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626
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辫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攻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秋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付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A B原文是“世之庸妄者……此离经也,此背训也”;C原文“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D 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应问责”,无中生有。
2.C 文章并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科举取士“存在的不足”3.C A强调“养士”;B强调推动风俗推进文明;D强调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
C项强调的是苦读儒家经典以求科举成功以实现平生抱负。
4.C “爱情”言之过重,“不能抵抗美食的诱惑”于文无据5.○1构成小说的线索。
从将洋芋片当做敌人般厌恶抵制,到觉得洋芋片好吃,全文围绕“洋芋片”这一中心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洋芋片”事件,塑造出一个单纯天真、谨慎小心的小学生形象。
○3揭示小说主旨。
通过与洋芋片的战争最终失败这一事件,揭示了童年成长的启示:在美食面前大道理的抵抗力微不足道。
(每点2分)6.①用儿童口吻叙事,强化了小说的文学性,幽默生动,充满童趣。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
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回忆了“我”与洋芋片的斗争经历,显得客观真实。
③全文采用有限视角,造成悬念,使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增强了生动性。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欲扬先抑等也可酌情给分。
答顺叙不给分)7.A 原文是“进一步增强了……”,而不是“第二届大会才有……”8.D “过分严肃且门槛太高的传统文学发展显得艰难”于原文无据。
9.①政府扶持引导,激发创作活力;②文化企业创新参与,促进多方融合;③作者不断磨砺,贴近现实和传统10.C “频仍”在文言文中是固定词语,意为“频繁”,不能把二者分开。
排除AB。
这句话是皇帝对臣子说的,不会以“臣”做主语来自称,排除D11.B “迁除”是官职升迁。
“除”是授予的意思12.A “程国祥揭发杨玉珂是受赵南星指使”于文无据13.(1)皇帝表扬程国祥的清白正直,(把这件事)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弄明白,龚守忠因罪被革去官职。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
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
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
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
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
湖北省四地七校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湖北省四地七校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强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
“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赴情节的终局。
然而,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可能让人如痴如醉。
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
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无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节,这些因素的收集、挑选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
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的经历即是欲望。
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
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团圆”的结局赢得彻底的释放。
“大团圆”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取功名、事业有成。
这些交代与其说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
相对地说,借助巧合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少。
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
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巨额的财富不可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格外强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给予虚拟的满足。
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望受挫形成的空缺给予的补偿。
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包括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Ⅱ卷包括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基础知识部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祈.祷(qí)供.认(gòng)黄骠.马(biāo)瑕不掩瑜.(yù)B.根茎.(jìng)口讷.(nè)一场.雨(cháng)缉.拿归案(jī)C.血脂.(zhī)告罄.(qìng)子弹壳.(ké)沐猴而冠.(guān)D.鲫.鱼(jì)处.理(chǔ)道行.(héng)佶.屈聱牙(j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妍媸毕露哀声叹气共商国是蓬荜生辉B.稗官野史祸福予共笼络人心平心而论C.徇私舞弊寥若晨星对簿公堂暴殄天物D.依如既往优哉游哉咸与维新竭泽而渔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12月7日晚9时10分,湖南湘乡市的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校园踩踏事件。
B.高考语文考点繁杂,在备考时,我们要细大不捐....,逐一复习、梳理,切不可以怀着侥幸心理猜题押题。
C.艺术美来源于细致地观察生活及高尚的写实精神。
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就是极富写实精神的作品,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到各种手势。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
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
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
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
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A B原文是“世之庸妄者……此离经也,此背训也”;C原文“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D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应问责”,无中生有。
2.C 文章并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科举取士“存在的不足”3.C A强调“养士”;B强调推动风俗推进文明;D强调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
C项强调的是苦读儒家经典以求科举成功以实现平生抱负。
4.C “爱情”言之过重,“不能抵抗美食的诱惑”于文无据5.○1构成小说的线索。
从将洋芋片当做敌人般厌恶抵制,到觉得洋芋片好吃,全文围绕“洋芋片”这一中心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洋芋片”事件,塑造出一个单纯天真、谨慎小心的小学生形象。
○3揭示小说主旨。
通过与洋芋片的战争最终失败这一事件,揭示了童年成长的启示:在美食面前大道理的抵抗力微不足道。
(每点2分)6.①用儿童口吻叙事,强化了小说的文学性,幽默生动,充满童趣。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
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回忆了“我”与洋芋片的斗争经历,显得客观真实。
③全文采用有限视角,造成悬念,使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增强了生动性。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欲扬先抑等也可酌情给分。
答顺叙不给分)7.A 原文是“进一步增强了……”,而不是“第二届大会才有……”8.D “过分严肃且门槛太高的传统文学发展显得艰难”于原文无据。
9.①政府扶持引导,激发创作活力;②文化企业创新参与,促进多方融合;③作者不断磨砺,贴近现实和传统10.C “频仍”在文言文中是固定词语,意为“频繁”,不能把二者分开。
排除AB。
这句话是皇帝对臣子说的,不会以“臣”做主语来自称,排除D11.B “迁除”是官职升迁。
“除”是授予的意思12.A “程国祥揭发杨玉珂是受赵南星指使”于文无据13.(1)皇帝表扬程国祥的清白正直,(把这件事)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弄明白,龚守忠因罪被革去官职。
(得分点:褒、坐、褫各1分,大意2分)(2)皇帝传谕责备程国祥沉默不语,大大辜负皇帝的信任,程国祥于是请求退休离职。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他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世之庸妄者,遂执其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眙而视曰:此离经也,此背训也”。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传注再变而为时文,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盖道非一家之私。
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求之愈艰,则得之愈真”;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黄宗羲倡导异质共存,他希望学校是实践、捍卫这一精神的场所;换句话说,他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湖北省四地七校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四地七校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卷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届高三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强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
“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赴情节的终局。
然而,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可能让人如痴如醉。
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
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无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节,这些因素的收集、挑选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
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的经历即是欲望。
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
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团圆”的结局赢得彻底的释放。
“大团圆”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取功名、事业有成。
这些交代与其说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
相对地说,借助巧合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少。
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
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巨额的财富不可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格外强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给予虚拟的满足。
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望受挫形成的空缺给予的补偿。
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
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
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
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
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2018年4月11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他认为学校就应该是一个跳出名利、弘扬文化的地方,在学校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应该给真理让路。
B.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用“经、训”束缚士人的思想,学校教育动辄把不合之言视为“离经背训”,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标。
C.黄宗羲认为“养士”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应该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安邦治天下的栋梁之才,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此。
D.黄宗羲认为负责教育的地方官员在推动风俗、推进文明进步方面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责无旁贷,若地方风气不良,应问责失职的学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大量采取了引证的方法,突出了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显得很严谨而有力度。
B.文章观点鲜明,前三段以“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C.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论证了黄宗羲主张摒弃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存在的不足。
D.作者认为,黄宗羲以革新为前提,指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弊端,论证了学校建设在强国利民方面的重要性。
3.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学习教育的文句与本文观点相左的一项是()(3分)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洋芋片往事银色Bullet那是1995年,我们和洋芋片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洋芋片是一种廉价的零食,薄切的土豆片用白水煮过,拌点辣椒油、味精、盐,便宜又解馋,比后来的辣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做小生意的阿姨和奶奶们一般一天煮一锅,装一脸盆,搬到学校门口卖。
一毛钱起卖,拿塑料装一点。
一般一个人也就买个一两毛的,买五毛钱的一定是摆阔,贿赂四五个同学不成问题。
这就是洋芋片,我们的敌人。
我们年少无知,不知道世道险恶,不知道小贩们有多坏。
不过没关系,我们有学校和张老师。
张老师告诉我们:“你们知道么?那些卖洋芋片的每天晚上跑去菜市场捡烂洋芋,带一个不知道从哪捡的脏兮兮的口袋,然后在那些烂菜叶里啊,烂西红柿里啊,把烂洋芋找出来。
带回家了以后呢,也不洗,实在脏就拿洗脚盆用洗脚水冲一下,旁边的苍蝇啊就飞啊飞……”教室里充满了表示恶心的“咿——”的声音,有的同学用手在鼻子面前扇风,就像闻到了什么臭味。
“他们有一个专门煮洋芋的锅,也是从来不洗的,脏兮兮的,蟑螂老鼠什么的就在旁边爬……”前排几个男同学动作夸张地假装干呕……即使如此,还是有管不住嘴的同学。
每天放学后,校门口的小摊旁边还是围满了人。
张老师说了,遇到同班同学买洋芋片,也不用多说话,过去拍一下肩膀就好了,让他自己想。
好话说尽了,不听劝也没办法,这就叫自甘堕落。
如果在学校附近吃洋芋片,被值周生抓到了,就会给班集体抹黑。
没戴红领巾、迟到、吃洋芋片,抓到了就会扣班级分,扣分太多就拿不到“流动红旗”。
当时有个女同学,和我一个院子的,每天都会一起走路回家。
她成绩好,长得也好看,名字我到现在还记得,叫墨妍。
我和她回家的路上从来不会买洋芋片,不但不买,看都不看。
只有和她才有这种默契,我一直觉得我长大以后会和墨妍结婚,直到她告诉我她也吃过洋芋片。
她说不是她自己买的,是别人给她吃的,那人骗她说是自己家做的。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这算什么朋友?自己不上进,还要费尽心机把好学生拉下水。
张老师没说错,这就是未来的社会垃圾。
可又有什么用呢?吃了就是吃了,不管是不是主动吃的,都是吃了。
怎么才能帮助她?怎么才能拯救她?我做了一个悲壮的决定,牺牲自己,也吃一次洋芋片。
这样我们就扯平了,她不会因为吃过洋芋片而自卑,我们都犯过错误。
那天中午我们一起回家,我一路漫不经心,心事重重。
在路口分开以后,我偷偷折返回到校门口,已经没有穿校服的人了。
四下张望,确实不会被发现,我低着头走到卖洋芋片的小摊前,递给阿姨两毛钱。
没人发现。
我走回家,不能跑,会让人起疑心的。
也不能走太慢,回家太晚也会起疑心的。
洋芋片就在我兜里,热乎的,我攥着塑料袋,用袖口把衣兜挡住,谁也不会发现异常。
我终于走进单元门了,长出一口气。
我走到三楼,这里是最安全的,没人看得见,如果楼下有人进来,我可以听到声音。
塑料袋扔在垃圾道里,谁也不会发现。
我掏出洋芋片,攥太紧,有一片已经断了。
我带了纸巾,吃完就擦嘴。
回家先假装上厕所然后去漱口,这样我妈也不会发现。
吃吧,就这一次。
就一次。
我解开塑料袋,一股辣味扑鼻而来,我好像流口水了。
我隔着塑料袋,捻起一片,迅速放进嘴里。
啊!太好吃了……(选自《视野》2016年19期,有删改)4.下列关于对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洋芋片制作简单却比后来的辣条高明,反映了人物对洋芋片的心理感受,并暗示了“我”曾经吃过洋芋片,战争可能会失败,起到伏笔的作用。
B.学生们在听完张老师夸张描述后的情绪反应说明战争动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把洋芋片看成了敌人,参与了洋芋片的战争。
C.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我”偷偷买洋芋片吃的紧张心理不仅反映出“我”为了爱情甘冒风险的牺牲精神,而且表现了“我”抵挡不住美食诱惑的心理。
D.“张老师说得没错,这就是未来的社会垃圾”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十分信任老师,和前文张老师描述洋芋片制作过程时大家的反应形成呼应。
5.小说以“洋芋片往事”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分)6.作为一篇自传体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被媒体誉为“网络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与首届大会相比,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进一步增强了权威性、高端性、融合性和功能性。
……本届大会从9月14日持续到9月16日,共计有80余家网络文学和相关企业参展。
据大会《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目前各类网络文学作品总量累计超过1600万部(种),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繁花》《大江东去》等斩获多项重量级文学奖项,从作品题材分布看,在国内主流网络文学平台上,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占比为52.5%,……许多作品贴近生活、扎根现实。
(2018年9月17日“人民网”)材料二:“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出版物,而是以创作、文学为基础,不断开花结果,衍生出影视作品、游戏作品、动漫作品、有声作品等,形成强扩展性和序列化的产业模式。
”中文在线集团执行总裁戴和忠表示。
……“网络文学+”大会的“+”代表了融合发展,包含了以网文IP为核心所呈现的一切事物——加深网络文学与游戏、影视等其他文化娱乐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衍生出一系列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的文化产业,建立全新的娱乐消费形态,使得网络文学不仅能够提供给用户纯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同时由网络文学衍生出的周边产品,也为网民提供一系列娱乐体验,从而使整个产业链更加完整、成熟,在今年大会设立的“+”主题展区,参展企业主要展示了影视、游戏、动漫、音乐、体育、科技、教育、金融等行业围绕网络文学产业所取得的成就。
(2018年9月《光明日报》)材料三:网络文学曾经一直是以与传统文学对立的姿态出现的,网络文学所代表的无门槛写作+消遣性阅读+网络搭载,一直被传统文学界认为“不入流”;而面对传统文学的过分严肃+读者互动不强+出版门槛高,多数网络文学作家在渴望作品被纸书出版被传统文学认可而不得的情况下,亦开始了各自为政,为网络上的读者服务,生产高爽点长篇幅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