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野外课堂”“帐篷课堂”等乡村儿童上网课的场景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儿童学习的困难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
尤其是,当父母复工,而学校处于停课阶段,亲人和同学远离,乡村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上的“空洞”。
疫情防控下,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着一些问题。
因为疫情,乡村儿童对父母的离去多了一份不安全感,他们更加希望父母赶紧回到自己的身边,甚至担心父母可能会感染病毒,永远也回不来。
疫情的影响和乡村居住的分散性使得儿童更加远离同伴,有的乡村儿童在其家附近根本没有同龄的伙伴。
缺少同伴的他们大多和老人相伴,但老人都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顾及他们,这将会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乡村儿童每天接触网络时间较多,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产生网瘾等,带来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编自彭亮《疫情之下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须重视》)材料二:北京疫情加速管控的同时,高疫情国家迫于经济压力,逐渐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这将带来全球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
目前看来,国际范围内短期不能消除病毒,随着各国开始复工复产,疫情有反弹的风险。
从今天许多国家的做法来看,我们看不到疫情有任何减缓的趋势。
所以,以前大家认为的在全球范围内很快可以控制疫情,这种可能性事实上逐渐被打消掉了。
后阶段疫情的防控,全球范围内期盼疫苗的问世。
如果没有疫苗,不断蔓延的疫情可能要持续到明年年底。
明年年底以后,再到后年,以后每年不管是冬春季,还是夏季,疫情仍会存在。
因为现在来看,这个病毒不单是在天气冷时容易生存,而且对热也有一定的耐受性。
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不可能形成群体免疫。
无论疫苗到来与否,中国都要保留谨慎心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倡导公众场所戴口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个人卫生的科普教育。
2021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转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
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
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
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
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
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下期2021届高三(下)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历久弥新的问题。
没有安全作为保障,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发展作为动力,安全也难以为继。
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提高捍卫安全的能力水平,实现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社会治理能否持久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这是检验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一块“试金石”。
当前,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例如大数据的发展方便了居民生活,但蓄积了隐私泄露的风险;网约车便利了居民出行,但增加了出行安全的风险;移动支付化解了没带现金的尴尬,但积累了“无现金”社会的伦理道德风险。
电子商务、移动出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所引发的许多争议,本质上都是发展与安全的问题,都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既给新业态新模式足够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又不至于放任其野蛮生长,威胁民众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
安全需要发展,发展必须安全,促进二者实现动态平衡,正是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通过阐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步迈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运行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起初的适应,到后来的不适应,又到新的适应……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发展与安全动态平衡的辩证图景。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详细答案
成都七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语文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按题号涂卡,双选题不涂卡,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2021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登泰山记登泰山不难,不必有什么登山装备,最多在山门那里花几元钱买根手杖。
泰山的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去。
《字汇》中记录:“泰,安。
”庄子曾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此山如果不泰,而是奇险危绝,那么多数人会爬不上去。
所以说,登泰山是一种赶庙会式的活动,扶老携幼,浩浩荡荡、摩肩接踵,不是去探险,而是回家,回到某种永恒的怀抱之中。
泰山本来也是舒缓陡峻地势不同。
登山的石阶一修,山势也就变成了直达山顶的陡坡,省略了原始山路的七弯八拐,时间也快多了。
但许多路段很无趣,石阶一蹬接着一蹬,登山者喘气喘得像是在参加奥运会,年轻人还要比赛,最短时间抵达山顶成了登山唯一目的。
我估计孔子当年登山,必是依着山势往上,“仁者乐山”,乐的就是它是山。
山有山的路,要在林泉松壑之间绕行,顺着地势:它高你高,它矮你矮,它平你平,它陡你陡;它雾出高岫,你拨雾而深,它泉过低谷,你涉水而湿。
要像水一样地顺着山之路,而不是一条强行霸占的直线。
泰山没有这种直线,登顶也不是唯一目的,对山势本身的体会才是登山之乐。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泰山在孟子那里,不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山,而是一座圣山。
这就给我一种印象,泰山似乎是寸草不生,只有石刻、不朽的文字和神迹。
我要为泰山准备的不是脚底板而是磕膝头。
当我在一个春天抵达泰山时,发现它其实草木葱茏,流水潺潺,山谷苍翠,雾去云生,真是一座可以颐养生命的灵山。
齐鲁大地上出现这样一座天赐的花果松柏清泉美石之山,那就不仅是给养,也是启示。
世界已经如何,世界应当如何,泰山是一种准绳。
道法自然不是乱法,法的是泰山。
这就是泰。
如果把满山的苍松比作笔,把满山的巨石比作墨,那么登泰山就像是在文房四宝中行走,何况历代文人还在山石上刻了那么多字。
2021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纸条。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种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
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三诊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三诊模拟考试试题答案1. D〔曲解文意,由原文中的“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立的精神根底〞可知,对话是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方式,而不是“生态文学用来夯实生态文明建立精神根底的最正确途径〞。
〕2. C〔“说明了生态文学对伦理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法错误,原文第五段具体阐释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态伦理,并举陶渊明等人的例子说明了生态伦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征和阐述,然后在最后一段的开头进一步指出“生态文学以生命伦理为根底,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找寻人类的精神归宿〞,但由此并不能说“说明了生态文学对伦理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D〔A项,无中生有,生态文学“在探究人性危机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文中并没有提到其与“自身拥有创作与传播的动力〞有何关系。
B项,淡化了“生态文学〞的内涵,文章第二段中说“批判穷奢极欲,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永恒的主题〞“提醒生态危机中的人性与文化根源是其终极目标〞,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描写‘天人合一’思想或体悟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歌或小说〞理解成生态文学。
C项,说法绝对,文中虽然探讨了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但不能认为对生态伦理进展深入研究是作家创作出优秀生态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
〕4.A〔“年龄越往上,增加人数越多〞错误〕5.D〔此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要任务就……〞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把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重要目标〞不能理解为“首要任务〞。
应选D。
〕6.①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少子化严重;影响: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负担更重;②劳动力数量及占比大幅度降低;影响:廉价劳动力的比拟优势消耗殆尽;③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数量及占比大幅度上升;影响: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高2023届高三下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立足本土、深耕沃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代进步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天下为公、四海一家、民惟邦本、德主刑辅、礼义廉耻、选贤任能、革故鼎新、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其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对于当代中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需要勇于并善于借鉴,不断推陈出新。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人的眼里,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家庭是国家和谐安定的基础;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齐才能国治。
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国家治理与家庭治理息息相关,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怀高度一致,强调正确对待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
这一价值内涵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治国方略,其发端于西周“明德慎罚”的观念。
孔子继承这一思想,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倡导为政以德。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主张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务德而不务刑的观点,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
2021届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1届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该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与文化,它对杜甫的理解值得我们玩味。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也许是一个我们没有意想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
我们常常将李白和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
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到底谁更伟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语言艺术上,李白可能更胜一筹,在思想内容上,杜甫可能更胜一筹。
如果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有李白呢?王维呢?白居易呢?纪录片将杜甫放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去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思考空间。
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也就是说,杜甫在世界上也是最伟大诗人之一,“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这个判断可能会让国人心里一震,不是因为杜甫不配,而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的,我们的文学一点也不逊色。
纪录片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平行起来。
它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最早的诗歌早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杜甫的时代与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差不多同时,也就是说,在英国国家形成的源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繁荣的发展时代,引领着世界文明。
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贸易,在杜甫居住和寻梦的长安城,可以看到各种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大融合,能够欣赏到西域和西方的物产,而西方的海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差不多比这晚了八百年。
在世界范围来理解中国,中华文明的悠久和传统的深厚,被进一步突出出来。
2021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时代的塑胶跑道迟子建哈尔滨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在后辈的写作者眼里,它可以是一只血脚印,也可以是一颗露珠。
我十七岁前的行迹,在连绵的大兴安岭山脉。
山脉像长长的线,日月之光是闪亮的针,把我结结实实缝在它的怀抱中。
初春的风认识我,夏日的溪流认得我,秋天时的薄冰认得我,冬天生产队的牛马认得我,我是大自然围场里的一个小小生物。
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认知,是从父亲的回忆中来的。
父亲童年不幸,我奶奶去世早,爷爷便把父亲从帽儿山,送到哈尔滨的四弟家,而他四弟是在兆麟公园看门的,多子多女,生活拮据。
父亲读中学时寄宿,他常在酒醉时讲他去食堂买饭,不止一次遭遇因没有续上伙食费而被停伙的情景。
贫穷和饥饿的滋味,被父亲过早地尝到了。
父亲功课不错,小提琴拉得也好,但家里没钱供他继续求学,中学毕业后,他没跟任何人商量,独自报名来参加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
父亲这一去,直到1986年因病辞世,近三十年没回过哈尔滨。
而他留给我的哈尔滨故事,多半浸透着眼泪。
1990年,我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调转到哈尔滨工作。
每次去兆麟公园,我都会忧伤满怀,想着这曾是父亲留下足迹的地方啊。
初来哈尔滨,我的写作与这座城市少有关联,虽是它的居民,但更像个过客。
直到上世纪末我打造《伪满洲国》,哈尔滨作为历史主场景,我无法回避,所以开始读城史,在作品中尝试建构它。
但它始终没有以强悍的主体风貌在我作品中独立呈现过。
二十年过去了,我在哈尔滨生活日久,了解愈深,很想对它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文学表达。
2019年,我开始了《烟火漫卷》的写作。
写完第二章,我随作协代表团访欧,虽然旅途中没有续写,但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一路跟着我漂洋过海,始终在脑海沉浮升腾。
首站去的是曾到访过的挪威的卑尔根,令我吃惊的是,这座城市少有变化,几乎每个标志性建筑物,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2021年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陈望衡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
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
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
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
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
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体现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
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
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
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
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021届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品非花非雾中原军阀张帅的长子,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
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
”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
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己的人是谁。
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
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
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
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
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
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
更奇的是她的聪明。
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
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
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
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哪里?”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
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
”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
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
我身若转蓬,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
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
”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
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
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
敌意已冲淡几分。
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零诊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下期高2021届零诊质量检测一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传播呈现出“东西交流、南北并峙”的格局,不同的地域文化铸就了不同地域的人的性格。
所谓地域文化,某一地域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的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风貌的一种文化形态。
地域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人的特点的文化类型。
一般来讲,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且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包括在这一地域所产生的经济体系、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俗传统、价值观念等。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
它并不单单是指向场景和物体本身,其本质指向主要是景观背后的东西,即景观所固有的内涵、所传送的信息、所隐藏的秘密和所带来的意义。
地域文化,从空间上看,在大范围讲有其独立性;在小范围讲有其主导性。
从时间上看,在历史发展上有其持续性;在当下意义上有其现实性。
地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思想、精神概念。
钱钟书先生说过:“东学西学,学术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同样,一方水土也养育一方文。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是基于“全球化”和“城市化”两种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
目前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整个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
经济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必须多元化。
文化最忌讳的就是求同。
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人们常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这是极言因地域的不同而导致风俗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地域文化的另外一个威胁来自“工业化”和“城市化”。
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村落、古镇、名胜、遗迹以及风俗传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精编精校卷】_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与比较具体的劳动教育措施。
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礼仪制度、家训家风、学校教育等途径实现,使人民在“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
中国传统劳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当今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传统社会保留着耕读结合的优良传统,普通人家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之余也读书学习。
在历代私学教育中,一直有不间断的耕读结合的教育传统。
清代张履祥认为,把农耕与读书结合起来,专心勤于农桑劳作,不仅能供给国家的赋税徭役,满足家庭日常所需,还能杜绝不法行为。
人们在农闲时间读书,可以明白事理、修身立世。
耕读结合不仅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加强了对人民的劳动教育,稳定了社会秩序。
如今,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耕读结合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太可能,但其理念值得发扬。
如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思想观念,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德育的目的。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机构推行劳动教育,但中华民族却能够形成勤劳的优良传统,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套劳动教育的规范和制度。
《礼记》等记载了一些劳动教育的规范。
如,《内则》有言:“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关于劳动教育的制度设计,教育部门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制定关于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案,让学生劳动教育有法可依、有例可循。
在劳动教育推广方面,身体力行的劳动示范远比理论说教更有效。
《颜氏家训·治家》有云:“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零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下期高2021届零诊模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一角色意义,不仅在于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更在于民法典契合了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一方面,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位置重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治体系的现代化.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
民法是万法之母。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制定、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期2021届高三(下)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
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②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
《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
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
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③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
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
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
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
④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
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
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
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⑤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
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
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
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⑥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
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
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7号11版,作者谢青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告诫弟子说,思虑过去未来事徒劳无益,所以要放下心来,安住当下。
B.把过去和未来彻底隔断,只须牢牢把握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当下”精神。
C.儒、道、佛都注重“当下”,但用意不尽一致:儒家重治世,道家重修身,佛家重修心。
D.佛教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显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指出要关注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B.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逐层递进地分析了儒、道、佛经典文本中“注重当下”的精神品格。
C.文章引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
D.文章尾段补充阐释了“安住当下”的精神内涵,告诫我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不能堕入新的蒙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曾点之志”强调因时因地制宜,随缘而安,自得其乐,任意逍遥,内心没有纠葛,显然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
B.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状态,就是内心突破重重藩篱障碍,全然地安住当下,从而达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C.采菊东篱的陶潜、幽居汴京的李煜、筑庐东坡的苏轼都有着率真、素朴、清洁的灵魂,他们无疑是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D.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学会安住当下,不能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不能食不甘味、辗转难眠,以免饱受焦虑忧郁的困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我用手机支付宝扫一扫,付完款后便可享受到舒适的按摩服务。
”日前.市民罗先生到嘉兴八佰伴购物中心一家火锅店吃饭,由于该火锅店人气格外火爆,因此不得不在外面排号等位。
为了打发时间,罗先生干脆就在附近一台共享按摩椅上做起按摩来。
不仅仅是共享按摩椅,在全国多地的机场候机室、车站候车大厅、商场、餐厅等位区,近年来纷纷出现了如迷你唱吧、抓娃娃机、心愿盒子等设备。
这些设备虽然无人值守,但是每当人们遇到等候乘机、等候乘车、等候吃饭、等待观影、等朋友等一个个“等待时间”时,它们便会显示出可观的“吸金”能力,成为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新选择。
消费者获得了娱乐体验,商家瞄准碎片化消费需求,以低成本换来高收益的“等待经济”应运而生。
材料二:如今,“等待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新热点,究其原因,应是等待经济能根据不同的等待场景,提供不同的娱乐和体验选择,并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满足了消费者轻娱乐的需求。
通常,在短时间内,消费者若能获得一种便捷式的愉悦感,便不惜自掏腰包为之买单,让等待的时间从“焦灼”的状态,变成一种“舒缓”的状态。
不仅如此,随着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消费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日益普及,“等待经济”还会延续发展,而针对消费者的零碎时间以及对某一项消费不断细分且具有消费升级体验的商业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消费者也将有更多选择。
众所周知,消费群体决定市场走向,“等待经济”也验证了这句话的真理性。
此前,就有经济学者指出,以碎片化消费为特征的“等待经济”,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产物,虽然一些碎片化消费项目并非消费者的生活必需,但由于其将原本被视为无聊的等待时间变得充实有趣,而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正由额外消费向常规消费转型升级。
材料三:材料四:现实中不乏“等待经济”的“网红机”红不起来的状况。
设备的品质,投放的位置以及体验能不能升级、创意能不能翻新,都是影响产品热度的因素。
比如国联证券分析认为,就点位投放角度来看,共享按摩椅与无人货架类似,优质点位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在投放前不能只看市场铺设数量,还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
“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提个醒,要把虚假繁荣的情况考虑在内。
”业内人士分析,经营者事先考察的流量很有可能含有一定水分。
比如越是人们有等待、休憩需求的场所,越需要座椅功能,设置在这类场所的共享按摩椅,只坐不消费的情况往往也会更多。
在迷你KTV里,只乱唱但不点歌的情况也有不少。
的确,通过对时间的精准计算,用一些可以用得上的、舒适度高、新奇有趣的产品,填满原本浪费在发呆上的碎片时间,这种方式很为人们喜闻乐见。
然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于时间的计算和利用将越来越精准高效。
过去人们在马路上叫的士都是一等半天,现在有了网约车,可以精准地出门,等车的碎片时间就被“消灭”了。
未来人们的时间计算将会更加精准,对于时间的利用也将越来越充分,到时候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针对碎片时间的生意可能就没那么好做了。
到了那时候,人们想要“浪费”的时间,很可能将是被计划出来的彻底用于放松身心的时间。
(摘编自王小舒《微博橙子辅导》)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消费者为了打发“等候时间”,有了碎片化消费的需求,这是“等待经济”出现的一个重要前提。
B.“等待经济”的设备和产品的投放,既要做好市场调查,找到优质点位,也要注重市场的铺设数量。
C. 碎片化消费是“等待经济”的重要特征,但是碎片化消费项目并不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必需项目。
D. 如果人们对于时间的计算更加精准,“浪费”的时间就会变少,“等待经济”的市场就会“缩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实现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精准对接、把额外消费转化为常规消费等,都可以视为对消费升级趋势的顺应。
B. 打发时间、无须专人看管、支付便捷、娱乐性强,这些都是“等待经济”这一崭新经济形态的重要特点。
C. 材料三表明影院大厅、机场候机大厅、车站候车室、商场主要楼层通道都是“等待经济”的优质点位。
D. “等待经济”这一商业模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移动通信技术水平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情况。
6. 围绕“等待经济”的特点,结合材料所给信息,谈谈如何促进“等待经济”良性发展。
(6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昏[英国]萨基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
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
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
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
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
黄昏,在他看来,是失意者的时刻。
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
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
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
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
”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
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