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动机理论对英美概况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Corder在1967年写的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开始。

强调“第二”是指掌握母语后再学的另一门或二门、三门的语言,和外语学习是不同的。

现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方面已经很细化了,二语习得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的实证研究岑出不穷。

1 国外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语习得研究中,有一个“Interlanguag-e”一词,字面意思是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学习者语言。

在学习一门外语期间,如果一个学习者的母语占强势地位,那么学习目标语言的难度就会增大,因为很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不利于学好外语。

但是这种状态会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变化,当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语言固化,也叫僵化。

这个词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提出的。

而后就出现了很多的学者,如Krashen,如,Corde,Selinker,Garder,Gregg,Lightbown,Ellis。

他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发表了很多著作,为后人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如:监控模式理论;中介语功能,国际性期刊,推动了研究的发展,为促进课堂二语习得的研究,为教师如何创造进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 国内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语习得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关于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中国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一语言的习得规律来指导第二语言学习但如何将一语和二语理论与实践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还没有完全解决。

谈到课堂教学对二语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对学习者总体语言能力的影响;课堂教学对语言输出准确度的影响;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顺序的影响进行。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word资料4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word资料4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二语的研究主要是为学习第二语言提供合理的语言心理基础,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分析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让学习者系统地了解英语语言的本质,也能为其他英语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二语习得理论概念(一)习得――学习假说二语习得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习得与学习。

两者虽都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但是两者还是有着区分点,前者主要是潜意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言的内化,是下意识的自然吸收的过程。

后者是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学习有着一定的目标性。

两者既可以分离又可以合并还可以相互转换,两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监控假设监控假设是习得――学习假说的一种延伸,只有同时具有了三个条件才算是起到了有意识的监督语言正确的作用,这三个条件即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正确的语言形式与熟练语言的语法规则。

到目前为止,这些条件很难完全满足,导致这种监控作用的发生十分有限。

(三)输入假设二语习得理论的中心就是语言的输入,申拉克认为这一假设是人类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进一步学习语言,首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的语言理解性。

这个过程就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提供要求要比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现有水平用i表示)高出一些,材料的提供有三种结果,即i+0、i+1、i+2,i+0表示取得效果不甚理想,i+1、i+2表示输入内容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也就是说输入的内容只有高于i时才能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四)情感过渡假设申拉克认为学习第二语言不能只依靠输入环境,还需要有情感的推进。

这在申拉克理论中可以将情感分为三类,即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

当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较强,同时焦虑值低时就会在二语学习中容易取得输入、输出的最佳效果。

(五)自然顺序假设自然顺序的假设也就是说明在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时是有学习规律可循的,还有语言学习的可预测性,同时语言知识的难易与顺序是不存在正比的关系。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word精品文档3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word精品文档3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兴趣不足,自信心缺乏等都会对大学英语的输入和输出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使其很难进入语言习得体制,从而妨碍大学英语的习得。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给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提出对外界影响颇深的“语言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 )”。

该理论由五大假设构成,即习得/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这些假设,尤其是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重视语法结构学习的传统外语教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为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输入假设。

克拉申(Krashen)认为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才能有可理解性语言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才能习得语言。

也就是说可理解性是指输入的语言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即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当有新的内容加入,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语言。

克拉申认为只有这样学习者才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才能逐渐提高其学习语言的技能。

(2)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是指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Krashen,198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起着过滤的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了解和应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介绍,以及对英语教师的启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由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的一系列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克鲁斯-摩纳汉模型、输入假设、输出假设等。

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和理解。

克鲁斯-摩纳汉模型为我们解释了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初级阶段到精通阶段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了对语言形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的逐渐习得。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一模型提醒我们,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则为我们解释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性。

输入假设指出了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

而输出假设则强调了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际输出语言,来巩固和强化自己的语言技能。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练习。

我们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不断输入英语,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口语和写作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师也有启示。

例如赫尔姆斯和斯莱维奇提出的认知水平理论,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来解释了学习者在掌握语言技能时的心理过程。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并且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下功夫。

还有斯威内贝提出的交际教学理论,强调了语言教学需要注重与真实交际活动的联系,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以克拉申理论为例解读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以克拉申理论为例解读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以克拉申理论为例解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教育学课程论文题目: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以克拉申理论为例姓名: 李静茹学号: 201332010514 班级: 2013级 5班日期: 2016年6月评语成绩教师签名:目录摘要 (i)1.引言....................................................................................... .. (1)2. 二语习得理论的对英语教学的具体影响……………………..…….………………….1 2.1习得——学得假说………………….…………………………………………..….2 2.2 情感过滤假说………………………………………………….……...……….…23.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34. 总结...............................................................................................3 参考书目.. (5)摘要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着手,分析了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影响及启示。

以著名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的两大假说理论,习得——学得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例,分析了理论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包括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的解释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字:二语习得;习得——学得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英语教i1. 引言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只是作为第二语言是开始于幼儿期,包括按时间的第三次或以后的任何语言的学习。

二语习得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 申第二 语言 习得 理论 的提出实质 上是对近 二三十年来 第 二语言 或外语 学 习研究 的 总结 , 并把 各种研 究成 果加 以理论 化、 系统化 , 使 之成为 自成体系 的学说 。克拉 申的第二语 言 习得 理论对我 国的第 二语言习得研究影响很大 , 对我 国的英语教学有 很大 的启示 。 2 克拉 申的二语 习得理 论简 述 斯 蒂芬 ・ 克拉 申毕 生致力 于第二语 言习得 的研 究 , 这为他赢 得 了世 界了性的声誉 。克拉 申在 2 0 世 纪 中叶提 出的第二语言 习 得 的“ 输入 假说模式 ” , 是近几 十年来影 响广泛 、 解释全 面又很具 争议性 的理 论 。具体 而言, “ 输入假说模式 ” 由五个互 相联系 的核 心假说 构成 , 它们分别是 : ① 习得一 学习差异假说 ; ②监控假说 ; ③ 自然顺 序假说 ; ④语 言输人假说 ; ⑤ 情感过 滤假说 。这 五个假说 彼此联 系、 互相补充 ,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 2 . 1 习得一 学 习差异假说 根据这一假设 , 人类掌握母语 之外 的第 二种语言可 以通过两 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 “ 语言 习得 ” , 这 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 力发展 的过程 , 是一种 无意识地 、 自然 而然地 学习第二语 言的过 程 。第二种途径是 “ 语言学 习” , 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 法规则 , 并辅之 以有意识 的练 习、 记忆等活动 , 达到对所学语言 的 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 的“ 掌握 ” 。克拉 申认为 , 只有语言习得才能 直接地促进第二语 言能力 的发展 , 才是 人们 运用语言时 的生产机 制。 2 . 2 监控假说 监控 假说是对 习得一 学习差异假 说 中习得 与学 习的关系做 进一步解 释 。根 据这一假说 , 语 言学 习系统 , 即有意识 的语言知 识, 只是在第 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 用。合理使用监控功 能, 是成功交 际的条件 , 过 多使用 , 如在进行 口头表达 时 , 表现为 结巴英语 ; 但是 在书面语 中, 人 们更注重语言形式 , 就有必要用语 言的监控功能来纠正错误 。 2 . 3 自然顺序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 , 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 的习得实际上是按一定 顺序进行 的 , 其次序是 可以预测 的。例如 在语 言 习得 过程 中 , 一 些简单的语法结构会先 于一些 复杂的语 法结构被学 习者掌握 。 2 . 4 语言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也是克拉 申理论 的核 心部分。克拉 申认为 , 只有当 习得者接触到“ 可理解 的语言输入 ” , 即略高 于他现有语言水平的 第二语 言输 入 , 而他又 能理解其 中的大部分 信息时 , 才能 产生习 得 。如果 习得 者 现有 水平 为 “ i ” , 能促进 他 习得 就是 “ i + 1 ” 的输 入。根据克拉 申的观点 , 这种“ i +1 ” 的输 入并不需要人们 故意去 提供 , 只要 习得 者能理解 输入 , 而他 又有足够的量时 , 就 自动地提 供了这种输入 。 2 . 5 情感 过滤假说 此假说认为 , 第二语言习得 的进程还受着许 多情 感因素的影 响。在语 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 习得 器官的过程 中, 情感 因素起着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二语习得理论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本文探讨了其中对英语教学有着切实指导意义的三个理论:关键期理论成为目前外语学习低龄化的主要推动力;"i+1"理论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有指导意义;中介语石化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 从而改善教学效果.作者:姚凤华作者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刊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JILIN TV & RADIO UNIVERSITY 年,卷(期): 20xx ""(6) 分类号: H313 关键词:二语习得关键期输入中介语石化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2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关于母语习得之后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规律的理论。

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探讨在初高中外语教学实践上的启示。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二语教学;初高中外语教学一、二语习得概述及理论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大概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

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個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第二语言多侧面、多方法的研究格局导致了该领域中的理论层出不穷。

但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理论便是S。

D。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

作为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师,Krashen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并于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五大假说”,其中包括:①习得—学得假说;②情感过滤假说;③监控假说;④输入假说;⑤自然顺序假说。

他的理论不仅总结了人们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并且把各种研究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系统的学说。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首先,二语习得理论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

输入是指学生接触并理解语言的过程。

理论认为,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有意义的输入,才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习语言。

这对教师意味着,他们应该提供大量适合学生水平的输入,例如真实的片段以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材料,同时还应提供多种形式的输入,如听说读写。

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二语习得理论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

输出是指学生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

理论认为,通过输出,学生可以将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和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输出的练习。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讨论话题、写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再次,二语习得理论强调了语言的认知过程。

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掌握语言规则和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语法介绍、语言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认知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鼓励进行元认知的思考,即关于学习过程的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思考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策略是能够提高自己学习效果的。

最后,二语习得理论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

理论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个别化的教学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提醒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输入和输出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认知和元认知的思考,并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理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过程。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策略模式共分三个层次:输入(input)、知识(knowledge)和输出(output),自动的、不可分析的知识(即缄默知识)是通用的一般形式,在这个形式里,我们知道很多东西,却不了解这种知识结构,听短文时学习者要带着故事中的人物(who),故事中的主题(what),故事发生的地点(where)、时间(when),以及how,why等问题听音,注意捕捉文中相关信息摘要: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很有启发,为改进二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汲取这些理论的有益成分,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学到真正用于交际的活的英语。

关键词: 二语习得英语教学启示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约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密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

Ellis(1997)曾把两者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和近期。

“早期研究”指到70年代末期为止的研究成果及实验项目。

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早期研究是以教学为动机的,目的是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者都是语言教师。

但早期二语习得研究与之前的语言教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的重点已经从教学方法转向学习的语言和学习者本身。

80年代开始,二语习得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快速发展,从过去作为教学研究的附属品而发展为一门不再直接研究教学实际问题的、独立的学科。

研究者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初始阶段的研究者多为语言教师,而后期的研究者却主要为大学里的学术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从语言范畴扩展到许多相关学科;研究内容涉及语言学习者的内在特征,语言学习者的外在表现及语言学习环境。

此时二语习得的研究虽不能为语言教学提供直接可资借鉴的便于操作的成果,但是能加深我们对学习活动及教学活动的理解,对语言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语言教学改革研究需要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使大纲和学习策略的制定符合人类语言学习规则。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朱红旗吴江市第二职业中学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其中,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在其著作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对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本质提出了五种假设,其中包括:(1)学得与习得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2)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3)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4)监察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5)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Krashen的这些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和实践影响很大。

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作为我国最普及的外语语种,英语在中国基础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事实上我国的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教材统一的局限性,教师的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小,无法确保语言输入的内容符合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范畴;同时,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支配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既定的课文内容进行侧重语法、词汇的讲解,无法保证学生的可理解输入量,从而造成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

实践证明,用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在Stephen D.Krashen提出的五种假设中,对英语课堂教学有切实指导意义的主要是学得与习得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中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并以五个假说为基础论。

此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第二语言学习及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尽管围绕这个理论的争议不断,但毫无疑问的是它能够准确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及机制,完整地把握和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进而为更好地开展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本文拟从分析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入手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客观情况,探讨和摸索一种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模式。

二、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大假说,即习得――学习假说(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1.习得――学得区分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Hypothesis)。

这是五大假说中最基本的。

在这个假说中,克拉申对“学得”(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区分。

“学得”和“习得”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学习方式,这两种方式相互区别并且彼此独立。

“学得”指学习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去获取语言知识;“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指注意力集中于意义层次上的交流,像儿童学习母语那样,在交际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学会使用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语言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语言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18二语习得语言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白 雪/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二语习得是个复杂的过程,Krashen 的输入假说理论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假说的内容和特点分析,简述输入理论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启示。

关键词:输入假说 特点 启示美国语言学家S.D. Krashen 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时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一直是外语教学讨论的焦点,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现代语言理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Krashen 提出了二语习得理论包括五个方面: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一、Krashen 的 “i+1”语言输入假说Krashen 教授强调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语言水平就必须获得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其可以公式用表达为“i+1”语言输入模式。

其中“i”就是指代学习者目前自身的语言水平,“1”则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的知识。

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即“i+1”,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有效提升。

反之,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知识高于或者低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话,则学习者难以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而不利于提升自身语言水平。

二、Krashen 的 “i+1”语言输入假说的特点(一)可理解输入语言输入必须是可以理解的,语言学习者只有将语言输入信息转化之后,才可以真正提升自身语言水平。

如果语言学习者难以正确认识和理解语言输入信息的话,则不能实现由学得到习得的转变过程。

因此,这就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水平。

(二)输入是有趣的,相关的这是指输入的语言不仅要有趣,还要有联系。

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时侯,必须将信息传递和表达内容作为重点,而非语言形式。

二语习得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997年Ellis发文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定义做了如下阐释:在课堂内外学习除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即为二语习得。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便有不少学者对二语习得相关概念进行研究,美国著名学者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标志性地提出“中介语”理论,一般认为这是二语习得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正式标志。

在经过将近50年的研究与演进后,二语习得这一主题逐渐与其他社会学分支学科有了更多交集。

二语习得研究不断的扩充与发展对国内的英语教学实践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著名语言学家Kreshen在Chomsky语言习得理论机制的影响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系列相比此前研究更加完备的二语习得模式,该模式立论于五大假说,分别是: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习得与学得假说和监察假说。

本文将结合这五种假说,论述它们对实际英语教学的启发和其实践运用方式。

一.监察假说和习得与学得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在Krashen的研究中,他提出学习语言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习得和学得。

习得指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大量输入或者使用语言从而在潜意识里大量地获取该语言;学得则更强调主观能动性,是指学习者主动地学习该语言自身的规则,从而掌握该语言。

除此之外,Kreshen还着重强调,习得和学得两种方式在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需要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这一观点对于实际英语教学的启发意义在于,它指出课堂上在重视强调先天环境创造的习得方式时,也应该对学得这种后天相对成体系的培养学习方式倾注更多精力。

在英语教学中,因为难以获得完全自然习得语言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去刻意营造习得环境。

尤其对于儿童期之前的孩子,他们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浸透式的第二语言输入能帮助他们获得本族语的水平,如教唱歌曲歌谣,看动画小短片,辅助其阅读绘本等。

而对于儿童期以后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英语角活动,鼓励同伴之间多用英语交流或播放原声电影和音乐等帮助他们习得外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指对于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对于英语教师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他们设计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英语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动机。

根据理论家克鲁舍夫斯基的理论,情感和动机对于学习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师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可以通过引入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教材、提供与学习者兴趣相关的任务和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英语教师应该关注语言输入的质量和可理解性。

根据输入假说,学习者需要接触到清晰、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英语教师需要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输入,如真实对话、有趣的故事等。

教师还应该确保语言输入的难度适中,切合学习者的水平,以便学习者能够理解并积累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英语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根据理论家尼柯尔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学习者能够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英语教师需要提供给学习者丰富的合作和交流机会,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英语教师应该采用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和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

根据理论家戈德斯坦的个性差异理论,每个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学习风格和优势。

英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对于喜欢运动的学习者,可以设计一些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语言学习任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关注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动机、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鼓励积极参与和实践,以及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和学习风格,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

动机理论对英美概况教学的应用价值

动机理论对英美概况教学的应用价值

价值工程0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及重视。

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英美概况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渐得到师生的重视。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文化,如地理、起源、历史、人口、政治、经济及科技等情况。

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能力和处理能力,减少或避免文化冲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研究发现,当代英美概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首先,教学过程多以板书为主,教学手段偏于陈旧,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沉闷;虽然部分教师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苦于课件制作粗糙,有的教师甚至仅限于播放部分视频资料,无法将书本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无法增加学习乐趣。

其次,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肤浅,以为该课程只为介绍西方国家基本情况,忽略了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最后,由于该课程传授信息量大,而课时设定受限,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为了改善此种教学现状,引入动机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改变教学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1动机理论90年代以前,一直是社会心理视角主宰着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

Gardner 和Lambert 在1950年代末创立了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开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之先河。

根据他在加拿大对学习法语的学生做的长达20年之久的调查研究,Gardner 和Lambert 提出了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区分概念。

前者是指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社会有好感,感兴趣,希望与之交流并能融入其中。

后者指将目标语作为工具,以获得其他比此语言更有实用性的东西,比如考试拿高分,找份好工作或得到升职机会等。

两种动机均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作用持久,对学习者产生较强的作用力。

但到了90年代后期,Gardner 和Lambert 的学习动机理论遭到了一些二语研究者(见Dornyei 1994;武和平,2001)的质疑,并指出了一些存在的弊端。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本文以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这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最基本的假说。

在此假设中,Krashen对“习得”与“学习”作了区分,并认为,二语习得者具有这两种获取语言能力、内化目的语的方式—“语言习得监控假说和习得与学习假说密切相关。

监控假说指出,习得与学习有较大区别。

学习者只有依靠“习得”才能“开始”用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才能培养语感,最终才能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但是,语言学习主要是用已学会的语法规则对语言的准确性进行监控。

可见,二语习得者只有在充足的时间、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和懂得语法规则这三种条件下,才能有意识地对语言的正确性进行监控。

3、自然顺序假说该假设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语法规则时存在一个可以预测的顺序,且顺序不是与语言知识的难易程度成正比的。

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表明,在学习母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者习得语法结构的顺序是大致相同的。

如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习得时,语法词素的一般顺序为:先习得进行式该假设是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

首先,其回答了语言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即理论上、实践上如何习得语言的问题,并强调了可理解性输入产生习得。

克拉申在1982年就指出,人类可通过语言输入这一基本途径掌握语言,而二语习得者主要依赖“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这是关于不同情感与非母语习得关系的假设。

克拉申认为,要习得第二语言,不仅要有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环境,而且该进程还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对于习得者来说,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很好地掌握目的语,而只有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实现有效的语言吸收。

克拉申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学习者动机强、自信心强、焦虑程度低,往往就更容易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克拉申进行了总结:在习得过程中,习得者心理上不认可的语言输入被潜意识地过滤掉,只有认可的语言材料才能进入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并可能被习得者习得。

可见,可理解性输入只有情感过滤低时,吸收的语言输入量多,反之,吸收的语言输入量就少。

浅析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发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浅析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发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浅析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发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与指导1. 引言1.1 引言二语习得动机理论是二语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探讨了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机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动机理论的发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将通过对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概述、发展历程、对二语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二语教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二语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引言】2. 正文2.1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概述二语习得动机理论是语言学习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理论,旨在研究学习者的动机对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动机是推动他们学习语言的内在力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二语习得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自身兴趣、好奇心或满足需求而学习语言,外在动机则是指来自外部的奖励或惩罚。

在二语习得动机理论中,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和情感态度也被认为是影响动机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认知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对学习语言的情感态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比如对学习语言的热情程度、信心和焦虑程度等。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受到个体差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理解学习者的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任务和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二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习者的动机,通过激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实现语言习得的目标。

2.2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发展历程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施莫尔提出。

施莫尔认为学习的动机是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学习者的动机水平会决定学习效果。

随后,很多学者在施莫尔的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动机理论,如弗洛姆的自我实现理论、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动机-激励理论等。

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首先概述了二语习得动机理论,接着分析了动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然后重点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与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二语习得动机理论、高职英语教学、激发学习动机、教学策略、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在教育领域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有效地教授第二语言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应运而生。

动机理论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力,探讨了学习者学习的动机来源和影响因素。

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尤其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学生通常面临着学业压力大、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因此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动机来源和变化规律,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借鉴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有助于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研究二语习得的动机理论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 , 现实的状况是传统 的口耳相传 的静态板书式 的
英美概况授课形式 。 使学生感到远离生活 , 往往 抽象难 懂 ,
枯燥无 味。因此 , 常来讲 , 通 在实 际的英美概况教学之 中 ,
种语 言的人 民的文 化 和生 活方 式 。另 一 类称 之 为 “ 具 工
性动机 ”( su et o vt n , n r i t m n lm t ao ) 即为 了某 些 实 际 的 目 a i i
D ryi1 9 ) 对二 语 习得 的动机 作 了诠 释: one(9 8 也 动机 是一种多层面的构建 , 反射 了内在 的需要 。同时他也提 出 了学习动机包括 三个 方面的要 素 : 动机强 度、 习欲望 、 学 对
外语 学习的态度 。这 四个 方面相 互联 系、 相互统 一 , 二 在
学生 的积极性都不太 高 , 教师讲 授 的过 程中 , 在 由于 受到 传授知识的信息量较大和课时 的限制 , 教学效果 往往不尽
人意 。这种现实的教学状 况 的存 在就迫 切需要 一种新 的
教学的模 式和方法。
二、 二语 习得 中的动 机因素
的, 如通过考试、 找工作 、 借助该语言作为媒介促进其他学 科 的学 习 。 而去学习另一种语言 。另一位加拿大专家学 者
加 拿大专家 G rnr区分 了两种不 同类 型的动机 , ade
第一类 称之 为“ 融人性动机 ” it r i o vtn , ( e a v m t a o ) 即学 n g te i i
习语 言的 目的是 融入 目标语 的语 言社团 , 为这个语 言社 成 团的成 员 , 学习者不但要 学语言 , 而且 还准 备接 受使用 这
系, 其中语 言是 文化 的载 体 , 同时文化是语言存在 的基石 , 系统地 了 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 。 解 可以增 强学生 对于文化
差异的敏感 性和宽容性 。 有助 于提 高学生的跨文 化交际能
力。
感 因素 莫 过 于 动 机 ( o vtn 。相 对 于 自信 心 (e m ta o ) ii sf— l
cn dne 焦虑 (niy 态 度 ( ̄m e 、 of ec )、 i ax t)、 e a d ) 自尊心 (e 一 8l f
 ̄em 、 t )抑制( h i n 等其他情感 因素来说 , e i it ) nbo i 动机不 仅仅
与语言学 习本身关系密切 。 而且关 系到英语 学习中的相关 内

1 1・ 2
某 一 目标而表现出的持之 以恒 , 出学 习者对所学语言 并提
的态度会影响学 习效 果 。G rn r 18 ) 为 , 习动机 a e( 95 认 d 学
不 同的学习动机选择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内容、 难易程度
和实 时的控制教学进度 。 ( ) 一 内在动机 ( tni m t ao ) n i c i i i r s o vtn
教 学的改革在教 学 中的应 用 , 外语教 学也进入 了一 个新 的阶段 。如何 借助 于多媒体使 学 生充分激发 学 习动机 。 为英 美 成 概 况课程 的重点。本 文将 对动 机理 论进行 较为详 细的分析 , 并探讨动机理论对英 美概况教学 的指导 意义。
[ 关键词 】 二语 习得 ; 动机 理论 ; 美概况 英 [ 中图分 类号 ] 3 [ H1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 号】63 37 (oO 0_02—o 17- 882 1)2_ 1l 3
Ma ,2 0 1 0 r V .1 N . O1 6 O2
第1 6卷
第 2期
二 语 习得 中动 机 理 论 对 英 美 概 况 教 学 的 启 示
潘 燕 ・ 2
(. 1华东师 范大学课 程与教学系 , 上海 , 0062 苏州市职业大学外 国语与国际交流系 , 202 ; . 江苏苏州 . 114 250 ) [ 摘 要] 在二语 习得 中存在 着很 多影响二语 学习的因素 , 中, 其 动机理 论对 学习者的二 语 习得影 响很 大。随 着二语
其实在英美文化演讲比赛过程中每个学生不单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呈现给大家同时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其他同学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增长知识引发他以前未知的兴趣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从而良性的推动英美况学习
21 0 0年 3月
湖北成 人 教育学 院学 报
J u n lo B iAd l Ed c f n I s tt o r a fHu e ut u a o n tue i i
W. 锄 br则认为前一种 学 习动机 所取 得 的效 果远 远要 L et
比后 一 种 好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 国语 言学家克拉 申( r hn 在 美 Ka e ) s
G rnr 学习者对 所学语 言的态度定 义为为 了达 到 ade 将
[ 收稿 日期 ]09 — 1 — 0 20 2 1
容。 比如文化、 社会、 心理等方面。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 目的就 在于使 学
生深入了解 英美 国家的历史 、 地理 、 社会 、 经济 、 治、 政 教育
等各方面的情况 以及文化 传统 。 通过学 习提高学生对文化 差异的敏感性 、 宽容性 和处理 文化差异 的灵 活性 。 培养学 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 和上面重 复 了) 。在学 习 了英美概况 之后 , 学生 的背景知识得 到相应 增强 。 其跨 文化交 际 的能
力也得 到了相应提高 , 最后的结果就是提高 了学生综合运
用 英语 能力 的 目的。鉴 于语 言和文 化之 间紧密的关 系 , 因
语学 习过程 中 。 缺乏其 中的任何 一项 , 都不 能形 成一个 完
整而健全的学习动机。
此 对于外语学 习者来说 , 学习外语 国家 的文化背景知识是
十分 必 要 的 。


引 言
他的《 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 和实践》 一书 中对情感过滤假设
理论( e fc v t yo ei) t efe 盯hpS s 作了深刻 的阐述。我们从 ha i s
中会发现。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影响英语习得的最主要的情
外语研究之 中 , 言与文 化之 间 有 着密不 可 分 的关 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