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2018最新试题资料-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附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47754a1eb91a37f1115c2e.png)
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附答案)5 龙海市第二中学6题。
窗是故乡明姚琬昱①窗大概是人类明的独特创造。
古时大户人家的窗与庭院相和谐、与绿水竹树相掩映。
诗人的窗则与、与雪、与花相对。
不过对于寻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
但是,当夜晚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
②小时候房间的窗临着城镇最普通的街道。
狭窄的街道上会有叫卖米酒的人,喊声落进每家每户的窗子里。
这时我就会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躲在窗后偷笑。
等到春节前,街头的墙壁上会挂满一幅幅海报、一副副对联,迎着冬风招摇着发酵中的年味。
③大多数时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
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
④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
夕照时,太阳如一个橘红色的火球,给矮小的镀上一层金。
直至黑暗降临,太阳也渐渐粉白,落进与楼房的背后去。
而此时堆积在天际处的云线,对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们弯弯曲曲让人不知是云还是远。
若是越过云、越过,那边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呢?⑤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说“一直待在这里,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
”最后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
那时候家乡的小镇不乏远行的人,或求职或求学,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踏上开往天南海北的火车,家乡的那一扇扇窗也渐渐消失在暗夜的车灯后。
2019届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2018.9)
![2019届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2018.9)](https://img.taocdn.com/s3/m/964908360b4e767f5acfce21.png)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第一部分:听力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ANo trip to Chicago is complete without a visit to the Art Institute, which is the second largest art museum in the nation.Opening hours:Mon - Wed & Fri - Sun, 10:30 am - 5 pm; Thu, 10:30 am- 8 pm; closed on New Year’s Day, Thanksgiving, and Christmas Day.Highlights:The Modern Wing contains contemporary masterpieces by Dali, Matisse, Miro, Picasso, Pollock, and Warhol.●In the Central Hall visitors can v iew one of the world’s finest I mpressionist collections,including masterpieces by Monet, Degas, Renoir, Seurat, Gauguin, and Van Gogh.●Thorne Miniature Rooms offer a detailed view of European homes from the 16th centurythrough the 1930s and American homes from the 17th century to 1940.●The past returns as over 550 works from 4,000 years of art come together in Of Gods andGlamour, located in the beautiful new Mary and Michael Jaharis Galleries of Greek, Roman, and Byzantine Art.Advice for visitors:●Free guided tours are available daily at noon.●Free art-making activities are available for children each weekend from 11 am to 2 pm.●Visit the Family Room in the Ryan Education Center, open daily from 10:30 am – 5 pm,and introduce your child to the museum’s collections with a variety of h ands-on activities.Assemble (组装) puzzles based on masterpieces you’ll see in the galleries, build architectural wonders with colorful blocks, and learn about art through stories and games at Curious Corner.●Check out the Lion’s Trial tour for children ages 5-10. This tour is especially designedfor the young people in your group! Don’t miss it!Getting there:You can take the follow buses: 1, 3, 4, 6, 7, 14, 26, 28, 126, 143.21. In the Modern Wing visitors can see works of ____.A. Van Gogh.B. PicassoC. MonetD. Seur22. Where can you go if you want to see European homes in the 17th?A. The Family Room.B. Of Gods and Glamour.C. Thorne Miniature Rooms.D. The Modern Wing.23. What can children do at Curious Corner?A. Hold a birthday party.B. J oin the Lion’s Trail tour.C. Communicate with artists.D. Play with colorful blocks.BIt’s that time of year when people need to lock their cars. It’s not because there’re lot s of criminals stealing cars. Rather, it’s because of good-hearted neighbors who want to share their harvest. Especially with this year’s large crop, leaving a car unlocked in my neighborhood is an invitation for someone to stuff it with zucchini(西葫芦).My sister, Sharon, recently had a good year of tomatoes. She and her family had eaten and canned so many that they begun to feel their skin turn slightly red. She decided to share her blessings. She called everyone she knew. When that failed, she began asking everyone in the neighborhood, eventually finding a neighbor delighted to have the tomatoes. “Feel free to take whatever you want,” Sharon told her. She felt happy that she could help someone and that the food didn’t go to waste.A few days later, the neighbor appeared in her house, holding a hot loaf of bread. She smiled,” I wanted to thank you for the tomatoes, and I have to admit I took a few other things too.”Sharon couldn’t think of anything else that had been worth harvesting and said so,” Oh, but you did,” the neighbor said. “You had some of the prettiest zucchini I’ve ever seen.”Sharon was confused. They hadn’t even planted any zucchini. But her neighbor insisted there were bright-green zucchini in her garden. Sharon decided to go to see where the zucchini had grown. The two of them walked t into the backyard. When the neighbor pointed at the long green vegetables, Sharon smiled,” Well, actually, those are cucumbers that we never harvested, becausethey got too big, soft an d bitter for eating.”The neighbor looked at Sharon, shock written all over her face. Then, smiling, she held out the bread she had shared all over the neighborhood. “I brought you a nice loaf of cucumber bread.I hope you will like it.”24. What does th e underlined word “stuff” in 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A. Decorate.B. Swap.C. Fill.D. Exchange25.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they had begun to feel their skin turn slightly red” in Paragraph 2?A. They thought they ate too many tomatoes.B. They got sunburnt when picking tomatoes.C. They were ashamed that they wasted too many tomatoes.D. They felt embarrassed by not sharing tomatoes with their neighbors.26. How might the neighbor feel after knowing the truth?A. Annoyed.B. Astonished.C. Grateful.D. Embarrassed.27. From the text, we can infer that the neighbor____.A. liked eating bread made of cucumbersB. only picked tomatoes in Sharon’s gardenC. mistook big cucumbers for zucchiniD. went to another neighbor’s garden mistak enlyCCats like climbing trees and there are logical reasons behind this behavior. Interestingly, due to some of their physical features, cats will meet trouble getting down from the trees after climbing up, which may seem unusual.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cats climb trees, mostly to do with defensive purposes. Cats, as predators(捕食者), like to understand their environment well. As they are small animals, their scope of vision is considerably smaller. Cats often climb trees to get a better view of their surroundings to help them see any potential dangers.While cats are predators, they are also easy to get attacked from larger animals, such as dogs or even other cats. A tree often provides a safe hiding place. In the wild, cars climb up trees to give th em a resting or napping place that is out of predators’ range. It also helps disguise theirpresence,.Some cats may climb trees for fun, on occasion, or possibly to work on improving their climbing abilities. Small cats frequently test out their claw skills by trying to climb up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from bookcases to trees to a person’s leg. Climbing practice is good for cats; it can improve their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and teach them an important defensive skill.If a cat has gotten up a tree and cannot get down, the owner may wonder why its remarkable climbing abilities only work in one direction. A cat’s claws curve inward, allowing it to grip onto surfaces while going up head first. Unfortunately, this useful climbing curve does nothing to help the animal get back down again.Eventually, most trapped kitties will either jump out of the tree or realize that they can get down by going tail first. Either way, a cat up a tree is usually nothing to panic about unless it is injured or disabled; they are intelligent animals and will figure out how to get down sooner or later.28. Why do cats have trouble getting down from a tree?A. They are afraid of height.B. They are easy to get lost in a tree.C. They don’t know how to jump off a tree.D. Their climbing ability doesn’t help when climbing down.29.According to the text small cats like to climb a person’s leg to____.A. show love to the personB. test out their claw skillsC. avoid the attack from the dogD. get food from a person’s hand30. 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see a cat trapped in a tree?A. Just let it alone.B. Lead it down patiently.C. Teach it the right way to get down.D. Watch it closely until it comes down.31. What does this text mainly talk about?A. Why cats like to climb trees.B. Why cats can’t climb down a tree.C. How cats manage to climb down a tree.D. What owners do to help cats down a tree.DGone are the days when being a celebrity(名人)meant reaching the top of the social ladder. With the Internet as their springboard, people no longer need to be actors, sports stars or politicians to be celebrities.You may still remember the time when Furong Jiejie, or Fengjie, appeared online. All of a sudden they were the talk of the town because of their crazy clothes and abnormal values. And let’s not forget the 14-year-old South Korean boy who got famous by simply broadcasting himself having dinner every day.But when the word wanghong, or “Internet celebrity”, was named one of Yaowen Jiaozi magazine’s “popular cyber words” in 2015, its meaning had changed. Those who are popular in the world of wanghong are largely famous for their heavily Photoshopped selfies(自拍)and the special lifestyles they advertise on social media.The same thing is happening overseas as well. There are many women addicted to posting photos. This has led to the rise of “Instagram Husbands”, men who are willing–or most likely forced–to take photos of their wives or girlfriends for their Instagram accounts.But what wanghong offer their fans is much mo re than a bunch of pretty pictures. “There is a longing for the effortless way of life,” commented China Youth Daily.Though their lifestyle may seem “effortless”, some wanghong take great pains to run their Taobao stores, communicate with their fans and think of ways to keep their viewership, for example.Zhang Dayi, a famous wanghong with over 4 million followers on Sina Weibo, revealed some of her secrets for attracting fans. “Usually people look up to celebrities at a 45-degree angle. But I reduced that angle to 15 degrees, because no one likes to strain their necks too much,” she said. Her social media strategies include being more interactive with fans. “As soon as you let down your guard, people will start to approach,” she said.32.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Furong Jiejie?A. Negative.B. Concerned.C. Favorable.D. Doubtful.33.How do men get the name “Instagram Husbands” ?A. They take and share photos to attract fans on the net.B. They open Instagram accounts for their girlfriends.C. They show off their photography skills on the Internet.D. Their duty is to take pictures of their wives or girlfriends.34.What can we infer from Zhang Dayi’s words?A. Celebrities are hard to meet.B. Being a Internet celebrity is not easy.C. She has the most followers on the net.D. Being friendly is a way of attracting fans.35.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text?A. The age of Internet is coming.B. Internet offers fast track to fame.C. Internet celebrities set examples for people.D. To become Internet celebrities, beauty isn’t a must.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a0d0fd3186bceb19e8bb94.png)
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https://img.taocdn.com/s3/m/f4b844411ed9ad51f01df2b3.png)
A 1,0 ,则点 D 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0 分。 17.(12 分) 已知函数 f x 9 3x (2)若 f x (1)求 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
(2)由 f x 因为函数 f x 是偶函数,所以 f x f x .
2
ax2 2x 0 , 2 解得 0 x ……………………………………………………………………………3 分 a 2 2 f x 在 ,0 和 , 内是减函数,在 0, 内是增函数…………………..4 分 a a 2 (2)①当 0 1 ,即 a 2 时, f x 在 1,2 内是减函数 a 所以在 1,2 上 fmax x f 1 e a …………………………………………………….7 分
1 g 1 1 a a 2 0 ,可解得 a …………12 分 2 g 1 1 a a 2 0 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 (1) f ' x 2xe ax x2 a e ax e ax ax2 2x ………………………………1 分
因为 f x 是偶函数,所以不等式 f x 2 1 2 可化为 f x 2 1 f 4 . 又因为函数 f x 在 0, 上是减函数,所以 x 2 4 4 ,解得: 5 x 5 ,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5, 5 .……………………………………………………12 分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1) f x 是奇函数, f 0 0 ,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f2033e10a6f524ccbf853b.png)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总分: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
【全国重点校】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全国重点校】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1862d2941ea76e59fa040e.png)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总分: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942d5e58fafab069dc02bf.png)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6faf7d6137ee06eef9181e.png)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903280225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903280225](https://img.taocdn.com/s3/m/0dd0282bc5da50e2524d7fbe.png)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41a4ab4bd64783e08122b50.png)
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9647c11711cc7930b7163d.png)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会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会考号、姓名”与考生本人会考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 -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2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雏.(chú) 菊矜.(jīn)持和煦.(xù) 寒暄.( xuān)B.调剂.(qí) 细腻.(nì) 譬.(pì)如付梓.(xīn)C.捷径.(jìng) 潦.(liáo)倒弥.(mí)望点缀.( zhuì)D.磋.(cuō)商诽.(fěi)谤夙.(sù) 愿鲲.(kūn)鹏2.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改革_______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_____要充分扩大社会参与度;___需要勇气胆量,_____需要睿智策略。
A.既又不但更B.不但而且无论都C.如果那么虽然但是D.即使也无论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王教授才思敏捷,在讲台上夸夸其谈,深受学生欢迎。
B.我们心里清楚,祖国和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尊严休威与共。
C.房子建好后买房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大家想买却买不起。
D.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回到中国,和我母亲有很大关系。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已采取了各种抗旱措施,制定了应急供水方案。
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15c3e70852458fb770b56c3.png)
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4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
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
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
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高明编写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后,大为称赏,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
可见明初的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
南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取得进展,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
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
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
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剧情节。
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广,仅在苏州一带流行。
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魏良辅。
他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原藉江西豫章,长期寄居太仓,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总分: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
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
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
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
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
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
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C.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D.《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窗是故乡明姚琬昱①窗大概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创造。
古时大户人家的窗与庭院相和谐、与绿水竹树相掩映。
诗人的窗则与山、与雪、与花相对。
不过对于寻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
但是,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
②小时候房间的窗临着城镇最普通的街道。
狭窄的街道上会有叫卖米酒的人,喊声落进每家每户的窗子里。
这时我就会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躲在窗后偷笑。
等到春节前,街头的墙壁上会挂满一幅幅海报、一副副对联,迎着冬风招摇着发酵中的年味。
③大多数时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
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来。
④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
夕照时,太阳如一个橘红色的火球,给矮小的山镀上一层金。
直至黑暗降临,太阳也渐渐粉白,落进山与楼房的背后去。
而此时堆积在天际处的云线,对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们弯弯曲曲让人不知是云还是远山。
若是越过云、越过山,那边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呢?⑤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说:“一直待在这里,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
”最后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
那时候家乡的小镇不乏远行的人,或求职或求学,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踏上开往天南海北的火车,家乡的那一扇扇窗也渐渐消失在暗夜的车灯后。
⑥新旧世界的转变,对年轻人的冲击无疑最大。
当我第一次面对不再有连绵雨水的干燥天气,行走在看不到河流的广阔大地时,我和身边的年轻人一样,感受到自我认知的渺小,便更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外探索的机会。
透过车窗、旅馆的窗、宿舍的窗,我见到荒漠与大海、霓虹闪烁的街景、南腔北调带着异域故事的人群……每扇窗后的风景都各不相同,而我也看到自身世界的改变:饮食、口音、思维方式在“融”与“不融”间交叉磨合,在不同的窗边入乡随俗。
在生命最富激情的这些年里,我每年往返故乡两次,时间短促,习惯在异乡的居住,故乡的窗也慢慢从生活中淡去。
⑦然而,有一日,我与朋友走过一片小区,在大风呼啸的季节里,万物被吹得浑身颤动、七零八落,唯有那些窗里亮起的灯光显得安宁。
暖黄色的厨房、明晃晃的客厅、透露出书架与窗帘的房间,带着窗边的闲聊、做饭的油烟、房间里的吵闹……或明或暗、或冷或暖,仿佛重现了好久未见的最熟悉的风景。
刹那间,家与故乡,突然从我尘卦已久的记忆里迸发出来,常年坚毅的心境随之既热又暖,软化成记忆中的一江湖水、一抹流云。
⑧大概与所经历的五光十色、天南地北的各式窗户相比,最能叩动心底的,还是那扇朴素平凡、带着家的温度的窗吧。
⑨在迁徙日益频繁的当下,往返于异乡与故乡之间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生命的常态。
但无数奔波行旅的生命,终将抵达最熟悉的那片土地,望见那扇温暖明亮的窗。
(选自2018年2月3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题目化用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具有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总摄全篇。
B. 作者引述《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所说的话,委婉地阐明家是永恒的港湾,为后文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C.第⑦段画线句情感陡转,生动表现了作者目睹异乡的生活窗景而触发的炽热、温暖的内心情感变化,表达了对家与故乡的无限深情。
D.文中描绘了多幅与“窗”有关的、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
5.“窗”对于作者来说,有哪些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
(5分)6. 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人间有光他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他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被戏称为“四朝元老”。
他就是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周有光先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
十岁时,举家移居到苏州,这一搬家可以说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
当时的常州人会说,读完中学就行了;苏州人则说,一定要上大学;与苏州近在咫尺的上海,则盛行“一定要留学”的观念。
17岁时,勤奋好学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
当时的人说,考上这所大学,比以前中状元还难。
自嘲是“土包子”的周有光,上了大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学会了英文,阅读英文报刊,了解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儿。
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依旧保持着阅读外文报纸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找到谋生之道。
当时在上海,念完大学的,只要有条件,大多都会选择去外国留学。
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
这段时间,他结了婚生了子。
不过随后,抗战开始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百废待兴。
上海银行业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就派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去美国学习。
周有光就是其中之一。
在美国,他工资高、福利好、生活也幸福。
但是经历过抗战的周有光,还是决定选择回国。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
解放之后,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就立志回国搞经济。
”1949年6月回到上海,他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还兼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人民银行华东区行第二业务处处长。
1949年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题》。
50岁以前,他全心全意搞经济。
正所谓五十知天命,前半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后半辈子还能蹦跶到哪里去?但周有光竟从理科的经济学跨到文科的语言学,重新出发。
1955年,他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让他速速去往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当时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可是老百姓85%都是文盲,文化不提高,国家怎么建设?我本身是搞经济学的,研究语言、文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可当时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领导却让我转行。
”说起这段经历,周老还哈哈大笑:“我对领导人说,我是个外行啊,领导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嘛!”“不过,既来之,则安之。
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
”说自己是外行,不过是周老的谦辞。
长期以来,周有光名声在外,素有“周百科”之称,精通多门外语,发表出版了许多和拼音、文字改革有关的论文,早在社会上引起重视。
在周老加入之前,汉语拼音方案讨论了两三年,但迟迟没有一个结果。
随后那三年,在周老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革故鼎新,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1958年正式创定汉语拼音方案。
周老因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
拼音为中国的文化普及、消除文盲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