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有关医院金融会计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问题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问题研究
Ab s t r a c t :Ma c r o pr u de nt i a l s up er v i s i on a p pe a r e d a t t h e e nd of l a s t c e nt ur y,b ut i t di df ft ge t a ny a t t e nt i o n. ( ) wi ng t o t he f i n a nc i a l c r i s i s, t he ma c r o- - pr u de nt i a l s upe r v i s i o n h as dr a wn pe o pl es a t t e nt i o n a n d t h e s t ud y of i t h as be e n c a r r i e d ou t i n
t h e f ut ur e a nd t e nd e nc y o f t h e f i na nc i a l r e g ul a t i on. Ke y wo r ds :Ma c r o— p r u de nt i a l s up e r v i s i on;M i c r o— pr ud e nt i a l s upe r v i s i o n;N e c e s s i t y;Exi s t i ng p r o bl e ms a n d s ol u t i ons
o u r c o u n t r y .Th e 2 0 1 2 Na t i o n a l Fi n a n c i a l Wo r k C o n f e r e n c e d e f i n e d s y s t e mi c r i s k p r e v e n t i o n a s o n e o f t h e t e n b i g s u b j e c t s a n d ma c r o -p r u d e n t i a l s u p e r v i s i o n i s t h e s u b —s u b j e c t o f s y s t e mi c r i s k p r e v e n t i o n.f r o m wh i c h we c a n s e e o u r c o u n t r y h a s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近年来,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深化金融改革和稳定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我国不断加强金融监管的角色和职责,以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并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并与国际接轨。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接受监管条例》,这是中国金融监管的开始。

2003年,教育部开始开展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震动了整个金融体系。

这次危机使得我国金融监管意识的觉醒,认识到金融风险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我国开始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脉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建立:在金融风险内外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个框架包括了宏观调控、风险监测、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二、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职责: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被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可控。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统领金融宏观审慎和金融综合管理工作,加强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

三、加强监管措施的力度:我国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

近年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风险控制和风险缓释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金融风险,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国际监管合作与交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交流,加强了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分享了金融监管经验和最佳实践。

同时,我国也尝试了一些在其他国家成功的金融监管措施,推动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的不断发展。

虽然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监管的难度也在增加。

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解决监管中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工作。

宏观审慎政策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其挑战

宏观审慎政策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其挑战

宏观审慎政策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其挑战研究主题: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其挑战引言:金融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宏观审慎的重要性越发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定量分析和构建模型等方法,全面解析相关问题。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构建模型的方法,以探究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 数据收集和整理:为了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宏观审慎和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数据,包括宏观经济指标、金融市场数据等。

我们还收集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和实施情况数据。

2. 构建模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构建了一个综合模型,分析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该模型考虑了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市场变量和金融监管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和传播。

- 宏观审慎对于不同金融市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作用效果依赖于各国特定的金融体系和监管环境。

- 宏观审慎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挑战,包括的时机、力度和效果等方面的困难。

结论: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和构建模型的方法,对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积极的,能够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宏观审慎的实施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金融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从发展金融学角度看当前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研究

从发展金融学角度看当前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研究

外 关 于 宏 观 审 慎监 管取 得 的成 果 的 同时 , 我们 要 保
持 清 醒 的 认 识 :一 定 要 结 合 我 国 的 国情 进 行 思 考 , 尤 其 在 目前 欧 债 危 机持 续 发酵 、 全球 各 国 经 济 都 受
到 影 响 的时 候 。
究 。 金融 发 展理 论 主 要研 究 的是金 融 发 展 与经 济增
监 管 。总 之 , 然 我 国金 融 监 管 机 构 分 类 监 管 理 念 虽 已初 步 树 立 . 是 还 需 进 一 步完 善 当前 的 分 类 监 管 但 模式 , 提升 分 类 监 管 的有 效 性 。
二 、 发 展 金 融 学 角 度 看 当前 我 国 宏 观 审 慎 监 从 管 的 研 究
念 、 索 和 实 践 有 中 国特 色 的 金 融 监 管 体 系 、 步 探 稳 推进 金 融综 合 化 经 营步 伐 有着 积 极 的 意义 。在宏 观
审 慎 管 理 职权 分 工 上 . 内金 融 监 管 部 门都 已经 认 国
理 、 融监 管 的缺 陷 ; 是 到 目前 为 止 的改 革 措施 仍 金 二
【 键 词1 展 金 融 ; 观 审 慎 ; 究 关 发 宏 研
【 中图分类号】 8 0 F 3
( 宁沈 阳 1 0 3 ) 辽 1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6 1 9 2 1 )0 0 1— 2 10 — 6 X(0 2 1 — 0 8 0
丁 德 圣 (9 2 )辽 宁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博 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为 金 融危 机 后 的金 融监 管 改 革 。 17 一 , 研
叁融墨经

丝墨
o rllo。 n n ea d E o o c ul Fia c n c n mis a J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解决对策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解决对策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解决对策【摘要】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信贷管理并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提高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

通过这些对策,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所带来的挑战,并保持稳健的经营状态。

未来,商业银行需要继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优化经营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结合这些解决对策,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要求,实现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商业银行、挑战、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信贷管理、不良资产、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风险、解决对策、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解决对策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 Assessment System)是一种监管机制,旨在评估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在该体系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资本实力,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资产负债平衡和风险抵御能力。

提高资本充足率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增加资本储备,降低潜在风险导致的损失。

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对于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也至关重要。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也是商业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需要考虑的重点。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适应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的监管要求,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商业银行还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经营模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会计财务问题研究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会计财务问题研究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会计财务问题研究作者:王毅敏来源:《新会计》2013年第10期【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强调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巴塞尔新规和美欧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

银行监管规则同会计准则协调、银行会计分析和监督、银行社会责任会计、银行会计发展战略等问题竞相成为金融、会计界研究讨论的热门对象。

文章对上述问题作探讨,旨在探索我国银行会计财务改革与发展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银行会计一、国内外银行会计和监管的现状(一)国外银行会计和银行监管的现状1.国外银行会计。

20世纪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致力于建立一套高质量、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力迅速扩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直接采用、准则趋同等方式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金融危机爆发,焦点亦集中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模型的主观性以及会计计量方法的复杂性受到广泛质疑,会计工作未能跟上金融创新,加强会计标准制定与审慎监管的紧密协作呼声高涨。

2.国外银行监管。

次贷危机之后,美欧诸国均提出了各自新的审慎监管框架,通过创建新的审慎监管机构,对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实施稳健监管。

同时,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基础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Ⅱ》),因监管标准的顺周期性和监管要求的风险覆盖能力不足而面临调整。

在此背景之下,为强化对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审慎监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制定了《巴塞尔协议Ⅲ》,并于2010年9月就其基本框架达成一致,2010年11月,G 20领导人会议峰会通过了该框架,《巴塞尔协议Ⅲ》从提高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保留资本留存缓冲、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重视杠杆率指标、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等方面,对原有的资本要求作了重大改进,而且明确了具体过渡期时间安排,风险评估和监管空前加强。

(二)国内银行会计和银行监管的现状1.国内银行会计。

伴随着国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银行会计发生了根本变化,银行会计准则朝国际化方向迈进。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有关金融会计问题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有关金融会计问题研究

致 危机 中“ 大而不 能倒 ” 、 顺周期性 、 监管不足 、 标准不高等问
题 。2 0 1 0年底 , G 2 0首尔峰会则进一步形成 了宏观 审慎管理 的基础性框架 。中国作为 G 2 0的重要成员 , 在党的十七 届五 中全会 的决议文件 中, 明确提 出要“ 构建 逆周期 的金融 宏观 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
以权 责 发 生 制 为 确 认 基础 , 贷 款 减值 准 备 应 建 立 在 “ 已发 生 ”
宏观审慎监管是 为了维护金融体 系的稳 定 , 防止金 融系
统对经济体 系的负外部 溢出而采 取 的一种 自上 而下 的监管 模式 。与微观审慎监管不 同 , 宏观审慎监管不仅关 注外 生性
的基础 上于本期确认 , 不能按照动态拨备制度的要求进行跨
其计提的金额为贷款 的账面价值 与未来现 金流量现 值之间 的差额 , 所以这项 规定 没有 考虑 潜在 贷款 风险 的顺 周 期效 应, 即跨时间风险。为解决这一 问题 , 银监会于 2 0 1 1 年 7月
则 和国际监管要求 ,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 中金融会计 领域 尚存 计 提减值准备的规定是以“ 存在 的减值迹象影响未来现金流
管的需要 , 国际组织与各监管机构逐步完善 了相应 的会 计准
在与宏观审慎监 管不和谐 的方面 。如 何解决宏 观审慎 监管 框架下存在 的金融会计问题 , 成为当前摆在各 国金 融监 管者 面前 的一大挑战 。

况会影 响本金和利 息的可 回收性。新企业 会计准则 中有关 量” 为前提的 , 即必须存在影 响贷款未来现金 流的客观证据 ,
为宏观 审慎监管提供 最重要 的基础数 据信息 。在宏 观审慎
系列措施构筑 了系统性风险防范屏 障, 但 同时也带来 了一系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摘要:目前,国际上的政策讨论、研究文献以及重要的经济会议都开始强调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金融监管问题,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的理念也开始由微观审慎监管向在整体框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演进,研究的重点是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及工具、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有效性的分析等。

本文将提供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综述,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来确定未来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风险,逆周期政策一、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由英格兰银行编写的库克委员会(Cooke Committee,现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的前身)一份未公开的工作文件中提及了“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与宏观经济方向有关的调控与监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公开文件正式使用宏观审慎监管一词,强调把宏观审慎监管作为支持和维护整个金融系统安全稳定的一项政策。

Blunden在一次演讲中突出了应该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控制单个银行微观审慎的行为。

但当时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才刚刚起步,系统性风险主要还集中在银行,人们倾向于认为对银行业的微观审慎监管就能维护金融稳定,所以,宏观审慎政策并不为人们关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逐步认识到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金融稳定评估规划,帮助成员国分析其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和所需的改革,但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并未取得进展。

在2007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发端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G20伦敦金融峰会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4条建议,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

因此,宏观审慎监管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宏观审慎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旨在防范和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一些核心要素:
资本要求:宏观审慎政策通常包括设定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的最低资本要求。

这有助于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本来覆盖潜在的损失,降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资产负债表管理:宏观审慎政策可能会涉及对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表的管理。

这可能包括限制某些风险资产的持有,防范资产泡沫的形成,以及监控和管理杠杆比率。

流动性要求: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满足可能的提款潮,防止流动性危机。

贷款和信贷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可能包括对贷款和信贷政策的指导,以避免过度放贷和过度杠杆化。

宏观经济监测:该政策框架通常涉及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监测,以及对潜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的评估。

危机管理和应对:设计宏观审慎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在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便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应对系统性风险。

国际合作: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国际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可能涉及国际层面的合作和协调。

这个框架的目标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避免金融危机对整个经
济的严重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目标是相似的。

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现代营销上旬刊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倾向,金融机构不断攀升的杠杆率以及金融市场日益积累的系统性风险,是这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仅仅使用着眼于金融机构个体性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不足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尤其是我国目前已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催生了影子银行等规避监管的表外业务,冲击着我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实施并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越发重要。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一)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银行资本和市场结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银行流动性等多个角度,就货币政策调控对防范银行风险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由Borio 和Zhu 提出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的重要传导渠道之一。

经过对已有文献研究整理,货币政策立场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第一,“价值、收入和现金流”理论(“金融加速器”效应)。

当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利率的降低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与抵押品价值上升,其收入与利润也随之上升,促使其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波动性和相关性的预期进行顺周期性调整,银行将愿意承担更多的负债并扩大自身的投资,最终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商业周期波动性被放大。

第二,“追逐收益”路径。

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市场无风险收益率降低,其相对于风险资产收益率的获利更低,与银行所要达到的目标收益率的差距也会增大。

由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盲目追求更高收益率的心理,需要满足刚性兑付承诺收益率的要求等,“追逐收益”动机使他们对高风险、高回报率资产的需求大幅增长。

第三,“央行的沟通反馈”理论。

货币政策当局的沟通策略和反应函数会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产生影响。

由于预期央行会在经济萧条时大幅降低利率,会在危机时采取措施减少失业率,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政策的可预期性使得未来的不确定性减小,产生“保险效应”,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和定价能力提高,不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金融观察Һ㊀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储㊀钰(广州应用科技学院ꎬ广东广州511370)摘㊀要:近年来国外金融危机频发ꎬ对我国新兴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ꎮ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ꎬ但在金融危机面前ꎬ其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存在一些不足ꎮ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深化ꎬ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ꎬ不难发现ꎬ中国银行业存在诸多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ꎮ这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ꎮ为此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科学归纳的方法ꎬ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ꎬ揭示了审慎监管的内涵和特点ꎬ并结合当前的政策背景ꎬ提出了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对策ꎮ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ꎻ系统性风险ꎻ银行业中图分类号:F8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25-0151-03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sofsystemicriskpreventionandcontrolinbankingindustrybasedontheperspective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ChuYu(GuangzhouCollegeof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ꎬGuangzhouꎬGuangdongꎬ511370)Abstract:Inrecentyearsꎬtheforeignfinancialcrisisfrequentlyꎬalsohascertaininfluencetoourcountryemergingfinancialmarket.Ban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arethemainbodyofChina sfinancialmarketꎬbutinthefaceofthefinancialcrisisꎬitsabilitytoresistsys ̄temicriskexistssomedeficiencies.Onthedeepeningofbankingsupervisionꎬcombinedwiththeframework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ꎬitisnotdifficulttofindthatChina sbankingindustryispronetomanysystemicrisks.Thishascreatedsomeobstacle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 sbankingindustry.ThereforeꎬthroughthemethodofliteratureanalysisandscientificinductionꎬthispaperanalyzesthesystemicrisksexistinginChina sbankingindustryꎬreveals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prudentialregulationꎬandcombinesthecurrentpolicybackgroundꎬthispaper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preventingthesystematicriskofbanking.Keywords:macroprudentialregulationꎻsystemicriskꎻbanking一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理论概述(一)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界定与来源1.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概述在金融领域ꎬ系统性风险是指国家因多种外部或内部的不利因素经过长时间积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ꎬ在某段时间共振导致无法控制使金融系统参与者恐慌性出逃(抛售)ꎬ造成全市场投资风险加大的现象ꎮ纵观我国整体金融体系布局ꎬ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ꎬ牵一发而动全身ꎬ起着不可替代的效果ꎮ同时ꎬ金融业监管当局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其他诸如货币当局等金融机构联系较为密切ꎬ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ꎮ于是ꎬ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造力与企业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ꎮ这就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体系中ꎬ并将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ꎬ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终发展为银行业危机ꎮ换句话说ꎬ银行业危机最终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增长ꎮ2.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导途径研究表明ꎬ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一般通过资本流动性渠道和信息传导渠道两个方面进行风险传导ꎮ首先ꎬ当商业银行缺少资金时一般会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去获得资金ꎮ这是因为如果银行无法偿还债务资金ꎬ出现资不抵债ꎬ将对自身的经营保障和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ꎮ资金的流动性将导致风险从一家银行转移到其他银行ꎮ其次ꎬ随着银行间支付结算机制的不断发展ꎬ跨行金融交易和商品的深入推进ꎬ资金传导网络日益多元化ꎬ为银行转嫁流动性风险提供了可能ꎮ商业银行的这种主要的传导途径具有流动性效应ꎬ很容易将风险在银行系统间进行转移ꎬ以至于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ꎮ最后ꎬ在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初期ꎬ个别行业的小型风险开始显露ꎬ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ꎬ主要关注自身的风险状况ꎮ当一家商业银行因受负面因素影响而资不抵债的消息传出时ꎬ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ꎬ参与者会尽快从中取出资金ꎬ以减少损失ꎮ由于信息收集具有较高的成151作者简介:储钰ꎬ男ꎬ汉族ꎬ安徽阜阳人ꎬ本科在读ꎬ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学生ꎬ研究方向:历史教学㊁金融学ꎮ本ꎬ且市场成员存在从众心理和羊群行为ꎬ随着这种负面消息在金融体系中的进一步传播ꎬ他们会对贷款资金采取同样的行动ꎬ导致风险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递给其他银行ꎬ从而影响整个金融渠道的运行ꎮ(二)宏观审慎监管的界定与特点1.宏观审慎监管概述在国际上ꎬ宏观审慎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ꎮ1986年ꎬ国际清算银行在其公开文件中正式引用了 宏观审慎 一词ꎬ以支持 整个金融体系和支付机制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ꎮ2000年ꎬ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克罗克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将金融稳定划分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个层面ꎬ同时分别对应实施确保单个金融机构稳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和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ꎮ此后ꎬ宏观审慎监管被纳入理论研究的视野ꎬ并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相关研究和政策报告中ꎮ近年来ꎬ全球金融危机频发ꎬ引发了学术界对金融监管的反思ꎮ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把重点放在了维护金融体系完整性方面ꎬ而宏观审慎监管在公众看来已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工具ꎮ不仅是金融市场ꎬ信贷市场㊁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体系都体现在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上ꎮ截至目前ꎬ现有研究主要从传统宏观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ꎬ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信贷层面对供给影响的差异ꎬ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ꎮ但从现有文献来看ꎬ当前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㊁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㊁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仍需深入ꎮ2.宏观审慎监管特点(1)系统性监管宏观审慎监管旨在缓解系统性风险ꎮ与单一混合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相比ꎬ宏观审慎监管强调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管ꎮ同时ꎬ要防止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大规模的金融不稳定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ꎬ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ꎮ(2)宏观范围性宏观审慎监管的范畴是整个金融业ꎬ主要的监管对象是银行业和金融机构ꎮ与微观审慎监管不同ꎬ微观审慎监管体系是针对每一种监管类型而建立的ꎬ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则是通过对市场结构和其他宏观层面要素的监管而建立的ꎮ(3)监管传导性宏观审慎监管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导性的监管模式ꎬ对不同经济周期的各类金融机构制定监管要求ꎬ在整体调控意义上对不同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ꎮ宏观审慎监管是建立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历史数据和数据解释绩效基础之上的ꎮ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是通过对单个实体的微观审慎监管建立起来的ꎮ(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内容通过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分析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ꎮ一是宏观审慎研究ꎬ即结构性风险识别和评估ꎻ二是宏观审慎监管ꎬ即政策框架和监管维度ꎻ三是宏观审慎监管运行结构ꎬ即治理政策和治理结构ꎮ1.宏观审慎分析在国内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ꎬ宏观审慎监管的初衷是防范系统性风险ꎬ评估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整体ꎮ在宏观审慎监管层面ꎬ通过数据收集㊁定性和定量分析㊁预警㊁宏观压力测试以及最终的跟踪和评估ꎬ建立和修正了金融体系中跨行业㊁跨市场的金融风险ꎮ2.宏观审慎监管对于调控政策ꎬ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政策工具ꎮ宏观审慎监管已被巴塞尔委员会纳入«巴塞尔协议Ⅲ»ꎮ协议明确指出ꎬ应对系统性风险需要各国监管部门加强监管ꎬ政策工具应充分利用系统价值㊁逆周期资本㊁追加资本等宏观审慎监管机制ꎬ因此ꎬ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中国银行业监管的重中之重ꎮ3.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框架宏观审慎政策是与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对独立和互补的ꎬ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增长ꎮ宏观审慎策略并不总是维护金融稳定和遏制系统性风险的政策ꎮ我们不仅需要审慎监管ꎬ还需要健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㊁强劲的宏观经济环境㊁健全的金融机构㊁健全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危机管理进程ꎬ以维持金融环境稳定ꎬ规避系统性风险ꎮ因此ꎬ宏观审慎政策只是维护金融稳定的行政安排和政策ꎮ二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业的金融监管政策缺乏远见和缓解措施当今的银行业金融监管实行顺周期的金融监管ꎬ包括资本监管㊁信用违约㊁存款准备金等监管措施ꎮ目前ꎬ银行业资本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ꎬ由于银行业的资本和风险资本相互适应㊁相互协调ꎬ银行业通常采取限制信贷供应的办法ꎬ通过降低成本来满足宏观资本监管的预期和条件ꎮ因此ꎬ它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可获得的社会信贷减少ꎬ而且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ꎮ在银行内部ꎬ系统性风险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顺周期的ꎬ那么ꎬ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ꎬ就会导致经济收缩ꎮ(二)银行业宏观管理主体运作效率低下目前国内的金融业监管主体是 一行一委两会 ꎬ但是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不完善ꎬ会由于缺乏沟通而引起监管缺位ꎮ具体来说ꎬ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ꎬ权责不对应造成政策难以上行下效ꎮ在我国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与下达政策ꎬ而各地央行的分行承担推行的责任ꎮ当分支行处理风险时ꎬ还需要层层上报得到总行的批准ꎬ这就会导致错过最佳的处置时机ꎬ影响政策实施效果ꎬ政策制定的初衷无法实现ꎮ其次ꎬ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ꎬ单独监管会造成监管盲点ꎮ目前ꎬ我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将有利于监管专业化和趋同ꎬ并将实现分块监管ꎮ随着中国人民银行㊁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出现交叉ꎬ比如多重监管或行政真空ꎮ最后ꎬ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缺失ꎮ目前ꎬ一些金融机构并不重视内部监管ꎬ取代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的央行负责监管ꎮ这将导致央行大量使用监管资本ꎬ并逐渐缺乏自我监管ꎮ(三)银行业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需要加强为了保证监管的公信力和准确性ꎬ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ꎮ当前ꎬ我国的事后风险监管机制亟待加强ꎬ特别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ꎬ从行政角度看ꎬ事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存在制度性缺失ꎮ目前ꎬ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ꎬ缺乏可接受的科学有效的风险等级和类型划分管理方法ꎮ其次ꎬ从监管技术的角度看ꎬ我国对事后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性有待提高ꎮ目前没有定期㊁完整的系统性事后风险评估审计ꎬ风险监督只停留在账户查询和凭证审计上ꎬ监督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ꎬ监督效果较差ꎮ251金融观察Һ㊀三㊁加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政策措施在 十三五 规划中ꎬ中国提出了宏观审慎管理结构的发展标准ꎬ要求建立符合当前金融环境的监管框架ꎮ通过财政政策㊁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与配合ꎬ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格局ꎬ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ꎬ关注由于监管不慎所产生的风险积累ꎮ因此ꎬ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加强前瞻性预期管理中国金融监管最关键的目标是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ꎬ优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的流动性支持和财富增值效应ꎮ如何加强我国的预警能力ꎬ是新兴发展中大国高效预警体系的重要任务ꎮ开展短期㊁中期和长期风险预警ꎬ监管要与金融业务的监管指标相配套ꎮ因此ꎬ需要加强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及时监管ꎮ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严重程度ꎬ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确定相应的应对机制ꎬ并依法采取措施ꎬ增加信息报送频率ꎬ督促自查ꎬ要求充实风险管理力量ꎬ做好风险提示和通报ꎬ开展监管谈话㊁责令其暂停部分业务㊁限制其自有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式㊁责令其停止新设分支机构等监管措施ꎮ(二)夯实监管力度ꎬ促进银行业主动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首先ꎬ在风险转移过程中ꎬ国家应及时对系统性风险过大的银行进行分类ꎬ然后对风险溢出银行进行差别化管理ꎬ并在风险发生前㊁发生时和发生后采取系统的三级监管措施ꎬ进一步减少和遏制银行业产生系统性风险ꎮ二是从银行业自身来说ꎬ要加强自身建设ꎬ保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现行体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原则ꎬ增强风险承受能力ꎬ以减轻自身市场管理过程中极端负面外部冲击的影响ꎮ与此同时ꎬ商业银行应加强在受到外界影响之前对威胁的评估能力ꎬ提前制定风险管理步骤ꎬ建立银行业分业经营程序ꎬ以规避和化解各种系统性风险ꎬ遏制其进一步蔓延ꎮ(三)银行业金融监管要从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要不断加强与对外开放程度相适应的监管流程和方式ꎬ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有序ꎮ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还包括金融监管从非审慎的数量约束向审慎的一致性方案的转变ꎮ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ꎬ必须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ꎮ与此同时ꎬ相关审慎监管可能会进一步加强ꎮ因此要结合我国实际ꎬ借鉴国外成熟的监管经验ꎬ弥补监管框架的不足ꎬ加强资本监管㊁行为监管和实际监管ꎬ确保监管能力与对外准入程度相一致ꎮ四㊁结语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 心脏 ꎬ要不断防范和化解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ꎬ做到经济的安全增长ꎬ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ꎮ而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ꎬ各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往来更加密切ꎬ银行间动态交易的系统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ꎮ因此ꎬ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银行业自身都要利用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ꎬ提升对系统性风险管控的意识ꎬ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ꎬ最终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ꎮ参考文献:[1]高倩倩ꎬ范宏.中国银行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运筹与管理ꎬ2020ꎬ29(3):158-168.[2]黄邦根ꎬ夏鸣ꎬ张梦婷.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效果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ꎬ2020ꎬ41(2):203-208. [3]侯璐.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的银行业系统风险防控对策研究[J].经济师ꎬ2020(5):109-110.[4]何东.如何有效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J].新金融评论ꎬ2020(1):96-107.[5]李婧.金融稳定视角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制度研究[J].国际经济法学刊ꎬ2020(3):114-127. [6]赵梓盈.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简述[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ꎬ2020(4):166ꎬ158.[7]钟震.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ꎬ2012(7):49-55.[8]薛怀秀.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防范研究[J].市场周刊ꎬ2019(8):95-96.(上接第150页)的新领域新场景ꎬ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刺激更多金融领域的创新变革ꎮ(二)创新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㊁模式以及金融理论ꎬ极大地刺激了金融领域的蓬勃发展ꎬ使得金融研究在挑战中发展ꎮ基于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ꎬ大量行为数据由此产生ꎬ改善了以往无法获得数据的局面ꎬ通过建立模型等方式让以往难以预测的金融现象变得可以检测ꎮ相比于传统金融而言ꎬ行为金融科学性更强ꎬ其科学性在于意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ꎬ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是极易做出 非理性 行为的实际人ꎬ人的各项金融活动始终影响着市场ꎮ在新金融科技的风口下ꎬ行为金融学也应不断创新以此适应金融市场变化ꎮ参考文献:[1]魏谙书.行为金融学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及相关建议[J].管理现代化ꎬ2019ꎬ39(5):1-3.[2]王靖一ꎬ黄益平.金融科技媒体情绪的刻画与对网贷市场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ꎬ2018ꎬ17(4):1623-1650. [3]PETERSEꎬSLOVICP.Thespringsofaction:affectiveandanalyticalinformationprocessinginchoice[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ꎬ2000ꎬ26:1465-1475. [4]林树ꎬ俞乔.有限理性㊁动物精神及市场崩溃:对情绪波动与交易行为的实验研究[J].经济研究ꎬ2010ꎬ45(8):115-127. [5]张文勇.行为金融学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应用前景[J].焦作大学学报ꎬ2015ꎬ29(2):97-100.[6]王媛媛.保险科技如何重塑保险业发展[J/OL].金融经济学研究ꎬ2019(6):29-41[2020-02-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96.f.20200110.1107.006.html. [7]徐渊.金融科技重塑下的保险业与运营商的机遇[J].中国电信业ꎬ2018(12):78-80.[8]冯瑞琳.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ꎬ2019ꎬ40(30):120-121.[9]周治富.互联网金融的内生成长㊁基本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南方金融ꎬ2017(6):17-26.351。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的 监 管 目的 。
内各 个 机 构 之 间顺 周 期 性 为 可 能 会 带 来 的 风 险 。 周 期 性 行 为 对 顺 系 统性风 险有 聚集 和扩 大的作 用 , 而微观 审慎 监管对 此是 无法识
别 和控制 的。只有 在宏观 审慎 监管框 架之 下 , 过对 能体 现系统 通 内存 在不稳 定 因素的指标 监控 , 才能 对顺 周期 性实 现有效 的预 警
金融管理 当局 为减少金 融动荡 给金 融体 系带来 的经济 成本 , 从金 融 体 系 整 体 而 非 单 一 机 构 角 度 实 施 的 金 融 监 管 。 观 审 慎 监 管 以 宏 系统性 风险为 监管对象 和 以金 融稳定 为监 管 目的 , 将金 融 系统看 作 一个 整体 , 中包括银 行业 、 其 证券业 和保 险业 , 全面 地权衡 风险
构偿付 能力为基 础 、 注于单 个金融 机构稳 健经 营的监 管理 念和 专
实 践 已不 能 适 应 当 代 金 融 安 全 的 客 观 要 求 , 其 对 系 统 性 风 险 的 尤 监 控 和 防 范 无 能 为 力 , 切 需 要 加 以 改进 。 迫


金 融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与 微 观 审 慎 监 管 的 内 涵 和 关 系
金 融体系 内的大型 系统重 要性机 构 , 不过分 关注 其余单 个机 构 而
是 否 稳 健 。 随 着 现 代 金 融 市 场 的 发 展 , 些 非 银 行 体 系 的 出现 产 一 生 了系统性 风险 , 成为宏 观审慎监 管的关 注对象 。 也 最 后 , 监 管 方 式 上 , 观 审 慎 监 管 自 下 而 上 实 现 监 管 , 赖 在 微 依 于 资本 要求 和会 计准 则 , 它关 注单个 机 构的稳 定性 , 然后 将其 汇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

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作者:刘松涛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4期【摘要】本文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对我国微观金融监管指标进行了审视和思考,提出我国中央银行应以微观监管指标为基础并划分为三个层次,根据经济周期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降低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指标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管理更加关注系统性风险形成的微观机理,以及在微观层面安排更多的逆周期机制。

从当前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来看,宏观审慎管理的手段主要是根据经济金融周期对微观监管指标进行改进和调整,以赋予其宏观的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从而实现宏观审慎政策目标。

本文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对我国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微观金融监管指标进行了审视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一、宏观审慎框架下对微观金融监管指标的审视与思考(一)核心指标核心指标是指人民银行应高度关注,并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根据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直接进行调控的指标。

核心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性指标和贷款-价值比率指标(LTVs)。

1.流动性指标。

我国现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超额备付率和存贷款比例,同时银监会正考虑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最新工作成果,引入“流动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两个流动性指标。

由于流动性对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经营的持续性、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监测非常重要。

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来看,除了需要关注单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还需要关注整体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而这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关注的内容。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不仅能对单家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还能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对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进行调控,因此人民银行可以将流动性指标作为高度关注并直接控制的核心指标。

宏观审慎视角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取向研究

宏观审慎视角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取向研究

2018年第9期总第236期征信CREDIT REFERENCENo.92018Serial NO.236收稿日期:2018-06-28作者简介:冯鸿凌(1977—),男,河南新乡人,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

宏观审慎视角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取向研究冯鸿凌(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河南新乡453003)摘要:系统介绍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研究和主要内容,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界定与评估,分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风险,阐明运用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必要性。

认为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重大影响,我国应当借鉴金融发达国家的趋势性监管实践,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从完善识别体系、加强资本控制和业务控制、完善救助和处置机制等方面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关键词:宏观审慎;系统重要性;监管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47X (2018)09-0072-05一、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研究及主要内容(一)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与发展“宏观审慎”一词最早由巴塞尔监管委员会(BCBS )的前身库克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但直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等才开始接受宏观审慎的理念。

到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人们才更进一步认识到应该运用宏观审慎管理(MPA ),加强系统性金融监管,以有效监测和解决金融体系中积累的风险因素。

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全面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把管理的对象由防范单一金融主体风险转向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在制度设计上特别注重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 ,以下简称SIFIs )的风险防范。

(二)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1.宏观审慎分析所谓宏观审慎分析就是根据已往经济金融特点,确定分析指标,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对宏观经济周期的趋势和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做出判断。

宏观审慎监管研究评述

宏观审慎监管研究评述
有资本 。 这一 政策 面对单个 金融机 构发生 问题 时 , 逻辑 上没有 问题 ,但 是 当整个金 融 系统陷入 危机 时, 这 一监管 政策反 而将 加重危 机 的程 度 , 因为此 时所 有机 构都 在寻找 售卖 资产 ,资产 价格将 陷入 暴跌 的境地 。 与之 相反 , 宏 观审慎致 力 于控 制 当发
生 系 统 性 危 机 时资 产 负 债 表 紧缩 造 成 的社 会 成 本 ,它将各 个金 融机 构 组成 的金 融 系统看成 一个 整体来 进行监 控 , 防止 系统性风 险 的传 染扩 张 , 切 断其 向实体 经济 的传导 。
现在经 济政策 制定 者的演讲 、研究 论文 和经济会 议 中。 由于发展较 晚 , 这一理论 的主要 争论集 中在
如银 行在政府 担保 中筹集 资金 ,存 款担 保有 助于
防止 挤兑 ,但 是对 于银行 管理者存 在着 严重 的道
政 策工具 的使用 、 执 行和效 果 , 以及 其与货 币政 策
【 中图分类号 】 F 8 3 0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4 ) 0 1 — 0 1 3 4 — 0 6


问题 的提 出
的关 系 和 对 宏 观 经 济 的影 响 。尽 管 现 在 有 很 多 的
2 0 0 7年 金融危 机之前 ,已经 有许 多的学者认 为 当时的监 管框架 在本质 上过 于微观 审慎 ,存 在 诸 多的不足与缺陷( C r o c k e t t , 2 0 0 0 ; K a s h y a p 和S t e i n , 2 0 1 ) 4 ; 等) , 因此在 金 融危 机爆 发 后缺 乏一 个 统 一 的分析 框架 以应对 全球 内在 金 融失衡 突然爆发 导 致 的宏 观经济 衰退 。 在现有 的监管 理论框架下 , 缺 乏对 于系统 性风 险的基本 理解 ,特别是 难 以鉴别 不 同的金融 机构 中激进 的风 险承担 者—— 其与稳 健 的宏 观政 策和低 利率 行为方 式 相反—— 从而 导 致金融 系统 中资产 负债表 的急剧 上升 。金融 系统 自我调 节 能力 的过度 夸大低 估 了债务与 杠杆积 累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1 . 建立宏观监管部 门——欧盟系 统风险委员
会 ( 简称E S R B)以监控 系统性风 险。通过对 各
大额实时清算系统和 中央 清算安排等金融体系基 种相 关性系统风 险加 以识别 、监控和评估 ,及时
础设施安排等 。
对在整个宏观经济及金融体系运行过程 中出现的
过去的研 究一般集 中在探讨发达 国家如何 应 各 种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进 行排序 ,从而形成关
拨备 的顺周期性进 行了实证检验 ; 最后 ,本文对我国 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提 出了相关建议 。 关键 词 :逆周期 ;宏观审慎 ;系统性 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 :F 8 3 1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3 1 0 9( 2 0 1 3 )0 7 - 0 0 1 9 — 0 6
了在 1 9 8 0 - 2 0 0 2 年 间有9 3 个 国家经历 了系 统性金 金融体系 内部关联性给其他金融机构带来重大损
融危机 。随着2 0 0 8 年9 月雷曼 兄弟 的倒 闭 ,美 国 失 。C r o c k e t t( 1 9 9 7 )认 为 ,系统性 金融风 险主 次贷危机升级为金融危机 ,由美国扩散 至欧洲 、 要 是指 金融 机 构 因负债 过重 导 致资 产 负债表 恶

( -) 宏 观审慎监管 B a n k o f E n g l a n d( 2 0 0 9 )和 C a r u a n a
( 2 0 1 0 )认 为 ,宏观审慎监管的 目的是保持金融
经济繁荣时积累 ,在经济下行 时爆 发 ,逆 周期宏 稳定 ,即为了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减少系统性 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 0 1 0 年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认

如何在新宏观经济要求下做好基建与医院会计衔接工作

如何在新宏观经济要求下做好基建与医院会计衔接工作

财经纵横如何在新宏观经济要求下做好基建与医院会计衔接工作吴亚辉 聊城市人民医院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计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得到完善。

医院会计的发展,结合宏观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进行完善。

传统的医院会计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医院的财务核算以及监督控制工作产生影响。

基建会计和医院会计的衔接是否顺利,影响医院会计的工作质量。

例如医院传统的会计制度存在缺陷,医院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医院财务工作就会失去质量保证,降低财务工作质量。

医院会计工作的质量,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就医治疗产生影响。

因此医院会计工作的质量,逐渐受到医院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关键词:新宏观经济;基建会计;医院会计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161-02会计是存在于每个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财务起到核算规划作用,对该公司的运营起到监督作用。

经过财务会计的核算监督服务,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避免企业决策出现失误的现象。

在新宏观经济下,国家下发相关指令,明确规定医院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相关处理办法。

顺应经济时代的特点,改革现代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会计的发展,提高医院会计的工作质量。

因此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医院会计发展的趋势,对医院会计工作质量有影响作用。

传统的医院会计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缺陷,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存在缺陷,影响基建与会计衔接工作质量。

本文通过对基建会计以及济源会计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新宏观经济下,做好基建会计和医院会计的衔接。

一、新宏观经济下基建会计以及医院会计概述(一)基建会计以及医院会计概述基建会计是为了帮助基本单位进行日常核算设置的专业会计,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建会计和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基本的核算计量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以国家制定的标准会计制度为依据。

基建会计的核算质量,能够提高建设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质量。

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

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

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摘要: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系统性风险得到了财经领域的诸多关注。

特别是近些年来,银行业不断创新与发展,一方面提高了银行业服务水平,给用户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与危害性,给监督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刻不容缓。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监管1系统性风险的内涵在定义方面,最受认可的是包全永(2005)的说法。

他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定义。

广义来说就是指一种可能性,导致银行体系全部都难以正常运行。

狭义的银行系统性则是指一种负的溢出效应,这种效应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困难给其他机构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损失。

综合其他学者的分析,对于系统性风险的理解,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一危害范围大小:会对整个金融系统甚至宏观经济产生威胁,而不仅仅威胁个别金融机构的生存。

角度二风险传染的角度:原始冲击通过连锁反应在市场中传染,最终危害整个市场的可能性。

角度三金融功能:突发冲击引起金融市场功能紊乱,从而破坏其整体稳定性与自我协调能力。

角度四对实体经济影响:原始冲击使某个机构的信用崩塌,经营困难,伴随的可能是整个银行体系面对挤兑风险,实体经济的运营风险也会加大。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公认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定义问世,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一问题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且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此,本文综合前人的成果,将银行系统性风险定义为:由于外界危机,导致一家或者几家银行出现持续运营危机,但是因为银行与银行之间是存在业务联系的,这种联系将外界所带来的危机扩散到银行系统中,导致银行业甚至其他的金融行业面临生存压力。

2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特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这几个方面:传染非常快,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波及面相当之广,破坏力巨大,解决方案极其复杂即处置难度大。

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彭建刚;吕志华
【期刊名称】《财经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2(033)001
【摘要】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总页数】6页(P2-7)
【作者】彭建刚;吕志华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79;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79;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2
【相关文献】
1.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研究 [J], 田海山;胡锡亮;吴恒煜
2.金融业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研究综述 [J], 包勇恩
3.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金融业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J], 梁颖琳
4.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金融业逆周期监管策略探究 [J], 李媛
5.气候风险、宏观审慎管理与金融业绿色转型 [J], 王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有关医院金融会计问题研究作者:吴亚辉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式不断向着复杂化的趋势发展的大环境下,国际组织以及相关的监管部门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具体的金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会计执行准则以及国际监管标准。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提升宏观监管力度已经成为金融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根据国内的具体经济情况提出了在这一时期的金融发展的相关管理制度。

但是由于全国各地以及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在相关制度落实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具体的问题。

医院作为一个性质较为特殊的单位,其金融会计问题也有其独特性,再加上近年来医院自身也面临着制度的改革与调整,所以面对的金融经济问题也更为复杂,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入手,对相关医院金融会计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试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金融;会计;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状态。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单位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更加注重本单位的金融发展情况。

对于医院而言,金融会计领域的相关管理工作者也更加注重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中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也是保证医院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各个行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根据自身能的经济情况以及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具体要求,在金融会计的相关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监管措施,通过相关监管制度的规范提升各行业的经济调控能力。

目前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医院作为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单位,其金融会计问题还有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之下,医院的金融会计工作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所以,还应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干预措施,以此预防医院的金融会计问题逐步扩大。

1 宏观审慎监管概述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银行对宏观审慎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和定义,并对经济危机出现时,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这也是建立经济危机预防体系的根本动力和内在要求。

我国以当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为背景,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加快构筑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经济方针,并通过完善相关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来规范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环节进行管理,并以此实现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构建。

就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言,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的搭建依然尚不完善,特别是金融会计相关环节的发展,仍然无法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保持一致。

所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之下,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仍然是未来金融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更能规避宏观金融体系对于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是站在全局角度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经济管理方法。

相较于微观管控手段,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强调对于外在风险进行预防的同时,提升对于内在风险的防范能力,通过内外兼施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对于经济风险的规避能力。

横向维度上,宏观审慎监管措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形式,根据对外在风险的评估对总资本进行整体的控制,纵向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根据金融防范体系的顺周期性,相应制定逆周期的相关经济政策,进而对金融体系进行规范和管控。

2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医院金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 相关金融会计信息的供应无法满足决策需要就当前的会计准则来看,在具有公允价值的会计统计准则中,就包含七项不需要进行披露的项目和十二项需要进行披露的项目,但是具体需要对哪些项目进行披露,在暂行的会计准则中也没有较为明确地指出,而对于具体的操作办法也没有相关的操作规范,这也是在个别单位的金融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些医院而言,由于其医院自身的性质、企业类型以及持有形式的特点,不希望以上重要信息被透露出去,而对于不同医院而言,可以进行披露的信息以及不能被披露的信息类型也不尽相同。

由于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该项制度在施行的过程中就会缺乏严密性,另外,由于各个医院所披露的信息不同,就不能进行同类比较,进而比较的透明度也会产生影响。

而如果不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医院相关的审计工作就会出现较大的剩余空间。

此外,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尚且不够完善,这也使得在对相关信息披露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全面了解金融会计工作中隐藏的风险。

所以,在对医院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从宏观角度入手,切实对金融会计相关管理工作进行管控。

2.2 动态拨备制度与会计制度的确认基础存在矛盾就当前医院金融管理制度而言,一般采取动态拨备制度,这一制度对于顺应周期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在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时,需要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损失也计算到贷款减值准备当中,但是会计的确认准则是以责权发生制为基础,贷款减值也不能仅仅只依靠动态拨备制度进行核算。

正是由于二者的目的不同。

所以在医院相关工作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冲突,会计信息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保证医院本身的投资者的相关利益诉求,这也是导致矛盾出现的根本原因。

3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医院金融会计工作的改革措施3.1 为会计处理与动态拨备搭建适当的转换机制在医院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处理与动态拨备都是比较重要的两个部分,做好二者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

为了保证监管效果长期高效地发挥作用,就需要建立更为全面、合理的机制对其进行制约,也更利于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以最优方式对金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此外,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实效性,还应将财务报告以相对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可以快速实现各部门的有效对接,进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进行会计处理与动态拨备转换机制搭建的过程中,首先应保证对于本院患者投资的稳定性。

此外,政府单位还应根据行业内相关监管标准对相关事务进行有效分类。

进而满足医院自身各项监管机制的有效发挥。

与此同时,医院在进行监管过程中,还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与拓展,使其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医院相关的财务监管工作。

3.2 完善风险价值信息的披露机制在医院日常的医疗活动中,常会隐藏着较多的经营风险,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规避风险的能力,进而帮助医院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风险信息披露机制是主要是针对相关衍生金融工具自身存在的风险的定量披露,可以为决策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会计信息。

与此同时,利用风险信息披露机制还能明确反映出医院自身的人员投资的组合关系,以及其与相关资产的联系,决策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便利对相关资产进行调整,总而言之,风险信息披露机制的引入能够提升决策者对于风险评估的能力,进而明确金融风险的构成,此外,相关监管机构还可以利用风险信息评估对风险质量进行评估。

由此可见,风险价值信息披露机制对于医院自身的金融会计体系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3 构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预期损失模型就目前我国银行的财政计算准则而言,一般利用新的资产计算准则进行财务管理中的相关资产的计算工作。

这种计算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公允价值,对于银行业务而言,证券以及保险的相关业务在整体金融业务中所占比例较大,这就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需要根据自身业务要求不断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

医院与银行是两个经营性质以及类型完全不同的行业,二者在经营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尽管如此,在金融会计相关管理工作中以及相应的监管机制上,还是存在一些共通的部分。

所以在进行医院金融会计事务的管理上,还可以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在对医院财务方面进行预算时,还应将减值模型作为预算损失模型。

此外,在进行建模过程中,首先要为建模预留较为富裕的时间,并充分做好建模准备,在进行具体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还应科学安排建模流程,特别是需要对模型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

在利用预期损失模型对医院相关财务工作进行控制时,势必会增加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以及相关医疗设备的养护以及升级的费用,而这一过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院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消耗。

对于医院内部员工而言,该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其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既是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于医院相关管理机制的运行情况的一次认证。

此外,在进行预期损失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还应尽量使之与国际金融管理工作相接轨,这就需要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引进一些外语翻译人才,以此保证与国外相关金融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对接,进而借鉴和学习国外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具体实施情况,吸取医院金融会计相关管理工作的运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金融会计管理系统。

4 结语总而言之,在对医院金融会计工作进行管理过程中,还需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从宏观角度上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首先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财务的动态配置以及会计处理机制进行协调和补充以此确保医院资本的补充,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便利的信息资源,提升对于医院资产衡量的准确性,进而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相关制度的实效性。

对于医院管理工作而言,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医院的各部门、各个环节的协同努力,以此实现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完成对于医院金融会计工作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1] 岳玮.探讨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2(01).[2] 李乐波,张胜利,楼欢欣,等.医院基建会计资金成本控制之我见[J].财经界,2012(04).[3] 丁娟.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与医院会计新理念初探[J].时代金融,2015(05).[4] 孟祥慧.浅谈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J].时代金融,2014(12).[5] 张宝秀.提高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探讨[J].时代金融,2015(03).[6] 朱雯汐,王佳琦,邵宇波,等.浅谈医院会计的内部控制作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6(03).[7] 萨本婷.基于医院医疗价格视野下的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J].时代金融,2013(05).[8] 乔洁.试论医院会计财务内部制度的创新[J].时代金融,2014(05).[9] 仇静静.基于治理视角的医院会计制度执行力透析[J].时代金融,2016(06).[10] 吴对香.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