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人教 7 语文上:《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案《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语文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世说新语》二则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填空。
《世说新语》是_______集,主要记述了______。
刘义庆是___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⑽既已纳其自托(托:)一、预习展评二、合作探究问题一:反复朗读,推敲停顿问题二:重点句子翻译(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问题三:翻译全文,看谁翻译的最准确、最流畅三、精讲点拨问题一: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尊君:君与家君君:家君:问题二:小组讨论,梳理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问题三:你能从元方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以及元方“入门不顾”这两个细节分析出元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吗?友人:元方:问题四: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四、当堂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2)太丘舍去()(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5)尊君在不()(6)相委而去()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七年级语文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世说新语》二则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朗读并理解翻译《乘船》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歆辄难之(辄:)(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3)王欲舍所携人(舍:)(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4)既已纳其自托(托:)一、预习展评二、合作探究问题一: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问题二: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问题三:重点句子翻译(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同煤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案(38--39)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第1---2课时)主备: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咏雪(《世说新语言语》【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使用说明】1、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书写规范。
2、同伴互助,亲密合作;答疑解难,共同进步。
【学法指导】在探究中进步,在合作中收获,在展示中提高。
【资料链接】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他是南朝宋的宗室,袭封临川王。
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他组织文人编写的。
后涉嫌谋反被杀。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的一部主要记述自汉末到南朝宋时名士贵族遗闻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
六朝时期的小说和后代的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当时的小说大多是记述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写法上一般直叙其事,不做任何夸饰。
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
【自主学习文意疏通】咏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共两页第一页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合作探究】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2.你能从“公大笑乐”的描写中看出他对两个比喻的态度吗?3.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对两个比喻的态度吗?4你认为哪个比喻更贴切更生动?5假设你也参加了谢氏一家的聚会,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你会做出怎样的描述?请用文言句式写出一两句。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学案3: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班级:七(1)班 姓名:自我评价成绩:
《咏雪》
课
前
复
习
1、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重
点
研
讨
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预设: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示例: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整
体
感
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示例: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
学习
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准确翻译重点字词和句子,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赏析比喻句的妙处。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说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内容】咏雪一、自主预习(一)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时期的临川王(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本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二)字音把握骤.()絮.()奕.()谢道韫.()二、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正确把握句子的停顿,节奏和语气。
2.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进行互译课文,有疑问的写在下面。
3.先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大意。
三、合作探究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四、达标检测1.解释加点词并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6)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7)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五、延伸迁移1.以下面这首诗为例,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妙处:2.学了本文,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动手写写。
陈太丘与友期一、自主预习1.复习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则《咏雪》(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刘义庆(403—444),朝(国家)人,爱好文学。
《》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
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
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
《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
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
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自主学习诵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注意积累以下重点词语。
内集:俄而:骤:欣然:似:差:拟:若:因:(三)合作探究1.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请用四个字概括你的感受。
2.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写在书上P24。
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一)自主学习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期:行:日中:舍:乃:时:戏:尊君:不:委:家君:信:对:引:顾:(二)合作探究1.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记在课本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师寄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海伦•凯勒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宋帆: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自由。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法引导:积累文言词汇,反复朗读思考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多件事了解一个人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走近编者:(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刘义庆《世说新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
(1)给黑体字注音雪骤何所似差可拟柳絮无奕女王凝之(2)读准节奏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懂的圈画出来。
内集:儿女:俄而:欣然:兄子:差可拟:未若:3.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①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②主要人物是谁?他们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课堂探究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②你从字里行间能否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③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④古人有许多咏雪的诗句,你帮助分析一下,看看他们写得好不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8.《世说新语》二则 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把读书当成长,你就会勤奋努力;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
第08课. 《世说新语》两则. 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 PPT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咏雪》。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1.完成第5课语文校本作业。 2. 预习第6课。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
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 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 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抽题备课、 试 讲、答辩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 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 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 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 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谈谈 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 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 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 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 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 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 生的发展。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这类题目的复习要求考生 在考完教育基础理论后还不能完全丢掉教育理论, 还要立足于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便完整的应对此类题目。 接下来,就是学科专业类这类题目可谓是每次必考的题目。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组评分()
(一)《咏雪》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课堂探究】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题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向,一是对考生说课、试讲方面的补充提问。这类问题经常是对 试讲内容的追问或试讲内容的细化。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最重要的 就是要结合前面试讲的整体设计思路进行作答, 不要脱离自己说 讲的内容,造成相互矛盾的情况。 二是对学科专业设计理念方面 的提问。这里的问题相对较为细致, 可能是对某一个环节和设计 理念的询问。 在这里对考生的分析教材和设计教材内容的要求就 比较高。所以,这也对考生熟悉和准确把握教材提出了要求。针 对内容设计方面,考生要专注于在课程的导入、 新授课重难点和 板书设计等方面多加注意, 这里往往会成为考试问题涉及的侧重 点。三是教育教学理念同教学实际相关联部分的提问。 经常会被 问到的是遵循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设计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还有的会涉及到课程设计的 理念等方面。 这些都是要将教育理论同所讲的学科专业相结合的 题目。这类题目的出现就提示考生在设计所考察的讲课内容时就 要考虑到设计一些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现学生主动性的 环节,同时配有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环节, 这样就能从容的回答此 类题目。 总而言之,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的答辩二字听起来容易,准 备起来还是需要技巧,多加思考,多加练习,因此才可以得到更 大的提高。
(2)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拓展延伸】
1.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关于聪明少年的故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动不。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2.给下列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注音。
谢太傅(fù) 雪骤(zhòu) 柳絮(xù) 无奕(yì)
在不(fǒu)惭(cán)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约定)(丢下、丢弃)
《世说新语》两则 学案
课题:5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难点)
3. 在生活实践中,理解“信“和”礼“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 知识储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小结: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二)《陈太丘与友期》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课堂探究】
(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他是一个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