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学习内容
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
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 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 吨)。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
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 使
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
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由“8.14”大唐多伦煤化工爆燃事故看甲醇罐火灾扑救难点及对策
《安全》2018年第6期
案例分析
40
由“8.14”大唐多伦煤化工爆燃事故看甲醇罐火灾扑救难点及对策
何 宁
公安部消防局
【摘 要】 2016年8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唐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一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内蒙古公安消防总队调集锡林郭勒、赤峰、乌兰察布三地消防力量连续奋战11个小时,成功将大火扑灭。笔者对事故处置过程进行了简要总结,归纳分析了甲醇储罐火灾扑救的难点,并就如何提升甲醇罐区火灾设防等级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甲醇储罐;水溶性液体;抗溶性泡沫
2016年8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唐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一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接警后,内蒙古公安消防总队立即调集锡林郭勒、赤峰、乌兰察布3个公安消防支队18辆消防车、126名消防官兵共同参与处置,历经11个小时艰苦奋战,成功扑灭了大火。这是一起典型的醇类储罐爆炸火灾事故,与普通油品储罐火灾不同,醇类储罐火灾具有燃爆危险性大、热辐射强度高、烟气不明显等特点,火灾扑救难度极大,易发生复燃复爆。对此,笔者分析了大唐多伦煤化工爆燃事故处置过程,研究了甲醇储罐火灾特点和处置难点,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甲醇储罐火灾设防等级和消防部队处置同类火灾事故能力提出了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基本情况
大唐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年产46万吨
煤制烯烃项目。该项目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经过甲醇制丙烯(MTP )工艺技术生产聚丙烯成品。着火罐区共有5个甲醇储罐,单罐最大容积为7600m 3。
起火的甲醇储罐容积为3500m 3。2 处置经过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学习内容
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
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
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
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___甲醇储罐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___甲醇储罐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简介
___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拥有多个储罐用于储存各种化学物质。然而,在最近的一次甲醇储罐泄漏事故中,该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有必要对该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以从中汲取教训。
二、事故过程
事故发生在某晚的储罐检修过程中,当保养人员发现甲醇储罐存在异常情况时,立即报告给了相关管理人员。然而,在接到报告后的短时间内,甲醇储罐突然发生泄漏,导致大量甲醇泄露,并迅速蔓延到周围区域。紧急处理人员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疏散工作人员和启动储罐泄漏应急处理装置。
三、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初步调查,可以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 设备老化:甲醇储罐的设备已经使用多年,经历了多次负荷、重压力和高温的工作条件,设备老化是导致泄漏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2. 检修不彻底:事故发生前,储罐正处于例行检修期间。然而,由于时间紧迫,保养人员无法完全检查所有的设备和管道,导致一
些潜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3. 保养人员技术不足:保养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可能由于技术
不足或缺乏经验,未能准确判断设备状态,忽略了一些隐患。
四、事故的教训和改进措施
1. 定期检修:储罐和相关设备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检修,及时更
换老化和磨损的设备,以降低发生泄漏事故的概率。
2. 增强技术培训:为保养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完善应急预案:公司应对各类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甲醇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甲醇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引言
甲醇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易爆、助燃性强等特性。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甲醇火灾事故频发,给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甲醇火灾事故案例为基础,探讨事故原因、应急处置和事故后处理等问题,以期提高大家对甲醇火灾的认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概述
某化工厂A车间存有一定量的甲醇和其他溶剂,该车间是负责生产甲醇制备的地方。一天下午,突然传来爆炸声和火灾报警,A车间全面燃烧,火势非常猛烈。公安、消防和应急救援等部门立即前往现场处置,但当时火势已经失控,造成数人死亡、多人受伤,还有重大财产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生产工艺问题
据调查,事故发生的当时,A车间正在进行甲醇的储存和生产工艺。由于操作不慎、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甲醇与氧气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爆炸。这表明了工艺上的不完善,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安全管理问题
在A车间进行生产工艺时,没有严格的安全检测和监控措施,更没有执行操作规程,缺少安全管理体系。这是导致事故的另一个原因。安全管理是防范事故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完善安全文化。
3.应急处置不当
在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不当也加剧了事故的恶化。当爆炸发生时,当地的消防部门和应急救援部门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致使火势失控。因此,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该加强。
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组织部署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部门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事故场地封锁。在现场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确保事故在控制之中。
化工重大事故案例
案例一、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故
博帕尔(Bhopal)MIC储存系统的工艺流程简图
案例一、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3日凌晨00时15分,储罐内压力迅速升高,有人在 工艺区内发现了泄漏出的MIC。于是,一名操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 他听到储罐内发出隆隆声,并感受到来自储罐的辐射热,他立即尝 试启动洗涤器,但没有成功。凌晨00时45分,储罐超压、安全阀起 跳,随即大量MIC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在2h内,约25tMIC进入大气 中,工厂下风向8km内的区域都暴露在泄漏的化学品中,短时间内 造成周围居民大量伤亡。事故发生后,应急反应系统没有有效运转, 当地医院不知道泄漏的是什么气体,对泄漏气体可能造成的后果及 急救措施也毫不了解。
案例一、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故
2、设备原因 (1)洗涤器能够处理温度为35℃、流量为90kg/h的MIC
蒸气,在事故发生时,MIC的排放量大约是设计处理流量的 200倍,导致洗涤器无法吸收。
(2)当时火炬正处于维修状况,与工艺系统分开了,导 致泄漏的气体未经过火炬焚烧,直接进入大气。
(3)喷淋水系统最高只能喷到离地面15m处,而泄漏的 MIC蒸气达到了离地面50m的高度。
案例二、BP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事故
(一)事 故 经 过
2005年3月23日上午,BP美国德克萨斯州炼油厂的一套异构化装置 的抽余油塔在经过2周的短暂维修后,重新开车。开车过程中,操作 人员将可燃的液态烃原料不断抽入余油塔。抽余油塔是一个垂直的蒸 馏塔,内径3.8 m,高51.8 m,塔内有70块塔板,用于将抽余油分离 成轻组分和重组分。在3个多小时的进料过程中,因塔顶馏出物管线 上的液位控制阀未开,而报警器和控制系统又发出了错误的指令,使 操作者对塔内液位过高毫不知情。液体原料装满抽余油塔后,进入塔 顶馏出管线。塔顶的管线连通距塔顶以下45.1 m的安全阀。
甲醇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甲醇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5月下旬,某化工企业停车大检修过程中,在易燃品罐区发生一起甲醇着火事故,对其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构成极大威胁,昕幸扑救及时,才未酿成大祸。
一、事故概述
甲醇为无色、易燃、极易挥发的液体,闪点只有11℃主要用于合成氨系统16工段的甲醇洗。企业建成之初,在易燃晶罐区建有1个容积为300m3的甲醇贮罐,后来根据生产需要,在距离此罐15m
处新建1个容积为200m3的甲醇贮罐。新罐建成后需要对工艺管线进行碰头焊接,使得1个贮罐能通过管道连为一体。
200m3新甲醇贮罐出口管线与300m3旧甲醇贮罐出口管线的碰头作业,需用电焊进行焊接,并安排在这次停车大检修中。200m3贮罐
图1 流程示意图
建成还未投用,为一空罐。300m3贮罐内存有近150t甲醇,检修前已将出口阀门关闭,并加装了盲扳。甲醇输出泵的出口阀关闭,
从贮罐出口到泵进口之间的管道内物料放净,并用大量水长时间冲洗。在管道低点排污口取样分析合格,并办理了动火安全作业证。事故发生前,整套生产装置全部停车,焊接作业进行1h左右,12时停下
休图2 甲醇着火事故扑救演练现场
息。14时30继但焊接不到10min,即在泵入口管线低点排污口及地面发生大火,并伴有“噼啪”爆鸣声。所幸扑救及时,未造成大的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可燃液体的来源
后经现场勘察、分析,确定燃烧介质为甲醇,而且甲醇来自动焊点左侧。从图1中可以看到,甲醇输出泵的出口有一段垂直管道,其上部为数百米长的平管,一直通往合成氨系统。停泵后,管道内必然留有一定量的甲醇液体,虽然两道阀门均已关闭,但未加装盲板,没有进行有效隔绝,仍无法保证甲醇液体不渗入动火管线。动焊点左侧的低点排污阀,在动焊前冲洗管道时已被拆除,渗入管道的甲醇积聚于此,并流淌至地面,其周围弥漫甲醇蒸气,遇明火即被引燃。幸亏扑救及时,若火焰快速沿管道引起爆燃,后果将不堪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学习内容
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
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
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甲醇事故案例分析
甲醇事故案例分析
甲醇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应用广泛,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甲醇事故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下面将针对
一起甲醇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提高我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案例概述:
化工企业生产线发生甲醇泄漏事故,造成一名工人丧生,数人受伤。
事故发生在晚上10点左右,火源已经得到控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
隐患,这是一起较为严重的甲醇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1.管道老化:事故发生前,该企业并未对甲醇输送管道进行定期的检
测和维护,导致管道老化,存在漏点。
2.操作不规范:在事故发生之前,工人们并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未戴防护用具,对甲醇泄漏的情况也未及时处理,导致事态扩大。
3.紧急救援不当:事故发生后,企业并未及时向消防部门报告,并缺
乏有效的应急措施,对火源的控制也不够及时,导致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教训及改进措施:
1.加强设备维护:企业应对甲醇输送管道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加强
对老化管道的更换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强化操作培训:企业要加强员工的操作培训,提高其对甲醇操作和
应急处理的认识,确保员工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建立应急预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应对措施,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果断地进行紧急救援工作。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企业要对员工开展定期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甲醇危险性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完善监管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生产操作。
通过对这起甲醇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多个因素的叠加所致,包括管道老化、操作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强化培训和建立应急预案等措施,以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只有全面加强对甲醇安全生产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尽可能减少类似甲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事故案例分析贵州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例
3.存在的问题
⑵、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施工作业管理 不到位,在施工单位资质已过期的情况下,企业仍委 托其进行施工作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不 到位,现场管理混乱,生产、施工交叉作业没有统一 的指挥、协调,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 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违章 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位 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 基本安全知识。
存在的问题
(3)、地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有 待加强。虽然经过百日安全督查,安全生产监 管部门对企业存在的管理混乱、严重违规违章 等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地方安监部门应 加强监管,将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 所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对施工单位资质不符 合要求、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 不清楚作业现场危害以及存在严重违规违章行 为的施工作业要立即责令立即停工整顿并进行 处罚
防范措施
(5)、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 作,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以及应急 能力。
防范措施
(6)、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工作,严格 外来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谢谢观看
防范措施
(3)、各地要立即将本通报转发辖区内危险 化学品从业单位和各级监管部门,督促企业认 真吸取事故教训,组织企业立即开展全面的自 查自纠,对自查自纠工作不落实、走过场的企 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二: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 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 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 1.事故经过 •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注册资 本19883340元,职工总数220人,主要从事纤维素醚系列产品、 PAC精制棉、压力容器制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 醚系列产品,产量为6000吨/年,纤维素醚项目始建于2000年。 • 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 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 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度120cm,宽度 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 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 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 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 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 援,10分钟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 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 2小时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事故 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
返回
三: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 事故
• 1.事故经过 • 2004年8月26日,济南市某化工厂一台4M2075/320型压缩机放空管因遭雷击发生着火事故。 • 2004年8月26日9时,正值雷雨天气,厂内设备运 行正常。忽然一声雷鸣过后,厂内巡视检查工人 发现厂区内8号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着火。在通知 厂领导的同时,立即向厂消防救援队报警。厂消 防救援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着火现场,在消防 救援队和闻讯赶来的厂干部及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扑灭了着火,没有酿成重大火灾,避免了更大的 损失。
甲醇静电事故案例
甲醇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对石油产品的火灾危险性静电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如静电喷漆、静电除尘、静电植绒、
静电脱水等。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静电现象对生产和安全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净电荷的火花放电,则往往是造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原因。
企业在生产、储存使用石油产品的过程中形成静电的高电位,是由三方面条件决定的。
一、在生产、储存使用石油产品的过程中涉及的原料或制造的产品为低导电性物质,即电阻率大于1010欧姆/厘米的物质。
二、有起电的生产工艺过程。
三、有积聚静电荷的条件。
究竟静电电压达到多少才能产生引起石油产品燃烧或爆炸的火花,要看具体条件上。如果静电电压比较高,但不具备火花放电的条件,也不能起着火源的作用;如果已经产生静电火花,但能量低于该处石油产品的最低点火能量,也不会引起燃烧或爆炸。所以,静电要引起石油产品火灾或爆炸,一是有接触的石油产品;二是静电电压高,并具有火花放电的条件;三是静电火花能量要够。下面我就石油产品这类高电阻率的易燃液体、气体的静电火灾危险性谈几点看法:
当石油产品这类高电阻率的易燃液体气体流动时,产生高电位的静电,往往引起爆炸和火灾。当石油产品这类高电阻率的易燃液体气体在管道时流动时,液体与管道相接触的界面两侧的分子就互相吸引,这种吸引作用是由于分子内部原子核对彼此的电子吸引产生的。位于表面分子范围内的电子,既受到该物质的原子核吸引,又受到界面另一侧的不同原子核的吸引。位于界面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侧的原子核就会将界面另一侧的部分电子偏移本身一侧来,同时使它原来吸引的部分电子被排斥到远离界面的方向。这样在界面的一侧有负电荷的相对集中,另一侧有正电荷的相对集中,这就在界面上构成双电层的结构。
甲醇事故案例
甲醇事故案例
1996年7月17日,某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因原料不足停产。经集团公司领导同意,厂部研究确定借停产之机进行粗甲醇直接加工甲醛的技术改造。7月30日15时30分左右,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上安焊阀门。精甲醇计量槽(直径3.5米,高4米,厚8毫米)内存甲醇10.5吨,约占槽体容积的2/3。当时,距溢流管左侧0.6米处有一进料管,上端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连接法兰没有盲板,下端距地面40厘米处进料阀门被拆除,该管敞口与大气相通。精甲醇计量槽顶部有一阻燃器,在当时35度气温条件下,槽内甲
醇挥发与空气汇流,形成爆炸混合物。当对溢流管阀门连接法兰与溢流管对接焊口(距进
料管敞口上方1.5米)进行焊接时,电火花四溅,掉落在进料管敞口处,引燃了甲醇计量
槽内的爆炸物,随着一声巨响,计量槽槽体与槽底分开,槽体腾空飞起,落在正西方80
余米处,槽顶一侧陷入地下1.2米。槽内甲醇四溅,形成一片大火,火焰高达15米。两
名焊工当场因爆炸、灼烧致死,在场另有11名职工被送往医院,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一起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死亡事故。在进行焊接作业前,没有与甲醇
计量槽完全隔绝,进料敞口与大气相通造成空气汇流,达到爆炸极限;有机化工厂属于易
燃易爆区域,为一级动火,但没有执行有关动火规定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引燃进料管
口的爆炸混合物,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混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甲醇
技术改造项目中,没有施工技术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没有执行一级动火项目规定,擅自下放动火批准权限,动火管
2l8事故案例甲醇
事故案例
案例1:某企业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6年7月30日16时10分,山东瑞星化工集团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动火时,发生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
7月17日,集团公司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因集团公司化肥厂精甲醇供应不足而停产。经集团公司同意,厂部研究决定借停产之机进行精甲醇直接加工甲醛的技术改造。7月30日15时30分左右,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上安装阀口,焊接法兰。当对溢流管阀门连接焊口进行焊接时发生爆炸,爆炸将计量槽槽体与槽底撕开,槽体飞出80余m,落在西侧空地处,槽底陷入地下。槽内甲醇四溅,形成一片大火,火焰高达15m。2名焊工因爆炸、烧灼当场死亡;现场11名职工被烧成重伤送往医院,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另有1人在救火时因手持泡沫灭火器底部锈蚀严重而爆炸,灭火器筒体飞出击中其下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直接原因
在精甲醇计量槽(Ø=3500mm、H=4000mm、δ=8mm)溢流管上安装阀门,焊接法兰时,计量槽溢流管与计量槽上部连接法兰处已用盲板隔绝,溢流管左侧处有一进料管,其上端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连接法兰处没有加盲板,其下端距地面400mm处的进料阀被拆除,管口敞开直通大气。计量槽顶部有一呼吸管,管上装有阻火器。当时槽内存有甲醇,约占槽内容积的2/3,在气温高达35℃的情况下,槽内甲醇挥发气体与进料敞口处的空气汇流,形成爆炸混合气体。在对溢流管阀门连接法兰与溢流管对接焊口进行焊接时,焊接火花溅落到距焊口下方处的进料管敞开处,引燃槽内爆炸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甲醇危险案例分析报告
甲醇危险案例分析报告
一、引言
甲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能源等行业的化学品。但同时,由于甲醇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其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提高人们对甲醇危险的认识,并进一步改善安全措施,本文将结合多个案例,对甲醇危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二、甲醇危险的原因
1. 不正确的储存和搬运
甲醇的储存和搬运是容易引发危险的环节。有些企业可能没有严格执行储存要求,比如储存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甲醇挥发或结晶。另外,一些工人在搬运甲醇时可能没有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这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使用不当
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甲醇被用作溶剂、清洗剂等。然而,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接受充分的培训或缺乏注意力,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甲醇泄漏、溅入眼睛等事故。
3. 未足够重视毒性和易燃性
甲醇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易燃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对其危险性并未足够重视。一些事故的发生也与操作人员对于甲醇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
三、甲醇危险案例分析
1. 甲醇泄漏事故
某化工企业在储存甲醇过程中,由于不正确的操作,导致甲醇罐出现泄漏。由于甲醇具有挥发性,迅速形成了大量甲醇
蒸气,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后,企业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置,封闭泄漏点,并采取紧急疏散措施。 2. 甲醇中毒事故
某医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未正确戴好防护眼镜,导致甲醇溅入眼睛,造成多名工人中毒。中毒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受伤工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对操作程序进行严格调整,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 甲醇火灾事故
甲醇精馏系统水溶性不合格事故案例及应对措施
至常压塔顶部,其余部分作为产品送往精甲醇计 量槽。
2 精甲醇水溶性的测定
水溶性也称为浑浊度,是表征精甲醇产品质 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精甲醇与水任意比例混 合不显浑浊。我公司精甲醇产品遵循 《工业用 甲醇》 (GB338—2011) 的规定,优等品的水溶 性要求通过 (1+3) 试验,也就是 1份甲醇与 3 份水混合不显浑浊即视为水溶性合格。若精甲醇 中含有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有机杂质,加水后 就会出现浑浊现象,其水溶性视为不合格。
1 甲醇精馏系统工艺流程简介
甲醇合成 系 统 膨 胀 槽 或 粗 甲 醇 槽 来 的 粗 甲 醇,经预塔进料泵加压后进入粗甲醇预热器,经 蒸汽冷凝液加热后送入预精馏塔 (简称预塔), 预塔塔顶气相经预塔一级冷凝器将其中大部分甲 醇蒸气冷凝下来送往预塔回流槽。预塔塔底的预 后甲醇经加压塔进料泵加压后,通过加压塔进料 预热器预热后进入加压精馏塔 (简称加压塔)。 加压塔塔顶甲醇蒸气进入常压精馏塔 (简称常 压塔) 再沸器作为热源,甲醇蒸气本身被冷凝 成液体后进入加压塔回流槽,一部分由加压塔回 流泵加压后回流至加压塔塔顶,其余部分经精甲 醇冷却器冷却后作为产品送至精甲醇贮槽。加压 塔塔底排出的甲醇溶液减压后送至常压塔,常压 塔塔顶排出的甲醇蒸气经常压塔冷凝冷却器后, 气液混合物进入常压塔回流槽,冷凝下来的甲醇 液体经常压塔回流泵加压,一部分作为回流液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学习内容
1、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2、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3、甲醇分离器爆燃事故
4、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案例一: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
贵州兴化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
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三、事故反应出的问题
(1)施工单位缺乏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施工人员在未对储罐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置的情况下,违规将精甲醇c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同时又严重违规违章在罐旁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没有严格履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动火作业审批程序,最终引发事故。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施工作业管理不到位,在施工单位资质已过期的情况下,企业仍委托其进行施工作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生产、施工交叉作业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位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基本安全知识。
四、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对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现场危害以及存在严重违规违章行为的施工作业要立即责令立即停工整顿并进行处罚。
(2)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对外来施工单位的教育培训到位;危险区域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到位;交叉作业的统一管理到位;动火、入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的票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危险区域施工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以及应急能力。
(4)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工作,严格外来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案例二: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1年6月26日,日本某工厂在新型表面活性剂“α-磺基脂肪酸酯”生产中,由于甲醇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微量的甲基过氧化物,并在精馏塔停止运转过程中,在局部从%浓缩到百分之几十而发热,导致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塔及周围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α-磺基脂肪酸酯生产设备于1991年1月完成,2月进入正常运行。6月19日21时35分,磺化反应装置启动,20日2时46分,回收甲醇开始供给甲醇精馏塔。26日8时9分,磺化反应装置停车;9时06分,停止向精馏塔供给回收甲醇,同时减小再沸器的蒸气量,将精制甲醇的馏出量从正常的350kg/h降至150kg/h,之后保持“待机状态”;9时55分,为了使甲醇和水更好地分离,停止精制甲醇的馏出,浓缩甲醇全部返回塔内进行“全回流操作”;10时05分左右,停止向塔内回流,并增大再沸器的蒸气量,精馏塔内的甲醇残液全部从塔顶推出进入“焚烧操作”,10时15分左右,爆炸发生(事故发生前,工艺温度和压力没有异常)。
爆炸发生在精馏塔的上部(从第5层至第26层约7m),塔顶至第4层落至地下,塔壁碎片最大飞至1300m,大部分散落在半径为900m
的范围内,第27层以下的塔壁碎片残留在原地。据推算,爆炸当量相当于10~50kg TNT。
二、事故危害
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1人中度受伤,11人轻伤。精馏塔完全破坏,塔周围50m内的窗户玻璃全部损坏,爆炸碎片和冲击波使工厂内319个场所遭到破坏。
三、事故原因
(1)在漂白过程中,残留的无水硫酸和添加的甲醇发生副反应生成甲基硫酸,甲基硫酸只有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甲基过氧化物。而甲基过氧化物在弱酸性水溶液中较稳定,几乎不分解,但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分解。
(2)在正常运行时(回流比为5),甲基过氧化物最大浓度不超百分之几,在进行“全回流操作”时,甲基过氧化物的浓度被浓缩到百分之几十。
(3)事故发生当日,中和工段的pH计发生故障,使中和的烧碱量减少,溶液呈酸性,甲基过氧化物不易分解,导致甲基过氧化物在塔内的滞留量由正常时的10~20kg上升至30~40kg。
(4)在“焚烧操作”过程中,液相中甲基过氧化物的浓度比“全回流操作”时还大,另外,伴随着从塔顶的回流停止,也没有向塔内回流冷却甲醇液,结果导致发热速度大于散热速度,精馏塔处于温度急速升高的状态,最终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四、防范措施
(1)设置利用还原剂能够完全除去向精馏塔供给回收甲醇中所含有的过氧化物的设备。
(2)回收甲醇中的过氧化物,应确认其被还原剂完全还原后,再供给精馏塔。
(3)精馏塔停止焚烧操作。