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

合集下载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自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成为日本首相以来,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量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安倍经济学最为著名的内容之一是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并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降低利率、稳定通货膨胀率。

通过增加政府债务来刺激内需,集中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以此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为了缓解因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风险,安倍经济学也提出了财政政策的安全网络。

二、企业税制和经济食分的改革安倍经济学针对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例如通过改革企业税制、促进企业的投资放开市场,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就业机会。

此外,通过大幅度增加股票、房地产价格,安倍经济学试图鼓励企业进行投资,于此也可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增长。

三、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府大力推动和拓展日本的对外贸易,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政策鼓励日本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加强和国际市场的相互交流。

同时,安倍经济学还大力推动日本经济实现结构性改革,加强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四、推动人口政策的变革为了缓解日本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安倍经济学还着重于推动人口政策的变革。

通过增加生育补贴、推动男女平等等多种政策手段,推动日本生育率的提高,以此缓解人口结构的压力。

五、着力于科技创新安倍经济学还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支持创业等多种手段,推动日本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安倍经济学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企业税制和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创新,目的在于推动日本经济实现自我复苏和强化竞争力,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浅析安倍经济学之_三支箭_

浅析安倍经济学之_三支箭_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泡沫开始破裂并一步步下滑,之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阶段,被称为“失去的20年”。

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更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2012年12月,在安倍晋三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组建内阁之际,又重新宣布推行他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以期重振日本经济,摆脱通缩。

众所周知,所谓安倍经济学提出的经济政策主要由“三支箭”构成。

第一支箭是指“大胆的”金融政策,第二支箭是指“灵活的”财政政策,而第三支箭则是被称为成长战略的结构性改革。

如今前两支箭已射出一年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而今年6月24日本内阁批准了“日本再兴战略改订2014”,这象征着安倍晋三正式射出了他的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

本文将在对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重点就前两支箭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第三支箭的要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安倍经济学及其“三支箭”安倍经济学实为由“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唤醒民间资本”的成长战略———一系列相关政策组成的一揽子政策。

这一揽子政策的主要内容即“三支箭”。

关于这三支箭的目标,首先第一支箭旨在消除通缩,第二支箭是为了短期内支撑日本经济,长期内确保财政稳定。

而第三支箭目的则是扩大投资,提高趋势增长。

而有关这三支箭的发射进程,首先日本政府和日本中央银行与去年1月共同宣布了通胀目标,即消费价格通胀要达到2%。

在3月黑田东彦被任命日本央行行长后,4月央行宣布实行“量化加质化的宽松货币政策(QQE)”①,以具体推进通胀计划。

至此,安倍的第一支箭已经射出。

作为第二支箭,去年2月26日安倍内阁制定了2012年度补充财政预算的“通往日本经济再建的紧急经济对策”,5月15日又制定了2013年度财政预算。

关于第三支箭,去年6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出台了名为“日本再兴战略”的经济增长战略。

②而这一战略因为所提指标多为中长期目标(如10年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加150万日元),而并没有提出实现中长期目标的具体对策,所以一直备受质疑。

《失去的20年》[日]池田信夫

《失去的20年》[日]池田信夫

《失去的20年》[日]池田信夫 著文摘“人均GDP和幸福指数没有太大关联。

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但是幸福指数在世界上的排名为九十位左右。

较之单纯的财富增长,更多的人期待的是生活在安定和社会的公平。

所以在这个时期不能只想着怎么去增加收入,而是应该去考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经济学一直讲效率和公平分开讨论,但实际上这两者是一对矛盾。

日本的经济衰落,除了在政治上领导人的决策引起的,更重一点,是日本当时的经济模式,促进了以往的繁荣,也导致了他后面一步的衰落。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没有对未来的判断力,以期对当下以及以往的大趋势分析,同时也没有曾经其他国家的,可供参考的经济发展样本,日本的繁荣与衰败,不可避免的发生。

而中国,经济上,政治上,人文结构上,社会组织上,有多少与日本是相符合呢。

在我看来,除了经济发展规律相符合之外,国家采用的刺激经济的手段相符合之外,其他的都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日本发生的案例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方针提供了参考,我们可以避开失败的误区,但没法避开后续我们自己所创造的指导,是否完全正确性。

经济发展规律波动是一个大趋势,全球都没法避免,更何况一个国家。

日本的案例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不会走别人已发生的错误路径,但很难避免我们自己所开创的路径是否正确。

所以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相信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指导方针,以及相信我们国家社会组织,是能够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中脱颖而出,相信我们不会重蹈日本的发展路径。

目前中国房地产,积累了很大的泡沫。

人们的幸福指数急速下降,虽然财富在增加,但我们更加劳累,更加焦虑。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权衡未来。

我想,中国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能不能挺过来,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但万一真的发生了经济崩溃,我想日本在失去的20年里,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将为我们提供有力的参考系,避免中国进入类似于日本的一蹶不振的经济复苏路。

所以,我非常看好国家的前进动力。

从“安倍经济学”话通货膨胀

从“安倍经济学”话通货膨胀

此, 国人 大可不必 紧张, 犯 不 着跟 着安倍 的叫 嚣
起舞 , 大 家该 吃 就 吃 、 该 睡就 睡 。
“ 安倍 经济学” 的核 心是一 个简单 明 了的正统 见
解: 通货 紧缩是一种货 币现 象。日本 央行在这 个
问题 上 的 不 合 作 态度 令 安 倍 头疼 。从 法律 上讲 ,
通 货膨 胀 是 货 币 政 策 目标 还 是 经济 政 策
手段 ?
手段 , 而非货 币政 策竭 力控制的 目标。 其实, 米 尔顿 ・ 弗里德 曼在论 述货 币政 策的 作 用时还 有一 个著名论 断:你 可以把 马 牵到水 边, 但 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货 币政 策具有 明显的 “ 易拉不 易推 ” 效应 , 在 经济 紧缩时期 , 尤其是 经
社会倍 感忧虑 。钓 鱼 岛关乎 国家主权 和领 土 完 整, 当然是 个 大 问题 , 不过 , 只要我 们把 眼光稍
松货 币政 策 , 二是 实施宽松财政 政策 , 三是 实施
产 业 振 兴 计 划 。 安 倍 本人 把 这 一施 政 药 方 称 为
“ 三支箭 ” ,经济学 家陶冬 则把这 三项举措 称 为
家” , 安 倍 需要 再 与 上 帝 去 协 商 。
不折腾 , 按 照 目前 中 日两 国国力发展 的 态势 , 2 ( ) 年后 E l 本将会 自动退却 ,钓 鱼 岛一定是 属 于我
们的。 兵法有 云: 不 战 而 屈人 之 兵 , 乃上上 策。 因
在 安倍 的三 支箭 中,最核 心 的是 第 一 支。
金融纵横 2 0 1 3 . 0 3
日,白川方明 宣布将 于 3月 1 9日提 前卸任 日本
央 行 行 长 。与此 同 时 , 安 倍 提 名 现任 亚 洲 开 发 银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

总之,拉美的教训提醒我们,福利赶超和经济增长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实现 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根据本国国情,合理规划福利政策和公 共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本内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是“注意力”。注意力被视为 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在信息过载的世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 度来看,注意力的分配、市场运作和经需要通过算法来优化内容分发,以吸引更多 的用户。例如,Facebook通过“喜欢”按钮和新闻feed算法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这些算法会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兴趣来推送相关的内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内容分发领域,平台需要与内容创作者合作,以提供优质的内容。同时, 平台还需要通过算法来优化内容的分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例如, Netflix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来预测用户可能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从而精准 地提供内容。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失去的20年”和“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 的影响。例如,在“失去的20年”期间,很多日本企业陷入了困境。由于经济不 景气和日元升值,很多出口导向型企业纷纷倒闭。而在安倍经济学实施后,这些 企业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在安倍经济学的大胆金融政策支持下,日元汇率大幅下 跌,使得日本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汽车出口 的增长,帮助日本经济走出了通缩。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在过去的几年里,安倍经济学这个名词逐渐成为了全球金融界的热议话题。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底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次演示将着重对 安倍经济学中的金融分析进行探讨。
在安倍经济学中,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2%的通胀 目标,日本央行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购买国债、增加基 础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压低了日元汇率,刺激了出口,拉动 了经济增长。然而,货币政策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可能导致日元贬值压力加 大和债务风险上升等问题。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作者:曹永馨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14期【摘要】为使日本经济走出通缩,实现经济转型并提升国家实力,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于2013年3月开始实施“安倍经济学”,力图挽回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

“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多来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但随着2014年年底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并再次当选,“安倍经济学”将伴随着安倍政权继续影响日本的政治经济走势。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日本政治经济走势影响【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2014年12月14日,自民党在国会众议院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这也为已实施两年多的“安倍经济学”在由盛转衰后,进一步施展效用赢取了更多时间。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表示“安倍经济学”还在路上,自己身负继续推进“安倍经济学”的重任。

2014年年底的民意调查显示,“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多来,75%的民众表示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有51%的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很失望,仅有33%的民众对“安倍经济学”表示肯定,有16%的民众表示切身感受到了“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效果。

另从日本2013年四季度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5.6%、3.2%、2.4%和-1.6%的递减趋势来看,“安倍经济学”更像给一个积重难返的病人打的一剂强心针。

尽管“安倍经济学”高开低走,但它的确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走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措施安倍晋三再次当任日本首相后上任之初便启动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一是大胆的金融缓和与量化宽松政策,二是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三是引导民间消费投资的结构性改革。

2014年上半年日本宏观经济强势复苏,下半年又迅速跌落。

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决定,将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通过日本央行增大印钞量来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资金,实行一种更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增加了对国债、企业债券的购买量,将资金注入企业及政府机构,增强资金的市场流动率。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1990年起经济长期停滞,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关于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通常认为是日元升值导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所致。

其实,这只是直接和表面的原因。

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日本文化的致命缺陷,造成社会创新力不足。

日本之崛起,起源于19世纪的明治维新。

这一改革运动虽然推动日本快速进入近代化,却是很不彻底的。

明治维新是妥协的产物,新体制中吸纳了太多不合时宜的旧传统。

明治维新时期及之后的日本制度试图调和封建与进步势力。

起初,这种调和的努力在特定时期内是成功的,一定程度照顾了封建势力的利益,缓和了矛盾,减小了改革阻力,进而释放了社会生产力,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时移世易,由于对传统落后势力的清除不够彻底,传统文化的落后一面根深蒂固,既得利益的盘根错节,形成了对进一步发展的牵制。

日本有着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

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时至今日,日本人仍然没能明白,制约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古代文化带来的制度和精神束缚。

日本传统文化强调专制主义、服从以及团结的集体意识,曾经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促进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喜新而又顽固,鲜明地道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

这种政治上大一统的体制和尊上服从权威的家长式管理和自上而下的层层精神控制,无疑限制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精神自由。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中根本就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冲动。

在这样一种僵化的思想文化体系指导下,很难想象,会有创新精神的活跃。

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一国的经济如何能够持续性发展?日本民族善于吸收、消化和改造外来文明,古代对中国的模仿、近代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二战后被迫接受美国体系。

表面上看,日本人是一个擅长学习先进文明的民族,然而,日本体现的是一味地模仿和学习主导国的先进文明,却缺乏自主创新的主流文化特征。

日本人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始终无法产生强大的自主原生科技文明。

安倍经济学难成日本经济的解药

安倍经济学难成日本经济的解药

安倍经济学难成日本经济的解药1. 引言1.1 日本经济当前面临的困境日本经济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经济就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低增长和通缩的泥潭。

在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浪潮下,日本传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来自新兴市场和新技术的巨大竞争压力。

与此日本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挑战,这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的困难。

日本的政府债务水平也高达GDP的200%,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高的债务国家,这给日本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重大的压力。

日本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相对缓慢,导致了政策效果的延迟和不确定性,使得日本难以快速有效地应对经济挑战。

日本经济当前面临着增长乏力、劳动力不足、债务高企等多重困境,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重振经济活力。

安倍经济学作为近年来日本的主要经济政策,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效果也备受争议和质疑。

1.2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首先,安倍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安倍上台以来,通过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特别是在对抗长期通缩和经济停滞的情况下,安倍经济学为日本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增长动力。

其次,安倍经济学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安倍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政策,以促进日本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推动创新、加强竞争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倍经济学为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安倍经济学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日本经济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适度的财政刺激,安倍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日本经济的信心,促进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复苏。

总的来说,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才能真正带动日本经济迈向持续稳健的发展。

2. 正文2.1 重新审视安倍经济学政策重新审视安倍经济学政策是解决日本经济困境的关键之一。

安倍经济学难成日本经济的解药

安倍经济学难成日本经济的解药

安倍经济学难成日本经济的解药【摘要】安倍经济学曾是日本政府力推的经济政策,然而在实施多年后,日本经济依然面临种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措施和局限性,同时提出加大创新力度、促进结构性改革和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等建议。

这些措施可以成为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关键,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路径。

文章也指出了安倍经济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

通过本文的讨论,希望为解决日本经济难题提供新思路和方向,推动日本经济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政策措施、局限性、创新力度、结构性改革、对外经济合作、经济持续增长、不足之处1. 引言1.1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安倍经济学的货币宽松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日本国内的资金流动和投资活动。

通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成功地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消费和投资需求,带动了经济增长。

财政刺激政策也提供了对经济的直接支持,例如增加了公共投资和减税措施,进一步刺激了内需增长。

结构性改革则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经济竞争力,从而提高了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改善了通货膨胀状况,并提高了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安倍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1.2 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企业竞争力下降、财政赤字问题突出、对外贸易压力增大等方面。

日本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乏力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GDP增速低迷,失业率高企,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人口老龄化加剧了社会保障负担,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对日本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压力。

日本企业竞争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市场占有率逐渐被其他国家企业所取代,导致了出口下滑,企业盈利下降。

日本财政赤字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财政收支不平衡,对国民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自经济危机以来,日本国内债台高筑,负债率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而且负债率还在不断的增加。

而以负债率不断上升为对比,日本的经济持续低迷,财政收入困难,失落的二十年已成事实,并且还有奔三十年的苗头,日本国内一片哀鸿遍野。

后来民主党政权倒台,自民党安倍晋三上台,开始大搞安倍经济学,给选民的承诺就是两点——一点是结束经济颓势,第二就是让日本变成“正常国家”。

安倍晋三上台后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了要让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而已,而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不外乎就是开源节流两种途径。

节流不必多说,裁撤冗官、精简各部门的福利之类的治标不治本。

而开源来说,又分开国内和国外的源。

安倍晋三的经济政策就是印货币,让日元贬值,刺激出口,开国外的源,另一方面提高消费税,增加国内财政收入,开国内的源。

想法是好的,可是实际操作上却是难以成功的。

因为安倍内阁上台之初并不稳固,如果安倍晋三真的一步一步的按部就班的搞经济,那么将会面临一种境况——那就是在最初的很长时间内,国内经济是不会有明显好转的效果的。

而给予安倍晋三的时间并不多,安倍之前日本首相几乎是一年一个轮着换,因为日本经济迟迟无法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国民其实内心有一种焦虑情绪,迫不及待的想要一个上来就能让经济见好的首相。

所以安倍晋三真的一步一步来,那十有八九得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于是乎安倍晋三为了保住自己首相大位出了狠招。

大家都知道,身患重病之人,忌用猛药,需要的是固本培元,方能逐步恢复。

日本经济就是一个身患重病,一步一步迈向死亡的病人,体内已经是虚弱不堪了。

病人由于疾病迟迟难以治愈,于是内心焦躁,一个一个的换医生,只希望一步到位。

这时候终于换来一个叫做安倍晋三的医生。

安倍医生生怕病人也把自己换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为了安抚住病人——他给病人打了兴奋剂。

首先就是量换宽松政策——大印钞票,控制央行,让日元大幅度贬值,妄图通过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

当然,照常理来说,货币贬值某种程度上会刺激出口——因为你货币贬值,商品便宜了嘛。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日本首相安倍在执政以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安倍经济学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安倍经济学”实施一年多来,备受国内外的质疑。

“安倍经济学”是治疗日本通缩顽疾的主要药方是通过央行大量投放货币,推低日元汇率,推高通胀预期。

但他的实施面临诸多风险,包括可能引发的超级通胀和日元崩溃。

还有观点认为,安倍根本就无力扭转日本根深蒂固的通货紧缩。

甚至有专家称,“安倍经济学”正在将日本经济推向悬崖,已无退路。

“安倍经济学”存在局限性已是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

日本央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日元贬值和股市升值已出现反转,企业的业绩开始下滑,个人消
费依旧是低迷的,通缩风险如影随形。

安倍这一次希望借助财政刺激重振经济,但这个愿望可能会再次落空。

“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虽然日本经济连续4个季度呈现正增长,但其固有的缺陷导致这一政策的持续性十分脆弱。

日本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股指等金融指标上,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外国投资者,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并没有感受到复苏的“暖风”,体现实体经济活力的日本国内设备投资方面也是增长乏力。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产业和贸易的影响及其走向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产业和贸易的影响及其走向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产业和贸易的影响及其走向秦兵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为使日本经济摆脱通货紧缩,重回经济发展轨道,安倍执政以后,日本政府开始大张旗鼓的宣扬安倍经济学,并于2021年3月开始实施安倍经济学,其主要目的是挽回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使日本重回持续成长轨道。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日本今后经济战略指针的安倍经济学及日本经济的未来走向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一、安倍经济学的内涵安倍经济学是由所谓的“三支箭”的经济政策组成(图1)。

一是大胆的金融缓和及量化宽松。

日本银行在采取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时,最为重要的策略是把通货膨胀率设定为2%,2%这个数字是世界标准水平的通货膨胀目标,安倍经济学也定这个目标,意在压低日元汇率,摆脱持续了将近20年的通缩。

二是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

为了在短期间、有效率地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安倍经济学加入了这个策略,其主要手法是加大公共建设投资,以期扩大内需。

三是引导民间投资消费的增长战略。

增长战略的主角是民间企业,政府的作用是在有成长性的领域为企业在经营资源、资金、劳动力等方面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成长战略是中长期的政策策略,发挥作用和出现效果需要时间。

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放松管制、国企民营化、对投资减税、职业训练和教育、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强化国际贸易合作(国际贸易协定)、对特定成长产业的财政支援、能源政策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放松管制。

二、对日本各产业的影响安倍经济学的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果是造成日元大幅度贬值,日元贬值使日本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股价随之上扬,失业率下降,使日本经济有了起色。

日本经济景气向好,企业营收增加导致薪资和家庭收入增加,但是复苏尚未扩展到全体经济领域。

日本物价也出现上涨势头,特别是食品价格不断攀升。

可以说在以大胆的金融缓和及量化宽松、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消费的增长战略为经济政策策略的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本经济开始出现活力。

2021年以来,甚至出现一些行业的中小企业由于劳动力不足、工资上涨,而造成企业破产的状况发生,这虽然与日本“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有关,但不能不说受安倍经济学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也很大。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

对“ 安倍经济学 ” 表示肯定, 有1 6 %的民众表 示切身感受到 了
经济增长。 此 举 措 主 要 是 实 施 深 化 结 构 改革 、 放宽政府
“ 安 倍经济学 ”带来的效 果。 另从 日本2 0 1 3 年 四季度 的实际 管制 , 将一些一直受政府 保护 的医疗、 农 业等传 统领域 市场 GD P 增速分别为5 . 6 %、 3 . 2 %、 2 . 4 %和一1 . 6 %的递减趋势来看, “ 安倍经济学” 更像给一个积重难返 的病人打的一剂强心针。 化, 将过剩 的货 币引入 实体经济 , 提高其生 产率及竞 争力。 2 0 1 4 年4 月出台了以教育、 医疗、 就业 为核心的第一波增长 战
学” 实施两年多来, 7 5 %的 民 众 表 示 生 活 并 没有 发 生变 化 , 有 是 通 过 加 大 公共 建 设 投 资激 活 民营经 济 , 提高 就 业 率 , 以期 扩 5 1 %的 民众 对 “ 安倍 经 济 学 ”的 效 果 很 失 望 , 仅有3 3 %的 民 众 大 内需 。
获胜, 这也为己实施两年多的 “ 安倍经济学”在由盛转衰后,
进 一 步施 展 效 用 赢 取 了更 多 时 间。日本 副 首 相 兼财 务大 臣麻
重 组 及 金 融 改革 。 财政政策 。 实 施 一种 更 具扩 张 性 、 更 加 积极 的财政 政 策 ,
生太 郎表 示 “ 安倍 经济 学” 还在路上 , 自己身负继续推进 “ 安 这一 经 济 政 策 是 为 了达 到 短 期 高 效地 达 成 国内通 货 膨 胀 的预 倍 经济学”的重任。 2 0 1 4 年年底 的民意调查显示 ,“ 安倍 经济 期。“ 安倍经济学” 为了实现这一 目 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来源:凤凰国际智库古人有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随着GDP增长率破7时代悄然而至,中国经济三十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然不可持续。

一年以来,股市汇市的剧烈波动和楼市的报复性火爆等激烈而反常的现象似乎在昭告天下,经济拐点正式到来。

一切悲观的现象仿佛预示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此刻审视与我们一水之隔、从20世纪九十年代就一直配合国际社会唱衰自己的日本,他们著名的“失去的二十年”的经济崩溃论调的产生背景及这些经济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会为中国经济通过软着陆方式实现顺利转型升级提供宝贵借鉴。

今天我们将刊登一篇来自读者东方欲晓来稿, 作者将分享一些他的独到见解。

关于“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文/东方欲晓,现就职于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过去二十年,国际社会的各种评论一直在唱衰日本,日本也配合甚至在渲染这种悲观论调,实行哀兵之策,日本经济的衰退仿佛成为不争的事实。

回顾上个世纪,在能源危机和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确实陷入了低速增长的迟滞发展期,名义GDP同比增长率由1951年的37.9%、1960年的21.4%、1973年的21.8%跌落至1998年的-2.1%、1999年的-1.5%、2008年的-2.3%和2009年的-6%。

但是近些年来,经济研究领域逐渐开始出现“失去的二十年”是一种伪命题的声音,显示日本经济尽管低速增长,但是亮点不断,尤其是通过并购等拓展手段,其海外资产实力不断增强,在本土经济财富之外,日本还拥有相当于1.8个日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产业,国民生活水平也没有下降,经济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那么这二十年,日本经济究竟失去了什么,又有怎样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泡沫梦魇1985年,美、日、英、法、德五国签订广场协议,达成促使日元有秩序升值的共识,但是随后日元的飞速升值导致美元资产大幅受损,大量国际游资出于避险需要开始不断涌入日本市场。

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出口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日本原本就依赖出口的产业格局受到极大冲击,为了抵御这种冲击,国家开始实行低息政策,鼓励贷款,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安倍经济学”失去光环

“安倍经济学”失去光环

时事/国外理财Money近日,路透社报道,日本虽然实施了三年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即首相安倍晋三推出的大胆刺激计划,但仍然没有改变日本企业和消费者的通缩思维。

随着日本经济再次蹒跚不前,那些曾寄望经济持续复苏而采取了提价措施的公司开始反思自己的策略。

许多消费者由于可支配收入有限,选择购买廉价产品,这对于在过去20年经济停滞期间蓬勃发展的折扣零售商而言是个利好消息。

48岁的家庭主妇Yuko Narita 称,她正在收紧家庭支出,到处寻找减价的日用品和服装。

“我感觉今年经济增长停滞,企业获利很差,因此我暂不购买大件商品。

”她说。

拿到些许养老金的75岁兼职员工Nobuko Jin称,她节衣缩食,只购买必需品。

“我感觉物价是在节节攀升,我在想安倍经济学的好处去了哪儿。

我正在努力减少支出。

”她说道。

随着经济丧失动能,销售化妆品、服装、卫生纸等各种商品的折扣店业者Don Quijote Holdings的业务迎来了复苏。

该公司预测,到明年6月止的一年,营业利润将增长逾4%。

“家庭支出不会强劲,这正是消费重心放到折扣店的时候,因此这对我们而言是利好因素。

”该公司首席财务官MitsuoTakahashi说。

餐馆连锁店业者Skylark Group调降了部分项目价格,还推出了更便宜的午餐菜单,以吸引家庭前来用餐。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在连续两年提价伤害服装销售后也改变了策略,其最新的季度营业利润增长18.6%。

“我们会延续我们的(新)策略,在今秋和今冬降价。

”该公司首席财务官Ken Okazaki称。

家具和家居饰品折扣零售商Nitori Holdings的董事长(会长)Akio Nitori称,他的公司不会涨价。

“一旦因涨价把客户流失给竞争对手,就很难再吸引回来。

”他说道。

事实上,日本经济在今年4~6月停滞,7月出口跌幅创下全球金融危机最大,企业信心恶化跌至安倍经济学之前水准。

决策官员除了原本要为外部风险烦恼、要扭转日本社会通缩心态外,这一切又让情势更加艰难。

2439793_中国从安倍经济学学到什么

2439793_中国从安倍经济学学到什么

84Apr1 - Apr15,2015WORLD VISION 2015.NO.07文 | 金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发现了《安倍政治经济学》一书,出于对日本问题和世界主义理论的兴趣,笔者仔细研读了该书。

该书作者以世界主义为背景、站在非意识形态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和历史观分析解读日本首相安倍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试图从回望日本近代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中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在哪里?此书给出的答案是,在世界主义的理想模式下,人类走向政治融合、地缘融合、经济融合和文化融合。

诚如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先生为该书所作序言中所言,安倍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是首尾相接、相辅相成的。

回望历史,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是该国特有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的产物。

本书作者以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社会变迁演进为时间轴,深刻观察日本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丝丝相扣的运行机制。

向读者展现了日本经济在世界舞台上形成、崛起和衰弱的全景画卷。

客观地说,日本是一个具有大国抱负的民族,为此“国家至上”的大和精神和个人服从集体的价值观深植日本民众之中。

也正是基于这种民族文化的基因,日本的政治可以极大地影响其经济的发展进程。

换言之,日本的政治体制可以有效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微观管理。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日本式的社会运行在世界主义的理想模式下,人类走向政治融合、地缘融合、经济融合和文化融合。

机制,促使安倍政府出台“安倍经济学”和与之配套的“安倍政治学”。

该书的上篇围绕着“安倍经济学”的出台背景、核心政策从产业国际化、货币国际化、金融国际化和人口政策剖析安倍经济学“三支箭”的成败得失。

我们注意到,《安倍政治经济学》一书出版发行后,日本国内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

例如,安倍在实施其经济政策两年多以后第三次当选日本首相;其次日本政府推出新一轮的3.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与之共同作用的日元持续贬值政策。

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无不反映出当前日本政策的走向和民意逻辑。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凯晖32014010175“失去的二十年”使日本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给执政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何走出长期通货紧缩阴影、重返经济适度增长的轨道遂成为近几年来日本历届政府的重要目标。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当选首相后,为拯救日本经济,大力推行以“安倍经济学”为代表的新政,其目标是重振日本疲弱的经济、终结长期通缩和缩减公共债务。

1.安倍经济学的三支利箭安倍经济学有三大主轴,也就是所谓的“三支利箭”:一是大胆的货币政策,即超级量化宽松政策;二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公共投资;三是以结构改革和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通过超级量化宽松政策,促使日元大幅贬值,进而促进出口部门效益改善。

自安倍经济学开始实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元兑美元汇率就迅速贬值。

日元实际有效汇率从2012年12月份时的93.1升至2013年5月份时的77.1,此后至9月份一直稳定在78左右,最高升幅超过17%。

日元大幅贬值,不仅改善了企业业绩、恢复了汽车、电子等传统强势产业的竞争力、提振了出口,而且也使因日元升值而出现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得以消退。

日元贬值和股票市值飙升,对出口和企业业绩的提振作用,已收到明显成效。

以大规模公共投资来引导民间投资,促进投资止跌回升。

2013年2月份,日本国会批准了总量约占GDP1.4%的新债务融资计划,该计划覆盖2013~2014年。

受此影响,预计2013年日本结构性基本预算赤字将上升0.5个百分点,达到8.9%。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作用下,2013年前两季度政府消费支出环比分别增长0.3%和0.7%,公共投资连续6个季度增长。

在公共支出等的拉动下,企业投资计划趋于积极。

2013年6月14日,日本政府出台了名为“日本再兴战略”的经济成长战略,以及中长期“经济财政运营指针”,被认为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

“日本再兴战略”包括振兴产业、刺激民间投资、放宽行政管制、扩大贸易自由化等内容,重点是结构改革,目标是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评论》“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任云任云系日本樱美林大学经济经营学系教授。

*作者感谢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冯维江,以及匿名审稿人的宝贵评论及建议。

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固然与需求不足有关,但更多是由供给方面新陈代谢功能受阻、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放缓等问题所造成的。

而其微观根源是日本传统的经济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制度疲劳:金融结构老化,难以支持新产业发展;企业制度僵化,适应环境困难;政治失灵,管制过多。

这一切阻碍了新陈代谢和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了日本经济的活力。

安倍经济学的增长战略不仅如多数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缺乏力度,更主要的问题是战略本身忽略了触动及推进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快自身制度改革这一重要内容。

根本而言,日本经济还是要靠民间主体的自我革新来重建活力。

关键词:失去的20年经济体系制度疲劳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日本经济在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了长达20年的萧条,各界人士称之为“失去的20年”。

本文首先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经济体制角度阐述其深层理由,指出政治和政府的失灵、金融与企业系统的体制僵化导致日本经济新陈代谢功能严重不足,才是日本经济萧条的主要病源所在。

最后,评价近期的“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之核心——增长战略。

121任云20年的长期萧条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原因探析(一)经济增长的长期变化和“失去的20年”纵观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可谓是起伏跌宕。

1956―1973年,其经济增长率平均为9.1%,堪称世界奇迹。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很快从危机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至1990年平均增长率为4.2%,高于同期美、德等先进国家水平,可谓一枝独秀。

但是,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萧条。

[1]过去的20余年里萧条时间之长,问题之严重,实属罕见。

1)实际GDP增长率有五次为负增长,平均增长率仅有0.9%;1992年名义GDP为487.96万亿日元,而2012年反而只有475.57万亿,经济总量及人均量在世界排名中均下滑。

2)工薪阶层的平均年薪从1997年度的467万日元降至2009年最低点的406万日元,2011年度也只有409万。

[2]3)消费者物价在1998―2005年,以及2009―2012年期间两次持续下降,而反映物价总水平的GDP紧缩指数从1994年最高的110.96开始几乎连年减少,2012年降低至91.57(2005年为100),这样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在战后发达国家没有先例。

4)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逐年迅速增加。

2013年政府各类债务余额高达1097万亿日元,为GDP的2.28倍,在发达国家里最为糟糕。

过去的20年里,日本经济凋零,国民普遍感到前途迷茫,信心丧失,所以日本国内称之为“失去的20年”。

以下,首先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探讨“失去的20年”的形成原因。

(二)长期萧条的宏观经济学分析首先从需求角度分析。

从大的走势来看,正如吉川洋指出的那样,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由于人口大迁徙以及家庭户数的不断增加,产生了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了民间投资特别是设备投资的增长,投资进一步唤起了消费,整个经济增长势头自然十分强劲。

此后经济增速的放缓,正是由于上述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

[3][1]数据来源:日本内阁府SNA数据(http://www.esri.cao.go.jp/jp/sna/data/data_list/kakuhou/files/ files_kakuhou.html)。

[2]数据来源:日本国税厅各年度民间工资实态统计调查(http://www.nta.go.jp/kohyo/tokei/kokuzeicho/ minkan/toukei.htm)。

[3]吉川洋,「マクロ経済」橘木俊昭編『戦後日本経済を検証する』東京大学出版会,2003。

122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Hayashi,F.and E.C.Prescott,“The 1990s in Japan:A Lost Decade ”,The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5(2002),pp.206-235.[2]林文夫,「第4章日本経済の生産性の成長率」林文夫編『経済停滞の原因と制度』勁草書房,2007。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4期“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1990年代以来的20余年里,占总需求比重六成的民间消费需求增速大幅度放缓,但仍略高于GDP 平均增长率,而占总需求约三成的总资本形成特别是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负,显著拉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表1)。

另从储蓄角度来看,泡沫经济崩溃后虽然个人储蓄部分因人口高龄化的影响一直在下降,但企业储蓄,特别是大企业储蓄部分却大幅度扩大,导致民间储蓄净盈余一直维持在高位或增加,投资的严重不足造成了需求长期不足的局面。

消费低迷特别是民间投资长期不足的原因,在1990年代可主要归结于泡沫经济崩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负资产效应,抑制了民间消费;大量不良债权导致银行金融功能低下,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引发了数年的信贷萎缩;而企业也在泡沫崩溃后忙于清理债务,压缩了固定资产投资。

但最近十多年的投资及消费的低迷,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通货紧缩及黯淡的经济前景,导致国民和产业界对未来严重丧失信心。

表1日本总需求项目各期间简单平均增长率(%)资料来源:1980年前参见:南亮进『日本の経済発展』東洋経済新報社,2002,p.118,其余根据日本内阁府SNA 网数据计算。

而重视供给的学派,如林文夫和普利斯科特等认为需求不足不能很好地解释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1990年代日本的人均劳动时间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 )的下降才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他们计算得出日本劳动力人均GNP 增长率从1960-1970年的7.7%下降到1991-2000年的0.5%,同期TFP 增长率从4.91%下降为0.191%。

认为并不是需求小于潜在增长率,而是潜在经济增长率本身大幅下降了。

[1]林文夫进一步拓展了前项研究,在考虑IT 产业带来的价格变化等影响后重新推算了TFP ,得出了类似结论。

[2]期间1955-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2年民间消费支出8.714.603.621.221.18政府消费支出4.094.873.393.261.53固定资产投资(库存)15.043.835.13-1.46-1.4111.60-7.30出口13.829.724.343.123.80进口13.815.475.743.002.33123任云根据日本JIP数据库的经济增长统计资料,也可得出类似结论。

如图1所示,1990年代以来劳动力数量投入增长率一直为负,资本投入增长率也从70-80年代的1.96%降到90年代的1.1%,21世纪头五年为0.42%,后五年则只有0.06%,TFP在70-80年代的增长率分别为1.51%、1.99%、0.98%、1.79%。

而整个90年代平均为0.03%,进入21世纪后除2000-2005年达到1.07%外,2005-2010年又归于零,可见总体而言TFP增幅也大幅度下降。

图1各期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的增长统计分解资料来源:根据JIP数据库(2013年)(宏观附加价值口径)数据制作。

从问题的复杂性来看,日本经济萧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割裂需求与供给来片面解释。

但从问题的长期性来看,有必要多从供给方寻找原因。

1990年代的长期萧条,与资本投入增速放缓以及劳动投入减少、TFP增速放缓有密切关系。

资本投入增速放缓的一个直接原因是需求方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而劳动力投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以及1980年代后期开始的缩短工时的影响。

但为什么TFP增幅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降?这个问题关乎经济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在下一小节重点论述。

(三)生产率增幅放缓原因的进一步解析日本的制造业TFP在1990年代初期结束了较高的增长。

笔者根据JIP2012年数据计算得出,2009年制造业的TFP与1970年比只提高了2.39倍。

若按1970年到1991年的增速,制造业的生产率可提高4.12倍。

另外,非制造业的生产率水平一直没有显著增长,2008年为1970年的1.25倍,2009年则仅有1.17倍。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1990年代初曾一度达到美国的近80%,但2010年只有美国的67%左右,且低于英、法、德、意等国。

[1][1]八代尚宏,『日本経済論·入門』有斐閣,2013,p.103。

124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深尾京司,『「失われた20年」と日本経済』日本経済新聞社、2012,第2章。

[2]深尾京司,『「失われた20年」と日本経済』日本経済新聞社、2012,第3章。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4期“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TFP 增幅大幅度放缓的原因近年已有了诸多分析。

首先,从投入角度来看,深尾等发现日本信息通讯产业(ICT 产业)的TFP 上升幅度在1995年后尽管低于美国、韩国,但仍超过5%。

不过ICT 投入产业,如流通业及除电子机械产业以外的制造业从1995年以来TFP 增长率大幅度降低。

主要原因是这些产业ICT 投资大幅度不足,商业、运输、金融、对单位及个人服务业等非制造部门的GDP 增长中,ICT 的贡献率在发达七国中处于最低或倒数第二。

研究还发现,日本企业尽管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多,但是在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投资方面,如在企业结构和组织改革,以及员工的脱岗培训上投入非常之少。

由于近年来非正规雇佣的比重上升,这些人员难以得到在企业内充分的在岗培训,所以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素质。

这也是拉低TFP 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

[1]其次,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金及深尾等人将制造业TFP 增长率进行要素分解后研究发现,1990年代制造业TFP 增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企业靠削减成本等努力所产生的内部效果增速降低;二是低效率企业关闭所产生的退出效果为负值;三是TFP 较高企业新设所产生的进入效果增速也处于停滞状态。

此外TFP 增长中,内部效果贡献相对较大,而因高效率企业扩大规模、低效率企业缩小规模所产生的再配置效果的贡献相对不足。

[2]内部效果增幅下降,表明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合理化来提高效率的做法越来越难以奏效;退出效果为负,则是因为长期以来应该淘汰的企业没有退出,而效率较高的企业如汽车、电子零部件、通信器械等却通过向海外转移加速了退出,这显著拉低了平均TFP ;此外,进入效果贡献为正,说明进入市场的企业总体生产率水平较高,不过这项效果在1990年代后不如1980年代贡献大,表明新设企业的趋势不够活跃;而对非制造业的分析表明,近十多年里大部分的非制造业资源再配置效果为负值,特别是建筑及运输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大企业的人员削减量显著,对整个非制造业的生产率下降有较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