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湖北省监利县为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和产中的劳动,而忽略了产后的深加
工和销售, 不仅使大多数农产品处于
“粮食卖谷、油料卖籽、水果卖鲜、畜禽
卖活、林业卖材”的初级产品阶段,从而
造成农产品卖难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且
还闲置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这些
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
的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
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 3 倍,而我国还不
力的素质在要求上都在提高,面对目前 行改革,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
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就业的新 移。 同时,还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局势,我们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生劳 改革的步伐。 农村一般现代化农业水平
动力文化水平,加强就业竞争力。 将市 还不高,土地是农民的物质基础,社会
场需要作为导向, 构建农民自主选择、 保障制度不完善,会让农民将土地作为
业能力,打开眼界,打破传统守旧的思 安全感,离开土地之后也能和城市居民
想。
享受社会的保障,没有城乡社会保障制
2.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 度上面的差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削减
化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让农村剩余劳动
农业是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的产 力的转移更加顺利。
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
(作者单位:150600 黑龙江省尚志
和。 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仅仅注重产 市石头河子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20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性货币补偿,并不负责就业问题,由此 展, 又能为劳动力的转移广开门路,这
导致了一大批无土地、无技术、无资金 是一条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的有
的农民的出现,他们不但失去了土地保 效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目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一个发展的热点,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一、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前社会经济格局下,农村中许多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这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大,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近年来,国家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政策,包括“百万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新型城镇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二、存在的问题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问题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为欠缺,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 就业歧视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农民工往往面临就业歧视,这使得他们的就业机会更少,而且很多企业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和保险等方面的保障不充分。
3. 缺乏保障问题很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缺乏合理的保险和福利保障,如果发生意外,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风险。
4. 土地流转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些农民在将土地转让时,由于管理不善或者买方欺诈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
三、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具体来讲,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这样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2.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遏制就业歧视和欺诈等行为。
3. 加强社会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力度,让农民工的工资、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更加合理。
4.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应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审批、交易和监督体系,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的问题包括劳动力流失、劳动力结构老化、劳动力技能水平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在面对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时往往难以适应。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
当前,农村劳动力普遍面临着找工作难的问题,因缺乏信息和渠道,很多农村劳动力只能选择就地就业或者外出务工。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引导和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发布、职业咨询和招聘会等服务,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的流失。
此外,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
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普遍老化,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失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措施,鼓励年轻劳动力回流农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
同时,要加强对老年劳动力的关怀和保障,提供适合他们的就业和养老服务。
最后,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不合理和浪费的情况。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和配置劳动力,确保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统计和调查,及时掌握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关注,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加强就业服务、调整劳动力结构和统筹管理劳动力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增加。
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一)思想不解放。
一是存在自满心理。
部分农民群众由于在思想上受传统观念影响,还存在着老守田园思想,仅仅满足于“能吃饱,饿不着”的现状。
二是存在自大心理。
虽然不安于满足现状,但好高鹜远,对外出务工的待遇和期望植要求过高,造成脏活累活不愿意干,精活细活干不了和大钱挣不来,小钱挣不到的情况。
三是存在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不懂技术,难以胜任外地用工需要。
(二)综合素质低。
一是文化程度低。
农村劳动力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0%,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二是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低。
许多农村劳动力除了仅单纯能够从事农村体力劳动外,缺乏必要的外出务工技术技能,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是自我保护能力差。
在维护自身权益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许多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能力相对较差。
(三)缺少资金。
一是农民缺少必要的资金。
由于受经济收入的限制,许多农民缺乏必要的资金,甚至缺少外出务工的所需的路费和找工作期间的必要生活费用。
二是培训资金存在不足。
从目前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上看,若培训一名熟练的、有独立操作能力的技术工,至少需要约300元左右的费用,而就我县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每位农民工的平均培训费用仅有180元,培训资金存在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培训的需要,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四)缺乏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对缺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障碍,这也是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外出农民工的身份、工资、待遇、养老、医疗、人身安全、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五)信息不灵。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信息主要来源仍然靠亲友相传和介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面临着失业和转移就业的问题。
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转移就业的困难与挑战、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结论部分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政府、社会和农民需要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支持体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技能提升、产业转型、农村经济、政府支持、社会支持、农民共同努力、政策措施、支持体系。
1. 引言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地区中超过农业劳动需求量的人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数千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
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地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面临就业困难和生活压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不仅会加剧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他们实现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转移就业问题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意义在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增加不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转移就业,将导致农村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加剧农村贫困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数是青壮年人口,如果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将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劳动力流失、结构性失业、技能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由于长期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导致了农村劳动力技能的短缺和水平低下。
政府可以建立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培训课程,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技能。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其次,要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目前,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只能在农村务农。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业发展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吸引企业到农村设立工厂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引导。
许多农村劳动力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只能选择传统的农民工岗位,缺乏了解其他就业机会的渠道。
政府可以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农民了解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机会。
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最后,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保障政策。
在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如社会保险、工资支付、劳动权益等问题。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社保和就业权益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权益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培训、政策支持、信息服务和保障政策等措施,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失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出是为了寻求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失还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
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
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为主要特征。
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
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进行工作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由于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农民工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一些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质量较低。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在城市,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居住等公共服务。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很难融入城市的生活。
3. 家庭困难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由于工资不高,家庭困难重重。
他们往往需要负担家庭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费用,但由于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这些负担。
4. 缺乏技能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技能和知识。
一旦转移到城市,他们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也很难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
1. 加强职业培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3.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供创业资金和就业补贴,降低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鼓励他们在城市开展创业和就业。
4. 联合企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合作,开展一些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劳动力对转移的认识和了解。
应鼓励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转移,减少就业风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精选五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精选五篇)第一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2007-12-16 13:11: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一、宜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一)全县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
据农村住户调查:2002年全市农村劳动力为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女劳动力占;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占,高中文化程度的占,中专文化程度的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性别结构较为合理,但劳动力水平较为低下。
>(二)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村“人多田少”现象的日趋严重,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
据调查:全市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万人,其中省外万人,省内万人。
上半年新增转移人数万人,其中女性万人;在新增成员中有万人接受了职业培训。
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带。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不再满足温饱型生活。
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工资、高收入的强大吸引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冲动和外部拉力作用下,近几年大规模地向广州、深圳一带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更多农民前往这些地方打工赚钱。
据调查,我县上半年外出打工的就有74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一带,少数分布在省内其它地市. >2、二、三产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不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依赖于城市工业和服务行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就业环境差城市与农村的差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差异,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技能不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工作岗位上面临竞争压力,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
3.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以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期间享有应有的权益保障。
三、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指农村中年轻、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不足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无法在农村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只能选择向城市转移寻求工作机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容易,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
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土地资源不足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有限,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在家乡找到实现自身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从而选择向城市转移。
二、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目前我国农业结构呈现出农民人均收入低、种植业赖以生存的土地逐渐减少、农业税费负担较重等问题。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不到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在农业领域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只能选择向城市转移。
三、户籍制度限制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流动性,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政策多数是面向市民户口的,农村户籍者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和待遇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职业技能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技能水平不高,适应城市工作的能力较差。
这使得他们很难在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也加大了他们向城市转移的难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一、加速农村土地结构改革应加快土地流转和国有农场发展的进程,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规模化、专业化农业转移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应该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使他们更容易融入城市的劳动力市场。
三、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应该逐步取消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户籍限制,建立更加开放的户籍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在城市享有与城市户籍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政策。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1.劳动力流失。
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外地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稀缺。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工作机会有限,收入相对较低,年轻人缺乏发展机会和潜力。
2.人口老龄化。
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他们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无法满足农村生产需求。
这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短缺和效率低下。
3.技术落后。
农村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
这限制了农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
同时,提高农村工资待遇和福利,增加就业吸引力。
2.加强农村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投资,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农村经济。
3.推广新农业技术。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组织培训农民使用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技术进步。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效率,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工作。
5.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和福利。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
这将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形势的变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为了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我们需要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力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内容提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当今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雷州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初步对策。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对策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
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化为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
为此,本人对雷州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2008年雷州市劳务收入3.07亿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6.1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占从业人员的39.5%。
因此,实施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市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同时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对城市和农村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支柱,同时,农民工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为提高农业生产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1、劳动力转移对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docx
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docx党的____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施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改革开展指明了航向。
乡村振兴以开展产业工程为前提,产业工程可以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产业工程也需要劳动力的支撑才能开展壮大。
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安排,4月17-19日,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治平牵头组成调研组,就北湖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情况,走访了区就业局、区农业局,深化到石盖塘街道、保和乡、华塘镇及辖区企业理解情况,并组织区经信局、区统计局、区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15个单位座谈,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北湖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根本情况1、全区农村劳动力根本情况北湖区辖4个乡镇,10个街道,91个村,农业人口162870人,劳动力总数〔男性年龄:18-60岁,女性年龄:18-50岁〕102262人,从事农业消费经营人员47756人,占比47%;农村充裕劳动力54506人,占比53%。
男性占比56%,女性占比44%。
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占比18%,年龄在36-54岁之间的占比50%,年龄55岁及以上的占比32%。
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初中占比55%,小学占比29%,高中及以上占比16%。
随着二、三产业的开展和农业消费率的进步,相当一局部从事农业消费经营的人员,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经商,具有明显的兼业性。
据区农业局初步统计,我区龙头企业28家,休闲农庄154家,种植大户〔蔬菜、水果等〕30多家,种粮大户170多家,用工7500多人,根本为当地农民。
农村充裕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兴旺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他地区占11%,区内就业占17%。
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制造业普工岗位的占比约90%,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占比10%,三产业人员普工占比80%,行政和营销岗位占比20%。
区内就业人员以在城区或城乡结合部餐饮、商贸效劳业,石盖塘工业园和开发区高新园的电子产品、矿业加工、食品加工企业务工为主,我区几个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入驻创业人数也逐年增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
1992—1995年,平均每年转移540万人左右。
1995—1997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转移360万人左右。
1998年以后,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开始大幅度增长,1998—2004年年均转移380万人,年均增长约4%。
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速度在4%~5%。
(二)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2004年,外出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比重按序排列:江西省46.0%、福建省41.5%、安徽省34.4%、重庆市31.3%、河南省30.0%、湖北省29.9%、四川省29.0%。
全部外出劳动力中,各省所占的比重按顺序是:河南13.2%,四川10.9%,安徽9.4%,江西8.4%,江苏6.6%,湖南6.4%,湖北6.3%,山东6.0%,重庆4.1%。
以上9省份合计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71.3%。
(三)外出打工以年轻人为主2002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3.4岁,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省内、跨省流动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分别为36.8岁、30.6岁、28.1岁。
2004年,外出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0.1岁,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低6.8岁,其中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28.7岁,比在省内就业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低2.4岁。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但仍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性因素。
因此,如何更好地优化劳务经济资源配置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剩余劳动力;城乡二元经济基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个要素都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出现了诸多需要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本文从中国现实出发,通过使用定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尝试把握和分析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流动现状和基本特征,特别是经历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当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将继续转移,国内学者对转移速度和流向持有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将从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作为前提假设入手,揭示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劳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深入考察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征(一)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速度来看,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相比,我国农村劳动力比重下降速度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或者是国家统计局存在着低估的现象。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高度代表了我国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从78年的18%到2012年的53%。
其中,日本在这个三十余年里,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比重速度为4.5%;韩国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比重速度为5.1%。
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我国的下降速度。
(二)劳动力转移供求缺口大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规模2.52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
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规模2.63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了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难题。
本文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原因分析1. 农村资源禀赋不足我国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不足,主要以人口密集和自然资源短缺为主。
许多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农场疏散,人口数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加。
2. 教育水平低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和知识,很难适应城市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3.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
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从而增加了转移的难度。
4. 政策扶持不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但是由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并没有得到太大的缓解,这也是一个原因。
二、解决措施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其在城市转移就业的竞争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医疗卫生和交通等方面进行加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转移意愿。
3. 加强农村产业扶持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发展适合农村地区的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当地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水平。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加他们在转移时的安全感,减少他们对转移的恐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第一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内容摘要】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
但是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与企业用工需求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要真正实现开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大转移,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供需矛盾,才能最终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再就业,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
加快开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大,转移就业任务重开平市是农业大市,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约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6%。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在现有农村劳动力27.2万人中,富余劳动 1 力约有11万人,目前未转移就业的约4.2万人。
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开平仍将处于新增劳动力的高峰期,每年将有近6000新成长农村劳动力需要就业。
如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低于农村劳动力的净增量,那么势必就会造成农业劳动力剩余量逐年增大。
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给农村社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困扰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平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 的 必 然规 律 。随 着 时代 和 经 济的 发 展 , 农 村 季 节 性 剩 余 劳动 力 转 移 已经 成 为 一 种 社 会 趋 势 , 选 取 湖 北 省 监 利 县 为 典 型。 对其近 1 0年 的农 村 季 节性 剩余 劳动 力转 移 现 状 及 隐含 的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并 对 相 关 问题 提 出了相 应 的 解 决措 施 。 【 关键词 ] 季 节性 , 剩 余 劳动 力 , 农村 [ 中图分类号 ] F 3 2 3 . 6 [ 文献标识码 ] A
越 多的农 村季节性剩余 劳动力 开始倾 向于短距离 的就近转移 。
劳 动 力 的 短 距 离 的就 近 转 移 。为 乡 镇 企 业 的 发 展 注 入 了活 力 . 较 大 程度 上促 进 了 县域 经 济 的发 展 。 1 . 3 年 龄 结构 转 变 . 两 性 比 例 趋 于 相 等
近1 O年 内 , 监 利 县 的农 村 人 口总 数 不 断 上 升 . 农 村 劳 动 力 及 季节性剩余劳动力 也随之相应增加 , 致 使 季 节 性 剩 余 劳 动 力 的转移 人数 也逐 渐 的相应 增 加 ,由 2 0 0 2年 的 l O . 1 万 人 增 至 2 0 1 2年 的 2 3 . 4万 人 , 季节性剩余 劳动力转 移人数不 断增加 。 转
远 距 离 转 移 占绝 对 优 势 , 此后 的几年 , 远 距 离转 移 依 然 占相 对
优势 , 直到 2 0 0 9年 , 短距 离转移 9 . 8万 人 超 过 远 距 离 跨 省 区 转 移的9 . 1 万人 。 随着 时 间 的 推移 。 在 农 村 季 节性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总数不断增 加的情况 下 。 短 距 离 转 移 依 然 占据 相 对 优 势 , 越 来
寰1 2 0 0 2  ̄2 0 1 2 年监利县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 转移情况
监利 县 位 于湖北 南 部 , 长 江 北岸 , 地处 亚 热 带 季 风气 候 区 , 雨 热 同期 , 四季 分 明 , 适宜 水 稻等 农作 物 生 长 。 监 利 县人 口众 多 。 其 中农 村 人 口 占较 大 比例 。 2 0 1 2年 ,监利 县 农 村人 口 占据 全 县人 口 的 6 4 . 6 %。农 村
[ 收 稿 目期 ] 2 0 1 3 — 0 3 — 1 2
年 龄结构 的转变 主要 体现在 两方 面 , 一方 面 , 年龄跨 度扩
【 作者筒介 ] 李列 ( 1 9 9 0 一) , 女, 湖北荆州人 , 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 院本科生 。
居 民 主要 以种 植 水稻 为 生 ,但 水稻 种 植 的 季节性 ( 3 一 l 0月 ) , 致 使农 村 劳 动 力 在 水稻 的非 种植 期 出现 大量 的季节 性 剩余 。
2 0世 纪 8 0年 代 开 始 ,为 了 增 加 收 入, 促进就 业 , 监 利 县 农 村 季 节 性 剩 余 劳 动力 就 陆 续 出 现 了 转 移 。在 3 0多 年 的农
李 列 : 农村 季 节 性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现 状、 问 题 及 对 策 分 析
农 业经 济
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 湖 北 省 监 利 县 为 例
李 列
( 湖北工程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湖北 孝感
【 摘
4 3 2 1 0 0 )
要] 农 村 的 季 节 性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是 现代 社 会 的普 遍 现 象 , 也是农 民增收创利 的有效途径 ,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村 季 节 性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中 ,监 利 县 的 经 济 得 到 了 较 快 发 展 ,农 村 人 均 纯 收 入 得 到 不 断 的 提 升 。同 时 , 农 村 的 季 节 性 剩 余劳动力转移 使得农村 的教育 、 医疗 、 养 老 保 险 等 政 策 得 到 更 好 落 实 .农 村 季 节 数据来源: 1 ・ 实践调查 2 监利县人民政府门户网2 0 1 3 年2 月2 0日h t t p Y ' / w w w . j i a n l i . n e t / n e w s _ s h o w .  ̄ p x i d - 9 9 1 4 性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就 近 转 移 使 得 农 村 居 民 的婚 姻 家 庭 关 系 得 到 更好 的维稳 , 为 子女 的教育提供 了一定 的保 障 , 更 为 农 村 居 民 享 有 实 地 的 医疗 、 养 老 等保 险 提 供 了 更 大 的 可 能 。 移 规 模 不 断扩 大 。 劳 动 力 转 移 规 模 的不 断 扩 大 , 为 城 乡 经 济 建
1 . 1 转 移 规 模 不 断扩 大
由表 中数 据可知 , 近 l 0年 , 监利县农村 季节性剩余劳 动力
在 短 距 离 和 远 距 离 跨 省 区 的转 移 中 开 始 慢 慢 倾 向 于 就 近 转 移 。 在2 0 0 2年 , 短距 离转移为 3 _ 3万 人 , 远 距 离转 移 6 . 8 万人, 此 时
设. 行 业 发 展 提 供 了充 足 的 人 力 资 源 , 为缩小城 乡差距起 到 了 积极地推动作用。 1 . 2 逐 步 趋 向子 就 近 转 移
1 农 村季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不 断 增 加 , 为 了增 加 收 入 。 促 进 就业 , 监利县农 村季节 性剩余 劳动力 陆续 出现了转移 , 近 十 年 来 的转 移 现 象 尤 为 明显 . 基本情况如表 1 所示 : 由表 1可 知 , 在近 1 0年 内 , 监 利 县 农 村 季 节 性 剩 余 劳动 力 转 移 随着 时 间 的发 展 出 现 了 新 的 变 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