下的社区有可能比其他社区更快地实现向法治型治理模式的转换[3].胡序杭认为富人争当村官,对村级权力结构合法性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具有积极效应[4].既有研究从不同方面对富人治村的民主功能进行了阐释,给予笔者很多启发.但是既有研究对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的认识还有所不足,未能清晰地辨明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从表面来看,富人治村能够通过海选提高村级权力的合法性,能够率先推行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依法治村,也能够调动村庄各种精英和群众广泛参与村庄自治,从而迅速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但是从实质来看,村级权力合法性来自选票,选民只对选票背后的利益感兴趣而不关心选票的政治权利;富人村干部垄断了村庄政治,将民主制度的运行变成了形式化的过程,不需要听取其他人的意见;精英 群众自治的实质是精英治理,群众是依附性的或者是被排斥的,民主治理是私人化的.富人治村下的民主实践是以富人的 私人道德 为基础的,不符合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真正的民主应该是村民能够平等而广泛地参与村庄政治.本文主要阐释形式化民主的表现㊁形成机制和后果,通过辨明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进一步讨论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前景.701第1期冷㊀波:形式化民主: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再认识 以浙东A村为例本文的经验材料来自笔者及研究团队于2017年3月份在浙东A村20天的田野调研.A村是一个自然村构成的行政村,全村共有262户,总人口748人,耕地面积410亩,山林面积1985亩.A 村是一个较为偏远的村庄,集体经济全靠国家征地提成,没有持续的集体收入.村里办厂年产值上亿元的有1~2户,年产值千万元的有10户左右,还有5~6户年产值百万元的小作坊,其余基本上是工薪阶层.村庄经济社会分化较大,属于典型的富人治村模式.2005年换届选举发生了激烈的派性斗争,现任村书记成功上台,此后村主职干部一直稳定,村副职干部变动也不大.村书记是村子最有钱的人,村班子都是他的人或者是听他话的人,其他精英试图挑战都以失败告终,村庄形成了一派独大的富人治村模式.当地政府对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一直高度关注,搞了很多创建工作,提供了一个透视富人治村民主实践的窗口.㊀㊀一㊁形式化民主的主要表现㊀㊀A村所在的地方政府为了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制定了一套村级权力清单.村级权力清单的目标:一是通过运行过程的程序信息透明㊁公开和可问责实现对村干部权力约束和规范;二是通过权力分散和权力下放打破村民参与公共生活和参政议政的制度性障碍.村级权力清单实行了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村级财务管理规范了,村干部也不敢贪污村集体财产了,村民参政议政的制度性障碍也扫清了.但是基层民主依然摆脱不了形式化的问题,民主制度反而会进一步被少数精英所吸纳和利用.所谓形式化民主是指基层民主被村庄少数精英所主导,广大村民只是民主外衣下的依附者㊁边缘者和无关者.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金钱化,民主过程程序化和民主治理私人化.1.民主选举金钱化民主选举金钱化是指竞选人通过贿选的方式获取村干部职位,在竞选中取决定作用的要素往往是贿选金额的高低.虽然当地选举表现为村干部高竞争性和村民高参与率,但是民主选举是金钱运作的逻辑.富人竞选村干部是为了获取物质性报酬㊁政治性报酬和社会性报酬,他们为了拉票往往会进行贿选.村民之间的权力博弈并不是基于村庄公共利益,而是基于选举本身的一次性收益,即选票的价值.由于富人有着稳定的利益预期,他们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竞选村干部,选举才会越来越金钱化,中下层村民对贿选持支持或者无奈态度.很多人认为,富人有钱给大家分点福利是应当的,并且是分得越多越好.选举越激烈,选票越值钱,村民选举的热情越高涨.选举要是不激烈,村民就得不到好处,有的人会罢选或者鼓动富人出来竞选.民主选举的合法性表现为谁的票多谁就具有合法性,而选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金钱投入的多少.选票被货币化㊁利益化,失去了民主本来的含义.2005年换届选举时,村里的一个富人通过贿选打败了为村庄发展而且威望很高的村主任,成功当选为村主任并控制了村班子.这个富人竞选村干部并不是为了村庄发展,而是为了疏通政治关系扩大自己的经济业务,如今他的工厂成为全村最大的工厂.2014年村里反对派终于推选出了一个富人竞选村主任,这个富人精心准备了6年,家家户户攀关系,但是由于自己堂侄子家族的选票被收买了,最终以20票惜败.由于富人竞选村干部抱着金钱投资的态度,因而在竞选团队内部也常常出现 背叛 抛弃 倒戈 等现象,一个竞选团队的成员在下一次竞选中可以毫无道德压力地加入到对手的团队,即使是落选的一方也不会去揭发对方贿选,这就是富人竞选村干部的务实精神和金钱逻辑.村民对民主选举也是利益倾向的,谁给的好处多就选谁,没有什么兄弟朋友之情可言,更不考虑村庄发展建设.可见,村庄的民主选举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政治,村干部也是通过金钱运作产生的.2.民主过程程序化民主过程程序化是指通过程序设计保证权力行使过程的民主,只要权力行使按照程序进行,权力行使过程就是民主的和有效的.按照A村的权力清单,村庄重大事务都要严格遵循 五议决策法 ,即村党组织提议㊁两委联席会议商议㊁党员大会审议㊁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和村两委实施决议并接受群众评议,村监会全程监督. 五议决策法 包含了村庄权力的所有参与主体,各主体在拥有主体性的前提下完成程序才算是过程民主.然而参与主体是依附于富人村干部的,程序沦为服务富人村干部的工具,民主过程的程序化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虽然程序要求信息透明㊁公开和可问责,但是富人干部㊀㊀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33期)801和其他人形成了共谋.只要有会议文本记录,达到会议生效的人数和签名等程序要求,会议过程就是民主的.程序能否有效全看富人村干部的意愿和能力,跟其他人没有关系.程序都被富人村干部所掌控,没有实质民主可言,而富人村干部可以通过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利用程序谋利或者实现程序合法性.A村是一派当权,民主过程十分规范,民主决策也十分高效.根据村级权力清单,村民代表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所作决定应经到会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半数同意,村监会成员列席.只要控制了村民代表,民主过程的程序化就比较容易了.A村共有41名村民代表,经过访谈摸排,村民代表中的自己人有19人㊁中间派18人㊁对立面4人.富人村干部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进而达到控制村民代表的目的.自己人是富人村干部的铁票,一般通过长期的利益连带维持关系.富人村干部一般会对中间派进行威逼利诱,尽量拉拢他们.而对对立面则会进行打压和排斥,例如不通知他们开会.A村的富人村干部成功地控制了村民代表,权力行使十分便捷.村监会成员表示村监会只是一个牌子,搞搞形式,发挥不了作用.村民代表不管有没有意见,都得表决通过,反对也无效.笔者参加过几次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全由富人村干部主导,村民代表只负责签字就行,村民代表不仅代表不了自己更代表不了村民.3.民主治理私人化虽然富人村干部能够使用私人资源给村民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但是长期来看,富人治村是 私人治理 [5]逻辑.富人使用私人资源进行治理,不是为了提升村庄公共利益,而是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导致村庄治理公共性萎缩.富人村干部通过 假私济公 垄断了村庄治理权威,进而以民主的名义干着 以公济私 的勾当.富人治村是有治理主体无治理行为,村庄治理实行政治与行政分离.A村书记长年忙于自己的企业,在村庄实行 代理式 治理.村书记是 政务官 ,负责向上跑关系㊁制定村庄利益分配的规则和实施利益分配;其余村干部和外聘人员是 事务官 ,负责执行上级政府的政策和村书记的施政意图.A村书记凭借私人强大的资源和能力为村庄做了不少事,每年还自掏十几万元补贴村务开支.村书记的治村行为看似为村民做好事,结果是村庄治理全由他做主,与村民无关.从A村的治理实践来看,富人治村的 私人治理 表现为公共利益分配的私人化和治理手段的策略主义.村书记利用关系争取的项目一般是承包给自己人,征地拆迁中的土地清表㊁填方等有灰色利益的工作也给自己人.在宅基地㊁厂房等公共资源的指标分配中,村书记也会向支持自己的团队倾斜.当 事务官 解决不了村庄矛盾纠纷或者钉子户时,村书记一般采取金钱收买和黑灰势力摆平等治理手段.可见,不管是公共利益分配还是公共事务治理,富人村干部都没有动员群众民主协商,而是依靠个人意志和能力解决.总之,富人村干部通过金钱投资获取村庄公共权力,化公共资源为私人资源,将村庄治理变成私人治理.村民被富人村干部吸纳或者排斥从而实质上退出村庄治理,民主治理日益 去公共性 .㊀㊀二㊁形式化民主的形成机制㊀㊀富人治村作为一种精英政治实践,无论提倡与否,都对基层政治具有重要影响.光对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进行价值判断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形式化民主的形成机制,这样才能深化对基层民主实践的认识.A村作为富人治村的典型村庄,基层民主形式化现象也很凸显.民主政治法制化改变了村级权力合法性的来源方式,进而改变了基层民主的性质,为富人参政提供了法律依据.村庄明显的经济分层为富人参政提供了社会基础,富人通过参政资格经济化垄断了村庄民主政治.在结果导向的治理逻辑下,利益密集型地区的乡镇更愿意和富人结盟,以完成上级的行政任务.1.民主政治法制化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法律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村民自治被学界当作中国民主政治的演习,而90年代在农村实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被学界称为实现中国民主的重要举措.在国内学术界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政府也更加注重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朝着法制化的方向转变.在民主政治法制化的话语下,实行依法治901第1期冷㊀波:形式化民主: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再认识 以浙东A村为例国㊁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也成为国家治理的方向,建设法治国家的核心是 有法可依㊁有法必依㊁执法必严㊁违法必究 .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上到国家下到基层甚至村庄都在进行法制建设和推行治理现代化.在实践中,依法治理就演变为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一切按照既定的法律㊁规章和制度机械式地运作,实现治理的规范化㊁程序化[6].基层民主政治的法制化改变了村级权力合法性的来源方式,村级权力合法性注重的是形式合法性.中国传统基层政治人物的产生方式是推荐制度,后来的干部选拔方式也是选拔和培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他们是道义政治的代表.浙江农村的民主选举搞得比较早,1986年A村就开始试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干部是通过海选民主产生的.民主选举的干部选拔体制,没有为竞选者设立任何门槛,不管你的能力㊁德行以及威望如何,只要能获得大多数选票就能当选,实质上是一种 唯票制 [7].法律主义民主理论注重的是程序性的选举,民主选举变成民主投票,选票成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唯票制 的民主选举形式为富人治村提供了合法性渠道.富人有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他们能够通过贿选的方式拉到选票进而转化为政治资本,所以 唯票制 的民主选举容易演变为金钱政治.虽然富人村干部会贿选,但是 唯票制 的民主选举形式赋予了他们主政的合法律性,富人权力的合法性与其说来自选民不如说来自金钱投资.在金钱政治的逻辑下,村民自治下的民主政治很容易成为寡头政治.实质民主对底层是有利的,而形式民主对富人是有利的.民主政治法制化不仅在选举上有利于富人而且在治理上也有利于富人.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具有规范化㊁科学化㊁正式化㊁制度化等特征的现代公共规则是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A村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依法治村,并制定了一套村级权力清单.民主选举只是解决了选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民主决策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问题.因此,A村所在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建设,实现过程民主和治理民主.跟民主选举的思路一样,过程民主和治理民主也是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实现的.以前只是程序性选举,现在是程序性治理,按照程序行使权力成为民主治理的唯一标准.程序能够规范村干部的权力行为,但是并不能实现群众平等地参与民主政治.程序民主反而会成为富人村干部的民主外衣,进一步强化了富人村干部的政治优势.法律主义民主不关注主体的起点平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基层民主建设,反而会造成寡头政治.2.参政资格经济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职业和收入出现分化,导致村庄经济社会分层比较凸显.A村所在的沿海发达地区工商业比较发达,私人企业发展较早,市场机会很多.一些头脑灵活㊁视野开阔㊁运气较好的农民通过经商办企业脱离农业变成老板,个人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抓住机遇的毕竟是少数人,村里的老板不多,大多农民还是靠务工维持生计.综合职业和家庭收入,可以将村民分为五大阶层:①大资产阶层,主要是办厂经商达到一定规模,家庭年收入上百万元,占到5%;②小资产阶层,主要是在村开小作坊或者小工厂的,家庭年收入30万元以上,占到10%;③有技术的㊁做管理的高级劳动力或者个体户,家庭年收入10~20万元,占到15%;④普通工薪阶层,主要是在乡镇或者村庄做普工的劳动力,家庭年收入5~10万元,占到60%;⑤底层,主要是劳动能力不强的老人㊁有病有残的人或者懒汉等,占到10%.村庄的阶层分化消解了传统乡土社会的文化网络,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的交往模式变成了以阶层和圈子为主的交往模式.这为富人突破血缘结构的限制,通过竞争性选举登上村庄政治舞台提供了可能性.在富人治村的实践中,村庄民主政治与经济社会分层是密切关联的.从A村的富人治村实践来看,村组干部主要是①类㊁②类和③类的村庄经济精英,主要村干部如书记则是年收入千万元以上的①类经济精英.而占村庄多数的④类和⑤类村民基本上被排斥在村庄政治之外,他们成为消极的政治力量和被动的治理对象.村庄经济分层导致了政治分层,富人村干部会进一步利用个人的经济资源来强化自己的政治社会权威,使得经济条件成为一种参政资格.富人村干部将个人的经济资源转化为 炫耀性消费 和 亏钱式治理 ,提高了村庄政治参与门槛,从而将大多数的村民排除出了村干部的竞争圈之外.A村书记作为村里最有钱的人,房子车子都是很豪华的,而且人情酒席也会有各地老㊀㊀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33期)板和地方政府官员来捧场. 炫耀性消费 既展现了村书记在村庄高傲的政治地位,也展现了村书记强大的政治社会资本.这些政治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进而为村庄争取更多的治理资源.除此之外,村书记还会 以私济公 支持村庄建设㊁补贴村务开支和发放村庄福利等.在村庄公益事业建设中,他每次都带头捐款,并且捐的最多;同时他每年还会自掏腰包十几万元用于补贴村务开支和发放村庄福利. 亏钱 成为治理的手段,也成为政治道德话语.敢于为村庄亏钱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亏不起的人没有资格当村干部.在经济社会分化巨大的村庄中,个人的经济实力被建构为参与村庄政治的最基本条件.富人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化社会活动能力为政治竞争力,并辅以一定的伦理道义来建构主政的合法性.富人村干部通过 无私奉献 展示出来的责任感与道德感,对大多数村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富人有意识地将参政资格经济化,普通村民也形成了政治认同.民主政治成为富人的专有权利,而普通村民有意无意地被排斥出村庄政治.经济实力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意义范畴,还几乎成为衡量一切社会评价的标准.比如,富人才有资格参政,才有社会地位,才有道德话语权;穷人没有政治能力和资格,没有社会地位,甚至没有道德话语权.在经济分化的村庄, 穷 是被人看不起的,自己家里都管不好,哪有能力管好村里的事情.富人村干部的绝对政治权威和村民的集体政治失语,构成了村庄民主政治的一体两面,反映了基层民主的萎缩.3.政府与资本结盟富人治村现象的形成与政府的治理意图是分不开的.A村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是当地政府的主要目标,同时稳定也是政府重点关心的问题.当地经济以工商业为主,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治理能力都很强大.但是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很多发展中的矛盾,比如征地拆迁的顺利推进㊁摆平钉子户和缠访户等.这些复杂的任务光靠乡镇干部是完成不了的,乡镇需要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乡镇处于压力型体制的末端,要积极地完成上级的行政任务,而这些任务需要分解到村级组织,因此政府需要一个团结稳定且能力强的村级组织.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乡镇既需要村干部发挥 双强双带 ①的作用,也需要村干部摆平钉子户,完成基层治理任务.富人能够利用个人的经济资源解决村庄治理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跑项目和个人投钱为村庄提供公共品建设;富人能够通过招商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推动村庄经济发展,为村民致富创造经济空间.另外,富人能够凭借个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本摆平钉子户,帮助乡镇顺利推进工作.首先,富人跟很多村民有产业关联和经济利益关联②,他们可以凭借社会关系网络威胁和孤立钉子户;其次,富人有经济实力和权威,他们能够通过金钱抹平钉子户,得了好处的钉子户也会给他们面子;再次,富人还可以动用黑灰势力对钉子户进行威慑和恐吓.一方面,富人致富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人脉关系广,还能掌控一些黑灰势力;另一方面,富人致富需要依靠政府,政府能够抓住富人的把柄,比如查厂房违建㊁偷税漏税㊁安全生产等.富人本身具有很强的能力,政府也能够较好地控制他们,政府与资本结盟就顺理成章了.政府很乐意看到富人当选为村干部,因而富人先天地具备了参与村庄政治的合法性.在政府倡导和农民期待之下,当地进行了富人治村的实践,竞争性选举为富人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合法性的渠道,而乡镇对富人的贿选行为也是消极应对的.不过当地的派性斗争很激烈,村庄呈现为竞争分裂型的精英结构[8],富人治村容易出现村班子不团结的现象.村班子不团结会增加治理的成本,也会造成治理的低效,乡镇为了迅速地完成上级任务必须要整合村班子.在A村所在的地区,上级政府为了实现村级组织的民主治理,通过制定村级权力清单激活复杂的村民自治制度,以此规范和制衡村干部的权力.虽然复杂制度为村民提供了参与村庄政治的更多空间,但是这些制度不仅被富人所把持,还激化了村庄的派性斗争.为了降低基层治理成本和提高治011①②即 个人致富能力强,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 和 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村民大部分是工薪阶层,他们要么在当地的工厂上班,要么在村中富人的工厂上班,富人村干部的社会资本网络很广,能够影响村民或者其亲属的饭碗.。

把握农村基层治理新趋向

把握农村基层治理新趋向

把握农村基层治理新趋向作者:卢福营,王子豪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9期卢福营,王子豪从治理生态学看,治理方式与治理环境相关。

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国家的农村基层治理政策及时进行了调整,为农村基层治理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正推动着工业社会向网络社会迈进,不仅创新了农村基层治理新的技术条件,也变革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

总之,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国家政策的时代性调整、新科技的进步三大因素重构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环境,决定了农村基层治理发展的基本趋向。

从管理转向有效治理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治理的重心在于以民主为取向的制度建设,建构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形态,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迅速发展。

但是,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村民自治制度逐渐呈现出某些不适应,出现了特殊的“制度空转”,治理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呈现出来。

针对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低效或无效问题,中央逐渐转变了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策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探索不同情况下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强调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将新农村建设方针中的“管理民主”转换为“治理有效”。

这意味着农村基层治理将由形式划一的制度管理转向因地制宜的有效治理。

从管控转向提供全面服务长期以来,农村基层治理主要被定位于社会管控。

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的村民自治,虽然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但村民自治被视为农村基层治理领域的“放权”式改革,旨在通过下放村务决策管理权力调动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促进基层民主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定位,村民自治重在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管理”,忽略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了村民自治“三个自我”不同步的发展格局,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功能的全面发挥。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柳夫子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柳夫子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柳夫子一、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1.1 乡村建设的背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发展迅猛,但乡村地区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流失、资源匮乏、产业落后等。

卢作孚作为中国农村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提出了一系列乡村建设的理念。

1.2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概述卢作孚主张乡村建设应该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的潜力,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

他提出了“农业立国”、“农村振兴”和“乡村产业化”的观点,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二、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的现实意义2.1 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化,可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2.2 解决农村人口流失问题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口流失问题,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去城市工作。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他们留在乡村,减少人口流失。

2.3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乡村地区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强调乡村产业化,可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4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的核心之一。

通过发展乡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结语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为中国农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化,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解决人口流失问题,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些都对于实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贯彻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为中国的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调查

“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调查

“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
山市岱西镇调查
卢福营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中国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乡政村治”新体制取得了卓越的乡村治理绩效.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需求和新矛盾使得乡村治理与和谐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2007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回应农村社会发展新需求,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构了以“协同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服务机制.同时,这一机制创新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卢福营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杭州 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C916
【相关文献】
1.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建设研究——来自云南4县8镇18村的调查 [J], 彭云;杨永建;李皎;潘启云;李业荣;田东林
2.优化休闲渔业的对策研究--以舟山市岱东镇为例 [J], 王晓燕
3.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渔农村成人龋齿调查 [J], 陈卫东;马进胜;吴宽斌
4.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舟山市餐饮服务业油烟管理办法(试行)》 [J],
5.新型城镇化中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入服务及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基于浙江省武义县桐琴镇的调查 [J], 鲁可荣;周洁;刘红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村委会选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转换--以浙江省昌镇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村委会选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转换--以浙江省昌镇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村委会选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转换--以浙江省昌镇村委会选举
为个案
吴萍;卢福营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8)006
【摘要】文章通过对一个镇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个案考察,分析了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实现的由以往的选举操纵者到现在的选举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转换,探讨了乡镇政府实现角色转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相关思考.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吴萍;卢福营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村委会选举中的派系竞争策略——以浙江省T村村委会选举为例 [J], 孙琼欢
2.新《村组法》下我国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凸显的新问题及对策——以西安市第八次村委会选举为例 [J], 钟海
3.村委会选举调查报告--以西峰区董志镇冯堡村留守村民参与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 [J], 曹建章
4.半竞争性选举、权力继替与基层非正式治理--以江西W村第九届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J], 尹利民;刘承贵
5.村委会选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转换——以浙江省昌镇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J], 吴萍;卢福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共同体重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共同体重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共同体重构
卢福营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2()6
【摘要】伴随着村庄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农村的村庄治理共同体先后经历了家族治理共同体、单位治理共同体、自治性行政共同体等不同形态,乡村振兴将推动村庄治理共同体的重构。

乡村振兴是一个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项目链接多方资源共用的社会建设工程,势必推动村庄经济社会的开放化、多元化,不仅要求村庄治理共同体的重构,而且决定了新型村庄治理共同体是一种包容性治理共同体。

新型村庄治理共同体的包容性突出表现在:(1)以地方党政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共治性;(2)以村级组织和村民(社员)为基础,多方力量内外联结的开放性;(3)以利益为导向,全体村民和所有相关者分享收益的共享性。

推动村庄治理从封闭、单一的传统“在籍治理”转向开放、包容的新型“在地治理”势在必行。

【总页数】8页(P146-153)
【作者】卢福营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弱化与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性研究
2.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回归与乡村治理格局重构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有效性
——基于皖南四个村庄的实地调查4.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空心化"村庄治理的逻辑转换5.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党建与村庄治理共同体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集体工业发达背景下的村治──以浙江省绍兴县友谊村为个案

集体工业发达背景下的村治──以浙江省绍兴县友谊村为个案

集体工业发达背景下的村治──以浙江省绍兴县友谊村为个案卢福营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经济是影响村治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进行分析,指出集体工业经济发达背景下的村治具有以下特点:(1)企业组织在工业化中崛起并成为村治的重要依托;(2)社区的组织化程度和凝聚力在再集体化中大为增强;(3)村治运作得到集体经济能力的有力支撑;(4)社区整合引入了充满经济色彩的新范式;(5)物质报偿成为社区公共管理的主要方式;(6)村民参与以“动员式”为主等。

并提出了若干由调查引发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卢福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22
【相关文献】
1.全球乡村治理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的个案分析 [J], 周运清;王培刚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困境分析——以甘肃省清水县土门乡新义村为个案[J], 刘瑞兰
3.城镇化背景下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路径选择——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J], 钱小曼
4."强镇扩权"背景下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基于成都市黄龙溪镇的个案研究 [J], 吴建瓴;贾海刚
5.个私经济发达背景下的能人型村治——以浙江省东阳市白坦一村为例 [J], 卢福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村民自治:应该跨越“干部支配型”阶段

村民自治:应该跨越“干部支配型”阶段

村民自治:应该跨越“干部支配型”阶段
卢福营
【期刊名称】《资料通讯》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从本质上讲,村民自治就是由村民自己管理本村事务。

但从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轨迹看,村民自治将大致经历干部支配型——能人主导型——群众自治型三个阶段。

实证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村大多数村庄的村民自治仍处在干部支配型治理阶段。

'干部支配型'村民自治,'实际上属于一种(地方)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卢福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
【相关文献】
1.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跨越的理性思考 [J], 梁丹
2.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赴京新疆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荟萃 [J],
3.我国不可能跨越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 [J], 尚启君
4.我国能否跨越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 [J], 尚启君
5.新任领导干部如何跨越“低产阶段” [J], 邴旭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乡村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下,我们可以从他的理念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推动我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卢作孚强调以农为本,注重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他认为乡村的发展必须立足农业,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和优势。

他在乡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当地的农田、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这一理念对于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坚持以农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推动整个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卢作孚强调人文关怀,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

他认为乡村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

他非常注重乡村的教育和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他的领导下,闽南师范学校在乡村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教育工作者,提高了乡村教育的水平。

这一理念对于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乡村的文化传承,加强乡村的教育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农民,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

卢作孚还强调乡村的社会组织建设。

他在乡村建设中积极引入合作社模式,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

他还大力推动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一理念对于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推动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提升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要加强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和实践经验在新时代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坚持以农为本,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注重乡村文化传承,提高农民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全面发展乡村经济、社会、文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社会,推动我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论能人治理型村庄的领导体制--以浙江省两个能人治理型村庄为例

论能人治理型村庄的领导体制--以浙江省两个能人治理型村庄为例

论能人治理型村庄的领导体制--以浙江省两个能人治理型村庄
为例
卢福营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能人治理是一种独特的村庄治理类型.A、B两村均由经济能人主导村治,村级组织一体化,统一在党组织特别是在党支部书记的主导下共同实施对村庄的治理,属典型的能人治理.但具体的领导体制模式有差异:A村实行集中决策、分权管理;B村为集权统一型.两村领导体制的实际运作明显偏离了国家制度安排:(1)领导集团的结构与功能改变;(2)领导集团的内部关系和运作方式变异.因此,应该理性地认识人民公社制度对农村治理的影响,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以"适应性"为标准评价实践中的村庄领导集团模式,根据治理绩效认识领导体制的实际运作与制度的偏离.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卢福营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
【相关文献】
1.论能人治理型村庄公共政治生活中的非治理精英 [J], 裘斌;诸凤娟
2.论能人治理型村庄的政治信任基础 [J], 裘斌
3.从“内向型治理”到“外向型治理”:资源变迁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基于村庄主位视角的考察 [J], 谢小芹;简小鹰
4.能人型村庄治理模式的权力结构分析——以浙江省金村为个案 [J], 戴冰洁
5.能人治理: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浙江省两个村庄发展的比较 [J], 戴冰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 过程 , 由此形成 了 中国独特 的 乡绅治理 体制 "
权 力体 系中 , 王朝行使行政权 , 农 民行使 自治 权 , 权 力主体分别 为阶 级利 益根 本 对 立 的不 同阶 级 " 事
实上 , 行政权和 自治权只是掌握 在 占统治地位 的地
主阶级 的 不 同成 员手 里 " ¼ 实质 是 由地 方 上 的 少 数上层人士 实行 地方治理 , 广大农民 不可能 享有 自
治的权利 " 乡村 主要 由 / 亦官亦 民 0的 乡绅 治理 , 乡
绅治村得到 官府 的认 府交办 的任 务 , 如税赋 和教 化 "这 是一种 官绅结合 !/ 官督绅办 0的体 制 "
其三 , 乡绅 的 治村 权 来 自国 家 " 中 国古 代 的
民 (主要是 上层 )推 选 或在 乡民 中遴 选 的 , 但 必须 经 官府认可 "换 句话 说 , 乡绅 作 为 村 庄领 袖 的治
在 这种 制度架 构 下 , 乡村 能 人在 乡村 治理 中具 有 重要 的地位 , 实 质是一 种能 人政 治形式 " 宏 观地看 , 传 统 中国 的 乡绅 治 村具 有 如 下 重
的进 一 步 成 长产 生 了深 刻影 响 :其 一 , / 经 济 能人 治村 0是 一 种 民
主基 础 上 的权 威 政 治 ) / 民 主 一 权 威 0 政 治 , 是 对 传 统 的 / 乡村
能人 政 治 0)
乡绅 治 理 的传 承 和 超 越 , 创 造 了 乡村 能 人 政 治 的
新 模 式 " 其 二 , / 经 济 能 人 治 村 0是 一 种 经 济 能人 主 导 的 多元 精 英 治理 结 构 , 突破 了人 民公 社 那种 一元 集权 治 理模 式 , 实现 了农 村 基 层 社 区管 理 模 式 的创 新 " 其 三 , / 经 济 能 人 治 村 0是 一 种 精
现 其治 理过程 , 实行 费孝 通 所 说 的 / 双轨 政 治 0 ¹ " 传 统 乡村治 理 的一 个 重要 特 点 是皇 权 止达 于 县 "
方之 间的缓 冲阶层 " 0»
其二 , 乡绅治村是 一种 地方 自治形 式 " 中 国历 史上的 乡绅治村 是一种带有地方 自治 性 的村 自治 , 这是在国家与地 方 分权 背景 下 的一 种 乡村 治理 体
村 经济 社 会 的发 展 与 分化 , 村 庄 治 理 模 式 将 呈 现 出 多 元 化 的 发 展 格 局 , / 经 济 能 人 治村 0则
成 为其 中的 一种 选 择 " 在 一 些 非农 经 济相 对 发 达 的 农 村 地 区 , 它 已经成 为村 庄 治 理 的 一 种
基本趋向 "
[关键 词 2 经 济能人 治村
且会 对村 庄公 共权 力运 作和 农村基 层社 区 管理 的 进一 步成 长 产 生深 刻 影 响 "从 一 定 意 义 上说 , 它 突破 了 中国 乡村政 治 形 式 , 是 农 村基 层 社 区 管 理 的创 新 "
理 模式 " 由于受 传 统 价 值 观 念 等 因 素 的 影响 , 经 济能人 特别 是其 中 的私营 企业 主 因其特 殊 的社会
[摘
要 82 0 世纪8 0
年代 以 来 , 随 着 农 村 经 济 的 改 革 与发 展 ,
大批 经济 能 人在 中 国农 村迅 速 崛起 " 他 们 积 极 介 入 农 村 基 层 政
治 生 活 , 甚 至 主政 村 庄 治 理 , 形 成 了独 特 的 / 经 济 能 人 治 村 0现 象 " / 经 济 能人 治 村 0对 村 庄公 共 权 力 运 作 和 农 村 基 层 社 区管 理
制 " 在这种 乡村 治理 体 制下 , 自治 的 主体 是 村 , 而
不是村民 "尽管 古代 中 国 乡村 权 力体 系具 有行 政
权 与 自治权 的二 元性特征 , 但 这并 非意味 着在 乡村
国家 的正式政 权 机 构 只 设在 县一 级 , 县 以 下设 置 相 应 的组 织 与管 理 机 构 , 承担 户籍 !税赋 !治安 及 教 化 的责任 " 由本 地 有 能 力 !有权 威 的 乡绅 担 任 乡里组 织领 袖 , 协 助 官府办理 乡里 事 务 , 实行 官僚 体 制下 的 乡村 自治 " 然 而 , / 乡里 !保 甲等基 层 政 权 总是 掌握在 当地 的 -乡贤 . 望 族 .手 中 , 成 为 乡 绅地 主欺 压农 民 的工具 " 封建 国家就 是依 靠这 些 地 主绅 士 , 作 为政 治统 治的 基础 0 º " 乡绅 掌 握 着 乡村基层 社会 的公 共权 力 , 操 控 乡村公 共 权 力 的
在 特殊 的 治理 目标 和社 会 环 境 下 , 乡绅 治 理 体 制成 为 了传 统 中国 的最 优 选 择 " 秦 汉 以后 , 许 多朝 代 的 乡里 制度 结 构 基 本 采 用 / 三 级 制 0 " 比 如 , 北 魏 的三长 制 , 北 齐 的党 ! 阎 ! 邻里 , 北周 的党 ! 间! 里 , 隋初 的族 ! 阎! 保 , 宋 代的牌 !甲 ! 保 , 以及 明
任 "从 某种意 义 上 说 , 这 些担 任 村 庄领 袖 的 乡绅
是 官化 了的族 人 " 担任 乡里 组 织领 袖 的 乡绅 , 一 般有 以下 特 点 :( l ) 多是有钱有势有知识有名望
农村社 会 的变 迁和 农 民 的 分化 , /经 济 能人 0这 一
新 生社 会群体 在 农村 社 会 中迅 速 崛起 , 逐 渐 形成
1 文献 标识 码 2 A
1 文章编 号]04 39一 8041 (20 21)10一 00 23一 07
随 着农 村 经 济 的改 革 与 发 展 , 大批 经 济能 人 在 中 国农村 迅速 崛起 "他 们积 极介 人农 村基 层政
治生活 , 甚至 主政 村庄 治理 , 形 成 了独特 的能 人治
为一股 影响和 左右 村庄 治理 的重 要 力量 "
者 , 是 乡里社 会 中 的最 高 阶 层 " 乡绅 因为 具 备 了 财富 ! 势力 ! 知 识 三个 条 件 , 因而 成 为地 方 上 有威
望 的人 " (2 ) 乡绅 往 往 上 与州 ! 县 连 通 , 下 与平 民
现阶 段农 村 的新 兴 / 经 济 能 人 0, 主 要 是 指 那 些在 农村 经济发 展 中显现超 凡 能 力并卓 有成 效 的 人 士 "从 构成 上 看 , 这 一 群 体 主 要 由以 下 几部 分 人 组成 :(1 ) 农村 私 营 企 业主 (含 雇 工 型个 体 工 商
20 11 年 10 月 第 43 卷 10 月 号
学 术 月刊
A ea d e m ie M o n th ly
O et, 20 1 1 V o l. 4 3 N o .10
经济能人治村 :中 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
卢福 营
(杭 州师范 大学 政 治经 济学 院 , 浙江 杭 州 3 1003 6 )
京 , 中 国广 播 电视 出 版社 , 1992 "
令 学界 视 点
大 户) ;(2 ) 乡镇集 体 企 业管 理 者 ;(3 ) 农业专业大 户 " 与传 统体 制 下 的 乡村 精 英 不 同 , 这 些 社 会 转 型过 程 中崛起 的 乡村 能人 之 所 以 被 称 为 / 能 人 0, 主 要在 于其超 凡 的经 济 才能 , 具 有鲜 明 的经 济 色 彩 , 这种 能 力使他 们 在 农 村社 区 中取 得 了 前所 未 有 的地 位 "凭 借 他们 积累起 来 的经济 实 力和特 殊 的 个人 素质 , 这 一群 体 迅 速 在 农 村社 会 中获 得 了 重 要 的社会 地位 " 面对 农村 经 济 能人 这 一 迅 速 崛起 的 !具 有 特 殊社 会 影响 力 的新 社 会群 体 , 社 会 政 治体 系为 保 其权 威 能量和 农 村 治 理秩 序 , 逐 渐 建 构 了 一 套 相 应 的吸 纳机 制 "特 别 是村 民 自治 制度 的建 立和 发 展 , 为农 村经 济 能人 提 供 了 进人 农 村 基 层 社 会 政 治体 系 的合法 渠道 和公 平竞 争村 庄领 导 岗位 的机 会 " 因 此 , 农 村经 济 能 人 有 可 能凭 借 他 们 的经 济 和社 会 资源 优势 , 参与 村庄 治理 中 的阶层博 弈 , 通 过民 主选 举或 提拔 任命等 方式 进 人村 庄公 共权 力 组织 , 成 为村 庄 领 袖 " 8 0 年 代 中 期 以 来 , 越 来越 多 的农村 经济 能人被 吸纳 到农 村党 组 织和 村级领 导班 子 , 担 任村 党 支 部 书记 和 村 委 会 主 任 等 干部 职 务 , 成 为 村庄治 理运 作 的主导 者 , 由此 形成 了具 有 时代 特色 的经济 能人 治村 现 象 " 所 谓经 济能人 治村 , 简 单地 说 就 是 指 个 别 或
清两代 的 乡 ! 都 ! 图 (或 乡 ! 都 ! 里 ,或 乡 ! 都 ! 村等 ) "
乡绅治理 大 多与 宗族 主 义 密 切 联 系 , 在 相 当程 度 上依 托 乡土社 会 的宗 族 组 织 , 依 照 乡村 的惯 习进 行 治理 "但 是 , 乡绅 的治村 权 来 自国家 , 是统 一 的 君权 的一部分 " 尽管 担任 村庄 领袖 的 乡绅 是 由 乡
英 主导 与 群 众参 与有 机 结合 的 / 精 英 一群 众 0 自治 , 是 村 民群 众根 据 村 庄 治 理 环 境 对 村 民 自
治理 想制 度 所做 的 一 种 适 应性 调 整 和 务 实性 创 造 , 拓 展 了 村 民 自治 的 形 式 " 从 发 展 趋 势 看 , / 经济 能 人 治 村 0势 必 产 生 一 种 具 有 乡土性 和 本 土特 色的 能 人 政 治 现 象 " 因 为 , 随 着 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